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节庆旅游研究

国内节庆旅游研究

国内节庆旅游研究在中国文化中,节庆拥有着无穷的魅力。

尤其是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旅游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中国的丰富节庆文化。

本文将从节庆旅游的现状、特色、发展、问题和前景等五个方面探讨国内节庆旅游研究。

一、节庆旅游的现状对于很多人来说,旅游是一种体验不同文化和风情的方式。

而节庆则是最为能够体现一个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途径。

在中国,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节庆文化。

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节庆期间前往不同地方进行旅游。

比如,春节期间,游客可以去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名山、文化名城或者海滨城市寻求新年的快乐;中秋节则是游客赏月、吃月饼的最佳时间;而端午节则是观赛、赛龙舟、品粽子的好时机。

据腾讯的统计,2020年全国春节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45%,其中,精品线路增长59%,文化体验游增长167%。

这一数字反映了人们不断对于节庆文化和文化体验的重视和追求。

从全国各地的景区数据来看,成都、厦门、青岛、杭州等地春节游客量最高,均超过了200万人次。

二、节庆旅游的特色节庆旅游有其独特的特色。

首先,节庆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

人们可以通过节庆活动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其次,节庆旅游是一种体验旅游。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庆祝活动和特色美食来感受节庆的气氛和文化内涵。

最后,节庆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

不同地区的节庆文化具有独特之处,比如四川的春节庙会、广东的花灯节、云南的泼水节等等。

这些节庆特色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

三、节庆旅游的发展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节庆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共接待国内游客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同时,这个数据里也包括各地节庆旅游的贡献。

例如:黄山古黄陂春季花灯节,在春节之后举行的花灯游园会、民俗文化展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元宵节灯会、花灯游园会也成为当地春节旅游的一个亮点。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民俗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相对于普通的观光旅游而言,民俗旅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方式。

河南自古是我国的中原地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管理,需要了解现存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才有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提高。

一、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资源特点1.传承性强深受中原文化熏淘的河南民俗自其产生后,为人们所承袭,具有相当的稳固性,许多民俗事象不因改朝换代或社会变革而立即中止,其间没有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替代。

例如西周时期在中原形成的婚仪“六礼”,逐步演化为“寻亲”、“合八字”、“订婚”、“换帖”、“传大启”、“下聘礼”、“抬嫁妆”、“完婚”、“闹房”、“回门”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

朱仙镇的木板年画从宋代传承至今;春节期间的耍社火、豫西的剪纸、豫北的女红、豫南正月十五点灯盏等,都是从古至今一直在传承着、发展着。

2内容丰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说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

中原民俗文化在长期生产生活历史中形成许多习俗,并优化传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

例如太吴陵庙会、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间节会至今不衰,开封的盘鼓和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濮阳和周口的杂技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

3影响广泛河南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中原因其“中天下而立”,民俗文化广泛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夏和世界华人族群。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引言概述: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1 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参预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节日庆典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1.2 民俗旅游的特点:民俗旅游具有文化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三个主要特点。

它不仅提供了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还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1.3 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2.1 民俗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开展民俗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2 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俗村落、民俗节庆、民俗手工艺等。

不同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进行开辟,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

2.3 民俗旅游的问题与挑战: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足等。

同时,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民俗旅游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

三、民俗旅游的经济影响3.1 民俗旅游的就业机会: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民俗村落和民俗手工艺制作方面。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3.2 民俗旅游的消费拉动效应:民俗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消费支出,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3.3 民俗旅游的地方税收贡献:民俗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四、民俗旅游的文化影响4.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俗旅游的开展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开发不足许多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由于长期的闭塞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未能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很多传统民俗村落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游客很少前往,从而无法将村落内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展示给外界,也无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

二、环境保护不力一些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保护力量,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和破坏,影响了旅游环境的质量和氛围。

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垃圾和人为破坏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原地的传承受到了压抑,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也在逐渐失传。

一些乡村文化也因为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逐渐淡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进行解决: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加强对传统民俗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设立相关标识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环境。

民俗景区可以依托当地居民,建立自愿者团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监督,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三、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举办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展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参与提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保护意识。

可以设立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传承基地,招募一些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行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培训,使传统手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简介本文对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民俗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俗文化行业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现状分析目前,民俗文化行业在我国各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参与者。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和组织也开始关注民俗文化,借助市场机会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带动了民俗文化经济的发展。

