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关于在我省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我省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我省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会签稿,以正式文件为准)各市团委、学联,各大中学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在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切实引导和帮助我省大中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省委、省学联决定在我省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同时,团省委、省学联将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四个“一批”工作的开展,由各市、各高校团委推荐“一批明星团支部”、“一批典型模范”、“一批文化成果”和“一批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推向深入。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面向省内高校、中学、中职学校,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坚持将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实践养成、强化文化熏陶、注重典型示范、健全长效机制相统一,将工作总体谋划与学生创新实施相结合、全省层面动员推进与各级纵深分类开展相结合、教育学生与引领社会相结合,努力落小、落细、落实,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活动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工作内容1.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活动。

在学生中普及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市、各高校团委要充分利用秋季入学新生教育这一宣传节点,集中在9月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报告会、分享会、研讨会、演讲赛等形式,利用校园报刊、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橱窗和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校园APP等途径,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实现对大中学生的全覆盖,让所有学生知晓、理解、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的基本内容。

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

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

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义1. 学生思想教育: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培养和教导的过程。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由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引导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

三、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时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通过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奉献、诚信等良好品质。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 富强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的实施措施1. 在课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3. 指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学生思想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的关系学生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想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中体现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态度。

七、学生思想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的效果评估1.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较多,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受到限制。

2.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家庭环境差异导致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九、解决问题与应对挑战的办法1. 创新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结合互联网技术,在线教育等手段。

2. 强化家庭教育,增加家庭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和参与。

十、总结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计划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学科知识与技能
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实践。

通过扎实的学科基础,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研究和工作的要求。

2.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应该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3. 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应该关
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
有情怀的公民。

4. 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
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创
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政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知识。
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从理解、运用,再达成一种认同。
经过上面的环节,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价值导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设置此开放性环节,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谈谈。
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增强拥护党的政策的自觉性。
2、能力目标:
①能够结合身边案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①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②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根据学生的原因分析,一步步提炼和总结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1、教师展示视频“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会议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社会事件(事件可以是正面或者反面,并鼓励学生运用正面的)相结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通过本议题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于心”还必须要“外化于行”,大家觉得应该如何践行?
对于社会层面教学建议采用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堂展示的方式,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的平台。
公民个人层面的案例主要引用学生身边的人的故事,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享价值指引,旨在提升全民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生交流、校园文化和校外实践等方面,探讨学校如何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理念是学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学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课程设置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

语言课程中,通过阅读经典文化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集体主义和诚信意识。

历史课程中,通过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师生交流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促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一线实践,感受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演讲、读书分享和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对学生艺术、体育、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和爱国热情。

校外实践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一、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活生生的有知情意的人和发展创新的人为核心。

基本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校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些素养。

二、践行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增强学校的个性,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

为此,要重塑课程观、育人观、教师观和管理观等教育思想观念,提出优质化、个性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等发展战略。

倡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摘要: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项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发布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

此次教育体系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的概论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论述;然后针对我国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我国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到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落实。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我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推动我国教育体系有效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因此,本文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概论1.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就是指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关键的、共同的素养,是知识、专业技能和态度的一种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再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在接受各个时期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稳定的、开放的,是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的。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范畴。

我国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由3个方面、6大要素和18个要点组成。

学生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并不是全民素养,而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能力等的综合体,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二、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1.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当具有的为毕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完全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请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整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

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

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教学进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情势逐渐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毕生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渐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何会显现这种趋势呢?第一,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动身,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增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动身,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进程应当满足的标准。

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应了学生毕生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当的责任。

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奉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

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点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点。

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

搭建四梁八柱擘画核心素养

搭建四梁八柱擘画核心素养

管理搭建四梁八柱擘画核心素养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

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

基于这样的改革方向,重庆市铜梁区龙都小学在“尚美点亮智慧人生”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秉承“以特色促发展以艺术促品牌”的办学宗旨,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各项环节与过程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不断完善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

