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期
商朝灭亡原因
![商朝灭亡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43893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1.png)
商朝灭亡原因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商朝灭亡原因是怎样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商朝灭亡原因的资料,仅供参考。
商朝灭亡原因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
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
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饮酒充满了反感、充满了恐惧,似乎只要喝酒,就会亡国,必须要厉行禁酒不可。
从考古学的资料来看,商代贵族嗜饮酒,这的确是事实。
每一个贵族的墓葬中,基本上都有青铜制的酒器随葬。
其中包括饮酒用的爵、角、觚、觯,盛酒用的樽、觥、壶、卣……以及温酒用的斗。
其制造之精、数量之大,后世罕见。
据《殷周青铜器通论》记载,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可见商人喜好饮酒之甚。
酒器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
青铜酒器的铅含量超标1969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对30件商代青铜酒器进行了化验,发现青铜成分中有铅的存在。
其平均比例是铜占77.2%,锡占12.5%,铅占7.2%。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合金中的铅较易溶于酒,如果合金熔液中铅的含量达到7%~20%,并且经常被人饮用,即可引起慢性中毒。
商朝人饮酒,无论是盛酒、斟酒、喝酒都用青铜器。
酿好的酒会贮藏在尊、鉴、彝等青铜器具里,等需要饮用的时候,可以用勺舀到岙、樽里边加热,然后斟入爵、觚、发中饮用。
用青铜器贮藏酒类,会生成醋酸铅,而醋酸铅有甜酸味道,可以增加酒类的风味,人越是贪图这种美味,中毒越深。
甲骨文中的证据事实上,在甲骨文里还保存了商代的大臣因为“酒疾”不能处理国事的记录。
既然称“疾”,可见这不是一般的醉酒,而是有更严重的症状。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很多人都变成了神情恍惚、焦躁暴虐的病人,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这一点,在商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商朝末年至清朝的秘书机构演变
![商朝末年至清朝的秘书机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e04ed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9.png)
商朝末年至清朝的秘书机构演变商朝末年至清朝的秘书机构演变一、商朝秘书机构概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时期,秘书机构在这个时期已经初步形成。
商朝的秘书将文献进行整理、记录和存储,成为商朝秘书机构的主要职责。
二、周朝秘书机构的建立周朝建立后,秘书机构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周天子设立了太史、左史、右史和春、秋等职务,管理国家的文书。
三、秦朝的改革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不断推行一系列改革,改动了秘书机构,将吏、百官不再参与文书工作,成立了只专门负责文书工作的中央机构——中书省。
四、汉朝的秘书机构重新建立汉朝在继承秦朝的基础上,重新设立了秘书省,在秘书省下设有五经博士、中书令等职务。
汉朝的秘书机构在保留秦朝体系的同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五、唐朝的秘书机构演变唐朝时期,秘书机构更加规范化和完善了。
进一步增设了太常卿、太傅卿、太师卿等高级职务,繁荣了史学研究,秘书机构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同时,通过制定《唐律疏议》等法律文件,极大地强化了秘书机关在管理国家文献中的作用。
六、明清时期的秘书机构变化明代在唐宋元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了秘书机构,特别是在分工方面更加明确和细化。
而到了清代,秘书机构的分工则更加明确和细致,职位层次也进一步增加。
总结:从商朝的初期到清朝的后期,秘书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渐呈现出一种规范化、专业化的趋势。
这种规模趋势反映了我国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代人对我国历史上的制度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经验。
商朝的历史断代商代末年的动荡与衰落
![商朝的历史断代商代末年的动荡与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a0c6af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2.png)
商朝的历史断代商代末年的动荡与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王朝之一, 其中分为商代早期、商代中期和商代晚期三个阶段。
商代晚期是商朝历史的关键时期,也是商代动荡和衰落的阶段。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商代末年的动荡和衰落原因。
一、经济动荡商代初期商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
然而到了晚期,商代的经济开始出现问题。
首先,商朝统治者开始滥发货币,通货膨胀问题日渐严重。
其次,商代晚期干旱频发,导致粮食减产,人民生活变得困苦。
再者,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差距剧增,造成社会不稳定。
经济困难直接影响了商朝的政治状况。
二、政治衰落商代晚期的政治领导集体衰落,导致政治失序和朝代权威受损。
商代晚期,王室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王权被一些富豪和贵族所掌控。
贵族离心离德,对朝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此外,王室内部的斗争日益激烈,各地起义、内乱不断,政治纷争进一步削弱了商朝的统治。
三、社会动乱商代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困难和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
农民起义和贵族内斗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崩溃。
此外,商代晚期还频繁发生民间宗教活动,各种奇异迷信风气泛滥,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总结起来,商代末年的动荡与衰落主要是由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引起的。
经济困难导致了社会困局和社会不满情绪的高涨;政治腐败和内斗削弱了朝廷的权威;社会矛盾和动乱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商朝的统治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衰落。
(字数:516)。
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的暴政与覆灭
![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的暴政与覆灭](https://img.taocdn.com/s3/m/ac313a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1.png)
