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主题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主题一、理解主题类-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 解析:诗中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从劝酒等细节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2. 从诗题“送元二使安西”能看出这首诗的主题与什么有关?- 答案:与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有关。
- 解析:诗题直接点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字体现送别主题,“元二”是送别的对象,“使安西”是友人出行的目的。
3. 诗中的哪些意象有助于表现送别主题?- 答案:“朝雨”“客舍”“柳”等意象有助于表现送别主题。
- 解析:“朝雨”营造出一种清冷的送别氛围;“客舍”是友人暂居之所,也是送别之地;“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4. 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描写环境来烘托送别主题的?- 答案: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描写渭城清晨的小雨,打湿了地面的尘土,客舍周围柳树翠绿清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送别氛围。
小雨和清新的柳色,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 解析:环境描写往往能为主题服务,在这里清新的环境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对比,更显离别的惆怅。
5. 你认为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主题表达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后两句直接抒情,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推向高潮。
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一旦西行出了阳关就很难再遇到故旧之人,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 解析: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核心,强调了友人此去的孤独和诗人的不舍。
二、与送别文化相关类6. 在古代文化中,“柳”与送别主题有什么联系?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在古代文化中,“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折柳送别,以表达挽留之意。
在这首诗中,“客舍青青柳色新”提到了柳,通过描写柳色,暗示了送别之意,将古代的送别文化融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 解析:了解古代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有助于理解诗中这一意象对送别主题的烘托作用。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练兵场2
根据下面三则古诗,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 成果。(提示: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 古诗一: 过清华宫绝句 杜牧 古诗二: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古诗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从古诗看古代的民间通信 李白的《长干行》 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 。 相迎不道远 , 直至长风沙。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练兵场1
写出有关涉及古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古诗句四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设施
驿站
•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 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 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 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 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 遗址,均属明代。
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是全 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 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 整的驿城。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设施-----驿站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蓝桥驿见元九诗 商山早行 白居易 温庭筠 蓝桥春月,人迹板桥霜。 每到驿亭先下马,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循墙绕柱觅君诗。
交通设施:馆驿。 交通工具:马
渭城朝雨浥轻尘, 君问归期未有期, 客舍青青柳色新。 巴山夜雨涨秋池。 劝君更尽一杯酒, 何当共剪西窗烛, 西出阳关无故人。 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典诗词里的那些交通工具

古典诗词⾥的那些交通⼯具和现如今⽐起来,古时候没有飞机和⽕车等交通⼯具,交通似乎不⽅便。
不过,仔细⼀读古诗,则会发现,古⼈的交通⼯具也别具趣味。
对于⼤多数古⼈来说,慢悠悠的⽜车可能最普遍了。
⽜车速度虽慢,但负重能⼒强,最适合农⽤。
杜甫在《上兜率寺》中写道:“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有巴蜀,栋宇⾃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据《法华经》记载,“有⼤⽩⽜,肥重多⼒,形体殊好,以驾宝车。
”坐着⽩⽜车,于悠悠路途中,并不耽误赏景,可算是⼀⼤乐事了!马也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的交通⼯具。
孟郊在诗中写道:“昔⽇龌龊不⾜夸,今朝放荡思⽆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
”孟郊46岁进⼠及第,从此别开⽣⾯。
因此,诗⼀开头就直抒胸臆,说以往在⽣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再不值得⼀提。
今朝⾦榜题名,郁结的闷⽓已如风吹云散。
眼前天宇⾼远,⼤道空阔,骑马疾驰,四蹄⽣风,诗⼈⼼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
⽜车给⼈厚实的感觉,深得农⼈们的钟爱;⽽骑马则更显英姿飒爽,意⽓风发。
这两种交通⼯具,显然都不适合⼤家闺秀。
深闺⼥⼦出门,⼀般都坐轿⼦。
李⽩在《宫中⾏乐词》中写道:“⼩⼩⽣⾦屋,盈盈在紫微。
⼭花插宝髻,⽯⽵绣罗⾐。
每出深宫⾥,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在诗中,“步辇”即为轿⼦。
不过,轿⼦也分为多种,有供⼤家闺秀乘坐的轿⼦,也有供爬⼭的游⼈们乘坐的轿⼦。
另有⾸诗写道:“绝壁临江千尺余,上头⼀径过肩舆。
⾈⼈仰看胆俱破,为问⾏⼈知得⽆。
”诗中的“肩舆”便是扛在肩头上的'⼩轿⼦,既可抬着轿⼦⾛⼀般的路,更可攀登险峰,可谓轻巧便利。
有⽜、马、轿,⾃然也少不了江南⽔乡随处可见的轻⾈。
柳宗元在那⾸脍炙⼈⼝的《江雪》中写道:“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独钓,别有⼀番风趣,但也显得凄凉⽆⽐。
