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3a1a510661ed9ac51f374.png)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答案chap2-answer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答案chap2-answer](https://img.taocdn.com/s3/m/bae87612195f312b3069a5bc.png)
第二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名词解释1.堆栈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2.累加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3.通用寄存器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4.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5.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2.2堆栈型机器、累加器型机器和通用寄存器型机器各有什么优缺点2.3常见的三种通用寄存器型机器的优缺点各有哪些指令集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1)指令集功能设计:主要有RISC和CISC两种技术发展方向;(2)寻址方式的设计:设置寻址方式可以通过对基准程序进行测试统计,察看各种寻址方式的使用频度,根据适用频度设置相应必要的寻址方式;(3)操作数表示和操作数类型:主要的操作数类型和操作数表示的选择有,浮点数据类型(可以采用IEEE 754标准)、整型数据类型(8位、16位、32位的表示方法)、字符型(8位)、十进制数据类型(压缩十进制和非压缩十进制数据表示)等等。
(4)寻址方式的表示:可以将寻址方式编码与操作码中,也可将寻址方式作为一个单独的域来表示。
(5)((6)指令集格式的设计:有固定长度编码方式、可变长编码方式和混合编码方式三种选择。
简述CISC计算机结构指令集功能设计的主要目标。
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CISC结构有什么缺点CISC结构追求的目标是强化指令功能,减少程序的指令条数,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从目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CISC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在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
(2)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带来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研制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设计错误。
(3)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给VLSI设计带来了很大负担,不利于单片集成。
(4)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很复杂的操作,因而运行速度慢。
(5)^(6)在结构的指令系统中,由于各条指令的功能不均衡性,不利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如流水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计算机体系结构 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 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17d9eb9f3f90f76c61bc9.png)
第二章习题(P69-70)一、复习题1.简述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包含哪几部分部件,其结构以何部件为中心?答: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包括:指令像数据那样存放在存储器中,并可以像数据那样进行处理;指令格式使用二进制机器码表示;用程序存储控制方式工作。
这3条合称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整个结构一般以运算器为中心,也可以以控制器为中心。
(P51-P54)2.简述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实现之间的关系。
答:计算机体系结构通常是指程序设计人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是硬件子系统的结构概念及其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是依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确定并且分配了硬件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计算机各部件的具体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
同时,为实现指令的控制功能,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运算系统。
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就是把完成逻辑设计的计算机组成方案转换为真实的计算机。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含意也会有所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也无须特意地去区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不同含义。
(P47-P48)3.根据指令系统结构划分,现代计算机包含哪两种主要的体系结构?答:根据指令系统结构划分,现代计算机主要包含:CISC和RISC两种结构。
(P55)4.简述RISC技术的特点?答:从指令系统结构上看,RISC 体系结构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 精简指令系统。
可以通过对过去大量的机器语言程序进行指令使用频度的统计,来选取其中常用的基本指令,并根据对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和应用环境等的支持增设一些最常用的指令;(2) 减少指令系统可采用的寻址方式种类,一般限制在2或3种;(3) 在指令的功能、格式和编码设计上尽可能地简化和规整,让所有指令尽可能等长;(4) 单机器周期指令,即大多数的指令都可以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并且允许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系列的指令。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485c7777232f60ddcca14d.png)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含答案)】1、尾数用补码、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尾数字长p=6(不包括符号位),阶码字长q=6(不包括符号位),为数基值rm=16,阶码基值re=2。
