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合集下载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及解决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及解决
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加入 WTO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 要战略。中国为了加入 WTO,在入世谈判中接受了一些 有悖于 WTO原则和宗旨、具有歧视性和限制性的特殊条 款,其中便包括有关反倾销的条款,这是中国实施入世战 略所作的策略性妥协的一部分。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议定书》中第 15条的规定。第 15条的标题是“确定补 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该条款共有(a)、(b)、(c)、 (d)四项[1]。其中 (a)项规定:“在 根 据 GATT1994第 6 条和《反倾销协定》确定价格可比性时,该 WTO进口成 员应依据下列规则,使用接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 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 较的方法:(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 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 经济条件,则该 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 使用受调查产业 的 中 国 价 格 或 成 本;(ii)如 受 调 查 的 生 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
追本溯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仅仅是个反 倾销问题。它仅涉及反倾销调查中如何确定产品的可比 价格,是为进口成员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或成本作为比 较基准提供 法 条 依 据。 所 谓 的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问 题 不 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国经济体系是否已达到完全市场化标 准的问题,它是反倾销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仅仅在反倾销 方面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2]。它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化改 革的成就需要获得外国的承认和认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 15条规定,中国 将在加入世贸组织 15年后即 2016年 12月 11日自动获 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过渡期满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 国却继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日本的产 经省称因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 将维持容易对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机制。针对目前 的这一不利局面,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认真对待,加 强研究,以便正确地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

讨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辩证分析,并就其在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高达30%以上。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矛盾。

在中国,仍然存在着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的矛盾,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其次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频发。

最后是市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三、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有鉴于此,中国在未来应当继续扩大市场经济的规模和效果,加强市场经济规则的建设,提高市场经济的透明度,并继续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市场经济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应当加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调节,加强对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建设,着力推动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

特别是在全球化加速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中国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它通过自由竞争、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分配产品和促进经济增长。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辩论仍然存在。

有些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仍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辩论,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

他们指出,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实行了市场导向的改革政策,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实行自由贸易和外资自由流通。

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遵守了其规则和协定。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对国际市场是开放的,对企业和消费者有利。

也有人认为中国仍然处在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其市场经济地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他们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政府干预仍然比较严重,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中国的外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并不完全公平。

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不够开放,金融体系存在较大风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

那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将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市场的完善和竞争的加剧,资源将向效率更高的行业和企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生产率。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将带来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投资。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探索市场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知和评价,在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公众舆论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而也有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缺乏竞争力,存在政府干预和垄断现象。

那么,究竟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如何?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市场经济的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型,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肯定。

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竞争应该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

中国的市场竞争在某些领域却并不充分,一些行业存在着垄断和行业垄断,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这势必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政府介入市场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政府在一些重要领域对市场的控制力度较大,这样往往会导致市场发展的不健康和不平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市场活跃、竞争激烈、市场机制灵活等,这些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存在不少劣势,例如市场混乱、资源浪费、市场秩序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在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和看待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劣势,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本文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辩论。

支持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市场机制,实行了市场导向的改革政策,大量国有企业被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逐渐减少。

中国加入WTO后,在市场准入、贸易自由化、外资准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地。

中国还大力推动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出口市场,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与此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有其观点。

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中仍存在着政府干预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依然得到政府的特殊支持,国有资本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导致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金融领域的改革滞后,金融风险和金融乱象较为突出,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

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仍不够透明和公平,并且一些先进技术和行业受到了市场壁垒的阻碍。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贸易中也面临挑战。

国际上普遍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表示担忧,指责中国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可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带来不利影响。

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辩论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一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市场经济,但在另一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应当继续深化市场改革。

]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反思

]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反思

2001年11月23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使中国在此后15年内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成为问题。

尽管目前已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但美国、欧盟等在这方面尚无进展。

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中国政府官员向西方国家表达了中国希望获得“市场经济地位”(MES)这一正常的贸易待遇。

遗憾的是,2004年6月,美国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和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均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最终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很难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接受西方从宏观层面对中国经济整体进行市场化评估,还是沿用目前过于微观的、以企业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均将使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在这个问题上,较为可取的思路是从中观的行业层面、从由易而难的双边层面渐次展开。

