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z121701--)--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
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书心得体会“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历史性的作品,对国内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等方面对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体系的研讨。
这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近代史上西方学者的一项严重成就。
这本历史书经过独特而理性的分析和研讨,揭示了我国晚清的实在历史。
本书的作者大多是着名的西方汉学家。
他们的观念和思想方式与国内历史学家的观念和思想方式天壤之别,形成了咱们历史学家赋予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在近代中国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使命是保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前进。
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一起的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包含政府运动和新阶层的代表,包含当地和哲学。
晚清时期不仅有外国列强入侵带来的重大灾难,还有太平天国和其后的捻军造成的创伤,内忧外患导致晚清时期中国的积弱积贫状况晚清在蒙古、新疆和西藏也取得过辉煌的战果,收复边疆和失地,晚清统治阶级功不可没。
这本史书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方式,作者让读者明白,所谓疆域问题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历史的书写从来就没有公正可言,我们常常将晚清的落后、失败和血泪都一股脑推到统治集团身上,让他们成为历史和国家的罪人。
这样笼统的归类是失之偏颇的。
同治、光绪、恭亲王、又祥等大清皇帝和满洲大臣曾踌躇满志,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名臣老将也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强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窘境中奋发图强。
在那个蜕变阵痛时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推进因素,但不能因此否认晚清政府所作的努力。
现代中国能从晚清贫弱的现状走向富强,其实也是建立在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基础之上的。
通常的半个世纪,甚至始于辛亥革命以来,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在晚清时期,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称为腐败,无能等等。
可以说,晚清是侮辱,腐败和怯弱的代名词。
现代我国的命运起伏不定,自鸦片战争国家暴力敞开以来,我国阅历了从政党到经济各方的彻底洗礼。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首先得说,费正清这老爷子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他就像一个特别爱翻箱倒柜找东西的好奇者,把晚清这段时期从各个角落都扒拉了个遍。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超级丰富,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感觉就像一个装满各种零件的大仓库,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位置,共同拼凑出晚清的全貌。
晚清啊,那就是一个大泥潭,各种势力在里面搅和。
清政府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外表看着还挺唬人,其实内里已经千疮百孔。
官员们呢,有些就像提线木偶,被各种传统规矩和官场潜规则操纵着,有些则在努力挣扎,想要在这个大厦将倾的时候做些什么来挽救局面,可往往是有心无力。
说到列强,那简直就是一群围着虚弱晚清这头“大象”的饿狼。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什么条约啊、通商口岸啊,不断地从中国这块大蛋糕上切走一块又一块。
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心里那股气就不打一处来,感觉晚清就像一个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可怜孩子。
不过呢,这也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尴尬位置,就像在一群强盗面前捧着金碗的弱者,被人觊觎是必然的,可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
书中关于晚清社会文化的描写也很有趣。
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大船,有些船员想要坚持传统,认为只要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就能平安无事;而有些则开始向外看,觉得西方那些新鲜玩意儿说不定能给这艘大船带来新的生机。
像洋务运动那些改革派,他们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者,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可是这条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还有太平天国运动,那简直就是晚清这个大舞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
洪秀全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草根明星”,带着一帮兄弟姐妹们想要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理想中的“天国”。
但这个“天国”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外表五光十色,里面却空洞无物。
他们的一些想法在现在看来有点天真,可在当时那种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环境下,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反抗尝试。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作者对于这一
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
国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各种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此起彼伏。
作者通过对清政府的统治方式、官员体系和政治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政治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作者对晚清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
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困苦。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税收制度、贸易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对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
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人口结构、教育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晚清历史的窗户,也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也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未来。
晚清历史的心得体会教师
晚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晚清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晚清时期的历史教训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衰落往往源于内部腐败和外部侵略。
