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王慧第三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系统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3.参考答案:(1)后缀:w,源:基址+比例变址+偏移,目:寄存器(2)后缀:b,源:寄存器,目:基址+偏移(3)后缀:l,源:比例变址,目:寄存器(4)后缀:b,源:基址,目:寄存器(5)后缀:l,源:立即数,目:栈(6)后缀:l,源:立即数,目:寄存器(7)后缀:w,源:寄存器,目:寄存器(8)后缀:l,源:基址+变址+偏移,目:寄存器4.参考答案:(1)源操作数是立即数0xFF,需在前面加‘$’(2)源操作数是16位,而长度后缀是字节‘b’,不一致(3)目的操作数不能是立即数寻址(4)操作数位数超过16位,而长度后缀为16位的‘w’(5)不能用8位寄存器作为目的操作数地址所在寄存器(6)源操作数寄存器与目操作数寄存器长度不一致(7)不存在ESX寄存器(8)源操作数地址中缺少变址寄存器5.参考答案:表3.12 题5用表src_type dst_type 机器级表示char int movsbl %al, (%edx)int char movb %al, (%edx)int unsigned movl %eax, (%edx)short int movswl %ax, (%edx)unsigned char unsigned movzbl %al, (%edx)char unsigned movsbl %al, (%edx)int int movl %eax, (%edx)6.参考答案:(1)xptr、yptr和zptr对应实参所存放的存储单元地址分别为:R[ebp]+8、R[ebp]+12、R[ebp]+16。
(2)函数func的C语言代码如下:void func(int *xptr, int *yptr, int *zptr){int tempx=*xptr;int tempy=*yptr;int tempz=*zptr;*yptr=tempx;*zptr = tempy;*xptr = tempz;}7.参考答案:(1)R[edx]=x(2)R[edx]=x+y+4 (3)R[edx]=x+8*y (4)R[edx]=y+2*x+12 (5)R[edx]=4*y (6)R[edx]=x+y8.参考答案:(1)指令功能为:R[edx]←R[edx]+M[R[eax]]=0x 00000080+M[0x8049300],寄存器EDX 中内容改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1-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一个实际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结构图,并说明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参与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
1-2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实时数据采样实时计算控制量实时控制实时管理1-3 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系统直接连接,并接受计算机直接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或联机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的方式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
(4)生产过程装置a.测量变送单元:为了测量各种参数而采用的相应检测元件及变送器。
b.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
1.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就功能来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库。
系统软件:它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
系统软件包括:a.操作系统:即为管理程序、磁盘操作系统程序、监控程序等;b.诊断系统:指的是调节程序及故障诊断程序;c.开发系统:包括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服务程序(装配程序和编辑程序)、模拟主系统(系统模拟、仿真、移植软件)、数据管理系统等;d.信息处理:指文字翻译、企业管理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参考答案--第3章

思考题与习题3-1工业控制计算机有什么主要特点?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主要特点(1) 可靠性高(2) 实时性好(3) 环境适应能力强(4) 输入和输出模板配套好(5) 系统通信功能强(6) 系统开放性和扩充性好(7) 控制软件包功能强(8) 后备措施齐全,具有冗余性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主要类型(1) 通用型IPC(2) 工业总线工控机(3) DCS现场控制站(4) 智能程控仪表和总线型测控仪表(5) 嵌入式工控机(6) PLC(7) 单元式控制器。
3-2何谓总线?何谓总线标准?总线是连接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组电缆的总称,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标准是指芯片之间、插板之间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时,应遵守的一些协议与规范。
总线标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如总线工作时钟频率、总线信号线定义、总线系统结构、总线仲裁机构与配置机构、电气规范、机械规范和实施总线协议的驱动与管理程序。
3-12 RS-232C和RS-485是什么总线?试对两者进行对比。
RS-232C、RS-485为串行总线。
RS-232C接口为非平衡型,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所有信号回路共用一根地线。
信号速率限于20kbit/s内,电缆长度限于15m之内。
其电性能用±12V标准脉冲,并采用负逻辑。
RS-485接口采用二线差分平衡传输,其一根导线上的电压是另一根导线上的电压值取反。
还具有比RS-232C更长的距离、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多的节点。
RS-485更适用于多台计算机或带微控制器的设备之间的远距离数据通信。
RS-232C和RS-485之间的转换可采用相应的RS-232C/RS-485转换模块。
3-14 IPC工业控制机在结构上与普通PC机有何不同?工业环境等应用现场的条件相对恶劣,最常见的问题是粉尘、辐射、电磁场干扰和高温等。
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例如地层下施工或坑道内,还要求有防潮、防震、抗冲击等能力。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os引论1.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2. OS的作用可表现为哪几个方面?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 OS作为扩充机器.3.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需要;4. 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a.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具体内容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在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从而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输入的时间,这就是脱机输入技术;当程序运行完毕或告一段落,CPU需要输出时,无需直接把计算结果送至低速输出设备,而是高速把结果输出到磁带上,然后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这就是脱机输出技术.b. 若这种输入输出操作在主机控制下进行则称之为联机输入输出方式.5. 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6. 试说明实时任务的类型和实时系统的类型.a. 实时任务的类型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分为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b. 