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2隐公二年、三年
左传读书笔记
左传读书笔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边读原著边来欣赏人家写的。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左传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左传读书笔记篇一1. 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左传译注(隐公三年)
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经】(实际采用的是殷正,阴历12月为岁首,周历滞后一月)(无传之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日有食之。
译文:鲁隐公三年春,周历二月乙巳日,发生了日全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公元前720年5月15日),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公元前720年9月1日),宋公和(即宋穆公)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无传之经)癸未(公元前719年1月2日),葬宋穆公。
译文:冬季,十二月癸未这一天,安葬了宋穆公。
【传】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公元前720年4月16日),平王崩,赴以庚戌(公元前720年4月4日),故书之。
译文:鲁隐公三年春天,周历三月壬戌这一天,周平王去世,向各诸侯报丧的日期是提前在庚戌这一天,因此《春秋》记载的就是报丧的日期。
夏,君氏(类似称母氏)卒。
──声子也。
不赴(报丧)于诸侯,不反哭(下葬之后,孝子回到寝宫再大哭一场,也称为虞祭,是对死者的第一次祭祀活动,属于安魂祭)于寝,不祔(通“附”)于姑(姑即婆婆,神主卒哭之后要附于婆婆的灵位之下),故不曰薨。
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译文:夏季,君氏去世,君氏就是隐公的生母声子。
因为声子去世没有向其他诸侯报丧,下葬后,隐公也没有回到祖庙再哭丧,她的灵位也没有附在婆婆的灵位之下,明显不是按照夫人的礼制安葬,因此《春秋》没用用“薨”字。
没有称声子为夫人,因此没有记载下葬的情况,也没有记载她的姓氏。
因为隐公是代理君主的身份,不宜称“子氏卒”,这样对隐公的心理会造成伤害,因此称“君氏”。
代表君主的母亲去世。
(无经之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执政卿,即兼任王室执政,地位在普通卿大夫之上)。
王贰于虢(西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没这回事)。
故周、郑交质(交换质子)。
王子狐(周平王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即后来的郑昭公)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给予)虢公政。
左传年表——精选推荐
《左传》所涉及各诸侯国帝王年表注:《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八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鲁鲁惠公(鲁隐公元年)鲁隐公(鲁隐公元年)(摄政)鲁桓公(鲁隐十一年)鲁庄公(鲁桓十八年)子般(鲁庄三十二年)鲁闵公(鲁庄三十二年鲁僖公(鲁闵二年)鲁文公(鲁文元年)鲁宣公(鲁文十八年)鲁成公(鲁成元年)鲁襄公(鲁成十八年)鲁昭公(鲁襄三十一年)鲁定公(鲁定元年)鲁哀公(鲁哀元年)郑郑厉王(郑始封祖)(鲁文公二年)郑桓公(鲁僖二十四年)郑武公(鲁隐元年)郑庄公(鲁隐三年)郑昭公(鲁桓十一年)郑厉公(鲁隐九年)郑昭公(鲁桓十五年)公子子仪(鲁桓十八年)郑厉公(鲁庄十四年)郑文公(鲁庄二十七年)郑穆公(鲁僖三十年)郑灵公(鲁宣三年)郑襄公(鲁宣四年)郑悼公(鲁成五年)郑成公(鲁成十年)郑僖公(鲁襄五年)郑简公(鲁襄七年)殷契(始封君)(鲁文二年)(其孙)商相土(鲁襄九年)狄(鄋瞒国)侨如(鲁文公十一年)潞潞婴儿(鲁宣十三年)邾邾文公(鲁文十三年)邾定公(鲁文十四年)邾宣公(鲁成十八年)邾悼公(鲁襄十九年)邾庄公(鲁昭十一年)邾隐公(鲁定十五年)公子何(鲁哀二十四年)莱莱共公(鲁襄六年)滕滕昭公(鲁文十二年)滕文公(鲁成十六年)莒莒纪公(鲁文十八年)犁比公(鲁襄三十一年)莒共公(鲁襄三十一年)宋帝乙(始封君)(鲁文二年)宋戴公(鲁庄十二年)宋武公(鲁隐元年)宋宣公(鲁隐三年)宋穆公(鲁隐三年)宋殇公(鲁隐三年)宋庄公(鲁桓二年)宋闵公(鲁庄十二年)子游(鲁庄十二年)宋桓公(鲁庄十二年)宋襄公(鲁僖九年)宋成公(鲁僖二十四年)宋昭公(鲁文七年)宋文公(鲁文十六年)宋共公(鲁成四年)宋平公(鲁成十八年)宋元公(鲁昭十二年)宋景公(鲁哀八年)启(鲁哀二十六年)得(鲁哀二十六年)卫卫庄公(鲁隐三年)卫桓公(鲁隐三年)公子州吁(鲁隐三年)卫宣公(鲁隐四年)卫惠公(鲁桓十五年)公子黔牟(鲁桓十六年)卫惠公(鲁庄六年)卫戴公(鲁闵二年)卫文公(鲁闵二年)卫成公(鲁僖二十五年)公子瑕(鲁僖二十八年)卫成公(鲁僖三十年)卫穆公(鲁成二年)卫定公(鲁成七年)卫献公(鲁成十四年)子叔剽(鲁襄三十一年)卫襄公(鲁襄三十一年)卫灵公(鲁昭七年)卫出公(鲁哀十二年)卫庄公(鲁哀十五年)公孙般师(鲁哀十七年)公孙般师(鲁哀十七年)公子起(鲁哀十七年)卫出公(鲁哀十八年)卫悼公(鲁十六年)周弃(周始封君)(鲁昭二十九年)周武王(鲁桓二年)周成王(鲁昭元年)周平王(鲁隐元年)周桓王(鲁隐五年)周庄王(鲁桓十八年)周惠王(鲁庄十六年)王子颓(鲁庄十九年)周惠王(鲁庄二十一年)周襄王(鲁僖八年)周幽王(鲁僖二十二年)周顷王(鲁文十四年)周定王(鲁宣三年)周灵王(鲁襄十二年)周景王(鲁昭元年)周敬王(鲁昭二十二年)陈舜(陈始封君)(鲁昭八年)陈文公(鲁桓五年)公子佗(鲁桓五年)陈厉公(鲁庄二十二年)陈庄公(鲁桓十五年)陈宣公(鲁庄十五年)陈穆公(鲁僖十九年)陈共公(鲁文元年)陈灵公(鲁宣元年)陈成公(鲁襄三年)陈哀公(鲁襄七年)陈怀公(鲁哀元年)陈闵公(鲁哀十五年)许许穆公(鲁庄十六年)许僖公(鲁僖公六年)许灵公(鲁成公二年)许悼公(鲁襄二十九年)杞杞成公(鲁僖二十三年)杞桓公(鲁僖二十七年杞孝公(鲁襄二十三年)杞文公(鲁襄二十九年)寒伯明(鲁襄四年)胡胡君豹(鲁定十五年)夷周公忌文(鲁庄十六年)介(东夷国)葛卢(鲁僖二十九年)秦秦穆公(鲁僖九年)秦康公(鲁文七年)秦桓公(鲁宣十三年)秦景公(鲁襄九年)秦哀公(鲁定四年)曹叔振铎(鲁僖二十八