在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官员贪污腐化,民生凋敝。
同时,西方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清正廉洁的政府,离不开民族的自强不息。
其次,晚清时期的历史让我明白了改革的重要性。
面对内忧外患,晚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必须符合国情,必须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否则很难取得成功。
再次,晚清时期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中,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
此外,晚清时期的历史还让我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通过传教士在我国传播文化,使我国民众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教育事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使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晚清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晚清历史的一些心得体会: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学习晚清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2. 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3.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但改革必须符合国情,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4.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5. 勇于担当,奋发向前。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教学能手刘琛【阅读书目、作者】《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书目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知名学者,译者为我院历史所编译室专家。
本书据1978年本翻译,于1993年出版,当时将第10、11卷合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个书号,此次再版仍延用这种做法。
【阅读有感】“有关义和拳的记载和感想”本书的记载与目前国内统一编着的其他历史教科书的视角完全不同:本书对义和拳完全持否定态度;而一般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具体来说,本书的观点是,该民间组织的成长是一些草莽之人(暴民)凭借民间对于外国人的愤怒情绪,并煽动这些情绪,此外还利用了巫术来骗取群众的信赖,借以壮大其势力。
另外,其暴力和残忍,使得在中国19世纪兴起的基督教势力受到空前逼迫,无数间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记中国基督徒,以及许多外国传道士,修女都被杀害。
而究其根源,则认为是由于因为当时的民间对外国人的相貌上的偏见,以及许多传教士在传扬基督教的过程中,过分抵触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触犯了群众,另外,也举到一些细节,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疾病肆虐,一些修女为有病的婴孩施洗礼,却被民间谣传为修女吃婴孩。
另外,文章中提及清朝政府试图利用发展中的义和团运动去抵抗外国侵略者。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近日阅读了《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透过一个个历史事件领略了一个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沉浮,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吸取好的经验做法,反思那些惨痛的教训。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借历史事件来反思教育中的不当,强化教育的有效性,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层次,学生、教师、普通工人、公司职员,都应该学习历史,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开设历史课程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学科的教学当成了副科,功利主义过重,存在应试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教师只是针对知识点在教,教学观念落后,手段单一,并不注重历史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不高。
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让全社会都关心历史,重视历史。
历史教育包含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教育,社会教育,人与自然教育等,历史能很好的呈现国情,文化、军事制度发展,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历史思维和方法,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
二是改善历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要是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优化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体验课,如针对某一历史问题开展辩证讨论,引导学生以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思考问题。
其次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料拓展阅读。
再次是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历史的关系,学习历史,融入生活。
最后在是可以实施的条件下进行戏剧表演、角色表演等,增加趣味性。
三是教师素养问题。
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博古通今,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四是学校要不断完善体系,强化资源配置,加强学科教研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
作为一名教师,要加强历史教育,引导学生学历史,知国、爱国、报国,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应该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师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4
读史明智,读史明理——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看到书名中有“晚清”二字,脑海中不由得就浮现出黑暗、屈辱、悲惨这样的词汇。
虽然说放得下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但是历史是不可遗忘的,況且还是一段令人心酸愤怒的悲惨历史。
冯友兰先生说:“历史是写不尽的。
”真正的历史只有一部,那就是历史事实本身,而人写的“历史”却可以有上千万部之多。
历史,有时可以不去苛求其事实,历史有时只需为今之鉴。
历史,作为我们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身处何地,走向何处。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发现很多的以前所谓的史实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以前读书基本只是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都觉得史书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都不去读。
读了《剑桥中国晚清史》之后,感触良多,读史书,同样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一、阅读历史书籍,能增长自身知识与见识。
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历史观点不严谨的电影和电视剧,造成了很多人的历史观演义化与娱乐化非常严重。
