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 D.O2和[H]结合生成水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h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 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 .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填“增强”或“减弱”).由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 25.1Ⅱ组+﹣ 34.3Ⅲ组++ 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2017年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 D.O2和[H]结合生成水【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F:ATP在能量代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解答】解:A、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A正确;B、CO2进入叶绿体中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光能的吸收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O2和[H]结合生成水能够生成大量的ATP,D错误.故选:A.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增强,C 错误;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故选:D.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羽化周期均为24h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羽化周期大约为19h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D.突变体3与2杂交,F1【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8A: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突变体l为per01,突变体2为 per s,突变体3为per L.【解答】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 出现,A正确;B、由于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体1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羽化周期有的为24h,的周期变为无节律,所以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有的无节律,B错误;C、突变体2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所以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C正确;D、突变体3与2杂交,F雄性的羽化周期为19h和29h,与野生型24h不同,D1正确.故选:B.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考点】F7:种间关系.【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解答】解: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羚羊→野狗,A正确;B、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正确;C、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C.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 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图可知,自变量为 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为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解答】解:A、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A正确;B、由右图可知,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而已,B错误;C、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正确;D、由右图可知,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D 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 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之间对接,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植物的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的通道,木质部是水和无机盐运输的通道.【解答】解:(1)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2)①为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在实验过程中,要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②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又依次出现.据此可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根据电泳检测得到的图2所示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这一结论,可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故答案为:(1)愈伤分化(2)①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1、2、3 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逆转录 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段,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图解:与对照组相比,C2的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C5的根毛长度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明显变短.【解答】解:(1)基因工程中,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即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根据题意可知,筛选获得的C2和C5突变体中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而导致根毛变短.(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根据显隐性关系,C2和C5突变体的基因型可以分别表示为aaBB、AAbb,F1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即不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由此可见,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突变体植株(aabb)的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短;由于两对基因连锁,并且AABB占,则同时会产生的aabb(双突变体),由于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AABB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则该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肯能是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故答案为:(1)农杆菌转化选择(2)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伸长(3)隐性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段(4)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外负正,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填“增强”或“减弱”).由2、4、5 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 25.1Ⅱ组+﹣ 34.3Ⅲ组++ 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考点】7G: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分析柱形图:第1组和第2组相比,单一变量为A基因是否突变,结果A基因发生突变的第2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第2组和第4组相比,单一变量为Z基因是否突变,结果Z基因发生突变的第4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同样4、5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分析表格: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流,形成外负正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2)由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或4、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①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结合(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故答案为:(1)传出突触前膜外负正(2)持续重复收缩增强 2、4、5(3)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零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零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2017-2018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零模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下列细胞器与其中存在的物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线粒体﹣葡萄糖B.叶绿体﹣[H](NADPH)C.溶酶体﹣水解酶D.内质网﹣蛋白质2.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C.ATP和ADP的转化D.染色体DNA的复制3.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形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4.草本植物马利筋含有强心苷,家畜等动物取食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幼虫可以取食马利筋.取食马利筋的斑蝶幼虫形成的成虫,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御性机制B.斑蝶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能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该物质的影响C.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D.用普通植物饲喂斑蝶的幼虫后再被鸟类取食不会引起鸟类呕吐5.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B.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C.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D.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更显著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将培养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中HIV的数量.(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T淋巴细胞的增殖.(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μg/mL),结果如下表.组别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吗啡组5.59 31.73 81.77 243.0吗啡和纳洛酮组1.96 8.11 15.36 41.23纳洛酮组1.97 8.10 15.81 42.30对照组1.93 8.03 15.30 41.01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HIV的增殖,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7.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量相同.(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PGK分化细胞中E 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的.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不同.