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
川大《中国民俗学1582》20春在线作业1-0002参考答案
D.广告
E.商品包装
正确答案:ABCDE
7.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正确答案:CE
8.民俗正常的扩布要通过哪几个步骤,再置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
A.集体参与
B.价值判断
C.取舍选择
D.加工改造
E.独立保存
正确答案:BCD
A.民间文学
B.大众文化
C.民间风俗
D.通俗文学
正确答案:C
9.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正确答案:B
10.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
1.属于民俗学内容的有:
40
700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A.民俗史
B.民俗志
C.民俗学史
D.传统文化
E.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ABC
2.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民俗学》考试提纲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时空以外的时空指的是一般事情相反的事情。
在民俗学里时空指的是人们日常的正常生活,例如说从早上到晚上的一天工作,休息,饮食等等。
那么时空以外的时空,跟正常民间生活不一样,人们可以丢掉一切紧张的工作进行的玩耍,但也有跟正常生活不一样有很多禁止做的事,有各种仪式。
例如,做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和仪式。
传统节日,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里所谓的“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
传统节日又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律。
例如,节日期间的人们可以暂时远离劳作之苦而专心于享乐、游戏、探亲和访友,孩子们也不必担心玩儿的太疯而招致长辈的责骂、身份的差异,如尊卑贵贱也会因为节日的缘故而淡化。
总之,传统节日是人们给自己紧张生活的一个“假期”和“加油站”,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机会来享受自己通过艰苦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生活,进行各种仪式,所以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
2.史诗歌手是怎样“记住”长达几万甚至十几万行的史诗的?史诗就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长篇“复合”故事歌。
史诗具有传统性、保守性、互动性、程式化倾向、音乐性、神圣性、延续性等特点。
依据美国的米尔曼·帕里和艾尔伯特·洛德创造的口头程式理论,史诗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以及故事模式或故事类型。
根据这几个概念和相关的分析模型,口头程式理论基本上解释了许多伟大的史诗歌手为什么能够记忆长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行的史诗。
史诗歌手们并不是将史诗“背”下来的。
史诗歌手之所以能够记忆、创编、演唱鸿篇巨制的史诗,并非由于他们惊人的记忆力,而在于他们对程式、主题以及故事模式的熟练拿捏。
史诗歌手们在演唱过程中,遵循着一种创作模式和规律,其中包括一些固定的常规语句和典型场景,被称为“口头程式理论”。
《民俗学》期末考试答案
丧服中最高等级的一种是 得分/总分 A. 齐衰 B. 缌麻 C. 大功 D. 斩衰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2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神话与传说的相同点 得分/总分 A. 是真实的叙事 B. 常常带有解释性的色彩 C. 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D.
讲述的是远古或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2.00/2.00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13 单选(2 分) “狗头王”的叙事对于信仰“狗头王”的畲族人而言是 得分/总分 A. 历史 2.00/2.00 B. 童话 C. 传说 D. 故事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14 单选(2 分) 19 世纪的民俗学研究的材料主要来自 得分/总分 A. 田野调查 B.
厨房安排在北坎位,取水克火之意 2.00/2.00 D.
