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某地平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影响及其发展的问题研究
前言
昌平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昌平旅游业的亮点,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为了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并于2006年暑假期间着手设计调查。
在考察之后,虽然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但也增加了我们的一份担心,我们深感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而现状却大大浪费了资源。我们真心希望人们对民俗旅游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其帮助,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使农民的生活可以更迅速的提高,也为昌平旅游业即将到来的大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在此我们感谢那些在我们背后默默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家长。特别是对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的聂桂英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背景
当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缺少信赖和安全感。而农村则以它贴近大自然,远离城市烦嚣,拥有民俗特色的优越条件,被看作是一个“乌托邦”:一片绿色的令人愉悦的土地,使人们回到曾经无忧的快乐时光,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面对已经逐渐成为市民出行旅游休闲新选择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京郊民俗旅游新趋势,我和几个同学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想对此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于是利用假日期间对昌平民俗旅游做了一番调查和研究,并真切的感受到了民俗旅游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调查的目的
民俗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给城市里的人以亲近自然,闲适放松的感受,是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然而很多人只是盲目地追求“民俗热”,我们想通过对个别特色民俗村的调查使人们真正正确地了解民俗村的特色及内涵。
民俗村的迅速发展虽然暂时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民俗旅游的不足之处也会阻碍民俗村的发展,因此,我们想客观地找出民俗旅游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民俗旅游可以永放光彩!
二、调查的方法
•到实地考察,拍摄
•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当地民俗特色
•从相关单位获取当地民俗发展概况的资料,了解现状
•根据当地情况深入分析,找出问题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引言
民俗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而民俗村的出现不仅使农村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还解决了农村的劳动力问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昌平位于京城西北35公里,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的天然资源成为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1998年全区第一个民俗旅游度假村——长陵镇麻峪房子民俗旅游度假村正式开业。
三、昌平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昌平区民俗旅游业起步于1998年,经多年努力,初步成为昌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3年全区民俗旅游单位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区民俗村总数达到50个,占全市民俗村总量的27%,占全区山区半山区行政村的24.5%。转移1200户旅游接待户,安排转移劳动力3000多人。全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同比增长72.2%;2003年实现旅游收入4129.2万元,同比增长154%;户均收入由1998年的2000元增长到2.9万元。计划2004年底民俗村总量达到60个、民俗户1500户、年收入6000万元。
目前,昌平的民俗旅游主要有四种类型:以长陵镇麻峪房村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型,以德陵村、羊台子村、白羊城村、湖门村、德胜口村为代表的产业补充型:下面重点介绍:
1.羊台子村:
羊台子
首先是羊台子村,这里有军体项目匹特博,可以组织卡拉OK、篝火晚会、采摘垂钓、烧烤、浅滩戏水、冰钓、滑土冰等娱乐活动;这里有大型会议室、停车场,可以同时接待600人观光旅游。这里依托佛岩寺风景区,宋朝佛岩寺遗址历史悠久,国家古树“三槐保一柏”、“巨人吐柏”等自然景观,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湖口村:
湖口村以省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耕地适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为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创造良好基础;同时大力推广“稻-稻-菜”“烟-稻-菜”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泉大力开发第三产业。
•得胜口村:
德胜口主要旅游活动有参观沟崖自然风景区,采摘、垂钓、民俗体育活动、篝火晚会,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
以菩萨鹿村为代表的旅游公司主导型:
菩萨鹿属于山区和革命老区,过去属于贫困区,这两年通过搞民俗旅游与休闲产业,村民收入提高很快。其中农民收入主要来自旅游产业收入,菩萨鹿村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小山村四面环山,植被茂密。村上游是菩萨山风景区,景区内山是雄伟壮观,山秀谷幽,佛光灵气。原始自然的山川风貌,悠远古朴的乡俗民风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避暑纳凉。自2002年,菩萨鹿村引入了社会资本,将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资本,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该村现已成立了菩萨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该村提出了建设农民现代化居住环境、旅游休闲产业和使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以崔村镇真顺村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促进型。
崔村
北京市科委在科技部、以及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创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方式,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体系、传播体系、以及接收应用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崔村农民及时、有效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及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收致富。
全区共52个民俗村,大约有10000个床位,以十三陵地区为例,床位的夏季利用率为90%,秋季为85%,而冬季的利用率则较差,只有30%左右。而冬春两季入住民俗村少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季节没有特色的项目,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也加重了这一不利现象。
政府扶植:
近年来的“民俗热”使各方面对民俗旅游事业倍加关注,区政府对此也实行了几点政策:
1、实施包村扶植乡村旅游工程
2、建无线上网工程,用科技带动乡村旅游
3、举办特色活动,打造乡村品牌
4、实施“百里环形走廊”计划,带动西部山区乡村旅游
5、积极发展旅游新农户和市级村,不断推出民俗宾馆和采摘园
6、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规范完善村级风景区建设
7、继续开展民俗旅游培训,倡导文明新风送字画进民俗户
8、强化整体宣传推荐,制作民俗村风情宣传光盘
9、“以旅助旅,以农富农”,主动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果品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