(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8.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系列实验.(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25W灯泡与叶室之间的,测定不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在光强700~1000μmol?m﹣2?s﹣1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比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增加最大可达到%,但光合速率.在大于1000μmol?m﹣2?s﹣1光强下,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N2以提供无CO2的实验条件,在高光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分别稳定到62μmol?m﹣2?s﹣1和50μmol?m﹣2?s﹣1.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内的释放的CO2较多地被.(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水稻叶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PEPC以及CA(与CO2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零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来源:Z|xx|]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下列细胞器与其中存在的物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线粒体﹣葡萄糖B.叶绿体﹣[H](NADPH)C.溶酶体﹣水解酶D.内质网﹣蛋白质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在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而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2、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解答:解:A、在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阶段,A错误;B、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反应,产生[H](NADPH),B正确;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系统,C正确;D、内质网可以进行分泌蛋白的加工,所以内质网上会含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相关细胞器功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C.ATP和ADP的转化D.染色体DNA的复制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所有活细胞中都含有酶,且酶发挥催化作用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2、A 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这样可以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供应.3、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解答:解:A、浆细胞中的酶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A错误;B、浆细胞能合成有机物(如抗体),也能分解有机物(如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B错误;C、浆细胞中的ATP和ADP的可以相互转化,保证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供应,C错误;D、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会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DNA的复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代谢、细胞增殖、A TP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酶的作用;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细胞分裂等知识,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形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近交即近亲繁殖,是指血缘关系极为相近的个体之间或遗传组成相似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繁殖,通过近交使一个种群达到接近完全纯合程度,可以将群体分离为不同的品系.解答:解:由于已经确定眼睛变小为隐性性状,若让A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与B 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交配,则通过子代全部表现为眼睛变小可判断它们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通过子代全部表现为正常可判断它们不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性状和基因的关系以及相关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4.草本植物马利筋含有强心苷,家畜等动物取食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幼虫可以取食马利筋.取食马利筋的斑蝶幼虫形成的成虫,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御性机制B.斑蝶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能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该物质的影响C.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D.用普通植物饲喂斑蝶的幼虫后再被鸟类取食不会引起鸟类呕吐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性机制;由“取食马利筋的斑蝶幼虫形成的成虫,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可知斑蝶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能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该物质的影响.解答:解: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的防御性机制,A 正确;B、由“取食马利筋的斑蝶幼虫形成的成虫,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可知斑蝶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能积累强心苷并免于受到该物质的影响,B正确;C、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减少天敌的捕食而受益,C错误;D、用普通植物饲喂斑蝶的幼虫由于其体内没有积累强心苷,被鸟类取食不会引起鸟类,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是解题的关键.5.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 D.O2和[H]结合生成水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h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 .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填“增强”或“减弱”).由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 25.1Ⅱ组+﹣ 34.3Ⅲ组++ 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 D.O2和[H]结合生成水【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F: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 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解答】解:A、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A正确;B、CO2进入叶绿体中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光能的吸收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O2和[H]结合生成水能够生成大量的ATP,D错误.故选:A.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错误;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故选:D.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羽化周期均为24h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羽化周期大约为19h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D.突变体3与2杂交,F1【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8A: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 per s)、29h( per L)和无节律( per01),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突变体l为per01,突变体2为 per s,突变体3为per L.【解答】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 出现,A正确;B、由于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体1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羽化周期有的为24h,的周期变为无节律,所以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有的无节律,B错误;C、突变体2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所以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C正确;D、突变体3与2杂交,F雄性的羽化周期为19h和29h,与野生型24h不同,D1正确.故选:B.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考点】F7:种间关系.【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解答】解: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羚羊→野狗,A正确;B、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正确;C、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C.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 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图可知,自变量为 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为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解答】解:A、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A正确;B、由右图可知,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而已,B错误;C、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正确;D、由右图可知,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D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 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之间对接,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植物的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的通道,木质部是水和无机盐运输的通道.【解答】解:(1)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2)①为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在实验过程中,要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②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又依次出现.据此可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根据电泳检测得到的图2所示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这一结论,可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 含量.