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的暴政与覆灭商纣王,商朝的末代君主,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商朝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纣王以其暴虐和不贤之举而被后世所诟病。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讨商纣王的暴政以及其对商朝的影响,以及商朝覆灭的原因。
一、政治暴政商纣王在政治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暴政。
他滥用职权,违背礼仪,贪图享乐,不顾百姓疾苦。
商纣王经常废黜贤臣,倚重小人,导致朝政腐败,权臣横行。
他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纵容奢侈腐败,使得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
此外,商纣王还强征民夫,大肆征收重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二、经济危机商纣王统治时期,商朝的经济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他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以及频繁的军事征伐,耗尽了国家财力。
同时,商纣王的政治腐败使得商朝的税收制度失效,这导致了财政困难和民生凋敝。
在此背景下,商朝的经济逐渐崩溃,社会阶层秩序紊乱,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三、社会动荡商纣王的暴政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他肆意压榨百姓,滥用刑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他的专横跋扈,引发了民怨的积累。
同时,商纣王对商朝的贵族阶层也进行残酷镇压,破坏了商朝的社会秩序和阶级和谐。
不满和反抗情绪迅速蔓延,这为商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四、商朝覆灭的原因商纣王的暴政和无能导致商朝逐渐走向衰落和覆灭的边缘。
在商纣王统治末期,周武王带领西周军队发动了伐商之战,成功消灭了商纣王的统治,并建立了西周王朝。
总结来看,商纣王的暴政、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是商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结语商纣王的暴政与覆灭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他的统治给商朝带来了很多困难和苦难,最终导致商朝衰败。
商纣王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警示我们君主应以忠诚善治为准则,关注人民福祉,才能长治久安。
历史不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品质和君主的能力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希望我们能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商纣_精品文档
![商纣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93aeb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c.png)
商纣商纣,又称纣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朝末代君主。
他在位期间,因其暴虐残暴的统治方式,导致商朝的衰败与灭亡,被后世人们广泛视为残暴暴君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商纣的统治以及与商朝的关系进行探讨,来了解他为何被公认为历史上的暴君。
商纣(约公元前1250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是商朝第32代君主,父亲是商王辛。
商纣的登基时间恰逢商朝的衰落阶段,国家内外问题丛生,而商纣本人性格乖张,善妒暴戾,统治风格极度专制,不愿接受他人的忠告,甚至违背伦理道德。
这使得商纣的统治日益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商纣对待自己的臣民采取残暴高压的手段。
他非常喜欢饮酒,常以酒宴为乐,经常过度饮酒而陷入酩酊大醉之中。
在他的统治下,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疾苦。
商纣以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为己任,独自享用,从不考虑百姓的生活状况。
他任意征收重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整个朝廷充斥着贪婪和污染。
商纣还惩罚了众多能工巧匠。
他眼红那些有才华和技艺的人,不但剥夺他们的财产和地位,还处死他们。
这严重地削弱了商朝的各种行业和发展潜力。
对待忠诚和忠义之士,商纣不以为意,甚至杀戮无辜,完全不顾及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他的内政举措导致社会动乱、经济困难和人民痛苦。
商纣对妇女采取了残暴的政策。
他特别喜欢美貌的女子,不惜以任何手段和手段窃取她们,并将她们作为自己的玩物。
在他眼中,女性只是满足他欲望的工具,毫无人道关怀和平等待遇。
这种对待妇女的态度使商纣的名声更加恶劣,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持续的冲击和破坏。
商纣对周王朝采取了挑衅和不尊重的态度。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商朝是周朝的前身。
虽然在周朝初期,商纣还曾显示出一些对周朝的忠诚和尊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疏远和无视周朝的统治。
他不愿顺应周朝的政策和要求,甚至私下里与乱臣贼子相勾结。
这种做法引起了周朝的极大愤怒和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败。
然而,商纣的残暴和专制并不意味着商朝末期完全没有进步和重要的文化成就。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https://img.taocdn.com/s3/m/2fac2e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a.png)
商朝是怎么灭亡的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下面店铺给大家说说商朝是怎么灭亡的,供大家阅读!商朝是怎么灭亡的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疆域《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
”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
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
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
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商朝国号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
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
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商朝的文化衰落与王朝灭亡商代王朝的衰败原因与过程
![商朝的文化衰落与王朝灭亡商代王朝的衰败原因与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35b48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d.png)