古⼈的交通⼯具,主要分为两种,⼀为畜⼒,如⽜车、马车和驴车,以及“春风鸾镜愁中影,明⽉⽺车梦⾥声”中的⽺车;另⼀种则为⼈⼒,如轿⼦,还有⼈⼒车。
形容交通发达的诗句

形容交通发达的诗句摘要:一、交通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繁荣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加强地区间联系二、古代交通的状况1.陆地交通2.水路交通3.交通设施与工具三、现代交通的变革1.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2.航空事业的发展3.城市交通的多样化四、未来交通的展望1.智能交通系统2.绿色出行方式3.太空探索与星际旅行正文:交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从古代的驿站、漕运到现代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变革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古代,陆地交通主要依靠马车、骡马等动物作为动力,同时人力、畜力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路交通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为水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古代的船只和舟楫虽然简陋,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运输手段。
此外,古代的交通设施如桥梁、驿站、道路等也为交通的畅通无阻提供了保障。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迅速推进,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航空事业的发展更是为人们提供了快速、远程的出行方式,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城市交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交通系统将更加完善,实现交通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此外,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而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或将成为未来交通的新领域,为人类开启更加广阔的宇宙征程。
总之,交通发展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也将继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2. 科目: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2)通过古诗学习,了解古代交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中的交通描写;(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古诗,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的兴趣;(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中关于古代交通的描写;(2)古代交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交通描写的意境理解;(2)古代交通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古诗资料;(2)学生预习指定古诗。
2.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交通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交通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古诗中的交通描写;(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代交通的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代交通的重要性;(2)学生发表学习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所学古诗;2. 结合古诗,写一篇关于古代交通的短文;3. 调查了解现代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古代交通进行对比,思考社会进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发现古代交通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交通安全古诗词

交通安全古诗词
哎呀,说起交通安全古诗词,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想想,
古代可没有咱们现在的汽车、飞机啥的,但古人对出行安全的重视可
一点儿都不少。
就说李白那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这看似潇洒地
快速赶路,难道就没有潜在的危险?要是路上有个坑洼,或者马儿受
惊了,那岂不是糟糕?
再看王维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一个人骑着单车去那么远
的地方,孤单不说,道路状况谁能保证一直良好?万一遇到恶劣天气,那可咋办?
还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他停车欣赏美景
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车停得是不是安全,会不会妨碍到别人的通行?
古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写交通安全的规则,但从他们的诗词里,咱们
是不是能感受到出行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这也提醒咱们,
不管在啥时候,交通安全都得重视,不能马虎!
我的观点就是:交通安全无论古今,都是至关重要的,咱们得从古
人的诗词中汲取教训,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
三衢道中古诗注解

三衢道中古诗注解“三衢道”是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的一条古老的道路,始于中国古代三个重要的城市洛阳(今河南)、长安(今陕西)和西安(今甘肃),终于中原大地上重要的黄河和长江沿岸地区陕西和贵州,全长约2500多公里,是世界古老的贸易走廊之一。
古代的“三衢道”,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通道,是连接汉朝和东亚国家的桥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重要风气扩散的交通线路,当此古道上流动着不少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一些古代史诗的作品,有的据传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吴世家》,这些史诗对中国古代贸易和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成为当时旅行者和历史学者们必要考虑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对《史记三衢道》中的古诗进行注解,以期了解该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古代贸易的发展历程。
首先介绍的是《史记三衢道》中的第一首古诗“三衢道”,主要内容是古代伟大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活动。
这首古诗以古代三衢道为背景,描写了源远流长,繁忙热闹的古代道路,也是人们彼此交流和汇集的必经之路,它包含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天衢在古,社稷不穷;岁寒节使,大坐数衢。
同往来者,络纬攒衡;家况列说,交事无穷”。