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几年,民俗文化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俗文化行业将与现代科技和媒体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有吸引力和互动性。

2. 文化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体验中的文化元素,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各地将通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增长。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随着民众对民俗文化的热情增加,民俗文化创意产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设计师、艺术家和企业可以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出具有创意和时尚感的产品和品牌。

4. 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学界、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结论民俗文化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未来,这一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多种潜力和机遇。

加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将是未来民俗文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民俗文化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浅析北京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浅析北京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闲农业 持续 发展 的灵 魂 。 如今 , 国家 在 涉农 民俗旅 游
旅 发 展


求异 、 求乐 、 求知” 的心理需求 , 已经
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 内容之一 。国内一
次抽 样 调查 表 明 , 来 华美 国游 客 中欣 赏 名 胜古 迹 的

占2 6 %, 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 、 风土人情感兴趣 的却高达 5 6 . 7 %。 如此看来 , 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是 政府部门发展经济 、 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 , 而且 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 、 “ 了解 ” 中国人生活方式
家、 养生t t l P E 、 民族风苑 、 葡萄酒庄 、 汽车营地等十大
乡村 民俗旅 游新业 态 ;旅 游产 品逐 渐从 观光旅 游 占
升 。旅游抽样调查表明 : 有9 9 %以上的市民希望到 京郊旅游。到郊区休闲、 度假 、 观光成为城市居 民的 首选 , 民俗旅游已成为城镇居 民业余生活 的重要组 成部分。民俗旅游在传统旅游方式的基础上给旅游 者平添 了人情 味, 使旅游不仅是观光 , 更是一种放松 心情 、 情感交流和精神升华的过程 。
的一种 途径 。
方面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 , 如: 实施 民俗旅游的基础 设施建设工程 , 改善旅游的可进人性和便捷性 ; 实施 支撑体系建设以及从业人员培训工程等 ,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涉农 民俗旅游地发展要求。
2 北京 民俗 旅游 发展 现状 及存 在 的问题
1 . 2民俗旅游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居民的精神追
等方面外 , 对于旅游接待地 吸引游客至关重要 的其
他 因素 , 如特 色 ( 农 家 风味 ) 、 环境 ( 人 居 环境 ) 、 服 务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民俗文化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现状分析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民俗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现阶段,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已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导致了民俗文化的衰退。

首先,现代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快节奏的工作和研究压力,使得人们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度下降。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缺乏兴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其次,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变,传统民俗活动所需要的场地逐渐减少。

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庆典因为场地问题无法开展,这也使得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阻碍。

再次,现代娱乐方式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更加多样化。

相比于繁琐的传统民俗活动,现代的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更加便捷和吸引人,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民俗文化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未来发展中的几个趋势展望:首先,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区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扶持,鼓励人们参与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举办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加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其次,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娱乐方式相结合,创新发展多样化的民俗文化产品。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娱乐方式,使传统民俗文化更加生动有趣,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例如,可以推出民俗文化主题的电子游戏、演出等,让年轻人通过娱乐方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最后,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俗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展览、交流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民俗文化经验,丰富和改进自身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式。

综上所述,尽管民俗文化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但通过政府、社区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以及创新发展的理念,民俗文化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规划与开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西北地区的驼铃叮当、手摇风车、东北地区的舞龙舞狮、粽子包饺子、华北地区的舞狮子、跳大秧歌、江南地区的水乡风情、古镇古街等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全面,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景点的展示和简单的体验,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些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因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失去了本真的民俗风情,导致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破坏。

在规划与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未加保护的管理等都影响了民俗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

而且,由于一些地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眼光,使得一些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危险。

不可否认,我国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规划和开发。

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乡愁”情结的追寻,民俗旅游资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将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从规划和开发的角度来看,未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再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资源的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游客在享受的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

民俗旅游发展的论文一、引言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结合旅游活动,以传承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民俗旅游的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身参预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了解地方的历史、风俗和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联动的产业,民俗旅游的兴起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民俗旅游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民俗旅游的现状1. 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比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江南水乡的古镇拥有独特的建造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2. 民俗旅游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民俗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预民俗旅游活动,体验地方文化,这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民俗旅游面临的挑战1. 商业化倾向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一些地方开始将民俗文化商业化,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原本纯粹的民俗文化失去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影响游客的体验。

