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原理rss5燃烧过程的计算、燃烧室工作过程的特性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燃料效率改进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燃料效率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4546d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0.png)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燃料效率改进燃烧室作为内燃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料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改进燃烧室设计来提高燃料效率。
一、燃烧室的工作原理燃烧室是发动机中将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并燃烧产生能量的空间。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空气进入燃烧室:燃烧室通过进气门从外界吸入空气,并经过空气滤清器去除杂质。
2. 燃料喷入燃烧室:燃料通过喷油器或喷油泵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物。
3. 可燃混合物点火燃烧:通过电火花塞或喷油器产生的高温点火,点燃可燃混合物,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 燃烧产物排出:燃烧产物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在燃烧室内燃烧后,通过排气阀排出发动机。
二、燃料效率改进的方法燃料效率是评价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燃料效率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是几种改进燃烧室设计以提高燃料效率的方法。
1. 燃料喷射系统优化:燃料喷射系统直接影响可燃混合物的形成和点火燃烧,喷油器的位置、喷油角度、喷油压力等都会对燃烧效率产生影响。
通过优化喷油系统的参数,可以实现燃烧更充分、混合更均匀的效果。
2. 排气系统改进:排气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燃烧室内废气的排出,通过改进排气管道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减小排气阻力,降低能量损失,提高燃料效率。
3. 预混合燃烧技术:预混合燃烧技术是将空气和燃料事先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物后再进入燃烧室进行点火燃烧。
这种技术能够使燃料更加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提高燃料效率。
4. 采用高效燃烧室设计:燃烧室的形状对燃料的燃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采用更加紧凑的燃烧室设计,可以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气的充分混合和燃烧,提高燃料效率。
5. 控制点火时机:合理控制点火时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根据发动机负荷的变化,通过精确控制点火时机,可以使得燃烧室内的燃料充分燃烧,减少能源的浪费。
燃烧室工作过程
![燃烧室工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3ba56e1eb91a37f1115c7e.png)
§3-2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组织
射流深度的影响:
§3-2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组织
燃烧工况的影响: 1、温度升高回流区缩小 2、速度场平坦 3、回流量下降
§3-3 燃烧区中燃料浓度场组织
要求: 确保在任何工况下,燃烧空间中燃 料与空气的局部配合关系都处在可燃范 围内。
§3-3 燃烧区中燃料浓度场组织
第四章 液体燃料雾化和喷油嘴
液体燃料燃烧特点
1、扩散燃烧 2、非均相燃烧 液体燃料燃烧过程 1、雾化 2、蒸发 3、掺混 4、燃烧
液体燃料燃烧过程示 意图
§4-1液体燃料的雾化机理
液体燃料喷散雾化目的:
1、把连续燃料射流分裂成为细滴,以求 增加液体燃料蒸发的总表面积。
§4.3单油路离心喷油嘴的工作原 理与设计
u tan 2 ux m f r u f
2 u x
p
r02 或m f ru2u x f 其中, 1 2 ru
§4.3单油路离心喷油嘴的工作原 理与设计
离心式喷嘴内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p 1 1 1 2 2 f u x f u2 pin f uin H 0 const. 2 2 2
Rosin-Rammler:
均匀指数
di n M R 1 exp M0 d
di d R=63.2%
n M di R 1 exp 0.693 M0 d
di d
根据连续方程,燃油在切向孔内的流动速度为
uin m f
n r
f 2 in
不计粘性时,流体的动量守恒,故有
第四章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分析
![第四章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895f2e0722192e4536f6ad.png)
第二节 扩散燃烧型燃烧室的工作过程与结构
