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原文翻译简答题完整版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代词,指丁家人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指 “发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这件事
向、对
使听 见
这件 事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
第4页/共9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 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 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的
顺接连词 溉,洗涤。
住
汲水,从下往上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代词,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告诉
这里指“节省”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 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闻之于宋君 。向,对
于
非得一人于井中。 在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第2页/共9页
翻译3
派 这件事 向
回答
这里
宋遣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指得一
人
“节
省”
的 劳动力 这里 在 指
译文: 宋之“现国使发”国,君非派得人一向人丁于家井询中问也这。件”事。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蜗角之争《庄子·则阳》惠子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
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
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
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佝偻者承蜩《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duō)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一、寓言故事一:《老鼠与蚱蜢》从前,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聪明的老鼠和一只勤奋的蚱蜢。
老鼠一直忙着收集食物储备,他知道冬天即将来临。
而蚱蜢却整天只顾着欢乐,从不为未来做打算。
冬天来临后,森林里寒气袭人,食物变得稀缺。
老鼠打开储藏室,发现他的食物早已存够。
他心情愉悦,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而蚱蜢则开始为食物四处奔波。
他找遍了整个森林,却找不到一点食物。
他冻得瑟瑟发抖,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蚱蜢终于想起了老鼠,他前去求助。
老鼠开心地对蚱蜢说:“你之前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勤奋地储备食物呢?现在已经太晚了。
”蚱蜢懊悔地点点头,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蚱蜢也学习了老鼠的勤劳和储蓄习惯。
二、寓言故事二:《兔子与乌龟》在一片有青草和花朵的草原上,住着一只快乐的兔子和一只腿脚慢悠悠的乌龟。
一天,兔子自负地挑战乌龟,说自己跑得很快,绝对能在赛跑中战胜乌龟。
乌龟微笑地接受了挑战,于是比赛开始了。
兔子跑得飞快,远远地甩开了乌龟。
他自以为胜券在握,便在半路上停下来休息。
而乌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点也不着急。
当兔子醒来继续赛跑时,他发现乌龟已经悄然地爬到了终点。
兔子非常惊讶,他认识到自己的自负使自己犯了错误。
他向乌龟道歉,并从此以后,他学会了谦虚和耐心。
三、寓言故事三:《蚂蚁与蝗虫》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有一群勤劳的蚂蚁和一群懒散的蝗虫。
蚂蚁们一直努力地工作,积极储备食物,为了过冬做准备。
而蝗虫则整天只知道玩乐,从不考虑未来。
寒冷的冬天来临后,风雪肆虐,大地冰封。
蚂蚁们安心地生活在自己温暖的地下巢穴里,吃着他们储藏的食物。
而蝗虫却被寒冷和饥饿折磨着。
他们想起了蚂蚁,希望得到帮助。
于是,他们前往蚂蚁的家,请求分一些食物。
蚂蚁们想了一想,他们拒绝了蝗虫的请求,并告诉蝗虫:“你们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早早地储备食物呢?现在已经太晚了。
”蝗虫们深感后悔,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懒散和鲁莽。
从此以后,蝗虫们也开始学习蚂蚁们的勤劳和责任心。
文言文寓言四则翻译

一、《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里有一根树桩。
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了树桩,颈部折断而死。
于是,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捕获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而他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二、《亡羊补牢》原文:齐人有善术者,亡其羊,既而得之。
闻人曰:“亡羊而得之,犹病羊之存也。
”乃反刍而补牢。
译文:齐国有一个擅长养羊的人,他的羊丢失了,不久后又找到了。
有人对他说:“羊虽然找回来了,但丢失的经历就像羊生病一样。
”于是,他吸取教训,重新加固了羊圈。
三、《画蛇添足》原文:楚人有善画者,画蛇于素壁,蛇画成,欲添足。
旁人曰:“蛇无足,何须添?”画者曰:“蛇固无足,然添之,则更生动矣。
”遂添之。
译文:楚国有一个擅长绘画的人,他在白色的墙壁上画了一条蛇,蛇画好后,他想给蛇添上脚。
旁边的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为什么还要添呢?”画家说:“蛇虽然本来没有脚,但添上脚会使它更加生动。
”于是,他就给蛇添上了脚。
四、《杯弓蛇影》原文:晋文公饮酒,见杯中有弓影,疑以为蛇,遂不饮。
左右曰:“此弓影也,非蛇。
”文公曰:“吾闻蛇入酒杯,必死,故不饮。
”译文:晋文公在喝酒时,看到酒杯中有一个弓的影子,误以为是蛇,于是不再喝酒。
左右的人说:“这是弓的影子,不是蛇。
”文公说:“我听说蛇如果进入酒杯,必定会死,所以我才不敢喝。
”。
翻译寓言四则

