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个人经验与观点

合集下载

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

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

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对21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5天后痊愈出院。

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功率高。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护理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系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1]。

以往常用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修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术已成为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常规方法[2],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

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以来,对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2岁-15 岁,均经临床体征、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X 线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缺损最大直径为33mm,最小为8mm。

1.2 方法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穿刺股静脉完成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记录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计算出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量。

将7F 端孔导管送入左上肺静脉,再送入260 cm 交换导丝,撤去7F 导管,换长气囊导管。

用稀释1 倍的造影剂充盈球囊,嵌住房间隔缺损。

在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准确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撤去气囊导管,沿长钢丝送入长鞘管至左心房中部,撤去其内管及钢丝。

取左前斜45°位X 线下观察。

将选择好的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封堵器置于传送器的前端,经鞘将左房盘打开,回撤传送器使左房盘贴于房间隔,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证实合适后固定传送器,撤鞘管后右房盘打开,在X 线及心脏血管造影下观察位置良好,松开传送器末端锁扣,将封堵器释放,撤出所有输送装置,完成操作[3],穿刺处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最新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个人经验与观点教学讲义ppt

最新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个人经验与观点教学讲义ppt
Has the time come?
室缺是除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外最常见的先心病,占 所有先心病的20-57%
约40%室缺合并有其他先心病
单纯室缺发病率为活产婴儿0.4-3.3%(也有4.68% 报道)(其差异与检查方法和人群组成有关,室缺自然闭合也会影响
室缺的检出率)
室缺的自然缩小和闭合可见于单纯室缺或复合心血 管畸形中的室缺。自然闭合率为40-60%。
估计缺损自然闭合的机会
自然闭合可发生在胎儿时期,出生前未闭合者, 76%在出生第一年内闭合
通常在3岁以内自然闭合发生较多,年长儿或成人 闭合少
膜部及小梁部室缺自然闭合多,流出道部、靠近肺 动脉瓣及对位不良的室缺很少自然闭合。
小型室缺自然闭合机会多,但大于10mm的膜周室 缺,或曾有心功能不全者也有自然闭合的机会
在任何时候,重要的是记住室间隔并非是右心室和 左心室之间一道笔直的墙壁
正常左心室呈圆形,而右心室呈月牙形包饶着左心 室的前部和右部,所以室间隔是一弯曲结构
室间隔的结构根据位置而变化,如左、右心室的肌 小梁的变化等
检查目标
室缺的部位、大小及数目 估计缺损自然闭合的机会 估测分流量 估测肺动脉压力 合并病变及心脏畸形 术后检查
膜周小梁部:膜部室缺,向心尖方向(小梁部室间隔)延伸。后缘为二尖瓣与三尖
瓣连接部,下缘为流入道部室间隔,前缘为小粱部室间隔,上缘为圆锥部间隔
膜周流出道:膜部室缺,向流出道部室间隔延伸。后缘为二尖瓣与三尖瓣连接
部,前缘上部为圆锥部间隔,前缘下部及下缘为小粱部室间隔
膜周融合型:大型缺损可累及2个或3个部分室间隔时
右前斜位30度
漏斗部室缺损
介入病人选择
无器质性肺动脉高压的膜周或肌部室缺(除外肺 动脉下室缺?),部分外科术后残余漏,合并其 他可以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畸形的室缺

30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30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 国 临床 新 医 学
2 0 1 4年
I 1月 第 7卷
第1 1 期