图 4-1 所示的就是一种扩散燃烧型的燃烧室。图 4-3 中则给出了与之相配的喷油嘴的结构图。 从图 4-1 中可以看出:由压气机送来的压缩空气,在逆流进入遮热筒与火焰管之间的环腔 7 时,因受火焰管结构形状的制约,将分流成为几个部分,逐渐流入火焰管,以适应空气流量与燃 料流量的比值总是要比理论燃烧条件下的配比关系大很多的特点。其中的一部分空气称为“一次 空气”,它分别由旋流器 15、端部配器盖板 14、过渡椎顶 13 上的切向孔,以及开在火焰管前段 的三排一次射流孔 11,进到火焰管前端的燃烧区 12 中去。在那儿,它与由燃烧喷嘴 1 喷射出来 的液体燃料或天然气,进行混合和燃烧,转化成为 1500-2000℃的高温燃气。这部分空气大约占 进入燃烧室的总空气量的 25%;另一部分空气称为“冷却空气”,它通过许多排开在火焰管壁面 上的冷却射流孔,逐渐进入火焰管的内壁部位,并沿着内壁的表面流动。这股空气可以在火焰管 的内壁附近形成一层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膜,它具有冷却高温的火焰管壁、使其免遭火焰烧坏的 作用。此外,剩下来的那一部分空气则称为“二次空气”或“掺混空气”,它是由开在火焰管后段 的混合射流孔 10,射到由燃烧区流来的 1500-2000℃的高温燃气中去的,它具有掺冷高温燃气, 使其温度比较均匀地降低到透平前燃气初温设计值的作用。
68
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产前培训专用教材
图 4-3 所示的是一种双燃料喷 嘴,它既能向燃烧室的火焰管头部 供给天然气,又能供给液体燃料。 为了增强液体燃料的燃烧速度,专 门 用高压 雾化空气来帮助液体燃 料雾化成为 100μm 左右的细雾 滴。这种细雾滴在进入高温的燃烧 区 后,就 会逐渐蒸发成为气相 燃 料,通过扩散和旋流的湍流的混合 作用,逐渐与燃烧区内的新鲜空气 掺混,在余气系数α =1 的空间范 围内起燃,形成一个温度高达理论 燃烧温度水平的火焰。这种燃料与 空气没有预先均匀混合,而是依靠 图 4-3 MS6001 系列燃气轮机上采用的分管型燃烧室的喷油嘴 扩散和湍流交换的作用,使她们彼 1-雾化空气进口 2-喷嘴本体 3-天然气进口 4-喷嘴的顶盖 此相互掺混,进而在α =1 的火焰 与空气选流器 5-天然气喷口 6-液体燃料喷嘴的组合件 上 面上进行燃烧的现象, 称之为 7-雾化空气切向槽 “扩散燃烧”。那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燃料与空气相互扩散和掺混的时间,而不是取决与它 们的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这种燃烧现象的一大特点是,火焰面上的α =1 ,其温度甚高,通 常为理论燃烧温度(它总是高于空气中的 N 与 O 起化学反应而生成 NO 时的起始温度 1650℃)。 因而按这种方式组织的燃烧过程必然会产生数量较多的“热 NO ”污染物。 为了解决这类燃烧过程中 NO 排放量超过环保要求的问题,可以采取三种措施,即:①在 高负荷条件下,向扩散燃烧的燃烧室中喷射一定数量的水或水蒸气,借以降低燃烧火焰的温度; ②在余热锅炉中安装所谓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SCR);③采用催化燃烧法。 众所周知: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NO 有燃料 NO 和热 NO 之分。前者取决于燃料中所含的氮 化合物的数量,燃烧过程中无法控制它的生成。热 NO 则是在燃烧过程的高温条件下,环境中所 含的 N 气与 O 气化合物而成的产物,它是按 Zeldovich 机理生成的。热 NO 的生成率与燃烧火 焰的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 NO 之总数 量则不仅是火焰温度的函数, 而且是可燃混合物在火焰温度条 件下逗留时间的线性函数。燃料已定时,燃烧火焰的温度则是 燃料/空气混合化学当量比的函数。图 4-4 中给出了 2 蒸馏油 与 590K 的空气混合燃烧时,燃烧火焰的温度 T 以及 NO 的 反应生成率 dC /dτ与燃烧/空气混合化学当量比的相互变化 关系。 由上图可知: NO 的最高生成率发生在燃烧/空气混合化 学当量比等于 1 的地方,那时,燃烧火焰的温度 T 为最高。 图 4-4 火焰温度 T 以及 因而,倘若能使燃料与较多的空气相混合,即:在比较稀释的 dC /dτ与燃料/空气混合 燃料浓度下进行低温的燃烧,那么,就能减少 NO 排放物的 化学当量的关系 生成。当然,向燃烧火焰区喷散水或水蒸气,以迫使降低燃烧 dC 为 NO 的浓度 火焰的温度,同样能够起到抑制生成 NO 的作用。
燃烧室工作原理
![燃烧室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5845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8.png)
燃烧室工作原理
燃烧室是内燃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燃油与空气混合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
燃烧室通常由气缸体、活塞、气缸盖和喷油喷嘴等部件组成。
燃烧室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
首先是进气过程。
活塞在下行过程中,通过曲轴的转动带动进气门打开,使混合气体(由燃油和空气组成)进入燃烧室。
进气门关闭后,活塞开始上行,将进气气体压缩。
接下来是压缩过程。
活塞上升时,压缩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力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混合气体被压缩到较小的体积,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然后是燃烧过程。
在活塞接近顶点位置时,喷油喷嘴向燃烧室内喷射燃油。
燃油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形成火焰。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输出动力。
最后是排气过程。
当活塞接近下行过程的末尾时,排气门打开,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燃烧室。
然后活塞再次上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总的来说,燃烧室是通过控制燃料的喷射、混合和点火,使其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进行燃烧,转化为机械能。