不能用贸易增长来解释目前,不少西方学者和政府官员对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轻描淡写,认为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必然同步地带来更频繁的贸易摩擦,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第一,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东亚先行者相比并未有更为出色之处。

日本在1954年―1981年间,外贸年均增长为14.2%;韩国在1960年―1995年间,外贸年均增长21.5%;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NIEs)在1966年―1997年间,外贸年均增长为13.1%;中国从1978年―2002年间,外贸年均增长为11.9%,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贸表现,并未如西方国家所渲染的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过1%,到2003年底该数值在5%左右,其中将近六成为加工贸易。

可以说,尽管中国外贸有了长足发展,但从已有的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外贸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仍然是相当温和的。

第二,关于中国遭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的剧增,可谓令人惊讶。

20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遭遇29起反倾销或保障措施调查。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背后博弈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背后博弈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背后博弈作者:孙兴杰12月11日,中国入世15周年。

按照当年签署的入世条款,中国在那15年后,也就是今年的12月11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令人错愕的是,今年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先后声明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尤其是日本,在12月8日,正式表态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

这不是赤裸裸耍赖吗?形势如此,背后更是错综复杂,几乎是当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缩影。

根据我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所说,这个问题已经搞“拧巴”了,“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所享有的,而不是国家的行为,到最后,变成了让美欧日这些国家来确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显然已经离题万里了。

谁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的,国家是国家,市场是市场,怎么能用市场经济或者非市场经济来界定国家呢?稍有常识就知道,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国家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度分离,也是现代国家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是全部市场经济,就像大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所研究的,市场经济是经济世界的上层结构。

如果说美国、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那这个国家所有的交换都是经过市场完成的吗?没有人情往来,没有礼物?看看美国对农业的超额补贴就知道了,市场经济没有是或者不是之分,而是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体现。

市场经济的历史非常古老,一国以自身国内情况来判断另外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显然是对历史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更好笑的是,美日欧还煞有介事地假装玩这个游戏。

回到当年的入世谈判,这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关键转折点,为了尽快入世,中国做出了妥协,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第15条,也就是“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中加入了“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如果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证明生产、销售该产品是具备“市场经济条件”,那么WT O的进口成员方在确定价格可比性的时候,应该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成本,否则,就是用“替代国”的价格。

这一条款不能不说是一种霸王条款,美国2004年对中国彩电进行反倾销的时候,使用的替代国价格居然是印度。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但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知和评价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制造业和出口商品产业发达,对国际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持有不同态度。

一方面,在某些国际贸易争端中,中国常常被指责操纵市场或非市场经济行为;中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的重大影响也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担忧。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的程度依然存在争议。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内的发展如何呢?中国自1978年以来进行了改革开放,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中国大力推动市场经济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精神,加强产权保护和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和法治保障。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中国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监管不够到位,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环境不够公平,市场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大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过于突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仍然不够良好。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何呢?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和贸易大国。

然而,有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而是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下面是针对这一观点的探讨。

首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

从GDP总量、出口额、外汇储备等多个方面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前列。

同时,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性经济活动,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等,这些活动在促进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光是取决于经济实力,还取决于市场规则和投资环境。

中国在不断开放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国家之一,每年吸收外资数额稳步增长;同时,中国加入了多个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维护;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改善,对于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日益加大。

最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获得充分认可还需要不断努力。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中国被指责存在一些不公平竞争行为,例如出口补贴和人民币汇率调控等;同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和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否定中国在市场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综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和贸易大国。

但中国市场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去解决,在市场规则、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自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加速了国家的现代化和
国际化。

然而,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因为无论是在供需关系上还是在产权上,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都向市场经济倾斜。

这些人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增强,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和市场的开放,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领域,中国公司日益成为全
球领导者。

此外,中国在房地产、金融业和全球投资等领域的增长与国际市场经济体系联
系紧密。

另一方面,批评者认为中国尚未成为完全的市场经济,主要因为中国在国企改革等关
键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而且政府对市场的介入程度过于严重。

他们认为,中国对大多数
关键行业仍然存在政府管制,而且国有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产权保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缺乏完
整的竞争机制和规则,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的限制还存在较大障碍。

