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教育
盲童教育产品设计方案模板
盲童教育产品设计方案模板盲童教育产品设计方案一、方案概述盲童教育产品设计方案旨在为盲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工具和资源,从而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个全面而综合的盲童教育产品,包括教学工具、教材、辅助设备等,以帮助盲童更好地获得教育资源,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目标群体本方案的目标群体是盲童,包括视力受损严重的儿童和成年人。
为了照顾不同年龄段的盲童,我们将设计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教育产品。
三、教学工具设计1. 盲文工具:盲童主要通过盲文来获取信息。
我们将设计易于掌握的盲文学习工具,如盲文印刷机、盲文书籍等。
这些工具将有助于盲童快速学习盲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 语音交流工具:针对视力几乎完全丧失的盲童,我们将研发语音交流工具,帮助他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些工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和输出,实现语音转换和交流,使盲童能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
3. 触觉教具:为了帮助盲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们将设计各种触觉教具,如触摸地图、触摸模型等,使盲童通过触觉来感受世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材设计1. 盲文教材:我们将开发盲文教材,覆盖盲童学习的各个领域,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这些教材将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盲文和触觉元素,使盲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媒体教材:为了提高盲童的学习兴趣,我们将设计多媒体教材,如音频、视频等形式。
这些教材将与盲文教材相结合,通过声音和图像呈现,激发盲童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五、辅助设备设计1. 盲童导航设备:为了方便盲童在校园和社会中的出行,我们将设计盲童导航设备,利用声音和触觉反馈,帮助盲童准确定位和导航,提高他们的自主出行能力。
2. 盲童辅助工具:为了适应盲童的各种学习和生活需求,我们将设计各种辅助工具,如盲杖、盲人音乐器材等,帮助盲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娱乐活动。
六、实施计划1. 调研和需求分析: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盲童的教育需求,并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盲童教育产品的市场潜力和竞争状况。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是为视力受损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专业机构。
由于与正常儿童的成长经历不同,盲童学校里的盲童需要接受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篇文章将介绍盲童学校里的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
重要性: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盲童学校里的盲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面临视力上的困难,还可能面临心理上的挑战。
例如,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信而对自己感到不安,或者因为受到歧视而对自己的身份感到不满。
除此之外,盲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盲童学校需要为盲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提高成就感、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社交方式。
内容: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盲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2.情感管理和应对困境:盲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难题,例如,失去视力、被孤立和欺凌等。
3.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盲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拓展社交圈,避免隔离和孤独。
4.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盲生需要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例如,尊重他人、守时守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
1.心理咨询和支持:盲童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为每个盲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2.家庭教育和支持:盲童学校应该与盲生的家庭紧密合作,向家长提供有关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和辅导,为盲生创造更加支持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3.生活实践和社会经验:盲童学校应该为盲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经验,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总之,盲童学校里的盲生需要接受特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克服眼部障碍,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成就感。
我们应该关注盲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创造一个更加支持和尊重的环境。
盲童教育方案
盲童教育方案引言盲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盲童教育方案的设计应以满足盲童的学习需求为核心,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支持,帮助盲童克服视觉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的盲童教育方案。
1. 盲童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盲童教育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全面的、符合盲童特殊需求的教育环境,培养盲童的学习能力、身心健康和社交技能,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
在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个性化:针对盲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 全面性:发展盲童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
- 可达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适应盲童的学习方式和特殊需求。
- 合作性:鼓励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为盲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2. 教学方法盲童教育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的教学方法,以帮助盲童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 2.1 盲文教学盲文是盲童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教授盲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盲童通过触摸和认读,掌握盲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盲文识字、盲文作文等方式,增强盲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2.2 听觉训练由于盲童无法通过视觉接受信息,听觉成为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听音辩位、听音辨物等活动,帮助盲童发展听觉分辨和记忆能力。
同时,可以利用音乐、音乐游戏等方式,培养盲童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 2.3 生活技能培养盲童需要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以便更好地独立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如模拟购物、烹饪等活动,培养盲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 2.4 使用辅助工具有许多辅助工具可以帮助盲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指导盲童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如盲杖、盲人计算器、盲人电脑等。
