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1.硫化氢1.1物化性质(1)分子式:吩(2)分子量:34.06(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4)相对密度:1.13(空气=1)(5)熔点:一85.5℃(6)沸点:一60.4℃(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8)爆炸极限4.0〜46.0%1.2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2)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会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1.3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
(4)防护服:穿防静电服。
(5)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6)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4急救方式:(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吸氧、就医。
1.5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
切断气源,喷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如有可能,将残余或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或是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回流。
2.一氧化碳2.1理化特性(1)分子式:CO(2)分子量:28.01(3)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4)相对密度:0.967(空气=1)(5)熔点:-199.1 ℃(6)沸点:-191.4℃(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8)爆炸极限:12.5〜74.2%2.2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2.3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措施有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措施有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措施。
在工业生产、化工、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利用等领域,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些有害气体一旦泄露,不仅会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措施。
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首先,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基本措施。
设备的老化、磨损、腐蚀等都可能导致设备密封不严,从而造成气体泄露。
因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磨损或腐蚀的部件,是防止气体泄露的重要手段。
2. 安装气体泄露监测系统。
其次,安装气体泄露监测系统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这些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并在超过安全浓度时发出警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气体泄露。
这种监测系统通常包括气体传感器、报警器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前发现气体泄露,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3. 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除了监测系统,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将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工作场所,减少气体积聚的可能性,降低泄露的风险。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有效性。
4.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此外,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重要手段。
工作人员在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环境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以降低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
此外,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 加强管理和监督。
最后,加强管理和监督也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对设备、工艺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泄露事故的发生。
有毒气体中毒与防护

有毒气体中毒与防护一、有毒气体中毒的危害有毒气体中毒是由于人体在接触有毒气体环境时吸入毒气过程中出现的症状或反应,能导致人体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其中,常见的有毒气体包括有机气体、无机气体和可燃气体等,如氢气、氨气、氧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1. 有机气体:常见的有机气体有烷基气体、芳香族气体和卤代烃气体等。
这类气体的主要特点是引起中毒的剂量通常很小,但对人体损害较大。
例如,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气体,长期暴露于甲醛环境中容易导致皮肤炎症和呼吸系统疾病。
2. 无机气体:常见的无机气体有氨气、氢氟酸气溶胶、二氧化硫、氯气等。
这类气体的特点是致死剂量较小,呼吸道和眼部受害较大,有些还具有剧毒性和爆炸性。
例如,氨气能刺激眼结膜、呼吸道和皮肤,产生类似流感的症状,还会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3. 可燃气体:这类气体指易燃、易爆炸的气体,如氢气、乙炔和丙烷等。
在空气中形成一定浓度时,容易爆炸。
例如,氢气就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气体,长时间暴露在氢气环境中可导致晕厥、手足麻木、心悸等症状。
二、有毒气体中毒的防护措施为防止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中毒防护措施:1. 使用防护装备:防护装备是抵御有毒气体对人体影响的重要手段。
例如,面部戴防毒面具,穿上防护服、手套和鞋子等装备,可以起到隔离毒气的作用。
2. 接受早期训练:及早接受有毒气体防护训练能提高人们对毒气的识别能力,增强人们对有毒气体的危害认识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有毒气体中毒。
3. 呼吸道保护:呼吸道保护是防护有毒气体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高污染环境下,可以佩戴呼吸防护面具或带有过滤器的呼吸器,过滤或吸入空气中的毒气物质。
4. 做好通风:通风是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的有效措施。
可以通过开启通风设备、使有机气体的挥发物和废气排放得到积极处理和排除,减少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浓度。
5. 做好现场标识:在工作环境中,应根据情况设置相应的现场标志,指引工作人员警惕有毒气体的存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地被释放到空气中,给生物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如何安全防范有毒有害气体,并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有毒有害气体的类型、来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有毒有害气体的类型和来源有毒有害气体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以下几种: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它通常是由于燃烧不完全释放出来的,比如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等。
尽管一氧化碳没有任何明显的臭味,但是误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中氧气的传递,严重时会导致窒息和死亡。
硫化氢(H2S)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色、有毒气体。
它通常由于化学反应、细菌、污水处理等处放出。
硫化氢可以刺激眼睛、喉咙、皮肤和呼吸系统,严重时引起呼吸困难、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氟化氢(HF)氟化氢是有毒、刺激性气体,无色、有酸味。
它通常由于金属加工、电力设施维护等处放出。
氟化氢能够刺激人体的眼睛、鼻子、喉咙和肺,同时会腐蚀皮肤、损害内脏器官。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的气体,有强烈的臭味,常用于制造化肥和清洁剂等,也可以由废水、污水放出。
当氨气进入人体后,会对上呼吸道和肺产生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甚至死亡。
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较为常见,有些是由于工业、交通、建筑等活动产生的,有些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如火山喷发、化学反应等。
不管来源如何,对于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我们都必须采取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影响: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其功能受损,造成血液中氧气的传递障碍,引起缺氧,轻者头痛、头晕、恶心、乏力,重则引起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
4-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技术

• 炼厂 • 炼厂里释放硫化氢的途径归为七种:密封件、 连接件、法兰、处理装置(包插冷凝装置)、 排泄系统、取样凡尔、以及其它破裂部位.
