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诗文中的那些文学典故,你知道几个

合集下载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2.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4.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5.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

6.一匡天下: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

7.青青子衿:字面意思为服饰,后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8.返璞归真:返:回归。

璞:璞玉,没有加工的玉石。

真:纯真,原始状态。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到原来质朴、纯真的状态。

9.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10.封妻荫子:荫:封建时代朝廷给予功臣子孙后代以入学或做官的权利。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世袭官爵。

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11.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12.鸟入樊笼:意思是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飞鸟进了笼子。

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13.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二、文化常识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3.众家评曹操:汉末名士许绍《魏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古诗文用典例析

古诗文用典例析

古诗文用典例析作者:张夕霞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年第12期【摘要】我国古代诗文经常使用“用典”这一修辞。

古人用典一般有三个特点:(1)用古事,(2)用古语,(3)借古说今。

熟悉古人的用典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好古诗文,并从容应对高考中的有关题型。

【关键词】用典;修辞;举例用典,又称“使事”、“用事”,即在诗文创作中征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语中的语句。

它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是借古事古语说今意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用典有三个特点:一是用古事。

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

上句用的是《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的事,下句用的是《列子·汤问》中钟子期说俞伯牙的琴声如高山流水,被俞伯牙引为知己的事。

二是用古语。

如“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文心雕龙·情采》),就是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语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是借古说今。

无论用古语也好,用古事也好,目的都是为作者的表情达意服务的。

像上例中,王勃用司马相如被杨得意推荐而展露才华的事,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用钟子期能欣赏俞伯牙的琴声而被俞伯牙引为知己的事,表明自己能被太守看重,决定当众作诗作序的决心。

古人为何喜欢用典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受文体的制约。

比如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受推崇、最为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但诗歌体制凝练,要受格律、字数的严格限制,诗人要想在有限的语句中表情达意,往往需要引用典故。

因为,精当的用典,常能“以少胜多”,用少许词语,就能包容颇为丰富的内容;读者也会通过所引之事、所采之言展开丰富的想象。

再如六朝至唐代盛行的骈文,要求对仗严格,词藻华美,更需要大量的用典。

其次,显示作者的博学多才。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所言:“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意象+复习

【初中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意象+复习

译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 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 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 啊!
“四面”对“八年”,“终”对“徒”,
对 偶 将家国危难和自身感叹巧妙地结合起来,
修辞
形成对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角度
比喻
以汉军破楚的故事自比,说明自己终于与家人 决裂,表达词人冲破家庭牢笼的决心和信心。
⑵词中借典描写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表达词人面对列强瓜分
中国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四__面__歌___残__终__破__楚__, __八__年__风__味___徒__思__浙__。”
⑶词中将女儿身与男儿心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句子是:
“___身___不__得___,____男__儿__列___。____心__却__比___,___男__儿__烈____。”
重点字词
拭 擦。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 侬 我。
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 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蛾 眉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这里借指女子。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
殊 很,甚。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未 屑 不屑,轻视。是不甘心做女子。
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D.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一样,“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是秋瑾感慨知音难觅的失意和 伤心。
巩固精练
13.秋瑾和李清照两位女词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自我命运的不满和抗争,请结 合《满江红(小住京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具体词句进 行分析。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 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 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插秧歌》诗篇全解课内练透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插秧歌》诗篇全解课内练透
三、背景资料
《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作者辞官在家。《插秧歌》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诗人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白话古诗词】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①捕捉场景,新鲜有趣。一、二句描写农家插秧的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忙时节,儿童也要紧张地劳动,“小儿”不够成熟,只能做最简单的拔秧的活儿,“大儿”已经能担负起插秧的重任了。儿童的加入使父辈的劳作加快了速度,为劳作带来了生气,新鲜有趣。
②想象丰富,设喻风趣。颔联,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这种设喻形象,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更寓有深意:抓住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全家必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此处也暗赞了农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古诗词典故起名女孩

古诗词典故起名女孩

古诗词典故起名女孩【古诗词典故起名女孩】在起名的过程中,给女孩起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名字是许多父母的追求。

