税法基本理论
税法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税法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税法基础理论是研究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关系以及税收法律现象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指导税务实践以及优化税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税法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税法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 纳税义务人B. 纳税主体C. 征税对象D. 税率答案:C2. 以下哪项不属于税收的特征?()。
A. 强制性B. 无偿性C. 固定性D. 自愿性答案:D3. 我国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税率中,一般纳税人的标准税率是()。
A. 6%B. 11%C. 13%D. 17%答案:D4.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A. 个人所得B. 企业所得C. 财产所得D. 偶然所得答案:A5.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A. 15%B. 20%C. 25%D. 30%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
A. 公平原则B. 效率原则C. 确定性原则D. 简化原则答案:A、B、C2.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 国家税务机关B. 纳税义务人C. 扣缴义务人D. 税务代理机构答案:A、B、C3. 以下哪些属于税收优惠政策?()。
A. 起征点B. 免征额C. 税收抵免D. 税率调整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税收的三大作用。
答:税收的三大作用包括:- 财政作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用于支持政府的运行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 经济调节作用: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经济活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 社会公平作用:税收可以调节收入分配,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手段,减少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 什么是税收逃避、税收欺诈和税收抗辩?答:税收逃避、税收欺诈和税收抗辩是违反税法的三种不同行为: - 税收逃避:指纳税人通过非法手段,如隐瞒收入、虚报支出等,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 税收欺诈:指纳税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文件,欺骗税务机关,以获取税收优惠或减免。
第一章 税收的本质与职能 《税法》课程PPT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 率为20%。对劳务 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 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 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 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 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对应纳税所 得额为超过20 000~50 000元的, 加五成;超过50 000元的,加十成。
复合税
• 同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和价 值量为标准征收的一种税
• 白酒的消费税
14
二、税收分类——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
• 指管理权限归中央,税收收入归中央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地方税
• 指管理权限归地方,税收收入归地方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税 • 如车船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类、财产税类
•指纳税人能将税负全 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 的一种税
•流转税类
13
二、税收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 是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 (重量、容积等)为标准,采 用固定单位税额征收的一种税
• 啤酒的消费税
•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标准,按 规定税率征收的一种税
• 化妆品的消费税
• 增值税
16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8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强制性
三、税收的职能
2.税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税制要素
1、向谁征税 2、对什么东西征税 3、征多少税 4、怎样征税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征税依据
纳税人(主体) 一、纳税人(主体) 1.纳税人定义: 1.纳税人定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 纳税人定义 位和个人。 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 3.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 扣缴义务人 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有代扣税款、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 请思考:纳税人和负税人有何区别?
二、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概念 : 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征税机关与 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特点: 特点: (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 )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
2、比例税率 、
(1)单一比例税率 ) (2)差别比例税率 )
产品差别比率税率, 产品差别比率税率,如消费税 行业差别比率税率, 行业差别比率税率,如营业税 幅度差别比率税率, 幅度差别比率税率,如以前娱乐业 营业税5~ % 营业税 ~20%
3、累进税率 、
按数额大小、数量多少制定不同的征税级距, 按数额大小、数量多少制定不同的征税级距,分别规定 不同税率。 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不同税率。分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
4、资源税 、 是指以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级差收入为征税对象的税 资源税类的征收, 种。资源税类的征收,对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资 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 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 5、行为税 、 是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是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征收 行为税的目的在于运用税收杆杠配合国家的宏观经 济政策, 济政策,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某些特定行为加以 调节或限制。如印花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税等。 调节或限制。如印花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税等。
税法基础理论
产 加
工
产
利
留
品
润
利
销
形
使
售
成
用
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使用税 印花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城建税 教育费附加
契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资源税
5
❖ 什么行为交税?
❖ 谁交? ❖ 交多少?
纳税义务人
❖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 有无优惠?