阅读历史书籍,学习历史,不仅能了解真正的历史,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能在历史中汲取和借鉴优秀的历史成果,增长我们的知识与见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就要求自身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储备。
历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多阅读历史书籍,应该学习国史,也要学习世界史。
这样才不至于在为学生解惑的时候一筹莫展。
二、阅读历史书籍,能提升自身素质。
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行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教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我们时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但,我们自己的思辨思维都有待提高。
让学生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思维。
比如,大航海时期的西方强盗行为,固然要谴责,但也应辩证的看大航海带来的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
以中国为例:近代中国史带给人的感觉是黑暗屈辱的,义愤填膺的,但列强的入侵,打痛了我们,也打醒了我们。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先说说这书的“厚度”吧,可不是光指书本的物理厚度哦,那内容丰富得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贝的大宝箱。
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晚清的方方面面都被费正清和他的小伙伴们扒拉了个遍。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晚清的政治格局那叫一个乱,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朝廷里有那些守旧的大臣,抱着老祖宗的规矩不肯放,就像一群顽固的老古董,还觉得自己是在捍卫正统。
而新兴的改革派呢,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索者,试图给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大帝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他们提出变法,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新药方,可是这过程那叫一个艰难啊。
慈禧太后就像一个坐在权力宝座上的老巫婆(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尊重历史人物啦,但真的感觉她有时候很霸道),一会儿支持变法,一会儿又把维新派打压得死死的,这朝令夕改的,看得我是又着急又气愤。
再说说晚清的经济。
那时候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强盗,用各种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然后大肆掠夺。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就像一个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小帆船,在西方工业化的大轮船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不过呢,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开始有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萌芽,像洋务运动搞起来的那些工厂,虽然有点先天不足,但好歹也是一种尝试嘛。
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学走路,虽然走得歪歪扭扭,但也在努力向前。
晚清的社会更是一幅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老百姓们一边要忍受着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一边又要遭受列强的欺凌。
那些传教士在各地传教,引发了不少矛盾。
民间的义和团运动,感觉就像是老百姓们憋了一肚子气后的一次大爆发。
他们以为靠着那些神神叨叨的法术就能把洋鬼子赶出去,虽然有点天真,但那种反抗精神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不过最后还是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了,真是可怜又可悲。
读完这本书,我对晚清的印象不再是那种简单的、模糊的概念。
费正清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把晚清这个“病人”的各个器官都剖析给我们看。
他的研究很细致,虽然有些观点可能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复杂、充满矛盾的晚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在“镜子”里外来对照历史----读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体会“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软弱无能”这些句子是我们才进入小学就接触到的内容。
但是当我们真了解到这些句子背后中国当时的现状和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处境,我们心里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深深的叹息和无力感,更是有了沉重的责任感。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也会是多灾多难的。
晚清时期的中国,多少人在与时代抗争,多少人在与命运抗争?这已无法统计,而现在的我们,也无法体会那时代的人的痛苦和绝望。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历史课本所学到的知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读到一本由外国人所写的关于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作者还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我们从来所接触的都是国人所写的历史,都是站在一个弱者和被欺负的角度来看待当时的事件。
当我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时候,一开始还觉得很不适应,因为对于这一事件,我已从历史课本上学过,但是当换一个角度来看的时候。
又别有一番体会。
纵观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奴隶社会开始,不管开国之主如何的圣明,但是当其子孙后代在安逸的环境中生存过久,总是会出现昏庸之主。
总会有人反抗,来推翻旧的统治来建立一个新的统治。
而且总能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完备的政策来顺应民心,从而想要达到传承万代。
但是却也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这点。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辉煌,却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
康乾盛世,缔造了占世界财富值五分之一的巨大成就,可是长时间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从君到臣的认识都让整个国家慢慢的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长久的歌舞升平让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失去了危机意识,而且长时间的和平让整个国家的军队、人民和统治者失去了竞争意识。
妄自尊大,再也没有什么能如期视野,失去了居安思危的意识。
其实,查看中国的历史。
有知识、有见识和文化的人都是统治阶层。
治世名言、人生哲理、帝王之道、为臣之道等都出自统治阶层。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读完《剑桥中国晚清史》后,我对晚清帝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疆域结构等方面。
