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试验步骤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汽车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性能、寿命等方面要求极高,影响汽车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汽车经过严格的验证环节才能面市;而汽车“三高”试验正是检验新车品质、排除整车故障的关键一环,是考验新车能否适应极端苛刻环境的重要依据,设计开发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漫谈君给大家带来”三高“试验的具体内容!一高温试验高温试验气候条件:吐鲁番当地7、8月份,白天气温需在40℃以上。
在此条件下对发动机进行调试,使发动机达到最低排放,并尽可能增强车辆动力性能,节省燃油,提高车辆在夏季的可操作性,能确保汽车在炎热的夏季避免开锅和失火等问题的发生。
发动机熄火保护汽车高负荷行驶若干公里后熄火停在挡风墙后,15分钟后检测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匹配试验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高负荷行驶, 在连续高低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车辆行驶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调试电控单元的各参数,使发动机输出功率满足汽车各档位、速度的匹配要求,同时,当水温达到一定限值时就要限制扭矩,从而控制加速和车速,使发动机水温能稳定在设计范围之内,有效保护发动机,在保护发动机的同时,还保证了汽车行驶性能在最佳状态。
共轨油压系统和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的油压和本体温度是否在设计范围之内,同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本体温度。
ECU及各传感器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ECU及各传感器的本体温度,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在45分钟内测试ECU及各传感器的温度情况,确定ECU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整车质量考核试验车在气温40℃左右和地面温度60℃以上的条件下,行驶3000公里以上,在此期间需没有因高温环境导致零部件(包括橡胶、塑料件)出现质量故障;空调在外界气温42℃、地面温度61℃时车室内温度是23℃—24℃,根据人的实际感受,舒适度满足要求。
高原适应性测试
高原适应性测试高原适应性测试体检表格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型:基本体检:1. 血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2. 心率测量:3. 呼吸频率测量:4. 体温测量:肺功能测试:1. 肺活量测量:2. 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测量:3. FVC(用力肺活量)测量:4. PEF(峰流速)测量:心肺运动能力测试:1. 静息心率测量:2. 最大心率测量:3. 心率恢复时间测量:4. 有氧运动耐力测试(如:跑步机、踏步机等):耐力测试:1. T-30测试(测量30秒内最大深蹲次数):2. 简易握力测试:3. 简易腿力测试:血液检查:1. 血红蛋白测量:2. 血细胞比容测量:3. 血小板计数:4. 白细胞计数:氧含量测定:1. 血氧饱和度测量:2. 动脉血氧分压测量:心电图检查:骨密度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检查:1. 血糖测定(空腹血糖):2. 血脂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3. 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4. 肾功检查(肌酐、尿素氮、尿酸):眼科检查:1. 视力测试:2. 眼底检查:听力检查:1. 语音听力测定:骨骼肌检查:1. 肌肉力量测试:2. 肌肉持久力测试:注意事项:1. 在进行高原适应性测试之前,请务必告知医生个人的任何疾病、过敏史或重大手术史。
2. 在测试过程中,如有不适或疲劳感,请立即向医生报告。
3. 请配合医生的指导,按照要求完成每个测试项目。
4. 测试结束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这是根据您所给的任务名称编写的高原适应性测试体检表格。
请按照表格的要求回复相关信息,以便进行个人体检和评估。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请随时向医生咨询。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检测方法
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检测方法根据本工程地处高原且某些地段为多年冻土地区的情况,路基施工土工检测技术与一般地区将有较大的区别。
为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施工监测、检测,根据监测、检测数据及时科学地指导施工。
我方拟采用以下检测技术:1.工程地质补勘施工前,首先探明冻土地基的各项物理力学特性是否与设计相符。
如果相符则按照设计施工,如果不符则必须上报设计、监理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
开挖探坑,探明冻结深度、地层结构,测量地温。
将冻土取样送试验室检验,测定冻土含水量、冻土密度,颗粒分析和界限含水量。
对于多年冻土确定其分类名称(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含水冰层)和融沉分级(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融陷);对于季节冻土确定其冻胀分类(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
2.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首先对填料作土工试验,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1999)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10202~2002)的规定确定填料的分类名称及填料组别,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上述规范的规定确定填料适用范围、检测频率和压实度指标进行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控制。
2.1填料土工试验对于岩块类和粗粒土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确定填料的名称、组别、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和相对密度。
对于细粒土进行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的测定.根据塑性图确定填料的名称和组别,同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测定最佳含水率和最佳密度。
2.2填土压实质量控制按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10202—2002)规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检测。
2.2.1常规检验方法对于填料为片石类土,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1999)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10202—2002)的规定,达到“以锹锄挖动困难,方能使之松动的密实状态”。
对于粗粒土可以采用灌砂法或注水法测定单位体积密度,相对密度、孔隙率,或者采用K30荷载板测定地基系数K30值,达到规范和设计规定的技术指标。
电机海拔试验方法
电机海拔试验方法《电机海拔试验方法:超有趣独家秘籍》嘿,朋友!今天我可就像哆啦A梦掏出百宝袋一样,要给你分享一个超实用的电机海拔试验方法。
这就好比是给电机来一场高海拔的冒险之旅,看看它在特殊环境下的“本事”。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 场地选择首先呢,你得找一个合适的场地。
这场地就像电机的“战场”,要宽敞又安全。
最好是那种有足够空间摆放设备,而且周围没有太多干扰因素的地方。
比如说,可别在一个到处都是乱跑的小动物或者风一吹就满地垃圾的地方做试验。
我之前就有一次,选了个有点偏的场地,结果试验做到一半,一群鸡跑过来“围观”,那场面,简直像电机开了个粉丝见面会,搞得我哭笑不得。
所以啊,场地一定要选好。
2. 设备检查接下来,就是检查设备啦。
这就跟出门前检查自己的衣服口袋有没有带齐东西一样重要。
