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病历五则

合集下载

痛经病历五则

痛经病历五则

痛经病历五则病历一病患:XXX, 26岁,女性,己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岀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澹,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己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 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一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茅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o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二病患:XXX,女,24岁,已婚,公司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半年余。

中医妇科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住院病历范文.doc中医妇科住院病历范文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女-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XX岁,因月经不调、腹痛等症状就诊。

主诉腹痛伴随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开始,疼痛为刀割样,经期过多,颜色深红,质地凝块,并伴有疲乏、腰酸等不适症状。

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开始出现月经不调、腹痛等症状,每次月经周期延长至35-40天左右,经期为7-10天,颜色深红,质地凝块,但无明显恶臭或异味。

患者自行服用乌鸡白凤丸等中药缓解症状,但并未痊愈。

近3个月来症状加重,腹痛持续时间延长,经期过多,导致出现贫血状况。

既往史1. 无手术史;2. 无传染病史;3. 既往未曾患有妇科疾病;4. 曾因其他疾病在XX医院就诊,诊断为XX病,治愈出院。

个人史患者生活规律,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惯。

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好,面色稍苍白;- 体温:36.8°C;- 血压:120/80 mmHg;- 心率:80次/分;- 呼吸:18次/分;- 腹部触诊:腹软,无压痛、包块等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降低,提示轻度贫血;- 彩色B超:子宫大小正常,无明显卵巢囊肿或其他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轻度贫血。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开具益母草、当归、熟地黄等中药,每日口服;2. 调整生活方式: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摄取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红枣等。

随访计划1. 定期复诊:要求患者每月复诊一次,以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2. 随访询问:每次复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注意事项- 避免寒冷刺激;-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以上是患者的中医妇科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病历。

患者姓名,李女士。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家庭主妇。

主诉,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不调已有3个月,经期腹痛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遂来就诊。

既往史,未发现有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体质较弱,易感冒,饮食规律,睡眠不足。

家族史,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B超、内分泌检查等。

诊断,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治疗方案,中药调理,针灸治疗。

处方,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茯苓、丹参等。

治疗过程,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

随访,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症状。

总结,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其独特优势,患者在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疗效。

希望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医师签名,日期,20XX年X月X日。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因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前来就诊,经过中医的治疗方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康复出院后也未见复发症状。

这充分展示了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也为其他患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

中医医案——痛经(十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当归四逆汤治愈痛经二例病案一:肖某,女,27岁。

初诊:1982年7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反复经期腹部剧烈疼痛12年。

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经期少腹持续性剧痛。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

少腹及腰背胀痛,喜按,得温则舒;经量多,色紫暗,有瘀块;三日后疼痛逐渐减轻,一周左右干净。

诊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

辨证:寒滞胞宫,寒凝血瘀。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甘草10g 通草10g 大枣15g 香附20g 川芎12g二诊:服上方药5剂后,月经期仅有微痛。

守上方继服药3个周期,嘱其经前10天服药至经来,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疼痛消失。

病案二:童某,女,24岁。

初诊:1982年9月17日。

1主诉及病史:经期少腹剧烈疼痛10年。

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逐渐加重。

近几年经期疼痛剧烈,需服止痛药方能缓解。

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喜温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多,色紫暗,夹有瘀块;月经提前四五天,经行后疼痛逐渐缓解,腹部压痛不明显。

诊查:舌紫有瘀点,脉沉弦。

辨证:寒客胞脉,瘀血阻滞。

治法: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当归15g 肉桂8g 白芍20g 细辛10g 大枣15g 丹参20g 艾叶12g 通草10g 五灵脂10g嘱其在经前10天开始服药,直到月经来潮时停止。

二诊:患者复诊时云:“服药八剂后月经来潮,周期正常,无明显疼痛,经量、经色均正常、无瘀块。

”守上方继服药5剂,以善其后。

按语痛经不外虚实两大类。

根据龚老数十年的诊治体会,认为实证偏多,实证又多发于未婚女青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寒滞胞脉、冲任失养。

临床以经期腹痛、腰痛、经血有瘀块等为主症。

月经周期多推迟,少数提前,出血量在正常范围,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当归四逆汤治疗,疗效肯定。

中医技法:痛经病例分享

中医技法:痛经病例分享

中医技法:痛经病例分享本文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理!只提供临床参考!请勿模仿!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痛经的针灸治疗[处方1]气海天枢足三里[操作]取仰卧位,下肢屈曲。