故答案为:(1)愈伤分化(2)①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1、2、3 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逆转录 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段,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图解:与对照组相比,C2的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C5的根毛长度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明显变短.【解答】解:(1)基因工程中,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即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根据题意可知,筛选获得的C2和C5突变体中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而导致根毛变短.(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根据显隐性关系,C2和C5突变体的基因型可以分别表示为aaBB、AAbb,F1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即不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由此可见,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突变体植株(aabb)的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短;由于两对基因连锁,并且AABB占,则同时会产生的aabb(双突变体),由于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AABB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则该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肯能是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故答案为:(1)农杆菌转化选择(2)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伸长无明显差异,主根长(3)隐性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毛长度与C2段度比C5(4)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填“增强”或“减弱”).由2、4、5 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 25.1Ⅱ组+﹣ 34.3Ⅲ组++ 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考点】7G: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分析柱形图:第1组和第2组相比,单一变量为A基因是否突变,结果A基因发生突变的第2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第2组和第4组相比,单一变量为Z基因是否突变,结果Z 基因发生突变的第4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同样4、5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分析表格: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2)由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或4、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①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结合(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故答案为:(1)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2)持续重复收缩增强 2、4、5(3)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word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以下各细胞结构与其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线粒体:将丙酮酸彻底分解D.溶酶体:加工并分泌蛋白质2.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下列图结果。
下列相关表达,不正确的是〔〕....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 NA所致C.仅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3.把戏滑冰运发动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发生的反响有〔〕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动作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持续降低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
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
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5.为提高大豆对磷元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的耐低磷基因OsPTF转移到大豆植株中。
以下列图为重组Ti质粒上T-DNA的序列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B.C.D.E.F.G.H.以水稻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及PCR扩增可获取大量OsPTF基因I.RNA聚合酶与启动子1识别并结合后,启动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录J.可通过含除草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伤组织K.用EcoRⅠ、BamHⅠ双酶切重组Ti质粒后,经电泳别离至少得到两条带29.〔16分〕为研究焦虑症的机理,科研人员利用四组小鼠为材料进行实验。
2017二模30题汇总
2017二模30题汇总1.(海淀)(16分)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1)科研人员通过____________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
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____________生长。
(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____________突变。
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发现有1%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____________。
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
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____________。
2. (西城)(18分)Hedgehog基因(H)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敲除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H基因在文昌鱼胚胎发育中的左右。
(1)在脊椎动物各个不同类群中,H基因的序列高度相似。
H基因高度保守,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中被淘汰。
(2)研究者使用了两种TALE蛋白对文昌鱼的H基因进行敲除。
ALE蛋白的结构是人工设计的,蛋白质的中央区能够结合H基因上特定的序列,F区则能在该序列处将DNA双链切开,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TALE蛋白的功能呢设计出其氨基酸序列,再根据氨基酸序列对应的序列推出出编码TALE蛋白的DNA序列,人工合成DNA序列之后再以其为模板进行生成mRNA。
(精校版)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北京卷,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生物部分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参考答案】D考点:组成细胞的分子、物质跨膜、细胞分裂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参考答案】D【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ADP+Pi+能量−→−酶ATP;C错误,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ATP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参考答案】A考点:生物多样性、种群特征、群落、生物进化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参考答案】B【解析】长时间奔跑,血糖含量降低,需要肝糖原不断分解来补充血糖;A正确。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水平衡;B错误。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2015年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本部分共分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2015•海淀区二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B .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 . 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2.(6分)(2015•海淀区二模)某种果蝇野生型个体的翅为圆形.该种果蝇有两种纯合的突变品系,一种为椭圆形翅,另一种为镰刀形翅.将这三种果蝇相互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杂交 亲本F 1 雌蝇 雄蝇 雌蝇雄蝇1 镰刀形 圆形 镰刀形镰刀形2 圆形 镰刀形 镰刀形圆形3 镰刀形 椭圆形 椭镰圆形 刀形A . 镰刀形相对于圆形为显性B . 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C . 镰刀形相对于椭圆形为显性D . F 1椭圆形与圆形杂交可产生镰刀形后代3.(6分)(2015•海淀区二模)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上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植被和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实验目的之一是研究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B . 土壤呼吸是草原群落中碳输出的重要途径C . 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D . 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不敏感4.(6分)(2015•海淀区二模)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B . 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5.(6分)(2015•某某模拟)下列实验材料、用具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A.用二苯胺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B.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0.14mol/L NaCl代替溶解2mol/L NaCl溶解DNAD.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16分)(2015•海淀区二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引起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物质,导致病情加重.为探究Aβ和药物X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1)研究发现,活化的神经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等因子,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加重.(2)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中I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①据图1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2组实验可确定药物X.②3组与1组结果比较,说明.通过比较2、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3)NF蛋白是促进IL﹣1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科研人员检测下列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NF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Aβ可促进NF蛋白(4)正常细胞中,大部分NF蛋白与IK蛋白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稳定存在,Aβ促进IK 蛋白的降解,释放出NF蛋白.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实验组用处理,若细胞质中IK蛋白的含量对照组,则说明药物X抑制的Aβ作用.7.