年)曹桓公(鲁桓十年)曹昭公(鲁僖元年)曹共公(鲁僖二十三年)曹文公(鲁文十一年)曹宣公(鲁成七年)曹成公(鲁成十三年)曹平公(鲁昭十八年)曹伯阳(鲁哀七年)吴吴王僚(鲁昭二十七年)吴王阖闾(鲁昭二十七年)息息侯(鲁庄十年)薛奚仲(薛始封君)(鲁定元年)薛伯榖(鲁昭三十一年)小邾小邾穆公(鲁襄七年)唐唐成公(鲁定三年)晋唐叔(鲁僖二十八年)晋武公(鲁庄十六年)晋穆侯(鲁桓二年)晋昭侯(鲁桓二年)晋孝侯(鲁桓二年)晋鄂侯(鲁桓二年)晋哀侯(鲁桓二年)晋缗侯(鲁桓八年)晋献公(鲁庄十八年)公子卓(鲁僖九年)晋惠公(鲁僖九年)晋怀公(鲁僖二十三年)晋文公(鲁僖二十四年)晋襄公(鲁僖三十三年)晋灵公(鲁宣二年)晋成公(鲁宣二年)晋景公(鲁宣十三年)晋厉公(鲁成七年)晋悼公(鲁成十八年)晋平公(鲁襄十六年)晋昭公(鲁昭十二年)晋顷公(鲁昭二十九年)晋文公(鲁定元年)晋定公(鲁哀十三年)晋出公(鲁哀二十四年)齐齐僖公(鲁隐七年)齐襄公(鲁桓十八年)齐桓公(鲁庄九年)武孟(鲁僖十七年)齐昭公(鲁僖二十八年)舍(鲁文十四年)齐懿公(鲁文十四年)齐惠公(鲁文十八年)齐顷公(鲁宣十年)齐灵公(鲁成十六年)齐庄公(鲁襄十九年)齐景公(鲁襄二十五年)齐悼公(鲁哀六年)齐简公(鲁哀十四年)齐平公(鲁哀十七年)蔡蔡桓侯(鲁桓二年)蔡季(鲁桓十七年)蔡哀侯(鲁庄十年)蔡庄公(鲁僖二十八年)蔡景公(鲁成二年)蔡灵公(鲁昭十一年)蔡平公(鲁昭十一年)蔡昭侯(鲁定三年)夏禹(鲁襄四年)大康(鲁襄四年)仲康(鲁襄四年)少康(鲁襄四年)楚熊绎(楚始封君)(鲁昭十二年)楚武王(鲁桓六年)楚文王(鲁庄六年)楚成王(鲁僖四年)楚穆王(鲁文元年)楚庄王(鲁文十四年)楚共王(鲁成二年)楚灵王(鲁襄二十六年)楚康王(鲁襄二十八年)郏敖(鲁襄二十九年)楚灵王(鲁昭元年)楚平王(鲁昭十三年)楚昭王(鲁昭二十六年)楚惠王(鲁哀十六年)。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原文及翻译范文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原文及翻译三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逝世。
讣告上写的是庚戌日,所以《春秋》也记载死日为庚戌,即十二日。
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夏季,君氏死。
君氏就是声子,没有发讣告给诸侯,安葬后没有回到祖庙哭祭,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边,所以《春秋》不称“薨”。
又由于没有称她为“夫人”,所以不记载下葬的情况,也没没有记载她的姓氏。
只是因因为她是隐公的生母的缘故故,所以才称她为“君氏”。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平王说:“没有这回事。
”所以周、郑交换人质。
王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人质。
平王死后,周王室的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
四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取了温地的麦子。
秋天,又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
周朝朝和郑国彼此怀恨。
君子说说:“诚意不发自内心,即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离间他们?假如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长的野草,蘋、蘩、蕴、藻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礼仪办事,又哪里还用得着着人质?《国风》有《采采繁》、《采蘋》,《大雅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表明明忠信的。
”武氏的儿子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有举行葬礼。
宋穆公病重重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记。
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能得以保全脑袋,先君如果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回答呢?请您事奉与夷来主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
”孔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事事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家事务。
左传目录
目录左传·成公元年左传·成公二年左传·成公三年左传·成公四年左传·成公五年左传·成公六年左传·成公七年左传·成公八年左传·成公九年左传·成公十年左传·成公十一年左传·成公十二年左传·成公十三年左传·成公十四年左传·成公十五年左传·成公十六年左传·成公十七年左传·成公十八年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左传·隐公·隐公二年左传·隐公·隐公三年左传·隐公·隐公五年左传·隐公·隐公六年左传·隐公·隐公七年左传·隐公·隐公八年左传·隐公·隐公九年左传·隐公·隐公十年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左传·桓公元年左传·桓公二年左传·桓公三年左传·桓公四年左传·桓公五年左传·桓公六年左传·桓公七年左传·桓公八年左传·桓公九年左传·桓公十年左传·桓公十一年左传·桓公十二年左传·桓公十三年左传·桓公十四年左传·桓公十五年左传·桓公十七年左传·桓公十八年左传·庄公元年左传·庄公二年左传·庄公三年左传·庄公四年左传·庄公五年左传·庄公六年左传·庄公七年左传·庄公八年左传·庄公九年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庄公十一年左传·庄公十二年左传·庄公十三年左传·庄公十四年左传·庄公十五年左传·庄公十六年左传·庄公十七年左传·庄公十八年左传·庄公十九年左传·庄公二十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左传·庄公二十六年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左传·庄公三十年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左传·僖公元年左传·