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基础,对于乘加乘减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应用场景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加法和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步备课】 第六单元 第5课时 灵活试商(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六单元第5课时灵活试商(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试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试商进行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进行除法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进行除法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入试商的概念。
2. 教师举例说明试商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试商的意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试商的步骤和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试商的步骤和技巧,并总结出试商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商练习,巩固试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除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试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试商的方法进行解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试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试商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试商的方法进行解决。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商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入试商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说明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试商的意义。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第4单元比例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 = 81028⨯ x =35三、拓展应用教材63页3、4题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64页6、7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 = 81028⨯ x =35。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案
单元计划№ 53教学过程(3)即时练习:15+1527+37710+1102.同分母分数减法。
(1)教材第90页例题1第(2)问。
教师: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2)学生讨论。
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出算式?②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③你有什么体会?(3)反馈讨论结果。
(4)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小结:观察例1的第1问和第2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概括)。
教师总结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谁能具体的说一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五、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本课习题。
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反思№ 54№ 55№ 56№ 57№ 58教学过程6 .完成教材习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21-31=6131-41=121 41-51=201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n1-11+n=)1(1+⨯nn(≠0)再应用规律计算21+61+121+201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97-(61+94) 5 -115-11643-92+4165-94+61-9285+81-103-101109-(101+52)2 . 计算。
(1)151+351+631+991+1431(2) 1-61+127-209+3011-4213+5615-7217+9019(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00页第七题。
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73+52○=52+73(32+41)+43○=32+(41+43)反思№ 59№ 6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课时解决问题》精品PPT优质课件
Thank you!
Good Bye!
纯牛奶:1 + 1 24
+
1= 8
7 8
(杯)
水:Βιβλιοθήκη 1 4+3 8= 5 (杯) 8
五 巩固练习
2.六月份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上半月加工了
这批零件的 5 ,下半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4 。
8
7
李师傅这个月超额加工了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5 8
+
4 7
-
1=
11 56
六 拓展练习
小红看一本书,前天看了这本书的 1 ,昨天看
了剩下的
1 3
2 ,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昨天看了
1 2
的
1 3
,即
3 6
的
1 3
,也就是
1 6
。
1 2
+
1 6
=
2 3
,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2 。 3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1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杯。
二 探究新知
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 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检验:看两次喝的奶和最后剩下的奶合起来 是不是1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 “1”;关键步骤是画图,借助几何直观帮 助分析数量关系。
三 对应训练
1.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一 复习导入
1.一个西瓜,爸爸吃了一半,小明吃了剩 下的一半,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数的运算(3)【教案】
教学笔记第5课时数的运算(3)教学内容教科书P77第8题,完成教科书P79~80“练习十五”中第3、4、12、13、14题。
教学目标1.在回顾交流中,总结估算的方法,能用估算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或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养成估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估算习惯,发展估算直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估算练习,复习估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科书P79“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估算,注意估算的答案不唯一。
例如:803-207,可以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进行估算,也可以只将其中的一个数估成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师小结:估算可能有多种结果,这些结果有些和精确值接近一些,但计算速度要慢一些;有些结果没有那么精确,但计算速度要快一些。
这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参考价值。
师:你能说说加、减、乘、除法估算的方法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加法、减法、乘法估算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把参加运算的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来进行计算;除法的估算中通常先估除数,然后根据乘法口诀来估被除数,例如632÷69的估算,先将除数估作70,再将被除数估作630,根据口诀“七九六十三”,可得结果大约是9。
【设计意图】复习具体的估算策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2.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习和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学情预设】预设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够买几件物品,或者根据商品的价格估计需要带多少钱。
预设2:做计算题前可以用到估算,估算出结果的范围。
预设3:计算后要用到估算,可以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估算在生活中有着这么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梳理有关估算的知识。
《解决问题(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0页。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2.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灵活应用估算的基本策略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估算的价值,初步养成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阳光小学的假期生活非常丰富多彩!瞧,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航天科技馆啦!仔细读题,想一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参考PPT第2页)预设:带250元买门票够吗?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预设1:三(1)班有29人。
预设2:门票每人8元。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要知道带250元买门票够不够,可以怎样求呢?预设1:精确计算29×8是多少。
(板书:29×8 精确计算)预设2:估一估29×8是多少,再将估算价格与所带钱数进行比较判断。
(板书:29×8 估算)教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更合适?教师:是的,生活中像这样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问题,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再进行比较判断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乘法估算))【设计意图】: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比较精算与估算的不同特点,体会估算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估算策略。
教师:想一想,怎样用估算的方法知道带250元够不够呢?请独立尝试解决。
预设1: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元),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教案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内容:教材第89—90 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二、导学目标:1、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格式。
三、导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导学流程:(一)独立自主学习88(4)试算:(5)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试说分数加法的含义。
(2)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把书上补充完整!(3)试算:(4)想想整数减法的含义,试说分数减法的含义。
(二)合作互助学习:1、在计算时分母有没有变化?分子呢?2、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吗?3、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4、计算的结果要注意什么?不是最简分数的要怎么办?(三)展示引导学习:1、观察例1、例2的计算过程,通过两个例题的学习,我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只把分子()。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分数;当分子和分母相等时,结果是();如果被减数是整数,要先化成与减数分母()的假分数再进行计算;分子是0的分数(四)评价提升学习:(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一、导学内容:教材第9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3、4题。
二、导学目标:1、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和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
2、培养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导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利用法则熟练准确的进行计算。
四、导学流程:(一)独立自主学习1、整数加法的含义是:把两个数( )成一个数的运算。
2、整数减法的含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 )的运算。
3、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 )。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和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乘加乘减概念模糊、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乘减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购买商品的数量和总价。
第六单元_第05课时_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条件 问题
共240本宣传册 每个宣传站26本 宣传册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宣传站?