古诗词典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于美感和艺术性,因此成为很多父母选择给女孩起名的灵感来源。

本文将从古诗词典故的意境、情感和美好寓意等方面,为您介绍一些适合用于起名的古诗词典故。

一、风花雪月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风花雪月,是表达人们对浪漫与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成为许多女子起名的对象。

比如,“芳华如梦”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既见君子”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寓意着见到理想中的爱人;“宛如初花”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形容女孩如初绽的花朵般美丽可爱。

二、山水田园古人常以山水和田园景色来表达宁静、安详和闲适的心境,并将其融入名字之中。

例如,“青山绿水”寓意着生活宁静美好;“莞尔一笑”出自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鹧鸪天·莞尔一笑》,表达了温柔可爱的形象;“扬帆起航”取自宋代陆游的《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寓意女孩未来将迎接新的挑战。

三、仙境仪态诗词中常常有描写仙境或仙子的美丽景色,这些都可用于女孩的名字中,赋予其神秘与优雅的特质。

如,“踏雪寻梅”出自元代文学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形容女孩的独立自主和执着追求;“倾国倾城”取自唐代杜牧的《秋夕》,“倾国”表示女子的美貌,给人以艳丽的形象;“婉约之姿”出自元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鬼切银灯》,表达女孩的温婉知性。

四、历史传承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或偶像,取名时以其名字或字典故命名,不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能传承其精神。

比如,“文曲星”取自古代儒学中的“文曲星辰”,寓意着女孩的聪明才智;“秋瑾”出自清末民主革命家秋瑾,表达对英勇女性的敬意;“花木兰”取自《木兰辞》,寓意女孩有着坚韧和勇敢的品质。

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归纳

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归纳

有关古诗的文学常识归纳1、《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颂】2、“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3、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否】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是】5、《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BookofDocuments】6、“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是】7、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是】8、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大学】9、《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10、《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是】11、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是】12、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13、《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否】14、《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15、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16、《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17、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否】18、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是】19、《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否】20、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21、《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是】22、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否】23、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24、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璟】25、“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冯延己】2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27、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是】28、冯正中曾官至宰相【是】29、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否】30、《鹊踏枝》词牌名,又名【《蝶恋花》、《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31、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李昇】32、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是】3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是】34、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35、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36、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否】37、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38、《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否】39、“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幕鸦”这句诗出自《隋宫》【是作者李商隐】40、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41、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是】42、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是】43、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44、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作是【戏曲小说】45、早期的词是给歌伎酒女歌唱的流行歌曲【是】46、“东文学社”由?主办【罗振玉】47、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48、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是】49、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否】50、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1、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否】52、《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5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1908-10910】54、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是】55、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是】56、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是】5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58、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60、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否】61、“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62、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63、《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是】64、“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65、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瑒】66、苏轼认为词是可以诗化的【是】67、周济是常州词派的继承人【是】68、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否】69、“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70、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见他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否】71、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带着理论性的论词的文章是?写的【李清照】7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7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是】74、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种【3赋比兴】7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76、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句读不整齐的诗,而不是词【是】77、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物及心【是】78、“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出自?的作品【苏轼】79、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的是【张惠言】80、中国诗歌中经常会用到“菡萏(handan)”二字【否】81、“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纪晓岚】82、孔子讲诗注重来自诗歌中的丰富联想,而且联想与诗本意要完全相合【否】83、《水龙吟》是苏轼在汴京做官时所作【否】84、《离骚》中可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有【鲜花、漂亮衣服、峨眉】85、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而无法写出完全是词的美感的词【否】86、词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的本质【是】87、“学际天人”是李清照对?的评价【苏轼】88、“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的赋【司马相如】89、“举头西北浮云”此处是指现实中真的浮云【否】90、“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此句运用了典故【是】91、“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清平乐》】92、柳永的《定风波》是一首【长调】93、在中国一向认为“斜阳”是一个朝廷衰败的现象【是】9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婉转低回的词的美感特征【否】95、《水龙吟》是苏轼次韵他的朋友?的作品【章质夫】96、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典故出自【曹丕】97、《水龙吟》是一首豪放词【是】98、对周邦彦词的评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出自【白雨斋词话】99、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否】100、诗是体物写志【否】101、“就词论,则非高调”是?对陈亮《水调歌头》的评论【陈廷焯】102、“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张华】103、周彦邦是带着思志的笔法来写词的【是】104、王沂孙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是】105、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是】106、“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是拟?的句子【《江南曲》】107、荷花的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名字【是】108、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109、《木兰花慢》是一首【长调】110、《木兰花慢》作于【1983】111、《拟采莲曲》是仿乐府诗而作【是】112、《浣溪沙又到长空过雁时》一词作于1950年【否】113、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是【独体单音、单音四声、破音字】114、“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出自【诗品】115、“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暗喻】116、《妙法莲华经》是一部佛家经书【是】117、《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是】11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自【《九辩》】119、“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出自【《笠翁对韵》】120、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诗学》【是亚里士多德】121、汉语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是】122、“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是入声字【是】123、叶先生20xx年“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了作品?的诗韵【东下三旬苦于马上戏作】124、《南溟》这首作品,诗名典故出自【《庄子》】。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中常见的典故有:
- 咏絮才:《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 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常用来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 莼鲈: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 桃源、武陵源、避秦: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武陵渔人寻找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平安乐的理想之地。