1 0 69 ・
护 理骨 干 组 成 的 科 室 风 险 管 理 小 组 ( 一 级 质 控 小
组) , 制 定风 险管理 计 划 、 护 理 安 全 不 良事 件 报告 制 度及 各类 应急 预案 , 每 月实 施 对 科 室 一 级 质 控检 查
2 邢文英 , 主编. Q C小组基 础教 程 [ M] .北京 : 中国社 会 出版 社 ,
2 0 0 4: 4.
3 盛祥文. 急诊输液 的安 全隐患 分析及对 策[ J ] .临床合理用 4 .
4 管淑红 , 赵
丽.门诊静脉输液风险防范[ J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
杂志 , 2 0 0 8 , 1 9 ( 6 ) : 7 8— 7 9 .
5 何红英.r J 诊静脉输液风险人员 因素分析及 对策研究进展 [ j ] . 医学信息 ( 上旬刊) , 2 0 1 I , 2 4 ( 2 ) : 8 2 5— 8 2 6 .
严、 处 方有误 、 药 房 发 错 药 的 发 生率 均 低 于对 照 组 ,
[ D] . 重庆 : 第三军医大学 , 2 0 1 0 .
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 降低 ,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 义( P< 0 . 0 5 ) , 说明 Q C活 动在 风 险 防范方 面发挥 了 重 要作 用 。 3 . 2 实施 Q c活动的具体做法 ( 1 ) 加强培训: 输 液 风 险直接关 系到 患者 的安 全 与 健 康 , 由 于输 液
7 杨广 清 , 赖兰萍 , 同俊辉.规避实 习护 生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的做
法与效果 [ J ] .护理管理杂志 , 2 0 0 7 , 7 ( 6 ) : 5 8 — 5 9 . 8 李雪芳 , 陈立群.护理风险 管 在小 儿输液室 的应用 [ J ] .全科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Ⅲ°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与护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Ⅲ°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与护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Ⅲ°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与护理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特征是心室间隔出现缺损,导致血液从左心室流入右心室,从而引起心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主要方法是介入治疗,即通过经皮射频导管闭合缺损。

然而,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Ⅲ°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与护理。

在观察上,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和房室传导情况。

通常,在介入治疗后的24小时内,心电图监测应当进行。

如果患者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如头晕、心动过缓或心房率和心室率不一致等,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其他心律失常的出现,如室速或室颤等。

在护理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患者的心功能稳定。

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心功能的稳定,如给予临时的心脏传导调节药物,例如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和改善心功能。

此外,还可以给予氧气来提高心肺功能。

第二,监测和维持液体平衡。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和液体平衡方面的改变。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血压,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量。

第三,预防感染。

对于已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以减少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应遵循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等原则,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第四,监测和评估心功能恢复。

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心功能会逐渐恢复。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心功能评估,包括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

第五,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接受相关治疗。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总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Ⅲ°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通过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临床体会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临床体会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患儿3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中在TEE或TTE引导下经皮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即刻通过超声评估封堵治疗效果。

术后定期返院复查随访。

结果本组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2 例,患儿平均年龄(2.8±1.1)岁,平均体重(14.1±3.1)Kg,平均室间隔缺损直径(3.2±0.8)mm。

30例患儿中,8例患儿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2例患儿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患儿经皮介入封堵均成功完成,无中转经胸小切口封堵或开胸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3.7±7.8)min,平均住院时间:(4.0±0.7)天。

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5.4)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瓣膜返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在疗效相同的前提下,避免了X线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损伤,安全有效,有广阔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guided by ultrasound alone. Methods 30 children who underwentultrasour-guided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in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0 were enroll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traoperatively, a 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 was plac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E or TTE, and the effect of the occluder was evaluatedby ultrasound immediately. Postoperative regular return to thehospital review follow-up. Results There were 18 male children and 12 female childre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hildren was (2.8±1.1) years old, the average weight was (14.1±3.1) Kg,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as (3.2±0.8) mm. Among the 30 cases, 8 cases were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oracic ultrasound, and 22 cases were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ophageal ultrasoun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cases, and no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small thoracic incision closure or thoracotomy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repair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33.7±7.8) min, and the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4.0±0.7) days. All the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time of (16.7±5.4) months.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such as occluder shedding, residual shunt, arrhythmia, pericardial effusion, valve regurgitation, thrombosis, etc. 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an avoid the injury of X-ray to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curative effect.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has broad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nterventional closure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式包括: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X线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外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创伤大,术后遗留疤痕,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胸廓畸形,目现主要应用于无介入指征的患者,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不仅安全有效,成功率高,而且费用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1],但X线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有X线损伤及造影剂对肾的影响[2],近年兴起的超声引导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避免了X线对身体的损害,同时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心腔结构、血流及瓣膜,能够实时监测治疗全过程,尽量避免操作过程损伤腱索、主动脉瓣或三尖瓣,手术安全性增加[3]。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体会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体会