同时,还需提供适合盲童使用的教具和教材,如盲文图书、盲童手机等。
3. 教育资源支持盲童教育需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以保障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盲童教育方案
4.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增强盲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融入社会。
四、教育内容与实施
1.学科教育:
a.语文:注重盲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盲童沟通表达能力。
b.数学:强化基本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盲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c.英语:注重听说训练,提高盲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个性化教育:针对盲童的兴趣和特长,开展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教育,以及体育、劳动等实践活动。
3.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盲童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
4.社会实践:组织盲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教育方法:
a.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触觉教学、听觉教学、口语教学等,激发盲童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享:收集、整理盲童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和推广。
本方案旨在为盲童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其克服视力障碍,实现自我价值。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盲童的身心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措施,为盲童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教育环境。
2.社会支持:积极争取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支持,为盲童教育提供充足资源。
3.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盲童教育,为盲童提供关爱与陪伴。
七、评估与反馈
1.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盲童的教育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成长状况。
2.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家长,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d.其他学科:根据盲童兴趣与需求,适当开展其他学科教育。
2.生活技能培训:
a.定向行走:教授盲童使用盲杖、掌握定向行走技巧,提高其行动能力。
b.生活自理:培养盲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幼儿园特殊教育案例分享:盲童按摩教育
在开始探讨幼儿园特殊教育案例共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按摩教育,以及为什么对于盲童来说,按摩教育是如此重要。
按摩教育是通过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身体的放松和舒缓,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盲童来说,由于缺乏视觉的刺激,他们对外界的触觉反馈更为敏感,因此按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外界的触觉联系,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接下来,我们将共享一个幼儿园特殊教育案例,这是关于一位盲童在幼儿园接受按摩教育的经历。
这位盲童名叫小明,他出生时即患有视力障碍,因此从小就接受按摩教育。
在幼儿园的按摩课上,小明的老师会用温和而有力的手法,按摩他的背部、手臂和腿部,同时用简单、温柔的语言和音乐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样的按摩课不仅使小明身心放松,也帮助他加深对身体的认识,培养了他对外界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他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融入。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 按摩教育在盲童教育中的重要性盲童因视力障碍而缺乏视觉刺激,按摩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感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对外界的触觉联系,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
在案例中,小明通过按摩课的方式,得到了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同时培养了对外界的触觉敏感性,为他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按摩教育对盲童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按摩手法的运用,可以促进盲童的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身体代谢,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肌肉紧张和疲劳感。
在案例中,小明在按摩课上得到了身体上的放松,同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从而促进了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按摩教育对盲童自我意识和身体认知的帮助通过按摩教育,盲童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培养自我意识和身体认知能力。
在案例中,小明通过按摩课的方式,加深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同时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环境的温暖和关怀,有助于他在自我意识和情感上的发展。
总结回顾:按摩教育对于盲童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在按摩课上得到了身心放松,培养了对外界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他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由于视觉障碍,盲生容易
产生自卑、自怜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盲童学校应通过教育和辅导,帮助
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
由于视觉障碍,盲生对外
界环境的感知和了解相对有限,容易感到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
盲童学校应教授他们积
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通过音乐、阅读、朗诵等方式宣泄情感,倾诉内心的所思所感,增
强情感表达的能力。
盲童学校还需要关注盲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由于视力受限,盲生在人际
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遭受到排斥、欺负,缺乏友谊和亲密关系。
盲童学校应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培养盲生的
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盲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盲生的生活技能培养。
由于视力障碍,盲生在日常生
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学校应该教授他们适应生活的相关技巧,如自理能力、独立行走、使用助视器具等,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盲童学校的盲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授积极的情绪调
节方法,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盲生的生活技能。
通过这些努力,可
以有效地提升盲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盲童教育教案幼儿园
