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勘测定界技术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勘测定界技术要求
标注分出新旧管道(大于十年为老旧管道),旧管道最好能标出管道是否老化跑水严重
电线
高压线(分出10kv和大于10kv两个图层)、低压线
变压器
规格容量(50KVA、100 KVA、250 KVA、500 KVA)
井房
测位置、标出完好程度(完好和损坏两个层)
沟渠
沟渠宽和深;排水渠还是灌溉渠,近年能否用于灌溉
桥涵
位置
扬水站
位置
新增园林地和建设用地
实测出于最新现状变更库不同的地类界线
田坎
有取土坑、河流等有一定高差的地块标出田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勘测定界技术要求
测量要素
标注要求Βιβλιοθήκη 道路路面宽度;路面材质(水泥路面、砂石路面、砖路、素土路面),标出通村土路与村内硬化路的分界点;上图时分出硬化路层和土路层两个图层
机井
运行情况(好、坏);井深(最好标**米或浅井<小于80米>、中深井< 80-200米>、深井<大于200米>)
管道(对应机井)

平泉市高标准农田都啥标准

平泉市高标准农田都啥标准

平泉市高标准农田都啥标准
平泉市作为中国农业大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田的建设和管理,其中高标
准农田更是备受关注。

那么,平泉市高标准农田都有哪些标准呢?
首先,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土地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

这包括土壤肥沃程度、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土地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保证农田的高产高效。

其次,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也有严格的标准。

灌溉设施必
须能够保证农田的水分供应,而排水设施则需要能够有效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农田水涝。

这些设施的标准是保障农田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再者,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种植技术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这包括种植作物的
选择、种植密度、施肥施药的标准等。

只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农田的高产高效。

此外,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

农田周边
的生态环境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能因为农田建设而破坏周边的生态平衡。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最后,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和监测也有一定的标准。

农田的管理需要严格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而对农田的监测也需要定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平泉市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体系,需要从土地质量、灌溉排水、种植技术、生态环境和管理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田的高产高效,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解读一、概念和内容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等五项工程。

二、目标与工程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四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四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标准:1.土地平整工程。

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面平整。

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60厘米以上,土壤理化指标应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田块规格和平整度应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田块面积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200亩,南方平原区宜不低于100亩;丘陵区水平梯田化率应不小于90%。

2.灌溉与排水工程。

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6;灌溉保证率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50%,水田应不低于70%;南方地区水浇地应不低于70%,水田应不低于75%。

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比例应不低于90%。

排涝标准应不低于十年一遇。

3.田间道路工程。

通过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道路通达度平原区应不低于95%,丘陵区应不低于80%。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通过实施农国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预防和减少农田的自然灾害,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安全。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的耕地,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肥力: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稳定高产。

2.水源保障:有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机械化程度:地势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4.土地质量:有较好的土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

一、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有什么区别?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相比普通农田更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上。

如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水源保障,地形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土壤质量优良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强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如何提升农田的标准?
提升农田标准主要从改善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肥力、加强水源保障、改善地形地势等方面入手。

例如,进行科学的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建设灌溉设施,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田的产出,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保障、机械化程度和土地质量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首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农田的土壤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土壤是农
田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对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土壤的质量达到标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还要求农田的水资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水是
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农田的灌溉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对农田的水资源供应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灌溉设施的建设、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以确保农田的水资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还要求农田的防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农田的
防护措施包括对农田周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农田本身的保护。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对农田周边环境的保护,包括农田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农田的周边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对农田本身的保护,包括农田的护坡、防风、防洪等方面也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农田本身得到有效的保护。

总的来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是保障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
要举措。

通过对土壤质量、水资源供应、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和要求,可以有效保障农田的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广大农民朋友认真履行相关规定,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几个要点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几个要点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 了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次演示将 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范。
二、建设目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耕地数 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和提升。
理、注重信息共享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标 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参考内容二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 等措施,提高农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农村经济发展目
本农田建设,未来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不断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水平和效益。
感谢观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基本农田以及它的重要性。基本农田是指国家为保 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可占用的耕地。作 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基本农田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地区的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 污染和损毁。因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土地整理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土地整理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综合整治田、水、路、 林、村等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 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农民意愿、统 筹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区域选择、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高标准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GB 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NY 525-2012 有机肥料标准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ied farmland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按照规定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农田。