2. 缺乏专业人材民俗旅游需要专业人材的支持,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师等。

然而,目前对于民俗旅游专业人材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民俗旅游发展策略1. 加强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开展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的民俗文化。

2. 提高服务质量民俗旅游的成功与否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传统以及旅游的形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项目。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研究,总结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将民俗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民间艺术表演到传统节庆活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民宿和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通过民俗元素来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从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南方的水乡古镇、西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的红色文化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亮点。

同时,城市也开始注重复兴传统文化,在街区、商圈中设置非遗展示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机会。

二、特点国内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巨大,各地都有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艺、传统民居等。

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商品。

另外,国内民俗旅游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参与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节庆,与当地居民共同过节。

这种互动体验使得民俗旅游更具吸引力。

三、存在问题国内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的加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活动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真实的文化活动变为形式主义,削弱了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

原本传承千年的传统活动被简化、扭曲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另外,民俗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导致民俗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够大。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民俗旅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其次,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不断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国内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对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某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表演、民俗节日等,来感受和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比于传统旅游,民俗旅游更加注重体验和互动,更能带给游客真实的文化感受。

二、国内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从北方的冰雪节、元宵节,到南方的端午节、中秋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

此外,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民歌舞蹈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三、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现状国内民俗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对民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研究者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探索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将民俗资源开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

2. 文化传承与创新民俗旅游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民俗文化,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提出合理的传承和创新路径,以满足现代游客对多样化文化体验的需求。

3.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研究民俗旅游的核心是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游客对民俗旅游的期望和需求,探索如何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以增加旅游业的竞争力。

4. 旅游管理与规划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支持和规划。

研究者通过研究旅游管理和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民俗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大,缺乏创新性和深度研究。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旅游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足、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传统文化传承困难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进行开发利用,导致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流失。

对此,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严格限制开发的范围和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发利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方式不合理是个问题。

有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仅仅当做观赏的对象,忽略了传统文化表演、参与性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使得旅游项目单一化,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活态表达,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打造更具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实情况是,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龄偏大,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困难。

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

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力度,培养和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鼓励传统文化传承者将其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后继者。

对于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但由于宣传不到位,缺乏知名度,使得游客的参与度较低。

对此,应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民俗旅游在国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来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情、风俗和传统习惯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这个充满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时代,民俗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追寻传统和历史的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疲惫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在理论方面,学者们对民俗旅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他们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对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了“民俗旅游三维模型”,将民俗旅游分为主客体、环境和系统三个维度,从而全面了解民俗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管理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为民俗旅游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实践方面,民俗旅游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各地都纷纷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和项目。

例如,云南的泸沽湖摩梭人部落旅游、四川的阿坝藏族民俗旅游等都成为了人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地方通过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参观。

同时,一些旅游企业和机构也加大了对民俗旅游的投入和开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了民俗旅游的发展。

然而,国内民俗旅游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民俗旅游研究的学科交叉性还不够强,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例如,民俗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可以互相借鉴,从而提高民俗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对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了民俗文化的破坏和失去真实性。

因此,如何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旅游体验的追求,相信民俗旅游研究会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应用。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人文地理、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新兴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的角度来探讨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通过体验、参与民俗活动,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

在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二、研究内容1. 民俗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工艺品制作、民居建筑等。

例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舞蹈,北方的冰雪节和灯会,以及南方的水上民俗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民俗旅游产品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民俗村落开始推出民俗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选择参加传统婚礼、制作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等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3.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国内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力度,投资建设了许多民俗文化村和旅游景区。

同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进行民俗旅游的研究和调查。

4. 民俗旅游的挑战虽然民俗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还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

其次,一些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缺乏真正的民俗特色,使得游客体验不够真实和深入。

此外,一些民俗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方法研究民俗旅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体验感受。

同时,还可以与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和看法。

四、研究价值研究民俗旅游的意义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民俗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提升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二是加强对游客需求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三是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我国当前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的节事旅游活动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以民俗文化或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主题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游客了解、体验地方的文化、风俗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虽然节事旅游活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此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节事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1.重商轻文化的问题。

一些地方越来越注重商业化和景区升级,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承,仅仅提供游乐设施和商贸服务,给游客留下的是过场体验,缺乏深度内涵。

2.景区管理粗放的问题。

一些景区管理粗放,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容易出现拥挤、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

3.安全管理不严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尤其是在人流、车流集中的时候,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4.低效低质量的营销推广。