气海用3寸长毫针先直刺1.5—2寸,上下徐徐提插3—5次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中极方向透刺2—2.5寸,按上法徐徐提插3—5次,有强烈的沉胀感后留针15—30分钟;天枢针1.5—2寸,刮针手法,留针时间同气海;足三里针1.5—2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腹痛减轻后或消失后留针,以上两穴同时起针。

[治验]王××,女,26岁。

患痛经5—6年,经前腹痛,经色紫黑成块,手足发热,伴有头痛,腰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妇科检查无异常。

口服镇痛,镇静等药物无效。

诊断为痛经,用上法针后疼痛即止,3次而愈,未再发。

[按语]本病属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理气祛瘀,扶正止痛。

气海为气之海,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为下焦之要穴,针之可益真脏,回生气,温下元,振肾阳;天枢乃大肠之募穴,能分理水谷,糟粕,清导一切滞浊,与气海相配,取气海振下焦之阳,取天枢调理肠胃之气,以利运化。

足三里可健脾强胃,益气血生化之源。

[处方2]气海关元三阴交[操作]气海、关元二穴,针下2寸深,有麻感下行至会阴部,再继续施热补手法,有酸热感扩散至小腹部,患者自觉胀痛感减轻,再刺三阴交1.5寸深,用提插捻转手法,以押手压住穴下,今感传到两股内,针下腹痛以减轻为有效。

治验刘×,女,20岁,未婚,工人。

既往经行腹痛2年,月经后衍4—5天,血少色黯,或有瘀块,喜热。

面色青白,唇青苔薄白,舌面隐见瘀斑,脉沉弦。

按上法取穴操作治疗2次,痊愈而归。

随访多年未发。

[按语]本病为气滞血瘀型,治则为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本方取气海以通调冲任二脉,蒸动气化,宣通涩滞,调理气机以帅血行;取关元且用热法,以温补下元,可敬寒活血;配三阴交可疏肝脾肾三经之气,以活血通滞,更利调经,且是三阴皆循行过少腹,尤是循经远位必取之穴。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王某某,女,22岁,大学生。

二、初诊情况。

# (一)主诉。

痛经3年,加重半年。

# (二)现病史。

这姑娘打从19岁开始,每个月的那几天就像是“历劫”一样。

每次月经来潮前1 2天就开始肚子疼,小肚子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在拧巴着,一阵一阵地抽痛。

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有时候还会连带着后腰也酸得不行,就像被人打了一闷棍似的。

月经量不多,颜色暗红,还有些血块,就像那凝固的小血块也在肚子里捣乱。

月经周期倒是还算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这半年啊,不知道咋回事,痛经变得更严重了,疼得她有时候都没法去上课,只能在床上蜷缩着,吃止痛片都不太管用了,这才想着来找中医看看。

# (三)既往史。

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就是平时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看书、赶论文啥的。

小时候有过一次急性肠胃炎,但早就治好了,和这个痛经应该没啥关系。

# (四)个人史。

不抽烟,不喝酒。

饮食方面,特别爱吃冷饮,夏天的时候一天能吃好几个冰淇淋,冬天也偶尔会吃凉的水果,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苹果啥的,她也不忌讳。

平时缺乏运动,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宿舍躺着玩手机或者看书。

# (五)舌脉象。

舌象:舌尖红,舌苔薄白,舌边有少许瘀点,就像那舌头上有几个小红点在悄悄提示身体有瘀血呢。

脉象:弦涩,摸起来就像那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还有点涩滞不畅的感觉,这脉象就反映出她气血不畅,有瘀血阻滞的情况。

三、中医辨证。

瘀血阻滞胞宫证。

姑娘长期吃冷饮,寒邪侵入胞宫,寒性凝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时间一长就形成瘀血。

瘀血阻滞在胞宫,不通则痛,所以每次月经来的时候就疼得厉害。

再加上她平时缺乏运动,气血运行更加缓慢,加重了瘀血的情况。

而舌尖红呢,是有点内热的表现,可能和她平时学习压力大,情绪有点焦虑,肝郁化火有关。

四、治法。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五、方剂。

少腹逐瘀汤加减。

# (一)处方用药。

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5g,没药10g,当归15g,川芎10g,肉桂6g,赤芍15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丹参15g,香附10g。