通常把要同达行实时控制的系统统称为实时控制系统,把要求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系统成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7. 实现多道程序应解决哪些问题?a. 处理机管理问题;b. 内存管理问题;c. I/O设备管理问题;d. 文件管理问题;e. 作业管理问题.8. 试比较单道与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a.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OS,它具有自动性,顺序性和单道性的特点;---多道批处理系统则具有调度性,无序性和多道性的特点;b.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中形成的,旨在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但是仍然不能很好的利用系统资源;---多道批处理系统是对单道批处理系统的改进,其主要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是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9.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a. 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b. 对于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多路卡,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对于及时处理,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10 为什么要引入实时操作系统?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11 OS具有哪几大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a. 并发(Concurrence),共享(Sharing),虚拟(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12 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等.b. 内存分配的主要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提高存储器利用率,以减少不可用的内存空间,允许正在运行的程序申请附加的内存空间,以适应程序和数据动态增长的需要.---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互不干扰.---地址映射的主要任务是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的主要任务是借助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13 处理机管理具有哪些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b. 进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诸进程的运行进行调节.---进程通信的任务是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调度分为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而进程调度的任务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一新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为它设置运行现场,是进程投入运行.14 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b.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分配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15 文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以及文件的共享和保护.b. 主要任务: 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16 试在交互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a. 分时系统是一种通用系统,主要用于运行终端用户程序,因而它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虽然也有交互能力,但其交互能力不及前者.b. 实时信息系统对实用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收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c. 实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要比分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17 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a. 程序执行结果是不确定的,即程序是不可再现的.b. 每个程序在何时执行,多个程序间的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每道程序所需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即不可预知性.18 试说明在MS-DOS 3.X以前的版本中,其局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 在寻址范围上,DOS只有1MB,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要.b. DOS试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不支持多任务并发执行,与实际应用相矛盾.19 MS-DOS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略.20 为什么Microsoft在开发OS/2时,选中了80286芯片?设计OS/2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既能充分发挥80286处理器的能力,又能运行在8086处理器环境下开发的程序.因为在80286内部提供了两种工作方式: 实方式和保护方式,使得Intel 80286处理器不仅提供了多任务并发执行的硬件支持,而且还能运行所有在8086下编写的程序。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3)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章1.1 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通常指的是待控制的物理系统或过程。
在分析控制系统对象时,首先需要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为了分析控制系统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可以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来建立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这个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频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对象。
通过对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
1.2 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对象:•机械系统:例如机器人、汽车悬挂系统等。
•电气系统:例如电路、电机等。
•热力系统:例如锅炉、冷却系统等。
•化工系统:例如反应器、蒸馏塔等。
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对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其动态特性,并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性能等指标。