虽然存在不同意见,但是综观全局,中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市场经济地位。

然而,剩
下的问题和挑战还需要在未来解决,以加强企业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促进更加
健康和持久的增长。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中国自1978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日益提升。

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仍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仍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尚未完全达到市场经济的标准。

支持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主要理由如下。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并加强了政府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

多元化的企业产权形式也得到了有效发展,民营经济的增长势头快速。

这些体制方面的改革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奠定了基础。

中国已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市场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庞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非常突出。

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投资和参与。

中国的市场需求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的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成本优势明显,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在一些领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反对者认为中国在市场经济方面仍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尚未完全达到市场经济的标准。

中国仍存在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府在国企改革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干预也比较明显。

这些都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中国市场的规则和法律体系仍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法律的作用是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各方权益的基础。

中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着执法不力和法律实施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在贸易和金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保护主义倾向。

虽然中国在逐步开放市场,但仍存在一些行业对外资的限制和对进口产品的管制。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被指责实行一些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和措施。

浅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浅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阅读心得——浅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三个概念有着紧密联系,我国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市场经济,应具有市场经济地位。

美欧市场经济地位标准体现的是古典市场经济的特征,实质是政治标准。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激发我们进一步建设我国市场经济,广泛开展市场经济理论交流与合作。

近30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特别是加入WTO前后,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美欧仍然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名,限制中国对美欧的出口,实际上是对中国设置市场经济地位障碍,阻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4年,在外贸领域,同时发生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

另一件是美国商务部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彩电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

两件事都是有关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结果却迥然不同,其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值得我们去解读。

近年来,西方各国总堂而皇之地指控中国企业反倾销中的理由——是非市场经济国家。

为什么在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呢?中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市场经济国家。

之所以对中国设定一个15年的过渡期,并动辄给中国企业套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紧箍咒”,挥舞起对华反倾销的“武器”,还有以下特殊原因:一是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让许多国家暗怀戒心。

二是双方交流不够。

一方面,一些国家既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法律及秩序不熟悉,同时对国内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的变动也不甚了解,致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少能向反倾销国家提供案件调查的广泛背景资料。

“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作者: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15期近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以压倒性票数同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

一时舆论哗然,在国内引起激烈讨论。

贸易防卫心态作祟所谓“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当年中国在加入WTO时所签署的文本中第15条表明,允许其他国家从签署之日起15年内,把中国作为一个非市场经济体来对待,即一旦出现反倾销案,中国不能自行取证。

与此同时,中国将在这15年内实现市场定价。

这份协议将在2016年12月份过期。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欧盟这一举动无疑是想推迟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以现行标准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以保护欧洲工业。

因为如果中国一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进口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将不得不使用中国市场的价格作为比较基准;在中国没有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进口国可以选取一个有利于自己主张的国家。

欧洲现在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声音主要来自于钢铁业。

中国钢铁业的出口增长致欧洲钢铁业面临危机。

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大量低价的进口商品不利于当地就业及经济复苏,这个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显得尤其敏感。

欧盟的双重标准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等发达国家。

而除欧盟外,还有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每个市场经济的标准也不相同。

欧盟的标准有五条,分别是:第一,产品价格的决策没有明显受到国家干预;第二,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制度;第三,生产成本、财务状况没有受非市场经济的影响;第四,企业成立与关闭不受政府干预;第五,货币汇率变化由市场决定。

从历史经验看,欧洲也并非一直如此坚持原则的。

欧盟多次在没有谈论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情况下就授予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地位。

譬如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又譬如在2002年就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彼时俄罗斯甚至于还不是WTO成员国。

“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

“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
HO t TO C O 0l
L 1

一 。

宣昔营| I L
一 . _ .

. _ .