要看看电机本身有没有明显的损坏,螺丝有没有拧紧,就像检查衣服有没有破洞、拉链有没有拉好。
还有那些测试仪器,像电压表、电流表之类的,要确保它们的指针是灵活的,读数是准确的。
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电流表,看起来好好的,结果一测试,读数乱跳,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走路,根本不靠谱。
所以设备检查这一步,千万不能马虎。
3. 模拟海拔环境的设备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模拟海拔环境的设备啦,这可是电机海拔试验的“魔法盒”。
这个设备要能够准确地调节气压,模拟不同的海拔高度。
就好比你要给电机制造不同的“天气”,有时候是平原的“晴天”,有时候是高原的“大风天”。
在使用这个设备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操作方法。
我有个朋友,就是没看说明书就乱调,结果差点把设备搞坏了,那场面就像一个不会开车的人乱踩油门和刹车一样危险。
二、进行电机海拔试验的步骤1. 初始状态记录在正式开始试验之前,我们要记录电机的初始状态。
这就像是给电机拍一张“素颜照”。
记录电机的转速、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
你可以拿个小本子,或者用电子表格来记录,就像写日记一样。
这一步很重要哦,因为后面我们要对比这些参数的变化,看看电机在不同海拔下的“表现”。
高原高温试验操作指南
100
0(怠速)
20
30
直接挡或合理挡位 空挡
节开关置于内循环位置,出风模式调节开关置 ,同时接通A/C开关,以各车速稳定行驶,并
分阶段名称
预热阶段Ⅰ
预热阶段Ⅱ
升温阶段
40
前仪表台中出风口(左) 前仪表台中出风口(右)
前仪表台右出风口 后蒸右出风口 后蒸中出风口 后蒸左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前左 顶棚出风口前中 顶棚出风口前右 顶棚出风口中左 顶棚出风口中中 顶棚出风口中右 顶棚出风口后左 顶棚出风口后中 顶棚出风口后右 后蒸左回风温度 后蒸右回风温度
试验准备
1.晴天少云
2.环境温度≧35 1.电子温度计1个
℃
2.辐射强度计 1个
3.太阳辐射强度 3.风速仪1个
1.确定空调系统的安装达
≧800W/m^2
4.FLUKE温度采集设备 到设计要求,工作正常。
4.风速≦5m/s 1台(含热电偶40个、 2.按附表1的要求布置测点
5.道路平坦硬实, 压力计2个、压力计与 。
判
下一海拔高度进行相应的标定。 电脑软件。 来调整发动机ECU的相关程序。
试验方法
1.预热升温阶段按附 表2的要求进行。 2.试验阶段按附表3 的要求进行。
备注 前空调出风平均温度 探点布置在出风口表面
中心处
前空调出风平均温度 探点布置在出风口表面
中心处
后空调出风平均温度 探点布置在出风口表面
中心处
30min
车上无人员
车门车窗全关、蒸发
风机关闭、发动机关 车内温度稳定,最少45min
闭、车上无人员
附表3 试验阶段
60
80
试验时间 min
一种发动机高原进排气模拟试验方法
一、背景介绍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氧气稀薄等因素的影响,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如何进行高原环境下的发动机进排气模拟试验,成为了汽车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问题描述1. 高原环境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氧气稀薄,这会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动力下降、燃油消耗增加等问题。
需要对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的进排气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2. 目前的发动机模拟试验存在的问题目前一些发动机模拟试验仅针对平原地区的环境条件进行设计,无法准确模拟高原环境下的气压、氧气含量等因素,使得试验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发动机在高原地区的实际工作情况。
三、高原环境下发动机进排气模拟试验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原环境下发动机进排气模拟试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试验条件我们需要确定高原地区的气压、氧气含量等特殊环境条件,并将这些条件作为试验的基本参数。
2. 模拟气候箱设置在试验室内搭建模拟高原环境的气候箱,通过控制箱内的气压、温度、湿度等参数,模拟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
3. 发动机安装与调试在模拟气候箱内安装发动机样机,并进行调试,确保发动机在模拟的高原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4. 进排气系统性能评估通过改变气候箱内的气压、氧气含量等参数,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排气量、排放浓度、动力输出等指标。
5. 结果分析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对进排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性能表现。
四、方法的优势1. 可实现高原环境下的精确模拟通过模拟气候箱设置,能够精确控制高原地区的气压、氧气含量等条件,从而实现高原环境下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模拟试验。
2. 结果可靠性高采用该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的工作情况,为发动机在高原地区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 试验成本低相比于实际在高原地区进行试验,采用模拟气候箱进行试验成本更低,且无需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
高原模拟测试标准
高原模拟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温度测试:在高原环境下,温度变化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温度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2. 气压测试: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需要对产品的密封性能和容器的压力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在低气压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3. 海拔测试:高原地区的海拔较高,需要对产品在不同海拔下的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在高海拔地区能够正常工作。
4. 缺氧测试: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氧气稀薄,需要对产品的缺氧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在缺氧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5. 风沙测试:高原地区的风沙较大,需要对产品的防尘和抗风沙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6. 耐久性测试:需要对产品进行耐久性测试,以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期间内能够正常工作。
以上标准是高原模拟测试的主要方面,具体测试标准和要求可能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高原试验意外情况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高原试验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的各种科学实验、军事试验等。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确保试验人员安全、试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试验人员生命安全;2. 确保试验设备安全;3. 最大程度降低试验损失;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2. 设置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四、预案内容(一)常见意外情况及处置措施1. 高原反应(1)症状: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等。