第二章2.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了物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模型中几何图形法: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法:采用以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转移函数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状态方程法:将系统的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来描述。
在使用这些模型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和求解,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2.2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函数,通常用G(s)表示。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下:•定义:传递函数G(s)是系统输出Y(s)和输入U(s)之间的比值,即G(s) = Y(s)/U(s)。
•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可以有零点和极点,零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零的s值,极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无穷大的s值。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课后习题. 硬件将处理机划分为两种状态,即管态和目态,这样做给操作系统设计带来什么好处答:便于设计平安可靠的操作系统。
管态和目态是计算机硬件为保护操作系统免受用户程序的干扰和破坏而引入的两种状态。
通常操作系统在管态下运行,可以执行所有机器指令;而用户程序在目态下运行,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如果用户程序企图在目态下执行特权指令,将会引起保护性中断,由操作系统终止该程序的执行,从而保护了操作系统。
. 何为特权指令举例说明之。
如果允许用户执行特权指令,会带来什么后果?答:只能在管态下才能执行的指令称为特权指令。
如开关中断、置程序状态存放器等。
如果允许用户执行特权指令,它将不仅影响当前运行的程序,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系统。
. 中断向量在机器中的存储位置是由硬件确定的,还是由软件确定的答:中断向量在机器中的位置是由硬件确定的。
例如,在中,内存空间——为中断向量空间。
. 中断向量的内容是由操作系统程序确定的还是由用户程序确定的?答:中断向量的内容是由操作系统程序确定的。
向量的内容包括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和程序状态字〔中断处理程序运行环境〕,中断处理程序是由操作系统装入内存的,操作系统将根据装入的实际地址和该中断处理程序的运行环境来填写中断向量。
. 中断向量内的处理机状态位应当标明是管态还是目态为什么答:应当标明是管态。
该状态由系统初试化程序设置,这样才能保证中断发生后进入操作系统规定的中断处理程序。
. 中断和程序并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中断是程序并发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中断,操作系统不能获得系统控制权,无法按调度算法对处机进展重新分配,一个程序将一直运行到完毕而不会被打断。
. 说明“栈〞和“堆〞的差异.答:栈是一块按后进先出〔〕规则访问的存储区域,用来实现中断嵌套和子程序调用的参数和返回断点。
而堆虽然是一块存储区域,但是对堆的访问是任意的,没有后进先出的要求,堆主要用来为动态变量分配存储空间。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答案

从而: T1 = 0.25 秒, 1 = 0.04 秒, 1 = 2/32 秒 0.196 秒。得 min = 0.04秒。
3.6 求下列脉冲传递函数的终值
z2 ⑴ G( z ) ( z 0.8)( z 0.1)
(2) G ( z )
z ( z 2 z 1) (3) G( z ) 2 ( z 0.5z 1)( z 2 z 0.5)
查表求逆z变换得
g (kT ) 2k (1 k )
第三章习题
3.11 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
K G (s) s 1
在对象前接有零阶保持器,试求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1 eTs Gh0 ( s) s 1 eTs K K Ts K Gp ( s) Gh0 ( s) G ( s) (1 e )( ) s s 1 s s 1 1 1 1 G ( z ) Z [Gp ( s)] (1 z ) K [ 1 T 1 ] 1 z 1 e z 1 e T K z e T
第五章习题
5.2 已知模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1 Gc ( s) 2 s 0.2s 1
采样周期T=1s,试分别采用前向差分法和后向差分法求 其等效的数字控制器,并画出 s 域和 z 域对应的极点位置, 说明其稳定性。 前向差分法
z 1 s T
后向差分法
1 z 1 s T
第五章习题答案
1 1 z 1
z 1 z 1 z2 (1) lim G ( z ) lim 0 z 1 z 1 z z ( z 0.8)( z 0.1) 1 1 1 (2) lim(1 z )G ( z ) lim(1 z ) 1 1 z 1 z 1 1 z z 1 z 1 z ( z 2 z 1) (3) lim G ( z ) lim 0 2 2 z 1 z 1 z z ( z 0.5 z 1)( z z 0.5)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三章习题答案

Z
[G(s)]
1 2
( 1
1 eT
z 1
1
1 e3T
z 1
)
第三章习题答案
(4)
G(s)
(s
10 2)2 (s
1)
10[ (s
1 2)2
1 s2
s
1] 1
Z
[G(z)]
10[ 1
1 eT
z1
1
1 e2T
z1
Te2T z1 (1 e2T z1)2
(1)g*(t) (t T ) 1.2 (t 2T ) 1.24 (t 3T )
(2)g*(t) 3 (t) 5 (t T ) 7 (t 2T )
(3)g*(t) (t) 3.5 (t T ) 4.75 (t 2T )
(z) Y(z) G(z)
R(z) 1 G(z)M (z)
(b) E(s) R*(s) Y (s)M (s) Y (s) E(s)G1(s)D(z)G2(s)
G1(s)D(z)G2 (s)R*(s) G1(s)D(z)G2(s)M sY (s)
(z) Y (z) G1(z)D(z)G2 (z)
Y (s) E*(s)G(s)
G(s)R*(s) G(s)Y *(s)M *(s) G(s)Y *(s)
(z) Y(z)
G(z)
R(z) 1 G(z)M (z) G(z)
10z
25 [ z z ]
(z 1)(z 0.2) 2 z 1 z 0.2
查表求逆z变换得 g(k) 25 [1 0.2k ] 2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 第三章.习题答案.pdf

0 1 0 0 1 0 Rc 1 0 0 0 0 0
,
求
得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Rc1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
0
0
0
Co 0m
0m
Im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第二步: 判别该能观标准型实现的状态
是否完全能控。
M Bo Ao Bo Ao2Bo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本章问题:
1. M b Ab An1b ,n的确定(维 数应为 A 阶数)。 2.矩阵、向量写法的区分。
3.3-3(3) 2、 3讨论较复杂。
W (s)
s2 s2
6s 4s
8 3
1
s2
2s 5 4s
3
所以其能控标准 I 型为
A
0 3
1 4
b
0 1
c
5T 2
d
1
所以其能观标准 II 型为
A
0 3
1 T 4
b
5 2
c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三章(总2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
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以下功能: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所谓“可靠传输”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端发送什么,在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这就是收到的帧并没有出现比特差错,但却出现了帧丢失、帧重复或帧失序。