对于规格化浮点数,用十进制表达式写出如下数据(对于前11项,还要写出16进值编码)。
(1)最大尾数(8)最小正数(2)最小正尾数(9)最大负数(3)最小尾数(10)最小负数(4)最大负尾数(11)浮点零(5)最大阶码(12)表数精度(6)最小阶码(13)表数效率(7)最大正数(14)能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个数2.一台计算机系统要求浮点数的精度不低于10-7.2,表数范围正数不小于1038,且正、负数对称。
尾数用原码、纯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
(1) 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2) 计算(1)所设计浮点数格式实际上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最大负数、表数精度和表数效率。
3.某处理机要求浮点数在正数区的积累误差不大于2-p-1 ,其中,p是浮点数的尾数长度。
(1) 选择合适的舍入方法。
(2) 确定警戒位位数。
(3) 计算在正数区的误差范围。
4.假设有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a处理机中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
b处理机的数据带有标志符,每个数据的字长增加至36位,其中有4位是标志符,它的指令数由最多256条减少到不到64条。
如果每执行一条指令平均要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操作数平均要被访问8次。
对于一个由1000条指令组成的程序,分别计算这个程序在a处理机和b处理机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包括指令和数据),从中得到什么启发?5.一台模型机共有7条指令,各指令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5%,25%,20%,10%,5%,3%和2%,有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2个变址寄存器。
(1) 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请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所设计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6.某处理机的指令字长为16位,有双地址指令、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3类,并假设每个地址字段的长度均为6位。
计算机系统结构__《张晨曦、王志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__《张晨曦、王志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314df941ea76e58fa04c4.png)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完整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原版答案-张晨曦著资料
![完整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原版答案-张晨曦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4b713e6c85ec3a87c2c5ab.png)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第2章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6)第3章流水线技术 (8)第4章指令级并行 (21)第5章存储层次 (30)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 (38)第7章互连网络 (41)第8章多处理机 (45)第9章机群 (45)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dc9f1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5.png)
一、(5分)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4个定量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它们的含义。
答:(1)以经常性事件为重点。
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对经常发生的情况,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得到更多的总体上的改进。
(2)Amdahl 定律。
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所占的重要性。
(3)CPU 性能公式。
执行一个程序所需的CPU 时间 = IC ×CPI ×T 。
(4)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程序在执行时所访问地址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二、(15分)假设某应用程序中有4类操作,通过改进各类操作的功能部件,可(2)各类操作单独改进后,程序获得的加速比分别是多少? (3)4类操作均改进后,整个程序的加速比是多少? 答:根据Amdahl 定律aff S n +-=)1(1,其中f 是可改进部分在总运行时间中所占比例,a 是可改进部分的加速比,可得4类操作均改进后,整个程序的加速比:11.77(1)n ii iS FF S =≈-+∑∑三、(5分)请简述指令之间数据冲突的类型。
答:指令之间的数据冲突有3种类型:真相关、反相关、输出相关。
真相关(数据依赖,有时候也称为数据相关):考虑两条指令i 和j ,i 在j 的前面,指令k 在指令i 和指令j 之间。
如果下述条件之一成立,则称指令j 与指令i 真相关:(1)指令j 使用指令i 产生的结果(写后读);(2)指令j 与指令k 真相关,而指令k 又与指令i 真相关。
(真相关的传递性) 反相关:考虑两条指令i 和j ,i 在j 的前面,如果指令j 所写的名与指令i 所读的寄存器名或存储地址相同,则称指令i 和j 发生了反相关。
(读后写)输出相关:考虑两条指令i 和j ,i 在j 的前面,如果指令j 和指令i 所写的寄存器名或存储地址相同,则称指令i 和j 发生了输出相关。