(2)处置措施:低海拔地带休息,适量吸氧,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
2. 中暑(1)症状:体温升高、出汗、口渴、乏力、恶心、呕吐等。
(2)处置措施: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量使用退热药物,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3. 脱水(1)症状:口渴、乏力、头晕、尿少、血压降低等。
(2)处置措施:适量饮水,补充电解质,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4. 肺水肿(1)症状: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紫绀等。
(2)处置措施:立即转移至低海拔地带,吸氧,送医院救治。
5. 交通意外(1)症状: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2)处置措施:立即组织救援,拨打急救电话,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二)应急响应程序1. 发生意外情况后,现场指挥组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 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组开展工作;3.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必要时进行紧急转运;4. 物资保障组调配所需物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5. 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6. 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保障工作,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对试验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确保其掌握应急技能;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高中地理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实验归纳全实验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海拔高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海拔高度的测量,掌握地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测量工具,如经纬仪、直尺和测高仪等。
2. 在选定的地点使用经纬仪测量该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3. 使用直尺测量该地点与某一基准点的水平距离。
4. 使用测高仪测量该地点的海拔高度。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的测量,获得了该地点的经度、纬度、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等数据。
实验结论:地理实验中的测量工具和技巧对于准确测量地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非常重要。
经过本实验的训练,我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得到准确的数据。
实验二:地图投影和地图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地图投影和地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地图投影的特点。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地图投影方式,比如等经纬度投影。
2. 根据所选的投影方式,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度坐标投影到平面上。
3. 绘制地图的边界、国界、河流、山脉等地理要素。
4. 根据已有的地理数据,标注地图上的地名和地理特征。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作的地图,包括了地图的边界、国界、河流、山脉以及相应的地名和地理特征。
实验结论:地图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和准确的地理数据。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地图投影的特点,提高了我们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验三:天气要素的观测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天气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天气要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观测站点,并准备天气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和气压计等。
2. 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天气要素,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3. 根据观测数据,绘制天气要素的变化图表。
4. 分析观测数据,研究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观测和记录天气要素的数据,得到了它们的变化图表和分析结果。
实验结论:天气要素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预测天气的发展趋势。
特殊环境条件 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最新国标
特殊环境条件 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大气暴露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的通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工电子产品在特殊环境条件使用时选择合适的环境试验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08.1-2022 特殊环境条件分级 第1部分:干热GB/T 19608.2-2022 特殊环境条件分级 第2部分:干热沙漠GB/T 19608.3-2004 特殊环境条件分级 第3部分:高原GB/T 20625 特殊环境条件 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2062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特殊环境条件概述GB/T 20625-2024中“特殊环境条件”定义为:具有极端温度、湿度、太阳辐射、温度差、湿度差等条件的干热、干热沙漠、高原、热带海洋大气、热带沙漠、湿热、极端极端寒冷等环境条件。
我国无热带沙漠气候类型,故本文件不考虑。
本文件涉及特殊环境气候类型为我国干热(含干热沙漠)、高原、湿热(含湿热海洋)、极端寒冷地区。
干热(含干热沙漠)环境条件干热环境条件见GB/T 19608.1-2022。
干热沙漠环境条件见GB/T 19608.2-2022。
高原环境条件高原环境条件见 GB/T 19608.3—2004。
湿热(含湿热海洋)环境条件湿热气候环境条件参数见表1。
表1 湿热气候环境条件参数环境参数 单位 数值温度极端最高a℃ 50 年最高b℃ 45 年最低c ℃ 5 最热月平均最高d℃ 35相对湿度 年最高 % 100 年最低 % 30 年平均 % 90相对湿度>95%时的最高温度 ℃ 32 太阳辐照度 W/m21090 气压 kPa 89风速 m/s 15 年均降雨量 mm 2000 降水(雨雪雹) —— 有 凝露 —— 有a 极端最高温度是指三十年出现一次的最高空气温度,持续约10min。
高原季节性冻土路基处治的现场试验方案研究
佳厚度和设置方式;分析季节性冻土路基水分迁移机理和途径等 ,提 出现场试验方案,介绍试验 设计 、器件安装 以及 器件保护措施等。 关键词 季节性 冻土路基 测温管 磁环沉降观测管 冻胀板 土压力盒 保护措施 ④观测施工对冻结深度 的影响 ;⑤测试路基沿深度 方向的沉降变形特征。 2 2 试验内容 . ①地温测试 ;②土压力观 测;③ 路堤表 面和 基底冻胀及融沉变形磁环观测 ;③ 路 堤表面和基 底冻胀及融沉 变形冻胀 板观测 ;⑤ 隔离层上下路 堤填料含水量测试 。
[]杨林德等 . 3 岩土工 程问题 的反演 理论 与工 程实践 .科学 出版
社 。19 . 9 9
[ ]刘卫 国 . 4 科学计算与 m tb语言.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 . aa l 00 [ ]李广信 . 5 高等土力学.清华大学 出版社 ,2
2 3 测 试手 段 .