僖公二年左传·僖公三年左传·僖公四年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僖公六年左传·僖公七年左传·僖公八年左传·僖公九年左传·僖公十年左传·僖公十一年左传·僖公十三年左传·僖公十四年左传·僖公十五年左传·僖公十六年左传·僖公十七年左传·僖公十八年左传·僖公十九年左传·僖公二十年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传·文公元年左传·文公三年左传·文公四年左传·文公五年左传·文公六年左传·文公七年左传·文公八年左传·文公九年左传·文公十年左传·文公十一年左传·文公十二年左传·文公十三年左传·文公十四年左传·文公十五年左传·文公十六年左传·文公十七年左传·文公十八年左传·宣公元年左传·宣公二年左传·宣公三年左传·宣公四年左传·宣公五年左传·宣公六年左传·宣公八年左传·宣公九年左传·宣公十年左传·宣公十一年左传·宣公十二年左传·宣公十三年左传·宣公十四年左传·宣公十五年左传·宣公十六年左传·宣公十七年左传·宣公十八年左传·襄公二年左传·襄公三年左传·襄公四年左传·襄公五年左传·襄公六年左传·襄公七年左传·襄公八年左传·襄公九年左传·襄公十年左传·襄公十一年左传·襄公十二年左传·襄公十四年左传·襄公十五年左传·襄公十六年左传·襄公十七年左传·襄公十八年左传·襄公十九年左传·襄公二十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左传·襄公三十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左传·昭公元年左传·昭公二年左传·昭公三年左传·昭公四年左传·昭公六年左传·昭公七年左传·昭公八年左传·昭公九年左传·昭公十年左传·昭公十一年左传·昭公十二年左传·昭公十三年左传·昭公十四年左传·昭公十五年左传·昭公十六年左传·昭公十七年左传·昭公十八年左传·昭公十九年左传·昭公二十年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左传·昭公三十年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左传·定公元年左传·定公二年左传·定公三年左传·定公四年左传·定公五年左传·定公六年左传·定公七年左传·定公八年左传·定公九年左传·定公十年左传·定公十一年左传·定公十二年左传·定公十三年左传·定公十四年左传·定公十五年左传·哀公元年左传·哀公二年左传·哀公三年左传·哀公四年左传·哀公五年左传·哀公六年左传·哀公七年左传·哀公八年左传·哀公九年左传·哀公十年左传·哀公十一年左传·哀公十二年左传·哀公十三年左传·哀公十四年左传·哀公十五年左传·哀公十六年左传·哀公十七年左传·哀公十八年左传·哀公十九年左传·哀公二十年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左传·闵公元年左传·闵公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隐公三年
国学宝典《左传》:隐公三年《隐公三年》原文【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穆公。
【传】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夏,君氏卒。
声子也。
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
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
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
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对曰:「群臣愿奉冯也。
」公曰:「不可。
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使公子冯出居于郑。
八月庚辰,宋穆公卒。
殇公即位。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
』其是之谓乎!」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
庚戌,郑伯之车偾于济。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国学经典:《左传》
国学经典:《左传》春秋左⽒传(国学经典)《春秋左⽒传》,原名《左⽒春秋》,汉代时⼜名《春秋左⽒》、《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且为⼗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公元前468(鲁哀公⼆⼗七年)。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部史书,与《公⽺传》、《⾕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巨著。
⽬录《左传》的记叙范围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七年(前468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百五⼗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化⽅⾯的重要事件和重要⼈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献,也是优秀的散⽂著作。
按照鲁国⼗⼆公的顺序,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6.⽂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左传》传⽂⽐《春秋》经⽂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
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实补充《春秋》经⽂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
全书绝⼤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战国时期。
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春秋与左传的关系《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doc