(写后写) 其中反相关和输出相关又合称名相关。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标准答案)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67ab03d4d8d15abe234eed.png)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填空题1.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2.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5.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6.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
7.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
二、名词解释同步协议实体对等层对等层通信服务 CIDR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同步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序的含义。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
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对等层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
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
计算机系统结构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4cfc48bd63186bcebbc76.png)
一、选择题1、对汇编语言程序员,下列(A )不是透明的。
A: 中断字寄存器 B: 乘法器 C: 移位器 D: 指令缓冲器2、假设对A机器指令系统的每条指令的解释执行可直接由B机器的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则A称为(D )。
A: 仿真机 B: 宿主机 C: 虚拟机 D: 目标机3、 1. 查看下面三条指令:V3←A;V2←V0+V1;V4←V2*V3;假设向量长度小于64,且前后其他的指令均没有相关性,数据进入和流出每个功能部件,包括访问存储器都需要一拍的时间,假设向量的长度为N。
三条指令全部采用串行的方法,那么执行的时间是:A: 3N+20 B: 3N+21 C: 3N+22 D: 3N+234、某向量处理机有16个向量寄存器,其中V0-V5种分别存放有向量A,B,C,D,E,F,向量的长度是8,向量各元素均为浮点数;处理部件采用两个单功能流水线,加法功能部件时间为2拍,乘法功能部件时间为3拍。
采用类似CRAY-1的链接技术,先计算(A+B)*C,在流水线不停的情况下,接着计算(D+E)*F。
求此链接流水线的通过时间是多少拍?(设寄存器出入各需1拍)A: 8 B: 9 C: 17 D: 185、设有一个4个处理器的MIMD系统,假设在系统中访存取指和取数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加法与乘法分别需要2拍和4拍;在MIMD系统中处理器(机)之间每进行一次数据传送的时间为1拍;在MIMD系统中,每个PE都可以和其它PE有直接的的通路。
求利用此系统计算表达式所需的节拍数。
A: 23 B: 12 C: 11 D: 106、以下哪些是周期窃取方式的特点?A : 硬件结构简单B : 硬件结构复杂C : 数据输入或输出过程中占用了CPU时间D : 数据输入或输出过程中不占用CPU时间7、从下列有关Cache的描述中,选出应填入空格中的正确答案:(1)今有甲、乙两台计算机,甲计算机的Cache存取时间为50ns,主存储器为2us;乙计算机的Cache存储时间为100ns,主存储器为1.2us。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答案chap2-answer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答案chap2-answer](https://img.taocdn.com/s3/m/7fdfffa3284ac850ad02421e.png)
第二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2.1 名词解释1.堆栈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2.累加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3.通用寄存器型机器——CPU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4.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5.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2.2堆栈型机器、累加器型机器和通用寄存器型机器各有什么优缺点?2.3常见的三种通用寄存器型机器的优缺点各有哪些?2.4 指令集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1)指令集功能设计:主要有RISC和CISC两种技术发展方向;(2)寻址方式的设计:设置寻址方式可以通过对基准程序进行测试统计,察看各种寻址方式的使用频度,根据适用频度设置相应必要的寻址方式;(3)操作数表示和操作数类型:主要的操作数类型和操作数表示的选择有,浮点数据类型(可以采用IEEE 754标准)、整型数据类型(8位、16位、32位的表示方法)、字符型(8位)、十进制数据类型(压缩十进制和非压缩十进制数据表示)等等。
(4)寻址方式的表示:可以将寻址方式编码与操作码中,也可将寻址方式作为一个单独的域来表示。
(5)指令集格式的设计:有固定长度编码方式、可变长编码方式和混合编码方式三种选择。
2.5 简述CISC计算机结构指令集功能设计的主要目标。
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CISC结构有什么缺点?CISC结构追求的目标是强化指令功能,减少程序的指令条数,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从目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CISC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在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
(2)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带来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研制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设计错误。
(3)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的复杂性给VLSI设计带来了很大负担,不利于单片集成。