月经病历模板范文

月经病历模板范文

月经病历模板范文患者信息。

姓名:[你的名字]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主诉。

“大夫啊,我这月经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现病史。

我这个月经啊,从[初次月经时间]开始就时不时地搞点小状况。

以前还算比较规律,就像每个月定时来敲门的小客人,周期大概[X]天。

可是最近几个月,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乱七八糟的。

就说这个月经量吧,有时候多得就像洪水泛滥,感觉自己都快被这血给“淹没”了,一两个小时就得换一次卫生巾,而且还都是那种大容量的。

这时候整个人也特别虚弱,头晕眼花的,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

可有时候呢,月经量又少得可怜,就像几滴小雨点,我都怀疑它是不是打算彻底罢工了。

月经的颜色也很奇怪。

有时候是暗红色的,就像那种放了很久的淤血,看起来有点吓人。

还有的时候是那种淡红色的,感觉就像兑了水一样,稀稀拉拉的。

再说说这个痛经吧,简直就是我的噩梦!每次来月经的时候,肚子就像被一群小恶魔在里面拳打脚踢一样,疼得我直冒冷汗,腰也跟着凑热闹,酸得像被人打了几棍子。

我只能躺在床上,蜷缩成一团,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刺猬,啥也干不了。

而且这种疼痛还不是一下子就结束的,要持续个一两天呢,这期间我就像个废人一样。

月经周期现在也变得很任性。

有时候提前好几天就来了,让我措手不及,本来计划好的事情都被打乱了。

有时候又会推迟好多天,我就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自己是不是身体出了啥大毛病。

既往史。

以前身体还算不错,不过小时候得过[具体疾病],但早就治好了。

没有做过什么妇科方面的大手术,就是偶尔感冒发烧,吃点药就好了。

个人史。

我平时的生活还算比较规律的,就是工作压力有点大。

我在[工作单位名称]上班,经常要加班,感觉身体都被掏空了。

饮食方面呢,我比较爱吃辣的和凉的东西,像火锅啊、冰淇淋啊,简直是我的最爱。

我知道这可能对月经不太好,但是就是忍不住啊。

我也不怎么运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室里,感觉自己都快变成“久坐族”的代表了。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小李,女,22岁,是一名大学生。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就是被痛经这个“小恶魔”折磨得够呛。

# (二)主诉。

每次月经来潮时腹部疼痛难忍,已经持续了3年多啦。

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肚子里不停地敲,痛得她小脸煞白,直冒冷汗。

# (三)现病史。

这姑娘说啊,月经周期还算比较规律,大概28 30天来一次。

但是每次月经前一天就开始肚子疼,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是那种阵发性的绞痛,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

她只能躺在床上,抱着热水袋,吃止痛片来缓解。

止痛片刚开始还管点用,后来效果也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为了这痛经,学习都受到影响了,考试的时候要是赶上痛经,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 (四)既往史。

身体还算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史。

不过小时候体质有点弱,经常感冒。

# (五)舌脉。

我一看她的舌头,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再一把脉,脉象弦紧。

这舌脉的情况啊,就像是身体在给我悄悄“告密”,告诉我她体内气血不畅,寒邪比较盛呢。

# (六)辨证。

根据她的症状、舌脉这些情况,我判断这是寒凝血瘀型痛经。

就好比冬天里的小河被冻住了,气血在身体里运行得不通畅,堵在那儿就疼起来了。

# (七)治法。

既然是寒凝血瘀,那咱们就得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 (八)方剂。

我给她开了少腹逐瘀汤加减。

这少腹逐瘀汤啊,就像是一支专门对付寒凝血瘀的“特种部队”。

里面的小茴香就像一把小火把,能把寒邪驱散;蒲黄、五灵脂这对组合呢,就像两个勤劳的小工匠,把瘀血一点点地化掉;再加上当归、川芎这些活血养血的药材,就像给身体的气血注入活力,让它们欢快地流淌起来。

具体的方子是:小茴香10g、干姜6g、延胡索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赤芍10g、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益母草15g。

一共开了7剂,让她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喝。

二、二诊。

# (一)治疗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又来找我了。

确有专长痛经门诊病历

确有专长痛经门诊病历

病例1主诉:月经期小腹疼痛5年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近5年来,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乳房胀痛,胸闷喜叹息,面色苍白,舌色暗,脉弦。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

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证治则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处方: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五灵脂(炒,包煎)6g 当归9g 川芎6g 桃仁(研泥)9g牡丹皮6g 赤芍6g 乌药6g 延胡索3g 甘草6g 香附5g 红花9g 枳壳6g5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二诊:经期小腹胀痛缓解,经量增加,继续服药3剂,痊愈。

病例2主诉:经期小腹隐隐作痛现病史:患者13岁初潮,初潮3年之后,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隐隐作痛,揉按之后方可缓解,小腹及阴部有空坠感,月经量少,色淡,质清晰,现症状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