后人常用此来指代与世隔绝的地方,或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出自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在游览高唐时,曾梦到与巫山神女欢会。

神女走时对楚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人常用“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等来表达男女欢会的意境。

除上述之外,古诗中常见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投笔、长城、楼兰、折腰、化碧、鸿雁、尺素、青鸾、双鲤等。

专题02-神话故事篇-2023年暑假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统编版)(教师版)

专题02-神话故事篇-2023年暑假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统编版)(教师版)

专题02 神话故事篇(教师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纽带。

从小学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为文言文?①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知识梳理 ②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是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①神话故事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文言文 文美好的意思。

言 表述,记载等意思。

文 作品、文章等意思。

美好的语言文章教材链接1.(2022·新疆塔城·四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回忆课文,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 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3.根据故事排列图画顺序(标序号),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完成填空。

( )( )( )本文主要讲述了炎帝的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叼着投入海中,一心要把的故事,表现了精卫________的精神。

4.下面的哪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卫有相同的精神?()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过海5.如果你们班要开“中国神话故事”读书交流会,你会推荐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说清楚。

【答案】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术石 2.小女儿填塞3.③ ③ ③ 小女儿女娃西山的木石东海填上锲而不舍 4.A 5.我会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故事。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

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

(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

(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

(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

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

(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

(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上) 文档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上) 文档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

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

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诗词讲义汇编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诗词讲义汇编

1.人日思归2.桃花溪3.送灵澈上人【译文】青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4.新嫁娘【表修手法·白描】5.宫词二首(其一)6.马诗二十三首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7.泊秦淮【译文】水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玉树后庭花》。

8.淮上与友人别【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译文】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10.从军北征【译文】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11.渔翁【诗歌体裁·古体诗】回望天边,只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12.子夜吴歌13.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14.渡荆门送别【译文】1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译文】17.终南山18.蜀相【译文】19.与诸子登岘山【译文】20.野望21.塞下曲(其二)22.西塞山怀古23.春游湖了油灯上结出的灯花。

【文化常识·围棋】【译文】26.青玉案【译文】2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8.蝶恋花29.天仙子【译文】30.[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31.月出【译文】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32.李延年歌【译文】33.沙上鹭【译文】沙洲上有一只白鹭,振翅欲飞,引吭高歌。

跟西安有关的诗词典故

跟西安有关的诗词典故

跟西安有关的诗词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之一。

作为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也孕育了无数的诗词典故。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西安有关的诗词典故。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被誉为描绘西安城市景色的绝佳诗句。

鹳雀楼是西安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骊山山脚下,登楼眺望,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激发了王之涣灵感,创作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另一位唐代大诗人杜牧的《登西峰楼》也是描写西安美景的佳作。

