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传统文化看家族文化(二) 课后练习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等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笔记。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学生需针对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如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等。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案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分析其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创作一个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完整、内容积极向上。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课堂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课堂讲解内容。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要求回答准确、完整,能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要求分析深入、全面,能准确把握案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情节完整,能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5. 所有作业内容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以及笔记整理的准确性。
2. 完整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以及案例分析和故事创作的全面性。
3. 深度与广度: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程度以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4. 创新性:学生在传统文化故事创作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培训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C.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 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多选题】(1分)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B.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后训练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
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①“道法自然”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②正确,正是因为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才有可能出现正逆读都合逻辑的回文诗;③正确,简单理解“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概念即可;④“注重实用”材料并无体现。
答案:A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②《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③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④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汉字的雏形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体现了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①符合题意。
“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③符合题意。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3.中国古代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医学研究和环境设计,其中无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长期处于世界前列B.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C.具有实用性特点D.具有整体性特点解析:“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干肢不符。
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项说法错误。
答案:D4.《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后训练:阶段测评二(第五~六单元)
阶段测评二(第五~六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
如果行诸文字,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总起来说,中国家训给我们的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
“一条主线”就是“尊儒”。
儒学倡导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非常符合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胃口”。
所以,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始终是儒学;毫无疑问,中国家训的思想主体也只能始终是“尊儒”。
孔子就把开中国家训先河的周公尊为儒学奠基人,时时不忘把他当“圣人”来崇拜。
他们谆谆告诫子孙的,几乎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
“齐家治国之道”,主要指的是“齐家治国”的理想。
中国家训中,讲“齐家治国”人生理想与信念的随处可见,其中的帝王家训是一个亮点。
周公辅政时教导侄子成王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
”后来,这句家训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的名训。
自周至清,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要求和鼓励他们的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也让他们实现了“齐家治国”的理想。
“为人处世之道”,主要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孝道”“勤俭”“谦恭”和“助人”等。
明学者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
”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限: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D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不断发展,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都是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不准确,父子间的关系不存在等级问题;B选项错误,“五伦”思想出现在先秦,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并未完全确立;C选项错在“建构”两字,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早在西周宗法制就已经建立。
2.南北朝时期史学家X晔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
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C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提出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因此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是因为统治理念的变化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重文轻武是在宋代,应排除;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汉代国家是大一统时期,故D项错误。
3.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
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高中文化课后练习深入了解文化的练习题与解析
高中文化课后练习深入了解文化的练习题与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特有的、从一个群体一代传给另一个群体一代的全部非遗传的范畴及其产物,包括()。
A. 文学艺术B. 建筑艺术C. 物质文化D. 道德法则解析:文化包括了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和物质文化,但还涵盖了社会的道德法则,因此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
答案:D2. 下列国际节日中,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元宵节解析:春节、中秋节、元宵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故选项C正确。
答案:C3. 中国四大名画是指()。
A. 《清明上河图》、《百鸟朝凤》、《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B. 《荷花仙子》、《女儿情》、《春和景明》、《江山美人》C. 《百鸟朝凤》、《山水中楼图》、《盛清宫》、《君臣》D. 《百鸟朝凤》、《千里江山图》、《荷花仙子》、《富春山居图》解析:中国四大名画是指《清明上河图》、《百鸟朝凤》、《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A4. 写下列名著的作者是错误的是()。
A. 《红楼梦》- 曹雪芹B. 《水浒传》- 施耐庵C. 《西游记》- 吴承恩D. 《三国演义》- 罗贯中解析:《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选项B是正确答案。
答案:B5. 以下文化遗产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 长城B. 故宫C. 兵马俑D. 马可波罗行宫解析:故宫、兵马俑都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而马可波罗行宫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化的传承是指将一代人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选项:正确错误解析:文化的传承是指将一个群体一代传给另一个群体一代,而不仅仅是一代人之间的传递。
选项错误。
答案:错误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选项:正确错误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选项正确。
【社会课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套习题试题与答案
第二套习题试题一、填空类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20. 从表现手法来看,艺术分为____艺术、____艺术、____艺术和____艺术等几类。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2、3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2、3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融合性;•维护多元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具备初步研究传统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文化多元与融合知识点•文化多元性;•文化融合性;•中国的少数民族。
学习活动1.开始课前活动: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文化代表物件并介绍其代表的文化,鼓励学生分享家族文化,传递家族文化中的回忆和情感。
2.以图片为例子,介绍世界各地文化多元性、融合性。
让学生了解多元性与融合性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察能力。
3.介绍中国的民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特点,文化多元以及融合发展。
同时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差异。
教学资源•学生带来文化代表物件;•世界各地的图片资料,可以在网络上寻找。
第二课时:家庭传统文化与独特风俗知识点•家庭传统文化;•独特风俗;•家庭传承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1.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家庭传统文化,教师和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家族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从中培养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介绍中国各地的传统独特风俗文化,讲述风俗的传承、变化和渗透。
例如饮茶、端午节、吃饺子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打印和分发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料,面向学生家庭和亲属,让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文化中发掘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学校可以将学生的文化代表物件和讲述资料装置在展示柜中以示纪念。
教学资源•学生家庭传统文化介绍和分享;•快照和传单信息;•家庭族谱,家族历史和传记的复印件。
第三课时:中国民族的地域特色知识点•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区域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中国交通名称及其特殊意义。