商朝的文化衰落与王朝灭亡商代王朝的衰败原因与过程商朝的文化衰落与王朝灭亡商代王朝的衰败原因与过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存在时间跨越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
然而,商朝在其后期逐渐衰败,并最终灭亡。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商朝的文化衰落与王朝灭亡的原因与过程。
一、政治原因商朝晚期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其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君王在统治过程中过于集权,导致了官员腐败、贪污现象盛行。
君主在政治上没有好的管理和调整手段,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使得政权逐渐失去人心,统治的合法性逐渐丧失。
此外,商朝后期还出现了内部争斗和夺嫡问题,使政权内部更加不稳定。
二、经济原因商朝高度依赖农业经济,而后期农业生产力的疲弱是商朝经济衰败的一个显著因素。
商朝后期气候变化频繁,连年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导致大量农民生活困苦,粮食供应不足,社会动荡加剧。
此外,商朝的商贸经济体系也逐渐瓦解,商业路线逐渐中断,对外联系受阻,不再能够为国家带来财政支持。
三、社会原因商朝晚期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是社会原因之一。
商朝社会分为贵族和庶民两个阶层,贵族享有特权,庶民日益贫困。
贵族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加剧了对民众的剥削,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疏远了君主和民众之间的关系。
庶民日渐困顿,社会动荡不安,无法有效地支撑国家的社会秩序和发展。
四、文化原因商朝文化的衰落也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朝文化注重祭祀和宗教信仰,但到了晚期,这种宗教形式趋向虚化和堕落,祭祀活动变得形式主义和空洞,导致了对文化的信仰和向往的衰退。
同时,商朝文人层次的退化也使得文化生活日渐贫乏,对新的思潮和文化形态的接纳和创新能力丧失,文化内涵日益衰落。
总体来说,商朝王朝的文化衰落与灭亡是多个原因与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治制度的腐败、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和文化的堕落共同导致了商朝王朝的迅速衰败与灭亡。
商朝的朝代更替商王朝的兴衰史
![商朝的朝代更替商王朝的兴衰史](https://img.taocdn.com/s3/m/59c726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c.png)
商朝的朝代更替商王朝的兴衰史商朝的朝代更替——商王朝的兴衰史商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拥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商朝的兴衰史见证了商王朝由初始的辉煌到最终的衰败。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朝代更替过程及其朝代兴衰的原因。
一、朝代更替商王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重要时期:商代初期、商代中期和商代晚期。
商朝的朝代更替主要发生在商代晚期。
1. 商代初期商代初期是商王朝建立之初的时期,又称为夏朝。
夏朝的君主禹,通过发展农业、改革制度,巩固了领导地位,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基础。
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奠定了商王朝的基础,但夏朝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各地仍然存在分裂的情况。
2. 商代中期商代中期是商王朝的辉煌时期。
商王朝在商代中期完成了统一战争,建立起帝国统一的局面。
商代中期的最著名君主是商汤和商武丁,他们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了商王朝的统治地位。
商朝在这一时期实现了政治统一、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 商代晚期商代晚期是商王朝的衰败时期。
商代晚期的朝代更替主要发生在商朝末年。
商朝在商朝末年出现了国力衰退、社会动荡和民族大迁徙等问题。
商纣王荒淫无度,暴虐残暴,失去人心,导致了商朝的内忧外患。
周文王带领西周诸侯,通过战争推翻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二、朝代兴衰的原因商王朝的兴衰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1. 政治腐败商纣王统治时期的政治腐败是商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纣王虐待百姓、贪婪奢华,导致民怨沸腾,使商王朝陷入内乱和动荡。
2. 社会动荡商王朝晚期,社会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部分贵族地主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这种社会动荡加剧了商朝的衰亡。
3. 民族迁徙商王朝晚期,战乱频繁,许多贵族和百姓纷纷离开商都,移居其他地区。
这种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导致了商王朝的国力衰退和疆域的缩小。
4. 外部侵略商王朝在晚期面临了来自西方周朝的侵略。
周文王带领西周诸侯推翻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将商朝推入了衰败的边缘。
商朝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分化
![商朝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83f865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e.png)
商朝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分化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其社会结构和阶级分化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商朝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分化,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商朝这一时期的社会制度与演变。
一、社会结构的概述在商朝时期,社会分为君主、贵族、平民和奴隶四个阶层。
君主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和特权,控制着国家的政权和经济资源。
贵族是指君主周围的官僚和军事领袖,他们通过君主的赏赐和分封来获取特权和地位。
平民是指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以农耕和手工业为生,为贵族和君主提供劳动和物质财富。
奴隶是社会底层的人员,他们失去自由,并被贵族和君主奴役和剥削。
二、贵族与平民的对立贵族集中了商朝社会的大部分特权和资源,这导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对立。
贵族通过土地赋予、官职封赏和资本经济等手段不断扩大自身的利益空间,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集中在自己手中,形成了许多庞大的封地和领地。