(4)CISC结构的指令系统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很复杂的操作,因而运行速度慢。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9660385727a5e9856a61e4.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习题和答案填空题1、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可以将系统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个机器级组成的层次结构。
2、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结构由高到低分别为(应用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操作系统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微程序机器级)。
3、应用程序语言经(应用程序包)的(翻译)成高级语言程序。
4、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的(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
5、汇编语言程序经(汇编程序)的(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6、在操作系统机器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
7、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是用(微指令程序)来(解释)机器指令。
8、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
9、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结构中,机器被定义为(能存储和执行相应语言程序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集合体。
10、目前M0由(硬件)实现,M1用(微程序(固件))实现,M2到M5大多用(软件)实现。
以(软件)为主实现的机器成为虚拟机。
(虚拟机)不一定全用软件实现,有些操作也可用(固件或硬件)实现。
11、透明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看不到),它带来的好处是(简化某级的设计),带来的不利是(无法控制)。
12、计算机系统结构也称(计算机体系结构),指的是(传统机器级的系统结构)。
它是(软件和硬件/固件)的交界面,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者或编译程序设计者看到的(机器物理系统)的抽象。
13、计算机组成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级内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它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
14、确定指令系统中是否要设乘法指令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乘法指令是用专门的高速乘法器实现还是用加法器实现属于(计算机组成),乘法器和加法-移位器的物理实现属于(计算机实现)。
15、主存容量与编址方式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主存是否采用多体交叉属于(计算机组成),主存器件的选定属于(计算机实现)。
体系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体系结构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0b829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3.png)
体系结构课后习题答案3.某模型机有10条指令I1~I10,它们的使⽤频度分别为0.3,0.24,0.16,0.12,0.07,0.04,0.03,0.02,0.01,0.01。
(1)计算采⽤等长操作码表⽰时的信息冗余量。
(2)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试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所设计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3)只有⼆种码长,试设计平均码长最短的扩展操作码编码并计算平均码长。
(4)只有⼆种码长,试设计平均码长最短的等长扩展码编码并计算平均码长。
3.(1)采⽤等长操作码表⽰时的信息冗余量为33.5%。
(2)操作码的Huffman编码法如表2.2所⽰,此种编码的平均码长为2.7位。
表2.2 操作码的Huffman编码法、2-5扩展码和2-4等长扩展码编码法(3)操作码的2-5扩展码编码法如表2.2所⽰,此种编码的平均码长为2.9位。
(4)操作码的2-4等长扩展码编码法如表2.2所⽰,此种编码的平均码长为2.92位。
5.若某机设计有如下格式的指令:三地址指令12种,⼀地址指令254种,设指令字的长度为16位,每个地址码字段的位数均为4位。
若操作码的编码采⽤扩展操作码,问⼆地址指令最多可以设计多少种?5.⼆地址指令最多可以设计48种。
6.⼀台模型机共有9条指令I1~I9,各指令的使⽤频度分别为30%,20%,20%,10%,8%,6%,3%,2%,1%。
该模型机有8位和16位两种指令字长。
8位字长指令为寄存器-寄存器(R-R)⼆地址类型,16位字长指令为寄存器-存储器(R-M)⼆地址变址寻址类型。
(1)试设计有⼆种码长的扩展操作码,使其平均码长最短,并计算此种编码的平均码长。
(2)在(1)的基础上,该机允许使⽤多少个可编址的通⽤寄存器?(3)若采⽤通⽤寄存器作为变址寄存器,试设计该机的两种指令格式,并标出各字段的位数。
(4)计算变址寻址的偏移地址范围。
6.(1)操作码的2-5扩展码编码法如表2.3所⽰,此种编码的平均码长为2.9位。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0de318bd63186bcebbcff.png)
第2章课后习题1、尾数用补码、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尾数字长p=6〔不包括符号位〕,阶码字长q=6〔不包括符号位〕,为数基值r m=16,阶码基值r e=2。
对于规格化浮点数,用十进制表达式写出如下数据〔对于前11项,还要写出16进值编码〕。
〔1〕最大尾数〔8〕最小正数〔2〕最小正尾数〔9〕最大负数〔3〕最小尾数〔10〕最小负数〔4〕最大负尾数〔11〕浮点零〔5〕最大阶码〔12〕表数精度〔6〕最小阶码〔13〕表数效率〔7〕最大正数〔14〕能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个数2.一台电脑系统要求浮点数的精度不低于10,表数范围正数不小于1038,且正、负数对称。
尾数用原码、纯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
(1) 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2) 计算〔1〕所设计浮点数格式实际上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最大负数、表数精度和表数效率。
