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33957讲课稿
生态学名词解释
三《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系统:是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的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物候:在季节明显的地区,生物适应于天气条件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应的发育节律。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单体生物: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
构件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
生命表:指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具有固定格式表。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种内调节:指种内成员间,因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差异引起的一种密度制约性调节种间调节:指捕食、寄生、种间竞争共同资源因子对种群密度的制约过程。
集合种群:指的是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繁殖输出与未来的繁殖输出地总称。
繁殖价值:在相同时间内待定年龄个体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亲本投资:主要在子代个体的大小和多少上决定取舍,大则少,小则多。
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种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生态位:生物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典型例子。
生态学 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生态系统:是指包括生物群落和与之关联的、描述物理环境的各种理化因子联成的复合体。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
生态寿命:有机体的生活年限。
干扰竞争:竞争双方直接相互作用的竞争。
构建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时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复杂、更稳定的阶段,更充分利用环境,更强烈改造环境。
逆行演替: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生物富集:食物链中的生物类群能够对周围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进行浓缩。
环境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生态适应: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适应的过程。
非密度制约因子:指那些影响作用与种群本身密度大小而变化的生态因子。
种群衰落: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2)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2)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种间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种间竞争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生态幅度等。
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如果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大小草履虫实验)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生态位: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意义:认识物种在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运用生态位理论指导人丁群落中建立种群的配置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而直接或间接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的现象。
意义:歇地现象(早稻、红三叶草不宜连作)、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形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形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寄生: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第六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它们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
其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型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以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理由:再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物种入侵缺口,如果干扰频繁,怎先锋物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
生态学课件
第二节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 • • • 一、生态学的发展简述:4个时期 生态学的发展简述: 个时期 1. 萌芽时期(公元17世纪前): 2. 建立时期(17世纪—20世纪):蓬勃发展时期。 Malthus(1803)“Essay on Population”(人口 论),注意到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特别是人 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几何级数与算术级 数)。 • Darwin(英)1859年“Origin of species” ,竞争、 适者生存等概念意义深远,在生态学和进化论方 面贡献重大。
• 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 • 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个体—种 个体 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系统 • (分子生态学) (传统生态学内容) (新扩展) • 普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 autecology • population ecology • community ecology • ecosystem • 后来,随环境、人口、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 的研究更偏向于生态系统及更大尺度的,比如景 观生态学、流域生态学、全球生态系统等。
•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 1. 理论生态学 • 按生物组织水平分:autecology、population ecology 、 community ecology、ecosystem • 按研究对象分:Animal ecology,Plant ecology, Microbial ecology,Human ecology,Ecology of fishes, Ecology of insects等。 • 按生物栖息地分:Terrestrial ecology,Marine ecology, Forest ecology, Grassland ecology, Fresh water ecology, Desert ecology, Space ecology等。 • 2. 应用生态学: • Pollution ecology(大气、水、土壤、农药等)、Agro ecology(生态农业、立体农业)、Pale ecology(利用化 石推测古环境)、Ec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资源开 发和利用等)、Wildlife management(保护、管理和经 营)、City ecology(规划、环保、旅游等)、Economic ecology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8.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0.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1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3.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4.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K=N(T-C)(式中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时间,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1、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称为种群。
环境生态学名词解释备课讲稿
环境生态学的名词解释1、物种: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2、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3、弹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
4、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补偿点:就是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7、有效积温法则: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物、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条件: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11、生境: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12、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3、限制因子:是指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14、生态幅:是指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15、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6、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17、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18、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19、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20、竞争:是指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2 】:生态学是研讨生物及情况间互相关系的科学情况: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情况中对生物发展.发育.生殖.行动和散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情况要素.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规模,即有一个耐受规模,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规模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大情况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情况,地球情况和宇宙情况.小情况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情况,即指小规模内的特定栖息地.大气象 macroclimate: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象,是有大规模身分所决议的. 吝啬象 microclimate:小情况中的气象.生计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涯和发育所不可缺乏的外界情况身分. 生态情况:研讨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计和成长的一切身分的总和.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点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老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中生计和成长,这一特定情况叫生境.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计发展滋生或集中时,这个身分称为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发展取决于那些处于起码量状况的养分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阑珊或不能生计.限制因子道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计和繁华取决于分解的情况前提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似日夜节律:动物在天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日夜节律除了由外界身分的日夜周期所决议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觉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议,因为这种分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 24小时,这种变化纪律叫似日夜节律.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别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心理生态习惯上产生差异,而消失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这种不同不单表如今♀♂相异,同性个别也有不同.如飞虱长短翅; 社会性虫豸等阿朔夫纪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并且这种延伸的加强,这种延伸越显著.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延伸,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前提下,它们的日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跟着光强的加强,这种缩短越显著.