一、德育为首,立核心素养之根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本地位。

那么,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呢?近年来,龙都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民意识、自我规划与管理意识,注重学生体验、动手实践,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始终贯彻以形式带动内容,以内容充实形式的方针,以德育主题月活动为载体,夯实教育主阵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主题月教育形式。

如三月“学雷锋精神、争做雷锋式好少年”,四月“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五月“热爱劳动我最美”,六月“真我风采”等主题教育活动。

在开展活动中,德育处每月之初通过升旗课向全校师生做动员,然后通过短信提示,下发学校活动方案进行布置,班会课时间开展检查,同时要求班级上传相关图片,班会课后通过短信公布检查情况,月末进行总结,并将开展过程及结果以情况简报的方式上传教委。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实现自我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当中有反复,也有叛逆,而学校教育,一方面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之形成正面的教育力量,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个体检查、矫正、规范力度,使学生能真正把公民意识、道德规范入脑入心。

龙都小学以“三弯腰四安静”“尚美行为八不准”作为学生的行动指南,通过强化宣传、舆论引导,不断对学生进行灌输,扎实开展洁雅行动。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 引言: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它具有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价值意识、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有多种多样,例如在校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灌输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学校的角色与责任。

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它承担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价值教育氛围。

5. 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领域,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庭的联动,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价值观教育。

6.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有重要影响。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

7. 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性。

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8.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指导全体国民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理念。

而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道德素养、智慧素养、创新素养、实践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灵健康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实践要求,这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层面的约束和引导,更是对他们全面发展的促进和保障。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心灵健康和全面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既然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实践。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等课程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念。

高中政治课标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课标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课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

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

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扩展资料: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通过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等途径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实际上对于学科素养的关注并非起始于新课标改革。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

北京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逐步向新高考靠拢,主要是为了避免突然改变会给考生带来许多不适应。

以生物学科举例,从近年来高考的出题方向看,试题的创新度非常高,特别关注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综合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摒弃机械记忆的题目。

这也是未来在教学上的改进方向。

培育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化和实践。

培育小学生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下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长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觉。

通过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明素养和国家认同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

教师要成为价值观的示范者。

教师是小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言行间引领小学生,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发挥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影响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会要鼓励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和亲属,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也要创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层面形成对小学生的正面引导,让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社会环境支持。

课程教育也是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教育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借助科学的教育方法,培育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合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水平。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品德提升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修身、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老师,要深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情况,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1、要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但其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就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而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宗旨和学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助学生树立法治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水平,进而保证学生能够身健康的成长。

2、要进一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侧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拥有适合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水平,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规则理解、理性思维以及责任担当理解。

(1)培养学生的规则理解本学科教学包含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其中法治教育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协助学生初步梳理法治理解,帮学生养成规则理解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学生初步具备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加相关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水平,进而为培育法治观点、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

由此就能够看出,规则理解是法治理解的核心。

而想要树立和会法制理解首先就需要树立社会的规则理解(2)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智处事,能够让学生准确、客观的看待某一事物,并作为出理性的分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理性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所必须掌握的品格和水平。

如何在初中道法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道法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道法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未来发展来说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关乎着学生的人生走向,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初中道法课堂中,教师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在摒弃传统观念后,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并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以便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尽显主体优势,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道法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必须引导学生们顺利走上个性化的发展道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整体改进道法教学的不足,全面优化质量效果,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最大便利,使学生更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魅力,积极融入社会,不断实现自我的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道法教师要在教学准备时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要在目标导向下深入了解到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要求以及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完善,使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有效联系在一起。

教学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也会是初中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经验、迅速提高思维灵活性、端正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的重要过程。

道法教师足够负责,围绕正确的教学目标,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更容易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实践工作更顺利的推进下去[1]。

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内容《与世界紧相连》的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观察题目,讨论世界紧密相连的问题,学生们很难弄懂中国与哪些国家有着具体的联系,也很难认识到世界紧密相连所产生的利害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无法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渗透核心素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渗透核心素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