而平民则以种植和手工业为生,依靠富饶的黄河流域发展农耕业和手工业,但他们往往没有土地所有权,只能租佃或者以劳动力的形式向贵族提供劳务。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导致了社会资源和财富的不均衡,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奴隶制度的存在商朝时期,奴隶是商朝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失去了自由,并被贵族和君主奴役和剥削。
奴隶主要从战争中的战俘中获得,他们被贵族作为私人财产对待,用于耕种土地、建造建筑和从事其他劳动。
奴隶往往生活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不享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商朝的奴隶制度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性和对弱者的剥削,成为社会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结构的演变尽管商朝的社会结构较为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商朝末期,社会的矛盾越发激烈,阶级之间的冲突变得尖锐。
平民的不满和反抗逐渐演变成规模较大的叛乱和革命,最终导致了商朝的崩溃。
综上所述,商朝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分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商朝的繁荣与灭亡
![商朝的繁荣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0c4bd0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3.png)
商朝的繁荣与灭亡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繁荣与灭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商朝的繁荣时期、衰落原因以及最终的灭亡过程进行论述,以探讨商朝的兴衰历程。
一、商朝的繁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其统治时间跨越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商朝建立了相对集权的王朝体制,形成了天子统治、封建军阀和奴隶主、农民、工匠等不同社会阶层的层级关系。
在经济方面,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高度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粟、稻、黍等。
手工业以青铜为代表,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商朝的商业也十分繁荣,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将各地资源进行交换。
在文化方面,商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
商朝人民奉行一种祖先崇拜的信仰,商朝的祭祀制度成为后世王朝的基本制度。
同时,商朝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甲骨文,用于记录商朝的政务活动和祭祀事项等。
二、商朝的衰落原因商朝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其衰落的种子。
商朝的衰落主要可归因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内部原因是商朝内部社会矛盾的加剧。
随着商朝的发展,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资源,压迫农民和奴隶,导致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和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蔓延。
其次,外部原因是周边部落的崛起和侵扰。
商朝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周边地区的部落日益强大,对商朝发动了频繁的侵袭和战争。
这些战乱不断削弱了商朝的实力和国力。
三、商朝的灭亡过程商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其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商纣王的暴政和武力镇压。
商纣王为了满足自己的奢靡享乐,不顾民众疾苦,频繁进行战争和奢侈消费,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商纣王暴政的极端表现是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战,商纣王率军被周文王在此战中击败,商朝王朝由此陷入危机。
此后,商朝国力衰弱,内外交困,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和革命。
商纣王的暴政商朝末年的动荡
![商纣王的暴政商朝末年的动荡](https://img.taocdn.com/s3/m/bcc9ab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9.png)
商纣王的暴政商朝末年的动荡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以其暴政而闻名于世。
商朝末年,国内动荡不安,经济衰退,社会秩序紊乱,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
本文将就商纣王的暴政及商朝末年的动荡进行讨论。
一、商纣王的暴政商纣王是商朝的第十一任君主,即位后残暴无道,擅权专制,极度奢侈享乐,过度征税,苛捐杂税,百姓负担沉重,使原本富饶的商朝逐渐陷入经济危机。
纣王的淫乱生活更是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他纵欲无度,干涉百姓婚嫁之事,并经常胁迫美女进宫侍寝。
纣王荒淫无度,不顾天下人民疾苦,丧心病狂,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心的涣散。
二、商朝末年的动荡1. 内外交困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商朝已经日趋衰落。
内部腐败严重,各地区贵族势力膨胀,形成了一种割据局面,斗争不休。
同时,外部蛮夷频繁侵扰,对商朝的边疆形成了严重威胁。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首领纷纷崛起,对商纣王统治发起反抗。
商纣王以暴政对待这些农民起义,采取残酷镇压策略,导致了更多人民站在反抗的一方,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2. 商纣王失去臣下支持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和残暴行径使得臣下大为不满,商纣王失去了自己的御下支持。
商纣王常常违背伦理道德,在他所统治的商朝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不满的贵族和士兵。
由于商纣王的暴政,民怨沸腾。
许多忠良之士纷纷离去,投奔其他国家。
他失去了周围一切的尊重和承认,朝廷的廉耻荡然无存,臣下对他完全没有信心。
三、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随着商纣王的淫乱腐化,商朝渐渐走向了灭亡。
商朝在动荡中,国家无力抵抗外敌的侵略,而社会内部的不和更是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发动农民起义,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经过多年战争与统治,周朝逐渐稳定,并以其礼义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持久性的朝代之一。
周朝的兴起标志着商朝的终结和中国历史的新一页的展开。