(18分)(2015•海淀区二模)酶R能认别并切割按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 染色体断裂.为控制按蚊种群数量,减少疟病传播,科研人员对雄蚊进行基因工程改造.(1)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使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由于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能为,推测种群中性个体的数量明显下降,种群的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2)研究中发现,转酶R基因雄蚊和野生型雌蚊交配后几乎不能产生后代,推测其原因是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酶R将受精卵中来自的X染色体切断了.为得到“半衰期”更(填“长”或“短”)的突变酶R,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的某些碱基对进行,获得了五种氨基酸数目不变的突变酶R.(3)分别将转入五种突变酶R的突变型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测定交配后代的相对孵化率(后代个体数/受精卵数)和后代雄性个体的比例.应选择的突变型雄蚊,以利于将突变酶R基因传递给后代,达到控制按蚊数量的目的.为使种群中有更多的个体带有突变酶R基因,该基因(填“能”或“不能”)插入到X染色体上.(4)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雄蚊和雌蚊各100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培养三代后向两组中分别放入的雄蚊,继续培养并观察每一代的雌蚊子的比例和获得的受精卵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8.(16分)(2015•某某模拟)细胞消化、降解自身部分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现象,称为自噬.为探究促生长因子F对自噬以及自噬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对离体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作了不同处理,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处理措施B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细胞突起数目(相对值)去除F因子加入自噬抑制剂A组A1 + ﹣ 1.2120A2 + + / 75 B组B1 ﹣﹣0.6100B2 ﹣+ / 98 (注:“+”表示“是”,“﹣”表示“否”,“/”表示未检测到)(1)用酶处理原代培养完成后生长的神经干细胞,获得实验用细胞悬液.(2)已知细胞内B基因的表达是自噬标志,实验中可用杂交技术检测 B基因是否完成了表达.(3)比较A1组与组的结果,可推测去除F因子促进了神经干细胞自噬.比较A组和B组的结果,说明自噬能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4)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或细胞器的囊泡,自噬体与融合并被后者所含水解酶消化,这一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性.(5)细胞的自噬现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代谢环境的,获得的降解产物也可以为细胞合成自身的提供原料.2015年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分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2015•海淀区二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解答: 解:A 、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成年后也有干细胞的分裂,A 正确;B 、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正确;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体积变小,C 正确;D 、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也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 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分)(2015•海淀区二模)某种果蝇野生型个体的翅为圆形.该种果蝇有两种纯合的突变品系,一种为椭圆形翅,另一种为镰刀形翅.将这三种果蝇相互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杂交 亲本F 1 雌蝇 雄蝇 雌蝇雄蝇1 镰刀形 圆形 镰刀形镰刀形2 圆形 镰刀形 镰刀形圆形3 镰刀形 椭圆形 椭圆形镰刀形A.镰刀形相对于圆形为显性B.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镰刀形相对于椭圆形为显性D.F1椭圆形与圆形杂交可产生镰刀形后代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1、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的位置,分析杂交1可知,镰刀形雌果蝇与圆形雄果蝇杂交,后代都表现为镰刀型,说明镰刀型对圆形是显性;圆形雌果蝇与镰刀型雄果蝇杂交,后代的雌果蝇是镰刀型,雄果蝇是圆形,说明果蝇控制圆形、镰刀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伴性遗传;镰刀型雌果蝇与椭圆形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是椭圆形,雄果蝇是镰刀型,说明控制镰刀型和椭圆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果蝇的镰刀翅基因、圆翅基因、椭圆翅基因是复等位基因,镰刀翅对圆翅是显性,椭圆翅对镰刀翅是显性.解答:解:A、由杂交1的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可知,镰刀型对圆形是显性,A正确;B、由杂交组合2和杂交组合3可知,果蝇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由于杂交3中镰刀型与椭圆形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含有椭圆形基因和镰刀型基因,表现为椭圆形,因此椭圆形对镰刀型是显性,C错误;D、假设椭圆形基因是D,镰刀型基因是D1,圆形基因是d,则子代中,圆形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 d Y,椭圆形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D X D1,F1椭圆形与圆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 D Y、X D1Y、X D X d、X D1X d,其中X D1Y、X D1X d表现为镰刀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的判断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3.(6分)(2015•海淀区二模)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上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植被和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之一是研究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B.土壤呼吸是草原群落中碳输出的重要途径C.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D.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不敏感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湿润年、干旱年,因变量是土壤呼吸量,可以研究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无论哪种草原利用方式,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总是大于干旱年,且割草样地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大于干旱年最明显,说明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敏感.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湿润年、干旱年,因变量是土壤呼吸量,可以研究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A正确;B、在碳循环中,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是碳输出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B正确;C、看图可知:无论哪种草原利用方式,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总是大于干旱年,故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C正确;D、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割草样地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大于干旱年最明显,故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敏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的实验,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分析各选项,结合图某某息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4.(6分)(2015•海淀区二模)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可以传导兴奋;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综合、分析;效应器做出一定的反应.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答:解:A、在反射过程中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感受器,A正确;B、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接受外界物质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由题知蜂鸟祖先已经失去了编码R2(“发现”甜味)的基因,只有编码R1(“发现”氨基酸味道)的基因,却仍能“发现”花蜜的甜味,由此推测,可能是R1味觉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C正确;D、生物通过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花蜜作为环境因素对这些原材料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诱导突变的作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蜂鸟的味觉为素材,考查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及意义;识记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能结合题某某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6分)(2015•某某模拟)下列实验材料、用具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A.用二苯胺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B.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0.14mol/L NaCl代替溶解2mol/L NaCl溶解DNAD.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分析: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植物根尖分生区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3、DNA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中溶解度不同;4、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解答:解:A、二苯胺试剂与DNA混合后加热之后才能显色,所以不能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观察DNA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A错误;B、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B正确;C、0.14mol/L NaCl中DNA溶解度最小,2mol/L NaCl中DNA溶解度最大,C错误;D、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蒸馏水不能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16分)(2015•海淀区二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引起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物质,导致病情加重.为探究Aβ和药物X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1)研究发现,活化的神经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加重.