盲童教育教案幼儿园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注重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的教育更加重视,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如盲童、聋儿等,教育更是需要加强,尤其是在幼儿园受教育的孩子们,在这个重要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性的关爱,更需要专业的教育和指导。
2. 盲童特点盲童即是视力残障的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他们有其特殊的点,不会撞到东西的能力很强,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自身的感觉探索出周围事物和环境。
然而,他们的视觉感受缺失,需要通过其他感觉渠道获取信息才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基本信息。
3. 盲童教育目标既然盲童在视觉感受方面存在缺失,那么教育目标就应该是培养他们丰富的非视觉感知,在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先从幼儿园的六大领域入手,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打造一个全面的、健康的、快乐的盲童成长环境。
4. 盲童教育方法1.重视声音在课堂环境中,教师需要保证音质良好,让盲童可以听清楚教授的内容。
另外,在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教育游戏,让盲童在玩耍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听觉、触觉等非视觉能力。
2.多样化教学工具为了便于盲童的学习,需要增加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工具,例如盲文教具、各种感觉箱和盲人计算器等,帮助盲童更好的获取知识内容。
3.耐心细心和普通儿童相比,盲童理解别人所说话语的速度较慢,而教师应该有耐心,将问题字正腔圆的讲述给盲童,让他们理解得更清楚。
4.互助合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盲童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合作,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盲童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成长,而一个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氛围,更容易培养盲童的自信心。
5. 盲童教育心理辅导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充分关注盲童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有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沮丧,甚至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开展情感疏导,保证盲童的心理健康。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引言盲童是指天生或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视觉缺陷的儿童。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认知需求,盲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个别化教育方案是为满足盲童的需求而设计的教育计划,通过针对盲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提供定制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重要性、目标、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支持盲童的学习。
重要性盲童与视力正常的儿童相比面临更多的教育挑战。
缺乏视觉信息的盲童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获得知识,因而需要针对其特殊需求设计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盲童解决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与正常视力儿童相当的学业和社交成就。
目标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目标是提供适合盲童个体需求的教育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如盲文书籍、盲板、声音录音等,以满足盲童的学习需求。
2.,包括入学和受教育权利。
3.,帮助盲童发展其与视觉相关的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和嗅觉等。
4.,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自主生活。
5.,以促进盲童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的发展。
实施策略实施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需要教育者、学校和家长的紧密合作。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措施:1.教育者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了解盲童的特殊需求和教学方法。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盲文和声音教学等工具和资源,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2.根据盲童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该计划应根据盲童的学科要求和个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利用现代技术和辅助设备来支持盲童的学习。
例如,使用盲文阅读器、语音助手和电子辅助设备等,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由于缺乏视觉输入,盲童更依赖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教育者应通过多感官教学方法来促进盲童的学习。
例如,利用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提供信息和教学体验。
5.家长在盲童的个别化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前言盲童学校是为视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的特殊学校,盲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盲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盲生心理健康的特点1. 自尊心薄弱。
盲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社交圈较小,易于形成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特征。
2. 自我意识薄弱。
盲生由于没有视觉刺激,缺乏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渠道,容易出现社交和人际交往的困难,自我意识薄弱。
3. 孤独感强烈。
盲生由于看不到外界的事物,往往感到孤独和与外界脱节,对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缺乏兴趣。
4. 心理压力大。
盲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心理压力比一般的学生要大。
5. 自信心薄弱。
盲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容易形成对自己的否定和自卑,自信心薄弱。
三、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有利于提高盲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信、坚毅、勇敢、健康的个性。
2. 有助于改善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其孤独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有助于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有助于促进盲生的学习生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盲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
四、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 培养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盲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勇敢、坚强、积极的心态。
2. 提高自我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盲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与外界交往的能力,消除孤独感。
3.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盲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幼儿园盲童双语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盲童双语教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该幼儿园位于一个小城市,是一家主要面向盲童的特殊幼儿园,其中有30%的学生是视障儿童,60%的学生是双语儿童,10%的学生是普通儿童。