左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左传读书笔记篇一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那是在隐公三年的时候,宋穆公去世了,他是个讲仁义的人,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哥哥的儿子(后来的宋殇公),只因为当年他哥哥把王位传给了他。
《诗经·燕燕》庄姜
庄姜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她是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历史记载,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人称庄姜。
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
庄姜因为出身高贵,嫁得也是国君,所以她出嫁时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
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妫,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
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
美丽的庄姜在每一个漫漫的长夜里,孤灯长伴,寒冷深宫,无人相陪。
朱熹认为庄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他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是庄姜所做(说法不一),但最无异议最了不起的是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名篇——《燕燕》庄姜硕人其颀,衣锦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出自《诗经·卫风》的诗歌,非常细腻地勾勒出了一幅标准美女图:她身材高挑修长;一双纤手柔如茅草的嫩芽,又白又嫩;肌肤似凝脂般细腻白皙;脖子像幼虫般娇嫩柔软;牙齿细白整齐像瓜子;额头饱满,眉毛细长;盈盈笑时好醉人,美目顾盼真传神。
这首赞美诗乃是汉语中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和标杆之作,出自卫国民众之口。
清人姚际恒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
方玉润则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
”其后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此诗定下的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都逃不脱庄姜的影子。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手:《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归,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归,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下面将介绍左传中的十篇经典篇目,带您领略这部古代史书的魅力。
1.《隐公二年》这篇篇目记载了鲁隐公二年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隐公登基后面临的政治困境以及他采取的措施。
篇中描写了隐公如何处理内外矛盾,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策能力。
2.《隐公十年》在这篇篇目中,隐公十年的政治形势愈发严峻,鲁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隐公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和智慧。
3.《隐公十三年》这篇篇目记录了隐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鲁隐公在位期间的一次重大政治决策。
隐公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意志和坚定的立场。
4.《庄公二年》庄公二年是另一篇重要的左传篇目,主要讲述了鲁庄公登基后面临的政治挑战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
庄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5.《庄公三年》在这篇篇目中,庄公三年的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鲁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不断升级。
庄公在这种困难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
6.《庄公十年》在这篇篇目中,庄公十年的政治形势愈发严峻,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庄公在这种危机时刻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决断力。
7.《庄公十三年》这篇篇目记载了庄公十三年的一次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鲁庄公在位期间的一次政治决策。
庄公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断。
8.《闵公元年》闵公元年是一篇记录了鲁国闵公登基后的政治局势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的篇目。
闵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9.《闵公二年》在这篇篇目中,闵公二年的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鲁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不断升级。
闵公在这种困难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