(2)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中I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①据图1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Aβ、药物X和药物X的浓度.2组实验可确定药物X 不影响IL﹣1基因的表达.②3组与1组结果比较,说明Aβ促进IL﹣1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较2、3、5 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药物X浓度越高,缓解Aβ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NF蛋白是促进IL﹣1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科研人员检测下列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NF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Aβ可促进NF蛋白进入细胞核(4)正常细胞中,大部分NF蛋白与IK蛋白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稳定存在,Aβ促进IK 蛋白的降解,释放出NF蛋白.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实验组用药物X和Aβ处理,若细胞质中IK蛋白的含量对高于照组,则说明药物X抑制的Aβ作用.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分析图1:2(只加入药物X,且浓度为10μmol/L)、3(只加入Aβ)、5(加入药物X 和Aβ,且药物X的浓度为10μmol/L)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药物X浓度越高,缓解Aβ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分析图2:加入药物X的一组中,NF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同,由此可确定药物X不影响IL﹣1基因的表达.加入Aβ的一组中,N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Aβ促进IL﹣1基因的表达.解答:解:(1)白细胞介素1(IL﹣1)属于细胞因子.(2)①由图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β、药物X和药物X的浓度.2组实验中,加入药物X的一组中,NF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同,由此可确定药物X不影响IL﹣1基因的表达.②3组(加入Aβ)与1组(对照组)结果比较,3组中N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1组,说明Aβ促进IL﹣1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较2(只加入药物X,且浓度为10μmol/L)、3(只加入Aβ)、5(加入药物X和Aβ,且药物X的浓度为10μmol/L)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药物X浓度越高,缓解Aβ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NF蛋白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加入Aβ后,细胞核中NF蛋白相对含量升高,说明Aβ可促进NF蛋白进入细胞核.(4)正常细胞中,大部分NF蛋白与IK蛋白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稳定存在,Aβ促进IK蛋白的降解,释放出NF蛋白.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实验组用药物X和Aβ处理,若药物X能抑制的Aβ作用,则实验中Aβ作用受到抑制,不能促进IK蛋白的降解,因此实验组细胞质中IK蛋白的含量对高于照组.故答案为:(1)细胞(2)①Aβ、药物X和药物X的浓度不影响IL﹣1基因的表达②Aβ促进IL﹣1基因的表达 3、5 药物X浓度越高,缓解Aβ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进入细胞核(4)药物X和Aβ 高于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同时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7.(18分)(2015•海淀区二模)酶R能认别并切割按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 染色体断裂.为控制按蚊种群数量,减少疟病传播,科研人员对雄蚊进行基因工程改造.(1)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使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由于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能为Y ,推测种群中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下降,种群的性别比例(或“性比率”)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2)研究中发现,转酶R基因雄蚊和野生型雌蚊交配后几乎不能产生后代,推测其原因是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酶R将受精卵中来自母本(或“卵细胞”)的X染色体切断了.为得到“半衰期”更短(填“长”或“短”)的突变酶R,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的某些碱基对进行替换,获得了五种氨基酸数目不变的突变酶R.(3)分别将转入五种突变酶R的突变型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测定交配后代的相对孵化率(后代个体数/受精卵数)和后代雄性个体的比例.应选择相对孵化率较高,后代雄性个体比例较高的突变型雄蚊,以利于将突变酶R基因传递给后代,达到控制按蚊数量的目的.为使种群中有更多的个体带有突变酶R基因,该基因不能(填“能”或“不能”)插入到X染色体上.(4)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雄蚊和雌蚊各100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培养三代后向两组中分别放入等量携带酶R基因或突变酶R基因的雄蚊,继续培养并观察每一代的雌蚊子的比例和获得的受精卵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雌蚊子的比例和种群数量,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酶R基因不能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分析题图数据可知接入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的实验组雌蚊子的比例更小,种群数目更少;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雌蚊子的比例和种群数量,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酶R基因不能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解答:解:(1)根据题干“酶R能认别并切割按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染色体断裂”,因此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只能是转入Y染色体中;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可破坏雄蚊的X染色体,最终只含有Y染色体的一种雄配子,故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下降,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2)不能产生后代说明酶R不仅在雄性个体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在雌雄配子结合后还能发挥破坏作用,切断了雌配子的X染色体.为了防止这种可能的破坏作用,应使酶R在雄配子形成后失活,即使酶R的“半衰期”减小.要使酶的氨基酸数目不变,则与其对应的mRNA、DNA的碱基数目不变,故将酶R基因的某些碱基对进行替换.(3)如果转入某种突变酶R的突变型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后代的相对孵化率和后代雄性个体的比例较高.说明转入了该突变酶的突变型雄蚊能较好的将自身携带的基因遗传给后代.由于酶R能识别并使X染色体断裂”,故该基因不能插入到X染色体上.(4)据图示可知,两实验组分别加入等量携带酶R基因或突变酶R基因的雄蚊,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应限定数量相同.分析题图,可知接入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的实验组雌蚊子的比例更小,种群数目更少;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雌蚊子的比例和种群数量,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酶R基因不能随配子遗传给子代.故答案为:(1)Y 雌性别比例(或“性比率”)(2)母本(或“卵细胞”)短替换(3)相对孵化率较高,后代雄性个体比例较高不能(4)等量携带酶R基因或突变酶R基因雌蚊子的比例和种群数量酶R基因不能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试题难度中等.8.(16分)(2015•某某模拟)细胞消化、降解自身部分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现象,称为自噬.为探究促生长因子F对自噬以及自噬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对离体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作了不同处理,实验结果见下表.组别处理措施B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细胞突起数目(相对值)去除F因子加入自噬抑制剂A组A1 + ﹣ 1.120。
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本部分共分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6分)(2015•海淀区二模)某种果蝇野生型个体的翅为圆形.该种果蝇有两种纯合的突变品系,一种为椭圆形翅,另一种为镰刀形翅.将这三种果蝇相互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3.(6分)(2015•海淀区二模)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上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植被和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4.(6分)(2015•海淀区二模)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16分)(2015•海淀区二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引起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物质,导致病情加重.为探究Aβ和药物X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1)研究发现,活化的神经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等因子,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加重.(2)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中I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①据图1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2组实验可确定药物X .②3组与1组结果比较,说明.通过比较2、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3)NF蛋白是促进IL﹣1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科研人员检测下列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NF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Aβ可促进NF蛋白(4)正常细胞中,大部分NF蛋白与IK蛋白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稳定存在,Aβ促进IK 蛋白的降解,释放出NF蛋白.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实验组用处理,若细胞质中IK蛋白的含量对照组,则说明药物X抑制的Aβ作用.7.(18分)(2015•海淀区二模)酶R能认别并切割按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 染色体断裂.为控制按蚊种群数量,减少疟病传播,科研人员对雄蚊进行基因工程改造.(1)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使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由于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能为,推测种群中性个体的数量明显下降,种群的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2)研究中发现,转酶R基因雄蚊和野生型雌蚊交配后几乎不能产生后代,推测其原因是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酶R将受精卵中来自的X染色体切断了.为得到“半衰期”更(填“长”或“短”)的突变酶R,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的某些碱基对进行,获得了五种氨基酸数目不变的突变酶R.(3)分别将转入五种突变酶R的突变型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测定交配后代的相对孵化率(后代个体数/受精卵数)和后代雄性个体的比例.