这一过程是内燃机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产生动力的关键。
燃烧室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燃烧室的基本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513df2efd0a79563d1e7260.png)
02:50:49
燃气收集器
❖在分管型和环管型燃烧室中,需要用燃 气收集器(又称燃气过渡段)把火焰简 出口的圆形截面过渡并转变为透平喷嘴 前的扇形截面。
62
02:50:49
燃气收集器 ❖为了提高燃气收集器的工作可靠性,在
型面变化剧烈的地方,可以局部地开启
一些冷却小孔,使壁面获得冷却保护,
并适当减弱一些这个部位的刚度,以消 除一部分内应力。
02:50:49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3、火焰筒
39
02:50:49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4、旋流器
旋流器位于火焰筒的头部,大多为环状围绕燃料喷 嘴安装,可多个使用,也可以多个并列或同心组合应用, 以改善燃烧过程或缩短火焰长度。旋流器可使一次空气 沿火焰筒内壁作螺旋状的旋转运动,有的旋流器能把一 部分空气射入雾化油锥内,可以减少积炭。
14
02:50:48
燃烧过程和气流的组织
❖燃烧室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燃烧区中燃料浓度场的组织 ❖燃烧区中可燃混合物的形成与
燃烧
15
02:50:48
燃烧室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混合区中二次掺冷空气与高温燃
气掺混过程的组织 ❖火焰筒壁冷却过程的组织
16
02:50:48
7
02:50:48
对燃烧室的基本要求
❖ 点火可靠,燃烧稳定
▪ 在各种工况,包括工况急剧变化的过程(过渡过 程), 燃烧室应保证稳定燃烧,即不熄火,无燃 烧脉动。
空气过量系数α:燃烧时实际空气量 L与理论上需要的空气量L0的比值, 即α=L/L0。
8
02:50:48
对燃烧室的基本要求
❖ 燃烧完全
燃烧室工作原理探究
![燃烧室工作原理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aebd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5.png)
燃烧室工作原理探究燃烧室是一种关键性的元件,在许多热能转换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负责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转化为机械能或热能。
本文将深入探究燃烧室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燃烧技术。
一、燃烧室的基本原理燃烧室作为热能转换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将燃料与氧气进行高效的燃烧,从而释放出能量。
燃料在燃烧室中通过与氧气的反应产生化学能,进一步转化为热能或机械能。
燃烧室通常由一个封闭的容器组成,内部有适当的供氧系统和燃料喷射系统。
通过可控的燃气或燃油进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同时,引入适当的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
当燃料与氧气混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燃烧反应就会发生。
二、燃烧过程的基本步骤燃烧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基本步骤:点火、起燃、燃烧和燃尽。
1. 点火:点火是燃烧过程中的开始阶段。
通过点燃初始的混合气体,引发燃烧反应,开始释放能量。
2. 起燃:起燃是指点火后燃料和氧气混合物的燃烧反应进一步进行。
通过点火后释放出的热量,进一步加热燃料和氧气混合物,使燃烧反应持续进行。
3. 燃烧:燃烧是燃料和氧气混合物在足够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碳氢化合物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热量。
4. 燃尽:当燃料和氧气混合物中的燃料完全燃烧完毕时,燃尽阶段开始。
此时,燃料已经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且没有剩余的可燃物。
三、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物的产生,燃烧室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改进措施。
1. 燃料喷射系统优化:通过设计合理的燃料喷射系统,可以实现燃料与氧气的充分混合,增加燃烧反应的效率。
2. 燃烧室壁面冷却:在高温高压燃烧室中,冷却壁面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燃烧室的温度,减少燃料的热损失。
3. 燃烧室湍流控制:通过优化燃气或燃油喷射系统,可以使燃料在燃烧室内形成适当的湍流,提高燃料与氧气的混合和燃烧效率。
4. 燃烧室几何形状: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于燃烧反应的传播速率和能量释放有重要影响。
燃烧室ppt课件
![燃烧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b5020302768e9950e7382d.png)
余气系数α的物理意义
表示贫油和富油的程度
α<1时为富油,α>1时为贫油
燃烧室内的余气系数
一般为3.5-4.5 为了保证对燃烧最有利,在燃烧室的燃烧区和点火区, 余
气系数总是接近于1
油气比f与余气系数α之间的关系
2、燃烧要稳定
点燃后, 在规定的全部飞行高度和速度范围内都能保证稳定 燃烧而不被吹熄
组成余气系数合适的混合气
促使燃油迅速汽化
燃油汽化的快慢取决于燃油雾化的质量和燃油周围的温度
