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
专题25 虽有佳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5 虽有佳肴(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3.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4.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1.B 2.不也很快乐吗?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4.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虽有佳肴》精选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须是自小至大,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
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而究极其说,反覆相就事理兼收并览博而反约或日温故而知新然后以"思"去其实非见臆所得于己亦无少损益。
若此然后可以言读书,不然则未为得也。
(选自朱熹《读书之要》)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2)教学相长也长:___________(3)后可以有得尔得:__________(4)勿遽取舍于其间遽:__________(5)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可谓善学者矣C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佳木秀而繁阴D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予观夫巴陵胜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若此然后可以言读书,不然则未为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填空。
【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但论述的角度不同。
【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论述【乙】文则从____________的角度论述。
5.【甲】文中说:"教学相长。
"你如何理解?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虽有嘉肴阅读理解答案精选
虽有嘉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⑹。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缺乏,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缺乏,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1、划分以下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3)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 ào )3、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到达极点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缺乏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⒀其此之谓乎大概4、古今异义。
(完整版)《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比较《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完成23~27题(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答案: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1分)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3.(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道:)(3)然后能自强.也(强:)(4)学.学半(学:)【答案】(1)甘美,美味,甘味(2)道理(3)勉励(4)教【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实词与重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旨:甘美,美味,甘味;(2)句意为: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
道:道理;(3)句意为: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强: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在文中,意为:勉励;(4)句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答案】(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翻”“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1)“学习”:学习;“困”:困惑。
(2)“教学”:是两个词,即“教”和“学”,可翻译为:“教学”和“学习”。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虽有佳肴(原卷版通用版)
虽有佳肴(一)(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女有归.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二)(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虽有嘉肴》一、整体把握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正因为学习是体验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只有学习了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对教师来说,只有把知识教授给别人,也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真正懂了,哪些地方并不懂。
而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鞭策,更努力地去弄懂。
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最后,作者又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以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这里,由讨论“学”,过渡到了“教”,粗看起来,逻辑并不严密,但仔细思索玩味,不乏辩证的思维: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
所以我们看到《兑命》中“教”和“学”字形上都用的是“学”字,正印证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二、问题研究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2.从写法上看,课文主要有哪些特点?写法上,课文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较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1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兌
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4)是故..古之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尚书》的《兑命》篇说:
“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
(17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3 . (1)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 .取信于民 ( 表明不欺骗百姓 ) ;“讲信”5 .不同意。
示例 1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六)1 .( 1 )是。
(2 )幼而无父。
(3 )所以。
(4 )来。
2 .( 1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 2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七)1 . (1) 以……为亲。
(2) 面对。
2 . (1)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 .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虽有佳肴》文言文对比阅读集锦
《虽有嘉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实践道理】(18分)《虽有嘉肴》与《教童子之道》【甲】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①,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③也。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有删改)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戴圣《虽有嘉肴》) 【注释】①条达:这里指枝条繁茂。
②发越:发扬播散。
这里有“生长、发育”的意思。
③微意:深意。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则其进自不能已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 )(3)学.学半( ) (4)则.其进自不能已( )(5)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答:4.【甲】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比喻为草木生长,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答:5.【甲】【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探讨了什么问题?(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学习方法】(18分)《虽有嘉肴》与《问说》【甲】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①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③焉?(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虽有嘉肴》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篇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旨:滋味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强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D.学学半学:学习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佳肴虽有至道B.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其此之谓乎回也不改其乐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
”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 D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旨”字解释为:味美。
B相中的“强”解释为:发奋努力。
D项中的“学”解释为:教人。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的“善”字分别解释为:善良;优点。
C项中的“其”字分别解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D项中的“是”字分别解释为:所以;判断词是。
小题3:试题分析:“学学半”是教学相长之意。
并不是“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
(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虽有佳肴》比较阅读(一)(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然后能自反.也( )(4)非问无以广.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其.奚决焉B.其此之.谓乎骈死于槽枥之.间C.非学无以.致疑策之不以.其道D.而.或不达于事而.伯乐不常有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1)味美(2)最好的(3)反思(4)增加2.D 3.(1)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②【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且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诉我们: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至:最好的;(3)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反:反思;(4)句意: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答案】yáo zhǎng yuè xià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注音的能力。
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3)然后能自反..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学相长....也()【答案】(1)虽有嘉肴:即使。
(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3)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5)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教然后知困.()【答案】(1)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意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1)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其此之谓乎!【答案】此句为倒装句,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解析】本题考查对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翻译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最好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⑵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⑶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⑷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答案】1.⑴甘美(味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2.C3.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旨,本义,甘美(味美)。
强,一词多义,勉励。
已,一词多义,停止。
故,一词多义,所以,因此。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虽有嘉肴》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篇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旨:滋味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强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D.学学半学:学习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佳肴虽有至道B.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其此之谓乎回也不改其乐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
”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 D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旨”字解释为:味美。
B相中的“强”解释为:发奋努力。
D项中的“学”解释为:教人。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的“善”字分别解释为:善良;优点。
C项中的“其”字分别解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D项中的“是”字分别解释为:所以;判断词是。
小题3:试题分析:“学学半”是教学相长之意。
并不是“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
(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虽有嘉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
《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礼记学记》原文与阅读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的意思: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
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
学习明事理,实践出真知。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办。
”其此之谓乎?注释:1.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2.至:到达极点。
3.困:不通,理解不了。
4.自反:反省自己。
5.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6.《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7.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8.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句首语气词,表示推测。
句解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肴:荤菜。
弗,不。
旨:美味。
道,道理、学说。
【简析】虽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公认的道理,不学,就不能体会出多么令人折服。
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汲取。
学习明事理,实践出真知。
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出处】《礼记·学记》。
【注释】困:困惑,疑难。
【简析】经过学习方能发现自己只是的欠缺,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也有疑难不解的地方。
知道知识欠缺,回过头来更加努力学习;有了疑虑,才能够深入钻研,自我提高。
所以说,教与学是同步增长的。
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缺乏,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缺乏,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
(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
⑧起:发,启发。
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
”()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26.(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 28.(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2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 30.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
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