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评析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

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

近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一批老革命名领导愉快地让位。他们是”老当易壮”的模范,也是“老当益壮”的模范!好了,愿“老当益壮”与“老当易壮”携手并行!

(原载1982年3月27日《长江日报》.1982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

评析范文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老干部是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开国立功,建国立业,为中华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干部老化又是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与年龄上的老化相伴而生的是知识老化、开拓精神钝化。这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紧密配合中央精神,及时发表了精彩的论述。

毛泽东曾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思维和处理矛盾比喻为“两点论”,即无论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还是处理各种矛盾,都必须注意到事物的两面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老当“易”壮》的作者很善于运用这种辨证思维,先是巧妙地将“老当益壮”变意引申为“老当‘易’壮”,接着精辟论述了两者并行不恃、相得益彰的关系:前者指的是精神方面,后者指的是生理方面,做到了“老当‘易’壮”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老当益壮”精神,并进一步分析道,“老当益壮”的“壮”

主要体现在“志壮”。对今天的老干部来说,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就是具体的“壮”。“老当‘易’壮”的立论之所以令人折服,就得益于“两点论”。

坚持“河有两岸,事有两面”的说理原则,对发挥评论正确的导向作用很有意义。为什么一些新闻评论易犯绝对化、一刀切的毛病,正是“一点论”作怪。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二

评论员文章

扬长避短才能多快好省

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这个重要课题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进行现代化建设,有很多有利条件即长处,也有一些不利条件即短处。我们只有认真研究自己的特点,发挥我们的长处,避开我们的短处,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比如: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长处,而生产技术落后,资金有限,则是我们的短处。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就应该多搞一些容纳劳动力多、投资少、经济效果好的产品,少搞一些用人少、投资多、经济效果差的产品。在技术政策上,也要与此相适应,就是要着重发展在中国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效果的适用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间内,让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同时并存,而不能片面追求全盘机械化。这样,扬我之长,避我之短,经济效果就一定会多得多。再比如: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样在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时,就不能把积累率定得太高,发展速度不能要求太急。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主观上要求过高、过急,欲速则不达,想快而实际上却是慢的,这一点我们过去是吃过亏的。

我们的国家大,在四化建设中用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项目,但不应该集中过多,统得过死。要使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快、必须十分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势。对青海、新疆、内蒙古来说,搞粮食生产固然比不上平原地区和鱼米之乡,这是它们的短处;然而这些地区有广阔的草原和许多矿产资源,发展畜牧业和某些矿业生产,则具有其他一些地区所不及的有利条件。这又是它们的长处。对广东、广西、福建来说,搞钢铁工业确实比不上有铁矿、有煤矿的地区,这是它们的短处;然而这些地区适宜于种植甘蔗、橡胶、菠萝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发展制糖工业、橡胶工业和其他以亚热带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却有着别的地方所不及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又是它们的长处。如果各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都能做到扬长避短,择优发展,宜粮则粮,宜糖则糖,宜纺则纺,宜钢则钢,干什么经济效果最好就干什么,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出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