应选择的突变型雄蚊,以利于将突变酶R基因传递给后代,达到控制按蚊数量的目的.为使种群中有更多的个体带有突变酶R基因,该基因(填“能”或“不能”)插入到X染色体上.(4)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雄蚊和雌蚊各100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培养三代后向两组中分别放入的雄蚊,继续培养并观察每一代的雌蚊子的比例和获得的受精卵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8.(16分)(2015•广州模拟)细胞消化、降解自身部分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现象,称为自噬.为探究促生长因子F对自噬以及自噬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对离体神经干基因表达水(1)用酶处理原代培养完成后生长的神经干细胞,获得实验用细胞悬液.(2)已知细胞内B基因的表达是自噬标志,实验中可用杂交技术检测 B基因是否完成了表达.(3)比较A1组与组的结果,可推测去除F因子促进了神经干细胞自噬.比较A组和B组的结果,说明自噬能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4)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或细胞器的囊泡,自噬体与融合并被后者所含水解酶消化,这一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性.(5)细胞的自噬现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代谢环境的,获得的降解产物也可以为细胞合成自身的提供原料.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部分共分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6分)(2015•海淀区二模)某种果蝇野生型个体的翅为圆形.该种果蝇有两种纯合的突变品系,一种为椭圆形翅,另一种为镰刀形翅.将这三种果蝇相互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3.(6分)(2015•海淀区二模)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上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植被和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态系统的功能.以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的实验,4.(6分)(2015•海淀区二模)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题以蜂鸟的味觉为素材,考查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用二苯胺试剂代替甲基绿染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16分)(2015•海淀区二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引起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物质,导致病情加重.为探究Aβ和药物X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1)研究发现,活化的神经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加重.(2)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中IL﹣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①据图1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Aβ、药物X和药物X的浓度.2组实验可确定药物X 不影响IL﹣1基因的表达.②3组与1组结果比较,说明Aβ促进IL﹣1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较2、3、5 三组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能够缓解Aβ的作用,3、4、5、6组的结果说明药物X浓度越高,缓解Aβ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NF蛋白是促进IL﹣1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科研人员检测下列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NF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Aβ可促进NF蛋白进入细胞核(4)正常细胞中,大部分NF蛋白与IK蛋白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稳定存在,Aβ促进IK 蛋白的降解,释放出NF蛋白.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实验组用药物X和Aβ处理,若细胞质中IK蛋白的含量对高于照组,则说明药物X抑制的Aβ作用.7.(18分)(2015•海淀区二模)酶R能认别并切割按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 染色体断裂.为控制按蚊种群数量,减少疟病传播,科研人员对雄蚊进行基因工程改造.(1)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使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由于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能为Y ,推测种群中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下降,种群的性别比例(或“性比率”)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2)研究中发现,转酶R基因雄蚊和野生型雌蚊交配后几乎不能产生后代,推测其原因是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酶R将受精卵中来自母本(或“卵细胞”)的X染色体切断了.为得到“半衰期”更短(填“长”或“短”)的突变酶R,科研人员将酶R基因的某些碱基对进行替换,获得了五种氨基酸数目不变的突变酶R.(3)分别将转入五种突变酶R的突变型雄蚊与野生型雌蚊交配,测定交配后代的相对孵化率(后代个体数/受精卵数)和后代雄性个体的比例.应选择相对孵化率较高,后代雄性个体比例较高的突变型雄蚊,以利于将突变酶R基因传递给后代,达到控制按蚊数量的目的.为使种群中有更多的个体带有突变酶R基因,该基因不能(填“能”或“不能”)插入到X染色体上.(4)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雄蚊和雌蚊各100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培养三代后向两组中分别放入等量携带酶R基因或突变酶R基因的雄蚊,继续培养并观察每一代的雌蚊子的比例和获得的受精卵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携带突变酶R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雌蚊子的比例和种群数量,而携带酶R的雄蚊不能起到明显作用,其原因可能是酶R基因不能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雄蚊能够有效降低雌蚊子的比例和8.(16分)(2015•广州模拟)细胞消化、降解自身部分蛋白质或者细胞器的现象,称为自噬.为探究促生长因子F对自噬以及自噬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对离体神经(1)用胰蛋白酶处理原代培养完成后贴壁生长的神经干细胞,获得实验用细胞悬液.(2)已知细胞内B基因的表达是自噬标志,实验中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 B基因是否完成了表达.(3)比较A1组与B1 组的结果,可推测去除F因子促进了神经干细胞自噬.比较A组和B组的结果,说明自噬能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4)鉴定细胞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或细胞器的囊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并被后者所含水解酶消化,这一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5)细胞的自噬现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代谢环境的稳态,获得的降解产物也可以为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
2017-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年高三二模试卷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5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1-5页,非选择题6-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和答题纸的相应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Si28 H1 N14 O16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基因的转录仅发生在拟核区B.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乳酸菌与醋酸杆菌异化作用类型不同D.酵母菌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内可进行复制DNA2.下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
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B.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D.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3.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4.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值K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 3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小鼠胚胎细胞时,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均可出现接触抑制B.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度和种群密度时,宜用标志重捕法C.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诱导经免疫的细胞与骨髓癌细胞融合 B D.植物组织培养时,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可减少污染29.(18分)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
2017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6.(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7.(18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8.(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解答】解:A、盐酸只能使植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B、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需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再换成高倍镜,B正确;C、在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没有断裂,染色体在后期才加倍,C错误;D、细胞板只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D错误。
(word完整版)2017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卷)(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7年普通咼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 •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 •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S-3-10 0 to 20 30 40 50 <50 貶度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C.在0~25 C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C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 .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K-'liL d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 C (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 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北京海淀高考二模生物(含解析)