一些地方的营销推广方式单一,缺乏创意和趣味性。

同时,很多地方在宣传方面也存在错误的定位和不准确的信息,给游客带来误导和不便。

二、对策分析1.深化文化内涵。

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维护其民俗文化或传统文化精髓至关重要,必须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前提,为地方旅游提供内涵和厚度。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景区管理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景区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益。

同时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设置规范和标准,完善景区各项配套设施,使景区管理更为规范、细致和高效。

3.全面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景区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置备应急物资设备,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尤其在人流、车流高峰期,应以游客安全为重点。

4.创新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

旅游部门可以根据当地传统文化、历史风情等自身特色,构思出各种独特的节事活动,丰富旅游内容,增强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加强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和地面宣传,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参与。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问题一: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民俗资源的保护,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因此,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至关重要。

对策一:①加大政府力度。

政府应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并加强督促、管理力度,强制实施相关保护措施。

②加强普及教育。

政府应加强对群众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提高大众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③规划好旅游线路。

景区开发方应规划好旅游线路,从保护传统文化、提供游客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考虑好线路的建设。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商业化问题是目前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商业化过度,将使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失去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

因此,在开发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商业化问题。

①科学制定规划。

景区开发方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合理规划,从而加强景区的管理。

②优化旅游产品。

景区开发方应当优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特色。

③充分发掘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

景区开发方应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风俗和习惯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达到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目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问题也是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和观赏性很容易受到游客的关注。

然而,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不能一味依赖传统的营销手段。

①创新营销方式。

景区开发方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其他广告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民俗旅游是一种以当地民间文化、习俗和风情为主题的旅游形式。

它将传统的民间节日、习俗、手工艺等元素融入旅游活动中,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生活,同时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面临地域差异大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独特而多样化的特点,而目前大部分的民俗旅游资源集中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其他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较少,因此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这就需要各地区进行规划和整合,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民俗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民俗旅游的核心是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而体验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质量。

目前,部分民俗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游素质不高,讲解内容简单单一,不能真正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景区虽然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源,但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受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民俗旅游的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再次,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的民俗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很多游客对于民俗旅游的了解和认知不足。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最后,我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保护意识。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财富,但由于外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很多传统的习俗和民间文化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民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民俗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传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内民俗旅游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的文化体验和亲近自然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就国内民俗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国内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

学者们纷纷对民俗旅游进行深入研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其内涵和特点。

例如,一些学者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民俗旅游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民俗旅游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还有一些学者从经济角度出发,研究了民俗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民俗旅游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各地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例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传统节日、西安的古代皇家宴会、苗族的火把节等都成为了知名的民俗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民俗旅游的发展中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得民俗旅游更加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内民俗旅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在开展民俗旅游时过于商业化,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其次,一些游客对于民俗旅游的尊重和理解不够,存在文化冲突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民俗旅游的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民俗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遗产。

其次,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最后,要加强学术研究,形成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国内民俗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对民俗旅游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遗产,推动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民俗旅游逐渐兴起,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学者们对于民俗旅游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认为,民俗旅游不仅仅是单纯的观光旅游,更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对于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学者们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他们发现,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游客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此外,学者们还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在民俗旅游研究方面,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他们通过对于当地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的研究,揭示了民俗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其次,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

他们研究了民俗旅游的组织形式、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管理措施,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再次,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他们研究了民俗旅游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民俗旅游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

然而,国内民俗旅游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俗旅游的研究视角较为片面,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经济层面,对于社会和环境层面的研究较少。

其次,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再次,民俗旅游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压力,传统的民俗活动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某地平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前言昌平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昌平旅游业的亮点,吸引着众多的人们。

为了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并于2006年暑假期间着手设计调查。

在考察之后,虽然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但也增加了我们的一份担心,我们深感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而现状却大大浪费了资源。

我们真心希望人们对民俗旅游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其帮助,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使农民的生活可以更迅速的提高,也为昌平旅游业即将到来的大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在此我们感谢那些在我们背后默默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家长。

特别是对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的聂桂英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背景当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缺少信赖和安全感。

而农村则以它贴近大自然,远离城市烦嚣,拥有民俗特色的优越条件,被看作是一个“乌托邦”:一片绿色的令人愉悦的土地,使人们回到曾经无忧的快乐时光,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面对已经逐渐成为市民出行旅游休闲新选择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京郊民俗旅游新趋势,我和几个同学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想对此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于是利用假日期间对昌平民俗旅游做了一番调查和研究,并真切的感受到了民俗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调查的目的民俗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给城市里的人以亲近自然,闲适放松的感受,是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然而很多人只是盲目地追求“民俗热”,我们想通过对个别特色民俗村的调查使人们真正正确地了解民俗村的特色及内涵。

