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ppt课件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8
(5)从听诊器听到第一声响为收缩压, 音响变弱或突然消失时为舒张压(WHO)
(6)测毕打开气门解下袖带排气整理 (7)记录:收/舒(如:120/70)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9
(四)注意事项
1. 测前应安静休息5-10min 活动后应休息30min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9
(四)体温计的检验法
1. 将所有体温计汞柱甩至35度以下 2. 同时放入40度以下温水中 3. 3min后取出检视 4. 读数相差0.2度以上不能再用 5. 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用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0
二、脉搏的测量记录
(一)部位 (二)方法
腹部起伏
2.观察呼吸的深度和节律
3.计数30s×2
4.如呼吸不规则或婴幼儿应测1min
5.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
人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4
四、血压的测量记录
(一)血压计的种类
1. 水银血压计 2.表式血压计 3.电子血压计
(三)注意事项
(四)短绌脉的测量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1
注意事项
❖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再测 ❖勿用拇指诊脉,以免混淆 ❖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min ❖偏瘫者测健肢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的测量与记录
12
三、呼吸的测量记录
1.测量脉搏后,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病人胸或
十二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 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31
-
4.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 护理人员应当守侯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 测量。
28
1.操作实施要点 -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
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评估患者适宜的测温方法。
29
2.操作要点: -
(1)洗手,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 (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测量方法。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
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 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分钟后 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 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 擦拭体温计。 (6)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30
-
3.指导患者
10
-
二、体温评估
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
11
-
体温过低
1.轻度: 32 - 35 ℃
2. 中度: 30 - 32 ℃ 3 重度: 〈 30℃ 4. 致死温度 23 - 25 ℃
12
-
体温过低的护理
提高环境温度 提供保暖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病因治疗 提供心理护理
13
-
体温过高:发热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不超
过平均下0.5
•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排卵日 月经前期 妊娠早期可轻度升高
•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安静睡眠饥饿时
体温降低
• 用药作用及其他
.
12
异常体温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
.
6
• 体温的形成
–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 生
• 产热与散热 • 体温的调节
.
7
产热与散热
•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 散热形式——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方式
–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 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4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体温评估 三、体温的测量
.
5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 定义: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
25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休息 预防并发症 心理护理
.
26
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测量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3.体温计的检查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 以下, 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以下的水中 ,3分钟后检查,凡误差 0.2℃以上或有裂 痕的不能再使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口温 ⑴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 ⑵闭紧口鼻,用鼻呼吸。 ⑶测量时间:3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呼吸的测量
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手腕上, 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 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以2,呼 吸不规则及婴儿要数一分钟 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边缘 ,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计数1min 准 确的测量结果。
体温测量
腋温 ⑴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 ⑵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加紧。 ⑶测量时间:5~10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肛温 ⑴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
位。 ⑵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目的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十五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临床上称为生命体征;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一、体温异常的护理一正常体温:成人安静状态下:舌下~℃、直肠~℃、腋下~℃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1. 昼夜变化2. 年龄差异3. 性别差异4. 运动状态5. 用药作用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一体温过高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1、程度判断:低热:~38℃、中度热:~℃、高热:~℃、超高热:℃以上2、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3、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体温过低,体温35℃以下称之为体温不升;4、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2加强病情观察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4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5休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6预防并发症7心理护理二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2. 