燃油的雾化是通过喷油嘴实现的
目前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通常使用喷油嘴有离心式喷油嘴,蒸 发管式喷油嘴和气动式喷油嘴。
离心式喷油嘴
内装有一个旋流器,燃油从切向孔进入旋流室内, 在旋流室内作急速 的旋转运动
火焰筒
是一个在侧壁面上开有多排直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孔及缝的 薄壁金属结构
燃烧在其内部进行,保证燃烧充分, 掺混均匀并使壁面得到冷却
连焰管 喷油嘴
供油, 并使燃油雾化或汽化, 以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利于稳定燃 烧
旋流器 点火装置
产生高能火花,点燃燃油
图5-6 典型的单管燃烧室
便于检查更换
较便于检查更换
不便于检查更换
火焰筒结构简单
火焰筒结构较复杂
火焰筒结构简单
环形面积利用率低
环形面积利用率较高
环形面积利用率高
迎风面积大、重量大 迎风面积较大、重量较大 迎风面积小、重量轻
点火性能较差
点火性能较差
点火性能好
总压损失大
总压损失较大
总压损失较小
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
出口温度分布较均匀
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02eb2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9.png)
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作原理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作原理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装有⽕花塞,产⽣电⽕花,点燃可燃混合⽓。
在⽕花塞两电极之间,加上直流电压后,可燃混合⽓会产⽣电离。
当电压升⾼到⼀定值时,⽕花塞两级⽓体间隙被击穿,产⽣电⽕花,此时活塞处于压缩⾏程的上⽌点附近,从⽽使⽓体燃烧产⽣巨⼤的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点⽕系的作⽤:将电池或发动机的低电压变成⾼电压(20~30kv)在按照发动机各⽓缸的⼯作次序,点燃⽓缸中的可燃混合⽓。
第⼀节概述⼀、点⽕系发展历史⼗九世纪⼋⼗年代,出现磁电机为电源的点⽕系⼆⼗世纪初,出现传统点⽕系,即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的点⽕系⼆⼗世纪六⼗年代,出现电⼦点⽕系⼆⼗世纪七⼗年代初出现⽆触点的电⼦点⽕系。
⽬前,使⽤⼴泛⼆⼗世纪七⼗年代末开始使⽤微机控制点⽕时刻的电⼦控制系统。
⽬前,最先进的:⽆分电器的电⼦点⽕系⼆、点⽕系的分类电机式:应⽤在摩托车及⼤型拖拉机上(1)按点⽕电源分:蓄电池式:应⽤⼴泛电感储能式:应⽤⼴泛(2)按存储能量的⽅式分类:电容储能式:赛车(3)按点⽕信号产⽣的⽅式分类磁感应式(电⼦点⽕系)霍⽿效应式光电式电磁振荡式三、汽车发动机对点⽕系的要求(1)迅速产⽣⾜以击穿⽕花塞间隙的⾼电压⽕花塞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影响⽕花塞击穿电压⽓缸压⼒↓击穿电压↓的因素⽓缸中空⽓的温度↑(2)电⽕花应具备⾜够⾼的能量点⽕能量不⾜时,会使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的动⼒性下降,油耗和排污增加,甚⾄于发动机不能⼯作。
起动时,通常电⽕花⾄少应具有0.1焦⽿的能量,发动机正常⼯作时,电⽕花只要有0.01~0.05焦⽿的能量就可以点燃混合⽓。
(3)点⽕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况点⽕时刻由点⽕提前⾓表⽰。
当发动机的转速或负载发⽣变化时,可以通过点⽕提前机构进⾏⾃动调节。
转速↑点⽕提前⾓↑,负载↓第⼆节传统点⽕系的⼯作原理及个主要元件1传统点⽕系的组成传统点⽕系的组成由电源(蓄电池)、发电机(图中未画出)、点⽕开关、点⽕线圈、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花塞、⾼压导线、阻尼电阻等组成。
燃气轮机-燃烧室 ppt课件
![燃气轮机-燃烧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49006caaedd3383c4d373.png)
燃烧产物。
最关键部分: 火焰管
长期高温下工作, 必须进行冷却
ppt课件
4
二次空气的作用
大部分用来冷却火焰管外壁和燃烧室外壳,一部分 冷却火焰管内壁;
一部分经混合器5进入混合区与燃气混合掺冷,把温 度降低到给定的燃气温度;
补燃作用。
85%~70%
15%~30%
ppt课件
5
结构不太复杂。
ppt课件
37
2.双轴方案
2.1 分轴方案
压气机与高压涡轮共轴
(C-HT)和燃烧室一起
组成燃气发生器; 低压涡轮与负荷共轴
(LT-L)。
宜用于变速负荷。
ppt课件
38
2.2 平行双轴方案
高压压气机由高压涡轮 带动(HC-HT);
低压压气机由低压涡轮 带动(LC-LT)。
负荷的带动有两种形式: HT-L或LT-L
3、功率平衡
平行双轴机组
机械联系的各部件的驱动力矩,应等
于总的阻力矩(包括压气机耗功),
即每根轴上的功率应平衡。
单轴机组:
压气机内功率
NLT=NLC/m1+Ne NHT=NHC/m2
涡 轮内功率
或
NT=NC+Nm+Ne NT=NC/m+Ne
分轴机组:
机组附件消耗和 机械损失功率
机械效率
要求燃烧室在燃气轮机的一切工况下均能稳定燃烧,不发 生灭火现象以及强烈的火焰脉动现象。
保证(1)火焰不被高速气流吹灭(火焰稳定器);
(2)不发生熄火。
富油
熄火
熄火极限—指一定的油气比范围(fmin ~ fmax)
其差值越大,稳定性越好。
燃烧室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燃烧室的基本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feb58900c22590103029d3a.png)
二次空气
03:50:58
21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3、“火焰稳定器” — 旋流器
03:50:58