四合院的西厢房一般为年轻男性的居所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6 单选(2 分) ____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又被称为“游戏故事” 得分/总分 A. 笑话 B. 幻想故事 C. 程式故事 2.00/2.00 D. 机智人物故事 正确答案:C 你选对了 7 单选(2 分) 以下哪一个学派的理论假设某种类型的民俗事项的所有异文都具有亲属关系,来源于同一个 源头 得分/总分 A. 结构主义学派 B. 功能学派 C. 人类学派
春季节日都与农业劳动相关,而冬季节日都是娱乐性的节日 C. 春季节日大多是国家主持的祭祀仪式,而冬季节日主要在民间举行 D. 春季节日往往伴随着各种信仰和祭祀活动,而冬季节日没有这一特点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23 单选(2 分) 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构图常常是象征阴阳两种事物的符号组合在一起。请问以下符号中那一 个是阴性符号? 得分/总分 A. 双钱纹 2.00/2.00 B. 回纹 C. 如意纹 D. 云纹 正确答案:A 你选对了 24 单选(2 分)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事件和活动,其结构往往有程式化倾向。例如,中国人在腊月二十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对民俗学的关注,以下是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民间音乐B. 民间舞蹈C. 民间传统D. 民俗节日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婚俗?A. 敬茶B. 洞房花烛夜C. 接新娘D. 喜糖洒撒答案:D3. 中国著名的水灯节是在哪个节日举办的?A. 清明节B. 冬至节C. 中秋节D. 端午节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愚人节D. 万圣节答案:C5. 中国辽宁丹东举办的著名民俗庙会是指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春节答案:B二、判断题1.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学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节日、婚嫁、葬礼等方面。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民俗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民俗学通过研究人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民俗学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述中国传统婚嫁仪式的主要环节。
答案: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包括聘礼、过大礼、接新娘、敬茶、洞房花烛夜等环节。
其中,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定情信物。
过大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娶亲诚意的重要环节。
接新娘是新郎一行人出发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的过程。
敬茶是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首次进入洞房,并点燃红烛,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四、综合题1. 请以你所了解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学问竞赛题附答案和具体解析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推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洁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根据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孩子们是希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头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愿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猛、庄重。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
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
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
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要点)(A)一.填充:20%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名词解释:20%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
在民族的宗教实践历史中是指有宗教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在民族宗教历史中是指宗教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试卷(A、B)答题要点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学试卷(A)答题要点一.术语释义1.现代民俗学对民俗深层理解:其实质都是民众群体共同的感悟。
2.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3.同一民俗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别4.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二.简答题30%1.民众自发产生反复凝聚而成;风行的行为和文化心理模式;一般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流行于不经意的行为、观念、惯制、器物中。
2.潜移默化、内在整合、自我调控。
应结合实例展开一些分析。
三.问答题50%1.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不自觉和自觉的产物;人类发展自己的祈愿和需求;与生活的物质生产水平相适应;2.民俗法约性构成的原因及特征:信息压力、规范压力、惯性压力和民俗制度的合力。
不是法律却在民俗圈内对民俗的承受者的言行具有巨大的约束力。
当代社会是传统社会的延续发展,民俗的传承和相应的法约力,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诸多方面具有规范和制约力。
答题要求能结合实例和个人的体验进行阐述。
2004 —2005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学试卷(B)答题要点一.术语释义20%3.残存文化人类学的民俗观:文化的遗留物4.不成文法专指民俗传承的形态一般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5.信息压力民俗法约性的一个特征,口耳相传的信息模式形成的张力6.内在整合民俗交流中相互之间不经意的内在交融二.简答题30%7.为什么说民俗是风行的程式化的规矩?要点:民俗的流传类似一种文化感冒自然的风一样;民俗事项在展演中有着一定的程序和过程。
任何民俗都这样。
8.何谓文化型的生活要点:民俗的文化性: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生活型的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型的生活。
三。
问答题50%9.如何理解民俗的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10.举例论述民俗的传播形态要点:大抵上有:相沿承袭;积淀累积;言传身教;生活范型;功能模拟等形态。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职业行话:2.岁时节日:3.图腾:4.人生仪礼:5.元宵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说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四合院中体现得最充分?3.为什么说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4.我国一般的婚姻形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描述居住地或本人旅游目的地(须明确,1分)传统民居的类型(1分),及形成原因(2分),并浅析这类民居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或求吉避凶的心理(如房屋空间功能、建筑装饰、选址、修建过程等,至少4例,每例4分)2.从民俗应用的角度,举例谈谈民俗在当代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价值?(至少4例,须分析其价值)答案:一、名词解释1. 职业行话,亦称行业语,是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