实验组学生综合考核 、 基础 知识 型题 、 病例 分析题 成绩 均 高 于对照组 , 尤其 是病 例分析题成绩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过 t 经 检验 ,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0 0 ) 这 表 明 : 证 医学 理 念 更 有 利 于 培 养 P< . 5 。 循
从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教会学 习, 还使学生从被动吸收者转 变为
言, 这对于绝大 多数 临床医师是不可能实现 的。在成人 内科学 教 学过程 中, 医学成人 高等教 育学生 通过循 证医 学的学 习 , 学会 寻 找最佳证据 的技能 即网络资源的利用 , 主要是循证 医学资源库 检 索查询 , 以便使 他们 能在最 短时 间内查找 到科学 、 靠 的最佳 证 可
1 病例选择
腰卡入房缺 内, 然后 推出封堵器的右房面 。再行超声监测其 位置
是 否 位 于 缺 损 之 中 、 无 残 余 分 流 、 膜 口有 无 狭 窄 或 返 流 , 保 有 瓣 确 封 堵 器 位 置 合 适 , 残 余 分 流 后 , 放 封 堵 器 。撤 出输 送 系 统 及 无 释
指 导 临 床 实 践 的优 秀 临 床 医 师 。
作 出科学 的医疗方案 , 患者提供 有效 而合理 的建议 , 而达 到 为 从 最佳 的治疗效果和生存 质量 。 33 循证 医学教育有利 于培养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 生的综合 能 . 力, 促使其从 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循证 医学 理念在成 人
学 习 的 设 计 者 和 主 动 者 , 而 积 极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 养 自 己发 现 从 培 问 题 、 究 知 识 的 能力 。 探
医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学 生 的综 合 能力 , 助 他 们 建 立 正 确 的 临 床 决 帮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护理的体会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护理的体会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护理的体会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护理的体会,得出结论: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娴熟的业务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应急能力,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并发症,才能确保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

【关键词】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211-02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途径,其优点为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少,且与外科手术达到一样的根治效果。

目前已成为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法和常用方法[1]。

本院于2009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18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病患儿,利用数字减影技术在X线透视下行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研究选取的18例患儿,其中女性7例,男性11例,年龄11月~9岁(平均年龄5.5岁),体重12~38kg(平均体重26.5kg),平均住院天数为6.1天,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1.2 手术方法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分别递送Pigtail及端侧孔导管。

经造影测量缺损位置及大小后,由输送鞘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经造影及多普勒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腔静脉、肺静脉回流及二尖瓣活动正常后,释放封堵器,撤除所有输送装置,完成封堵[2]。

2.护理2.1 术中观察与护理患者平卧于X射线机手术床上,连接好监护导线,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患者的主诉,观察患儿的面色表情,做好术中护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h后患儿一般情况稳定,遵医嘱停监护,入普通病房。

2.2 术后观察与护理2.2.1一般护理手术完毕返回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48例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l4岁,平均(6.23±2.32)岁,室缺大小(4.26±1.48)mm;观察组24例,采用综合护理,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2-l3岁,平均(6.78±2.59)岁,室缺大小(4.56±1.28)mm。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由于患者的年龄比较小,对待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与之沟通,同时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与教育,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②术中护理:在手术的过程中,应密切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并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3℃~24℃[2]。全面的监测患者的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心电图变化与氧饱和度等指标。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持续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等进行全面的的监测,并合理的进行安排输液的顺序,控制好输液量与速度;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在术后采取呼吸机帮助患者辅助呼吸,并控制好通气的时间与吸氧的浓度;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24 h出入量,对于出现有出入量不平衡,应汇报医生,并尊医嘱用药[3]。
表பைடு நூலகம்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3讨论
室间隔缺损是指心室的间隔部分因组织缺损而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从而引起心室内左向右分流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一种心脏病[4]。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对患有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充分保障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治疗方法之一是介入封堵术。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优缺点。