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证治则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处方:圣愈汤加减,方药如下: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10g 川芎8g 党参20g 当归10g 黄芪10g 3剂,水煎服,日一剂二诊:服药3剂后,小腹隐痛有所好转,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症状减轻,经前一周续服3剂病例3主诉:小腹隐痛,月经量少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30天左右一至,经期5天左右,量中等,近两个月工作连续加班,压力大,经量渐少,小腹隐痛,现症状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手脚冰凉,喜按小腹,月经量少,颜色淡,质清晰,舌质淡,脉细无力。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辅助检查:暂无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证治则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处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20g 白芍15g 桂枝9g 生姜9g 炙甘草6g 大枣6枚饴糖15g5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经期小腹隐痛缓解,经量增加,气色比之前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症状有缓解,继续在经前一周服用原方剂3剂。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话说有这么一位姑娘,小名叫晓萱,二十啷当岁,那长得是眉清目秀的。

可这姑娘啊,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像是被“恶魔”附身了一样,苦不堪言,这就是痛经。

晓萱每次来月经的时候,那小肚子就像被人用小锤子一下一下地敲,又胀又痛,痛得她直冒冷汗,脸色煞白煞白的。

她形容这感觉就像是肚子里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拳击赛,自己却毫无还手之力。

而且啊,她的腰也跟着凑热闹,酸得她直不起身来,只能像个小虾米一样弓着背。

我第一次见到晓萱的时候,她就是在痛经发作的时候。

那小模样看着真是让人心疼。

我就开始仔细地询问她的情况。

晓萱说她这痛经已经有好几年了。

每次月经来之前,她就开始变得特别烦躁,看啥都不顺眼,就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

而且乳房也胀痛胀痛的,感觉像塞了两块小石头。

月经的量呢,不算多,颜色暗暗的,还有不少小血块,就像小豆子似的。

我又问她平时的生活习惯。

这一问可不得了,晓萱是个标准的“夜猫子”,晚上经常刷手机刷到很晚才睡。

而且啊,她特别爱吃那些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啊,冰镇饮料啊,大冬天都照吃不误。

夏天的时候,空调温度开得那叫一个低,就差没把自己放进冰箱里了。

我心里就大概有了数,这姑娘啊,是气血不畅,寒邪入侵了身体。

在中医看来啊,她这种生活习惯就像在自己的身体里“埋雷”。

晚上不睡,那就是在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了,月经能顺畅才怪呢。

生冷的东西吃多了,寒邪就聚集在身体里,尤其是子宫这个地方,寒凝血瘀,那些小血块就是血瘀的表现。

于是啊,我就给晓萱开了个方子。

主要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里面有当归,这可是个好东西啊,就像一个温柔的小使者,能养血活血,把气血给理顺了;还有川芎,它就像个开路先锋,能行气活血,把那些瘀滞的地方给打通;再加上艾叶,这艾叶就像一把小火苗,把身体里的寒邪给驱散;还有香附,它能理气解郁,让晓萱经前的那些烦躁情绪得到缓解。

同时呢,我也给晓萱一些生活上的建议。

我跟她说啊:“姑娘,你这冰淇淋啥的就暂时别想了,再吃下去,你的肚子可就要闹翻天了。

痛经首次病程记录

痛经首次病程记录

年X月X日 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32岁,农民。

因“下腹部胀痛伴月经不调半年,加重1周”于X年X月X日 16:50:10由门诊以“盆腔炎”收入住院。

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 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1、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下腹部胀痛,时而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排出不畅反复发作,曾在院外治疗(具体不详),近日感病情加重急来我院就诊,妇科超声检查示;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由门诊以“盆腔炎”收住院。

入院症见:患者感下腹部胀痛,时而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排出不畅,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欠佳,夜寐可,二便调。

2、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 P:78次/分 R:19次/分BP:120/85mmHg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

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

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腹壁柔软,液波震颤阴性,腹部无包块,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大病历月经史格式

大病历月经史格式

大病历月经史格式
大病历月经史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初潮年龄:指女性第一次来月经的年龄。

2. 经期长度:指每次月经持续的天数。

3. 周期长度:指两次月经之间的间隔天数。

4. 经血量:描述月经期间出血的数量,可以用少、中、多来表示。

5. 痛经情况:是否出现痛经,以及痛经的程度。

6. 其他异常症状:如月经不调、不规则出血、血块等。

以下是一个示例:
月经史:
初潮年龄:13岁
经期长度:5天
周期长度:28天
经血量:中等
痛经情况:轻微
其他异常症状:无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常见的格式,实际的大病历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格式和内容应根据医疗保健提供者的要求而定。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特殊情况,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例一景××,女,29岁,已婚,1977年7月19日初诊。