征税范围 计算
减免税
纳税期限、 地点
❖ 3、所得税类:
❖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4、特定目的税类:
❖ 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
❖ 5、财产和行为税类:
❖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
8
❖ 我国的财政收入中有90%以上是通过税收取 得的。
税收
国债
规费收入
国企上缴 罚没收入
的利润
9
税收收入的构成
10
二、税法的制定
11
❖ 我国税收法律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 制定的法律:
《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暂行条例 国务院制订的税收行政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12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订的税收 地方性法规
税,这里的“什么” 就是征税对象,即征税 的目的物。 如: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14种消费品
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所得额。
16
❖ 税目 在征税对象总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的项目, 叫税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税法 知识体系
税法知识体系
税法是涉及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的法律体系。
税法的知识体系包括各个方面,涵盖了税收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税收管理和征收程序等。
以下是税法知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1.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对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税收在财政和经济中的角色。
•税收的目的和功能:探讨税收的目标,如收入再分配、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等。
2.税收制度:
•所得税制度: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消费税制度: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财产税制度:包括不动产税、财产转让税等。
•关税制度:涉及对进口和出口商品的税收。
3.税收管理和征收程序:
•税收管理机构:如税务局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税收征收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税务审查、税收处罚等环节。
4.税收法律体系:
•法规和法律:包括宪法、税收法、税收法规等。
•司法解释和案例:解释税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的裁决和相关案例。
5.国际税收:
•双重征税协定:国际间签署的双重征税协定,解决跨境征税问题。
•国际税收规则:涉及国际税收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6.税收政策:
•宏观税收政策:国家对税收的总体调控政策。
•微观税收政策:针对具体税种或行业的税收政策。
7.税收合规与规遵:
•纳税申报和合规: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包括申报纳税和遵守税收法规。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税法的知识体系。
税法的学科性质涵盖了法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多个学科,因此深入研究税法需要对这些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税法基本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税法概述
•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 这是 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 也是税法的灵魂。它规定权利主体可 以有什么行为、不可以有什么行为, 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税法概述
• 三、税收法律关系
• (一)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
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税收关系在法律上的具体反映, 具 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 都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税收法律关系 的内容三方面构成, 但在三方面的内涵上, 税收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 • 1. 权利主体 • 权利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返回
第一节 税法概述
• 一、概念及特点
• (一) 税法的概念及与税收的区别 •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
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 行为准则, 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的税收 秩序,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体现国家与纳税人 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税法概述
• 这些解释性规定一般由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发布, 就税收业务 的具体问题立法, 或者对事件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做出解释,是税法渊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册税务师税法课件55页PPT
纳税地点 纳税期限
二分行业营业税的规定--1交通运输 2建筑业 3金融保险 4邮电通信 5文化体育 6娱乐业 7服务业 8转让无形资产 9销售不动产
三营业税的减免税--1起征点 2免税规定---38项 3减税规定—3项
六关税减免 1法定减免—— 免征5项
暂不缴纳9项 关税退还 2特定减免——10项 3临时减免
七应纳税额计算 A从价税关税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格 X税率
B从量税关税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X单位货物税额
C复合税关税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X单位货物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格 X税率
•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下午2时1 2分10 秒14:12: 1024.7. 31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
7、
。2024年7月下午2时12分24.7.311 4:12July 31, 2024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7 月31日 星期三2 时12分 10秒14 :12:103 1 July 2024
税法1 教材包括8章内容: 税法基本理论 增值税
1流转税 消费税 营业税 关税
2行为税----- 城建税及附加 车辆购置税
3资源税----资源税
第三章 消费税
一消费税概述
对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征收 1纳税义务人—单位、个人 2征税对象---应税消费品 3 税目----14个
税率----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4消费税计税方法----从价定率
税法类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法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税法类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旨在梳理税法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税法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税法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经济、法律、政治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税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税法类论文进行总结。
二、税法基本理论1. 税法基本原则研究:税法基本原则是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主要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等。
近年来,学者们对税法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内涵、适用范围和实施策略。
2. 税法体系研究:税法体系是税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和税收守法等环节。
学者们对税法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我国税法体系的现状、问题和改革方向。
三、税收制度研究1. 税制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学者们对税制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税制改革的动因、目标和路径。
2. 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者们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效果和优化措施。
四、税收征管研究1.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研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的关键。
学者们对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2. 税收风险管理研究: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学者们对税收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实践。
五、结论总之,近年来税法类论文的研究成果丰硕,涵盖了税法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等多个方面。
在今后的税法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以下热点问题:1. 税法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提高税法理论的应用价值。
2. 税法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探索税法改革的新路径。
3. 税收征管体制的完善,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第二章税法基本理论
第⼆章税法基本理论第⼆章税法基本理论2.1 税法概述2.1.1 税法的概念及特征2.1.1.1 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权⼒机关及其授权的各种⾏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活动必须按严格的规定进⾏,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1.1.2 税法的特征1.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税法所调整的是在征纳税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发⽣在国家和纳税⼈之间的税收关系,既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包括税收征收管理关系。
1)税收分配关系是⼀种经济利益关系,它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税收分配关系:国家与纳税⼈之间;国家内部的各级政府之间;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及涉外纳税⼈之间。
国际税收协定2)税收征收管理关系征税机关与纳税⼈之间形成的管理关系。
2.税法关系主体的单⽅固定性有⼀⽅始终是征税机关,另⼀⽅是不同的纳税⼈。