该幼儿园注重盲童双语教育,为视障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二、实施过程1.课程设置该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基于视障儿童和双语儿童的需要,注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的开发。
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交、音乐、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课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课程设计中,特别注重视障儿童的需求,采用盲文和点字等特殊教学方式。
2.师资力量该幼儿园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其中大部分教师具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和相关的教学经验。
他们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能够使用盲文和点字等特殊教学方式,为视障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该幼儿园也聘请了一些专业的教育顾问,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教学方法该幼儿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故事、音乐、艺术和体育等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对于视障儿童,教师会采用盲文和点字等特殊教学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4.家长参与该幼儿园注重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与教师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
三、效果评估1.学生表现该幼儿园的学生在语言、数学、科学、社交、音乐、艺术和体育等方面表现良好,其中视障儿童的表现更加突出。
视障儿童在盲文和点字等特殊教学方式的帮助下,能够与普通儿童一样学习和成长。
同时,双语儿童也在双语环境中获得了更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2.家长满意度该幼儿园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态度都非常满意。
大部分家长认为,该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建立了自信和独立性。
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研究 幼儿园特殊教育
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盲童特殊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盲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模式研究尤为关键。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展开探讨,旨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盲童特殊教育方式。
一、幼儿园盲童教育现状1. 盲童教育难题盲童在幼儿园阶段面临着诸多教育难题,由于他们无法通过视觉获得信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不够友好。
盲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适应困难。
2. 教育资源匮乏当前,国内幼儿园盲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殊教育教师短缺,专门的盲童教育设施和器材不足,影响了盲童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质量。
二、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探讨1. 教学内容和方法个性化针对盲童的特殊情况,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应当更加个性化。
根据盲童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2. 多感官教学盲童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但他们拥有其他感官,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利用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教学方式,帮助盲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3. 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在幼儿园盲童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盲童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4. 家校协作幼儿园盲童教育模式中,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盲童的学习情况,制定家校协作的教育方案,共同为盲童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三、改进幼儿园盲童教育的措施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幼儿园盲童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器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幼儿园盲童教育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2. 校园建设学校应加大对盲童特殊教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优化校园环境,构建更加适合盲童学习和生活的校园,提高校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3. 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园盲童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加入盲童教育队伍。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选修教案设计)1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选修教案设计)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盲童所拥有的人格特点是相对独特的。
他们由于视力受限,无法像常人一样使用眼睛来观察、分析和把握外界信息,并因此具有了许多独特的感觉、思维以及行为特征。
首先,盲童往往拥有更加敏锐的听觉、触觉和嗅觉。
由于视觉闭塞,他们需要依靠其他感觉来掌握外界信息。
这使得他们的听觉、触觉和嗅觉更加灵敏,能够在语言、音乐等方面有更高的表现。
其次,盲童在认知方式上与常人不同。
他们无法以图像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因此需要依靠语言、文字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这使得盲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往往更加深刻、精准。
此外,盲童还具有更强的空间认知能力,能够在空间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第三,盲童往往缺乏常人的独立性和安全感。
由于无法通过视觉感知环境和危险因素,盲童需要依靠其他人的保护和指导,这使得他们的独立性相对较差。
同时,由于生活中存在许多视觉方面的限制,盲童可能经常感到不安全和无助。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给予盲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人格。
最后,盲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更加细腻和敏感。
由于无法通过目光交流和面部表情来获取对方的情感,盲童需要更加细致地聆听和感受对方的言语、语调以及肢体语言。
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更加灵敏和温和。
针对盲童的上述人格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首先,对于盲童的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进行训练,以便能够更好地把握外界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更加贴近盲童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清晰明了等方式,帮助盲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了解盲童的心理需求,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并建立起更加公平、友善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盲童的人格特点是相对独特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细致、周到的教育对策,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总而言之,盲童的人格特点和认知方式与常人存在显著差异,这需要我们对盲童进行特殊的教育和支持。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是专门为盲人儿童服务的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盲童学校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在盲童学校中,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盲生面临着视力障碍的困扰,其心理状况较为脆弱。