从这段诗句中可以看出,“三衢道”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
另一首古诗“出师表”也是《史记三衢道》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汉朝大臣司马迁作给新任的齐侯的给任书,主要内容是指导有关礼仪、道德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道理。
诗中写道:“面命师恩,望重国邦,敦厚抗战,扬威扩边,当心贤能,务求和平,除不恭谨,以远灾民,防贪纵酷,当改积极,进礼仪俗,养古习俗,以抚摄民”。
这首古诗深刻地描述了司马迁对当时社会的理解,这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道理,也反映司马迁的人生态度:“要有理智去看待事物,要做一个有理智的人。
”最后一首古诗是《史记三衢道》中的“浩歌”,主要是描写古代三衢道上的景物,以及古代贸易重要性:“汉苑青林,衢街延日;贩车马,气势熊熊;处处喧哗,声势浩大;商贾相聚,结交宾朋。
综合性学习试题训练及答案

综合性学习试题训练一、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探究现代科技,回答问题。
1.根据你了解的情况,请列举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例子10个。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结合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某个例子,谈谈现代科技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烦恼。
(二)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烦恼是什么?二、为本地人物立传探究为人物立传,回答问题:1.传记的要求是:。
2.如果要求你为革命烈士立传,需要哪些方面的材料?3.请按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贵州名人六位。
(1)历史文化名人:①②(2)贵州革命英烈:③④(3)贵州科学家:⑤⑥4.贵州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更是造就了一带又一代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为贵州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知道几个呢?请你写出一个人物,并简要介绍其主要事迹。
(1)人物:(2)事迹(30字内):三、文学采风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一)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二)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1. 2. 3. 4.(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谚语:①②③④2.歇后语:①②③④四、主题探究学习:桥探究“桥”,回答问题。
1. 桥是一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建筑物。
普通,因为河流峡谷遍布大地,桥是过河跨谷所必需的,随处可遇;特殊,因为它是空中的道路,结构复杂,施工困难。
由于各个地区自然和社会发展条件不同,人们创造出了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桥。
请你写出中国名桥五座:①②③④⑤2.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有关桥的传说故事、对联、诗句、谚语、歇后语、成语很多,你能按照下面的内容,选填四项吗?①传说:②对联:③诗句:④谚语:⑤歇后语:⑥成语:3.桥梁的作用在于沟通,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沟通。
国家与过、家庭与家庭、老师与同学、老师与家长、同学与家长、同学与同学都存在沟通、理解的问题,请列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说怎样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不超过40字)。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激疑启思
你能否从这些古 代交通工具的使 用,说说古人出 行的状况呢?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 逆折之回川。 《蜀道难》: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 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交通状况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借助于天梯、栈道相钩连)
交通设施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 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 、“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 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正是这样的交通环境, 造就了古代一种艺术价 值非常高的诗歌——送 别诗。
送别诗有什么特点呢?
送别诗的标题中多出现“别”、 “饯”、“送”、“赠”等字眼。 诗句中经常出现“柳”、“长亭”、 “关”、“芳草”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离别多。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合作交流
4、送别诗一般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表明自己志趣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依依惜别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去国怀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 梯
古 栈 道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
交通工具: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寄令狐郎中
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
汉代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流放在北海 边牧羊,与朝廷联系中断。苏武利用侯鸟 春北秋南的习性,写了一封信系在大雁的 腿上。此雁飞到汉朝皇家的花园后,皇帝 得知了苏武的情形。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 径把他接了回来。
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 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 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 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 “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 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 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 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 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 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 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 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 相应的部队手中。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写此诗是正是战 争时期,全国混乱,交通 堵塞,通信道路也随之而 阻断,想送一封家书到亲 人手中是一件比得万金还 难的事。从诗中可以看出, 古代时期发生战争,不仅 是对人民生活安定的破坏, 还会使当时的通信系统就 会混乱,给人民带来诸多 不便。