思政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96摘 要:新课标凝练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思想政治课程要“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以培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目标,政治课堂教学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即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强化与学生的互动,要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需求;互动大家知道,提到政治课,很多人就自然地和空洞,乏味,讲大话联系在一起了,实际上不尽其然,正所谓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当然,要把一堂活动课上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教师就好比导演,学生尤似演员,演员作为活动的主角,能否演好这部戏,关键在于教师这个导演和剧本如何。

通过议题—活动—探究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活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有效落实新课标高中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一个教练拿着球跑来跑去的时候,队员除了在一旁看着,还会干什么?当一个老师上课滔滔不绝,自演自说的时候,学生除了做听众还能做什么?如果说得好,也就罢了,像刘兰芳等评书大家,像曹灿等故事大王,像马三立等语言大师,他们都是善言者,语言的魅力足以吸引学生。

然而我们有几位老师能有这样的语言功底呢?目前,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出现一种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死寂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当今的新课程理念。

其实,思想需要的是启迪而不是教条,行为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唠叨,智慧需要的是开悟而不是告诉。

所以,渗透核心素养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一、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叶澜教授说:一节好课的标准首先是有意义,即扎实,如果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何必再去上课呢?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提升和发展。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就如何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应该以这些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等。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内化这些核心价值观,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价值理念,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核心价值取向,品德教学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而且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品德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要求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为人民负责,这种责任意识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钟泽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个人层面作为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每位品德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围绕这一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谈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践行和培养。

一、通过爱国教育,培养文化素养
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爱国情感。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未来。

所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迫在眉睫。

思想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思想品德的教师是大力倡导和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领头人和主力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不断地深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心,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繁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爱国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爱我中华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通过规范教育,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是传播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荣辱观的主要媒介。

那么,思想品德课作为主渠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我们以特地创立的情境来激发青少年的荣辱观,比如说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等。

再者,通过舆论来传递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在青少年的思想中转化。

在他们行为不端正时要及时给予纠正,提醒并教育他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仅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且还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被扰乱,社会安定受到威胁,最糟糕的结果是丢失了自己的尊严和魅
力。

最后,要构建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是人类对社会态度的真实窗口,我们要帮助他们改善道德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始终把荣辱观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富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振兴中华,逐步实现中国梦。

三、通过诚信教育,学会自我管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

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

它早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诚信已成为广大学生急需学习的课程。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教材中的诚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通常都是名人名事,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或者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活动,接受诚信教育,还可设置一定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深化诚信主题,让诚信意识自然地流进学生的思想中。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

也让每个同学都明白:做人诚实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就是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

为整个课堂学习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结合课外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自觉将诚信教育和传统美德相结合,“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真正体验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人潜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四、树立理想信念,培养社会参与意识
理想信念是每个人追求未来并为了实现而不断努力的动力。

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时代给予的使命、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金钱驱动的社会,孩子们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到底该追求什么,他们感到迷茫,自己最初的梦想似乎实现起来如此渺茫,甚至会被世俗的眼光嘲笑。

所以有的学生不断挣脱出迷茫,丢弃了梦想,扭曲了价值取向,随大流地争夺名誉钱财。

还有的学生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依靠父母,浑浑噩噩地活着,看似自由自在,其实是迷失自我的一个躯壳,没有了生气。

青少年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该怎么坚定信念,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思想品德课还要注重学生思想信念的教育,不断熏陶,将理想信念浸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塑造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思想品德课就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的塑造相应地也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其培育必然是学生、教师、教材这三者在课堂与课外探究活动实施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达到的综合性升华的结果,以此来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以及学生通过这样作用的一个过程自觉形成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领域的综合性品质。

不仅培养了
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授课老师要把握好时代音符,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爱国教育、审美教育、诚信教育、信念树立等理想信念的形成,如此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人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