因此,采取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有利于盲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让盲生尽快认识视力障碍盲生具有先天或后天的视力障碍,他们无法看到周围环境和人的表情。
这对孩子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在盲童学校中要尽快让盲生认识自己的视力障碍,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太过沮丧与自卑。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盲生的指导与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视力障碍对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让盲生学会如何与视力正常的人交往,开始逐渐成功地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二、关注盲生的情绪变化盲生天生有一种弥补视觉缺失的强烈需求和欲望,他们渴望被人关注,希望自己的特殊条件得到认可和尊重。
不仅如此,盲生往往面临着来自视力正常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因此,在盲童学校中有必要关注盲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嫉妒,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强意识。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和集体活动等方式,了解盲生的情绪状况,发现问题,提供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方法,评估盲生的情感状态,对有必要接受心理咨询的盲生进行引导和治疗。
三、培养盲生的自主控制能力由于视力障碍,盲生在行动和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
如果不具备自主控制能力,就会在面临挑战时表现得过于消沉和悲观,导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出现问题。
因此,在盲童学校中要注重培养盲生的自主控制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给盲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帮助盲生自我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勇于接纳自己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克服困难和避免挫折。
四、积极引导盲生发展适应性和创造性在盲童学校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盲生发展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盲童特殊教育活动总结报告
盲童特殊教育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背景近年来,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而盲童特殊教育更是呼声高涨。
为了帮助盲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关爱,我们组织了一次盲童特殊教育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特殊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盲童的身心发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视觉替代训练由于盲童无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我们通过视觉替代训练来帮助他们培养其他感知能力。
通过触觉、听觉等感知方式,让盲童能够认知周围环境和自身位置。
我们在活动中设置了触摸表、听觉追踪等项目,引导盲童通过触摸和听觉来感知物体和方向。
2. 功能训练为了提高盲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功能训练活动。
包括自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
通过这些活动,盲童学会了独立穿衣和洗漱,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任务等。
这些训练不仅提高了盲童的自理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3. 交流互动活动盲童往往面临与外界交流的困难,我们通过交流互动活动,促进盲童之间和盲童与外界之间的交流。
我们组织了唱歌、舞蹈、戏剧等活动,鼓励盲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感受生活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鼓励他们与志愿者和其他盲童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4. 心理辅导与支持盲童在生活中常常会面临挫折和困难,我们组织了一次心理辅导与支持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心理韧性。
我们邀请专业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为盲童进行心理辅导,教导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活动效果通过这次盲童特殊教育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首先,盲童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视觉替代训练,盲童学会了通过触摸和听觉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
其次,盲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功能训练,盲童学会了独立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增强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
再次,盲童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改善。
通过交流互动活动,盲童与志愿者和其他盲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增加了他们的社交圈子,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特殊教育:对视力残疾儿童进行知识教育
1、视⼒残疾⼉童的教育。
按照我国“视⼒残疾标准”,双眼中好眼的矫正视⼒低于0.05或视野半径⼩于10度的为盲⼈。
由于视⼒的缺陷,盲⼈常常⽤⼿的感觉来分辨事物,所以盲童的⼿在⼀定程度上代替了眼睛来认识世界。
在盲童的教育中,要从⼩培养他们⽤⼿触摸物体,认识外部世界的能⼒。
不仅要⽤⼿摸各种玩具、⽣活⽤品、家具、花草、⼩动物,也要让他们参加⽗母或正常⼉童的活动。
这些训练是盲童认识世界的重要练习,五、六岁以后还可以练习摸凸起的点,为以后学习盲⽂做准备。
同时还应训练他们的嗅觉和其他未受损害的感觉,让他们⽤⿐⼦闻不同的调味品和⾷物的⽓味。
盲童认识空间能⼒差,常常不敢活动,以⾄出现⼀种“盲相”。
不过盲童是可以学会正常⾛路、跳跃和独⽴⾏动的。
要放开⼿脚让他们逐渐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和室外凭听觉和触觉认识空间,并参加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培养他们独⽴⽣活的能⼒。
2、在发展盲童语⾔的同时,要注意其对实物具体形象的认识。
因为盲童虽然会说,但不少词语常常缺乏实际的感性基础,他们不知道这些词所代表的具体事物。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让盲童在学习语⾔时接触具体形象(如触摸实物、标本、模型等),有些⽤触觉⽆法认识的事物或触摸有危险⽽易伤害的物品,家长要给以必要的⽣动的解释和说明。
多数的盲童并不是双眼全⽆光感的,所以,要注意利⽤和保护他们的剩余视⼒,要指导他们在有充⾜光线的条件下去看必要的物体特征(如颜⾊、形象等),也可以借助于视⼒器械(如⾼倍放⼤镜)来使⽤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给盲童“看”的东西应轮廓清楚、重点突出、⾊彩鲜艳。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剩余视⼒去认识世界,⼜可以保护盲童的剩余视⼒,有利于⾝⼼的发展。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是为了给盲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让盲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能力。