2. 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3.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4.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5.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二、简答1. 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中国民俗A卷》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2、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3、民俗旅游就是人们以探求和体验异族异域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4、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凡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是之发生兴趣的风土人情的统称,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
二、不定项选择题(40分)1:D 2:B 3:BC 4:ACD 5:A 6:ACD 7:BCD 8:AD 9:ABCDEF10:ABCD 11:ABCD 12:AC 13:ACEF 14:ACD 15:ABCD 16:ABD 17:BD18:ACE 19:BCD 20:ABCD三、判断题(20分)1:√2:×3:√4:√5:√6:√7:×8:×9:×10:×11: √12:×13: √14:×15: ×16:√17: ×18:√19: ×20: ×四、简答题(20分)1、中国民族的特点:①源于中华大地②多元一体化格局③具有坚强、持久的民族凝聚力④具有团结、爱国的民族精神2、中国古代的传统婚姻类型:①抢劫婚⑤买卖婚②转房婚⑥服役婚③表亲婚⑦招赘婚④交换婚⑧童养婚3、民俗和旅游的关系:①民俗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民俗可以丰富旅游活动,旅游可以促进民俗发展与保护。
②旅游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③民俗也有利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④民俗可以提高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⑤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5、汉服的消亡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满清政府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灭掉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
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
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
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
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
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
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
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
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
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
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
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
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
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一、名词解释: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
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并入《国学门周刊》,共出版97期及周年增刊一册。
最早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印发,自25期起脱离北京大学《日刊》,独立发行。
《歌谣周刊》先后由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等负责编辑。
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出现了“民俗学”这个专业名词。
2、家谱:是我国家族民俗发展的一种记录家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
俗称谱书、宗族谱、族谱;古代典籍上又称“家牒”、“家乘”。
它本来是古代封建大家族记录血亲延续系统的文字,多流行于仕宦之家。
3、安德鲁朗: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1844~1912),苏格兰著名作家和人类学家,曾就读于圣安德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后当选为默顿学院特别研究员。
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从诗歌、历史、传记、小说,到童话和神话故事。
还翻译过《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出版过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苏格兰史》和《英国文学史》。
其中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广的是他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以及其他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比,安德鲁·朗选编的童话更全,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他汇集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神话和经典童话故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民俗一种生活方式?要点:(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第一节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相)必要举例说明。
民俗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什么是民俗,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
没有文字或人规定我们这么做,但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民俗要数春节了,春节怎么过?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年的年味很少,而外国人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很热闹?”其实我们的年味原来是很浓的。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含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________、共同________、共同________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________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俗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特性。
3.中国民族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语系。
4.中国民族的文字大体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17.藏族人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佛教设施,都必须下马,除苯教徒外都________方向绕行,转经筒、转寺院也应按此方向进行。
18.黎族儿女成年后住在村寨外的“一________”里,俗称“________”。
19.黎族植棉、棉纺织历史悠久,元朝时松江府名叫________的人曾学习植棉、纺织于海南黎族地区。
20.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________的民族;全民信仰________一教。