北京海淀高考二模生物(含解析)————————————————————————————————作者:————————————————————————————————日期:海淀区高三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一、选择题1.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 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 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 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 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抗体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豌豆的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 细胞内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最终由高尔基体形成的溶酶体清除3.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B. 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C. 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D. 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且生下来就有的疾病B. 多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 人们常常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目的D.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46条DNA中碱基对的序列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与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衡量生态瓶的稳定性的指标是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B. 利用蒸馏水可以将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进行分离C. 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可利用猪血作为实验材料D. 观察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需调亮视野二、非选择题29. (18分)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14。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17级高三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17级高三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祝考试顺利★1.下列实验中,需使用光学显微镜完成的是()A. 探究植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还原糖B. 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D.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C【解析】必修Ⅰ涉及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以及选修一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详解】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肉眼直接可见,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不符合题意;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B不符合题意;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C符合题意;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生成情况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酵母菌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关于二者分裂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需要进行DNA的复制B. 子细胞上都有亲代细胞的膜成分C. 都水解ATP为分裂供能D. 都会有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过程【答案】D【解析】细胞增殖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
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
细胞增殖方式:①真核生物的分裂依据过程不同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人、动物、植物、真菌等一切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②二分裂,是指细菌、蓝藻、鞭毛植物、硅藻和大部分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生物进行繁殖时,拟核分裂一次形成两个拟核,新核分别向两侧移动,伴随着新核的移动细胞的原生质也向新核周围移动,最终细胞纵向或横向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海淀区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重新编辑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生物部分1.右图示基因型为 aaBbCc 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表示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A.发生过基因突变B.将形成四种配子C.是次级精母细胞D.没有同源染色体2.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联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以下图。
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交融的原理基真相同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穷增殖并产生单调抗体C.②过程需要挑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拥有高度特异性3.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 代所有表现为野鼠色。
F1个体间互相交配, F2代表现型及比率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
若 M 、N 为控制有关代谢门路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断最合理的代谢门路是4.以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理表示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理作用,可显然增添③的分泌B.激素②是调理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使作用减弱D.③几乎作用于浑身的靶细胞,促使其细胞代谢5.以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觉器和温觉感觉器在不一样温度时的传着迷经放电频次(敏感程度),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不一样的温度感觉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觉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靠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当温度偏离感觉器的敏感温度时传着迷经放电频次增大29.( 18 分)常有的酿酒酵母只好利用葡萄糖而不可以利用木糖,自然界中一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
下边是利用木糖发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的培养过程,请剖析回答以下问题:( 1)将自然界中收集到的葡萄糖带回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_____ 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刷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瓶中的液体经适合稀释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合的条件下培养,获取各样菌落。
海淀区2017届高三二模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2017学年度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评分参考
2017.5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A
2.D
3.B
4.C
5.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9.(共18分)
(1)愈伤分化
(2)①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②1、2、3 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由第1枝段依次向
2、3枝段运输
(3)逆转录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间双向传递
(4)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或这两组顺序调换)
30.(共16分)
(1)农杆菌转化选择
(2)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伸长
(3)隐性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毛长度与C2无显著差异,主根长度比C5短1/99
(4)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了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
31.(共16分)
(1)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
(2)持续重复收缩增强2、4、5
(3)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
②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精选文档
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1.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能引起人患病。
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B.含有A、T、G、C四种碱基C.可寄生在人体细胞内D.不能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应答2.在愈伤组织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细胞中不会..发生A.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生成CO2B.水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分解生成O2C.脱氧核苷酸在细胞核中聚合成DNAD.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病毒侵染小鼠的脑膜细胞,引起脑膜炎,L蛋白是L病毒的抗原蛋白。
科研人员将两只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让能表达L蛋白和L蛋白受体的子代小鼠感染L病毒,会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如图所示。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作为亲本的两只转基因小鼠均为杂合子B.转入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病毒侵染的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裂解D.小鼠患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被杀伤4.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5.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B.用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胞质环流(细胞质流动)C.用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用3H 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29.(16分)科研人员以萌发的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外源H 2O 2对根生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D.O2和[H]结合生成水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per s)、29h(per L)和无节律(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h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填“增强”或“减弱”).由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25.1Ⅱ组+﹣34.3Ⅲ组++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发生ATP水解的是()A.C3的还原B.CO2进入叶绿体中C.