首先,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该方法通过导管经皮穿刺心脏血管,将封堵器械导入病灶部位,并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从而阻止血液在心脏中二次进入心脏引起的逆流。

封堵成功后,可以有效减轻三尖瓣反流程度,改善症状。

疗效评价方面,研究表明介入封堵术对合并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三尖瓣重度反流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研究发现,在封堵术后3个月内,90%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症状明显改善。

此外,该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封堵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负荷减轻,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得到加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介入封堵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与不足之处。

封堵术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导管穿刺血管并发症、封堵器械脱落等意外事件,增加了手术风险。

另外,封堵术后可能出现残余反流、局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

综上所述,介入封堵术对于合并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三尖瓣重度反流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症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风险,该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权衡利弊后进行选择。

此外,封堵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和监测,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因此,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浅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现状

浅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现状

浅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现状室间隔缺损即VSD是比较常见的新生儿先天心脏病之一,一般情况下后天性的这种病状比较少见,主要见于由急性心肌梗或外伤造成的室间隔破裂受损造成的室间隔穿孔。

VSD主要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当然在介入技术与器材进步的同时,如今VSD也出现了介入治疗。

下面以介入治疗在VSD中的现状应用展开综述。

标签: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VS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心脏畸形病症,其出现的原因多是因为左右心室出现了异常通道导致。

利用传统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造成的外表创伤较大,且需要长时间的术后恢复。

另外在手术疤痕与手术并发症的影响下,患者的很容易受到身心双重因素的影响。

而借助介入治疗的方式,则并不需要进行体外循环以及开胸手术,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医患一致的认同。

自VSD首次使用介入治疗以来,随着介入技术发展,介入封堵也成为又一项VSD治疗的有效方式。

1 介入治疗法在VSD治疗中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当前国内在VSD的临床治疗上,主要使用的方式为封堵介入治疗,其中先天性VSD是封堵介入治疗涉及的主要领域。

VSD的周围大多是三尖瓣、房室结、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等重要组织,且由于VSD治疗模式与病理解剖存在多样化特征,所以人们往往很难用固定一种封堵装置或导管途径封堵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介入技术应用难度。

从目前资料来看,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为:患者的年龄应≥2岁,且体重大于等于10斤,VSD直径范围为3~12 mm,缺损部位距离主动脉瓣应大于2 mm,且距离右房室瓣超过3 mm。

介入治疗的禁忌症为:患有VSD问题的患者膜部出现自然愈合趋向,肺动脉重度高压,VSD直径超过治疗标准即大于14毫米,嵴上型VSD,以及VSD 与其他畸形问题并发必须使用外科手术的病者。

2 VSD介入封堵设备与技术研发2.1 Rashkind双伞形闭合器这种设备是由海绵片与钢丝弹簧夹两部分组成的。

在它的前伞与后伞均有三根弹簧臂作为支架支撑,由内向外的固定在中央弹簧区,从而使前伞与后伞具有相反的弹性力。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室缺是心脏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也被称为室间隔缺损。

室缺是指心室间隔上存在一个或多个缺损,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一条通道,使血液可以从左心室流向右心室,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对于既往合并严重心脏病症的患者,一旦室缺导致的血液氧饱和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封堵治疗。

室缺封堵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引导导丝和介入器械,经皮插入导管至心脏,并将封堵器械置入室缺处,通过释放探头封堵缺损,达到封堵室缺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室缺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室缺封堵介入治疗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然后,进行常规的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风险。