民俗村的迅速发展虽然暂时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民俗旅游的不足之处也会阻碍民俗村的发展,因此,我们想客观地找出民俗旅游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民俗旅游可以永放光彩!二、调查的方法•到实地考察,拍摄•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当地民俗特色•从相关单位获取当地民俗发展概况的资料,了解现状•根据当地情况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引言民俗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而民俗村的出现不仅使农村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还解决了农村的劳动力问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昌平位于京城西北35公里,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的天然资源成为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1998年全区第一个民俗旅游度假村——长陵镇麻峪房子民俗旅游度假村正式开业。

三、昌平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昌平区民俗旅游业起步于1998年,经多年努力,初步成为昌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3年全区民俗旅游单位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全区民俗村总数达到50个,占全市民俗村总量的27%,占全区山区半山区行政村的24.5%。

转移1200户旅游接待户,安排转移劳动力3000多人。

全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同比增长72.2%;2003年实现旅游收入4129.2万元,同比增长154%;户均收入由1998年的2000元增长到2.9万元。

计划2004年底民俗村总量达到60个、民俗户1500户、年收入6000万元。

目前,昌平的民俗旅游主要有四种类型:以长陵镇麻峪房村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型,以德陵村、羊台子村、白羊城村、湖门村、德胜口村为代表的产业补充型:下面重点介绍:1.羊台子村:羊台子首先是羊台子村,这里有军体项目匹特博,可以组织卡拉OK、篝火晚会、采摘垂钓、烧烤、浅滩戏水、冰钓、滑土冰等娱乐活动;这里有大型会议室、停车场,可以同时接待600人观光旅游。

这里依托佛岩寺风景区,宋朝佛岩寺遗址历史悠久,国家古树“三槐保一柏”、“巨人吐柏”等自然景观,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湖口村:湖口村以省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耕地适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为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创造良好基础;同时大力推广“稻-稻-菜”“烟-稻-菜”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泉大力开发第三产业。

•得胜口村:德胜口主要旅游活动有参观沟崖自然风景区,采摘、垂钓、民俗体育活动、篝火晚会,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以菩萨鹿村为代表的旅游公司主导型:菩萨鹿属于山区和革命老区,过去属于贫困区,这两年通过搞民俗旅游与休闲产业,村民收入提高很快。

其中农民收入主要来自旅游产业收入,菩萨鹿村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

小山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

村上游是菩萨山风景区,景区内山是雄伟壮观,山秀谷幽,佛光灵气。

原始自然的山川风貌,悠远古朴的乡俗民风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避暑纳凉。

自2002年,菩萨鹿村引入了社会资本,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资本,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该村现已成立了菩萨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该村提出了建设农民现代化居住环境、旅游休闲产业和使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崔村镇真顺村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促进型。

崔村北京市科委在科技部、以及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创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式,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体系、传播体系、以及接收应用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崔村农民及时、有效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及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收致富。

全区共52个民俗村,大约有10000个床位,以十三陵地区为例,床位的夏季利用率为90%,秋季为85%,而冬季的利用率则较差,只有30%左右。

而冬春两季入住民俗村少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季节没有特色的项目,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也加重了这一不利现象。

政府扶植:近年来的“民俗热”使各方面对民俗旅游事业倍加关注,区政府对此也实行了几点政策:1、实施包村扶植乡村旅游工程2、建无线上网工程,用科技带动乡村旅游3、举办特色活动,打造乡村品牌4、实施“百里环形走廊”计划,带动西部山区乡村旅游5、积极发展旅游新农户和市级村,不断推出民俗宾馆和采摘园6、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规范完善村级风景区建设7、继续开展民俗旅游培训,倡导文明新风送字画进民俗户8、强化整体宣传推荐,制作民俗村风情宣传光盘9、“以旅助旅,以农富农”,主动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果品采摘上图为昌平区民俗旅游分布图我们有针对性对德陵村、麻峪房村和碓臼峪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德陵民俗村德陵风景德陵民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建在德陵古堡内,距德陵宫500米,东邻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和蟒山天池,西邻明陵永陵宫,南邻十三陵水库,北靠潭子峪山。