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历史的进展和当代的影响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作者的独到见解也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并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但不能排除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因此,研究晚清历史对于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离今天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但对于战国时期社会景象的变化已经超越过往,铁制用品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当时的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分为多个章节,包括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XXX、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XXX传教活动及其影响等。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的。
因此,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研究需要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全新认识。
中国历史的书写一直都缺乏公正,特别是在中国。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甚至自辛亥革命以来,晚清的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贴上了腐败、昏庸无能等标签,晚清的代名词似乎就是屈辱、腐败、懦弱。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中国的群众和各阶层都积极寻求救国之路,但当时却较少考虑到方法对中国国情的适用性,因此也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
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在受到第一次侵略时也感到了危机,主动向西方国家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走向近代化,变得富强,避免外国的侵扰。
在晚清的统治者眼中,英法联军与明朝的鞑靼、瓦剌有什么不同?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和南宋对金的割地有什么不同?新开通商口岸和与俺答汗的互市有什么不同?采用西式武器和胡服骑射有什么不同?在当时人的眼中,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766李红军《剑桥中国晚清史》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成教学院16班766号李红军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大中小学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我的心情特别的凝重。
在泛读全书的基础上重点细读了第一章和第五章,我了解了全书的写作主旨和基本思想,同时对中国晚晴时期的一些基本史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中国的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及社会变革,深深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发展。
读这么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读有所思、读有所想。
中国的晚清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屈辱史。
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已发起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快速强大起来。
而中国当时的满清统治者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对外面的世界茫然不知,仍然自诩为“天朝上国”,将中国以外的国家一概视为“夷狄蛮貊”,竟然把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斥为“奇技淫巧”,不削一顾。
自身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滞后,却自以为是、冥顽不化。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转衰的颓势愈益加深,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
最终,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腐朽的晚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外国列强陆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逐渐把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幕幕的屈辱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的晚清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富强的探索史。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起,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力图是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
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第一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9世纪60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也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作为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视角和本国文人相当不同,评价也有褒有贬。
阅读本书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视角来了解世界史学家对中国近代的发展的看法,但作为中国读者的我们绝不能全盘肯定。
对于历史的解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受到了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影响,会受到时代或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会受到史学理论和观念发展的影响,还会受到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面对同样的、全部的历史事实,不同的史学家的历史建构也会大相径庭;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历史事实也有可能会被推翻。
正确地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一要看其理论依据或价值观导向,有历史事实和国家情怀;二要能比较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事实,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看问题,避免脱离历史环境主观评判;三是要尽量找寻和发掘有价值的史料,进行细致实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鸦片战争后,天朝大国地位动摇,西方列强争相东至。
首先清朝丢失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属国和七河流域属国,又丢失印度支那属国,随着日本崛起,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最后丢失朝鲜,至此,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外国史学家对晚清时期外国对中国的入侵的看法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把侵略进行了美化,这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天朝大国的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国巨大的冲击。
第一,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
第二,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开始改变了社会面貌。