据述七年前,因在风雪中践冰赶路,时值经水正行而停止,从此发现月事不调,每于经前数天,即发作小腹疞痛,并逐日加剧,常伴呕吐、腹泻,苦不可耐,俟月经既行始逐渐缓解。

月经周期错后。

量少有块,颜色紫黑。

素常腹胀肠鸣,纳少便溏,肢体酸痛四末欠温,间多白带,婚后四年迄未孕育。

按脉沉缓,苔白略腻。

此系寒湿,搏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拟温化寒湿,兼通血脉。

处方云茯苓、福泽泻各12克,炒白术9克,藿香6克,车前子12克(布包),炮姜炭6克,桂枝6克,天仙藤、汉防己各9克,香附米、姜厚朴各9克,广陈皮6克,砂仁1.5克(打分二次冲),5剂,水煎服。

二诊(7月25日)药后溲利、带减、腹胀亦轻,纳食略增,肢痛未作。

刻下经期将届,自觉腰酸、腹坠痛,先予温通经脉,以为未雨绸缪之计。

处方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赤芍药、苏木各9克,牛膝、丹参、刘寄奴各12克,香附米9克,醋柴胡、台乌药各6克,淡吴萸3克,桂枝6克,4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于八月二日经潮,腹痛大减,吐泻未作,能够坚持工作。

此次带经四天,量少有块。

刻诊腹胀溲浊,带下绵绵,肢面浮肿,因此脾阳不振,寒湿之邪,遂乘血去脉虚之隙;肆虐为患,极拟健脾利湿法。

处方炒白术12克,茯苓皮15克,福泽泻、萹蓄、大腹皮各9克,瞿麦穗12克,车前子、冬葵子(同布包)、天仙藤各12克,醋柴胡、姜厚朴、法半夏各9克,香附米、广陈皮各6克,4剂,水煎服。

嘱药后每日上午服妇科金丹一付,下午服二陈丸一付,连服20天。

下次经潮前五天,服下方3至4剂。

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泽兰叶、草红花、赤芍药、苏木、香附米、炒枳壳各9克,刘寄奴、怀牛膝12克,冬葵子,车前子各15克(同布包)。

四诊(12月29日)上药服后,月经来潮三次,诸皆正常。

现月事五旬未至,尺脉略滑,缕缕不绝,似为孕象,妊娠试验,果为阳性,嘱勿须服药,善为调摄可也。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痛经住院病历书写模板
以下是痛经住院病历的模板:
一、病人信息
1. 病人姓名:
2. 病人性别:
3. 病人年龄:
4. 发病时间:
5. 就诊医院:
6. 医生姓名:
7. 医生诊断:
二、痛经史
1. 痛经发作史:病人的痛经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信息。

2. 痛经缓解史: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如
药物治疗、热敷、推拿等。

三、病史及体格检查
1. 病史:简要介绍病人的病史,包括结婚年龄、生育史、有无慢
性疾病、药物使用史等。

2. 体格检查:根据病史和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子宫日记、体温等。

四、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子宫位置、形态、大小、宫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等。

2.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了解病人的血象及凝血状态。

五、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物、抗凝药物等。

2. 热敷、推拿等外用治疗方法:针对病人的痛经症状进行缓解。

3. 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理疗等。

六、讨论
针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建议,进行相关讨论,分析病情的原因和
治疗方法的选择,提出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预测等。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

妇科中医痛经病案范文话说有这么一位姑娘,叫小敏,二十出头,长得那是眉清目秀的。

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就像被恶魔附身了一样,痛得死去活来。

小敏来找我看的时候,那小脸煞白煞白的,就像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她皱着眉头,跟我讲她的痛经史。

这痛经啊,打从她初潮之后没几年就开始了。

每次月经来之前呢,她就感觉自己像个气球,肚子胀得鼓鼓的,而且心情也特别烦躁,看啥都不顺眼,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自己生闷气。

等到月经真的来了,那疼痛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

小敏说感觉小肚子里就像有个小怪兽在横冲直撞,又像是有把小锤子在不停地敲打,疼得她直冒冷汗,腰也跟着酸得不行,整个人都没力气,只能躺在床上蜷缩成一团。

有时候吃点止痛片能稍微缓解一下,但她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听说止痛片吃多了也不好。

我给小敏把了把脉,这脉象啊,弦紧得很。

再看看她的舌头,舌质紫暗,舌苔薄白。

我心里就有了数,这姑娘啊,是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现在的女孩子啊,大冬天的也不注意保暖,小敏也不例外。