没有征税机关作为⼀⽅,就不会产⽣税收法律关系。
3.税法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法税收法律关系并⾮建⽴在协商⾃愿、等价有偿原则的基础之上。
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偿性的特征,税法体现了税收的特征。
4.税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质的法既要规定征收内容,也要规定如何征收。
2.1.2 税收法律关系2.1.2.1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征税机关与纳税⼈之间基于税法事实⽽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纳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两个⽅⾯。
税收法律关系有四个⽅⾯的独⽴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的⼀⽅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的意志税收法律关系的成⽴、变更、消灭不以主体双⽅意思表⽰⼀致为要件。
只要当事⼈发⽣了税法规定的应纳税的⾏为或事件,就产⽣了税收法律关系。
⽆得商量。
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体现了税收的⽆偿性。
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税收法律关系中的财产转移具有⽆偿、单向、连续等特点。
纳税⼈只要存在税法规定的应纳税⾏为,税法关系就将⼀直延续下去。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征税,不 得擅自减免或增加纳税人的税
负。
税收中立原则
01
税收制度不应干预市场的经济活动,避免对市场经济产生不必 要的扭曲效应。
02
税收制度应保持中性,避免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过度激励
或抑制作用。
税收制度应避免对不同纳税人产生歧视性待遇,确保市场的公03Fra bibliotek平竞争。
03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01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 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 规,以及税务机关在执行征税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准则。
02
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减免税、税务争议等要素构 成。
03
税收制度是税收的核心内容, 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税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现代中国税收制度是在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税收制度,税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 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
税收种类是指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进 行的分类,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 以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 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等五大类。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税制改革经验,如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等,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
03
当前税制改革面临的 挑战与对策
针对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 税收征管、税收负担、税收公平等, 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税收制度的要素
纳税人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本科)税法NO1ppt课件
宪法 税法解释 税收法规
税收法律
税收规章
税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税收条约或协定
国际惯例
一、税法的渊源
(二)非正式渊源
判例、习惯、税收通告与一般法律原则或法理
二、税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
税法效力 时间效力
对人效力
域 内 效 力
域生 外效 效时 力间
失 效 时 间
溯 及 力
属 人 原 则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三)税率——核心要素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之间的 比例,是计算纳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1、单一比 例税率 2、 差别比例 税 3、幅度比 例税率
1、全额累 进税率 2、超额累 进税率 3、超率累 进税率
1、地区差别定 额税率2、等级 差别定额税率; 3、产品差别定 额税率;4、幅 度定额税率5、 混合定额税率
属 地 原 则
属人 与 属地 相结合 原则
一、税法构成要素的含义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当事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征税主体
税 法 主 体
纳税主体
各级税收机关 财政机关 海关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二)征税客体
三、税法的性质 1、税法是公法。
2、税法 “私法化”
课税依据 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概念范畴 税法制度
四、税法的作用 1.税法能够保障税收职能得以实现 2.税法能够调整税收关系,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3.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
五、税法的地位 税法与宪法 税法与经济法 税法与民商法 税法与行政法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一、税法基本概念及原则1.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2.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征管和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行为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定。
主要包括:(1)合法性原则税法规范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
(2)公平原则税法规定的税制应当合理,不偏袒个别利益群体,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
(3)依法征税原则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款,国家税务部门也必须依法依规征收税款。
(4)纳税信用原则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信息,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对于信用良好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5)适用法律原则税法的规定应当具体分析问题具体问题,确保税法适用的准确性。
(6)保障人权原则税法规定应当遵循国家的法治原则,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二、税法基本理论1. 税法的概念和特点税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税收制度和税款征收、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税收征管的一切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规定税法规范、调控各种税收行为,实现国家税收征收目的的一种法律形式。
税法的基本特点有:普遍性、强制性、特殊性、稳定性、动态性等。
2. 税收概念和种类税收是指国家对国内居民和非居民在国境内的财产、所得和行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1)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承担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或销售商代替消费者交纳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3. 税法征管机构和征管程序税法征管机构是指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部门。
税收征管程序是指税收管理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税务稽查等。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基本理论第一部分税收概论一、概念与特征概念—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用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上述这一高度抽象概念须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一种形式;(2)、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理解税收起源:随国家产生而产生,随其灭亡而消亡。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4)。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5)、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
特征———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职能与作用三大职能:财政职能(税收收入职能)、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
对三大职能的理解——财政职能主要从四方面理解1、财政资金需求增加;2、聚财对象复杂;3、聚财范围广阔;4、税收组织收入更艰巨,“税收与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但一直与之奋斗的两件事”;经济职能—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是一经济杠杆。
经济过热是增税,衰退时候减税;另外如对高收入者征较高的税率所得税,也是一种财富分配。
(如欧洲瑞士)监督管理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和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其主要内容为:1、监督和抑制市场机制的消极方面;2、监督和遏制各种偷漏税行为;3、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税收对社会经济的监督作用。
三、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
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便利、确定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强调平等和效率。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德国经济学家,税收九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慎选税源、慎选税种、普遍、平等、确定、便利、节省原则)。
见书71、72页。
2、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公平、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管理原则。
效率原则应满足要求(1)充分有弹性;充分是指能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
税收弹性是指运行税收政策不仅使税收收入随经济情况变化而变,且使税收如弹簧一样适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特 殊调节手段。
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