10.《宣公元年》宣公元年是另一篇记录了鲁国宣公登基后的政治局势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的篇目。
宣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从《诗经》中的夫妻称谓看周人的同姓不婚制
从《诗经》中的夫妻称谓看周人的同姓不婚制罗文荟【摘要】《诗经》中有大量的异姓夫妻称谓。
古公与姜女、王季与大任等夫妻称谓反映了西周建立前的同姓不婚之俗,韩侯与韩姞等夫妻称谓表现了周朝建立后实行的同姓不婚制。
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制主要是为了扩大势力和巩固统治。
%A large number of appellations between the couple with different surnames appear in The Book of Songs.For example,the appellation such as Gu Gong and Jiang Nv,Wang Ji and Da Ren,which reflect the customs that the people with the same surname do not marry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Western Zhou Dynasty.Han Hou and Han Ji s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me surname not to marriage after Zhou establishment.The main reason of the above is the ruler to expand and consolidate.【期刊名称】《天中学刊》【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诗经》;夫妻称谓;周朝;同姓不婚制【作者】罗文荟【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2称谓是为表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很多都是成对出现的,夫妻称谓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
《诗经》中有着丰富的夫妻称谓,对我们了解周人的同姓不婚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左传译注(隐公二年)
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经】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夏五月,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秋八月庚辰(公元前721年9月6日),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无传之经)冬十月,伯姬(鲁惠公长女)归于纪。
译文:冬季,十月,鲁惠公的大女儿伯姬嫁到了纪国。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无传之经)十有二月乙卯(公元前720年1月3日),夫人子氏(即仲子)薨。
译文:十二月乙卯,鲁惠公的夫人仲子去世。
郑人伐卫。
【传】二年春,公会戎(春秋时,华夏族与戎族杂处)于潜(鲁地,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西南),修惠公之好也。
戎请盟,公辞。
译文:鲁隐公二年春季,隐公与戎人在潜地会见,重新加强自惠公以来的友好关系。
戎人请求结盟,隐公婉言谢绝。
莒(国名,己姓,当时被视为蛮夷,故城位于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被楚国所灭,后为齐国地界)子娶于向(国名,姜姓,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许家滩井子村南60米的向国故城),向姜不安莒而归。
夏,莒人入(带兵进入他国境内)向,以姜氏还。
译文:莒子娶了向国的女子为妻,称为向姜,向姜因为在莒国十分不安心,就回到了向国。
夏季,五月,莒国派兵侵入向国,灭了向国以后把向姜带回了莒国。
司空(鲁国官职,为卿,主掌建筑工程)无骇(鲁国卿士,公子展之孙,展禽的父亲)入极(鲁国的附庸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南而稍东三十五里),费庈父(即隐公元年《传》当中的费伯,)胜(灭)之。
译文:鲁国司空无骇带兵进入极国,并派费庈父灭了它。
戎请盟。
秋,盟于唐(通“棠”,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的武棠亭遗址),复修戎好也。
译文:戎人再次请求结盟。
秋季,八月,鲁国与戎人在唐地结盟,这是再次加强与戎人友好关系的举措。
九月,纪裂繻(纪国卿大夫)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译文:九月,纪国的卿大夫裂繻来迎接准备嫁过去的惠公大女儿伯姬,这是卿大夫代替国君来迎娶。
冬,纪子帛(即裂繻,子帛为其字)、莒子盟于密(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围子镇古城村密乡故城),鲁故也。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文言文阅读题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文言文阅读题元年春,王正月。
癸丑,陈侯使女公子来聘。
先生说,叔姬也。
及郑,郑伯老焉。
子大叔见,间其以女公子来也。
对曰:“我先封,固愿以女公子会之,岂敢以小国故,绝旧好哉。
”异日,叔姬之子鉏公子见子大叔曰:“党于郑国以难我者,必子家众也。
”子大叔曰:“余不敢爱其父母,惧失其志也。
且事一国,若安其宗社,而有所不可则可也。
”二年春,王二月甲辰,朝于庙。
子大叔授士师期,曰:“城外之日,知子欲城者我也。
其延及此也。
”及杞叔姬之水。
杞叔姬水,犹视成岁也。
公孙敖取于成伯之孙瑕,而夺其骈邑三百。
瑕逾垣而出,践其从行而后入。
公使追之,则赤衣为羽矣。
未战而相恶,故季氏召子大叔于陈焉。
三年春,王三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问于太史氏曰:“灾在何国?”对曰:“在宋、郑之间矣。
地在晋楚之间而加师焉为郑国忧。
”伯有之难也,夜缒而出。
平阴之役,伯有遇瞽史有辛有焉。
及此灾也,天又将以不祸晋告殷之社稷。
古人以天之明畏于民也如是!杜祁归自王城。
书曰:“归颖考叔。
”善考叔也。