在教育盲童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关注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盲生在生活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出现,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关爱和支持,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
盲童学校应该加强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盲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盲生的心理特点盲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视觉障碍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特点。
盲生在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中,主要依靠声音、触觉和嗅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这就导致他们的感知方式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交流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和困难。
盲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因为许多行为动作的不便捷而感到焦虑和自卑,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盲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各种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挫折。
盲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些都会对盲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盲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促进盲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盲童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盲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可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让盲生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可以注重培养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盲生排解心理困惑,化解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增加盲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盲童心理与教育(历史)课件
20世纪初期,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进步,盲童教育开始注重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学,针 对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教学。
现代盲童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化和科技化,如使用电子设备和辅助技术来帮助盲童学习和生活。
现代盲童教育的趋势
家长参与
家长积极参与盲童的教育 和心理辅导过程,可以提 供全面的支持和关爱。
04 盲童教育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盲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
许多地区的盲童学校数 量有限,导致许多盲童
无法接受正规教育。
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专业的盲教育教师, 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社会认知不足
社会对盲童的认知存在 偏见,导致盲童在接受 教育和社会融入方面面
盲童心理对教育的影响
积极心理
盲童的积极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 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焦虑和恐惧
盲童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可能导致学 习障碍和逃避行为,影响学习效果。
认知能力
盲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会影响其对知 识的接受和理解,进而影响学习成 绩。
教育对盲童心理的引导作用
01
02
03
培养自信
通过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教育可以帮助盲童建立自 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现代盲童教育越来越注重早期干 预和教育一体化,即从幼儿时期 开始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并注
重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此外,现代盲童教育还注重个性 化教学和适应性评估,以更好地
满足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另外,现代盲童教育也更加注重 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合作,以 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支持。
03 盲童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家庭支持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他们视力的缺陷,他们在与外界交流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增强自尊心。
由于他们的残疾身份和视力上的限制,盲生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
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供适应他们个人能力的学习环境,以及向他们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
盲生可能会经历很多挑战和困难,包括与视力有关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歧视和排斥。
学校应该教导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识别情绪,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问题解决等。
学校还应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社交技巧的培养。
盲生由于视力的限制,可能面临与同伴和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上的困难。
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如声音的控制、语言的表达和肢体的语言等。
社交技巧培养还应包括培养盲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融入。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强调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由于盲生在就业和职业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学校应该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校可以组织职业体验活动、职业讲座和就业指导等,以帮助盲生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机会,并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注重增强自尊心、提高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能力、培养社交技巧和关注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可以帮助盲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残疾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盲童教育
三、教育对策
教育的功能与目的除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以外.还包括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的建构 个体健康的人格,面对盲童因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人格问题,盲教工作者并非束手无 策。