赞美桥的诗句桥的古诗

赞美桥的诗句桥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诗人常以桥为题材创作诗词,赞美桥的诗句可以说是千古流传,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令人赞叹。
桥在古代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和文学的灵感来源。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赞美桥的古诗词,感受古代诗人笔下对于桥的赞美之情。
1.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中。
深蓝海水,映着孤舟的背影,始终无人相伴,寂寥的钓者,独守着寂寥。
桥下水清澈,是这独自的风景,而桥却只是一根原木,侧首临峤户,相邀玉川觞。
鸿雁在天边,过往在桥头。
山水无尽处,四国群飞来,看云莫相逼,琴心一何凄。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诗人对桥的一种感悟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古人对于桥这座建筑的敬仰和尊重。
2. 柳底青桥岁,年年弦索横。
春风吹拂,新绿依依,水潺潺,溪流清清,古柳婆娑,桥影斑驳,鹊桥相会,仙衣飘飘,神仙之地,如画如梦。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桥在春天的美景,古柳依依,桥影斑驳,令人感受到一种闲适和宁静的氛围。
3. 飘飘秋水浚清澈,捧一敞佳航。
桥下秋水如簟,轻舟渡航,桥下婉约。
桥眼一尘不倦,朱日沉光,梭织锦绣。
泛起玉颖,涌动翠波,微波作胡兒儿多啼。
多啼无论四山耸秀,山河之美,欲探则困。
银叠如图,儿儿城邑巍峨蔼蔼,儿立城廓。
江神溯上,衔其雷伐,游水护安。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景象,描绘了秋水清澈浅深,舟行桥下,如入画中世界的美好景象。
4. 桥陌柳树开暖阳,春水照舟。
人去舟留,天高云淡。
一枝春香入画来,滚云误天。
玉锦凄凉,柳叶似泪迢迢。
春风吹透,香扫如花拭,浅碧川波,画鸭儿安巢。
桥头花,河岸绿,花满枝头绿,浪花翻沫,荡舟卧波。
这首诗以桥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桥的赞美和赞美之情。
第二篇示例:桥,是连接两岸的重要器物,承载着人们往来、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城市的脉搏,更是文化的传承。
古代诗人们常常以桥为题材创作诗歌,赞美桥的优美、恬静和神秘。
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赞美桥的古诗集。
1.《望江南》作者:杜牧白苹洼吊影开宫院,绿槿架空间不断。
皮日休的大运河古诗评价

皮日休的大运河古诗评价
皮日休的《大运河》是一首描写大运河景色的古诗,通过对大
运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运河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中国古代水
利工程的敬佩之情。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
泛传颂和赞赏。
首先,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大运河》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精
湛的描写技巧展现了大运河的壮丽景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
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语言生
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其次,从历史价值角度来看,《大运河》通过对大运河的描写,反映了唐代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宏伟壮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和交通运输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再者,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大运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
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皮日休的《大运河》以其卓越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被后人传颂不衰。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作者对大运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及古文字

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及古文字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虽然没有现代的汽车、高铁和飞机,但他们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出行的需求。
同时,古人的文字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们记录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在古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步行和骑马。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需要步行来完成日常的活动。
而骑马则是贵族和士人常用的交通工具,它不仅能够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还能够展示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除了步行和骑马,古人还使用了船和车作为交通工具。
船是古代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尤其是在水域丰富的地区,人们常常使用船只来进行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
而车则是古代人们在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人力驱动的车辆,另一种是由牲畜驱动的车辆。
人力驱动的车辆主要是由人们推动或拉动,而牲畜驱动的车辆则是由牛、马等动物拉动。
古人的交通工具虽然简单,但它们却能够满足古人的出行需求。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出适应不同地形和环境的交通工具。
古人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们记录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古代的文字主要有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形式。
象形文字是通过图画来表示事物的形状和特征,它们直观、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含义。
而表意文字则是通过符号和组合来表示事物的含义,它们更加抽象和复杂,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够掌握。
古代的文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通过古代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古代的文字是古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它们记录了古人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古文字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的需求,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古代的文字则是古人智慧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生活。