结语商纣王的暴政和商朝末年的动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兴起,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商朝的历史年表与重要事件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时间线
![商朝的历史年表与重要事件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时间线](https://img.taocdn.com/s3/m/ceddfc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b.png)
商朝的历史年表与重要事件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时间线约1600字——————————商朝的历史年表与重要事件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也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商朝历经十七位君王统治,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至公元前1046年结束。
在商代期间,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为您呈现商朝的历史年表与一些重要事件。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400年1. 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新的朝代——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市),开启商代。
2. 公元前1553年:商汤去世,由其儿子商盘继位。
3. 公元前1523年:商盘去世,商邑继位。
4. 公元前1495年:商邑去世,商庄继位。
5. 公元前1490年:商庄去世,商丁继位。
6. 公元前1460年:商丁去世,商纣继位。
7. 公元前1450年:商纣改革,国力不断增强。
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200年1. 公元前1400年:商纣禅让商王位于商武丁。
2. 公元前1324年:商武丁灭杀有殷商贵族,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 公元前1250年:商武丁建立商朝的中心——商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4. 公元前1200年:商厄丁灭亡了西周,但也宣告了商朝走向衰落。
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46年1. 公元前1150年:商朝开始经历政治动荡。
2. 公元前1104年:孤竹台之战,商纣重组统治,对盟国进行封赏。
3. 公元前1046年:商朝受西周商纣王伐灭,纣王被杀,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重要事件1. 商汤的建立:商汤是商朝的创始人,他不仅建立了商朝新的朝代,而且奠定了商朝君主集团的地位和规模。
2. 商朝的“盘庚”改革:商朝“盘庚”改革是商纣王在位期间的一项重大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统治能力,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
3. 商朝社会的分封制度:商朝实行了世袭的分封制度,封建领主占据重要地位,这对商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商朝的兴盛与末日
![商朝的兴盛与末日](https://img.taocdn.com/s3/m/7baa91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7.png)
商朝的兴盛与末日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持续了约500年的时间。
在商朝的兴盛阶段,它成为了当时华夏地区最强大的政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逐渐陷入内忧外患,最终走向衰落,标志着商朝的末日。
一、商朝的兴盛阶段商朝的兴盛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首先,在政治方面,商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诸侯、大夫等官职,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官僚体系。
商王作为最高统治者,通过世袭制确保了王位稳定,同时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
其次,商朝的经济在中原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
商朝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农业生产主要包括粮食和丝织业。
商朝的王室和贵族通过控制土地和资源,确保了农业的生产力和供应稳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文化方面,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的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最早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不仅对后世文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为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商代还有丰富的青铜器和玉器制作技术,展示了商朝当时的高度文化水平。
二、商朝的末日商朝的末日主要表现为内忧外患、王室腐败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商朝末期发生了内乱和诸侯割据的现象。
政治腐败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崩溃,地方诸侯趁机割据,使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此外,外族入侵也给商朝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纷争不断。
其次,商朝末期的经济状况也逐渐恶化。
气候变迁导致陕西、河南等地区的黄河水患频繁,大规模的水灾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困难和减产,给商朝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同时,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最终,商朝在公元前11世纪由周朝推翻,标志着商朝的末日到来。
周朝建立了分封制度,分封给各地贵族,削弱了中央集权,商朝正式结束。
三、商朝的影响虽然商朝在历史上已经结束,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王朝的兴衰沉浮商朝历史概述
![商王朝的兴衰沉浮商朝历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0a81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8.png)
商王朝的兴衰沉浮商朝历史概述商王朝的兴衰沉浮—商朝历史概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兴起和衰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商王朝的历史进行概述,介绍其兴盛及后来的衰弱。
一、商朝的兴起商王朝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那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末年。
商朝的创始人为商汤,他在殷地(今河南安阳附近)建立了政权。