她就爱穿那些薄薄的衣服,美是美了,可寒气就悄悄地钻进身体里了。

寒邪入侵,就容易让血液运行不畅,就像冬天里的小河,水都结冰了,流不动了,这血一瘀滞在胞宫,可不就痛嘛。

于是呢,我就给小敏开了个方子。

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用了小茴香、干姜来温经散寒,这就像是给她的身体里点了两把小火炉,把寒气一点点驱散。

又加上了川芎、当归、赤芍来活血化瘀,就好比是给那些瘀滞的血块儿找了几个小推车,把它们推走。

再配上一些香附,这香附啊,能理气解郁,就像个和事佬,让她经前烦躁的心情也能舒畅一些。

我还特别嘱咐小敏,这药得按时吃,一天两次,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不能忘。

而且啊,在生活上也得注意。

来月经前和月经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那些露脐装、超短裙就先别穿了,把自己裹得暖和和的。

还可以用热水袋敷敷肚子,就像给小肚子做个温暖的SPA。

饮食上呢,别再吃那些生冷的东西了,什么冰淇淋啊、生鱼片啊,都要忌口。

中医医案——痛经(六)

中医医案——痛经(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痛经两例病案一:吴某,女,20岁,未婚。

初诊:1983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自月经初潮至今,每于经期腹痛甚剧,已达7年,平时经常头昏倦怠,纳差浮肿,腰酸痛,白带多。

14岁月经初潮,周期为26至60天,经期7天,量多,开始呈淡红色,以后呈咖啡色,有瘀块,经前2天胸乳腰腹胀痛。

上月用逍遥散加味数剂,经前诸症得解。

诊查:就诊时正值经期,此次月经提前5天于6月22日来潮,量多色暗有血块,腹痛腰痛,下肢酸痛,伴头昏倦怠、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纳差心烦,渴不欲饮。

舌红苔白厚腻,脉软滑数(100次/分)。

辨证:证属脾虚血瘀,痰热中阻。

治法:治宜活血祛瘀,清热化痰益气。

方用生化汤加味。

处方:当归15g 川芎9g 桃仁9g 炙甘草6g 姜炭6g 益母草15g 牛膝9g 艾炭9g 丹皮9g 炒栀子9g 竹茹9g 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5g 太子参15g 3剂二诊:6月27日。

服前方药后,经血减少,色转淡红,腹痛呕吐已止,仍头昏倦怠胸闷,腰痛腿软,口干心慌。

口唇苍白,舌红苔转薄黄,脉沉软。

继守上方加减。

处方:当归15g 川芎9g 桃仁9g 甘草6g 姜炭6g 牛膝9g 续断9g 杜仲9g 藿香9g 郁金9g 3剂三诊:7月6日。

月经已净1周,纳食转佳,仍头昏倦怠,目眩耳鸣,心悸气短,嗜睡多梦,渴不欲饮,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腰酸痛,带下色白量多。

舌红苔薄,脉沉软,尺弱(90次/分)。

此属脾肾两虚,水湿不化。

治宜健脾除湿,补肾止带。

处方:党参12g 白术12g 茯苓皮15g 甘草3g 陈皮9g 大腹皮9g 生姜皮9g 桑白皮9g 杜仲12g 续断9g 寄生15g 煅牡蛎30g 5剂四诊:7月20日。

服上方药后,浮肿近愈,头昏气短,目眩耳鸣均未作;月经提前3天于7月19日来潮,量较前为少,色红有小块,腰腹仅有微痛,小腹略有坠胀,伴倦怠心慌。

痛经4年病案

痛经4年病案

痛经4年病案★主诉:患者女,痛经4年余。

现病史:自诉月经期第1-3天必疼痛,头晕呕吐伴有腹泻,4年来未特殊处理。

首诊(6.15):口干多饮,晨起口苦,刷牙欲吐,无怕风怕冷,无鼻塞,无流鼻涕。

无胸闷心悸,大小便正常,月经期间腹部疼痛,尤其肚脐的下方。

舌暗红,薄白苔伴湿滑,舌下脉络曲张,脉沉弦无力。

lmp:5.29,经期6天,初期鲜红一点,后面都是正常的红色,量正常,少量血块。

中医辩证:阳虚寒凝,水湿内停方剂: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6 当归10 川芎15 白芍12 红参10 桂枝6 丹皮9 炙甘草6 法半夏12 麦冬25 瓜蒌20 生姜3片大枣5枚茯苓15 益母草30 鸡血藤15 菟丝子15 杜仲15 共 7包二诊(7.5日):7剂药后月经来潮,自述排出两块如药膏盖子大小的血块,疼痛较上次减轻一半,颜色暗红偏黑。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方剂:左归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熟地25 山药15 枸杞12 山萸肉12 生牛膝10 菟丝子12 鹿角片12 当归18 白芍20 茯苓30 白术25 泽泻10 川芎24 炙龟甲10 共5包三诊(7.22)偶有口苦,刷牙欲吐感,口干饮水多,舌淡红,舌面水滑,边有齿痕。