其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唐代西安夜晚的繁华景象。

在古代,西安是中国繁华的都城,夜晚万户捣衣声响彻城市,月光洒在长安城上,形成一幅绚丽的夜景画卷。

杜牧在西峰楼上俯瞰整个城市,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千古绝唱。

除了唐代诗人,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也曾为西安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他的《西安》诗中写到:“世代留存不朽名,飞泉赍喷五千年。

斯是风华似公瑾,魏阙楼台掩云端。

”此诗描绘的是西安千年历史和悠久文化底蕴,表达了对西安这座古都的敬仰和热爱。

还有无数文人墨客为西安写下了动人的诗歌,如苏轼的《题秦王台》、辛弃疾的《伤长安》等等。

这些诗歌不仅赞美了西安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西安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

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文人墨客前来赞美和游览。

西安的景色、人文、历史都成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词典故。

西安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它的风景和历史上,更凝聚在那些描绘西安之美的诗词之中,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文化瑰宝。

【跟西安有关的诗词典故】的文章到此结束。

第二篇示例:西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曾是中国多个朝代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使得西安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心中的灵感源泉。

许多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都以西安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也反映了西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一、古诗文中的典故简介古诗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古诗文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升语文素养。

二、古诗文中的典故类型1.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典故类型之一。

古代文人常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木兰诗》中的木兰代父从军,就是历史典故的一种。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诗文。

2. 神话典故神话典故在古诗文中也经常出现。

古代文人常借助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比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化身为绮罗生,就是运用了神话典故的手法。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典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话传说并欣赏古代诗文。

3. 命名典故古代文人还常常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岁寒三友》中的梅兰竹就是一种命名典故。

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典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文,还能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形象。

4. 社会寓意典故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比喻和寓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比如《李白诗选》中的《静夜思》通过描述一轮明月和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典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与哲理思想。

三、古诗文中典故的学习方法1. 多读多写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进行背诵,并分析其中的典故所在。

同时,他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文,运用其中的典故进行写作,以加深对典故的理解和记忆。

2. 辅助工具在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时,学生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词典、辞典等。

通过查阅相关的词典资料,可以了解到典故的来源、含义和用法,进一步加深对典故的理解。

3. 开展研究对于对古诗文中的典故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可以选择相关的专题进行阅读和研究,了解更多的典故和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文。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

李白立冬诗句注释

李白立冬诗句说明【篇一:美极了 !古典诗词中的24 节气】美极了!古典诗词中的 24 节气中国人一定知道的 24 节典故诗词,看看你知多少?真是美极了立春苏轼《惠嵩春江暮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天闲,耕作此后起。

徐铉《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光正中分。

绿野彷徨月,晴日断续云。

杜牧《清明》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哪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恽《木兰花慢》问东城春光,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正谷雨,牡丹期。

立夏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小满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 ?我独知之归不早。

芒种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到处菱歌长。

夏至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暑韩翃《幸居心期当小暑》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大暑陈天瑞《大暑松下卧起》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立秋杜牧《早秋客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异乡泪,年年为客愁。

处暑苏泂《长江二首》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白露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秋分贾岛《夜喜贺兰山见访》漏钟仍夜浅,节气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寒露白居易《池上》嫋嫋冷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霜降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立冬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寒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声律启蒙十灰(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声律启蒙十灰(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目录声律启蒙.十灰之一 (2)声律启蒙.十灰之二 (6)声律启蒙.十灰之三 (10)声律启蒙·十灰之一zēnɡ duìsǔn,bì duìkāi增对损,闭对开bìcǎo duìcānɡ tái碧草对苍苔shūqiān duìbǐ jià书签对笔架liǎnɡ yào duìsān tái两曜对三台zhōu shào hǔ,sònɡ huán tuí周召虎,宋桓魋lànɡ yuàn duìpénɡ lái阆苑对蓬莱xūn fēnɡshēnɡ diàn ɡé薰风生殿阁hào yuè zhào lóu tái皓月照楼台quèmǎ hàn wén sī bà xiàn 却马汉文思罢献tūn huánɡtánɡ tài jì yízāi 吞蝗唐太冀移灾zhào yào bāhuānɡ照耀八荒hè hè lìtiān qiū rì赫赫丽天秋日zhèn jīnɡbǎi lǐ震惊百里hōnɡhōnɡchū dìchūn léi 轰轰出地春雷【解析】增对损,闭对开。