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准机会制.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必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损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寒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前提下受到的损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损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损害叫霜害.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今后开端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顺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情况温度的程度,心律代谢率及其它心理功效均响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刻都可自觉的或经由过程人工引诱,恢复到本来的正常状况.贝格曼纪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象区,身材体积比较小.阿伦纪律:内温动物身材的凸出部分在严寒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向.乔丹纪律:鱼类的脊椎数量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暖和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发展发育的起点温度.有用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大气中的现实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现实水汽压之差.x需水量:临盆单位重量干物资所需的水量.t泥土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情况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假想有一个情况前提所许可的最大种群值以k 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情况容纳量.性命表:用来描写种群生计与逝世亡的统计对象.动态性命表:根据不雅察一群同一时光出生的生物逝世亡或存活的动态进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性命表.静态性命表:根据某一特准时光对种群作一个年纪构造查询拜访,并根据成果而编制的性命表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情况身分(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前提下,又种群内涵身分决议的稳固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驯化:是指在试验前提下诱发的心理补偿机制,这种心理顺应短时光即可完成meta种群:一个大的旺盛的种群因情况污染,栖息地损坏或其他干扰而破裂成很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结合体或总体就称为联种群. (联种群又称集合种群)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感化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产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引起相干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天然选择:种群内个别生殖成功率的差异迟早会改变种群的遗传特点.稳固化选择:种群的所有表型按某种标准分列成一个序列,那么当天然选择有利于序列中位的表型并镌汰序列两头的表型.定向选择:天然选择更有利于个中一端的表型,而不利于另一端.决裂选择:天然选择可同时对序列两头的表型都有利,固然有利的程度可能不同. 最小可生计种群:为保持一个种群在数百年间的生计活气,必需要有必定的个别数量.即临界个别数中断产量: 假如收成量可以或许保持长期稳固而不使种群数量降低,该收成量被称为中断产量.最大中断产量:对某一特定种群,中断产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依不同的种群水温和不同治理技巧可有很多值.若取得比中断产量更大的产量造成种群数量的降低,该中断产量称为最大中断产量.有害生物:有损于人类经济好处或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生物.区系:必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体,区系有地理成分.植被:必定地区中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根据多种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生物群系(biome):是根据植被特点类似性对生物群落和生态体系进行分类的体系.(为什么不是动物)群系(formation):植被分类的中级单位.植被区划:在必定地段上根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散布的特点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位.(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功效反响: 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互相关系模子揭示出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变化可作出不同类型反响.跟着猎物密度的增长,每个捕食者可捕获更多猎物或可较快地捕获猎物,此现象称捕食者的功效反响竞争:生涯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因为应用雷同的资本,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降低,即两种群彼此产生有害影响.休眠:生物抵御临时不利情况前提的一种异常有用的心理机制.在休眠期,生物对情况前提的耐受规模就会比正常运动时宽的多种群均衡:指种群较长时光的保持在几乎同一程度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均衡. 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光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入侵:指因为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合适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散布区慢慢稳步的扩大,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基因型:每一个别的基因组合.等位基因:决议一共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体个别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哈-温定律:在无穷大的种群中,每一个别与种群内其他个别的交配机遇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身分(突变.漂移.天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若何,只阅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均衡.遗传漂变:一般产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假如不产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均衡状况,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顺应的变异产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因为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整自由分别和组应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如许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中断保存下来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中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趋同顺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雷同或类似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雷同或类似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同顺应.趋异顺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涯在雷同或类似的情况前提下,经由过程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顺应方法或门路,这种现象叫趋异顺应. 合适度:是指个别临盆能存活子女.并能对未下世代有进献的才能的指标生涯史对策:各类生物在进化进程中形成各类特有的生涯史,这种生涯史是生物在生计进程中获得生计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情况容纳量的程度,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长时,在邻接的个别之间所消失的互相影响.-3/2自疏轨则:假如某栽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必定值时,种内对资本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发展发育的速度,并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范畴:指由个别.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领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范畴行动:生物以威逼或直接进攻驱逐入侵者的行动.领域性:生物具有范畴行动的特点叫范畴性.集群:动物集合在一路叫集群阿里纪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多余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克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别的地位有必定次序性或序位,其基本是安排-从属关系,这种次序性叫社会等级.竞争排挤道理:在情况资本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涯的.假如在同一地区生涯,往往在栖息地.食性.运动时光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整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逝世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计,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资获取养分,并造成对宿主的伤害,这种现象叫寄生群落:在一准时光内和必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种群:同一物种在必定空间和一准时光的个别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才能的个别. 种是可以或许互相配育的天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消失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种群的密度:每个单位空间内个别的数量或生物量.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参数,也是种群重要的参数之一种群的散布型: 种群在一个地区的散布方法,既个别如安在空间设置装备摆设的.或种群在必定空间的个别集中散布的必定情势.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进程和格式在空间散布上的不平均性及其庞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因为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间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点的现象.生物多样性:性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计的生态分解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基本生态位:物种所占领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本生态位.现实生态位:物种现实占领的生态位叫现实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规模内,可以或许被生态元现实和潜在占领.应用或顺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本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应用的各类资本总和的幅度. 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生涯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因为趋同顺应而在形态.心理及顺应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类似的类型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如许大的面积及响应的空间,才能包含构成群落的大多半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情况的形成有显著掌握感化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群种:群落中消失于重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别数量与感化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议群落性质和掌握群落情况方面仍起着必定感化的植物种.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消失,但不起重要感化.偶见种或罕有种:在群落中消失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别数量比较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别数与全体物种个别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笼罩面积.频度:某物种在查询拜访规模内消失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体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庞杂性.