3.2 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ied farmland construction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

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田生产力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要求土地整理工程。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田进行平整、排水、灌溉等工程,以改善土地利用状况,提高土地质量和产能。

土地整理工程包括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排水设施和灌溉设施等。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生产环境,为农田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要求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是农田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水库、渠道、水泵站等。

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农田水源,提供灌溉用水,保障农田作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可以防洪排涝,保障农田生产的安全。

另外,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还要求田间道路建设。

田间道路是农田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可以方便农民进出田地,运输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

田间道路的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土地建设标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同时,农民也应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对农田的管理意识,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为宜,宽度以不低于20m为宜。
4~10亩(长度以50m~300m为宜,
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

数,以20m~150m为宜)
在有条件的条田区域内宜布置
格田,格田长度以不低于30m为

宜,宽度以不低于20m为宜。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1 土地平整工程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源工程
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基本农田整备区
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 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 田。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耕作区
浅丘带坝耕作区
单斜山耕作区
耕作区指以道路或沟渠等骨架划分并近似矩形的耕作单元;建设区由 一个或几个耕作区组成,耕作区由若干耕作田块组成(TD/T1012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1 技术要求解读
3 术语
为避免耕作区过分分散,在建设区域内确定每个耕作区的适宜面积。
面积(亩) 浅丘带坝区/河 谷平坝区
每个耕作区集 中连片规模
≥300
区域名称
丘陵宽谷区/坪状 高丘区/向斜平顶
低山区
≥200
中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 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 山塬缓 坡区
≥300
≥200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耕作田块
根据调查研究和在不同区域内市、区县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参照专家讨论意见,得出最终实际指标。
技术指标
浅丘带坝区/河谷 平坝区
区域名称
丘陵宽谷区/坪状 高丘区/向斜平顶
低山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了规范和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以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首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土地选择标准。

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土地应具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等条件,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农田的生产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其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科学的土地整治和利用标准。

在农田整治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工作,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在农田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标准。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和产量,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农田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和要求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设备与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以及河北省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在工程实施中,所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如果有局部修订或新颁,应报招标人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新的标准或规范。

三、对于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的任何部分,当承包人认为改用其他标准或规范,能够保证工程达到更高质量要求时,承包人应在14 天前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采用,否则,承包人应严格执行本规范。

但这种批准,应不免除承包人根据合同规定的任何责任。

四、当适用于工程的几种标准与规范出现意义不明或不一致时,应由监理工程师做出解释和校正,并就此向承包人发出指令。

在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发生分歧时,应按以下顺序优先考虑:A、设计文件提出的设计要求、标准和规范;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有关部门的标准与规范;D、国外有关标准与规范;当以上标准和规范对同一工作均有规定时,但具体指标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的最高标准。

五、本工程执行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规范及施工与验收规范(若与图纸表述或参考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图纸为准)必须达到以下最新版的国家标准、规范和工作准则等的有关法规的要求。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2)《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88-9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5)《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7)《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T154-95;(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0)《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1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2)《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1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15)《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8〕;(16)《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2009(17)《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冀财建[2010]452 号)(18)本项目设计书。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保护农田基本农田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土壤肥力提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等手段,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有一系列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和执行。

首先,保护农田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农田保护的重点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非农建设侵占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降低。

其次,加强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

土地整治是提高农田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溉、排水、防洪设施,提高农田抗旱抗涝能力。

再次,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

土壤肥力是农田生产力的关键,要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包括田间道路、田坎、田埂等,要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生产效率。

最后,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

农田管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保障,要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严格实行耕地轮作制度,合理利用农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污染。

总之,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和执行一系列的要求。

只有加强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才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 严格保护管理,确保农田质量和数量稳定。

加强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农田占补平衡,确保农田质量和数量稳定,不得随意征用和破坏农田资源。

3. 科学规划布局,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

科学规划农田布局,合理配置农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田质量。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农田地力,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田质量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保障。

