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综合 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经济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也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各种不同所有者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目前我国的混合所有者经济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集体经济:也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个体经济: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它以自己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就是中外和外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在华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经济。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类型的所有制构成状况,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所起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纸币:是指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就是以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1复习思考题1.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一个社会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答:稀缺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总是不够的。
3.略。
4.答:(一)资源配置问题(二)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体制问题。
5.实证经济学是利用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明确规定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的经济学。
规范分析经济学是利用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标准,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的经济学。
6.略。
2复习思考题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的经济政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2.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和政府的政策等。
4.答: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经济学基础常考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常考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那些经济学基础常考的名词!你知道啥是“机会成本”不?就好比你有一笔钱,你可以拿去买好吃的,也可以拿去看场超棒的电影,那你选择看电影,放弃买好吃的,买好吃的这部分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呀!比如说,你本来可以用那笔钱买个大蛋糕,哇,香甜可口的大蛋糕呀,可你选择了去看电影,那大蛋糕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啦!还有“供求关系”呢!这就像菜市场里的菜一样。
要是大家都特别爱吃某种菜,都抢着买,那这菜的价格不就蹭蹭往上涨嘛!可要是这种菜种得太多了,卖都卖不完,那价格不就得降下来了。
就像夏天的西瓜,到处都是,价格就很便宜,对吧?“边际效用递减”也很有意思呀!你想想,你特别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哇,那叫一个美味,满足感超强!可要是让你接着吃第二个、第三个,是不是感觉就没那么香了,到最后可能都吃不下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呀!好比你玩游戏,一开始玩得超开心,玩久了可能就觉得没那么有意思了。
“通货膨胀”呢,就像是钱变得不值钱啦!以前一块钱能买好多东西,现在可能连个棒棒糖都买不了。
这就好比你小时候一毛钱能买根辣条,现在得好几块才能买到同样的辣条,这不是钱不值钱了嘛!“市场失灵”又是什么呢?就好像交通信号灯坏了,路上的车就乱套了一样。
在经济中,如果市场没办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出现了各种问题,那就是市场失灵啦!比如说环境污染,企业可能为了赚钱就不管不顾地污染环境,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来管一管啦!这些经济学基础常考名词,是不是很有趣呀?它们可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呢!我觉得呀,了解这些名词,就像打开了经济学世界的大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们,要好好学,这样才能在经济的海洋里畅游呀!。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1-5 CDCAB 6-10 BADDA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技能题项目二 感悟价格的魅力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面包(百万条)公寓(千套)10 20 30··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3020 10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1.B2.C3.BD4.C5.B6.A7.A8.A9.B 10.D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计算题1.解:已知E d =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QE d ∆∆-=需求量会增加:ΔQ/Q=E d ·(-ΔP/P)=2.0×10%=20%。
2.解: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25.155-44040-50-==∆∆-=P P QQ E d 3.解:(1)已知P 1=1,Q 1=1000,E d =2.4,P 2=0.8代入公式112112--P P P Q Q Q E d -=,求得Q 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_陈福明)习题答案28995-项目11习题和参考答案

项目十一习题和参考答案习题: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2.财政支出;3.财政收入;4.货币政策;5.公开市场业务;6.再贴现。
二、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会导致( )。
A.货币供给量增加B.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C.货币供给量减少D.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减少2.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可以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降低B.减少和利率提高C.减少和利率降低D.增加和利率提高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缓和了通货膨胀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债务4.当经济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失业时,政府应当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投资B.减少政府投资C.增加货币发行量D.提高个人所得税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D.充分就业和社会公平6.以下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C.减少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7.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收入8.通常认为,以下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A.提高再贴现率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C.增加货币供给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9.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则()。
A.银行的贷款意愿越强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越难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减少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C.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三、简答题1.一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2.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什么?3.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四、综合实训根据本项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收集身边的房地产市场供需及房价变动状况。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1、稀缺性: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物品和资源的绝对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即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和物品也是不足的。
2、选择:所谓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单个经济单位是指居民户、厂商和单个产品市场等。
5、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6、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力量的状态。
7、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①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②一国财富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即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③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④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利用国家的力量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8、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周、一月、一年等),在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9、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这就是需求规律。
10、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个人或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大一经济学基础期中复习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市场: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组合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满足人类的欲望。
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或外在性,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需求(Demand): 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主观意愿与客观支付能力的统一)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需求定理的理解: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收入效应: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更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替代效应:如果苹果太贵,就转而买梨,就降低了对苹果的需求。
机会成本: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可能的最大收益,称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替代品(substitutes):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如苹果与梨。
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如电脑和软件。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总结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2.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3.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增加。
4.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的供给也减少。
5.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6.均衡:市场价格达到是供给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7.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8.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9.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
10.需求交叉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外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12.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13.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14.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如何在组成市场的不同人之间分配。
15.消费者剩余:买着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6.生产者剩余:卖着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7.无谓损失: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
18.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德物品。
1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20.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21.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这个社会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水平。
22.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23.显性成本:由于这些机会成本要求企业付出一些货币,它们被称为显性成本。
24.隐性成本:企业的一些机会成本不需要有现金支付,这种成本被称为隐性成本。
25.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现行的与隐性的)。
26.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经济学基础(第四版)练习与实训参考答案

情境一“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资源的稀缺性练习与实训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稀缺:答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3.自由物品:答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4.经济物品:答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二、选择题1.D;2.C;3.B;4.D;5.B;6.B;7.A;8.BCD;9.D;10.C。
三、简答题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2.如何理解资源是稀缺?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