1 工程概 况
国道 2 3 1 线郎木寺至川 主寺公路改建工程全长 25k 2 m,位于青藏高原 东缘与川 西北高原结合部 , 是交通部规划的八条西部大通道之一 ,是西北地区 人们进入川西高原草地 、九寨沟 、黄龙寺旅游圈的 必经之路 ,是四川 省大九寨旅游 环线 的主要通道。 I 全线四分之三路段位于海拔 3 0 — 0m的高寒 0 3 0 2 8
参 考文 献
[]刘宏 ,李攀峰 ,张倬元 . 1 九寨 黄龙 机场 高填 方地基 工后 沉降
预测 ,岩土工程学报 ,2 0 .9 0 5 0—9 . 3
[ ]谭 昌明等 . 2 公路路 堤软土 地基沉 降 的二维 反演 与预测 ,公路
交通科技 , 0 1 1 1 . 2 0 .1 — 4
2 试验 设计
2 1 试验 目的 . ①测试路堤下不同深度处温度变化特征 ;②测 试路堤填料冻胀性能 ,填料 的冻胀系数 ;③不同填 方高度地温场观测 ,评价隔离层 ( 防冻层 )效果 ;
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冻胀特性试验
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冻胀特性试验岑国平;龙小勇;洪刚;刘垍荧;王新忠;贾勇【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frost heaving properties of gravel soil containing mud in seasonal frozen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airport engineering anti-freezing expansion design, Particle analysis experiment and compaction experiment were conducted to provide the basis indoor frost heaving rate experiment. Then it improved for gravel soil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heaving rate based on traditional mean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following the improved apparatus a series of sets of orthogonal frost heave indoo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including degree of compaction, moisture content, silt content, overlying load, water replenishing on frost heaving ratio by the improved experiment devi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frost heaving ratio of gravel soil containing mud in seasonal frozen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showed a trend of decrease after the firs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gree of compaction in a sealed environment, and approaches its maximum at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95%;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ilt content corresponding to a polynomial function; Gently decreases at an exponential functional with the increase of overlying load. Frost heaving ratio increases over three tim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water replenishing. Multi-factor regression forecast formula is obtained by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various factors on frost heaving ratio decreasing order: water replenishing, moisture content, silt content, degree of compaction, overlying load. Consequently, it is the key of anti-freezing expansion design to control water replenishing, moisture content, silt content.%为探索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的冻胀特性,为机场工程防冻胀设计提供依据,首先进行颗粒分析实验、击实实验等砂砾土的基本特性实验,为冻胀率室内实验提供相应依据,然后在传统冻胀率室内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针对砂砾土粒径大的特点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装置进行一系列正交试验,研究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补水对冻胀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条件下,冻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含泥量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递增;随压实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压实度为95%的状态下达到最大值;随上覆荷载的增大呈线性关系平缓递减.在外界补水条件下,冻胀率增大3倍以上.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回归预报公式.各个因素对冻胀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补水,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在工程实际中,控制补水、含水率、含泥量是防冻胀设计的关键.【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8)003【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机场土基;砂砾土;冻胀;含水率;含泥量;多元回归分析【作者】岑国平;龙小勇;洪刚;刘垍荧;王新忠;贾勇【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710038 西安;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710038 西安;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710038 西安;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710038 西安;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710075 西安;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710075 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99机场土基不均匀冻胀变形是机场工程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进行机场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机场土基作出冻胀性评价,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冻胀措施,确保机场工程的安全可靠. 土体的冻胀特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国外学者Everett[1]首先提出毛细理论,对冻胀和冻胀力进行了定量解释和估计,但却不能解释不连续冰透镜的形成原因且低估了细颗粒土中的冻胀压力. 认识到了毛细理论的不足,Miller[2]提出在冻结锋面和最暖冰透镜底面存在一个低含水量、低导湿率和无冻胀的带,称为冻结缘. 