临床表现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3、护理措施1环境温度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2保暖措施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3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同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4病因治疗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三、体温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1、玻璃体温计图15-22、电子体温计图15-3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1、体温计消毒法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用后的体温计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70%乙醇、%过氧乙酸,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再浸泡于另一容器中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置于清洁盒内2、体温计检测法将表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40℃温水中→3mm后取出→读数相差℃以上不再使用三体温测量技术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观察伴随症状;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准备1.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2. 病人准备了解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等影响体温的因素;3. 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4.用物准备测量盘内备清洁干燥的容器,容器内放置清洁体温计,消毒液纱布、弯盘、记录本、笔及有秒针的表,如测肛温可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操作步骤体温测量技术操作步骤操作说明核对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合作选择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测量部位口温测量法放置口表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此处靠近舌动脉,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正确测量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检测记录擦净体温计,正确读数告知测量结果,感谢病人合作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整理消毒为病人整理衣被,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将体温计浸泡于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腋温测量法放置腋表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正确测量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测量l0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检测记录同口温测量法整理消毒同口温测量法肛温测量法放置肛表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正确测量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婴儿只需将贮汞槽轻插入肛门即可, 护士注意扶持固定肛表测量3min,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检测记录为病人擦净肛门,其余同口温测量法整理消毒先用消毒液纱布擦净,其余同口温测量法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认真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不宜测口温; 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min后测量;3、腋下出汗较多、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忌测肛温;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坐浴或灌肠者须待30min后方可测直肠温度;5、如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出;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床边监测,必要时测口温和肛温作对照;7、严格做好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传染患者的体温计应固定使用;8、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监测体温的重要性,影响体温的因素;学会体温的正确测量方法和异常体温的护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第二节脉搏的评估及护理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一、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一正常脉搏脉率:成人安静状态下60—100次∕脉律:跳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脉搏强弱:取决于动脉充盈程度、脉压大小脉搏紧张度:动脉壁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二脉搏的生理性变化1、年龄脉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轻度增加;2、性别女性脉率比男性稍快,通常相差5次/分;3、活动、情绪运动、兴奋、恐惧、愤怒、焦虑使脉率增快;休息使脉率减慢;4、药物、饮食进食、使用兴奋剂、浓茶或咖啡能使脉率增快;禁食、使用镇静剂、洋地黄类药物能使脉率减慢;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一异常脉搏1、脉率异常1速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又称心动过速;2缓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又称心动过缓;2、节律异常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称间歇脉,亦称过早搏动;2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或绌脉;3、强弱异常1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搏动强大有力,称洪脉;2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搏动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3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4奇脉: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5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如潮水涨落样称水冲脉;4、动脉壁异常正常动脉用手指压迫时,其远端动脉管不能触及,若仍能触到者,提示动脉硬化;二异常脉搏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2、密切观察病情3、备齐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4、心理护理5、健康教育三、脉搏测量技术目的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状态;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病人准备病人了解测量脉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影响脉搏的因素;3.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必要时备听诊器;4.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脉搏测量技术操作步骤操作说明核对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测量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合作选择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手腕伸展,手臂取舒适位置,便于护士测量正确测量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桡动脉搏动处,压力大小以能清晰触及脉搏搏动为宜测量30s,将所测得数值乘2,即为脉率;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lmin;如触摸不清可用听诊器测心率绌脉测量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与“停”的口令,计数lmin记录数值方式:次/min, 