生涯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涯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列成一个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地位但情况雷同或类似的地区因为趋同进化而具有雷同生涯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自力支持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自力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靠各层次中竖立的植物体上同资本种团:以同一方法应用配合资本的物种团体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端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假寓开端直到形成稳固的群落为止,如许的系列进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固成熟的群落.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查询拜访的群落样地按照类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剖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互相关系.群落演替:在必定区域内,生物群落随时光而变化,由一种群落类型改变成另一种类型的进程.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情况梯度进行排序的办法.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干性.群落类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偏向的排序.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涯型雷同或类似同时对水热前提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涯型类似并且群落表面类似的植物群落结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雷同的植物群落结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构造雷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雷同的植物群落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感化的身分的集合.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互相交叉而形成网状构造.养分级:食物链上每个地位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体系:是指一准时光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互相感化而构成的具有必定构造和功效的有机同一体生态均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情况经由长期的互相感化,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情况之间树立了相对稳固的构造以及响应功效,此种状况即稳固态负反馈:大多半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法起着感化;假如一个因子的内部程度太高,该机制将削减它;若程度太低,就进步它.这一进程称为负反馈.十分之必定律(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构造中,养分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力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因为花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糟蹋,以及呼吸和渗出等而被消费失落,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必定律”,也叫能量应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压的有机物资的量.现存量:在查询拜访的时光内,单位空间中消失的在世的生物量初级临盆力:单位时光.单位空间内,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总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空间内,包括临盆者呼吸消费失落的有机物资在内的所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净初级临盆力:在单位时光和空间内,去失落呼吸所消费的有机物资之后临盆者积聚有机物资的量同化效力:指被植物接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感化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流畅率:物资在单位时光.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生态体系生物轮回(生物小轮回,体系内部轮回):物资/元素在生态体系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转移或轮回.生物地球化学轮回(*大轮回):物资/元素在不同的体系间转移,并最终在情势上完成回归z植物次生化合物又称植物次素性代谢产物,是相对于根本代谢产物而言的,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中央产物或副产品, 对植物的发展发育和保持机体的根本性命进程无直接影响, 如萜类.酚类.生物碱等第11页,-共12页。
生态学资料讲解
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Ecology(生态学):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s.2、Ecosystem(生态系统):The biotic community together with the abiotic factors; all the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biotic community and between the abiotic factors.3、Environment(环境):The sum total of physical and biotic conditions influencing the responses organisms4、Ecological factors(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refers to the growth of organisms in the growth,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5、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Each kind of environmental factor to adapt the size of that ecological amplitude range6、Population(种群):a group of organisms of the same type, or species, living together in the same area7、Population growth(种群增长):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a population increases or decreases with time8、Age structure(年龄结构):the proportions of each individual in each age class.9、Life table(生命表):A life table is an age-specific account of mortality(Life table provide a summary of how survial and reproductive rates vary with the age of the organisms.)10、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内禀增长率):The difference between birth rate and death rate is the intrinsic growth rate内禀增长率(r) (instantaneous per capita rate of growth瞬时人均增长率).11、Ecological strategy(生态策略):Ecological Strategy (life history Strategy) describe the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adaptations control how individuals invest in reproduction and self-maintenance in response to thei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12、S-curve(”s”型曲线):Natural mechanisms come into play and cause the population to level off and continue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 This pattern is known as the S-curve13、J-curve(”J”型曲线):In the absence of natural enemies, the population keeps growing until it exhausts essential resources - usually food - and then dies off precipitously due to famine and, perhaps, diseases related to malnutrition. This pattern is known as a J-curve14、R-strategy(r策略):R-strategy is to produce massive numbers of young but then leave survival to the whims of nature. This strategy results in very low recruitment15、K-strategy(k策略):K-strategy is to have a much lower reproductive rate but then care for and protect the young to enhance recruitment16、Niche(生态位):Niche includes temporal and spatial positions of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with relative populations (individuals).17、Community(群落):A community is a group of interacting populations that occupy the same area at the same time.18、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Species have a community impact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its biomass19、Succession(自然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 is the sequence of community changes aftera disturbance20、Food chain(食物链):pathways where one organism is eaten by a second, which is eaten by a third, each such pathway is called a food chain21、Food web(食物网):all food chains are interconnected and form a complex web of feeding relationships-food web22、Abiotic factors(非生物的因素):All the factors(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23、Biotic factors(生物因素):a kind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biological morphology, growth,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any other animal, plant or 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cological factors.24、Primary Succession(原生演替):the sequence of species on newly exposed landforms that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influenced by a community, e.g., areas exposed by glacial retreat.25、Species(物种;种类;类型;[逻辑] 个体):All the members of a specific kind of plant, animal, or microbe; a kind given by similarity of appearance;capacity for interbreeding and producing fertile offspring.26、Biotic community(生物群落):All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plants, animals, microbes occupying a given area.27、Autotroph(自养生物,靠无机物质生存的生物):Organisms which produce their own organic material from inorganic constituents in the environment using an external energy source, are autotrophs .28、Heterotrophs(异养生物):Organisms which must consume organic material to obtain energy and nutrients, are heterotrophs .29、Ecotone(群落交错区):One ecosystem may gradate into the next through a transitional region, known as an ecotone.30、Trophic structure(营养结构):The major fee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re the trophic structure .31、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Most producers are green plants, which use light energy to convert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to glucose and then release oxygen as a byproduct. This chemical conversion, which is driven by light energy, is called photosynthesis.using light energy, producers make sugar (glucose, stored chemical energy)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release oxygen gas as a byproduct.【6CO2 + 12H2O →C6H12O6 + 6O2 + 6H2Ocarbon water light glucose oxygen waterdioxide energy (gas)(gas) input(low potential energy) (high potential energy)】二、问答题1、Why biodiversity is important?(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圈与人类本身延续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生态学的名词解释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究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从微观层面的分子与细胞,到宏观层面的生态系统和地球生态环境。