注 水
石油不一定一开始就是酸性,从注入液体中 的硫酸盐分解细菌带来的对地层的污染,能在地 层中产生硫化氢气体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增加硫 化氢含量。
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等。 •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 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可分为 单纯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窒息 性气体。如氮气、甲烷和二氧 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氰 化物等。
• 汞蒸气:Hg
• 沙林
一、有毒有害气体及其种类
•2、对各类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
• 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 来源: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 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 • 预防措施: – 防止跑、冒、滴、漏,并作 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 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 属设备腐蚀破裂;
– 与作业环境的气温、湿
度,皮肤损伤程度和接 触面积等因素也有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3、消化道
• 特点: – 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是极少见,一般是由于误服 造成的; • 进入途径: – 手沾染的毒性物随进食、喝水、吸烟误入消化道 – 也可能因误食而进入 – 进入呼吸道难溶性的有毒物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 入食道
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和氢脆二者没有本质区 别,不同的是:
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是从材料表面,往往发生 在应力集中部位;
氢脆是从钢材内部,往往发生在有缺陷的部位。
• 三、硫化氢的性质与危害
3、硫化氢对非金属的腐蚀
硫化氢对非金属的腐蚀——加速老化
有毒气体危害防范措施

有毒气体危害防范措施
在现代产业的生产流程中,化学物质和有毒气体是常见的存在,当人员接触到这些有毒气体时,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
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以下是一
些防范有毒气体危害的方法:
1. 排风换气
生产环境中通风设备的合理设计和运行能够有效地控制有毒空
气浓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干净。
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排风和
换气系统来清除有毒气体和参与到生产过程的其他有害物质。
需要
保证排风和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故障必须及时修理。
2. 穿戴防护装备
对于易被有毒气体污染的工作场所,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
装备。
防护装备通常包括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在和有毒
气体接触时能够有效地减轻有害物质对人身的侵害。
3. 实施危险源管理
有毒气体的危害往往源于生产过程,对于某些特定的生产环节
和设备,我们应该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有毒物质的释放和泄漏。
危险源管理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预警,对于异常情况
进行及时处理。
4. 进行定期检测
有毒气体危害防范的核心是多措并举,其中定期检测是最为重
要的一环。
定期使用仪器设备对生产现场气体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泄漏和污染情况。
检测的频率
应该根据生产设施和环境的实际状况来确定,确保危险情况能够在
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综上,防范有毒气体危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维护,只
有在操作和管理方面都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才能够保障生产过程的
顺利进行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气体防护基础知识

性 状:无色、有恶臭(臭鸡蛋味)的气体,空气中浓度0.035mg/M3 即可闻到,比空气稍重,易液化。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甘油。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
验室分析手段对作业环境存在的有毒有害 气体浓度进行分析,确认有毒有害气体含 量,确定能否安全作业或为应急救援提供 参考依据的过程。
气体检测 2.气体检测仪器的分类
2.1按检测对象分类: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氧气检测报警仪
2.2按检测原理分类:可燃性气体检测有催化燃
烧型、半导体型、热导型和红外线吸收型等;有毒气体 检测有电化学型、半导体型等;氧气检测有电化学型等。
气体检测
4.气体检测仪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4.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测范围下限为零,上限应大于或等于爆炸下限;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测范围下限为零,上限应大于3倍最高容许浓度; 氧气检测报警器用于缺氧检测,检测范围下限为零,上限应大于25%体积百 分数;对于氧气泄露的检测,上限应大于40%的体积百分数。 4.2便携式报警器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行动;固定式报警器应具 有防风雨、防沙、防虫结构,安装方便。 4.3报警器应使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或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涂色应不易脱落。 4.4仪表处于工作状态时应易于识别,并应易于校正,报警仪和检测报警仪 应具有有效的报警装置。 4.5用于易燃易爆的场所,应具有防爆性能。
石油化工生产中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或空
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工作时不得进食、饮 水或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可能遇有硫化氢的作业井场应有明显、清晰的警示标志,当对生命健康有威胁[硫化氢浓度大于或可能大于30mg∕m3 (20ppm)]时,应挂()。
A、绿牌B、黄牌C、红牌答案:C2.硫化氢的浓度达到()时,会对生命和健康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
A、阈限值B、安全临界浓度C、危险临界浓度D x30mg∕m3 (20ppm)答案:C3.硫化氢监测仪的第二级报警值应设置在(),达到此浓度时,现场作业人员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A x 1OppmB∖ 20ppm答案:BC∖ 1OOppm 答案:B4.预测含有、或已知含有硫化氢的油气井井场,放喷管线出口应接至距井口()m以外安全地带,地层气体介质硫化氢含量大于或等于30g∕m3 (20000ppm)的油气井,出口应接至距井口()m以外的安全地带。
A、3075B、30??50C、5075答案:A5.当天然气与油之比()1000m3∕t时:若系统的总压力大于1.8MPa,则按含硫化氢天然气条件划分。
A、大于B、等于C、小于D、小于或等于答案:C6.吸入高浓度大于。
ppm的硫化氢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
A、20B、30C、50D、100答案:D7.在危险场所应配带()硫化氢监测仪,用来监测不固定场所硫化氢的泄漏和浓度变化。