增加对损失,封闭对开放。

延伸阅读:九阴真经是抄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对啦,这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周伯通教郭靖背的《九阴真经》总纲的第一句。

事实上,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燕歌行高适中的典故

燕歌行高适中的典故

燕歌行高适中的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燕歌行高适中,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典故,讲的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名篇《燕歌行》中的一句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愁思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北国的雄浑壮美。

在历史长河中,这句诗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名句之一。

《燕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全诗写道:“東家拂樹平,江上聞歌行。

燕歌新社豎,柳榭故林城。

内苑忻相近,蘭房懷舊情。

因思吳詩好,對酒一吟誠。

鳥從樹上問,主人採蓮輕。

道險驅驗肆,橋危指樹橫。

望稱仙境遠,思到穴居清。

日契公軒靜,春資遺葉青。

胸中有靈球,宵物照光精。

田夫叩箕委,漁父移船驚。

辭絕辛勞處,風間一悄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内听到燕歌的离愁,怀念远方的乡村风光和故乡的人情之美。

其中“燕歌行高适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燕子在高空中飞翔的情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离别的忧愁之情。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远离故乡,念念不忘的心情,也抒发了对家乡风光和人情的眷恋之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句话被传颂不衰,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流传至今。

人们在听到这句话时,总能感受到一种乡愁萦绕,心灵感慨的情感。

燕歌行高适中,不仅仅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典故,更是一种感动人心的情感。

它让人们不仅能够回忆起故乡的风景和人情,更能够感受到那种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

这句话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燕歌行》这首诗与其中的“燕歌行高适中”一句话,不仅仅是蕴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是反映了诗人内心那份对美好岁月的无尽向往和憧憬。

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燕歌行高适中》这句话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们思考家国情怀,感受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那种离愁与眷恋,那份乡愁与故国的情怀,这也正是这句话能够流传千古、令人感动不已的原因。

秋窗风雨夕的典故

秋窗风雨夕的典故

秋窗风雨夕的典故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里林黛玉所作的一首诗。

说起这诗里的典故呀,可真是很有趣呢。

这诗的风格有点像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那诗可美了,写了春夜江边的美景,有花有月有江水,充满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呢,就像是春江花月夜的秋天版。

同样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

秋窗风雨夕里有很多的情感典故呢。

你看黛玉本身就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在贾府里,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心里总是充满了孤独和不安。

就像秋天的风雨一样,她的生活看似平静,其实到处都是暗涌。

这风雨就像是她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可能是爱情上的迷茫,宝玉虽然和她感情好,但是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她在贾府里的地位,毕竟她是寄人篱下。

在古代文学里,秋天一直是个很特殊的季节。

诗人们常常会用秋天来表达悲伤和忧愁。

就像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这成了一种文化传统。

黛玉肯定也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啦。

她在诗里把秋夜的风雨写得那么凄惨,那雨滴打在窗户上,就像是打在她的心上。

而且这诗里的典故还和她的身世有关。

她父母早亡,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贾府。

这和秋天里那些飘零的树叶很像啊,树叶离开了树枝,就像她离开了自己的家。

她在诗里写的那些景象,比如“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简直就是她自己生活的写照。

秋花惨淡,她自己的青春也像是这秋花一样,虽然美丽但是充满了哀伤。

秋草黄,暗示着生命的消逝,她可能也担心自己的未来。

秋夜长,那漫长的夜晚她只能对着孤灯,心里的孤独感就更强烈了。

再说回这诗的文学典故。

它的韵律和用词都很讲究。

那种平仄的搭配,让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充满了节奏感。

就像“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这一句,“速”和“绿”的押韵,让句子读起来很有韵味。

这也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从作者黛玉的角度看,她本身就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

她在诗社里也是个很活跃的人物。

她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就是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和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了。

她看过那么多的书,那些书中的典故和情感也都融入到了这首诗里。

古诗背了这么多?你知道谁写的最多吗?