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出现传输差错”,但都不是这些帧里有“比特差错”。
“无比特差错”与“无传输差错”并不是同样的概念。
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 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不是可靠的传输。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络适配器能够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进行转换,并且能够对缓存数据进行出来,实现以太网协议,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受,对帧进行封闭等.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使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透明传输使得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因此很重要;差错控制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纠正,旨在降低传输的比特差错率,因此也必须解决。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3

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计算机操作系统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030110011020101进程调度是从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A.就绪队列B.等待队列C.作业后备队列D.提交队列``030110011020100A``030110022020101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选择新进程运行来实现CPU的共享,下列选项中,不是引起操作系统选择新进程的直接原因。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运行进程出错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时件发生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030110022020100D``030110032020101下列因素中,不一定是引起进程调度的因素。
A.一个进程运行完毕B.运行进程被阻塞C.一个高优先级进程被创建D.实时调度中,一个紧迫的任务到来``030110032020100C``030110042020101若进程P一旦被唤醒就能投入运行,则系统可能是。
A.非抢占式调度方式,进程P的优先级最高B.抢占式调度方式,就绪队列上的所有进程的优先级皆比P低C.就绪队列为空队列D.抢占式调度方式,P的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的进程``030110042020100D``030110051020101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指。
A.作业运行时间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030110051020100B``030110062020101下列各项中,不是进程调度时机的是。
A.现运行的进程正常结束或异常结束B.现运行的进程从运行态进入就绪态C.现运行的进程从运行态进入等待态D.有一进程从等待态进入就绪态``030110062020100D``030210012020201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为T1、T2和T3,且T1<T2<T3。
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为。
A.T1+T2+T3 B.(T1+T2+T3)/3 C.(3T1+2T2+T3)/3D.(T1+2T2+3T3)/3``030210012020200C``030210022020101下列算法中,操作系统用于作业调度的算法是。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第三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第三版)(华仔整理)第一章os引论1.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2. OS的作用可表现为哪几个方面?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 OS作为扩充机器.3.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需要;4. 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a.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具体内容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在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从而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输入的时间,这就是脱机输入技术;当程序运行完毕或告一段落,CPU需要输出时,无需直接把计算结果送至低速输出设备,而是高速把结果输出到磁带上,然后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这就是脱机输出技术.b. 若这种输入输出操作在主机控制下进行则称之为联机输入输出方式.5. 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6. 试说明实时任务的类型和实时系统的类型.a. 实时任务的类型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分为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b. 通常把要同达行实时控制的系统统称为实时控制系统,把要求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系统成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7. 实现多道程序应解决哪些问题?a. 处理机管理问题;b. 内存管理问题;c. I/O设备管理问题;d. 文件管理问题;e. 作业管理问题.8. 试比较单道与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a.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OS,它具有自动性,顺序性和单道性的特点;---多道批处理系统则具有调度性,无序性和多道性的特点;b.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中形成的,旨在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但是仍然不能很好的利用系统资源;---多道批处理系统是对单道批处理系统的改进,其主要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是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9.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a. 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b. 对于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多路卡,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对于及时处理,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10 为什么要引入实时操作系统?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11 OS具有哪几大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a. 并发(Concurrence),共享(Sharing),虚拟(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12 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等.b. 内存分配的主要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提高存储器利用率,以减少不可用的内存空间,允许正在运行的程序申请附加的内存空间,以适应程序和数据动态增长的需要.