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定地域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由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和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水体、气候等)。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转化,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2. 个体(Individual)个体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生物学层级中最基本的单元。
个体可以指单个生物体,也可以指一群具有相同遗传特征的生物个体。
在生态学中,个体是生态系统中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基本单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物种(Species)物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由亲缘关系最近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这些个体之间可以通过有性繁殖相互繁殖,并且能够产生具有类似性状的后代。
物种是生态学中研究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物群落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所有物种组成的总和,这些物种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物种在生物群落中通过竞争、合作、捕食、寄生等方式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生态链,并且共同塑造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相互利益的关系。
共生分为互利共生和一方受益共生两种类型。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受益,例如蚂蚁与某些植物的关系。
一方受益共生则是指其中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身上获得利益,例如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6.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功能位置。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尺度: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围和发生的频率。
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小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围的特定栖息地。
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物因子,比方食物,天敌等。
7.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比方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8.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所接收的所有波长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0.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围,即有有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围,称为生态幅。
11.广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均较远的现象12.狭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很低的现象。
13.驯化: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产物水平比在温暖环境中高。
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可见光〔波长380-760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围。
15.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速射向地球外表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1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nm—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绪论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它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要素,环境因子是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影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生态因子中对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生态因子。
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生物种:种是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可以自由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物种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表型:物种适应环境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种的可塑性: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较少。
阿伦定规律:恒温动物身体凸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物候学: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可以忍耐比其生态幅宽得多的环境条件。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一定空间中所有个体的组合。
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生态学 名词解释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种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包括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3大类及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物的生存条件: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的总称。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地段(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故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如食物、天敌和流行病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对种群密度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非生物因子。
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任何单一因子的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如:植物光合作用时的光强、春化作用时的温度等。
主导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主导因子是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的。
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
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不可代替性:生态因子是非等价的,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生态学名词解释(整合)
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则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Shelford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种生物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耐性限度的驯化:内稳态机制外另一种调整生物耐性限度的方法指示生物: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因此可用生物作为指示者,反映环境的某些特征。
有效积温: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
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休眠:指生物的潜伏或不活动状态,是地狱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生理机制。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称为阿伦规律。
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即由同种个体组成,并占有一定的领域。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生态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各种生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获得生存、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的关系在生物间进行传递,如食草动物取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这种不同生物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链锁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生态适应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趋异适应: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这种适应性变化被称为趋异适应;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所以生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类生活型;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建群种:各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即共优种,如草本层有草本层的优势种,灌木层有灌木层的优势种,乔木层有乔木层的优势种,而乔木层的优势种又称为建群种;季相:季相是因为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态对策:就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这里的环境既可以是生物的,也可以是非生物的;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群落演替: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原生演替: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等造成的裸地;顶极群落: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对太阳能或其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利用、转化效率,以能流线上不同点之间的比值来表示;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氨化作用:又叫脱氨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产生的氨,一部分供微生物或植物同化,一部分被转变成硝酸盐; 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 的过程;在pH低和氧浓度高的环境中,一氧化二氮N2O是主要产物;在pH为中性至弱碱性的厌氧环境中,氮气N2是主要产物;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它可分为水污染指示生物、大气污染指示生物、土壤污染指示生物;有效积温: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十分之一定律:“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 食物网: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相互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一般来说,食物网可以分为两大类:草食性食物网和腐食性食物网;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霍普金斯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最大持续产量:是在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系统以维持最高再生能力的原则;休眠:有些动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生命活动极度降低,进入昏睡状态;等不良环境过去后,又重新苏醒过来,照常生长、活动;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人口种群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
生态学资料名词解释