3.某处理机要求浮点数在正数区的积累误差不大于2-p-1,其中,p是浮点数的尾数长度。
(1) 选择合适的舍入方法。
(2) 确定警戒位位数。
(3) 计算在正数区的误差范围。
4.假设有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A处理机中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
B处理机的数据带有标志符,每个数据的字长增加至36位,其中有4位是标志符,它的指令数由最多256条减少到不到64条。
如果每执行一条指令平均要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操作数平均要被访问8次。
对于一个由1000条指令组成的程序,分别计算这个程序在A处理机和B处理机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包括指令和数据〕,从中得到什么启发?5.一台模型机共有7条指令,各指令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5%,25%,20%,10%,5%,3%和2%,有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2个变址寄存器。
(1) 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请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所设计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2) 设计8字长的寄存器-寄存器型指令3条,16位字长的寄存器-存储器型变址寻址方式指令4条,变址范围不小于±127。
完整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原版答案-张晨曦著
![完整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原版答案-张晨曦著](https://img.taocdn.com/s3/m/26acad41bb68a98271fefa99.png)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流水线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指令级并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存储层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输入输出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章互连网络 (41)第8章多处理机 (45)第9章机群 (45)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赵姝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赵姝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1b9f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4.png)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赵姝版课后答案1.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B A.每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米执行B.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由微指令编程的微程序米解释执行C.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D.一条微指令由若干个机器指令组成2.控制器的同步控制方式是指C A只适用于CPU控制的方式B.只适用于外围设备控制的方式C.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D.所有指令执行的时间都相同的方式3.关于硬布线控制与微程序控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微程序控制电路规整,应用广泛B.硬布线控制设计复杂,易于修改C.指令系统复杂的计算机,一般采用微程序控制D.在超高速机器中,对影响速度的关键部分(如CPU)往往采用硬布线控制4.下列关于RIS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RISC普遍采用微程序控制器B.RISC大多数指令在-个时钟周期内完成C.RISC的内部通用寄存器数量相对CISC多D.RISC的指令数、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种类相对CISC少5.下列不会引起指令流水阻塞的是A A.数据旁路B.数据相关C.条件转移D.资源冲突。
6.某CPU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有一个累加寄存器AC、一个状态寄存器PSR和其他四个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
(1)标明图中四个寄存器的名称:(2)简述指令从卞存取到控制器的数据通路:(3)简述数据在运算器和主存之间逃行存/取访问的数据通路。
答:(1)a-数据寄存器DR,b-指令寄存器IR,c-地址寄存器AR,d-程序计数器PC(2)M→DR→IR→控制器(3)存:运算器·AC→DR→M:取:M→DR→运算器7.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字长为32位,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含微指令字段、判别测试字段、下址字段三部分),控制微程序转移条件4个(直接控制),共有56个微命令,构成五组互斥类,各包含6个、8个、14个、3个、25个微命令(1)设计出微指令的具体格式:(2)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应为多少。
计算机系统结构__《张晨曦、王志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__《张晨曦、王志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09714376baf1ffc4faded.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__《张晨曦、王志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解释下列术语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计算机体系结构1-6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1-6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1917f02768e9951e7388c.png)
1 2 3 4 5 6
8 16 24 32 40 48