如70次/min;绌脉:心率/脉率,如100/70次/min将脉搏测得的数值绘制在体温单上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3、为偏瘫或肢体有损伤的患者测脉率应选择健侧肢体;4、测量脉率的同时,还应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动脉管壁的弹性、紧张度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5、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第三节呼吸的评估及护理为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一正常呼吸成人安静状态下: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平稳,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1:5;一般情况下,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二生理性变化1、年龄2、性别3、运动4、情绪5、血压6、其他如环境温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一异常呼吸图15-91、频率异常1呼吸过速:也称气促,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24次/min;2呼吸过缓: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称为呼吸过缓;2、深浅度异常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可伴有鼾音;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3、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其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约5-3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2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4、声音异常1蝉鸣样呼吸:即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音响,似蝉鸣样;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2鼾声呼吸:即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是由于器官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所致;多见于昏迷患者;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1吸气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吸气时间延长,伴有明显的三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2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3混合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表浅、频率增加;二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2、改善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动、清新,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患者放松和休息;3、加强观察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声音、形态有无异常;4、心理护理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良好心态;5、健康教育三、呼吸的测量目的1、判断呼吸有无异常;2、监测呼吸变化,间接了解呼吸系统功能状态;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2、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呼吸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3、患者准备1了解呼吸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保持自然呼吸状态;3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影响呼吸的因素;4、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必要时备棉花;5、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体位体位舒适,精神放松,避免引起患者的紧张3、方法护士将手放在患者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4、观察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深度、节律、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便于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5、计数正常呼吸测30秒,乘以2,异常呼吸患者或婴儿应测1分钟6、记录将所测呼吸值记录在记录本上7、转记洗手后将呼吸值转记到体温单上;注意事项1、呼吸受意识控制,测呼吸时应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处于自然呼吸状态,以保持测量的准确性;2、幼儿宜先测量呼吸后测量体温;因测量体温幼儿易哭闹不配合而影响呼吸测量;3、呼吸不规则者及婴儿应测1分钟;4、测量呼吸的同时应观察呼吸的深浅度、节律,有无异常声音等;5、危重患者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时应1分钟;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技术1、有效咳嗽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护呼吸道通畅的作用,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患者;护士应对患者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促进有效咳嗽的主要措施:①改变患者姿势,使分泌物流入大气道内便于咳出;②鼓励患者做缩唇呼吸,即鼻吸气,口缩唇呼气,以引发咳嗽反射;③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增加患者活动量,有利于痰液的松动;④双手稳定地按压胸壁下侧,提供一个坚实的力量,有助于咳嗽;有效咳嗽的步骤为: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并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有伤口者,护士应将双手压在切口的两侧,然后腹肌用力,两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液咳出;2、叩击指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的患者;叩击的手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弯曲,拇指紧靠示指,有节奏地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打;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叩击;3、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使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可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对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高龄、极度衰弱、意识不清等患者应禁忌;其实施要点为:1患者体位要求是患肺处于高位,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便于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而咳出;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引流;2嘱患者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护士轻叩相应部位,提高引流效果;3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祛痰药,有利排出痰液;4宜选用空腹时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5体位引流时应监测:①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应停止引流;②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予以记录;如引流液大量涌出,应注意防止窒息;如引流液每日小于30ml,可停止引流;叩击与体位引流后,遂即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4、吸痰法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目的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操作前的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患者准备1了解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4、用物准备1治疗盘内备有盖罐2只试吸罐和冲洗罐,内盛有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或镊子、无菌手套、弯盘;2治疗盘的外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必要时准备压舌板、张口器、舌钳、电插板等;5、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调节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0kPa3、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张口器帮助张口4、体位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5、试吸连接吸痰管,在试吸罐中试吸少量生理盐水,目的是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导管前端6、吸痰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插管时不可有负压,以免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镊或者戴手套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若气管切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吸痰过程中应采取左右旋转并向上提管的手法,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充分吸尽;每次吸痰时间<15秒7、抽吸吸痰管退出时,在冲洗罐中用生理盐水抽吸,以免分泌物堵塞吸痰导管,一根吸痰管只使用一次,8、观察动态评估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痰的色、质、量9、安置患者拭净脸部分泌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10、整理用物吸痰管按一次性用物处理,吸痰的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吸痰用物根据吸痰操作性质每班更换或每日更换1-2次11、记录洗手后记录注意事项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3、每次吸痰时间<15秒,以免造成缺氧;4、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5、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6、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瓶内损坏仪器;贮液瓶内应放少量消毒液,使吸出液不至粘附瓶底,便于清洗消毒;二氧气疗法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过程成为缺氧;氧气疗法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缺氧分类和氧疗适应证1低张性缺氧2血液性缺氧3循环性缺氧4组织性缺氧以上四种缺氧中,低张性缺氧疗效最好;2、缺氧程度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来确定;1轻度低氧血症 