达到的一定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 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 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 予征税的数额。 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 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目: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
税率
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
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 环节。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征税对象数
表0-2 税种的累进性
应税所得(元) 2 000 3 000 5 000 10 000 应纳税额 80 150 300 750 边际税率 15% 15% 15% 15% 平均税率 4% 5% 6% 7.5%
我国现行税率的具体形式
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地区差别定额 幅度定额 分类分级定额
致(如流转税)。
征税对象
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
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基(tax base)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 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 什么计算税额。
采用自然单位征税称为从量计征,采用货币单位征税
称为从价计征。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划分
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 税、屠宰税、筵席税。 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4%,地方6%和其 他印花税。
税制的其他要素
附加与加成 减税与免税 起征点与免征额 纳税环节
违章处理
附加与加成
附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
一部分税款。 税制上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 税款称为正税,而把正税以外征收的税款称 为副税。 附加的比例有两种形式
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 按正税税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
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即固定税额,指的是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
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 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 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 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
比例税率
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
2
50%-100%
40%
5%
3
100%200%
50%
15%
4
200%以上
60%
35%
例:有甲乙两人,甲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乙工资薪 金收入2001元,求甲乙两人分别按全额累进和超额 累进计算的个人所得税额。 (甲乙二人的工资薪金 收入均为应纳税所得额) 1)全额累进: 甲 应纳税额=200010%=200元 乙 应纳税额=2001 15%=300.15元 2)超额累进: 甲 应纳税额=500 5%+1500 10% = 175元 乙 应纳税额=500 5%+1500 10% +1 15%=175.15元
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
附加与加成
加成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
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 国家为了限制某些经济活动,或调节某些纳税人 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税款的方法。 如劳务报酬所得
减税与免税
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指免交全部税款 减税和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鼓励或限制作
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 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 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具有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
累进税率
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
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 增。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一、导论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 借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 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征税的目的是履行国家公共职能。
2.国家征税凭借的时期政治权力。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
个人需求 公共需求
额或税基的比例。 在实践中,由于税收优惠、税收规避等原因,名 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 指的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 T tA 公式表示为: Y tA 为平均税率, 为全部应纳税额, 为全部税 T Y 基。 边际税率 指的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 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T tM 公式表示为: Y tM 为边际税率, T为应纳税额的增量, Y 为税基 增量。
5000
15%
5000×15%=750
50+200+2000×15 %=550
11%
如表0-1所示,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0元,适用
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300元;假如应税所得额 为3 001元,适用15%的税率,应纳税额为450.15 元。这样,应税所得额只增加了1元,税额却要 增加150.15元。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的区别
全额累进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的累进程 度低; 全额累进在级距的临界点处,会出现应纳税 额增加超过应纳税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全额累人某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0元,分别用全 额累进和超额累进计算该人的应纳个人所得税 额?(不考虑免征额) 全额累进:应纳税额=35000 25% =8750元 超额累进:应纳税额=500 5% +1500 10% +3000 15% +15000 20% +15000 25% =7375元 速算法: 应纳税额=35000 25%1375 =7375元
尽管我们以边际税率来定义税率的累进 性,但在经济分析中,衡量一种税的累 进程度却一般以平均税率作为判断标准。 如果平均税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 表明该税种具有累进性。 说一种税是累进的,指的是该税种具有 收入中被征税拿走的部分随收入的增长 而增长的特征,而这一定义隐含着平均 税率的递增性。如表0-2所示。
速算扣除数
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情况下,根据超 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 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 去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 额。当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级距和税率确定 以后,各级速算扣除数也固定不变,成为计 算应纳税额时的常数。
超率累进税率表
级距 1 比率 50%以下 税率 30% 扣除率 0
税等。 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 款的违法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 违章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 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 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五 税法的作用
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 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 往的可靠保证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我国现行实体法体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 税。 2、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 地使用税。 3、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暂缓征收)、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 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 5、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印花 税、契税。
税收的形式特征
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具有自身 的形式特征,俗称“税收三性”: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性”,才能称之 为税收。税收的形式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 收入的基本标志。
二
税收术语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指的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
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
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率
纳税人
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
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税法规定的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 税款的期限,也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在征收 时间上的体现。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即根据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来确 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日纳税,纳税间隔期分 为1天、3天、5天、10天、15天和1个月,共6 种期限。 2)按次纳税,即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 纳税期限。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即按规定的期限预缴 税款,年度结束后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
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 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如表0-1所 示) 累进超额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