1*82
2*82 3*82 4*82 5*82 6*82 7*82
4/8 5/8 6/8
7/8
7
56
2)规格化浮点数表: rm=2时,规格化浮点数共有4*8=32个 rm=8时,规格化浮点数共有7*8=56个,在[0.5,112]中, 有数19个(上表中红的数字表示)。
§4通道(CH)
一、CH的基本工作原理 CH执行CH程序的过程 CH的任务 二、CH流量计算和时空图绘制 CH的类型 CH流量计算 字节多路CH响应处理时空图的绘制 1)计算每个子CH提供一个字节时间(1/f) 2)画出一个完整申请周期时空图 3)计算字节多路CH对每个字节响应的最长用时
第一章参考答案: 1.应用语言级 高级语言级 汇编语言级 操作系统级 机器语言级 微程序语言级。 2. 从上而下 从下到上 专用机 通用机 3. 软、硬件交界面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4 . 1 T FLOPS 的计 算能力 1 TBy te 的 主存容量 1 TByte/s 的I/O带宽 5. 虚拟机 实际机器 6. 统一高级语言 模拟 仿真 系列机 7. 控制流 数据流 SISD SIMD MISD MIMD 8. 汇编语言程序员 9. 任务单一化 操作重叠化 吞吐匹配化 程序多道 化
嵌套
中断处理程序 一 二 三 响② 嵌套 四 五
t
返回主程序
例4 解 (1)处理顺序为 2-3-1-5-4 (2)中断响应处理时空图 中断请求 主程序 ①③ ②③④⑤
嵌套
中断处理程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响① 嵌套
t
返回主程序
1 分别利用两级描述符和三级描述符描述下列阵列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含答案)】1、尾数用补码、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尾数字长p=6(不包括符号位),阶码字长q=6(不包括符号位),为数基值rm=16,阶码基值re=2。
对于规格化浮点数,用十进制表达式写出如下数据(对于前11项,还要写出16进值编码)。
(1)最大尾数(8)最小正数(2)最小正尾数(9)最大负数(3)最小尾数(10)最小负数(4)最大负尾数(11)浮点零(5)最大阶码(12)表数精度(6)最小阶码(13)表数效率(7)最大正数(14)能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个数2.一台计算机系统要求浮点数的精度不低于10-7.2,表数范围正数不小于1038,且正、负数对称。
尾数用原码、纯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
(1) 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2) 计算(1)所设计浮点数格式实际上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最大负数、表数精度和表数效率。
3.某处理机要求浮点数在正数区的积累误差不大于2-p-1 ,其中,p是浮点数的尾数长度。
(1) 选择合适的舍入方法。
(2) 确定警戒位位数。
(3) 计算在正数区的误差范围。
4.假设有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a处理机中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
b处理机的数据带有标志符,每个数据的字长增加至36位,其中有4位是标志符,它的指令数由最多256条减少到不到64条。
如果每执行一条指令平均要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操作数平均要被访问8次。
对于一个由1000条指令组成的程序,分别计算这个程序在a处理机和b处理机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包括指令和数据),从中得到什么启发?5.一台模型机共有7条指令,各指令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5%,25%,20%,10%,5%,3%和2%,有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2个变址寄存器。
(1) 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请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所设计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6.某处理机的指令字长为16位,有双地址指令、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3类,并假设每个地址字段的长度均为6位。
(1) 如果双地址指令有15条,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的条数基本相同,问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各有多少条?并且为这3类指令分配操作码。
(2) 如果要求3类指令的比例大致为1:9:9,问双地址指令、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各有多少条?并且为这3类指令分配操作码。
7.别用变址寻址方式和间接寻址方式编写一个程序,求c=a+b,其中,a与b都是由n个元素组成的一维数组。
比较两个程序,并回答下列问题:(1) 从程序的复杂程度看,哪一种寻址方式更好?(2) 从硬件实现的代价看,哪一种寻址方式比较容易实现?(3) 从对向量运算的支持看,哪一种寻址方式更好?8.假设x处理机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
y处理机的数据带有标志符,每个数据的字长增加至35位,其中有3位是标志符,其指令字长由32位减少至30位。
并假设一条指令平均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操作数平均被访问r次。
现有一个程序,它的指令条数为i,分别计算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中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并加以比较。
9.一种浮点数表示方式的精度不低于10-19,能表示的最大正数不小于104000,而且正负数对称。
尾数用原码、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尾数和阶码的基值都是2。
(1)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给出各字段的名称和长度。
(2)计算(1)所设计的浮点数格式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最大负数和表示数的精度。
(3)如果在运算器中没有设置硬件警戒位,则这种浮点数可能采用了哪一种舍入方法?给出这种舍入方法的舍入规则,在正数区的误差范围和积累误差。
10.有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在采用通用寄存器结构的计算机里加入寄存器-存储器寻址方式可能提高计算机效率。