冻结缘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毛细理论的不足,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 这两大冻胀理论的提出为冻胀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内学者吴紫汪[3]对土的冻胀机制、动力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道路工程的冻胀成因、分类和病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肖柏[4]提出饱水砂砾料冻结时的冻胀敏感性主要受细粒土含量及冻结条件的影响. 王天亮等[5]通过葡氏击实和冻胀试验,研究了不同细粒土含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细圆砾土填料的冻胀特性. 巨娟丽[6]通过室内试验对白砂岩土的冻胀率冻胀特性进行了研究. 程佳等[7]研究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典型土样的冻胀特性. 刘新华等[8]研究了季节冻土冻胀和融沉与土质、密度、含水率等性质的关系. 高志华[9]选取了21组土样进行分析,从颗粒组成、毛细水上升高度等分析青藏铁路冻胀出现的可能性. 张以晨等[10]对5种粗粒土13种不同含泥量土料在不同含水率、饱和度和密实度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封闭系统下的冻胀模拟试验. 研究了各种粗粒土的η-w关系,并对其进行线性分析,揭示了粗粒土的冻胀规律. 徐洪坤等[11]建立了考虑水热耦合迁移的Clausius-Clapeyron方程,推导了机场道基一维垂直向冻胀位移的积分表达式,建立了寒区机场道基冻胀预测模型. 杨锐等[12]从能量平衡角度,推导了作用在基层底面的冻胀应力解析式,并在某机场改造工程中作了验算. 李博等[13]分析了造成机场冻胀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机场工程冻土土基处理的措施. 闫永刚等[14]分析了西北壁滩机场道面冻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冻胀的方法. 沈哲等[15]指出高寒地区机场土基的冻胀受降温速率、土样的含水率、上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并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综上研究成果,关于季冻区土基冻胀影响因素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关于机场冻胀的研究也仅有零星报道,且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不成系统,缺乏有效的工程实际价值;而关于砂砾土较多青藏高原季冻区机场冻胀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 因此,有必要结合青藏高原季冻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特点,对砂砾土进行冻胀室内试验,研究其冻胀特性并总结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建议,为青藏高原季冻区机场工程冻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所用土样取自果洛自治州大武机场现场段,将土样装袋并用货车运送至西安,在实验室内进行过滤杂质、风干等处理. 试验土样包括天然砂砾土和表层粉土,天然砂砾土为主要试验对象,表层粉土为对照试验对象. 通过筛分试验,测得天然砂砾土中直径小于0.075 m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以下简称含泥量)为6.9%,表层粉土的含泥量为50%,将这两种土样按不同的比例掺合均匀,即可得到试验所需的含泥量为10%、15%、20%、25%、45%的土样. 已有研究表明,土样颗粒级配对土样的冻胀有明显的影响[10]. 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16]规定的方法,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得到两种土样的颗粒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天然砂砾土和表层粉土级配良好,属于冻胀敏感性土类.对含泥量为10%、15%、20%、25%、45%的砂砾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得到不同含泥量下的砂砾土的标准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表1所示. 由表可知,砂砾土的最优含水率随着含泥量的增大而增大. 然而,砂砾土的标准最大干密度却随着含泥量的增大而减小.土体的冻胀特性主要用土体的冻胀量和冻胀率表示. 冻胀量是地表由于土体冻结而引起的竖向位移,土体在无侧向变形的前提下,经单向冻结,其纵向高度的增量与试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为冻胀率(也称冻胀强度或冻胀系数),通常用高度比表示,计算公式为式中:η为冻胀率%;Δh为冻胀量,mm;Hf为冻结土层的厚度[16].试样制备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6]进行. 由于原状土样的采取、运输、保存等存在一定的困难,室内试验中采用重塑扰动土样进行冻胀率试验. 试验具体方案如表2所示.结合砂砾土的特点,本文采用改进的冻胀室内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试验装置由试样筒、恒温箱和温控系统、温度检测系统、位移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终端、补水系统和气动平衡装置组成,系统图及各组成部分照片分别见图2、3所示.由于砂砾土的粒径较大,经过改装后,试样筒由内径15 cm,高16 cm,壁厚1 cm的有机玻璃筒制作,沿高度每隔2 cm设温度传感器插入孔. 底板为中空结构,有负温循环液进出口. 顶板有外界水源补充通道.试验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见表1. 2)冻胀试件成型:在有机玻璃内成型,试样直径15 cm、高13.5 cm. 首先按一定的含泥量、含水率配料、闷料24 h,以保证试样的含水率均匀一致,根据压实度称取一定质量,于试样筒中分5层进行击实,静压成型. 3)为防止试验过程中水分流失,在试样顶面和底面各放一张滤纸,然后放上顶板,并稍加力,使土样与顶、底板接触紧密. 将两个试样盒放入恒温箱内,试样周侧、底板内放入温度传感器,周侧包裹厚5 cm橡塑海绵保温材料. 连接底板冷冻液循环管路及顶板补水管路,供水并排除顶板内气泡,调节供水装置水位. 安装位移传感器. 将温度和位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 4)开启加压装置,并调节到所需压力;开启恒温箱及底板冷浴,设定恒温箱为1 ℃,底板冷浴为-15 ℃. 5)试样恒温6 h,并监测温度和变形,待试样初始温度均匀达到1 ℃左右以后,开始冻结. 6)低温恒温循环器调节到-15 ℃并持续0.5 h,让试件迅速从底面冻结,然后底板温度调节到-2 ℃,并以0.2 ℃/h 速度下降,保持箱温和顶板温度均为1 ℃.打开电脑上的阿尔泰测控系统读取、保存数据. 试验持续至位移量读数恒定不变方可结束(约72 h). 7)试验结束后,迅速从试样盒中取出试样,量测试样高度并测定冻结深度,读取数据并计算结果.取一组(含水率14%、含泥量45%、压实度95%、上覆荷载20 kPa)试验结果为典型,绘制不同高度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不同高度处,土样降温的速率是不同的,其中4 cm处降温速度最快,12 cm处降温速度最慢. 同理,绘制冻胀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土样冻胀基本可以分为4个阶段:1) 冻缩阶段. 这一阶段内,冻胀率为负值,即土样发生冻缩现象,约4~8 h后土样体积增大,冻胀开始. 由于土样颗粒受冷收缩,孔隙水结冰后增大的体积,不足以抵消土样颗粒收缩的体积;水在4 ℃时密度最大,土样所含水分的体积最小,这对于土样的冻缩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给土样加载的20 kPa的上覆荷载,也抑制了土样体积的增长. 因此,在起始阶段,土样体积不但不会增大反而会减小. 随着温度继续降低,土样开始持续冻胀,当冻胀引起的体积增量超过土样颗粒收缩导致的体积减量时,才能观测到冻胀现象. 2)快速冻胀阶段. 这一阶段冻胀量快速增长,是由于此时冰析作用非常强烈,聚集在冻结锋面处的水分冻结成冰时,将挤开土颗粒而形成零散的细小冰透镜体,出现冰分凝现象,因此体积快速增大. 3)缓慢冻胀阶段. 