商汤通过与殷地其他贵族的联姻以及军事征服,逐渐稳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商王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的政治制度。
商朝采用了封建体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王室手中。
王权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被奉为国家和人民的图腾。
王室与贵族通过亲属关系紧密联结,形成了强大的统治阶层。
二、商朝的繁荣商王朝的贵族阶层通过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活动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商朝的统治者利用这些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和水利建设。
这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增长,使商朝得以兴盛。
同时,商王朝也发展了独特的文化和宗教。
商代的甲骨文是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朝还相信神灵,对祖先进行祭祀,并且建立了庙宇和祭祀仪式。
这些宗教和文化活动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三、商朝的衰落然而,商王朝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它后来陷入了逐渐衰落的阶段。
首先,商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贵族阶层之间的争斗不断,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同时,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导致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其次,商朝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
周边的部落,尤其是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崛起,不再臣服于商朝的统治。
这些部落发展强大的武力,对商朝的疆域进行了不断的侵蚀,给商朝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最后,商朝统治者的糟糕统治导致人民的不满情绪急剧升级。
人民普遍认为商王朝丧失了道德底线,王权滥用,对于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让人难以忍受。
四、商朝的陨落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走到了终点。
在兹文化的高位上美黯然失色。
周文王武王带领周部落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商朝的灭亡武王伐纣
![商朝的灭亡武王伐纣](https://img.taocdn.com/s3/m/871d0d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3.png)
商朝的灭亡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甲骨文的王朝,也称为第一个信使王朝,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为中华汉字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前后经历六百多年,为什么会顷刻瓦解、覆灭?商朝末代君主和我们在历史剧中看到的形象大同小异。
据《夏本纪》记载:他性情刚猛,血气方刚。
双臂孔武有力,能空手和猛兽格斗,神勇冠绝一时。
他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
他更是刚愎自用,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发展。
征服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淮河流域),从而拓地无算,国威远播。
历史线往前拨,在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受封为“牧师”,成为西伯。
但因权重遭商王嫉妒,季历被文丁软禁绝食死,自此季历所属周部族与商朝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姬昌力行仁政,国力逐渐强盛。
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他,于是就更遭到商朝的忌惮。
商王朝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帝王商纣王时。
商纣王更是刚愎自用,不计后果。
政治上,商纣王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
还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
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
商纣王在位期间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鹿台的建造。
商纣王还大兴土木,建造鹿台。
鹿台高千尺,宽三里。
按照姜子牙的预计,这个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见其工程之浩大。
纣王命北伯崇侯虎监造鹿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两年四个月。
三十五年的工程,仅用两年四个月便完工,纣王的搜刮民财的力度,可见一斑。
第二、酒池肉林的建造。
《史记·殷本纪》记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酒池肉林纯属穷奢极欲的个人享乐式建筑。
纣王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
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
第三、崇信妲己,小说《封神演义》中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所以纣王才变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残忍的事来。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f9440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2.png)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笔记第18课的历史知识点是《商朝的兴衰》。
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兴衰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下面是对第18课的内容进行归纳的笔记。
一、商朝的兴起1.商朝的起源:商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牛山文化。
商朝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兴起的,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社会的形成。
2.商王的建立:商王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是商王中最有名的一位。
商汤消除了商朝内外的敌人,重新统一了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朝廷制度,标志着商朝的正式建立。
二、商王朝的发展1.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实行世袭制,王室世袭,商王世袭制度稳定了国家的政治。
商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王室、贵族和平民。