3.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条件。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保证农田水分供给,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

4. 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田生态效益。

加大对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农田生态效益,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

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保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需求。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需求,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 完善技术支持,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水平。

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的支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水平,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农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规范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特制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以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选址规范。

1. 选址原则。

(1)选择土地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2)远离工业废气、污水排放口、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3)避开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如山洪、滑坡等。

二、土地整理规范。

1. 土地平整。

(1)对土地进行翻耕、耙地,确保土壤松软、无硬块;(2)平整土地,消除地表凹凸不平。

2. 土地排水。

(1)根据地形特点,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确保土地排水顺畅;(2)避免土地积水,防止水浸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土壤改良规范。

1. 施肥。

(1)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2)避免过量施肥,防止土壤污染。

2. 土壤保水。

(1)采取覆膜、灌溉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2)避免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四、作物种植规范。

1. 种植密度。

(1)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合理确定种植密度;(2)避免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2. 种植方式。

(1)根据作物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如直播、移栽等;(2)避免种植方式不当,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五、农田管理规范。

1. 病虫害防治。

(1)定期检查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2)避免过量使用农药,防止农产品残留超标。

2. 农田保护。

(1)禁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保护农田环境;(2)避免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生长。

六、农田建设管理。

1. 监测评估。

(1)建立农田建设档案,定期进行农田质量监测评估;(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农田质量稳定提升。

2. 宣传教育。

(1)加强农田建设规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农田建设意识;(2)推广农田建设经验,提高农田建设技术水平。

七、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是农田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贯彻执行对于提高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举措。

为了推动全国农田建设水平的提升,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以规范和指导农田建设工作,保障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明确了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包括土壤
肥力、水资源利用、灌溉设施、田间道路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农田的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标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于农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再次,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对于农田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要求。

要求建
立健全的农田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农田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最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对于农田建设的评价和监测提出了要求。


求建立健全的评价和监测体系,对农田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田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田的生产能力和
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各地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标准,促进农田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区 暴雨 排至田面 历时 无积水 1~3d 1~3d 1~3d 1~3d 1~3d 1~3d 水田区 暴雨 排至作物 历时 耐淹水深 1~3d 3~5d 1~3d 3~4d 1~3d 3~5d
区域名称 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 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 中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
田建设区。 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 区域名称 每个耕作区集中连 片规模(亩)
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
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 中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山塬缓坡区
≥300
≥200 ≥300 ≥200
1
技术要求解读
1 基础条件
水资源有保障。建设区域附近应有可作为灌溉水利用的河流、小溪、
其他工程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1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调查研究和在不同区域内市、区县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参照专家讨论意见,得出最终实际指标。
区域名称 中低山区 技术指标
浅丘带坝区/河谷 平坝区
丘陵宽谷区/坪状 高丘区/向斜平顶 低山区 ≥90% ≤6°
岩溶槽谷区/ 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山 塬缓坡区 ≥70%
区域名称 技术 指标 丘陵宽谷区/坪状 高丘区/向斜平顶 低山区 中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 山塬缓坡区
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
4~10亩(长度以50m~300m为 条田 宜,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 (亩) 的倍数,以20m~150m为宜) 格田 在有条件的条田区域内宜布置 格田,格田长度以不低于30m 为宜,宽度以不低于20m为宜
1 基础条件及区域划分
2 术语
• 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基 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丘陵、坝、岩溶槽谷、中 山、低山、条田田块、耕 作田块、格田、耕作区等。
3 建设区域
1
技术要求解读
1 基础条件
地形坡度在25°以下,其中15°以下区域应优先作为高标准基本农
水库、山坪塘、囤水田、蓄水池等保障水源;具有灌排条件;水质 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 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具备建设所必须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工程设施;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1
技术要求解读
2 区域划分
中低山山塬缓坡区
1~3d
1~3d
1~3d
3~4d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4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3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田间道和生 产路。通过合理地实施田间道路工程,构建便捷高效的 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 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 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并提 高土地利用率。田间道路工程布设宜形成网状。