PaO2大于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升/分氧气;2中度低氧血症 PaO2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3重度低氧血症 PaO2<4kPa30mmHg,SaO2<60%,显着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血气分析检查是监测用氧效果的客观指标,当患者PaO2低于50mmHg6、61kPa时,应给予吸氧;3、供氧装置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和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见图15-11两种;1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1氧气筒2氧气表3装表法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2氧气管道装置:医院氧气集中由供应站负责供给,设管道至病区、门诊、急诊;供应站有总开关控制,各用氧单位配氧气表,打开流量表即可使用;此法迅速、方便;装表法:①将流量表安装在中心供氧管道氧气流出口处,接上湿化瓶;②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流量,检查指示浮标能达到既定流量刻度,全套装置无漏气后备用;4、给氧方法:1鼻氧管给氧法是将鼻氧管前端插入鼻孔内约1cm,导管环固定稳妥即可图15-12;此法比较简单,患者感觉比较舒适,容易接受,因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目的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①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②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氧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患者准备①了解吸氧法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②体位舒适,情绪稳定,愿意配合;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4用物准备①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弯盘、鼻氧管、棉签、扳手;②治疗盘外备: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用氧记录单、笔、标志;5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远离火源;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2、清洁检查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并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3、连接将鼻导管与湿化瓶的出口相连接4、调节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5、湿润将鼻氧管前端放入小药杯冷开水中湿润,并检查鼻氧管是否通畅6、插管将鼻导管插入患者鼻孔1cm,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粘膜损伤7、固定将导管环绕患者耳部向下放置并调节松紧度,注意松紧适宜,防止因导管太紧引起皮肤受损8、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患者反映,便于对照9、观察缺氧症状、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处理10、停止用氧先取下鼻氧管,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组织损伤11、安置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12、卸表▲氧气筒关闭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开关,再卸表;卸表口诀:一关总开关及流量开关、二扶压力表、三松氧气筒气门与氧气表连接处、四卸表▲中心供氧关流量开关,取下流量表13、用物处理一次性用物消毒后集中处理,氧气筒上悬挂“空”或“满”的标志14、记录停止用氧时间及效果注意事项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距明火至少5m,距暖气至少1m,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也不用带油的手装卸;。
生命体征 ppt课件
九、洗手、记录,推治疗车回治疗室。
操作后
回治疗室后正确处理用物
1.体温计:放入含氯消毒液内(1000mg/L)浸 泡三十分钟,冲洗干净,擦干,水银柱甩至35̊c
以下,放置于清洁的容器内备用。
2.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袖带每周消毒1次,
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内半小时,冲洗干净
后晾干备用。
2、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要注意试温安全,预 防损伤。在测体温时,护士应全程守候。
3、传染病人应专人专用,体温计单独消毒。
4、切勿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 爆裂
注意事项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 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 者稳定30分钟下来再测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 侧。 4、脉搏短绌患者的测量方法:
操作过程
四、测量呼吸:以诊脉状,观察胸腹部的起伏,计数 30秒;危重患者呼吸不宜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 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操作过程
五、测血压
1、协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被测肢体肱动脉、心脏及血压计 的零点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坐位时平第四肋,卧位时平腋中 线) 2、暴露被测肢体(掌心朝上、瘫痪患者测量健侧肢体)。
操作流程
仪表: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操 作 流 程
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准备
操作过程:测量生命体征
操作后: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签字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1.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合作程度、生命体征基础
值
2.患者30分钟内有无吸烟、运动、进食、冷热敷、
沐浴、情绪波动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五)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 1.发热:指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轻度的发热,机体新城代谢加快,抗病能力增强。但体温 过高时机体的消耗增加,抵抗力就会降低,甚至出现抽搐。
❖ ①按发热程度分为: ❖ 低热:37.5-37.9℃。常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 中等热:38℃~38.9℃,常见于一般感染。 ❖ 高热:39℃~41℃,常见于急性感染。 ❖ 过高热:超过41℃,常见于中暑。
❖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
❖ 体温可随年龄、昼夜、性别、活动、药物等因素变化而出现生理波动, 但波动常在正常范围。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较中年人低,而婴幼 儿体温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 波动,应加以保护,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每日24小时内,温度的变 化幅度为0.5~1.5℃,凌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3~18时体温最高, 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女性比男性稍高,运动、 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等因素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