第三,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也是不可小视的。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次培训我们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到胡适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再到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可以说是一次读史之旅,本次读史之旅一路走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角度各不相同,既有国史大家基于爱国爱史的温情表述,也有西方汉学专家站在西方角度的观察,特别是晚清一段在外力干扰下被压迫和自强的屈辱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
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的进展,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禁想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历史学家总结近代中国历史的得出的经验教训。
纵观中国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无数的事例都告诫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想为了教书而教书,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一些课文跟历史有关或者涉及历史中的某件事,那么我会跟学生讲一讲那个历史事件,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首先我先给学生们看圆明园毁灭以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所说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其次,又给学生讲述了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造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三:一是清王朝腐朽、专制的封建制度,是圆明园毁灭悲剧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万古不破的真理。
其二英法联军掠夺、洗劫、纵火焚烧,充分暴露了其帝国主义列强贪婪的侵略本性;其三是中国的强盗、北洋政府加剧了圆明园的毁灭。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1985年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社的图书,作者是[美]费正清、刘广京。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角度全面展示了晚清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为读者深入了解这 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三,本书对晚清时期文化思想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本书对晚清文化思潮的涌动、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和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本书也探讨了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本书详细评述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中 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本书对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 往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既有全面性,又有深入性,为读者理解和 分析晚清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这是《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中国政府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这个运动旨在推行君主立宪制,改革中国 的政治体制。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变,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巨作,对于了解中国近代 史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部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 了解了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的变化。这部作品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考,为我们研 究中国历史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精彩摘录
在晚清时期,各种革命与起义不断涌现。《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对这些革 命与起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它们背后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书中还详细 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与起义事件,为我 们理解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精彩摘录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作为一部权威的历史著作,为我们深入了解晚清时 期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通过对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革命等方 面的详细描述,展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精彩摘录不仅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也为我们思考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目录分析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目录作为全书的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以时 间顺序进行编排,按照历史阶段组织内容,体现了学术性和客观性。通过阅读本 书的目录,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晚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同时也可以看到 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各种
中国
变化
历史
清朝
挑战
清史
剑桥
中国 一时
研究
1800
文化
全面
详细
晚清
这些
进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是一部权威、详尽、深入的晚清历史著作,由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的一 批著名学者撰写。这本书对1800年至1911年间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清朝 晚期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复杂变化,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这一时 期的历史。 在政治方面,本书详细描述了清朝晚期政治制度的衰落和崩溃。这一时期,清朝面临着来自内外 的各种挑战,包括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和内部腐败。同时,本书也详细分析了清朝政府在应对这 些挑战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和措施所产生的后果。 在经济方面,本书对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渐卷入全球 经济体系中,对外贸易、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渐加速。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原因、过程 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体会9