A、固定式B、便携式C、常规型D、气体检测仪答案:B8.钻H2S井时,钻井井口和套管的连接,每条防喷管线的高压区在现场都()。
A、可以焊接B、不允许焊接C、要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焊接D、要听从安排答案:B9.H2S浓度为()ppm时,人吸上一口就会立即死亡。
A、50B、150C、200D、2000答案:D10.在20℃、一个大气压条件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体积的H2S气体,故用水和油浸湿的毛巾并不能长久阻止硫化氢进人人体。
A、2.8B、2.9C、3.5D、3.8答案:B11∙体外心脏按压部位:剑突以上横两指处(胸骨()交界处)。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1. 首先,了解井下可能存在的毒有害气体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井下毒有害气体包括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氨气等。
这些气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危害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气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气体检测措施。
这包括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井下空气进行监测和测量。
这些气体检测仪器可以及时检测出井下空气中是否存在毒有害气体,并测量其浓度。
只有在确保井下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作业。
3. 若发现井下存在毒有害气体,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必须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
同时,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确保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不受到气体的侵害。
4. 确保井下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和稀释井下的毒有害气体,保持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对于高风险的井下作业,应考虑使用额外的通风设备,如风机或风道,以增加通风效果。
5. 针对特定的毒有害气体,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可燃性气体如甲烷,可以使用爆炸证明的设备和工具,以防止火花引发爆炸。
对于有刺激性气体如硫化氢,可以使用防护眼镜和防护服,以避免皮肤和眼睛受到刺激。
6. 在实施井下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对井下毒有害气体的了解、气体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应急情况下的逃生和自救措施等。
只有作业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井下毒有害气体的威胁。
总结起来,井下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包括气体检测、控制措施、通风系统、特殊防护措施和培训等。
通过适当的气体检测和控制措施,确保井下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特殊防护措施,减少和防止井下毒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最后,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对井下毒有害气体防护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全文】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2024/8/29
4
1)、硫化氢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 1、物理与化学特性 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相对分 子质量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0.3℃,易溶于水,20℃时2.9体积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亦溶于 醇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中。20℃时蒸气压为 1874.5kpa,空气中爆炸级限为4.3%~45.5%(体积化),自然湿 度260℃,它在空气中的最终氧化产物为硫酸和(或)硫酸根阴 离子。
在数分钟内死7 亡
4、 慢性毒性
长期低浓度接触硫化氢会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损害。
5、中毒机理
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可离解他HS-、S2和H+离子。在生理PH作
用下,体内硫化氢总量的2/3离解成HS-离子,约1/3为未离解的
氢硫酸(H2S),仅很少量离解成S2-,它们都具有局部刺激作
用。硫化氢可与组织中碱性物质结合形成硫化钠,也具有腐蚀
8、对受到外伤的伤者要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9、对同时出现烧伤的伤者,利用冷水冲洗、冷敷或浸泡, 降低皮肤温度,用干净纱布或被单覆盖和包裹创面。
2024/8/29
29
七、典型案例
事故案例1:2005年3月 30日零时许,井下技术作业 处盛源公司试油171队六机组, 在庆阳市玄马乡安吉庙村的 庆58-21井实施爆燃压裂后做 抽吸准备过程中,发生CO气 体中毒安全生产事故,导致3 名职工中毒死亡。
12800ppm,马上无知觉,1-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2024/8/29
12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时,由于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Hb)结合(生成COHb)的能力比氧强300倍,因此大大破坏了血 液的载氧功能,人体迅速缺氧,导致窒息。如果人体处于以上 测试的空间中,30分钟后就相当于下面图表的A或B曲线,将 发生重度中毒,轻则留下脑部后遗症,重则变成植物人或死亡 ,后果极其严重!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危害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危害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危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也逐渐加深。
然而,谈及污染,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明显的污染源,如污水、垃圾等等,却忽视了空气中潜伏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对人的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危害。
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它广泛存在于燃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也存在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中。
二氧化硫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和眼部上。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防护方法:尽量避免在含有二氧化硫的环境中工作或休息,如果必须接触这种气体,应佩戴特殊的防护口罩或呼吸器,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通风措施。
2. 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有毒气体,它广泛存在于装修材料、家具、地毯等家居用品中。
长期暴露在含有高浓度甲醛的环境中,会引起多种疾病,如头痛、嗓子痛、眼睛疼痛、失眠、免疫力下降等。
防护方法:在装修、家居购物等场合中,要注意选择可靠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建议通风时间。