2.商朝的经济发展: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粟、稻谷等。
商朝也开始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商朝人民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
3.商朝的社会生活:商朝的宗法制度非常严格,强调家族的重要性。
社会地位的高低是通过家庭出身来决定的。
商朝的人民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他们崇拜天和祖先,并且进行祭祀。
商朝还发展了巫术和卜筮等巫觋宗教活动。
三、商朝的衰落1.商朝的矛盾和问题:商朝末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贵族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同时,商朝国内发生了多次灾荒和战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2.周朝的崛起:商朝的衰落给了周朝一个发展的机会。
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商朝的终结。
总结: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变革和发展。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和其后的商朝君主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朝廷制度。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使社会生活逐渐繁荣。
但是商朝末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崛起。
以上是对第18课《商朝的兴衰》的归纳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文明的演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商朝的历史转折点商代末期的变革
![商朝的历史转折点商代末期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2840d3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商朝的历史转折点商代末期的变革商朝的历史转折点商代末期的变革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实际政权,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之一。
在商代末期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商朝的历史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影响着后世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政治体制的变革商代末期,商朝的社会政治体制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传统上的商朝政权受到诸侯的削弱,世袭制逐渐被摒弃,同时中央政权的权威也开始衰落。
这一时期,大量的诸侯割据现象出现,小而强大的国家逐渐形成。
这种变革改变了原有的集权制度,增加了地方政治的复杂性。
二、思想文化的转变商代末期的变革也给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商代以来的神权思想开始衰落,崇拜祖先斗争的主张开始流行。
这种新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模式的改变商朝末期,经济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商代以农耕为主,而商朝末期的变革,农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广泛。
同时,金属工艺的进步和商业活动的转变,也使得商代末期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四、异族入侵与商朝灭亡在商代末期发生的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异族的入侵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商朝末年,来自西北方的西戎部落逐渐强大,对商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商朝政府的内部腐败,加之外部的战争压力,最终导致商朝的衰落和灭亡。
总结起来,商朝的历史转折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经济模式以及异族入侵与灭亡等方面的变革上。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也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朝的历史转折点,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对古代历史发展的研究重点之一。
商末叙事铭文
![商末叙事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3927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f.png)
商末叙事铭文
商末叙事铭文是关于商朝时期衰落的记录,这些铭文主要写在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上。
其中最著名的铭文是商朝末年太甲王留下的《甲骨文》。
这些叙事铭文记录了商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描绘了当时的混乱和暴力。
这些铭文的存在证明了商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并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素材。
商朝末年,由于王族内部的争斗和统治危机,国家日益衰落。
政治上的不稳定导致经济的滑坡,甚至出现了土地流失和人口减少的现象。
尤其在商王朝灭亡之前的大约200年时间里,极少出现新的青铜器,这可能也是国家经济衰落的明显迹象之一。
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导致公众的不安和暴力行为的增加。
铭文中记录了一些暴力事件,其中包括贵族之间的战斗和对王室的反叛。
然而,商朝末年并不是没有起义的反抗。
对于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民众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商王太甲的《甲骨文》也记载了民间反抗势力的存在。
这些反抗力量通过游说、纠察和抗拒等方式,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困境。
总的来说,商朝末期的叙事铭文证明,商朝国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混乱和暴力正逐渐蔓延至整个社会。
虽然这些铭文不能准确地描述当
时的社会现实,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窗口。
夏桀的诗词
![夏桀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f7dda6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6.png)
夏桀的诗词
夏桀是商朝末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殷商乐府”,以其豪放、奔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传颂不衰。
夏桀的诗歌以“酒色文化”为主题,大量涉及与酒相关的题材,包括饮酒、斗酒、罚酒、思酒等。
他的诗歌用丰富的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极富表现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商朝时期宴会的繁华和热闹。