杀之无罪,非事君之道也。
题目:1. 本文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哪两个诸侯国之间的交往? A.陈国和郑国 B. 郑国和宋国 C. 宋国和陈国 D. 陈国和杞国答案:A. 陈国和郑国 2.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1)子大叔说:“余不敢爱其父母”。
(2)异日,叔姬之子鉏公子见子大叔曰:“党于郑国以难我者,必子家众也”。
(3)书曰:“归颖考叔。
”善考叔也。
答案:(1)“余不敢爱其父母”中的“爱”指的是爱惜、怜惜的意思。
(2)“异日,叔姬之子鉏公子见子大叔曰”中的“党”指的是结党营私的意思,“难”指的是为难、欺负的意思,“子家众”指的是陈国的众多人马。
(3)“书曰:‘归颖考叔。
’善考叔也”中的“书”指的是《左传》,而“善考叔也”则表示对考叔的赞美和肯定。
隐公·二年
隐公·二年【原文】二年,春,公会戎于潜①。
夏,五月,莒人入向②。
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无骇帅师入极③。
无骇者何?展无骇也。
何以不氏④?贬。
曷为贬?疾始灭也⑤。
始灭,昉于此乎⑥?前此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
托始焉尔⑦。
曷为托始焉尔?《春秋》之始也。
此灭也,其言入何?内大恶⑧,讳也。
【注释】①二年:鲁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
戎:古国名。
春秋时属曹地。
在今山东荷泽县西南。
潜:鲁国地名。
在今山东济宁市西南。
②莒:古国名。
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到莒地,即今山东莒县。
向:古国名。
姜姓,在今山东曹县南约七十里处。
③无骇:鲁国司空。
极:鲁附庸国名。
故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
④氏:这里作动词用。
不氏,即不称姓氏⑤疾:憎恨。
⑥昉:天方明。
引申为开始。
⑦焉尔:何休注:“焉尔,犹于是也。
”⑧内:指鲁国。
【译文】鲁隐公二年春天,隐公在潜这个地方会见戎人。
夏天,五月,莒国军队入侵向国。
“入”是什么意思?是夺取而不居住的意思。
鲁国的司空无骇率领军队进入极国。
无骇是什么人?就是展无骇。
为什么不称他的姓氏?是为了贬低他。
为什么要贬他呢?是憎恨从他开始灭亡了别人的国家。
最先灭亡别国是从他开始的吗?在这以前就有了。
既然在这以前就有了,那么为什么又说从他开始呢?这不过是假托从他开始罢了。
为什么要假托从他开始呢?因为《春秋》这部书才开始写。
这种消灭别国的大事,为什么要说成“入”呢?因为这是鲁国的大坏事,在写时要避讳。
【原文】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②。
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
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
然则曷称?父、兄、师、友。
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③,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
辞穷者何?无母也④。
然则纪有母乎?曰:“有。
”有则何以不称母?母不通也⑤。
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⑥。
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
始不亲迎,昉于此乎?前此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托始焉尔。
曷为托始焉尔?《春秋》之始也。
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称女,在途称妇,入国称夫人。
《隐公-隐公二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隐公·隐公二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隐公二年原文【经】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夏五月,莒人入向。
无骇帅师入极。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郑人伐卫。
【传】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
戎请盟,公辞。
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
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戎请盟。
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九月,纪裂[插图]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隐公二年译文【经】隐公二年春季,鲁隐公与戎国人在“潜”进行了会谈。
夏季五月,莒国人侵入了向国。
无骇率领军队侵入了“极”这个诸侯国。
秋季八月,鲁隐公与戎在唐地结盟。
九月,纪国的裂繻来鲁国迎亲。
冬季十月,鲁国的伯姬嫁到了纪国。
纪子帛和莒子在密地结盟。
十二月乙卯这一天,夫人子氏去世。
郑国进攻卫国。
【传】二年春季,鲁隐公在潜地与戎人会见,再一次加强惠公时期的友好关系,戎人请求结盟,隐公婉言拒绝了。
莒子在向国娶了妻子,向姜在莒国不安心而回到向国。
夏季,莒子领兵进入向国,带着向姜回国。
司空无亥进入极国,被费庈父占领了。
戎人请求结盟。
秋季,在唐地结盟,这是为了再次加强和戎人的友好关系。
九月,纪国的裂繻来迎接隐公的女儿,这是卿为了国君而来迎娶的。
《周郑交质》原文翻译和赏析
《周郑交质》原文翻译和赏析《周郑交质》原文翻译和赏析原文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释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
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
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
4.交质:交换人质。
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
6.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7.王崩:周平王去世。