---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互不干扰.---地址映射的主要任务是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的主要任务是借助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13 处理机管理具有哪些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b. 进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诸进程的运行进行调节.---进程通信的任务是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调度分为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而进程调度的任务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一新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为它设置运行现场,是进程投入运行.14 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b.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分配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15 文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以及文件的共享和保护.b. 主要任务: 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16 试在交互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a. 分时系统是一种通用系统,主要用于运行终端用户程序,因而它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虽然也有交互能力,但其交互能力不及前者.b. 实时信息系统对实用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收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c. 实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要比分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17 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a. 程序执行结果是不确定的,即程序是不可再现的.b. 每个程序在何时执行,多个程序间的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每道程序所需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即不可预知性.18 试说明在MS-DOS 3.X以前的版本中,其局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 在寻址范围上,DOS只有1MB,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要.b. DOS试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不支持多任务并发执行,与实际应用相矛盾.19 MS-DOS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略.20 为什么Microsoft在开发OS/2时,选中了80286芯片?设计OS/2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既能充分发挥80286处理器的能力,又能运行在8086处理器环境下开发的程序.因为在80286内部提供了两种工作方式: 实方式和保护方式,使得Intel 80286处理器不仅提供了多任务并发执行的硬件支持,而且还能运行所有在8086下编写的程序。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_答案

1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
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
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
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值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
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上述这些观点彼此并不矛盾只不过代表了同一事物操作系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每一种观点都有助于理解、分析和设计操作系统。
第二章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1. 什么是作业作业步答把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总线技术
1、为什么要制定计算机总线标准?采用总线结构有哪些优点?
答:为了使插件与插件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正确的连接和可靠通信,就必须对连接各插件或各系统的基础——总线,制定出严格的规约,即总线标准。
优点:①使结构由面向CPU变为面向总线,简化了系统结构;②可做到硬件、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与生产;③系统结构清晰明了,便于灵活组态、扩充、改进与升级;④符合同一总线标准的产品兼容性强;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种型号的模块或模板方便的用标准总线连接起来,构成满足各种用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计算机总线大致可分为几类,其中内部总线又可分为几类?
根据总线的功能和应用场合,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根据总线的结构总线还可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内部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地址总线A,控制总线C和电源总线P。
3、总线的功能强弱、适应性好坏取决于什么?
控制总线决定了总线的功能强弱、适应性好坏。
4、常见的总线体系结构有哪几种?总线的控制方式又有哪些?
常见的总线体系结构有以下三种:单总线体系结构;并发总线体系结构;带Cache的并发总线体系结构。
总线的控制方式:①串行链接式总线裁决②定时查询方式③独立请求式总线裁决。
5、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哪些?
①同步式通信
②异步式传输
③半同步传输
6、调制解调器实现远程通信时可分为哪三阶段?并阐述RTS、CTS等信号的变化情况。
调制解调器实现远程通信一般包括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拆线三个阶段。
RTS、CTS等信号的变化情况见教材P41。
7、RS-232与RS-485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简述其优缺点。
RS-232采用EIA电平,非平衡连接及公用地线,用于数据中断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串行异步数据通信,还可作为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连接标准,通信方式既可全双工,也可半双工;RS-485采用差分驱动电路平衡方式,采用TTL电平,多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可采用总线方式通信,也可采用环路方式,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方式。
优缺点:RS-232:通信成本低,应用广,但数据传输速率低,通信距离短,未规定标准的连接器,接口处各信号间易产生串扰。
RS-485:传输速率高,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多端通信,但只能工作在半双工。
8、简述SPI总线的特点。
参考教材P48第一段。
9、简述I2C总线的特点。
参考教材P49第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