1.加强早期干预与指导 既然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对盲童人格的影响很大,因而等到盲童入学以后才开始建构 与矫正明显已为时太晚了。作为盲童教育工作者应设法从改进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入手, 指导盲童教给家长对盲童应持的正确态度、应使用的正确的抚养方式、如何适时适量地 提供各种适当的刺激、如何帮助盲童及早地学会控制身体和走路、如何训练盲童有效地 利用其他感官、如何安排并鼓励盲童积极正确地与小朋友交往、如何帮助盲童接触了解 社会……国外的无数实践经验证明,对盲童早期干预越早、越得力,其身体发展、智力 发展、人格发展就越接近于普通同龄儿童。 2.引导盲童正确认识目盲 目前我国试行的《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比较注重对盲童进行认识身身残疾的教育, 在某些学科要求中作了明确的说明,要求学生能正确对待视力残疾的影响(初中生物), 具有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 观开朗、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小学思想品德);培养学主自尊、自信、自 强、自立、战胜伤残、立志成材的精神(初中思想政治);结合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进行 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现念、组织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与伤残做斗争的信心 和勇气〔班团队活动人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 往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我们在盲童人格建构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 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等细节方面尚有待纵深发展;上述内容固然重要,但使 学生了解目盲的原因、目前视力的状况、预后、如何克眼目盲的不良影响、目前自己的 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目盲了我还可能做什么等内容对构建盲童的人格也非 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 盲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对其人格的构建影响十分重大,绝大多数盲童入学前都是在家庭 里成长的,因此父母和家庭成员对盲童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盲童因失去占个体感知信息量80%的视觉感知优势而显得外界刺激匿乏,由于宣传和 社会教育不够.许多父母此时还不知道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或对采取什么措施仍束手无策, 在听觉还没有完全赋予意义时,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外界因素来说并未得到充分的满足,盲 童在外界刺激得不到满足时极有可能在自己身体上寻求刺激,从而许多盲童慢慢地形成了 自我刺激性行为(self-stimularion behavior),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性癖性行为,将影 响个体积极探索外界环境、害怕并拒绝接受新事物,影响个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个体 对社会、对集体S寸他人正确态度的形成。 幼年的视力残疾儿童常因看不到父母的微笑而不能回报以微笑,父母常因此而失望, 致使孩子缺乏儿童发展所必须的抱、亲、宠、逗等情感刺激,孩子寡欢、抑郁、消沉、焦 虑,父母更为失望,如此恶性循环由不良的亲子关系造就盲童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许多负 面特征;或者有的父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孩子的目盲而过分溺爱,造就了有的盲童 依赖、自卑、焦虑、自私等不良人格;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经受若干次挫 折之后,有的视力残疾儿童经受不了打击,不能正确处理好有关事情,于是在情绪情感发 展方面通常出现异常。 有的盲童如果早期教育不力,常常因活动范围有限、活动欠量或家庭环境过于保护等 因素,特别是一些家长害怕自己有残疾的孩子被别人欺负,限制盲童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导致有的盲童在对外交往、接触同伴、接触社会等方面产生障碍。
3.指导盲童学会与社会环境互动 盲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应该包括一方面盲童通过学习,使自己不断地适应自己周围 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盲童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服务、与普通学校 联谊等接触和了解社会,扩大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亲身感受社会对残疾人的关 怀。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实质上 也是让社会了解盲童、了解盲人的过程。盲童不断参与社会生活使社会意识到了盲童 (人)的存在,不断地了解了他们的需要,进而理解这一群体、关心这一群体、帮助这 一群体,从而使“盲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了改进,有利于构建盲童健康的人格。 4.加强盲校心理卫生个别辅导 盲校学生个体间差异很大,盲童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家庭注意到了 早期干预、有的什么也没做;有的先天失明、有的中途失明;有的尚有光感、有的眼前 一片漆黑;有的入学时八九岁甚至更大、有的还不到七岁;有的非常聪明、有的有明显 的智力问题;有的就是单纯的视力残疾、有的兼有其他的残疾甚至好几种;有的人格方 面问题大多、有的则几乎近于正常;有的人格在这方面有问题、有的则在那方面有问 题……这些林林种种的差异告诉人们,目前我国所推行的班级集体授课制是无法满足全 体学生人格发展需要的,它要求盲校在集体教学之外必须有针对各个视力残疾儿童的特 殊需要而适当地补充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盲校可以在《个别矫正》活的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
二、影响因素的探索 人格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盲童一出生时就注定了其人格都和上述 描述完全相同,现实生活中盲童的人格并非千人一面,这是因为人格的构建受各种先天和 后天因素综合影响。 1.目盲导致的认知局限性的影响 盲童在认知方面其认知途径发生了变化.原本应由视觉来感知的外部信息只好转道通 过其他感觉来感知了,听觉和触觉成为他们感知信息的主要途径;个体认知的广度受到限 制,因为视力残疾影响了个体活动与感知的范围,而且有许多外界信息是无法通过其他感 觉来代偿感知的:如颜色、亮度、二维体、光学艺术、气状物体、太小的物体、太大的物 体、太遥远的物体、太娇嫩的物体等;心理学研究认为目盲会影响个体认知的深度、速度 等。 盲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在遵循普通儿童心理发展基今规律的同时又具有一些特殊性:盲 童在刺激“需要”产生的动力方面,因外界施加者的降低要求和个体自身未能接受外界刺 激或信息接受不清晰或接受不完全而“打了折扣”;在“需要”产生的途径方面,因代偿 感知觉无法代偿感知一些非由视觉途径感知不可的外界信息而受到影响;在“需要‘,产 生的量方面,因认知广度、速度、深度的局限而明显不及普通儿童:在“需要”的水平方 面,因起点低而影响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新旧“需要”更替的速率方面因认知发展速度和 “积极活动”水平低落而比普通儿童低;在“需要”的表现形式上其动机、目的、兴趣、 理想等方面都因视力残疾而受到影响。 没有心理过程就根本谈不上个性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 展过程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心理特性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 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形成;同样个体的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所有心理活动、心理状态, 制约着心理过程。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说明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性、心理 状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任何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着其它因素的发展,因此 目盲带给个体的不仅仅是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目盲还直接或不直接地影响了个体人格的 形成和发展。
3.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都是明眼人,社会的许 多环境都是按照视觉的标准而构建的,盲童以无视觉 的孱弱之躯来适应视觉社会必然会踌躇得不知所措、 失去安全感等,在许多情况下会感到无能为力而常常 焦虑。自卑、缺乏自信及归属感。 盲童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盲童人格的构建: 传统社会对目盲的迷信解释上对盲人的种种偏见、无 知者对盲人不公或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以及社会 坏境中各种并未考虑到盲人需要的房屋建筑、公共设 施、交通道路等,这些都会影响盲童人格的正常发展: 缺乏自信心、自卑、缺乏伙伴作用而失去交往机会、 参加社会活动不便,很难就业、连累家人……
不 过 , 他 们 一 直 期 望 着 明 天 !