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8.畀(bì):交给。
9.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dà)夫。
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10.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11.中:同“衷”,内心。
12.明恕:互相体谅。
13.要(yāo):约束。
14.间:离间。
15.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16.沼沚:沼,池塘。
沚,水中小洲。
17.蘋(píng):水生,即浮萍。
蘩(fán),白蒿。
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
菜,野菜。
18.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
锜(qí)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
19.潢(huáng):积水池。
污,积水。
行(háng)潦(lǎo),路上的积水。
20.荐:享祭,祭祀。
21.羞:同“馐”,进奉。
22.《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要说说的是寡人
你们认为寡人是个什么样的称呼?
寡德之人 ?
也就是谦称是不是?
而且是国君谦称?
“先君之思,以畜寡人。而《诗经》—《邶风》
这里的寡人,是庄姜自称
其实,国君的嫡夫人也可以称寡人的
而且,寡人并非寡德之人的意思
当国君用到寡人这一个词的时候,其实已经包含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根据《周礼》: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
所以左传经文字字都有讲究,不是可以随便“同义”替换的
这里还有“伐”字要注意,师有钟鼓曰伐
鲁隐公二年完
鲁隐公三年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这里的兵代指武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碏:QUE,去声 记住了……别读LA……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注意这个阶字,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缘”
也就是说,缘着这些成为祸患了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周平王死,周人就将政事交给虢公
于是四月的时候,郑国的卿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温,成周,都是周地
于是周郑便互相仇恨了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这里是对周郑交质的评论
庄姜:谥号+姓,从夫谥
这里可知,庄姜死于卫庄公之后
因为死于夫前不能从夫谥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厉妫:陈:舜之后,妫姓,厉:谥号
娣:陪嫁姐妹曰娣 不一定是妹妹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嬖人,有宠于国君之人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憾:即“感”
夫:语气词,无意义
得到国君的宠爱,未有不恃宠生娇的;恃宠生娇,则必不能自降己心;如果强行降心,则不能不产生怨恨;产生怨恨了,就不能自重其身
眕:就是重的意思(ZHONG)
鲜:就是少的意思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宋公和,就是宋穆公
可知,谥号一般是死后葬前有的
【传】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可以看出,经文所说的日子,不是周平王真正挂掉的日子 ,而是赴告的日子
也就是从告~~~
讲鲁隐公元年时,曾经讲过,不告,则不书的,这里就是从告
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
老:致仕
根据《礼记》,七十而老,而传 ,也就是,七十岁就致仕 ,致其事于君而告老
也就是退休了
三年完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
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解】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说的是日食,时间是二月(月份)己巳(日期)
估计是日偏食,如果日全食,后面还有一个字:“既”
一般来说,如果是日全食,应该会写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既 的意思是,完成,也就是太阳全被吃完了……
隐公二年【经】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
秋八月庚 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 盟于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
【解】
夏五月,莒人入向。 也就是说,只是进入,不占有这个地方, 如果占有,则 称为灭
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上年,鲁隐公元年以现在郑国报仇来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
补充一点:为什么这里没有记载是郑国的什么人进入了卫国,经文有个通例,如果将微师少,则不书名
至于什么时候称夫人,什么时候不称夫人,隐公三年有解释
这里是引用诗经,说的是汤、武丁受命以义,故任荷天之百禄
选自商颂 玄鸟
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庚戌,郑伯之车偾于济。
偾:读FEN,去声,“仆”的意思
也就是,郑庄公的车跌到济水里去了
寻卢之盟也
寻:也就是增修旧好。
卢之盟在春秋前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那么,为什么不称夫人呢?