❖ 血液病人凝血机制差,酒精擦浴可使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 新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 易导致酒精中毒而加重高热惊厥。婴幼儿、老年人宜用温 水擦浴,麻疹病儿禁用全身冷疗退热。行物理降温30分钟 后复查体温。在降温过程中,病人往往大量出汗,要注意 皮肤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着凉,要注意 观察病情,防止体温骤退,出汗过多虚脱。
❖ ②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分为
❖ 稽留热:体温一直高达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波动 幅度小,日差不超过1℃。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伤寒、 肺炎球菌肺炎等。
❖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 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体温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后,体温 又升高,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如疟疾。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1 次;降至38.5℃以下时, 改为每天测量4次;降至正 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天测 量1次
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 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 良、药物中毒、重症疾病。 –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 分泌疾病:如甲低等。 –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 醉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口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最方便,但易引起交叉 感染
舌下热窝 3~5min
禁忌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 常、口腔疾病、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腋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安全易接受,但准确 性不高
腋窝 8-10min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 者
禁忌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 者、消瘦者
体温的测量方法
• 体核温度 –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 体表温度 – 皮肤温度 –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一、
1. 体温的形成
–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2. 产热与散热
–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基础代谢 – 散热 食物特殊动力作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用肌肉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部位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
(4)保证休息、增进舒适度、预防并发症 休息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5)加强心理护理
体温过低的评估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体产温热调减节少中或枢散尚热增未加发育成熟 疾导病致或体创温伤低于正常范围 低温环境 低温体麻温醉不和升药:体物温中在毒35℃以下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 年龄:儿童?青壮年?老年? 性别:女>男 运动: 其他:饮食、情绪、药物、 环境。
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2时-8时 最高
(一)体温过高的评估
1. 定义
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要素一:病因
3min后取出检视; 误差在0.2℃以上不能使
用。
测量体温的方法
1.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的准备
体位、情绪 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
,应休 息30min后再测量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腋下测温法要点 部位:腋窝深处 时间:10min
2、操作步骤
口腔测温法要点 部位: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热袋 时间:3~5min
年龄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约44次/min 性别 同年龄女高于男 活动 剧烈活动可引起呼吸加快,休息、睡眠呼吸减慢 情绪 强烈的情绪变化,如恐惧、愤怒等可引起呼吸加快 其他:气压等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呼吸的评估
频率异常
深浅度异常
节律异常
声音异常:蝉鸣样呼吸,见
发热病人的护理
(1)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 局部和全身冷疗 药物降温
(2)观察病情
第11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课件
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体温计的检测与消毒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电脑数字式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 红外线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是利用红外线
接受原理测量体温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体温计的检测与消毒
体温计的检测
浸泡的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和 离心机每周消毒1次。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四、测量体温的技术
口温、 腋温、肛温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口温
方法:(1)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处 (2)告诉患者闭唇用鼻呼吸,勿咬体温计 (3)测口温3min后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
常见于肿瘤性发热、流行性感冒。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热,伴随症状往往不同。 常见有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等 。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发热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观察 保暖 降温 口腔护理 补充营养和水分 皮肤护理 卧床休息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补充营养和水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 质或半流质
少量多餐 多饮水,每日3000ml 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体温过低
定义: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表现为:躁动、嗜睡、昏迷、心跳呼吸
减慢、血压降低、颤抖、肤色苍白、四 肢冰冷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发热的过程及其表现
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分为骤升和渐升
高热持续期:指体温在较高温度持续一段时间。 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散肤热程
热 的 方, 呼 吸辐。 散 热射通 过 物、传导、
部 热程 热
位 :
。
与
肝 脏 、
以 化
散 热
对流、 蒸发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0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的同液蒸热交体对体接热传方的传热辐 一 种 散 热 方 式 。时 带 走 大 量 热 量态 转 变 为 气 态 ,发 : 是 指 水 分 由方 式 。换 热 量 的 一 种 散或 液 体 的 流 动 来流 : 是 指 通 过 气的 一 种 散 热 方 式 。触 的 温 度 较 低 物量 直 接 传 给 同 它导 : 是 指 机 体 的式 。物 体 的 一 种 散 热给 外 界 温 度 较 低射 线 形 式 将 热 量射 : 是 指 机 体 以
增 加人 ,体 体剧 温烈 升活 高动 。,
排 卵 后 则 逐 渐 升础 体 温 排 卵 前 较高 。 成 年 女 性, 女 性 体 温 比 男当 年 龄 、 体 型 相
人 体 温 各 不 相 同 。 婴 幼 儿 、 成 年 人
16
26
, 午 后体 温 清 ~晨
时~ 最 高时
生 理 性 变 化
8-1 体温的评估、 与护。 理
16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1 37.3 38.0 ℃
2 38.1 39.0℃
3 39.1 41.0℃
4 4l℃
((((
以)~)~)~)
上超 高 中 低
高热等热
热:热:
:
:
例(发 )以热