在治疗前,还应将患者的预防感染策略等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在室缺封堵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保证手术室环境整洁、无菌,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前,患者需要空腹,避免饮食和水分摄入,以防止手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

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在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要进行床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移位或感染。

在休息期间,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在减轻焦虑和恢复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止痛和抗凝等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后,还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总之,室缺封堵介入治疗及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工作。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成人室间隔缺损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成人室间隔缺损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前 禁 食 4h 。
堵器治疗 V D手术难度 大 , S 易损伤室间隔 内传导 束而 引起严 重 的心律失常 , 因此在病情观察与护理上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先天性 V D患者共 6例 , 中男 4例 , S 其
女 2例 , 年龄 2 o岁 ~ 2岁 。全部病例均经心 电图 、 4 x线胸 片、
维普资讯

4 56 ・ 0
实用医技杂志 20 0 7年 1 O月第 1 4卷第 2 9期 ( 旬刊 ) J M P T,O t .20 V l1 N .9 Ise vr e as c mr 0 7,o_4, o2 (s dE eyTnD y o u
论知识 , 术前 术后 的有效观察与护理尤显重要 , 要提 高专科 护士的专业能力。
[ 关键词 】 成人 室间隔缺损 ; 封堵器介入 治疗 ; 观察与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642 [ R5.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 0820 )9 06 2 17 ̄ 9 (07 2- 5- 4 0 室间隔缺损 ( S ) 占先天性 心脏病发病 率的 2% , VD 约 0 绝
[ 摘 要】目的 : 探讨成人室 间隔缺损 ( S 应用封堵 器介入 治疗 的观察要 点与护理措施 。方法 : V D) 针对 6例 患者
的特 点, 在术前给 予心理护理及术前 准备 , 中密切观 察病 情 , 术 指导 患者配合手术 , 术后严 密观 察 穿刺点 , 心律 失常及 其他并发症。结果 : 6例患者均未 出现 并发症 , 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 : 护士除 了具备耐 心与仔细外 , 具有丰 富的理
心脏彩超等证 实为膜周部 V D, S 缺损直径 2mm~1 l。 0mn

室间隔缺损手术或介入治疗与术后康复

室间隔缺损手术或介入治疗与术后康复

室间隔缺损手术或介入治疗与术后康复室间隔缺损是怎么回事?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是心脏下部的两个腔室(心室)之间的间隔(室间隔)有未闭合的部分(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怎样造成的?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讲,原因不明。

室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一些患儿可能合并其它心脏畸形。

室间隔缺损对患儿心脏影响如何?正常情况下,左侧的心脏只向体循环供血,而右侧心脏只向肺循环泵血。

对于室缺的患儿,血液会通过缺损从左向右流动,并进入肺动脉。

对于较大的室缺,大量血液入肺加重心肺负担并使肺充血。

室间隔缺损对患儿影响如何?如果缺损较小,心肺负担不重时,一般没有症状。

唯一的发现是听诊时能听到心脏杂音。

如果缺损较大,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

婴幼儿可能不能正常喂养和成长。

出生几周以内一般不会有症状。

肺血过多可能导致肺动脉永久性损害,形成肺动脉高压。

当肺动脉压力接近体循环压力(即我们常说的血压)时,就失去了手术机会。

患儿有室间隔缺损时怎么办?如果缺损较小,不会加重心肺负担,可能不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

小缺损常能自行闭合。

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促使或加快缺损闭合。

如果缺损较大,可能需要手术修补缺损以免发生严重问题。

症状严重的婴儿,在几个月时需要早期手术。

一般患儿可以稍后治疗。

药物可以暂时改善症状,但不会治愈或预防永久性肺动脉损害。

室缺手术一般在婴儿期或童年期进行,对于没有或很少有症状的患儿也应手术,以预防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可用涤纶补片或心包补片修补缺损。