以史为鉴,把握教育的发展——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本周通过泛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大体的了解到了本书的内容是对于晚清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的基本概况。
下面我将结合本周精读的部分谈谈我的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以费正清为主的外国学者编著的中国晚清史。
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费正清尽量脱离西方中心史观,以理解中国文化的视角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明。
但费正清是西方人,他无论如何都要为西方的经济政治服务,其写作目的又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一部有内容的中国史著作",因而这部书的文化观无疑是西方的,它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的描述,关于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命运的评判,都带有明显的西方人的视角特征。
全书以“冲击—反应”的模式贯穿始终,以西方文化为价值参照,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命运时,深刻地认为,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具有双重历史使命:一方面是对旧制度的破坏性使命;另一方面是对西式新制度的建设性使命.它既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传教士在破坏中国旧制度旧文化和推动中国新制度新文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又对接受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近代的变化,即西方中心观的视角。
从十九世纪以来,外国对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侵略,这种侵略在沿海逐渐渗透,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深的。
侵略者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穷,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人民自然要站起来反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抗也自然更激烈,并上升到整个民族的反抗,这样对中国就形成了冲击。
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了无底的深渊,造成中国人民的贫穷落后,激昂的民众,各阶层的人们都在寻求探索救国之路。
虽然这些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
从教育的角度看晚清的没落——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物电11班 508号刘俊屏边县白云中心学校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认识,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对于造成晚清现象的种种原因书中也详细地做了分析,使我感触颇深。
本来晚清时期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来充盈国库,利用和西方的交流来提升科技实力甚至进行政治改革,从而使中国迅速崛起跟上西方列强的步伐,不至于挨打直至灭国。
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很好的例子。
诸多的原因造成了最后耻辱的历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从教育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下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
一、晚清思想僵化迂腐的表现晚清时期全国上下包括王公大臣大都思想僵化迂腐,少有思想开明之人。
普通民众由于受教育较少可另当别论,但受过更多教育的各级官员及士子阶层好像思想更加的僵化和迂腐,以至于在和西方国家接触时毫无应变的准备和能力。
当时的清朝政府对西方情况知之甚少,还在也天朝上国自居极度地自大,对于西方的贸易开始只准许以纳贡的形势进行。
在鸦片战争前夕的对外政策中始终认为中国在战争中占有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的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
这种无知守旧,虚骄自大的思想造成了许多现在看了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对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看作是夷人。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
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
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剑桥中国晚清史》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有感读了《剑桥中国晚清史》这本书。
让我想起一位被中国媒体称为:"老朋友"的英国科学技术史学专家——李约瑟先生的一段话:我未曾去过那一片我一直向往的土地,她堕落得太快,这实在让我伤感。
我不敢想象一个发明出指南针的国家,会败在一个渔夫的儿子手里;一个会用火约制造美丽焰火的国家,却输给了那个中世纪才开化的猎户。
那片土地现在还属于中国,但不久之后,她属于谁就不得而知了。
这段话相信会引起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深思,也会引起十多亿中华儿女的亢奋之情。
以史为鉴可知荣辱。
虽说放下过去才能展望未来。
但历史是不可被遗忘的,况且这还是一段让人心酸、愤怒的历史。
学习研究历史为今之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人们,应有睿智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这种历史思维是指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丶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发展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
具体是:1、掌握学生年龄认识特点。
立足课本,把课本读懂,读精,读深。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不仅课本不能丢,而且要把课本读得更深,更精。
2、丰富和梳理历史事实,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基础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丰富的历史事实是前提和条件。
3、历史教学要有层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渐。
这样做,既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
以达到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应回顾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屈辱。
铭记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历史教训。
抓住机遇,展望未来,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勇往直前。
我坚信,这片土地将永远属于伟大的、智慧的中华民族。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首先得说,这书打破了我以前对晚清那种很单一的看法。
以前觉得晚清就是个病恹恹的、任人欺负的倒霉蛋朝代。
可这书里展现的晚清,那是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
政治上,那是各方势力你拉我扯,就像一群人在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抢地盘。
慈禧太后在那纵横捭阖,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但是那手腕,软的时候像棉花糖,能哄得人团团转;硬的时候像钢铁,把那些不听话的大臣收拾得服服帖帖。