古人的交通工具和古文字都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它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合性学习参考资料(1)

综合性学习参考资料(参考)一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学习中,班上开展一次借阅图书资料的活动。
1、如果你在借《童年》,(1)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哪一类?(2)按照书名目录,应怎么查?答:(1)文学类(2)应查“、”(点)类12划。
2、写出借书的步骤。
首先进入图书馆,到目录检索处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的类别,然后根据类别找到自己所要的图书,拿着图书和借书证,到办事员处办理借阅手续。
二、调查社会用字情况(七年级上)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在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中收集到下列一些带错别字的词语,请你按要求答题。
(1)家具店门口:家俱(2)五金店标牌:扦座(3)饭店菜单:鸡旦汤(4)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5)交通宣传标语:亍道(6)补胎冲气(7)车站招牌:仃车收费(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醋(9)失物启示1、将这些带错别字的词语归类,将序号填入下边的横线上,并分析出造成错别字的三条原因。
一类:(3)(6)(9)原因:同音字误用二类:(1)(4)(8)原因:形近字误用三类:(2)(5)(7)原因:随意简化2、请将上边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后连同整个词语工整地填入下边空格中。
(1)具(2)插(3)蛋(4)厉(5)行(6)充(7)停(8)蜡(9)事3、为维护语言文字规范化向有关部门提一条建议。
(1)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2)严厉处罚那些乱用滥用错别字的行为。
根据下面社会用字情况,完成后面问题。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默默无蚊”“食全食美”“有杯无患”等广告语。
1、请你在下面的括号内写出这些成语宣传的产品名称,在括号内写正确的成语。
(1)好色之涂()(2)咳不空缓()(3)默默无蚊()(4)食全食美(十)(5)洗出望外(喜)(6)有痔无恐(恃)2、请你结合具体的例子,对这种成语运用的语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例如、①涂料、好色之徒②感冒药、刻不容缓③驱蚊香、默默无闻④餐馆、十全十美⑤洗衣机、喜出望外⑥痔疮药、有恃无恐好处:很有创意,巧用成语,加深印象。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0d496ce58fafab068dc026f.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课件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梅 悠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探究活动三
探究活动四 寄语
探究活动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诗歌中不乏关于交通与交通工具的诗歌。李白在《蜀道难》中 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讲明当时的交通的不便。
要求: 1、在课本186页找到《蜀道难》一诗。 2、可静默听录音,也可小声跟着录音诵读。
探究活动二
杜甫在《春望》中提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造成“家书抵万金”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战火连绵 外,还与什么有关? 提示:结合前面的探究及自己的了解回答。
返回
探究活动三
结合我国古代的交通状况,探究一下为什么 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的送别诗?
提示:回答的句子应该比较长,建议可以在作业 本上把答案写下来,或者记下关键词语。
材料二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岑参《白雪 歌 送武判官归京》中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 维《使 至塞上》中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问题1 从以上材料中分析,我国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舟、马、车
问题2 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返回
答:在古代,古道( 简陋 ),交通工具( 落后 ),交通(不便)。
结束
陌径阡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
山高水远常思念,交通便利少见面。在交通、通讯不 发达的时代,我们鸿雁传情,日思夜想;现在交通、通讯 都发达了,可微信、QQ、游戏等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亲友们的音容笑貌已渐渐模糊,直至淡 忘。
请大家经常与我们的亲友联系,有时间多多相处,让 我们做到“山高水远常思念,交通便利勤见面。”
返回
扁舟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扁舟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扁舟,这一小小的水上交通工具,在古诗词中可是个充满诗意和丰富内涵的意象呢。
一、孤独与漂泊之感。
1. 解析。
- 你看啊,在浩渺的水面上,一叶扁舟就像一个小小的点。
就像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这老哥,觉得在世间混得不如意,就想明天披散着头发,驾着一叶扁舟走了。
这里的扁舟就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他远离尘世的喧嚣,一个人在水上飘荡,就像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找不到归宿一样。
扁舟就像他孤独的灵魂的载体,在茫茫天地间,没有什么陪伴,只有那一片水域和自己。
- 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虽然这里说的是“客船”,但也是那种小小的、孤零零的船。
诗人在船上,周围是一片寂静清冷的景象,他远离家乡,那种漂泊的孤独感全靠这船来体现了。
如果把船想象成一个大大的豪华游轮,可能就没那种孤独感了,就是因为这扁舟似的小船,才更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孤寂。
2. 赏析。
- 这种孤独漂泊的扁舟意象啊,就像是古诗词里的一个小可怜。
它总是在那些失意文人的笔下出现,默默地承载着他们的忧愁。
就好比一个忠实的小伙伴,虽然不会说话,但是能陪着诗人在水上晃悠,让诗人把自己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无奈都倾诉出来。
而且呢,扁舟在水上的那种漂浮不定,也特别像诗人在生活中的状态,不知道明天会飘到哪里去,心里没个底儿,只能随着水流和命运的安排走。
二、自由闲适之态。
1. 解析。
- 韦应物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里的舟啊,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扁舟,但那种小小的、自在的感觉很像扁舟。
在这荒郊野外的渡口,船就那么横在水面上,没有人去管它。
它就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生灵,随着春潮和雨水的节奏,想怎么待着就怎么待着。