这一阶段冰分凝已经比较充分,冻结锋面附近形成的冰透镜的厚度及连续程度加大,使得冻胀量增长的幅度慢慢减小. 4)稳定阶段. 这一阶段冻结锋面基本稳定,冰透镜体停止生长,冻胀率几乎停止增长,保持不变状态.图6为不同含水率与冻胀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含泥量一定的情况下,土体的冻胀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其原因分析如下:含泥量一定,则干密度一定,在干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土体的饱和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相应增大,孔隙中的水分黏结更为紧密,水分连续迁移更加明显,冻结时孔隙冰体积增加,因而产生的总的冻胀量增大. 对3组数据拟合可知:土体冻胀率与含水率呈现一元线性关系,3条拟合直线的斜率关系为k0.25>k0.45>k0.15,这是因为含泥量为45%的土样的干密度在3种土样当中最小(见击实试验结果),土体也最疏松,土体有比较大的孔隙,能够容纳更多的冻结冰,不容易使得土粒之间的空间变大从而引起冻胀. 此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冻胀率增大的幅度较小. 随着含泥量减小到25%,土样的干密度也相应增大,导致土体颗粒之间的距离相应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薄膜水就会在土体冻结过程中有相对比较活跃的水分迁移. 由此冻结的冰能够使得土粒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大. 此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冻胀率增大的幅度较大. 然而这种增幅并非随着干密度的增大一直增大,当含泥量减小到15%时,土体的干密度继续增大,此时冻胀率的增幅反而减小,这是由于此时土体的骨架连结力比较大,这样就会使得存在相互重叠在一起的结合水膜,水膜重叠在一起就会使得这种结合水膜变得比较厚,从而使得水膜的渗透性会相应的降低,最终使得水分迁移的通道也就相对变小了. 所以冻胀率的增幅也相应减小.图7为不同含泥量与冻胀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饱和度一定的情况下,土体的冻胀率随着含泥量的增大而增大. 含泥量为10%时,土体的冻胀率较小. 分析其原因:土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高,与水相互作用的能量也越高. 具体来讲,土颗粒表面都会吸附一定厚度的水膜,细颗粒较高的表面能可将水膜紧紧吸附在土粒周围,土粒间的相互连接构成利于水分连续迁移的薄膜通道, 因此,冻胀率更大.由上图的拟合曲线斜率的变化可知,冻胀率的增幅随着含泥量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含泥量的增加,土样当中的细颗粒的含量也在逐渐增加,颗粒直径特别小时,巨大的表面能使得土粒与未冻水的结合作用增大,从而使土粒表面吸附水膜的厚度增大,减小了供水分迁移的薄膜通道,降低了土体的水分渗透性能,甚至土颗粒外围水膜过厚造成叠加完全阻塞迁移通道,从而导致水分迁移能力大大减弱,对冻胀率产生抑制作用.饱和度越大,冻胀率越大. 一是由于饱和度越大,含水率越大,因而冻胀率越大;二是由于饱和度越大,土体当中的孔隙体积占土体总体积的比例就越小,冻结期间更容易被冻结冰填充,从而更容易引起土颗粒位移,产生更大的冻胀. 同时观察3条曲线的斜率可得,冻胀率的增幅随着饱和度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未饱和时,水分的迁移和聚集作用比饱和时更加明显,因而对于冻胀增幅的抑制作用小.图8为不同压实度与冻胀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土体含水率和含泥量相同的条件下,土体的冻胀率随着压实度的增大呈现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其原因分析如下:在压实度较低时,随着压实度的增大,土中未冻水膜的连续性比疏松时未冻水膜的连续性增强,有利于水分迁移与聚冰,因而冻胀强度增大;当压实度增大到一个临界值时使薄膜通道减到最小,此时土体的冻胀强度最大,而随着压实度继续增大超过这一临界值时,土体的冻胀强度减小,这是由于土中孔隙体积缩小,使得土颗粒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造成外围水膜相互叠加,导致冻结时水分迁移受阻. 在工程实际中,一般将压实度控制在95%~98%的范围内,而实验结果表明,压实度为95%左右时,冻胀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应予以注意.图9为不同上覆荷载与冻胀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上覆荷载对土样的冻胀具有抑制作用,冻胀率随上覆荷载的增大而减小. 但是从拟合曲线的变化率来看,这种抑制作用影响不大,这是由于土体内部冻胀时所产生的冻胀力是非常大的,外加荷载相对来说所起的作用就比较小了.图10为是否补水与冻胀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是否补水对土样的冻胀率影响较大,补水能使冻胀率增大3倍以上,这是由于土体内部水分迁移聚集形成孔隙负压,使得外界水分源源不断地向冻结封面迁移和聚集,并形成冰透镜体,导致冻胀率急剧增大,这说明外界补水是引起及土基冻胀的主要因素.将试验数据结果整理如表3所示,以含水率ωm、含泥量ωs、压实度k、上覆荷载p为自变量,以冻胀率η为因变量. 利用MATLAB编程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综合影响下的冻胀率的回归模型为η=0.147651ωm+0.121521ωs-0.002 08ωs2-修正拟合系数R2=0.990 872,F=542.758 6>F0.05(4,36)=2.65,显著性非常好,反映该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信度较高,说明以上几个因素对土体冻胀率有显著性影响,故该回归模型合理有效. 由各个因素回归系数的可知,对冻胀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 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 为了检验该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初始条件代入公式,得到冻胀率拟合值,将其与试验值对比分析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计算值与试验值拟合情况良好,说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有效性. 应用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冻胀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由于该公式只是考虑到了压实度、含水率、含泥量、上覆荷载等几种主要因素对于冻胀率的影响,并未将其他所有因素考虑在内,因此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点有待进一步改进.1)在封闭条件下,冻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含泥量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递增;随压实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压实度为95%的状态下达到最大值;随上覆荷载的增大呈线性关系平缓递减.2)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回归模型为η=0.147651ωm+0.121521ωs-0.002 08ωs2-0.048 18k+0.000 323k2-0.002 74p. 可见含水率ωm和含泥量ωs对冻胀的影响较大. 应用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冻胀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3)外界补水条件下,土体冻胀率显著增大,通常能够增大3倍以上.4)各个因素对冻胀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 补水、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 因此,在工程实际中,控制补水、含水率、含泥量是防冻设计的关键.。
ECM系统调校介绍
ECM系统调校介绍一个新车型的EMS开发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总的匹配周期约为18个月,以下分各个阶段进行论述。