如果必须接触含有甲醛的工作环境,应佩戴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的产物。
一氧化碳污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燃烧设备,如燃气炉、汽车发动机等。
一氧化碳会影响人体中血红蛋白的吸氧能力,进而引起缺氧和呼吸困难。
防护方法:使用燃烧设备时应确保完好,避免泄漏和不完全燃烧。
需要在没有足够通风的环境中操作,应按照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器等。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必须经常接触有毒气体的人来说,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加强防护及监测措施,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环境遭受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也日益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危害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相关的预防措施也相应出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一、防止毒气泄漏在工厂、实验室等场所,由于化学物质的储存和使用,可能因意外原因导致毒气泄漏。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例如:1、生产企业应当在生产储存区域设立指示牌,明确标注管道、储罐、设备等制造物体的名字、类型、负责人、电话等有关信息。
2、生产企业要求采取管道、设备和储罐上设置多个不同的监测装置,如气体泄漏报警器、火警报警器、温度报警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生产企业应确保员工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试后,具备应对毒气泄漏的基本操作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呼吸器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熟知应急预案等。
二、提高环保意识对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它对健康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范,例如:1、避免外出时长时间在交通路口、工地等污染更严重的地方逗留,选择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并在车内开启空气过滤器。
2、在家庭装修和家居环境中,选择低甲醛、低VOC等环保材料和装修方案,合理使用除味产品,注意通风换气。
3、关注气象预警和空气质量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取措施,如开窗通风、戴口罩等等。
三、增强个人自我防护能力出现意外时,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也是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关键,例如:1、当我们在某个环境中感受到异味或别样的味道,第一时间要意识到危险,及时逃离现场。
2、在进行特别活动时,应该根据现场的气体类型和浓度选择不同等级的防毒面罩和防护服。
3、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例如清洗井盖或城市污水设施等,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止吸入毒气。
四、提高法律意识在法律规定中,对于生产企业、工厂使用者等等都有着清晰和严格的规定。
如果发现生产企业或工业厂房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工挖孔桩“有毒有害气体”预防及控制措施

人工挖孔桩“有毒有害气体”预防及控制措施人工挖孔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式,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类型及来源1、甲烷(CH₄)甲烷通常是由于地下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在一些地质条件下,如煤层、淤泥层等,容易积聚甲烷气体。
2、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可能来自于地层中矿物质的氧化、地下火源或施工设备的不完全燃烧。
3、硫化氢(H₂S)硫化氢常见于含有硫酸盐的地层,在微生物作用下或者化学反应中产生。
4、氨气(NH₃)氨气可能源于地下的含氮有机物分解。
5、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碳在地下空间中较为常见,浓度过高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1、中毒吸入有毒气体后,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等症状。
2、窒息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会挤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导致施工人员缺氧窒息。
3、爆炸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1、施工前的地质勘察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可能存在的气体类型和含量等,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通风设备的安装在挖孔桩施工现场安装性能良好的通风设备,如鼓风机、通风管等,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
3、气体检测仪器的配备配备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如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施工人员在下井前和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气体检测。
4、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气体的危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5、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气体中毒或爆炸等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人员疏散路线。
四、控制措施1、气体监测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气体监测,特别是在挖掘到新的地层、深度增加或发现异常气味时,要加密监测频率。
2、强制通风当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启动强制通风措施,加大通风量,直至气体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概述
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可以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氰化物、甲醛、苯、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气体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1. 加强管理
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并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企业和单位应该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包括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保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个人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长时间作业。
2. 加强通风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可以通过通风来减少。
可以通过加设通风设施、通风口、开窗等方式增加通风量,并保持室内外空气流动,让有毒有害气体尽快排出室外。