22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4、经火焰筒上孔、缝的气流流动
03:50:58
23
燃烧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
4、经火焰筒上孔、缝的气流流动
03:50:58
38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3、火焰筒
03:50:58
39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4、旋流器
旋流器位于火焰筒的头部,大多为环状围绕燃料喷嘴 安装,可多个使用,也可以多个并列或同心组合应用, 以改善燃烧过程或缩短火焰长度。旋流器可使一次空气 沿火焰筒内壁作螺旋状的旋转运动,有的旋流器能把一 部分空气射入雾化油锥内,可以减少积炭。
35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2、扩压器
扩压器是由燃烧室内、外壳和火焰街头 部构成的一个扩压通道,用它来降低速度, 提高压力,保证燃烧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压力 损失ρ通常,在扩压器中需把压气机的出口 流速降低3~5倍。
03:50:58
36
燃烧室的结构和型式
2、扩压器
扩压器是由燃烧室内、外壳和火焰街头
部构成的一个扩压通道,用它来降低速度, 提高压力,保证燃烧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压力 损失ρ通常,在扩压器中需把压气机的出口 流速降低3~5倍。
03:50:58
55
点火装置
电站燃气轮机常用的点火器
(1)电火花塞点火器
利用电极高压放电或半导 体表面放电,点燃燃料空气混 合物。
03:50:58
56
点火装置
电站燃气轮机常用的点火器
燃烧室原理
![燃烧室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ecac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0.png)
燃烧室原理
燃烧室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将燃料和氧气混合并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发动机的输出。
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燃料和氧气会在燃烧室内被充分混合。
燃料一般为液态或气态,通过喷射装置进入燃烧室中。
氧气则是通过进气系统从大气中吸入,与燃料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燃烧室通常设计为容积较小、高压且密封性良好的空间,以确保混合气体的充分统一性。
其次,混合气体在燃烧室内点燃。
点燃方式可以通过火花塞或者压缩加热自燃等方式实现。
一旦混合气体点燃,燃料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产生大量的热能。
此时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会快速升高。
然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开始膨胀。
热能的释放使得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种高温高压气体会通过燃烧室的出口进入涡轮或者活塞,驱动发动机的运转。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转化燃烧室内气体的能量,例如涡轮增压器-涡轮机组或者活塞推动机构等。
最后,燃烧室内的燃料燃烧剩余物会通过废气排放系统排出。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会通过废气管将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净化处理,以达到环境要求。
总结来说,燃烧室的原理可以概括为混合气体充分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驱动发动机运转,并排放废气。
燃烧室的设计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对燃烧室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动机构造第3章 燃烧室
![发动机构造第3章 燃烧室](https://img.taocdn.com/s3/m/7236b8d6ce2f0066f5332247.png)
(3) 燃烧室的零组件及其联接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良好的冷却和可靠的热补偿。
(4) 燃烧室的尺寸要小、重量要轻,要有高的容热强度。 (5) 燃烧室的结构要简单、维修检查方便、使用寿命长。
第3.2节 燃烧室的基本结构形式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烧室有三种基本结构形式: 分管燃烧室; 流通道型面的不同,目前常见的扩压器有以 下三种形式:
一级扩压式
二级扩压式
突然扩张式
一、 一级扩压式的扩压器
一级扩压的扩压器,气流通道横截面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使压力较均匀地增加。 气流的变化规律有:
等压力梯度 等速度梯度 两者兼有的混合型
涡喷7乙发动机燃烧室的扩压器(等压力梯度) 总压恢复系数90%
1. 扩压器;
2. 涡流器;
3. 燃油喷嘴; 4. 点火装置; 5. 联焰管; 6. 气膜冷却; 7. 火焰筒进气孔; 8. 燃烧室机匣; 9. 漏油活门。
第5.3节 燃烧室基本构件的结构
3.4.1 扩压器
扩压器安装在压气机和燃烧室之间,其通道是扩张形的。它 的功用是使气流速度下降,为燃烧室内的稳定燃烧创造条件。 一般扩压器进出口截面积之比 F出/F进=3.0~5.5,使压气机出 口气流速度由120~180米/秒降低到30~50米/秒。 扩压器出口处是整台发动机静压的最高点。现代发动机的扩 压器是发动机的主要承力件之一,由于存在流动损失,气流总 压有所下降,约占燃烧室总压损失的 1/3,扩压器的长度约占 燃烧室总长的1/4。