原因也是上面说的
那为什么说是君氏?因为鲁隐公的缘
秋,武氏子来求赙
武氏子:周室卿士,来鲁国求赙
就是求周平王的陪葬
按道理,天王崩,各诸侯国应该送陪葬,但是,鲁国没有送,于是武氏子来求了
前面说了“车马曰賵,财物曰赙
就是求周平王的陪葬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这个时候,鲁隐公终于和戎结盟了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卿为君逆也 说明了三点 一,是大臣为国君迎接小君 ;二,裂繻的地位是卿; 三,纪是小国(相对于鲁来说),所以按照礼制,应该派卿来迎接,一般国君不亲自出境迎接夫人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估计是鲁国为这两个小国做和事佬
交质
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
这里说的是周平王时候的事
郑武公和郑庄公夹辅王室,为周平王的卿士辅政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
周平王不知道为什么有贰心,亲近虢公,郑庄公当然要怨恨周平王但是当时周室卑微,周平王也不想得罪郑庄公,因此周郑便交换质子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后来的郑昭公)为质于周。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风》有《采繁》、《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风,指诗经的国风
后面的都是诗篇
花花草草锅碗瓢盆都能在鬼神前作证
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这里也可以印证,赙、賵这些,都应该在葬前就送了
而隐公元年,周平王在鲁隐公已经下葬之后,而仲子未死之前,将两人的陪葬品一起送来了,当然是失礼之事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
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信不由中
中,通“衷”,也就是并非发自内心
即使交换人质,又有什么用呢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
要,即邀
其实这里,所谓的君子,也忽略了一个事实
即,周王室乃是天下共主,而郑国不过是下属的一个诸侯国,但竟然最后,两国交质,周王室的尊贵地位何在?
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尊严又何在?
这件事,本来就是非礼的
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
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
冯,就是宋穆公的儿子,后来的宋庄公
令德:美好的德行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
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
为公故,曰“君氏”。
再说说这一句,这里是避正夫人仲子
一般来说,只有诸侯的嫡妻及国君的母亲才可以称夫人
但是鲁隐公不是正式的国君,故而声子不能称夫人,但是;鲁隐公是摄政,后来也有让位之故,所以这里尊称“君氏”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
向姜:典型的国号+姓,由此可知,向国的国姓是姜
向姜不安居于莒,跑回娘家去了。于是夏天的时候,莒人就入侵向国,把向姜带回去了 。 丈夫不休,妇人不能擅自回国的
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司空:氏,无骇,人名
这是先秦对男子称谓的一种记载 氏+名 费庈父胜之 费,读BI,去声
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何谓賵?车马曰賵,财物曰赙
【传】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这里明确点出鲁隐公会戎的目的,就是要修鲁惠公时的旧好。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鲁隐公辞掉了戎请盟的要求
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莒,蛮夷小国,子爵,娶了向国的女子 , 向姜不安莒而归 。
无骇帅师入极
这个入也是同理了
公及戎盟于唐
唐属鲁地
纪裂繻来逆女
纪:国名 ; 女,未嫁曰女;逆:就是迎接的意思,这里是娶媳妇,不过不是为自己娶的,下面传文会解释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伯姬:排行+姓,鲁国姬姓 嫡长曰伯,庶长曰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这个子氏指的就是鲁桓公的母亲,鲁惠公的夫人,仲子 。左传隐公元年,有天王命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 ,当时称之为失礼的另一个原因是:豫凶事,也就是说,人家没死,你就送了陪葬品来了, 这不是诅咒人家么?由本年的经文可知,仲子是本年才死的,明显的,周平王去年摆了个大乌龙了 诸侯及其夫人死了,周天子一般来说都要送陪葬的
所以应该是日偏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周平王挂掉了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这里指的是鲁隐公的母亲声子 ;为什么这里鲁隐公的母亲死不称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