口的 腔临 温床 度分 为度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7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难点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一、体温的概念
1、body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2、shell temperature 体表温度/皮肤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扬州大学医学院
8-7
第八章
产热
方式:化学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1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散热
方式:物理(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
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呼吸: 29% 排泄(尿、粪):1%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2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
而变动。
一般女性比男性稍快。
幼儿比成人快,运动和情绪变化时
可暂时增快,休息和 睡眠时较慢。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速脉 1.频率异常 缓脉 小于60次/分 大于100次/分
奇脉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4.动脉管壁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粗硬,失去弹性,且呈
纡曲状,用手触摸时,有紧张条索感,如同
按在琴弦上,中医称为弦脉。见于动脉硬化
患者。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护理评估-PPT课件
案例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评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环境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场所,专门 为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评估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需要对每个婴儿进行全面的 护理评估,以确保其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治疗。护理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命体征监测、饮食管理、排 泄管理、皮肤状况和疫苗接种等。生命体征监测可以了 解婴儿的身体状况和生命体征;饮食管理可以确保婴儿 获得足够的营养;排泄管理可以预防尿路感染和其他相 关问题;皮肤状况可以预防压疮和其他皮肤问题;疫苗 接种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节活动度
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和灵活性,判断是否有关 节僵硬或畸形等异常情况 。
平衡能力
评估患者保持身体平衡的 能力,判断是否有眩晕或 平衡障碍等异常情况。
感官功能的评估
视觉
评估患者的视力、视野和 色觉等视觉功能,判断是 否有眼部疾病或视觉障碍 等异常情况。
听觉
评估患者的听力、辨音能 力和听力障碍等听觉功能 ,判断是否有耳部疾病或 听力障碍等异常情况。
06
护理评估的挑战与对策
应对患者不配合的策略
建立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专业 ,提高其配合度。
沟通技巧
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解释、引导、鼓励等,帮助患者理解评 估的目的和方法。
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不强迫患者接受评估,而是以引导的方 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提高评估准确性的方法
护理评估的工具与技术
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 的病史、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信 息。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呼吸、血 压、皮肤等体征。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能正确地测 量体温、脉 搏、呼吸和
血压。
具有人文关怀 的理念及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 风,关心患者, 动作轻巧。
重点
难点
1.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正常值 2.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3.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护 理
1.能正确地进行异 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2.能正确地进行 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测量
持续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 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无一定规律。体温在24
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 的换算公式:
℃=(℉—32)×5/9
℉=℃×9/5+32
➢ 正常体温的范围
部位
正常范围
口腔
36.3-37.2℃
腋下
36-37℃
直肠
36.5-37.7℃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四、体温பைடு நூலகம்测量技术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包括:
❖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
❖体表温度:是指人身体表层温度,可随环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1)低热: 37.3~38.0 ℃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1.0℃ (4)超高热: 4l℃以上
护理学基础课件-患者生命体征的测定与记录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体温
使用适当的体温计将体温测量在患者的口腔确定呼气和吸 气的质量。
脉搏
将指尖放在患者的脉搏位置,计算每分钟的心 跳次数。
血压
使用袖带和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 缩压和舒张压。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提供有关他们健康状况变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记录可以与其他护士、医生和 医疗团队共享,并用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护理学基础课件-患者生 命体征的测定与记录
本部分将介绍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如何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这些 信息。了解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测量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的关键步骤。准确记录患者的体 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可以帮助护士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并及时采 取措施来维持其稳定。
4 及时沟通
与其他护士和医疗团队及时交流关于患者生 命体征的变化。
生命体征的分析与解读
根据测量和记录的生命体征,护士可以分析和解读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 全和舒适。
结语
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是每个护士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护士 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
生命体征异常的警示信号
了解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并能及时识别异常可以帮助护士迅速采取行动。例如,高脉搏和异常呼吸频率可能 表明患者出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实践技巧与注意事项
1 确保准确性
使用正确的测量技术和仪器以确保准确性。
2 保持连续性
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监测其变 化。
3 正确记录
使用准确的单位和标记方法来记录生命体征 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 补充水分和营养 降温
护理措施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减少消耗
体温过低
原因
体温中枢发育 未成熟
低温环境
疾病或创伤
低温麻醉
分度:
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以下。
临床表现:
发抖、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心跳及呼吸减慢、患者躁动不安、意识 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护理
保暖 监测生命体征 健康教育
思考题:
1、何谓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 则热、缓脉、速脉、绌脉、间歇脉、交替脉、 奇脉、洪脉、丝脉? 2、体温有哪些生理性变化? 3、一旦发现体温异常,你应作哪些护理?