理解
求240里面有多少个26,用除法
240÷26
• 分析与解答
240÷26= 9(个)······6(本)
30 8 26 2 4 0
208
32
30 9 调商 26 2 4 0
234
6
32大于26,商8小了。
把除数26看成 整十数30来做。
第5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 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RJ
每个宣传站需要26本宣传册。
240本垃圾 分类宣传册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试商 的方法
• 阅读与理解
240本垃圾分类宣传册,每个宣传站需要26本宣传册。这些宣传册最多 可以分给几个宣传站?
计算下面各题。
5 28 1 4 0
140
0
5 48 2 4 2
240
2
5 72 3 6 4
360
4
5 36 1 8 8
180
8
除数折半商四五
➢ 同头无除商八九 试商时的技巧
234÷26= 9
9 26 234
234 0
234与26首位相同,被除 数234的前两位数23小于 除数26,那么234中很可 能有9个26,可以直接商9。
➢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除数看成整十数
除数看成25
直接估算
有些除法题,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次数比较多,可以根据 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
1. 绘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 2. 完成《分层作业》。
➢ 同头无除商八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圆-第6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5单元圆-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6课时《解决问题》,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巩固新知: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
4.拓展应用: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课通常包括不同的课题,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异。
但一般来说,这一课可能涵盖以下一些内容:
1.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可能包括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如何通过基本性质来转换分数。
2. 约分:约分是将分数简化到最简形式的过程,这通常涉及到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3. 通分:通分是将两个或多个分数转换为具有相同分母的形式,以便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可能包括如何将分数相加或相减,以及如何处理结果的约分和通分。
5.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可能涉及到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换为小数。
请注意,具体的课题和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异。
建议您查看具体的教材或课程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6课时 圆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巩固运用
(教材P70 练习十五T9)
1.右图中铜钱的直径为28mm,中间的正方形 的边长为6mm。这枚铜钱的面积是多少?
3.14×(28÷2)2 - 62 = 3.14×196 -36 = 615.44 -36 = 579.44(mm²)
答:这枚铜钱的面积是579.44mm²。
2.计算阴影部分面积。 (1)
从图(1)可以看出: 2×2=4(m2)
3.14×12=3.14(m2) 4-3.14=0.86(m2)
图(1)
r=1m
此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可以把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 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圆的直径和半径。
图(2)
r=1m
从图(2)可以看出:
( 1 ×2×1)×2=2(m2) 2 3.14-2=1.14(m2)
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 “外圆内方”的设计。
探究新知 知识点:有关“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 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3
上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正 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阅读与理解
图(1)
r=1m
图(2)
r=1m
求正方形比 圆多的面积
求正方形比 圆少的面积
分析与解答
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 径长度相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
(教材P68 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铜镜的背面。铜镜的直径是24 cm。 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14×(24÷2)2 =452.16 (cm2)
1 2
×24×(24÷2)×2=288(cm2)
452.16-288=164.16 (cm2)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方程的意义-课件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 不一定是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 (1)必须是等式;(2)必须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 不可。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35+65=100
√ 5x+32=47
x-14>72 28<16+14
y+24
√ 6(y+2)=42
4x=16.8
x毫升
200毫升
450毫升
x+200=450
课后练习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t与3的和是16。 (2)a的5倍与20相等。
(1) t+3=16 (2) 5a=20
课后练习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a除以13的商是5。 (2)一枝百合花9元,用60元买了a枝百合花, 还剩6元。
巩固练习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2x=50
x+73=166
课后练习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一填。 ①6+x=14
②36-7=29 ③60+23>70
等式:①、②、⑤、⑦、⑧
④8+x
⑤50÷2=25
⑥x+4<14 ⑦y-28=35
方程:①、⑦、⑧
⑧5y=40
课后练习
2.看图列方程。
16.8元
(1)a÷13=5 (2)60-9a=6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 5 课时 解 决 问 题
一、互动新授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 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阅读与理解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第一次: 一杯纯牛奶,喝了 半 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 半 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杯。 杯。 杯杯杯
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标准量“1”。在画图分析 这一步骤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 热水。 又喝了半杯,觉得还是有些凉,就又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 少杯水?
独立完成,可以借助画图法,和推理法思考。
一共喝的纯牛奶:12 +14 +18 =87(杯)
一共喝的水:
1 4
+38
=58
(杯)
2. 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1 杯后,觉得有些凉,就 5
兑满了热 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一共喝
了多少杯纯牛奶? 多少杯水?
一共喝的纯牛奶:
1 5
+
2 5
=
3(杯) 5
第一次喝了 1杯纯牛奶,
2
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
奶呢?
分析与解答
画图试一试吧。
第一次喝了
1 2
杯
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
1 2
杯,纯牛奶还是
1 2
杯。
又喝了
1 2
杯,这
1 2
杯里,
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1 2
杯的一半是
1 4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杯。
1
1
4 杯,水是 4
3
1
一共喝的纯牛奶: 4 杯 水: 4
一共喝的水:
1 10
(杯)
四、课堂小结
可以利用问题中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解决这类 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谁是不变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