回族实行________葬、________葬、________葬。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回族B.蒙古族C.壮族D.满族2.在( ),周边的各族开始以“汉人”称呼中原人。
A.炎帝和黄帝时期B.春秋和战国时期C.汉代D.唐朝3.俗称的“口袋房,曼子炕”是被用来形容( )的住房特征。
A.朝鲜族B.满族C.回族D.纳西族4.“旗袍”是( )的传统服饰。
A.满族B.蒙古族C.藏族D.回族5.“那达慕”大会是( )的主要节日。
A.满族B.藏族C.蒙古族D.壮族6.“萨其玛”是( )的传统点心。
A.苗族B.维吾尔族C.满族C.藏族7.喜欢冷面、打糕、松饼并喜欢以汤、酱、泡菜为副食的民族是( )。
A.赫哲族B.朝鲜族C.白族D.满族8.( )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悠久,其居住地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中考民俗试题解析及答案
中考民俗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民俗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B.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C. 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是为了驱邪避凶D. 清明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答案:D解析:清明节并不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春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包括扫墓、踏青等。
2.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出嫁时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服装?A. 红色B. 白色C. 黑色D. 蓝色答案:A解析: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红色的服装,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A. 放鞭炮B. 贴春联C. 吃月饼D. 守岁答案:C解析:吃月饼是中国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而不是春节。
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放鞭炮、贴春联和守岁等。
二、填空题4.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是______。
答案:立夏解析: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5.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装饰物“脊兽”通常有______个。
答案:10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顶装饰物“脊兽”通常有10个,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
三、简答题6. 简述中秋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答案: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神的崇拜,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7. 描述一下中国春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答案: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守岁等。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家人团聚、庆祝新一年到来的重要时刻。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民俗活动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学试卷解析一、名词解释: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
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并入《国学门周刊》,共出版97期及周年增刊一册。
最早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印发,自25期起脱离北京大学《日刊》,独立发行。
《歌谣周刊》先后由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等负责编辑。
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出现了“民俗学”这个专业名词。
2、家谱:是我国家族民俗发展的一种记录家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
俗称谱书、宗族谱、族谱;古代典籍上又称“家牒”、“家乘”。
它本来是古代封建大家族记录血亲延续系统的文字,多流行于仕宦之家。
3、安德鲁朗: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1844~1912),苏格兰著名作家和人类学家,曾就读于圣安德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后当选为默顿学院特别研究员。
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从诗歌、历史、传记、小说,到童话和神话故事。
还翻译过《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出版过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苏格兰史》和《英国文学史》。
其中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广的是他的《世界经典童话全集》以及其他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比,安德鲁·朗选编的童话更全,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他汇集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神话和经典童话故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民俗一种生活方式?要点:(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第一节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相)必要举例说明。
民俗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什么是民俗,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
没有文字或人规定我们这么做,但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民俗要数春节了,春节怎么过?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年的年味很少,而外国人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很热闹?”其实我们的年味原来是很浓的。
从传统的习俗讲,前后有近60项事情要做:大扫除、祭灶、祭祖等。
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
民俗不光集中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就拿住来说,江南有厢房式的——一进去,方位都朝南,左右各一个厢房,为什么要这样?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说的风水:“左青龙,右白虎”,中间就是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或者要避免房门朝北开?这就是一种生活相。
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冬天寒风从西北过来,就被“白虎”给挡住了;春天东南风一刮,雨水多了,那么“青龙”也可以挡住。
中间这个地方利用了天然的防寒防雨的空间,是最早的风水的理念,没有那么多的迷信,这并非人们胡思乱想得出的。
古代没有空调,如何防寒,如何来保持适宜的温度呢?当然是要靠具体环境的选择。
有人认为风水是迷信,当然风水在发展中确实增加了许多迷信的说法,但是我们把这点作为主流而把核心的部分丢掉了,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区。
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民俗,千万不能停留在民俗就是风俗习惯这个狭隘的观念上。
2、举例说明中国民俗产生的内外因素?3、简述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关系?稳定性是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核心部分的东西多少年不变或变化很小。