一段时间以后,补片可被新生内膜覆盖而成为心脏的一部分。

一些较小的缺损可以直接缝合。

室缺修补手术要在体外循环进行。

传统的手术切口是胸骨正中切口,从锁骨上窝到剑突下;也有的外科医师采用腋下直切口或右前外侧切口。

不同的手术切口各有优缺点,比如正中切口手术显露好,安全系数高;而腋下直切口切口隐蔽,美观,但显露不及正中切口,安全系数较低。

部分室缺可以在心导管室进行封堵治疗,即通过股动、静脉穿刺,将一个封堵装置(封堵器)沿导丝经输送鞘管封堵缺损。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观察与护理室间隔缺损(VSD)是指两心室的间隔组织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2%~20%[1] 。

随着微创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和介入器材设计的日趋合理,目前对VSD的治疗介入封堵治疗已逐步成为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修补的方法。

介入治疗具有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不需要体外循环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2]。

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完成小儿VSD介入封堵术35例,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35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岁10个月~12岁,体重10-32kg。

1.2心导管检查资料左心室造影显示:VSD3~14mm,其中膜部11例,膜周部15例,膜部瘤5例,肌部4例。

2 结果本组35例全部封堵成功,均采用深圳先建公司的国产VSD封堵器,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术后发热3例。

3 护理3.1术前护理3.1.1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首先我们和患儿一起玩耍、做游戏、送患儿糖果或小玩具,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其次应用简单的手术图谱和宣传画册,详细的向患儿家长讲解介入封堵术的操作过程、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优缺点,并介绍术后患儿的配合要点,从而消除家长的担忧和顾虑。

3.1.2术前准备本组患儿全部按照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入院24小时内协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术前1日常规给阿司匹林50mg/d。

对于需要静脉全麻的患儿,予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

术前半小时常规在左下肢用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01mg/kg。

3.2术后护理3.2.1体位与饮食活动指导一般认为7岁以下患儿配合能力差,应采用全麻方式进行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闭合可发生在胎儿时期,出生前未闭合者, 76%在出生第一年内闭合
通常在3岁以内自然闭合发生较多,年长儿或成人 闭合少
膜部及小梁部室缺自然闭合多,流出道部、靠近肺 动脉瓣及对位不良的室缺很少自然闭合。
小型室缺自然闭合机会多,但大于10mm的膜周室 缺,或曾有心功能不全者也有自然闭合的机会
缺损
膜周型(曾称主动脉下室缺、室上嵴下室缺):占所有
室缺的60-70%。左室观:缺损在左室流出道内,上缘位于 主动脉右冠和无冠瓣环下方,其他边缘均为肌肉。右室观: 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交界处,根据延伸部位再分为:
膜周流入道:膜部室缺,向流入道部室间隔延伸,在三尖瓣膈瓣后。后缘
为二尖瓣与三尖瓣连接部,前下缘为肌部室间隔嵴,上缘为圆锥间隔
4 recovered
♥ EKG changes = 48 10.8%
Within 1 week: RVCD, CRBBB, LAHB, CLBBB, NJRT, PVCs & V-A dissociation
Long term = 18/48
4.1%
RVCD, CRBBB, LAHB, CLBBB
通常一个造成肺动脉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50%的缺 损明显是大室缺,其自发性闭合的概率可能很低
室缺自然闭合的机理
三尖瓣组织粘附于缺损边缘,或形成假性膜部室隔 瘤,多见于膜部室缺
纤维组织块堵塞缺损,多见于肌部小室缺 室间隔肌小梁出现肥厚闭合缺损,多见于小梁部室
缺 主动脉瓣叶脱垂嵌入缺损可致缺损变小,但不会闭