方剂:温经汤加减处方:当归12 川芎20 桂枝6 生姜6 牡丹皮9 炙甘草6 法半夏12 麦冬24 红参6 吴茱萸6 天花粉20 茯苓30 益母草30 菟丝子15 盐杜仲15 桃仁18 赤芍18 共5包按语:妇人年五十所(岁),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舌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含胶艾汤、桂枝茯苓丸、麦门冬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之意。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肝经寒邪犯胃,浊阴不降而上逆则呕吐;厥阴肝经寒邪困于肝,肝疏泻失常则腹泻;肝经寒邪及浊阴循经上逆清窍,故头痛。

蔡长福诊疗病历之痛经

蔡长福诊疗病历之痛经

蔡长福诊疗病历之痛经于某女452012-9-5初诊面色暗,眼圈青黑,痛经,怕热不怕冷,颈椎难受,月经提前(10天左右)食欲不好,零食多,血糖低,喝酒可,汗多,腋下汗多每天都有洗澡肠胃差,体质虚,温度不够舌淡苔少脉细尺脉迟柴胡50 桂枝30 干姜30 炙甘草20 牡蛎30 黄芩30 天花粉30 吴茱萸20 党参20二付四天2012-9-9大便好,晨解,舌淡红,苔白腻上方加葛根602012-9-14喜欢吃姜,夏天凉拌生姜吃,夏天极易出汗,大便好,不敢饮冷,激动时手心易出汗<!--[if !supportLists]-->1.<!--[endif]-->桂枝45 白芍30 炙甘草30 厚朴30 杏仁15 葛根40 干姜20 8付十五天<!--[if !supportLists]-->2.<!--[endif]-->炙甘草40 干姜20 党参白术20 茯苓20 陈皮30 半夏20 6付十五天2012-9-16药后脸泛红,颈咯咯响2012-12-9还是有点痛经,提前2-3天,喝水多,大便好,眼圈黑减轻,吃饭可以了柴胡60 黄芩25 半夏25 龙骨25 牡蛎25 茯苓25 桂枝25 大黄20 葛根40 天花粉30 茵陈30 栀子20 四付十天2012-12-17 从星期五到现在头晕,走路坐着都在晕,躺在时有眩晕,腿发软,鼻子左边热,药后稍拉肚子,想吐茯苓60 桂枝45 白术30 炙甘草30 一付三顿2012-12-18头晕好多了还是晕2012-12-19基本好了茯苓30 桂枝20 白术10 炙甘草10 黄芪30 葛根40 柴胡30 当归20 附子30 黄芩20 干姜20 五付十天。

妇科完整病历

妇科完整病历

祁阳县人民医院病历记录姓名:刘倩科室:产科住院号:317818入院记录姓名:刘倩籍贯:永州市祁阳县性别:女住址:祁阳县三口塘年龄:34岁入院日期:2014-10-14 10:00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4-10-14 12:00职业:务农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民族:汉族可靠程度:可靠主诉:月经增多2年余,加重3个月。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则,15岁 5-6/28-30天,量中,色红,无明显痛经,无血块。

2012年11月开始无诱因出现月经增多,经期第2-3天量有如潮水涌出,色暗红,伴血块,偶伴头晕,腰酸、下腹坠胀,无畏寒及发热。

一般经行5-6天干净。

曾到我院门诊就诊,行B超检查未见异常,自服中药调理,上述症状稍缓解.近3个月来,经量进一步增加,量如平时经量2倍,服用中药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就诊,门诊行B超提示:子宫增大,宫内稍高回声区(内膜增生过长?)宫颈小囊肿。

由门诊拟"1、宫内占位性质待查;2、中度贫血"收住我科。

自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睡眠尚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否认有既往有心肌缺血、腰椎退行性变、乳腺增生病史。

否认有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其他接触物的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无长期咳嗽、咯血、咯痰、气喘,无手足多汗症3发作,无呼吸困难及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头晕、心悸、发绀、气急、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高血压史。