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阶段一、必要条件及周期1、发动机2台及进气、排气系统零件2台套2、周期:约1个月二、标定目的:通过标定,使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功率满足开发目标值三、主要标定项目1、燃油系统参数匹配1.1 喷油时间转化常数:KRKTE1.2 有回油系统修正系数:FRLFSDR1.3喷油时间电压修正:TVUB1.4燃油系统修正:FKKVS1.5 燃烧室残余废气压力:KFPRG1.6 压力空气量转化系数:KFURL2、爆震控制匹配3、发动机性能测试,包括比油耗、功率、扭矩、排气温度、排气背压等。
4、电喷系统输入输出信号检查5、发动机负荷模型匹配6、发动机扭矩模型匹配7、空燃比控制整车台架标定试验阶段一、必要条件及周期1、标定样车2台2、周期:十个月二、标定目的:标定整车的基本性能三、主要标定项目(一)混合气闭环控制及自适应控制1.闭环控制1.1控制目标:使三元催化器处于最佳转化窗口工作1.2匹配内容:1.2.1 I-部分的匹配:氧传感器反馈因子fr在±3%左右上下变化1.2.2 P-部分的匹配:I部分的90%左右1.2.3 TV-部分的匹配:最少的HC、CO、Nox排放1.3在基本匹配中基本完成,在车辆转鼓上优化2.自适应控制2.1正确匹配自适应控制的作用条件、区域、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排放、补偿喷油器老化、增强油品适应性、增强车辆差异适应性。
2.2在道路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
(二)瞬态工况1. 匹配目标: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动态空燃比特性,是排放匹配和驾驶性能匹配的基础。
2. 在转鼓上完成匹配,在驾驶排放匹配和驾驶性匹配时得到验证3. 在冬季试验中优化、验证了低温瞬态工况。
(三)排气温度模型及排温保护功能1.排气温度模型1.1匹配目标:获得发动机运行各工况下正确的排气温度及催化器温度,从而更精确地匹配其他功能,如排温保护、氧传感器加热1.2在高温转鼓完成静态、动态的模型温度及不同点火提前角和空燃比下的模型温度1.3在道路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2.排温保护功能匹配2.1在高温转鼓上完成2.2在道路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四)炭罐控制1.匹配目标:在保证正常稳定的空燃比控制的同时,尽可能增大冲洗气流,降低炭罐中的油气浓度,减少蒸发物排放2.匹配内容:2.1炭罐控制阀占空比的匹配2.2炭罐控制阀控制参数的确定3.在高温转鼓上完成匹配4. 夏季试验得到充分的验证(五)起动匹配1.匹配目标:2.使整车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无任何辅助措施时一次起动成功3.匹配内容:3.1起动时的喷油修正3.2起动后的喷油修正3.3暖机过程喷油修正3.4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3.5起动扭矩3.6起动后扭矩过渡(六)低温冷启动匹配1.主要是检查低温冷启动、重复启动、暖机过程匹配和低温怠速控制。
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
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通常用于引入文章的主题和背景,提供读者对整个文章的整体概念。
对于本文的主题“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概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关注,研究人员对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需求日益增加。
模拟海拔环境实验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高海拔环境的实验方法,旨在深入研究高海拔环境对生物和物理系统的影响。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有助于揭示高海拔环境对生态系统、生命活动、气候和农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有关高海拔生物适应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数据。
因此,了解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包括其基本概念、实验设备和操作流程。
首先,我们将探讨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定义,以及其与实际海拔环境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模拟海拔环境实验设备,如生物高原箱、气候变化模拟室等,以及相关的控制参数和测量指标。
最后,我们将详细阐述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样品准备、设置条件和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的需求考虑,模拟海拔环境实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掌握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深化我们对高海拔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物种适应性等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从实验原理的角度来介绍模拟海拔环境实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下文是文章结构的内容示例:在本文中,将从三个方面对模拟海拔环境实验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概述,同时明确本文的目的。
其次,正文部分将主要围绕实验原理展开,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标定试验详解
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标定试验详解摘要: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在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环境温度低等特点,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标定试验,可以增强天然气发动机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性能。
本文对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标定试验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内容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参数调节、试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项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标定试验;环境适应性;工作效率;性能提升正文:1. 概述天然气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环保、高效、低噪音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然而,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含量低、环境温度低等原因,天然气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此,对天然气发动机进行高原标定试验,可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发挥其最佳性能。