3.2.1 分管燃烧室 分管燃烧室的组成是在内、外壳体之间有 6-16 个单管燃烧室,每个单管燃烧室有它自己单独的火 焰筒和外套,火焰筒前安装有旋流器,喷油嘴,通 常在两个单管燃烧室上装有点火装置,各个单管燃 烧室之间有联焰管相连。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第7课燃烧室原理与特性)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第7课燃烧室原理与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8c847f7915f804d2b16c1ec.png)
(一)扩散燃烧
➢原理
燃料
空气
边混合、边燃烧 ;过量空气系数=1
➢特点
优点:稳定,不易熄火,不回火 缺点:NOx高
➢降NOx措施 不利燃烧
(1)注水或水蒸气 投资高 (2)在余热锅炉中用氨水
还原NOx为N2
➢降NOx措施新技术
(1)均相贫预混燃烧——已应用 (2)催化极贫预混燃烧——尚未实用化
(二)预混燃烧
特点:多级并联 双燃料 中心有值班喷嘴 燃用柴油时,低负荷为扩散,高负荷为预混
(四)三菱公司的DLN燃烧器
特点:两级串联 双燃料 中心有值班喷嘴 燃用柴油时,相当大程度上为扩散燃烧 设有空气旁路
➢原理 燃料 空气
混合
燃烧
控制过量空气系数>1
➢特点
优点:NOx生成量小
缺点:低负荷时易熄火
➢对策
控制火焰温度不太低 设值班喷嘴 设可调节的空气旁路 分级燃烧
分级串联和并联燃烧方式
三、典型DLN燃烧室(器)简介
(一) GE公司的DLN燃烧室
特点:两级串联 双燃料燃烧室
燃柴油时, 只以扩散方 式燃烧。
➢一般设计原则:空气分流 燃料/空气良好混合 自由膨胀+冷却
➢类型: 圆筒型、分管型、 环型、环管型
(二)燃烧室的结构及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型
优点:易系列化、检修、实验 易组织燃烧 效率高、稳定
缺点:空间利用差 压损大
➢圆桶型
优点:简单 灵活 装拆方便 燃烧稳定 压损小
缺点: 笨重 设计调试困难
➢环型 优点: 轻小 空间利用好
第二节 燃烧室原理与特性
一、燃烧室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一)燃烧室的工作过程及特点 ➢作用:组织燃烧 混合
10-燃气轮机-第十讲-燃烧室原理及结构
![10-燃气轮机-第十讲-燃烧室原理及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d5eb61b0912a2161479295a.png)
1、圆筒型
• • 具有圆筒形的外壳和火焰管; 多采用逆流式结构(紧凑);可按1-2个;
•
可直立或横卧于燃机上方,或直立于燃机侧面。
•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使用寿命 • 缺点:空间利用率差、容积热强度较低; • 调试时所需风源较大。
• 应用:广泛应用于小功率燃机及部分中等功率燃机。
圆筒型
2、分管型
第五章 压气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1、燃烧室简单工作原理 2、燃烧室类型与基本结构
燃烧室的作用
• 把压气机送来的高压空气同燃料很好 地混合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并送入透平涡轮中作功。
一、燃烧室的工作简图及其要求
•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 外壳1、火焰管2、旋流器3、喷油嘴4、混合器5。
简单工作原理
• 一台燃气轮机中设置若 干分开的小燃烧室,通 常8-12个,围绕燃机 轴线均匀布置,各燃烧 室之间由联焰管联接。 • 每个燃烧室有单独的外 壳、火焰管、喷油嘴, 但仅有2个点火器,其 它则靠联焰管点燃。
5 1
3 2 4
分管型
• 优点:尺寸较小,易组织燃烧;易调试、易拆卸。 • 缺点:构造复杂,较笨重;需冷却的火焰管表面较多; 启动点火较慢;周向温度不均匀度大;压力损失大。 • 应用:大功率工业型燃气轮机;已较少应用。
对燃烧室的要求
• 判断燃烧室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它能否 可靠地、经济地提供合格的高温燃气。 1.燃烧要完全
• 要求绝大多数进入燃烧室的燃料,能够在燃烧 室内燃烧掉,不发生严重的积炭和冒烟现象。
燃烧效率特性
• 燃烧效率-衡量燃烧的完善程度 Qi B 1 95 % ~ 98 % Hu
环形燃烧室
• 缺点: • • 调试时耗气量大; 油气匹配难、组织燃烧难;
燃烧室原理rss5燃烧过程的计算、燃烧室工作过程的特性
![燃烧室原理rss5燃烧过程的计算、燃烧室工作过程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88edf482b160b4e767fcfd2.png)
N + OH ← NO + H → N + CH ← N + HCN →
(3)、燃料NO
影响NO生成的主要因素:
起飞状态各种发动机的NOX排放与综合参数的关系
5、冒烟 (1)、烟形成机理 (2)、冒烟的影响因素
三、污染物排放特性
四、控制污染的方法
1、降低CO和CXHY (a)控制主燃区和掺混区的油气比,及在区内滞留时间 抽取或放出在慢车时压气 包括:良好的燃油喷雾 机流出的空气量
二、排气污染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CO的生成 当温度高于1673K时,就会产生离解
1 CO 2 → CO + O 2 − 6450 2
当温度高于1000℃时,CO的消失主要为:
K1 CO + OH ←→ CO2 + H
当温度接近500℃时,CO的消失主要为:
CO + H 2 O ← → CO 2 + H 2
§5 燃烧过程的计算、燃烧室工作 过程的特性
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平衡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燃烧室的工作过程 燃烧室特性 燃烧室的排气污染
§5-1 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平衡
一、平衡方程、理论空气量及热值
C + O 2 → CO 2 + 395800 KJ / Kmol
12 32 44
完全
1 完全 H 2 + O 2J / Kmol 2
.
.