消化系统:无反酸、喛气、呕吐、腹痛、腹泻、黄疸、呕血、便血、黑便史。

血液系统:无反复鼻出血、齿龈出血及瘀斑、瘀点史,无全身骨痛史。

泌尿生殖系:除现病史外,无腰酸、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史,无生殖器溃疡史。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怕冷、怕热、多汗、多饮、多尿、多食史,身体无显著消瘦或肥胖史,无性格异常改变等。

肌肉骨关节系统:无游走性关节红、肿、热、痛,无关节畸形,肌痛、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无昏厥、抽搐、无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及记忆力减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经病历五则病历一病患:XXX,26岁,女性,已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X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感到小腹部发凉,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来月经,小腹冷痛甚绞痛,面色青白,小腹部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次来月经腹疼不适,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感到小腹部发凉,病情现状恰为月经期,小腹冷痛甚,发凉,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紫黑,询问得知其嗜食寒凉,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象,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诊,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经期感寒,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5g、五灵脂15g、没药10g、赤芍20g、杜仲20g、川芎15g、当归25g、蒲黄15g、肉桂10g、红花10g、乌药2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二病患:XXX,女,24岁,已婚,公司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半年余。

现病史:小腹胀痛明显,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压下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规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体温、血压、腹诊,B超检查,均正常,无其它疾病,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前有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疼痛减轻,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为气滞血瘀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冲任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

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寒湿凝滞型痛经往往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混淆寒湿凝滞型痛经:是由于受到寒气、湿气的入侵,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造成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形成血瘀的症状。

表现为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

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两者初期可以分清,如果已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相互的转化,或者合并的症状。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胀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冲任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而作痛,为气滞血瘀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2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生蒲黄10克,干姜6克,肉桂6克,炒小茴香6克,制没药10克,元胡索12克,泽兰15克,木香6克,川牛膝10克,香附5克,枳壳5克。

柴胡5克,青皮5克。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三病患:XXX,女,25岁,未婚,职员,电话:XXXXXXXXXXX主诉:每次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身痛,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现病史:行经腹痛,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身痛。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月行经腹痛,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询问,无其它疾病,检查体温、血压、腹诊均正常,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询问得知其月经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畏寒身痛,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为寒湿凝滞型痛经。

3、病因病机依据寒湿之气的入侵伤于下焦,客于胞中,经血为寒湿凝滞,溢泻不畅而致疼痛剧烈。

中医病症鉴别近日在中心医院做B超等检查。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粘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确为常感寒湿之气,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经常潮湿、阴冷,或者忽冷忽热,久而发病。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寒湿凝滞型痛经中医治法治法:温经祛寒,活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四病患:XXX,女,23,未婚,幼师,电话:XXXXXXXXXXX主诉: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半年余。

现病史: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半年余。

询问,曾做多项检查,正常,无其它疾病。

确定为痛经。

2、症形依据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为气血虚弱之痛经。

3、病因病机依据属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

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均为血虚气弱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气血虚弱之痛经易与气滞血瘀型痛经混淆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

表现为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加重,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伴随月经周期而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

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均为血虚气弱之象。

属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为气血虚弱之痛经。

中医治法治法:健脾养血,行气解郁。

方剂名称---加减代表方剂:八珍汤加减。

处方: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木香5克,青皮5克,醋炒香附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病历五病患:XXX,女,28岁,已婚,教师,电话:XXXXXXXXXX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主诉: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甚至不能上课。

现病史: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1、诊病依据主诉,每月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病为痛经,2、症形依据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平素少腹时隐痛,经来时疼痛加剧,低热,经色黯红,质粘,带下黄稠,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为湿热瘀阻型痛经3、病因病机依据为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

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湿热瘀阻型痛经易与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混淆。

湿热瘀阻型盆腔炎症状为低热、小腹痛、口干、小腹灼热、白带量多、色黄等。

疾病反反复复,而且容易感染,时间拖得长。

伴月经周期发病情况不显著。

中医疾病诊断经望、闻、问、切,为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病为痛经。

中医症候诊断经望、闻、问、切,属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为湿热瘀阻型痛经。

中医治法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剂名称---加减清热调血汤加减,用药主要有丹皮、黄连、生地、白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等。

代表方剂:清热调血汤加减。

处方:当归20g,川芎15g,黄连15g,香附15g,莪术10g,延胡索10g。

若下腹胀痛明显加川楝子15g,鸡血藤25g;若带下增多色黄加黄柏、薏苡仁各15g,若伴低热加红藤15g,败酱草15g;小便色黄加鱼腥草10g,黄芩10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经期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