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机会成本-解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放弃的其他资源的最大价值。
2. 边际效用-解释: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3. 市场均衡-解释: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4.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一种市场结构,其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商品或服务是同质的,没有单个买卖者能够控制市场价格。
5. GDP(国内生产总值)-解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2.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称为(市场均衡点)。
3. 通货膨胀通常通过(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4. 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5.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
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需求定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 D. 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答案:B2.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的经济利润是()。
- A. 正利润- B. 负利润- C. 零利润- D. 不确定-答案:C3. 下列哪一项是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 A. 消费者偏好- B. 生产技术- C. 消费者收入- D. 替代品价格-答案:B4. 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的是()。
- A.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一直增加- B.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增加但增速递减- C.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减少- D. 以上都不对-答案:B5.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
- A. 政府计划- B. 市场机制- C. 企业决策- D. 社会习惯-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 A. 商品价格变化- B. 消费者收入变化- C. 消费者偏好变化- D. 替代品价格变化-答案:B, C, D2. 下列哪些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经济学基础资料

二一、名词解释1. 机会成本:2.需求价格弹性:3.边际效用递减:4. 正外部性:5. GDP二、单选题1.下列中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的是()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D.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2. 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3.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 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C.黑市交易 D.市场秩序稳定4.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5.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A.正常商品 B.劣等商品 C.生活必需品 D.奢侈品6.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意味着()。
A.该经济中的每个成员永远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B.稀缺资源的售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C.政府必须决定每个人应得到的各种资源的数量D.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物品必须排队购买。
7.假如黄豆和烟草都能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烟草价格的增加将会引起()A.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上移动B.黄豆的价格沿着黄豆供给曲线向下移动C.黄豆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黄豆供给曲线向左移动8.某个消费者逐渐增加对M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M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C.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D.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9.某消费者处于消费者均衡中,这时消费点位于()A.预算线上 B.一条无差异曲线上C.刚好与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10.随着收入和价格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
假如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A.消费者生活状况有了改善B.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化了C.消费者生活状况没有改善D.无法确定消费者生活状况是否发生变化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到了多少收益。
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33.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西.34.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2.比较优势: 舍弃一种产品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3.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然垄断。
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35. 价格歧视: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36. 收入效应: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5.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 替代效应: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引起的消费变动。
7. 正常物品:当收入增加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38.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衡8. 低档物品:当收入减少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量。
9. 替代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39.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乘以100 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40.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反应程度的指标。
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41.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经济学基础_名词解释

31、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32、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3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34、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以一定量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
五
14、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
15、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16、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或领域。
六
17、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和嗜好。
8、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9、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10、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5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概括起来,通常可分为四种,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55、私营经济,是指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2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续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3、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4.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5.理性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地做到最好6.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7.边际变动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8.激励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9.市场经济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10.产权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11.看不见的手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地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12.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状况13.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的状况14.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5.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的情况16.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17.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8.经济周期经济活动的波动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科学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结论2.经济模型基于假设对现实的简化3.循环流向图表示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4.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类投入5.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表示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经济可以生产的产量组合6.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7.效率从可获得的资源中得到最大产量8.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9.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10.实证表述世界是什么样的表述11.规范表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表述第三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垄断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4.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量5.需求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6.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7.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8.正常物品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9.低档物品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10.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1.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物品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这种物品的供给量增加14.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15.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16.均衡价格达到使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水平的状况17.均衡价格使供给量和需求量平衡的价格18.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19.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况20.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况21.供求定理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的调整都会使那种物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的指标2.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3.富有弹性当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做出相当大的反应时4.缺乏弹性当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做出微小的反应时5.总收益买者支付的量或卖者得到的量,用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6.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反应程度的指标7.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8.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对该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9.正常物品以正收入弹性为特征的物品10.低档物品以负收入弹性为特征的物品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上限一种物品可以销售的法定最高价格2.价格下限一种物品可以销售的法定最低价格3.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中分摊的方式4.税收楔子在征税之后买者支付的和卖者得到的之间的差额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1.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2.支付意愿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支付的量3.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支付的量4.成本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卖者必须放弃的一切东西的价值5.生产者剩余向一种物品卖者支付的量减去成本6.效率使所有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特征7.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8.市场失灵一些无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第十章外部性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2.