耕地人均0.24亩。

村民500人,共160户。

通过我们与村支书交谈,并在村里进行走访,了解到德陵村最早开始民俗旅游是在2001年,当时民俗产业还不是很完善,知名度低,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普遍较差。

而当初最先尝试这一新兴产业的农民由于经验不足一开始也只是接待人家不能接待的人多的团体客人,但民俗旅游有它独特的吸引力,为搞民俗旅游的农户引来了众多回头客,使起初并不被看好的民俗旅游产业有所好转。

德陵民俗旅游的类型是产业补充型:它以休闲度假为主体,以果品采摘,参观古迹、古堡、怪桥等为补充。

大大增加了产业附加值。

据统计德陵民俗旅游村2004年旅游接待人数 24300,其中外国人200。

营业收入71.6万,其中餐饮44.3 万,客房19.3万,实现利润45.6万。

德陵村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30多家,它最多的时候有40多家,现在有所减少,究其原因,在于各家的接待水平不一样,做的好的有特色的回头客必然就多,有的年收入能达到10几万,而且民俗旅游对德陵村来说只是一个补充型产业,由于德陵村离昌平镇较近在外打工较多,还有高尔夫球场的占地给它解决了一部份就业。

(二)麻峪房民俗村麻峪房村口居民区路线麻峪房民俗旅游村位于昌平区十三陵西北6公里,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昌平区第一个民俗旅游村。

村域面积6.9平方公里,聚落占地约7万平方米,村址海拔203—260米,有常年泉两处,有多种中草药和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

盛产柿子、苹果、核桃、红果等干鲜果品。

全村56户,176口人,劳动力116人,其中54户搞民俗旅游。

2001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2002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2003年接待游客4.65万人次,旅游收入274.5万元,户均年收入4.9万元,人均纯收入8800元。

麻峪房为主导产业型,七八年前,位于北京昌平十三陵天寿山深处的麻峪房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

1999年后该村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兴办旅游业,如今旅游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衣衫褴褛”的村容村貌不见了,换来的是一幢幢整洁的新房;原有的果树品种更多了,樱桃、苹果、大枣等应有尽有,极大地满足了休闲度假人群的采摘需求;农民的收入也由原来的几千元增长到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

麻峪房成了远近文明的旅游度假村,被昌平区授予“模范旅游示范村”的称号。

登山、戏水、采摘、垂钓,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民俗游的发展,带动了这个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的发展,也使得民俗游的项目更加丰富。

村民人均收入从1997开始发展民俗游时的不足八百元,上升到2005年的10550元。

麻峪房由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大山深处的麻峪房人,也在“农家乐”中,享受着民俗旅游带给农家的快乐。

民俗旅游为他们带去了新生活,自从开展民俗旅游以来不仅使麻峪房人摆脱了贫困,还使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麻峪房还是星空观测的好场所:人们在适当的时间里会蜂拥而至,带上望远镜,观赏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一中也为我们提供了观测的设备,我们可以到那里去作天文方面的课业,以及观测浩瀚的星空,开阔视野。

这对我们建立起宇宙观,对宇宙有一个好的感性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科技已深入农村:高科技普及麻峪房村是京郊最早的民俗旅游度假村之一。

2005年12月29日,昌平区人民政府以麻峪房村为试点,开通无线局域网,建成北京市首个“数字民俗村”。

这个“数字民俗村”是由区旅游局和计生委共同出资25万元,由区科协提供技术支持,历时3个多月建成的。

村民安装互联网三)碓臼峪民俗村碓臼峪的风景碓臼峪村位于明十三陵景区西北4公里处,景色迷人,交通便利,四面环山,树木繁茂,素有“京北小三峡”美称的“碓臼峪自然风景区”就在村域内,该村淳朴好客,民风清和。

民俗村内建有浅滩戏水场、篝火晚会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这里盛产樱桃、杏、桃、柿子、山里红等多种果品。

碓臼峪两侧山石壁立,一水中流,故有京北“小三峡”之称。

风景区分“琴曲迎宾”,“高峡平湖”,“金峡胜境”和“龙潭幽谷”4个部分,50余个观赏点令游人应接不暇。

“穿峡三涉水,入谷几回头。

不到幽燕外,江南作梦游。

”清潭瀑布相接,溪水缠绕,穿石越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