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熟悉正常脉搏、呼吸、血压及生理性变 化。 2、掌握异常脉搏、呼吸、血压护理。 3、学会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
遵医嘱给药
患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呼吸的观察护理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 吸互相连续组成呼吸过程。
肺 静 脉 肺 动 脉
O2 Co2
空 气
呼 吸 道
肺 泡
肺 毛 细 血 管
左 心
动 脉
右 心
静 脉
毛 细 血 管
℃与F的换算方法: ℃=(F-32)×5/9
F= ℃×9/5+32
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生活节律
年龄
受生理性 变化影响
性别
其他
运动
其波动范围在0.5-1.0℃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是指个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腋窝 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2℃,直肠温度超过37.7℃。 发热程度: 低 热:37.5-37.9℃ 中度热: 38.0-38.9 ℃ 高 热: 39.0-40.9 ℃ 超高热: 41 ℃以上 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1、熟悉正常体温、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2、掌握异常体温、脉搏护理。 3、学会异常体温、脉搏的观察。
概述
1、生命体征的内涵
生命体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2、四者的密切关系和变化特点 3、观察生命体征的临床意义
体温的观察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体核温度
脉搏的观察护理
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脉搏是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呈周期性变化, 使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
概念
正常脉搏: 应从四个方面观察:频率、节律、强度、动脉壁弹性。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脉律规则,即间隔时间 相等;强弱相等;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弹性。
织 Co2 细 胞
O2 组
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不 费力。 呼吸的生理性变化:
年龄 性别 运动 情绪 其他
发热类型
体温在39、0℃以上,持续 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 超过1 ℃,称稽留热。 多见于肺炎、伤寒等。
驰张热:体温持 续高于正常,24 小时波动1℃。 多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 可能突然上升数次,又突然下降 至正常以下,有时还可能间隔数 日不发热。多见于疟疾、成人肺 结核等。
缓脉
间歇脉 在一系列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
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脉搏搏动强大有力。多见于高热和甲亢等病人。 脉搏搏动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又称丝脉。常见于大 细脉 强 出血、休克、心衰、主动脉瓣狭窄等病人
洪脉
弱 异 交替脉 是一种节律正常而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常见 常 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冠心病。
脉搏的生理性变化:
年龄
性别
体型
情绪
活动
药物
其他
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脉 率 异 常
速脉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mi。
常见于高热、甲亢、心衰、贫血、休克等。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min 。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等。
缓脉Biblioteka 搏, 节 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亦称为过早搏动。 律 异 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 动,前者称二联律,后 常 者称三联律。偶发可见于健康青年女性,多见心脏器质性病变。 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听诊时脉律完全不 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
是指体温低下正常范围。当体温低35℃ 时称为体温不升,是病情危险的表现。
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
发热过程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 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 体温下降期 产热正常散热
皮肤苍白、无汗、 疲乏时,伴有寒战等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呼吸脉搏加快、口唇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干燥、尿量减少、头 痛头晕,伴有食欲不 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 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终末时增强的脉搏。 常见于心包腔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奇脉
弹 性 异 常
是指骤起骤降、急促有力的脉搏。多见于甲亢、主动脉 瓣严重关闭不全、脉压增大。 指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触诊时如按在琴弦上。多见于动 脉硬化。
水冲脉
异常脉搏的护理
休息
准备好急救物品和 急救仪器
特点:温度较稳定,不受外界的影响。 特点: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的厚薄而的变化。
体温
体表温度
正常值:
正 常 范 围(机体三个部位的体温值)
部位
腋窝 口腔 直肠
摄氏温度/℃ 36.0-37.0 36.3-37.3 36.5-37.3
华氏温度/F 96.8-98.6 97.3-99.0 97.3-100.0
不规则热:发热不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 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
利
坠床 脑细胞受损 消瘦 水分丢失 营养不良 抵抗力下降 口腔感染 功能衰竭
一般白细胞增高,是机体防御性反应。
不
1、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谵妄、幼觉、小儿惊厥。 持续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达43℃可 导致死亡。 2、代谢增加:体温每增高1℃,产热增加13%,消耗 大,分解代谢增加;呼吸增快、体液大量丢失。 3、消化系统: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肠活动及消 化吸收功能下。 4、口腔:唾液腺分泌减少,致溶菌酶减少。 5、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等内分泌腺功能增加, 故长期发热可使其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