. ~
● 国 际

1 l 5 前 中吲 “ 入 ’时做 的 承讲
这 种 , J 的_ r j 乏 从,和 Ⅲ

¨ 人 少概 念迷误 , 此 进{ 1 _ 一定 “ 市场经济地位 ” f 的洲析 i 厘清 , 僻尤 乃必要 的争议 先 ,所 谓 的 “ 『 f 场经济地 位”
他川
l 2 中t u , r } I l r 4 在世 界贸易l i d ̄ , ( Ⅳr ( ) : L I : 式 向瞅 眦 和荚闻提起 诉讼 . 求 其遵
替代 旧” 做法 . 坪 一定婴 承 1 人“ 『 ¨
济. 克薄程 度的客观判 定 . .
场经 济地 位 ” P . I l I 1 i 述 ,认定垃
涨最 明显 的足深 圳 ,上涨 1 0 9 % 、除 ・ 会 议提 出去 库 仔作 为 五大任 厂 、 线 城 巾 外 ,其 他 重 点城 市 前 ~ 名为尔 务之一 .因城施策推动市场
l 一
变计 算方 ,这 为f f 提供 了一个潜 1
突破点 。
而H 内一 脱 点 希 颦通 过 此事 促
要 说辞 是 ,- } 1 在 以廉 价 r 1“ 冲
f 界市 场 、 足 ,中 的… 口是 构 成 了 “ 倾 销” , n彳 丁 一奁独立 的确认程 序
西疗 小能 为 内出现 对中 困产 的
经济 支柱 _ 卜 余年来 ,房 价毋 庸置疑 已成 疯矛 E ?
为社会热 『 J 焦点之 ・ 。 【 亘 】 顾 巾场 发现 ,2 0 1 5 年 6月以 ,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在国际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论述常常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标签:有人认为中国是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有人指责中国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不公平竞争和不规范行为。

本文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客观地展现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的。

自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转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世界范围内都排名前列,中国的市场规模也是全球最大之一。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市场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减贫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也在社会发展领域带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充满了期待。

尽管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明显得到了世界广泛认可,但在国际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也是不少的。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性和制度不完善性。

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市场监管不力、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等。

刍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刍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刍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作者:裴培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04期刍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裴培摘要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款规定,中方生产商在不能够证明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时,应当采用“替代国方法”作为价格和成本的计算标准,但自中国入市15年后该条款失效。

2016年12月11日该条款终止实施,中国本应不再适用“替代国方法”,并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但欧美等国家拒绝承认。

本文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渊源入手,总结学界争论焦点,对第15条做出应有的解释。

进一步从贸易保护主义和大国博弈角度分析欧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并提出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敦促各国公平,非歧视地适用WTO规则、深化国内改革,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议定书》作者简介:裴培,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2.099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在与美国进行最后的谈判中做出妥协:中方接受美方要求,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产品可采用“替代国”方法判定是否构成倾销和倾销的幅度,但中方入世15年后,即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实施。

然而,2016年6月8日,欧盟通过新的《反倾销条例》,新增中国为“非市场经济”(NME)国家,同年7月15日,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明确表示拒绝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有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届时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如何论证我国已经自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如何应对欧美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等问题亟需解决。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法律渊源为了尽快融入全球化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入世时签订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中第15条增加了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条款。

(一)对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采取“替代国”方法根据《议定书》第15条a项(ヽ)目和(ヾ)目,对确定中国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市场经济地位之争:道阻且长

兴业研究#宏观研究:市场经济地位之争:道阻且长

1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2017年12月12日 宏观研究市场经济地位之争:道阻且长摘要:中国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前景道阻且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鉴于《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 )项(ii )条解释存在多种争议,中国难以根据这一条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二,当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经济体以与中国交好的发展中经济体为主,同时部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经济体在对华反倾销实践中仍采用“替代国”的做法;第三,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看,中国不符合其国内法要求是其表层原因,提升对华反倾销胜诉概率的贸易保护主义才是根本原因;第四,从争端解决机制看,我国通过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以寻求市场经济地位认可耗时可能在2年以上,且在争端未进入裁决环节期间欧美蒋冬英李苗献 鲁政委兴业研究 兴业研究 兴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 助理分析师分析师华福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在对华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仍可采取“替代国”做法。

据此,我们建议中国应在不放弃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同时,寻求双边磋商路径,尤其是加强与对华反倾销发起国对话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认可;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进程,避免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成为欧美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有力抓手;相关行业如钢铁、化工、家电、纺织等做好贸易救济预警,以应对频发的反倾销调查。

关键字:市场经济地位22017年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正式拒绝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下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要求。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关于美方在反倾销实践中的替代国做法问题,中方已另案诉诸世贸组织”。