夏桀的诗歌也常用讽刺和批评的笔调,揭示了商朝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他对贵族的奢侈浪费、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对战争的残酷不人道等,都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夏桀的诗歌还体现了他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们可以从其中感受到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夏桀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夏桀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了商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人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
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
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就在现在的朝鲜境内,向西与燕国接壤。
史书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鲜”。
此后的八百年里,箕氏朝鲜一直是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的。
秦末汉初,一支起义军兵败在燕人卫满率领向东退却,乘机灭掉了箕氏朝鲜,并重新建国,并以平攘为都城。
史书上把它叫做“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现在的汉城一带。
在现在的无论朝鲜还是韩国的史学界,这两个时期都被称做是殖民时代。
汉武帝时,发兵灭掉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卫氏朝鲜遗民南迁,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史称“三韩”时代(现在的韩国国名出处)。
汉末,由于汉朝的解体,辰国也发生分裂,一分为三,是为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史称三国时代。
唐高宗时,新罗在唐朝协助下,相继灭掉百济和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朝鲜半岛,定都庆州,史称新罗时代。
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相继又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
92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
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了辽和金的属国。
1280年,高丽被元所灭,成为元的一个省。
1387年,作为蒙古势力的附属,高丽王派大将李成桂帅兵攻打明朝。
李成桂拒绝出兵,发动兵变,1392年自立为王,定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李姓也由此成为朝鲜和韩国一个大姓)。
1591年,曰本入侵朝鲜,明出兵援助,击败曰军。
从此,朝鲜和明朝进入蜜月时期。
1618年,朝鲜出兵援助明朝同后金作战,由此得罪了后金,1636年,清军灭掉朝鲜,朝鲜成为了清朝的属国。
清朝末年,曰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成为了朝鲜新的保护国。
1897年,朝鲜皇帝高宗在俄罗斯支持下宣布独立,脱离曰本控制,改国号为“韩国”,从此,朝鲜变成了韩国。
1905年,曰本重新取得对韩国的控制权,并于1910年正式吞并韩国,史称“曰韩合并”。
在此期间,曰本对韩国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曰化,包括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等(我们在韩剧中可以看出来,即便到了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曰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极端的男权主义等等)。
1945年,曰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光复。
在美苏支持下,以三八线为界成立了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权,南部仍以韩国为名,北部则以古代的朝鲜为名。
1950年6月25曰,朝鲜向韩国开战,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韩国军队瞬间崩溃,美军介入,最终也导致了中国的介入。
1953年7月23曰,双方停战,以三八线为界,
由联合国委派瑞士和瑞典驻军设立军事警备区,监督双方的动向。
从此,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由原来的统一国家人为的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由于战争,许多家庭也四分五裂。
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就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金姬和银姬是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使得她们各居南北,数十年来不得相见。
1969年,韩国的经济首次超过朝鲜,最终成为亚洲强国。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国一直不承认韩国的存在,在以前的书上都是以南朝鲜来称呼韩国的。
1992年,中韩建交,中国正式承认韩国。
实际上,朝鲜(韩国)历史上称皇帝的,也仅两人:高宗李熙,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至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在位;纯宗李坧,韩国隆熙元年(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
两人称帝合计十四年。
在高宗李熙称帝以前,历任新罗、百济、高丽、朝鲜等所有君主均为由中国皇帝册立的国王。
作为藩属国,它的君主从来就不敢称帝。
作为宗主国,按“天无二日”的原则,中国政府也决不允许藩属国君主称帝。
高丽、朝鲜等一直使用中国年号,以表示奉中国正朔,臣服中原王朝。
高宗李熙和纯宗李坧,仅仅是由明治天皇睦仁操纵的傀儡。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其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
”高宗李熙乘机停用光绪年号,改明年为建阳元年。
朝鲜建阳二年(1897年),经日本挑唆,高宗李熙居然废弃太祖朱元璋所赐国名,定号曰大韩帝国。
但大韩帝国一直听命于日本。
韩国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纯宗李坧退位,其领土并入日本。
朝鲜、韩国在国际法上已与中国作为对等主体存在,起因是日本胁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也是中国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日本,帮助朝鲜、韩国获得独立的的结果。
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提出废除《马关条约》,也未要求朝鲜、韩国恢复与中国的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
但将太祖李旦至高宗李熙的历任朝鲜国王,看作皇帝,是对历史的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