小型缺损(>0.5cm2):缺损小于主动脉口径的50%, 常为限制性分流
中型缺损(0.5-1.0cm2 ) :缺损在主动脉口径的50100%,Qp/Qs1.5-2
大型缺损( > 1.0cm2 ) :缺损大于主动脉口径的 100%,对分流无限制,分流更取决于肺血管阻力。 肺血管阻力不高时, Qp/Qs可超过3
肌部型:缺损的边缘均为室间隔的肌肉,膜部完
整,占室缺的15-25%
流入道型:位于流入道部室间隔
小梁部型:位于小梁部室间隔的任何部位,单个或多个,也有合并
膜周型室缺
流出道型:位于流出道部室间隔,有部分肌肉与肺动脉瓣分隔
双动脉下型:位于流出道部,占室缺的3-6%,但东
方人群中的发生率高,可达29%。上缘为主动脉瓣环与肺动 脉瓣环连接部,圆锥部室间隔往往发育差或缺如。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06:82:948957
441 VSD Closures in the Cath Lab
Has the time come?
室缺是除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外最常见的先心病,占 所有先心病的20-57%
约40%室缺合并有其他先心病
单纯室缺发病率为活产婴儿0.4-3.3%(也有4.68% 报道)(其差异与检查方法和人群组成有关,室缺自然闭合也会影响
位不良型VSD
圆锥隔型:位于圆锥间隔,缺损直接临近动脉瓣,或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圆锥间隔肌肉分隔
Anderson
膜周型:以房室瓣与主动脉瓣的纤维连接为边缘的缺损,
按长轴朝向分为膜周偏流入道、偏小梁部、偏流出道
肌型:位于室间隔肌部的肌型缺损,位于流入道、小梁部、
流出道。多发性。可与膜周型室缺同时存在
双动脉下型: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纤维连接为边缘的
♥ Age 8.6 +/- 2.1 years (13 mo--66 years)
DEVICES
♥ Amplatz perimembranous VSD = 435
♥ Coils = 3 PFM & 1 Cook
=4
♥ Amplatz PDA device
=2
Percutaneous VSD Closure
Complications
♥ Hemolysis = 1 ♥ Shunt (<2mm) = 6 ♥ Embolization = 1
3 months post cath
♥ Tric. Regurg. = 7
mild to moderate
♥ 3O AV block = 5 ♥ EKG changes = 48 ♥ Mortality = 0
膜周小梁部:膜部室缺,向心尖方向(小梁部室间隔)延伸。后缘为二尖瓣与三尖
瓣连接部,下缘为流入道部室间隔,前缘为小粱部室间隔,上缘为圆锥部间隔
膜周流出道:膜部室缺,向流出道部室间隔延伸。后缘为二尖瓣与三尖瓣连接
部,前缘上部为圆锥部间隔,前缘下部及下缘为小粱部室间隔
膜周融合型:大型缺损可累及2个或3个部分室间隔时
0.2% 1.3% 0.2%
1.5%
1.1% 10.8% 0.0%
followup greater than 1 year = 338/441 76.6%
Percutaneous VSD Closure
EKG Complications
♥ 3O AV block = 5
1.1%
post cath @ 10 min., 5, 7, 8 days, 6 months
在任何时候,重要的是记住室间隔并非是右心室和 左心室之间一道笔直的墙壁
正常左心室呈圆形,而右心室呈月牙形包饶着左心 室的前部和右部,所以室间隔是一弯曲结构
室间隔的结构根据位置而变化,如左、右心室的肌 小梁的变化等
室缺的部位、大小及数目 估计缺损自然闭合的机会 估测分流量 估测肺动脉压力 合并病变及心脏畸形 术后检查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高伟
Percutaneous VSD Closure
Jan ’02-Sept ‘06
♥ n = 441
♥ Residual shunt post VSD closure = 7
♥ Residual shunt post TOF repair = 2
♥ Muscular VSD
=1
室缺的检出率)
室缺的自然缩小和闭合可见于单纯室缺或复合心血 管畸形中的室缺。自然闭合率为40-60%。
自然闭合可发生在胎儿时期,出生前未闭合者, 76%在出生第一年内闭合
Van Praagh
房室通道型:流入道部室间隔,部分边界为三尖瓣环
肌部型:室间隔小梁部的任何部位,其边缘均为肌部组织
圆锥室间隔型:包括膜部、膜周部及圆锥隔偏移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