这就表现出一种自由闲适的意境,没有世俗的约束,也不用听谁的指挥,就那么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 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是这样。
苏轼这大才子,想要驾着小舟离开这纷扰的尘世,到江海中去度过自己的余生。
从古代诗歌中看古代交通

你还记得哪些与马有关的诗句呢?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已亥杂诗》
绝代宝马大宛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 靠舟船。历尽沧桑的我国古代造 船业当年曾雄踞于世界前列,把 欧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蜀道难》——李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玄宝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
《道》——李峤 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
《修路》——陆游 雨霪道坏困泥涂,木石纷然赖里闾。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的卢马
形容赤兔马越过河流,穿
过雾气,飞快奔跑,荡起无数尘埃。它就象
天上的一条神龙,扯断了缰绳,从天空飞到
凡间。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工具
先为大家介绍几种古代的船 福船
划子
划子是船的一种,又称 作“瓜船”,它两头小, 中间大。这条划子是白 族捕鱼船。
车船
福船是我国南方沿海地 区航行的一种海船。
我国古代船舶的推进方式,除 用篙撑桨摇外,还有带叶片的 轮桨,靠人工踩踏,使轮桨转 动,击水驱船前进,历史上称 作车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关 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从上面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船在古 代交通中也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学目标:1、积累与交通有关的古诗2、了解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出趟远门,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呢?1、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现代交通。
资料内容包括,a陆路:立交桥、地铁、高速公路;b水路:海底隧道、汽艇、游轮;c空中:飞机;2、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现代交通的特点?(要点提示:发达、便捷、安全、神速等等)对于我们来说出远门是以小时来计的,从此以后天涯即咫尺,但是如果我们穿越到了古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二、初探古代交通1、我们一起来看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诗送别,倘若古代诗人如王勃与杜少府生活在我们当代而非唐朝,那么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改作何改动?(海内存知己,天涯即比邻)。
2、为何当年杜少府会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而王勃亦只能慰勉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都是古代交通不便惹的祸。
我们从这首古诗词中发现了古代道路主要有哪些?三、整体感知1、学生将课前已准备的资料、信息展示:以“我从某某古诗中看到了古代交通工具”为话题谈谈对古代交通的了解。
(5分钟交流讨论)2、分小组展示成果,并按正确率给分。
3、古代有这么多的交通工具,那么古代交通是否快捷方便呢?我们来看看杜牧的《过华清宫》,我们先来齐读这首诗。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但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唐代的交通情况如何?根据《新唐书。
杨贵妃传》中记载,当荔枝从四川运到西安,依然能保持新鲜。
(按古代的路况和马的速度计算,就算是快马加鞭敢到了西安,也需用四五天)在这快马加鞭的送达背后又有怎样的代价呢?而今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水果——荔枝,在古代为什么被看作是帝王穷奢极欲的见证呢?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情况怎么样?4、除了所用时间长、速度慢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看同样生活在唐代的李白怎么说。
古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赏析

古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赏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自文言文《桃花源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探求、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人任知识。
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教学内容:一、探究准备1.从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状况。
2.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情况。
3.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阅读材料1.《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
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
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
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3.《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
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
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
753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
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三、推荐网址1. http///2. http///search-dir/wx/sgyw/gd/3. http///hwochao/四、探究活动1.围绕三个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1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状况;第2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情况;第3组负责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温习以前所学过的古诗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搜集阅读材料中有关古代交通的信息以及涉及古代交通的诗歌。
3.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古代产生众多的送别诗进行探索。
4.每组组长在班上进行专题发言。
5.将探究的成果写成小论文,与同学、老师交流。
五、有关资料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
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
元朝继续开挖运河。
京杭运河全线通航。
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