* 3α
= m f (1 + L0 )i
.
.
* 3α =1
* + (m f αL0 − m f L0 )i3a
.
.
= m f [(1 + L0 )i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原理课件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d63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2.png)
防振屏
33
25
V形火焰稳定器
26
蒸发式火焰稳定器
27
气动式火焰稳定器
28
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
29
振荡燃烧概述
1、振荡燃烧类型
①高频: 200~3000Hz , 10%<Δp/p0<20% 尖叫啸声,颤振筒体过热。
②中频: 30~200Hz, Δp/p0 ≥20% 低频: 20~30Hz 嗡鸣声—滚雷。燃烧不稳定,转速摆动。
13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
14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
(2)飞行速度变化时,稳定燃烧范围变化的情形
15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
(3)发动机转速变化时,稳定燃烧范围变化的情形
16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
17
燃烧室的使用特性
2、发动机工作时,易导致燃烧室熄火的条件 (1)高空猛收油门或收油门断加力时,易造成贫油熄火;
(2)高空小速度飞行,操纵飞机的动作过猛,易造成富油 熄火;
增加、不利于组织稳定的燃烧。
(3)出口气流温度不受过多限制,余气系数
可以比较小。
(4)在整个飞行范围内进口气流速度和温度
变化量不大,但进口压力的变化较大。
19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原理
2、对加力燃烧室的要求 (1)减小流体阻力 (2)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发动机的耗油率 (3)出口流场均匀,以减小推力损失 (4)点火和燃烧稳定性好 (5)防止振荡燃烧的发生
(3)当压气机或超声速进气道发动机发生失速、喘振等不 稳定现象时,易造成富油熄火;
(4)当飞机发射武器或编队飞行时,混合气含氧量较少,
无法保证正常燃烧。
18
加力燃烧室的工作原理
1、加力燃烧室工作条件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热离解 1、热离解和热离解方程 2、离解的影响
§5-2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燃烧过程的能量平衡、 一、燃烧过程的能量平衡、燃烧效率
* I 2 a + I f + Q = I 3α + q *
* 即:m i + mf i f + ξb mf Hu − q = (mf + ma )i3α * a 2a . . . . .
* 3 * 2
影响 T3* 的因素:
H u , L0
c 'pg
ηc : ηc
α:α
T2*
T3* T3*
精确求解用迭代法: 由α =
* ηcH u − H 3 + H 0 * * L 0 (i 3 a − i 2 a )
* * i3a − i2a 1 f = = = * ma αL0 ηc Hu − H3 + H0
§5 燃烧过程的计算、燃烧室工作 过程的特性
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平衡 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燃烧室的工作过程 燃烧室特性 燃烧室的排气污染
§5-1 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平衡
一、平衡方程、理论空气量及热值
C + O 2 → CO 2 + 395800 KJ / Kmol
12 32 44
完全
1 完全 H 2 + O 2 → H 2 O ( 气态)+ 242100 KJ / Kmol 2
燃烧室进口空气压力、 的影响: 燃烧室进口空气压力、温度对η c 的影响:
2、燃烧效率的相似准则 — θ 参数 、 基于表面燃烧理论
ut ηc ∝ f ( ) v
ηc = f (
p 2 Fc T2
.
)
ma
由实验数据总结得出:η c = f (
p 1.75 Fc Dc e (T2 / 300 ) 2
112 384 航空煤油的热值: H UC8 H16 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5102880 = = 45560 kJ / kg 112
氧气占空气的重量百分比:23.2% 完全燃烧1kg煤油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0: 煤油所需的理论空气量L 完全燃烧 煤油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384 100 L0 = × = 14 .7 kg 空气 / kg 燃油 112 23 .2
.
.
代入前面的燃烧效率公式得:
ηc =
* ma (i − i ) + m f ( H 3 − H 0 − ∆i f ) * 3a * 2a .
.
m f Hu
因为 ∆i f = i f − i0 f 较小,可忽略
ηc =
* * * α L 0 (i3 a − i 2 a ) + ( H 3 − H 0 )
.
.
* 3α
= m f (1 + L0 )i
.
.
* 3α =1
* + (m f αL0 − m f L0 )i3a
.
.
= m f [(1 + L0 )i
* 3α =1
* − L i ] + m a i3 a * 0 3a
.
* H3
等温燃烧焓差
一般形式:
H = (1 + L0 )iα =1 − L0 ia
4、掺混段进气,占25%-30% 作用:将上游已燃高温气流掺冷、掺匀至合理温度分布 5、冷却火焰筒壁面用气,占35% 作用:隔热、吸热冷却
三、燃烧室中的燃料浓度分布
四、燃烧室的燃烧过程
§5-4 燃烧室特性
一、燃烧效率特性 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特性是指在一定的进口条件下,燃 烧效率随余气系数α的变化关系。 1、典型的燃烧效率特性 、
等温燃烧焓差仅与温度有关,与α无关 同样,对于T0温度的燃气总焓:
(m f + ma )i
.
.
* 0α
=m i
.
* a 0α
+ mf H0
.