稳定性取决于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中国经过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和改朝换代,其中有些民俗随着经济基础的消失、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自然消亡;有些民俗则经过某些完善和补充,一直传承到现在。
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如春节的贴对联、元宵节的吃元宵、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吃粽子、中元节的放河灯、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求寿、腊八节的吃腊八粥等等,在先秦两汉就已经定型,一直传承至今。
这正说明了民俗文化传承上的稳定特征。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由于民俗是靠集体创造,靠语言和行为传承和播布的,这就决定了民俗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之中。
变异实际上是民俗文化的自身调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民俗事象,大都是古代民俗变异传承的结果。
从这一意义上讲,变异是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4、传统的岁时节日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长期以来,农业就在我国占据主要地位,大量的岁时节日都是为祈求或庆祝农业丰收而形成的;同样,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而儒家思想在岁时节日中也有大量的表现。
据此,我们认为,岁时节日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l)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5、民俗的性能的内容?(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五章民俗的性能第一节法约性第二节软控性第三节本位偏移性)必要举例说明。
法约性: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力量,包括了信息压力、规范压力、惯性压力和民俗制度。
不论民俗呈什么形态,一旦形成,便会对人民的生活、言行产生法一样的效应。
软控性:潜移默化、内在整合、自我调控。
本位偏移性是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6、请举例说明民俗的分类?7、家族祭祀的功能?8、农业民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形式?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它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
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①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农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在岁时记、风土记、农家月令等性质的古籍和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农谚中,记录了许多农民在一年内约定俗成的耕作习俗。
从备耕、播种、防灾、田间管理到植树造林、收获、储藏,都有季节和周期规律可循。
“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
②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古代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产生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形成比较固定的习俗。
这些知识虽受地域的局限,但它却有一定的可信性与可行性。
如,除夕或初一观天象、风云,预卜一年的旱涝、晴雨。
农谚: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③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视农业收成的观念,形成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
因此,历代统治者和广大农民都在年关节令转换的时刻,逐渐形成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避祸德福的习俗。
尽管这类习俗有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成分,但它所反映的民俗心理,却是共同的。
如:“添(填)仓”节(正月十九或二十五)棉农元宵节看灯芯广东除夕碗盖盐米看聚散,占卜丰歉惊蛰响雷预知荒岁歉春分刮东风下雪,小麦丰收猜天人们通过这类习俗,希望借助超自然的神灵的庇佑,获得幸福;对危害人类的自然灾害的恶神,予以禳解或消除。
是为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农业禁忌、祭祀习俗农业禁忌习俗,一方面是农民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禁忌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规律的经验性认识的一种总结。
如:初一不能睡觉惊蛰墙角撒石灰,避虫蛇。
“蚕门”⑤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年初元旦,祭天、祭先农,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尝新”、“献新”、“食新”。
“蚕花鼓”⑥农业生产过程习俗这些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
⑦农业娱乐风习灯会打秋千采茶歌数九歌9、中国心意信仰民俗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八章第三节中国心意信仰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是指我国民众间流行的偏重于崇拜心理观念的俗信。
中国的心意信仰民俗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崇祀民俗的崇祀是指对所信奉的超自然体或超凡人力量所表现的崇信和敬仰之意,它们一般总与一定的祀仪式相结合,形态多样。
1.天地崇祀指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天象和江河大海,山石林原诸大地自然物的尊崇信仰祭祀活动。
(1)对天的祭祀三、论述题:1、请你结合你所了解和熟悉的民俗,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对策。
(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九章第三节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你怎样认识个人在民俗传承和变迁中的作用?3、早期艺术萌芽与民俗的关系怎么样?民俗对于中国艺术的发生发展、特色的形成以及审美的标准有着何种影响?(具体参见陈勤建《中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九章第六节中国民俗对文艺发展的影响)4、请你系统地对中国民俗的分类做具体介绍。
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
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
民俗界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意见,其中代表性的有四分法和三分法,前者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或语言民俗),后者将民俗分为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和语言的民俗三大类。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心理的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包括各种迷信和禁忌在内的精神领域的习俗。
行为的民俗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诸方面以行动表现出来的习俗。
语言的民俗是表现在语言方面的习俗。
以上两种分法各有各的道理,相对而言,四分法更清楚一些。
无论如何划分,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广大民众生活服务的民俗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
在各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5、传统岁时节日在脱离了农业社会的今天又逐渐淡化的趋势,如何理解这一现象?这些节日是否具有保留保护的价值?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