那么,中国诉诸世贸组织是否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地位”自动取得?在此,本文就“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的历史渊源、现状做出分析,同时预判其未来走向。

1、“市场经济地位”之争渊源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源于《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其(a)项第(ii)项条款规定“如果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同时其(d)项条款规定:“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其实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规定即应终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含有关市场经济的标准。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辨析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辨析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周年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下简称《中国加入议定书》),其中的第15条(a)项(ii)目规定(即人们通常称作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适用期将被终止。

届时,WTO 成员能否按期放弃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第15条相关规定到期对我国的反倾销应对会带来什么影响,未来美欧等成员对我国的反倾销策略会出现哪些变化等,这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产生背景(一)《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要义在中国加入WTO 谈判中,美国和欧盟担心中国出口产品会给本国产业带来冲击,坚持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以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计算生产成本,并且设定了15年的期限。

这一规定的相关法律表述列在了《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为“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了如何在决定补贴和倾销的时候解决价格可比性问题。

其中,第15条(a)项(ii)目明确,“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 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第15条(d)项明确,“无论如何,(a)项(ii)目的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这里有必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即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调查的关系。

在WTO 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的统一定义和判断标准。

但在WTO 的贸易救济规则中,反倾销调查程序与出口国是否为市场经济体密切相关。

有关对市场经济体的认定标准,在这方面WTO 给予各成员很大的自主权,具体标准主要体现在WTO 成员的国内法中。

目前在WTO162个成员中有17个成员有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立法。

这些成员在其对外贸易法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规定中,规定了对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标准,规定了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实施特殊的调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根据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时签署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其他WTO成员国可以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而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倾销幅度。

该条款实质上允许成员国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方法。

在上述条款的规定下,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几乎总是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来计算中国倾销幅度。

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那些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符合市场经济地位。

以替代国价格/成本计算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通常会被裁定为超高的倾销幅度。

由于中国一直是世界各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对象,“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难点。

事实上,十多年前中国就积极通过外交活动要求贸易伙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其成果是新西兰(2004年4月)、新加坡(2004年5月)、马来西亚(2004年5月)、澳大利亚(2005年4月)相继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至今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争论的焦点在第15条的(a)和(d)款。

第15(a)(ii)
条的表述是:如果中国生产者在被调查后无法明确证明该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满足市场经济条件,那么WTO进口成员国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
严格比较的方法。

但第15(d)条还有一句关键的话:无论如何,第15(a)(ii)条款将在15年后自动到期。

中国政府坚持认为WTO成员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终止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成本的做法。

美国和欧盟的律师则有不同的解读。

尽管按照第15(d)条规定,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国内法证实其是一个市场经济体,15(a)条规定即应终止;或者第15(a)(ii)条规定应在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WTO 成员国必须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做出选择。

他们援引了第15(a)条中的开放式陈述:WTO 进口成员国在调查反倾销时可以使用中国实际价格/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美国可能会反对中国到2016年12月11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商务部面临修改现行的替代国方法,可能根据不同的案件使用“折中”的方法,即对于一些产业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对钢铁等国有企业主导、国有银行输血的行业则不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是否能够取得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无论是从WTO
相关规定与操作实践,还是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来看,都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本质上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更多是出于政策考量。

WTO成员国所做出的政策决定将影响到和中国的商业关系,如人民币汇率、双边投资协定等。

假设美国采取“折中”的方法,中国将有可能与之在WTO对簿公堂,或要求WTO澄清第15条争议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WTO争端解决机构最早要到2018年才能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做出最终裁定。

我的猜测是,WTO争端解决机构将否决美国采取“折中”的方法,但中国也不会追溯收回最终裁定前被收取的反倾销税退款。

此外,欧美否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能会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弹,特别是如果按我预测的那样,欧美以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在2016年12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因此,中国可能会针对欧美出口商和投资者采取不透明的报复行动。

总的来说,美国和欧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长远好处比短期损失更有价值。

中国可能会大幅改善与美国和欧洲的商业关系,如对美国和欧洲发起的反倾销诉讼更加温和。

美国和欧洲即使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不使用替代国价格,中国的倾销幅度依然很高,替代国价格大概可以增加20%的额外罚款,这对于限制造成产业损害的进口并没有太大作用。

(作者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吴思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