学习活动1.通过扩列和演说现场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文化图景,让学生快速了解中国广阔的地域和民族特征。
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二第三、四、五章一、填空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的基本原则是。
2、管仲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
3、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4、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和灵魂崇拜。
5、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
6、佛教是前后传入中国的。
7、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和。
8、被称为“汉代孔子”的是9、朱子读书六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人才。
二、选择题1、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是的思想。
A、儒家B、墨家C、魏晋玄学D、佛教2、宣称人生苦海无边,宣扬善恶因果、灵魂三世轮回等教义,主张过禁欲主义的人生,是的主张。
A、儒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3 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魏晋玄学B、宋明理学C、明清实学D、乾嘉学派、4、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话作为崇拜的对象,这是。
A、图腾崇拜B、祖先崇拜C、英雄崇拜D、灵魂崇拜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起源论是教的根本信仰。
A、儒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佛教里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等派别,只注重个人解脱,是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禅宗D、华严宗7、皇帝御书“万事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
A、唐太宗B、康熙C、乾隆D、汉武帝8、《论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A、王充B、王安石C、王守仁D、黄宗羲9、以性三品为基础,把人性分为上品、中品、下品,阐述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颜元10、黄宗羲的是中国史学界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断代哲学思想史巨著。
A、《明儒学案》B、《明夷待访录》C、《三经新义》D、《五经正义》三、名词解释1、传统道德规范: 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种是有理论形态的,是指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是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道德规范;另一种是习俗形态的,是指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或表述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奉行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后练习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思想D.传统文艺2.2013年7月20日至8月5日,以“和谐中国多彩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新疆举办。
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舞蹈团体以及9个国内艺术团体,将为观众献上66场舞蹈盛宴。
发扬光大民族传统舞蹈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思想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3.2013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
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4.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②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③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以传统绘画为代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佳节,海峡两岸会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具有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变化发展的D.积极向上的6.“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
这说明()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练习附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理清思路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四部分(第14—19段),总结,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练习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 筛选(sāi)时髦(máo)一大摞(luò)B. 威慑(shè)神赐(cì)褒贬不一(bǎo)C. 媲美(pì)咀嚼(jué)一蹴而就(cù)D. 蜕除(tuì)烙印(luò)相互攻讦(jié)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 妥善斑驳陆离有史可缉B. 箝制抱残守缺刮垢磨光C. 自戕消声匿迹与时具进D. 急据不堪设想孤芳自赏3. 下列句子中加黑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B. 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C. 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等也都曾经干过一些好事情,但最终却在干事过程中东窗事发,沦为人民的罪人。
D.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贿选事件曝光后,全世界记者蜂拥而至,对记者们的不断追问,布拉特只是闪烁其辞,不做明确的回答。
4. 将下列几组动词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传统()着人们的思维方法,()着人们的行为习俗,着人们的感情抒发,()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A. 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B. 支配制约控制规定左右C. 左右控制规定制约支配D. 规定支配左右控制制约5. 根据文意,请分别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下定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练习
C.①③B.③④
D.②④
9.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③
C.①②③B.①②
D.①②③④
10.在古代中国,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在于()
【答案】A
4.【解析】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能说优越,故③片面。④项材料未涉及。答案选A。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识,②的说法错误;⑤是文字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除了汉字外还有史书典籍,④说法错误。①③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
【答案】C
6.【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见证于汉字和史学典籍,C正确,A、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
2013年4月19日,“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拟在5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论典籍、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1000种,囊括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汉学图书中的经典与准经典作品。据此回答8~9题。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典籍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毕摩的彝文典籍,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①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
②有利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促进文化的创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岳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这5项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些考古成果()A.展示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C.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的要求,推动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①积极应对变化,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孝'’文化②勇担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③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制定保障人民利益的法律④倾听人民呼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纪录片《本草中华》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获无数点赞。
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②体现文化是民族的,彰显中华文化包容与开放③实现了综合创新,颠覆传统文化内涵④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的饮食器物,筷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
”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折射礼仪,展现文化。
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B.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器物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本身5.2021年,三星堆祭祀区6座祭祀坑的发掘全年持续引来巨大关注。
铜尊、铜II、玉璋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青铜大面具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024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练习部编版必修4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决定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③④正确;①“决定”说法错误;②夸大了“中国元素”的作用。
答案:D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有过以下两种态度:“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与“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 )A.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B.否定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C.否定了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D.否定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解析:不管是守旧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还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抛弃”,都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所在,C项是守旧主义错误所在,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3.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坚持 (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移风易俗、改造剔除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项入选;B项与题意不符;C、D两项是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做法,与题意不符。
答案:A4.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中华文化 ( )A.蕴含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B.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C.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惠民利民D.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民族团结,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