3. 佩戴防护用品
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操作时,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4. 检测和监测
应建立相应的检测和监测机制,定期对有毒有害气体环境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设置气体检测仪器或者监测设备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 加强培训
企业和个人应该定期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增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护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有毒有害气体环境。
结论
有毒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通过加强管理、加强通风、佩戴防护用品、检测和监测、加强培训等方式,可以有效的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有毒害气体安全知识

有毒害气体安全知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汽车、工厂、化学品、煤气使用等活动也增加了环境污染和有毒害物质的释放。
这些有毒害物质的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毒害气体的种类有毒害气体是指那些能对生命体造成危害和威胁的气体。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以下几种:1.一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极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反应,并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人体氧合作用受阻,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2.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有害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刺激人眼、鼻、喉等粘膜,长期吸入后可引起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疾病。
3.二氧化氮: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黄色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狭窄。
4.氨气:它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眼、鼻、喉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一定量后可引起直接化学肺炎,甚至死亡。
5.甲醛:它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有毒气体,是木材、纸浆、布艺、化妆品等的原料之一。
长期吸入甲醛可引起眼、鼻、咽喉、皮肤等部位的刺激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等。
如何保护自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接触了有毒害气体,该怎么保护自己呢?1.做好通风换气:在室内或办公场所时,应做好通风换气的措施,减少对室内有毒害气体的污染。
2.戴防护口罩:戴上防护口罩,可以有效地减少接触有毒害气体的风险。
体验一下一款3M的口罩就非常有效。
3.穿着适当的服装:在处理有毒害物质的过程中,应穿适当的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到有毒害气体。
4.减少接触:尽可能减少接触有毒害气体的时间。
如果常年在有毒环境工作,应定期做健康检查,以便发现病症及时治疗。
急救方法如果不慎被有毒害气体中毒,应该采取什么急救方法?1.迅速撤离现场:如果发现周围有毒气体过浓,应立刻撤离现场,尽可能到开阔地带或新鲜空气处。
2.保护自己:在撤离的过程中,应该戴上口罩面具或毒气面罩,以保护自己不受毒气污染。
3.立即就医:如果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出现视力模糊或意识丧失等症状时,应立即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化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事故而使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运输有毒有害物的车辆发生泄漏或翻车,都能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因为属于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进入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数量突然加大而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这样的污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危及公共安全。
应对这类事故是我们要学会自我应急防护。
有毒气体主要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两种,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原料或产品。
发生中毒事故往往是由于生产中跑、冒、滴、漏或事故而致气体外逸,使人体呼吸道黏膜、眼及皮肤受到直接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肺水肿及全身中毒。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氯、氨、氯化氢、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
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
“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
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
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
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化工厂的生产车间发生事故而使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运输有毒有害物的车辆发生泄漏或翻车,都能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因为属于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进入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数量突然加大而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这样的污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危及公共安全。
应对这类事故是我们要学会自我应急防护。
有毒气体主要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两种,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原料或产品。
发生中毒事故往往是由于生产中跑、冒、滴、漏或事故而致气体外逸,使人体呼吸道黏膜、眼及皮肤受到直接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肺水肿及全身中毒。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氯、氨、氯化氢、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
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
“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
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
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