光能的吸收D.O2和[H]结合生成水【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F: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 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 +C 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 3(CH2O)+C5+H2O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 212H2O+大量能量(34ATP)【解答】解:A、C3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A正确;B、CO2进入叶绿体中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光能的吸收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O2和[H]结合生成水能够生成大量的ATP,D错误.故选:A.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A错误;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C、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 错误;D、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故选:D.3.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per s)、29h(per L)和无节律(per01).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l、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出现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h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8A: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per s)、29h(per L)和无节律(per01),根据图中曲线可判断:突变体l为per01,突变体2为per s,突变体3为per L.【解答】解:A、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l 出现,A正确;B、由于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体1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无节律,所以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有的为24h,有的无节律,B错误;C、突变体2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所以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h,C正确;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为19h和29h,与野生型24h不同,D 正确.故选:B.4.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考点】F7:种间关系.【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解答】解: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羚羊→野狗,A正确;B、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正确;C、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错误;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D正确.故选:C.5.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索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B.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图可知,自变量为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为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解答】解:A、由左图可知,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A正确;B、由右图可知,浓度为10﹣5和10﹣4mol/L的PAC对主根生长均为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而已,B错误;C、由右图可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C正确;D、由右图可知,光敏色素B接受光信号异常使赤霉素对主根伸长的抑制减弱,D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研究表明,嫁接会影响砧木和接穗(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枝等)的性状.为研究嫁接后mRNA转运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l)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2)为研究梨属特异性Pb基因转录出的mRNA(简称PbmRNA)在侧枝中的运输,科研人员以杜梨为材料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①科研人员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去除叶片的目的是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依次出现.据此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和接穗间mRNA的传递规律,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电泳检测得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利用以下三种烟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含量.请写出实验组应选用的砧木和接穗.实验材料:野生型烟草、转入Ph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入空载体的转基因烟草实验组: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之间对接,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植物的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的通道,木质部是水和无机盐运输的通道.【解答】解:(1)嫁接后,在接穗与砧木的接合部分形成愈伤组织,使接合部位的伤口愈合,这时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使接穗和砧木问的韧皮部上下连通,从而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2)①为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在实验过程中,要将枝条的树皮(含韧皮部)进行环剥,同时要去除两道环剥间的所有叶片.②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环剥当日,第1、2、3枝段的韧皮部存在PhmRNA.环剥后第2天和第4天,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依次消失.随着环剥口的愈合,至环剥后第22天、第32天,第2和3枝段的PbmRNA又依次出现.据此可推测,PbmRNA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方向是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科研人员将取自鸭梨的接穗嫁接到杜梨上,嫁接后第2、3、7天分别提取接穗部位和砧木部位细胞的总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后,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根据电泳检测得到的图2所示结果,说明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为了验证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这一结论,可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进行嫁接实验,检测接穗和砧木韧皮部的PbmRNA 含量.故答案为:(1)愈伤分化(2)①避免PbmRNA运输到叶片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或避免叶片产生PbmRNA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②1、2、3 第3和第2枝段的PbmRNA 依次出现由第1枝段依次向2、3枝段运输(3)逆转录mRNA可在砧木和接穗之间双向传递(4)一组砧木用野生型烟草,接穗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另一组砧木用转入Pb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接穗用野生型烟草7.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I)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 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段,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图解:与对照组相比,C2的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C5的根毛长度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明显变短.【解答】解:(1)基因工程中,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即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索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根据题意可知,筛选获得的C2和C5突变体中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伸长生长,而导致根毛变短.(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两种突变均为隐性突变.根据显隐性关系,C2和C5突变体的基因型可以分别表示为aaBB、AAbb,F1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发现有l%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即不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由此可见,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突变体植株(aabb)的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短;由于两对基因连锁,并且AABB占,则同时会产生的aabb(双突变体),由于在含有青霉索的培养基中AABB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则该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肯能是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故答案为:(1)农杆菌转化选择(2)根毛明显变短、主根略变短伸长(3)隐性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毛长度与C2无明显差异,主根长度比C5段(4)基因被“敲除”后,其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表达出相应的酶,影响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从而使主根变短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填“增强”或“减弱”).由2、4、5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突触数目相对值敲除Z基因转入Z基因Ⅰ组﹣﹣25.1Ⅱ组+﹣34.3Ⅲ组++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来处理.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考点】7G: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分析柱形图:第1组和第2组相比,单一变量为A基因是否突变,结果A基因发生突变的第2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第2组和第4组相比,单一变量为Z基因是否突变,结果Z基因发生突变的第4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同样4、5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分析表格: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2)由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或4、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①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②结合(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故答案为:(1)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