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2.中国古代出行交通素描我国古代的出行交通工具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和利用代步工具了。
传说黄帝之时,曾“刳木为舟”,即用一个大原木从中剖开制独木小舟以济深行远。
传说,中国最早的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
从《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记载可见,夏代之时已经出现了适应于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据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即训练牛马等家畜以驾辕驱车。
到商汤之时,已将马车作为战车用于征伐阵战,商汤正是凭借着这一先进于夏王朝的坚船利炮,“革车三百乘”,一举打败了夏桀王,而建立了商王朝。
从甲骨文内容来看,除了用于征战以外,商代的车子也用于商王及贵族们的出行和田猎。
从商代晚期殷墟遗址已经发现了的车马坑来看,车子已有复杂的构造和精美的装饰,当时已由发达的车马制造业。
从甲骨文“舟”字等字形来看,商代已经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的一大进步。
道路——径、途、道、路、阡、陌。
3.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车、马、牛、舟、船、轿。
4.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陶渊明《饮酒》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诗经•采薇》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5.有关送别的古诗标题①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②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唐•李白《渡荆门送别》⑤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无名氏《送别》⑦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⑧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⑨唐•高适《别董大》⑩唐•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六、试题样式一)主题探究。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
(提示: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材料一:过清华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材料二: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材料三: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结果:1.2.3.(二)写出有关涉及古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古诗句四句。
①②③④(三)写出古诗中有名的送别诗四句。
①②③④中考连接:[05四川省眉山市]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答案:(一)1.交通设施:馆驿。
交通工具:马。
2. 交通道路:路。
交通工具:马;马车。
3. 交通工具:船。
民间通信。
(二)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④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三)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05四川省眉山市] (1)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
(2)选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从思想感情、修辞、炼字或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像来谈,2分),表达有个性(1分)。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示例一:请看“鸣鸣”是怎样在“默默”中惊人撼世的——我最喜爱的戏剧人物张鸣鸣我不大喜欢电影,但《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看了两次。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张鸣鸣原本也有一个幸福家庭,但因爸爸突然心肌梗塞去世,而张鸣鸣的妈妈本身就患心脏病,丈夫的去世给了她极大的打击,她的病恶化,住进了医院,从此不满十岁的独生女张鸣鸣担负起了家里所有的事情……你问我最喜爱的戏剧人物是谁?就是她——张鸣鸣。
因为每次看都被主人公感动得眼泪鼻涕一起泛滥。
为什么?她是一个体贴的女孩儿鸣鸣的妈妈病重,失去了劳动能力。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不让妈妈操心,鸣鸣没有跟妈妈提起任何关于学费的事。
夜深了,万籁俱静,鸣鸣拿出自己攒了很久很久的钱(五角、一元、两元……很零碎的钱),用这些钱,鸣鸣交了自己的学费。
多体贴的女孩儿啊!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宁愿用自己积攒很久的零花钱来交学费,也不愿意让自己重病的妈妈操心。
扪心自问,我们从不缺钱花,但我们是否做得到勤俭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多少同学一衣一食都依赖着自己的父母,且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与同学比吃穿,看到关于鸣鸣的故事,我们该认真地反思一番了吧?她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儿鸣鸣过生日那天,正在住院的妈妈给了鸣鸣钱,让她给自己买个蛋糕过生日,可后来鸣鸣却给妈妈买了营养品,当妈妈问她是否买了蛋糕的时候,她回答妈妈:“外面买来的蛋糕摆久了吃了会拉肚子。
”很让人感动的一个场景。
我绝对相信十岁的鸣鸣也很想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也很想在生日那天吹蜡烛吃蛋糕,但她很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
她已经失去了爸爸,她只想要妈妈快点好起来,跟别人的妈妈一样健健康康,我相信这是她唯一也是最大的愿望!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同学还会在过生日时要父母开派对,要父母买双层蛋糕,要父母买高级玩具……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儿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妈妈突然犯病,呼吸困难。
鸣鸣赶紧去拿氧气袋,可是老天好像有意考验鸣鸣——氧气袋用完了。
看着被病魔折磨的痛苦不堪的妈妈,鸣鸣顾不得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披上雨衣,飞快的向医院跑去……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一幕时是否跟我一样泪流满面,但你一定看到了鸣鸣的勇敢。
设身处地,我们能否在关键时刻能像她一样地坚强和果断呢?十岁的鸣鸣——用顽强的抗争精神,默默地谱写了一曲震天撼地的生命交响曲。
简评:二中实验的方能能同学写的这篇单元同步文章本文条理清晰,列出三个小标题来写,使读者对鸣鸣的可爱之处一目了然。
文中列举了电影中的几个生动的情节,故分析和议论均有依据,不空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单元作文.示例二:我看小燕子“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她就是那个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还珠格格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