做法是用:add r2, 0(rb)代替指令序列load r1, 0(rb)add r2, r2, r1假定使用新的指令能使时钟周期增加10%,并且假定只对时钟产生影响,而不影响cpi那么:(1) 采用新的指令,要达到与原来同样的性能需要去掉的load操作所占的百分比?(假定load指令占总指令的22.8%)(2) 举出一种多指令序列,该序列不能使用上述的寄存器-存储器寻址方式。
即使得load r1后面紧接着执行对r1的操作(该操作可以是任意某一操作码),但这一指令序列不能被一条指令(假定存在这条指令)代替。
11.试比较下面4种不同类型的指令结构的存储效率:(1) 累加型:所有的操作都在单个寄存器和单个内存地址之间进行(2) 存储器-存储器型:每个指令的3个操作数都在内存中进行(3) 堆栈型:所有的操作都在栈顶进行。
只有push和pop操作会访问内存,其它的指令执行时都会删除栈中的操作数,然后写入执行结果。
(4) 通用寄存器型:所有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中进行。
这些寄存器-寄存器指令中的每个指令都包含3个操作数。
通用寄存器一共有16个,寄存器标志符占4位长。
为比较存储效率,我们对以上4种指令集作了如下约定:操作码占一个字节(8位)内存地址占2个字节(16位)操作数占4字节(32位)所有指令的长度都以整数个字节计算另外,还假定访问内存不使用其它的优化措施,变量a、b、c和d 的初值都已经放在内存中。
针对以上4种不同的指令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 分别用汇编指令写出下面3个赋值语句:a =b + c;b = a + c;d = a – b;(2) 分别计算所执行指令的字节数和转移内存数据的字节数,并指出如果根据代码的大小来计算的话,哪种结构的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按需要的总内存带宽(代码+数据)来计算,又是哪种结构的效率最高?12.考虑为dlx结构的计算机增加一个新的寻址模式。
即使得地址模式增加两个寄存器和一个11位长的带符号的偏移量来得到有效地址。
这样,编译器就会用新的寻址模式来代替add r1, r1, r2lw rd, 0(r1) (或是store指令)如果已知在dlx结构的计算机上对测得一些程序的load和store指令分别平均占26%和9%,在此基础上,计算:(1) 假定10%的load和store指令可以用新的寻址模式代替,那么采用新的寻址模式后的指令计数与采用前之比为多少?(2) 如果新的寻址模式使得时钟周期增长5%,那么采用了新的寻址模式的机器和未采用新的寻址模式的机器相比,哪种机器会更快一些,快多少?1、解答:在尾数采用补码、小数表示且p=6,阶码采用移码、整数表示且q=6,尾数基rm为16,阶码基re为2的情况下:(1) 最大尾数为:1-rm-p=1-16-6,0.ffffff(2) 最小正尾数为:1/rm=1/16,0.100000(3) 最小尾数为:-1,1.000000(4) 最大负尾数为:-(rm-1 + rm-p)=(16-1 + 16-6),1.efffff(5) 最大阶码为:req-1=26-1=63,7f,包括符号位共7个1(6) 最小阶码为:-req=-26=-64,00,包括符号位共7个0(7) 最大正数为:(1-16-6)1663,7fffffff(8) 最小正数为:16-65,00100000(9) 最大负数为:-(16-1 + 16-6) 16-64,80efffff(10) 最小负数为:-1663,ff000000(11) 浮点零为:00000000(12) 表数精度为:16-5/2=2-21(13) 表数效率为:15/16=93.75%2、解答:(1)取尾数和阶码的基都为2,即:rm=2 且re=2根据表示数精度的要求:于是可以取p=24;根据表示数范围的要求:即因此可以取q=7数据格式可以表示如下(尾数采用隐藏位):-24(2)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1-2能够表示的最大负数:-2表示数的精度:2-24-129)2127,,,表数效率:100%。
3、解答:(1) 舍入方法:下舍上入法、查表法(2) 警戒位位数:2位(3) 正数区的误差范围:-2-p-1(1-2-g+1) ~ 2-p-14、解答:我们可以计算出数据的大致数量:1000条指令访问的数据总数为1000*2=2000个;对于a处理机,所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数据的平均访问次数要大于指令,所以,通过改进数据的格式来减少指令的长度,可以减少总的存储空间大小。
5、解答:(1) 要使得到的操作码长度最短,应采用huffman编码,构造huffman树如下:由此可以得到7条指令的编码分别如下:【篇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习题原版答案_张晨曦著】s=txt>1.1 解释下列术语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
只要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就存在并行性。
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1.2 试用实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如在设计主存系统时,确定主存容量、编址方式、寻址范围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
确定主存周期、逻辑上是否采用并行主存、逻辑设计等属于计算机组成。
选择存储芯片类型、微组装技术、线路设计等属于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一种体系结构可以有多种组成。
一种组成可以有多种实现。
1.6 某台主频为400mhz的计算机执行标准测试程序,程序中指令类型、执行数量和平均时钟周期数如下:1.7 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1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为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解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40% = 0.4部件加速比= 1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1系统加速比??1.56250.4?1?0.4??10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来的1.5625倍。
1.8 计算机系统中有三个部件可以改进,这三个部件的部件加速比为:部件加速比1=30;部件加速比2=20;部件加速比3=10(1)如果部件1和部件2的可改进比例均为30%,那么当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多少时,系统加速比才可以达到10?(2)如果三个部件的可改进比例分别为30%、30%和20%,三个部件同时改进,那么系统中不可加速部分的执行时间在总执行时间中占的比例是多少?解:(1)在多个部件可改进情况下,amdahl定理的扩展:sn?(1?1?fi)??fisi已知s1=30,s2=20,s3=10,sn=10,f1=0.3,f2=0.3,得:10?11(-0.3?0.3?f3)?(0.3/30?0.3/20?f3/10)得f3=0.36,即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