正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3.负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4.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5.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6.矫正税为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而征收的一种税7.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8.交易成本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第十二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的特征2.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征3.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4.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5.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6.自然垄断生产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的企业7.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8.成本-利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利益的研究9.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超过了其合意水平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稀缺性p4含义: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自由物品:数量很多,并且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的物品,如空气、阳光等经济物品:数量有限,并且人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选择、判断)稀缺是研究经济学的必要性稀缺的概念(p5):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的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途性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生产可能性边界p6(大题:概念+1.2.3.6此消彼长)概念(重点):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点的轨迹生产可能性曲线:1.线上:如果生产没有脱轨,在线上进行的话,说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已没有改善的余地。
2.线内:资源存在浪费,资源还有改善的余地3.线外:说明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无法实现4.如果技术水平提高,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5.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外弓型特征(斜率的绝对值递增)6.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负斜率的特征,说明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两种产品的生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p7资源配置(微观解决配置的问题,宏观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指把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后做出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2.生产多少3.如何生产4.何时生产5.为谁生产资源利用: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项目二、需求与需求量p27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含义:1.消费者有购买欲望2.消费者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本质:消费者行为规律需求量: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大题)p28商品本身价格(要展开写,价格下降怎么样)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名义收入实际收入(相对收入水平))正常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不正常商品:需求量是同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例:如果你收入越少,搭乘公交车的次数就会变多)消费者的嗜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口规模或人口结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需求曲线p30需求定理p31 (重点)一个前提两个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一个原因前提(需求定理含义):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关系(因果条件的本质):引起和被引起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其他因素不变,只有价格在变)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是点在动,线未动)需求量的变动针对的是需求定理原因: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它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5.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9. 替代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3.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4. 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15. 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17.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8.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21.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22. 企业为购买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6. 自然垄断: 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28. 可变成本(AC):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9. 边际成本(MC) :衡量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30. 总成本(TC):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
31. 总收益(TR):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32. 平均收益(AR):告诉我们企业从销售的普通一单位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33. 边际收益(MR):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34.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38.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衡量。
经济学基础名字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2.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5.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7.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8.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1.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12.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13.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1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0、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用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7、市场: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18、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并且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19、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20、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21、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表:表示在影响某种物品的生产者想出售的数量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
22、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1.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有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研究了社会经济系统如何运作,以及社会如何利用资源来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
2.供求: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市场中的供应和需求。
供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而需求则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3.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采取的行为。
它涉及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行为和偏好。
4.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用来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技术函数。
它描述了企业如何使用资源来生产商品或服务,以及企业如何最大化其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2.比较优势: 舍弃一种产品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3.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5.供给定理 :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7. 正常物品:当收入增加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8. 低档物品:当收入减少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9. 替代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3.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4. 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15. 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16. 税收归宿: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17.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8.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9. 无谓损失:是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20.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21.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22. 企业为购买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3. 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的物品
24. 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25. 公有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物品
26. 自然垄断: 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28. 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9. 边际成本 (MC) :衡量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30. 总成本: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
31. 总收益: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32. 平均收益:告诉我们企业从销售的普通一单位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33.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34.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35. 价格歧视: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
物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36. 收入效应: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7. 替代效应:是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38.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一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衡量。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39.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40.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41.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42. 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43. 货币流动性: 是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44. 通货: 是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45.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超速通货膨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46. 贸易政策: 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的政府政策.
47. 科斯定理:是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的一个命题。
48. 矫正性税收: 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也叫做庇古税.
49. 成本—收益分析: 是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50. 显性成本: 是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1. 隐性成本: 是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2. 经济利润 : 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53. 边际产量: 生产过程中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54. 有效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55. 固定成本: 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56.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57. 价格歧视: 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