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影响其生存的全部因素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对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的生态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进行体温调节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内温动物: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鸟兽异温动物: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驯化:由实验诱导的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的改变气候驯化: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的改变适应性低体温: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苏醒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致冻死,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发育阈温度/ 生物学零度:外温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相对温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阿伦规律: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有变小变短的趋势生物种: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种群,并与其他种群间具有繁殖隔离哈代- 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即达到遗传平衡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种群中随机增减的现象遗传瓶颈: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经历过瓶颈。
经过瓶颈后,若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由于小样本效应而引起的基因频率变化会在种群大小经历一次锐减后再恢复时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瓶颈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将越来越大适应辐射:生物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命率、繁殖和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5.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6.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7.种群:由同种个体所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具有潜在杂交能力和自己独立的特征、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8.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该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9.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10.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12.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13.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14.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15.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6.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17.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18.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19.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20.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2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2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23.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24.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25.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26.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27.相对温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28.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29.蓄水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30.土壤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31.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32.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33.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34.生命表:是记载某一种群或一定数量的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个体死亡而逐渐减少的统计表。
35.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36.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37.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38.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39.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4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1.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rm42.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43.-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44.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45.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46.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47.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这种现象叫集群.48.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49.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50.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51.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52.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53.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54.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55.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存在和可占据的生态位.56.非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不存在和不可占据的生态位.57.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58.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59.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60.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61.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62.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63.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64.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65.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66.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6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68.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69.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70.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71.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72.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73.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74.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75.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76.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77.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78.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79.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80.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81.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82.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83.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84.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85.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86.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87.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88.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89.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90.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91.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92.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93.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94.伴随种: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从内的植物种.95.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96.直接排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97.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方向的排序.98.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99.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100.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101.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102.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103.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104.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105.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106.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107.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108.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109.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110.产量: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111.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12.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1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14.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115.流通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116.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117.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118.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119.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120.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