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
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
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包括稳定期)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
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
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
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氮氧化物(NOX )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
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
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光气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光气生产中,氯代烃高温燃烧中,光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染料、农药、医药等生产中均可接触到光气。
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临床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痉挛,化学性炎症、肺水肿、窒息等。
急性中毒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重度病例可留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
2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危害。
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
一氧化碳毒性大,它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
人体吸入含一氧化碳的空气后,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雪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
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中毒快慢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能均匀地和空气混合,不易被人发觉,因此必须注意防备。
我国一氧化碳安全卫生标准为30mg/m3。
人体中毒程度和快慢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2硫化氢(H2S)无色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的可燃气体。
可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自燃点246℃,爆炸极限:4.3%~46%。
硫化氢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范围可引起强烈爆炸。
硫化氢由硫化铁稀硫酸或盐酸反应制得或通过氢与硫蒸气反应制取,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如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粘胶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染料、鞣革,以及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作为分析试剂,农业上可作为消毒剂);它也可在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期间释放出来,急性中毒事故多是后种情况,也常在矿井、气井和下水道中遇到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即使低浓度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低浓度时可因其明显的臭蛋气味而被察觉,然而持续接触使嗅觉变得迟钝,高浓度硫化氢能使嗅觉迅速麻木。
国家规定卫生标准为10mg/m3。
轻度中毒时,眼睛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痛,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症状;鼻咽部灼热感、咳嗽、胸闷、恶心、呕吐、壮举晕、头痛可持续几小时,乏力,腿部有疼痛感觉。
中度中毒时,意识模糊,可有几分钟失去知觉,但无呼吸困难。
严重中毒时,人不知不觉进入深度昏迷,伴有呼吸困难、气促、脸呈灰色紫绀直至呼吸困难缓解,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大量吸入硫化氢立即产生缺氧,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引起肺部损害,导致窒息死亡。
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通风和排毒。
生产过程应密闭化,在可能逸出硫化氢的场所安全排风通风设备,企业应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应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H2S浓度。
不得已进入含有H2S的局部空间操作设备或处理下水道时,应事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净化空气,并测定H2S浓度,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测定H2S浓度,决不可凭嗅觉检测有无H2S存在。
对业经测得有H2S的场所,应加强人身防护,工人进入时应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工人在外监护。
在下水道或清理污水池时工人应戴化学防护镜。
在贮存或使用硫化氢场所,应禁止吸烟和明火,电器设备应是防爆型。
运输过程中钢瓶应固定,并贴“有毒压缩气体”标志,储藏应在防风雨日晒的密闭室内。
含硫化氢的废气处理,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
为了减少硫化氢对人体的损害,建议选择相关的检测仪器(如硫化氢报警器),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把对危害及损失降到最低。
3有毒气体泄漏应急要点1、发生事故后,人员和伤员要立即撤离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
2、合理通风,切断气源。
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要根据泄露有毒气体性质,使用泡沫或沙土灭火。
对有毒气体使用泡沫或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水。
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3、处置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立即淋浴更衣;进入有毒气体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
4、处置中毒人员。
迅速撤离中毒人员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和保暖。
用清水清洗受污染的皮肤,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注意观察早期病情变化,必要时吸氧。
中毒人员应避免活动,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4有毒气体泄漏应急措施1、发生事故后,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和伤员要注意观察风向,并立即撤离至上风处。
2、事故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戴好防护工具,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穿化学防护服,手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3、中毒人员必须及时送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接触有毒气体人员要严密观察,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