因为爱,所有梦想的花朵都开放— — 这爱,来自于不离不弃的亲情, 来自于携手共进的友情。“生命没 有距离,有我就有你;幸福就在身 边,让我拥抱你。” 这爱,来自于自强不息的执著, 来自于永不枯竭的梦想。“这就是 我们的人生,永不言弃;这就是我 们的世界,充满爱意。” 这爱,能创造奇迹,它让梦的 彩虹永远绚丽;这爱,从不曾远离, 它就流淌在你我心里。
盲
童 无光的世界
他们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里 但只有黑暗从来不是他们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多想看看你们的模 样,我多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他们
只不过是跌落 凡间的 折翼的天使
下 面 是 盲 童 雯 雯 的 生 活 片 段
盲童的人格特点 我国的教科书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如台湾省的某教科书概括为:6-10岁的男盲童 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心、自我意识强、无归属感、心思不专一;女盲童消沉、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强、无归属感、 心思不专一。11-15岁的男盲童猜忌心强、成就感偏低、缺乏自信及归属感、对爱的需求强烈;女盲童消沉、成就动 机低落、缺乏自信及归属感、有的心思不专。大陆某权威专著概括为:盲童性格内向、不易与别人融洽相处、容易 有自卑心理、对生活态度消极、对自己的缺陷很敏感等。结合过去我国研究的成果和本人近年来在北京盲校的观察 与研究,盲童的人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气质方面 盲童的气质倾向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局多,而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数较少。某盲校通过对观察食堂开 饭晚了之后学校盲生的气质表现,统计出胆汁质类型的占11%、多血质类型的占13%、粘液质类型的48%、抑郁质 类型的占28%。 2.能力方面 盲童的能力发展从质的角度来看,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听觉分辨能力、触觉能方比普通儿童高些, 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应变能力尤其是应变新环境的能力差、定向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其能力发展从量的 角度来看,国内外均有智商测查结果表明:盲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皮亚杰发展阶段论角度来看 盲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要比普通儿童缓1一2年左右,其生活、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比普通儿童晚而且慢, 生活适应能力较差;其能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盲童的发展在16岁前后都存在着一个“快速赶上”期,使其 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 3.兴趣方面 盲童的兴趣发展受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很大,常年以耳代目和以手代目.使得他们对听觉信息和触觉信息更感兴 趣;就兴趣品质而言,盲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兴趣的广度方面尤其在视觉刺激信息方面显得不够广阔。但在兴趣的 稳定性方面则比普通儿童稍强。 4.性格方面 他们中多数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上,表现出自私、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冷酷无情、孤僻、不善于 与人相处的性格倾向;大多数盲生对待学习表现得非常认真、踏实,而对待体力劳动则表现得懒惰;在对自己的态 度方面通常表现为异常的自尊、自负或自卑、缺乏自信心。盲童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依赖性、不果断 性和坚韧;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困扰、情绪不稳定、更为敏感、消沉、抑郁、焦虑者占多数,爱 钻中角尖。
三、教育对策 教育的功能与目的除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以外.还包括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的建构 个体健康的人格,面对盲童因种种因素而导致的一些人格问题,盲教工作者并非束手无 策。 1.加强早期干预与指导 既然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对盲童人格的影响很大,因而等到盲童入学以后才开始建构 与矫正明显已为时太晚了。作为盲童教育工作者应设法从改进盲童早期生活环境入手, 指导盲童教给家长对盲童应持的正确态度、应使用的正确的抚养方式、如何适时适量地 提供各种适当的刺激、如何帮助盲童及早地学会控制身体和走路、如何训练盲童有效地 利用其他感官、如何安排并鼓励盲童积极正确地与小朋友交往、如何帮助盲童接触了解 社会……国外的无数实践经验证明,对盲童早期干预越早、越得力,其身体发展、智力 发展、人格发展就越接近于普通同龄儿童。 2.引导盲童正确认识目盲 目前我国试行的《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比较注重对盲童进行认识身身残疾的教育, 在某些学科要求中作了明确的说明,要求学生能正确对待视力残疾的影响(初中生物), 具有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 观开朗、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小学思想品德);培养学主自尊、自信、自 强、自立、战胜伤残、立志成材的精神(初中思想政治);结合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进行 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现念、组织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与伤残做斗争的信心 和勇气〔班团队活动人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 往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我们在盲童人格建构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 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等细节方面尚有待纵深发展;上述内容固然重要,但使 学生了解目盲的原因、目前视力的状况、预后、如何克眼目盲的不良影响、目前自己的 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目盲了我还可能做什么等内容对构建盲童的人格也非 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