古诗背了这么多?你知道谁写的最多吗?

古诗背了这么多?你知道谁写的最多吗?本文导读:古人写诗的趣闻趣事1、黄鹤楼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2、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

高力士是大太监,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宰相还要称他一声公公,何等神气,怎能吃李白这一套,靴是给他脱了,但从此记恨在心.后来他在杨玉环面前捣鬼,把李白的官给罢了.原来李白诗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所用的典故飞燕,是赵飞燕.赵飞燕因貌美受宠于汉成帝,立为皇后。

后因淫乱,平帝时废为庶人,自杀.本来李白是用飞燕新妆比喻名花凝香,并没有讽刺杨贵妃的意思;高力士却说诗中的赵飞燕就是指杨贵妃,是故意侮辱她.杨贵妃“恍然大悟”,非常恼火,便在唐明皇面前讲了李白的坏话。

李白是个诗人,未免天真,在用典上不慎重考虑,被人钻了空子,连个闲官翰林都作不成,罢官而去了。

3、据说,在唐、宋两代,骑驴觅诗是文人创作的一种自然状态。

有记载:“孟浩然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

’”诗人贾岛就有两次骑驴觅诗的趣事:贾岛初赴长安赶考时,骑在驴上吟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将“敲”字改为“推”,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起来,并作出推敲之势,不料冲撞了京兆尹韩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古诗文中的那些文学典故,你知道几个?诗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词语,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诗词史上,被大量使用的经典典故数不胜数。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颌联即用此典。

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

(典见《庄子。

齐物论》)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宫廷乐师首领)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 “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 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兴》“峨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又《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均用此典。

(典见《汉书.外戚传》)人面桃花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台壁二首》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

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翊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翊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

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

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命名韩翊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任人攀折之意,柳墙花则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桐叶题诗唐代诗人顾况,春日曾与诗友游览宫城附近的苑林,在横贯宫城的小河中拣到一片桐叶,题诗道: 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次日,他亦以一片桐叶,题诗道:“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 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题罢投入河 使之缓缓流入宫墙,数日后,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叶, 叶上面又有题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 不及波中叶,荡漾春风取次行。

”顾况知此诗后,深为题诗者 的红颜薄命而叹息。

后遂以“桐叶题诗”喻宫女幽怨,常用于 诗文之中。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 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 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 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 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 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 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 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 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 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 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秉烛夜游《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无弦琴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 琴”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节传》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是清新豪健。

独具一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

他在翰林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听后,为之绝倒。

“晓风残月” 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句。

两句颇能代表柳,苏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与“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

(典见《吹剑续录》 ) 萋萋”之句,后代诗人遂常以“王孙春草”喻惜别,怀友之语。

王孙春草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如南朝宋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唐王维《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等,尤为著称。

典见《楚辞,招隐士》白云苍狗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典见《杜工部集》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绿叶成荫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久经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亦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闲云孤鹤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

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

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来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颌联尤为佳绝。

但钱缪见后,令其改“为“四十州。

乃可相见。

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吹箫引凤有箫仙者,生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

宣王末年,史籍散乱,箫仙为文记述史事本末,以补正史之不足,人因称为箫史。

其人琼姿闪烁,风神超迈,每引笛,能作鸾鸣凤响。

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箫,公因以下嫁箫史。

夫妇伉俪相得,日以吹箫为乐。

数年后,弄玉也得箫史吹奏之妙,指开笛响,能作凤凰和鸣之声,引得凤凰纷纷闻声而来,飞聚屋顶。

秦穆公特修筑凤台一座。

后弄玉乘坐凤凰,箫史驾驭飞龙,双双升天而去。

后因以“吹箫引凤”喻演技高妙神觉,复亦喻以凤求凰,男女缔结良缘,诗文小说中用为熟典。

如唐李端《赠郭驸马(暖)》诗云:“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即用此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