可是呢,整个朝廷又被各种各样的腐朽和守旧思想给绑住了手脚,想改革又扭扭捏捏的,就像一个穿着紧身衣的胖子想跳舞,动作既难看又不灵活。
再说说那些西方列强,在书里他们就像是一群贪婪的狼,围着晚清这块“大肥肉”流口水。
什么英法联军啊,八国联军啊,一个个张牙舞爪地扑过来。
他们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晚清的大门,还美其名曰“通商”。
其实呢,就是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大仓库,把各种好东西都搬走。
这让我想起一个画面,晚清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结果突然来了一群强盗,抢粮食、抢牲口,还想把房子都占了。
而晚清那些官员呢,在面对列强的时候,有的吓得尿裤子,有的还想跟人家套近乎,就盼着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真是一群没骨气的家伙。
不过晚清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
在书里我看到了那些有识之士的挣扎和努力。
像林则徐虎门销烟,那简直就是晚清黑暗天空中的一道闪电。
他就像一个孤胆英雄,站在那里对着列强说“不”,那股子刚正不阿的劲儿,让人特别佩服。
还有后来的洋务运动,虽然最后有点不伦不类的,但是好歹也是那些开明人士想要学习西方先进东西、拯救国家的尝试。
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始尝试吃一些新药,虽然不能马上把病治好,但至少是一种求生的欲望。
经济上晚清也是一团乱麻。
传统的农业经济被列强的商品冲击得七零八落,就像一艘破船在惊涛骇浪里飘摇。
但是呢,在一些沿海城市又开始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商业萌芽,就像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小草,虽然弱小但是充满生机。
那些外国洋行在城市里趾高气昂地开着,中国的商人在夹缝中求生存,又要和外国商人斗智斗勇,又要应对朝廷那些乱七八糟的政策。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心得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教学能手刘琛【阅读书目、作者】《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书目简介】该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第10卷和第11卷,叙述自清代道光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知名学者,译者为我院历史所编译室专家。
本书据1978年本翻译,于1993年出版,当时将第10、11卷合为《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出版,使用一个书号,此次再版仍延用这种做法。
【阅读有感】“有关义和拳的记载和感想”本书的记载与目前国内统一编着的其他历史教科书的视角完全不同:本书对义和拳完全持否定态度;而一般中国历史教科书则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具体来说,本书的观点是,该民间组织的成长是一些草莽之人(暴民)凭借民间对于外国人的愤怒情绪,并煽动这些情绪,此外还利用了巫术来骗取群众的信赖,借以壮大其势力。
另外,其暴力和残忍,使得在中国19世纪兴起的基督教势力受到空前逼迫,无数间教堂被烧毁,数以万记中国基督徒,以及许多外国传道士,修女都被杀害。
而究其根源,则认为是由于因为当时的民间对外国人的相貌上的偏见,以及许多传教士在传扬基督教的过程中,过分抵触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于触犯了群众,另外,也举到一些细节,就是那个时候流行疾病肆虐,一些修女为有病的婴孩施洗礼,却被民间谣传为修女吃婴孩。
另外,文章中提及清朝政府试图利用发展中的义和团运动去抵抗外国侵略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该书从清帝国中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疆域结构上都提供了深入的介绍,从多个方面叙述并分析了历史的进展,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书中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不会对这些问题再以简单化的眼光来看待,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观察这一时期,而且有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今后我在其他类似此种问题的研究中,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无论从历史轮廓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我们的成长历史中,其实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因而,读这一时段的历史,不
物,我们的历史教材已经讲述了太多,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学习,需要的是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全新的认识,而非还是停留在中学教科书上的水平。
整体说来,剑桥晚清史(上)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除了开篇有些语句翻译之外。
这本书
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是彻底颠覆了历史线条化的教条式书写。
这就是这样一本由西方汉学界编著的晚清史的可贵之处。
比起中国内部的任何一方,它的自身利益色彩无疑是最淡薄的。
这赋予了本书少有价值偏向的中立性。
同时,它身处局外,更能将晚清与清朝前期以及更久远的传统中国视作一个整体。
以来,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关于晚清整个统治集团,几乎是被贴上了腐败、昏庸无能等等标签,可以说,晚清的代名词就是屈辱、腐败、懦弱。
我们的民族,将一百年的落后、屈辱、失败、血泪,很是快意又轻松地一股脑推到满清统治集团身上,他们是历史和国家的罪人。
又或者到了后来,当这一罪人集团伏罪了,此时的历史还是需要这么述说,因为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尊严和执政党的“理所当然”.“正统”。
我们几乎从来不见在我们的史书上有对晚清统治集团中任何一人的赞美,哪怕是中肯之词。
后来者,下一个结论或做一个判断是容易的。
但当时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他能做出
港跟南宋对金割地有什么不同?新开通商口岸跟与俺答汗的互市有什么不同?采用西式武器与胡服骑射有什么不同?在现代人眼中,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当时人却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从晚清至民国,为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存亡与自强奔走不息的何止一代人,又何止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无论是满清王朝的恭亲王、文祥、乃至同治、光绪这些清帝,还是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窘境中,在历史的有限视域里,始终有那么多的奋发图强而不是昏聩腐败的政治家与改革家在励精图治,试想,将后来被奉为时代英雄的任何一位放到他们所处的时代与位置,谁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19世纪至20世纪,这一百年是中国从近现代蜕变的阵痛期,如果说,与现代化的接轨是时代的胜利,那么这个胜利,绝不是仅仅是康有为、辛亥革命、共产主义运动这几个简单搭建的,恰恰相反,这份胜利,应该是从晚清一步一步走来,现代化的历程正是由他们开启的。
只是前人播种,后人收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罢了。
不其实最根本的不是某个统治集团的昏聩腐败或者某些治理国家的群体腐化愚昧,恰恰是一两千年的制度积习和文化梦魇,汉族人将历史的耻辱一股脑推到满清统治者身上,于是有了驱除鞑奴的革命,殊不知,鞑奴就是拜倒在咱们汉人的儒家文化和帝王制度之下,才有了固步自封的几百年。
以前学习历史大多数的观点都是从教科书中得来的。
鉴于年龄、阅历和阅读量的局限,我们很少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只是人云亦云的附和着教科书中的某些观点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多读书,带着批判的观点,带着活跃的思维,严谨的分析考究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实,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