H 0 = (1 + L0 )i0α =1 − L0 i0 a
则:(m f + ma )(i
.
.
.
* 3α
* − i0α ) = m f ( H − H 0 ) + ma (i3a − i0 a ) * 3
(b)、分级供油技术
2、降低NOX
2、降低冒烟 主燃区内良好的油气混合 气动雾化喷嘴的采用可减少局部富油区,掺混均匀 贫油主燃区的设计 采用冒烟小的燃油
五、低污染燃烧室的设计 1、分区燃烧
GE公司设计的径向双环腔燃烧室
P&W公司设计的轴向分级燃烧室
2、研究中的其它燃烧室 旋涡混合式燃烧室主燃区,采用旋涡混合燃烧方案 可变几何燃烧室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 催化燃烧室
m f H uηc
* ma (i − i0a ) + mf (i f − i0 f ) + mf Huηc = (ma + mf )(i3α − i0α ) * 2a
. . . .
.
.
.
.
.
.
ηc =
(ma + m f )(i
* 3α
− i0α ) − ma (i
.
* 2a
− i0 a ) − m f (i f − i0 f )
mf Hu
空气及燃料的热焓可由 ∆i = c ∆T 确定 p 燃气的热焓确定: α>1时: 1kg燃料+αL0kg空气 (1+ αL0)kg 则燃气的总焓:
* * * (1 + αL0 )i3α = (1 + L0 )i3α =1 + (α − 1) L0 i3a
两边乘以 m f :
.
(m f + ma )i
.
)
ma
令 θ =
p 1.75 Fc D c e (T2 / 300 ) 2
.
ma
相似准则参数 燃烧室确定后,这时
ηc = f (
p 1.75 e (T2 / 300) 2
.
)
ma
ηc = f(θ) 曲线反映出不同工况下的效率高低
综合现代各型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的试验数据,可 得现有燃烧室 η c = f (θ ) 范围的极限:
2 16 18
H UC = 395800 = 32980 KJ / Kg 12 242100 = 121050 KJ / Kg 2
每公斤C的反应热 每公斤H2的反应热
H UH 2 =
航空煤油的化学反应式:
C8 H 16 + 12O2 → 8CO2 + 8 H 2 O + 5102880kJ / kmol
( P2 / RT ) FM C M ⋅ T2 p 2 FM CM R T2
m a T2 p 2 FM
=
=
这两个参数与ψ c 的关系构成了燃烧室的流阻特性
燃烧室阻力 特性曲线
§5-5 燃烧室的排气污染
一、排气污染概述 不同状态排气污染物的含量(单位:g/kg燃油)
工作状态 起飞 慢车 CO 1 100 可燃烃 <1 10 NOx 25 21 碳粒 多 少
k σ = 1 − ψ c 2 M 22 2
* c
1 2
2、燃烧室压力损失的组成 、 (a)扩压器中的流体损失 (b)火焰筒进气产生的损失 (b)火焰筒内的总压损失 (c)附加损失
3、燃烧室的流阻特性 、
∆p p
.
.
.
* 23 * 2
m a T2 2 m a T2 R = ψ CM ( ) = f( ,ψ CM ) 2g p 2 FM p 2 FM
HuBiblioteka 和H均为温度的函数,可查焓值表
发动机总体设计时,已知: m a , T 2* , T 3* , η c 求: m f 或 α 由效率公式推得:
* ηcH u − H 3 + H 0 * * L 0 (i 3 a − i 2 a )
.
.
α =
二、燃烧温度
ηcH u 近似计算公式: T = T + α L 0 c 'pg
二、火焰稳定特性
指在进口气流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混气能稳定燃烧的油气范围 典型的火焰稳定特性曲线
三、燃烧室的流阻特性
1、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及表示方法 、 a、总压损失分为两类: 流阻损失 热阻损失 b、总压损失常用两种参数来表示: 总压恢复系数
* * σ c* = p3 / p 2
* * 2 流阻系数(阻力系数) ψ c = ( p 2 − p3 ) /( ρ m c m )
二、排气污染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CO的生成 当温度高于1673K时,就会产生离解
1 CO 2 → CO + O 2 − 6450 2
当温度高于1000℃时,CO的消失主要为:
K1 CO + OH ←→ CO2 + H
当温度接近500℃时,CO的消失主要为:
CO + H 2 O ← → CO 2 + H 2
N + OH ← NO + H → N + CH ← N + HCN →
(3)、燃料NO
影响NO生成的主要因素:
起飞状态各种发动机的NOX排放与综合参数的关系
5、冒烟 (1)、烟形成机理 (2)、冒烟的影响因素
三、污染物排放特性
四、控制污染的方法
1、降低CO和CXHY (a)控制主燃区和掺混区的油气比,及在区内滞留时间 抽取或放出在慢车时压气 包括:良好的燃油喷雾 机流出的空气量
mf
(1)任意给出一个T ,查表得 H
* 3
* 3
* i3a ,代入上式求出
* * (2)由 i3a 查 T3* ,由 T3* 查出 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