本文旨在详解该项技术的试验过程和注意事项,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天然气发动机的高原标定试验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有关天然气发动机在高原地区的相关数据,包括气压、氧气含量、环境温度等信息;2)对试验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布局,包括试验车间的大小、通风条件、仪器设备的安装位置等方面;3)准备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等,包括尾气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等;4)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对试验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3. 试验过程中的参数调节天然气发动机高原标定试验过程中,必须进行合适的参数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试验环境。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冷却水温度和进气温度:在高原地区,环境温度低,天然气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会下降。
因此,要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和进气温度相对稳定,适当增加水温和进气温度,可以提高其热效率和工作效率。
2)调节燃油供应量:在低氧环境下,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容易出现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实例)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份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探究课题。
本实验是我校参加全国获奖实验的说课实例,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黄土高原的环境条件,观察和研究水土流失现象,以增强学生对该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1.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土壤组成等。
2. 水土流失的原因:解释降雨、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实验设计:设置不同坡度的模拟土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土流失的情况。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实验设置:搭建模拟土坡,设置不同坡度的试验组。
3. 实验操作:控制降雨条件,进行实验观察。
4.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水土流失现象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2. 不同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不同,黄土高原的土壤更容易发生流失。
3. 水土流失会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他们培养了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本实验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七、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产品高原测试检验标准
产品高原测试检验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产品高原测试检验的相关要求和方法,以确保产品在高原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高原测试检验的产品。
1. 外观检验1.1 产品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划痕、凹陷、锈蚀等缺陷。
1.2 产品外观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色泽均匀一致。
1.3 产品标识应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
2. 性能检验2.1 产品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等。
2.2 产品性能测试数据应记录完整,包括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分析结论等。
3. 环境适应性检验3.1 产品应能在高原环境下正常工作,适应高原气候条件。
3.2 产品应能在高温、低温、强风、缺氧等极端环境下保持性能稳定。
3.3 产品应进行低温启动、高温工作、耐低温、耐高温等试验,以检验其环境适应性。
4. 功能检验4.1 产品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4.2 对于具有复杂功能的产品,应进行分解测试,以验证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正常。
5. 安全性检验5.1 产品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5.2 产品应进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测试,以确保安全性能。
6. 可靠性检验6.1 产品应能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工作,无故障运行。
6.2 产品应进行寿命测试,以评估其在高原环境下的可靠性。
7. 维护性检验7.1 产品应易于维护和修理,方便更换故障部件。
7.2 产品维护过程中应确保安全,不应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8. 包装检验8.1 产品包装应符合防震、防潮、防尘等要求,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UMENT VERSION LOG
高原试验步骤
一、任务:
1. 满足高原起动要求。
2. 满足高原驾驶性要求。
3. 验证高原条件下 EMS相应的控制功能。
4. 验证车辆高原条件下的性能。
二、标定准备:
1. 车辆信息和配件准备
车辆信息
记录试验车辆配置、里程、VIN码等信息。
备件准备
试验前向客户提出车辆所需配件清单。
建议客户提供如下配件:火花塞及高压线(各2套)、进排气管密封垫(1套)、排气管(预留安装测量用氧传感器安装孔)。
根据车辆情况由客户准备其它易损件。
2. 电喷系统
ECU信息
记录试验中所采用的ECU硬件及软件版本。
标定工具和测试设备
记录并准备试验中需要的标定工具(PCTOOL)。
每辆试验车上都需要安装测量用空燃比仪。
备件
准备1全套的电控系统零件作为配件。
三、标定步骤:
1. 试验地点
按照客户SOR要求的最高海拔高度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
建议从海拔2000m开始试验,每增加1000m作为一新的试验地点,直至达到SOR要求的高度。
2. 试验内容
在每一试验地点进行如下试验:
2.1 起动试验
冷起动及warm start。
记录起动过程。
如起动困难需要减少起动喷油量或增加起动空气量。
注意:更改起动控制参数后需要在正常海拔高度时验证起动过程。
检查系统海拔高度自适应功能
在起动和行驶过程中分别检查电喷系统能否正常地自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2.3 海拔高度空燃比修正标定
在怠速和行驶工况下关闭燃油闭环控制,通过测量实际空燃比调整海拔高度修正系数使实测空燃比为理论值。
2.4 高海拔条件下VE表标定
标定在低海拔条件下无法进行的低进气绝对压力时的VE,特别是空转时的
VE。
建议记录空转和倒拖特性的相关参数。
2.5 cut-off检查
检查cut-off 功能及参数设置是否合适。
2.6 点火提前角调整和爆震检查
如有海拔点火提前角修正,选择合适值,并检查爆震情况。
2.7 驾驶性检查
按照附录驾驶性试验规范进行驾驶性检查。
2.8 怠速稳定性检查
检查怠速稳定性。
记录怠速转速波动及喷油脉宽。
如果怠速出现波动,可通过减小怠速点火角或提高怠速转速解决。
2.9 碳罐控制功能检查
关闭碳罐与进气管之间的通路行驶一小时,突然打开通路记录怠速和行驶状态下发动机转速和空燃比的变化。
2.10 检查车辆其它方面的性能
检查客户车辆方面的性能。
3 试验总结
完成上述试验后要及时进行内部总结以及与客户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试验报告:
试验完成后应及时提供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 试验项目
2. 试验地点及日期
3. 车辆及系统模块信息
4. 试验参与人员
5. 试验内容
6. 试验结论
7. 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Attachment:
Drivability Assessment Proced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