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 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34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 被感染血液而引发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 含有传染性疾病患者接触而被感染危险已成 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职业性问题。
因为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 类免疫缺点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 经血液传输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
11/34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
(一)防护意识淡薄 (二)针、刀刺伤与割伤 (三)皮肤粘膜暴露 (四)空气污染 (五)其它相关原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2/34
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妥,接触患
者血液等体液不戴手套,手术中对于易发生血
液喷溅情况未作有效防护办法,处理使用过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4/34
(三)预防性用药
1、免疫预防:依据某种感染危险程度和 发生感染频率进行预防接种,使用疫苗应尽 可能在医务人员进入高危区工作之前进行。
2、预防性用药:根根卫生部制订《医务人 员艾兹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标准》,医务人 员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属艾兹病职业暴露者, 要依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 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 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9/34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包含床栏、 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物体表 面定时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污染被服、衣物时,要预防医务人员皮肤 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为
所谓双向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7/34
标准预防办法
1、洗手: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 都要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 速手消毒剂洗手。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 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 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 替洗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9/34
乙肝:暴露后当日、3个月、6个月追踪
丙肝:暴露后当日、4周、3个月、6个月追 踪
梅毒:暴露后当日、4周、3个月追踪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30/34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章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 单位,应该采取有效职业卫生防护办法, 为从事医疗废物搜集、运输、贮存、处 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置必要防 护用具,定时进行健康检验;必要时, 对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其受到 健康损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5/34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 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基础上, 同时增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 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6/34
预防性用药应该尽早开始,最好在暴 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出24小 时;即使超出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 性用药。
实际上就是对血液和体液实施全方面屏障 隔离。隔离对象为“全部”病人。对医护人 员而言,不论对象是已知或未知血液或体液 感染病人,都应采取屏障隔离办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2/34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一)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 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该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 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能够使用基 本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8/34
(四)追踪 依据接触疾病性质定时检测及随访。
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当日、4周、8周、 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时追踪,对 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 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统计艾 滋病病毒感染早期症状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6/34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均含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显著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 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办法。
标准预防既强调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
至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和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所以,标准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 害化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1/34
标准预防隔离办法
标准预防隔离办法是依据各种疾病主要传 输路径而建立,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 粒隔离、常规工具和虫媒隔离等5种,后两种 在西方国家已不实施隔离系统包含3种即接触 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8/34
3、口罩、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该戴含有防渗透性能口 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围裙等,降低经过破损皮 肤和粘膜感染危险性。
4、可重复使用设备: (1)可复用医疗用具和医疗设 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依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仪器设备 时,要预防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污染, 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输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 复使用利器,应放在防刺容器内,方便运输、处理和 预防刺伤。 (4)一次性使用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 刺、防渗漏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他 职业暴露
化学性 职业暴露
放射性 职业暴露
感染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8/34
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
诊疗、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血液等体内 物质污染,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针 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皮肤,而有 可能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一类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34
~年在全球汇报“非典”病例中,职业
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百分比高达
22.3%,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
为主,约占80%,不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
数,都是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
末有,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医
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
感染性职业暴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职业从事 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9/34
感染性职业暴露评定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 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有临床症状.
物、排泄物溅到医务人员口腔粘膜、鼻粘膜、
眼粘膜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5/34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
(一)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 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 露防护自律性;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落实 标准预防标准,加强自我防护;
(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投入, 提供有力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 员提供安全工作环护意识欠缺所至。
种种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 损伤居首位,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路径, 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3/34
医务人员最危险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输疾病高危
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
分 二级暴露
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
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显著可见
血液。
三级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该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
口;被暴露粘膜,应该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洁净。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3/34
(二)登记和汇报
职业暴露后要将暴露情况及时进行登记 和汇报,登记内容包含:职业暴露发生时间、 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详细部位及损 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患者姓名、性别、年 零、诊疗、祥细通迅、住址,包含亲属姓名 及祥细通迅及住址;暴露处理方法及处理经 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 药品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定时检测 及随访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6/34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
床诊疗、护理及科学试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 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原因影响,直接 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7/34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办法,而暴露于艾兹病感染者血液后发生艾兹
病毒感染。
又如: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 名医护人员均因无保护办法参加抢救,在抢救 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那位重伤员,后经 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 遭受艾兹病毒职业暴露。六个月后有2名血液 检出艾兹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 兹病毒职业暴露悲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4/34
经各种资料证实:试验室人员、医护 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相关监管工作 人员,护工等被认为是职业暴露高危人 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5/34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职业群体。80%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经历,医
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危险。被污染HBV
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
0.004ml带有HBV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被HCV污染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
被HIV污染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
HIV概率为0.4%。暴露于含HBV血液,感染
率为6%~30%。
(3)可重复使用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 进行清洗、消毒,并预防运输过程中污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0/34
7、抢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 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它通气装置以 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暴露源不明型暴露:不能确定暴露源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0/34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
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者粘
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医
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皮肤或者粘
或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
是医院感染史上一场悲剧,这一血教训足以
引发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暴露高度重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3/34
不过,“非典”暴发后,截止当前,我国
出现了很多感染性职业暴露事例,并有增多趋
势。北京地坛医院就曾先后收治过3名护士,
她们都是在工作中不慎因针刺伤和皮肤无保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27/34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 度时,能够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 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 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 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 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医学知识宣教
14/34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假如没有
采取正确有效防护办法,有被经血液、体液、
呕吐物、排泄物传输疾病感染风险。患者血
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有可能污染医务
人员手、眼、鼻、口。
当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含
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就有
被感染可能;当带病原体血液、体液、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