4~10亩(长度以50m~300m为宜, 宽度取决于机械作业宽度的倍 数,以20m~150m为宜) 在有条件的条田区域内宜布置 格田,格田长度以不低于30m为 宜,宽度以不低于20m为宜。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1 土地平整工程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源工程
1、当建设区域附近有河流、小溪、水库、池塘、囤水田等灌溉水源时,通 过配套灌排设施,保证建设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2、建设区域水源保障不足的,需通过修建拦蓄工程并配套引、输水设施保
指标(%) 水田 旱地 80~85 75~80 75~80 70~75 80~85 75~80 75~80 70~75
区域名称 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 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区 中低山山塬缓坡区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排涝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排涝标准依据水利行业标准,因此,本建设要求的 排涝标准也参照水利行业标准确定排涝指标,排涝标准为设计暴雨重现期 为10年。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洪水,并明确排洪设施及承泄区。坡面 水系水平沟、纵沟必须畅通,并设有消能防冲和沉沙设施。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耕作区
浅丘带坝耕作区
单斜山耕作区
耕作区指以道路或沟渠等骨架划分并近似矩形的耕作单元;建设区由 一个或几个耕作区组成,耕作区由若干耕作田块组成(TD/T1012 -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1
技术要求解读
3 术语
为避免耕作区过分分散,在建设区域内确定每个耕作区的适宜面积。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溉保证率
国土资源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标准按照北方灌区农业制定,我省技术
要求灌溉保证率按照降水和主体农业种植的特点,得出适宜的指标。因此, 满足建设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灌溉
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0%。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农田面积应不低于95%。
4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3 田间道路工程
机耕道
机耕道
4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3 田间道路工程
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4 农田生态防护工程
山地丘陵地带容易风化造成水土流失,故应重点建设生 态治理与防护工程,保留一定面积的生态林。其余直接 国家标准引用。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4 农田生态防护工程
2
区域名称 中低山区 面积(亩) 浅丘带坝区/河 谷平坝区 丘陵宽谷区/坪状 高丘区/向斜平顶 低山区 岩溶槽谷区/ 溶蚀盆地区 中低山 山塬缓 坡区
每个耕作区集 中连片规模
≥300
≥200
≥300
≥200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耕作田块
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成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由条田、梯 田或其他田块组成(TD/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证建设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3、建设区距水源设施不宜超过3km。水源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不稳定区域的 耕地,在旱作条件下,每亩耕地可用于补充灌溉的设施蓄水量宜在4m3以上。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水源工程应满足项目区可抗旱30天以上的水源条
件或水源设施。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源工程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1
技术要求解读
4 建设区域
重点区域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
b) 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 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c) 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域。
1
技术要求解读
4 建设区域
限制区域
a) 水资源贫乏区域; b) 水土流失易发区、石漠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 c) 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 复的区域; d) 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 e) 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 f) 内陆滩涂等区域。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条田
指在地形相对较缓地区,依据灌排水方向所进行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 近似长方形的水平田块。水田区条田可细分为格田(TD/T1033-2012高标 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1
技术要求解读
3术语 格田
指在水田区条田内以田埂为界的田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梯田化率 田面坡度 坡地台面宽度(m) 耕作层厚度(cm) 有效土层厚度(cm) 适宜小、微型农机作业的耕 地面积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 比例
≥10
≥6
≥10
≥6
≥25 ≥50 ≥90% ≥70% ≥90% ≥70%
2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1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调查研究和在不同区域内市、区县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结果对 有条件实施条田和格田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参照专家讨论意见,得出 以下指标,同时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量化界定(800kg/亩)。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 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 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基本农田整备区 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 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 田。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5 其他工程
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若涉及除《技术要求》的几大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 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外的其它工程。其技术要 求参照有关行业规范执行。
浅丘带坝区/河谷平坝区
浅丘带坝
低山河谷平坝区
1
技术要求解读
2区域划分
丘陵宽谷区/坪状高丘区/向斜平顶低山区
丘陵宽谷区
平顶低山区
坪状高丘区
1
技术要求解读
3 术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
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 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 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
在限制区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门论证同意 的证明材料
1
技术要求解读
4 建设区域
禁止区域 a) 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
b)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等;
c) 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
2
5
技术要求指标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