翻译寓言四则翻译寓言四则乌鸦与兔子乌鸦站在高大的树枝上,整天无所事事,悠哉游哉好不快活。
一只小兔子看见了,心中非常羡慕,就问乌鸦:“乌鸦大哥,你这么自在逍遥,真好呀,我能不能跟你一样,也整天呆着不做事?”乌鸦回答:“当然行,为什么不呢?”兔子闻言,立即松懈下来,躺在大树底下睡起觉来。
过了一会儿,一只狐狸突然扑过来,把兔子叼进嘴里。
这则寓言的寓意:要想丰衣足食而又无所事事,你的位置必须非常非常高。
火鸡与公牛一只火鸡对公牛说:“我真想飞到对面那棵大树的顶端,可惜现在一点力气也没有。
”公牛出主意道:“你为何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里面可是富含营养哟,呵呵。
”火鸡觉得有道理,啄食了一点,立即感觉有了力气,便尽力飞到一根树枝上。
第二天,火鸡又吃了几口粪便,有了力气,便飞到更高的树枝上。
两周后,当火鸡吃下足够多的公牛粪便,终于飞上大树的顶部。
火鸡极目远,正在洋洋得意,被一名农夫发现了,迅速开枪将它射落在地。
这则寓言的寓意:舔别人的屁股是一条捷径,能使你迅速获取较高的位置,但却不能保持长久。
小鸟、母牛和猫严寒突至,小鸟在飞往南方的过程中摔落在地,被冻昏过去。
一只母牛路过,恰好把粪便撒到小鸟的身上,小鸟顿时感受到了热量,渐渐苏醒过来。
粪便中的小鸟开心极了,心说严冬里竟有这样暖和的地方,真是惬意呀!它禁不住鸣唱起来,开始感谢老天的恩赐。
此时远处有一只猫正在捕食,听到小鸟的歌唱,迅疾跑过来,用爪子慢慢地把小鸟从粪堆里拉出来,然后张大嘴巴,一口吃掉小鸟。
这则寓言的寓意:1)朝你身上泼脏水的,不一定都是敌人。
2)帮你洗刷脏水的,不一定都是朋友。
3)当你身处险恶环境,千万不要吱声。
谁当老板上帝造人之始,人身初具规模。
此时身体各个组成部分彼此不服,都想当老板。
大脑首先发表演讲:“我具备智力,能控制全身的`活动,理所当然是老板!”两只脚听到了,不服气地说:“大脑再聪明,也由我整天扛着东奔西走,我要是不动弹,哪里也去不了,我应该当老板。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原文及解析

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翻译及知识点《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知识点:主题思想: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富人家失窃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偏见和主观臆断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文学常识:这则寓言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
故事结构:起因:富人家墙因雨损坏,儿子和邻居老人都建议修补以防盗贼。
经过:富人未修补,晚上家中失窃。
结局:富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老人是盗贼。
道理启示:偏见和主观臆断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事情。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恭喜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又多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很喜欢骑,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折断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边塞一带的人,十分之九,绝大部分的人都战死了。
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知识点:主题思想:这则寓言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福祸相依的道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寓言四则译文

第一则《狐狸与葡萄》1. 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2. 故事中的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
3. 最终狐狸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4.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现有的条件,而不是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
第二则《乌鸦和狐狸》1. 夸夸其谈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2. 乌鸦因为被狐狸夸奖而沾沾自喜,最终失去了自己的东西。
3.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赞美影响。
第三则《小狗与公鸡》1. 聪明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2. 故事中的公鸡因为自己看不见月亮,而认为月亮被偷走了。
3. 小狗则通过周围的事物推断出月亮是被云遮住了。
4. 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说法,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分辨是非。
第四则《老鼠与山》1. 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
2. 老鼠因为没有找到洞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3. 最终在山的劝说下,老鼠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4. 告诉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轻易被挫折打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以上是四则寓言故事的译文,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智慧。
希望大家在读完这些故事后,能够对自己的品格和行为有所反省,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智和成熟地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
在每个寓言故事中,作者都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寓意深刻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许多关于生活和处世的真知灼见。
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回顾一下《狐狸与葡萄》这个故事。
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最终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要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心存怨恨和贬低其他人。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要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寓言四则原文翻译简答题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①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下雨他家的墙坏了..
②他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进来..”
③他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④到了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他们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是盗贼..
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①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胡人的境地..②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④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由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
⑤这个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⑥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⑦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战..
⑧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沙场..
⑨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两得以保全性命..。
中国寓言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鹬有蚌,皆居于海滨。
鹬性好啄蚌,蚌欲避之,乃紧闭其壳。
鹬久不得啄,怒曰:“吾欲啄汝,汝反闭壳,岂非以吾为鱼肉乎?”蚌答曰:“吾固知汝欲啄吾,故闭壳以防害。
然吾虽闭壳,汝终不能得啄吾也。
汝若开壳,吾即闭壳,汝岂能常啄吾哉?”鹬闻言,默然良久,思所以解蚌壳之计。
蚌亦料鹬无他法,故不急于开壳。
适有渔翁经过,见鹬蚌相持,遂上前曰:“吾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汝等何不罢斗,听吾一言?”鹬蚌相顾,俱有罢斗之意。
渔翁曰:“鹬虽欲啄蚌,然蚌壳坚不可破。
蚌虽欲闭壳,然鹬口亦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得啄蚌之乐,蚌得避啄之安。
渔翁亦可得其所愿,岂不两全其美?”鹬蚌闻言,俱以为然。
于是,鹬释蚌,蚌开壳,各得其所。
渔翁见鹬蚌和好,遂携之而去,得其所利。
后之君子闻之,皆以鹬蚌为鉴,知利不可争,争则两伤。
故当知进退之机,避争斗之害,以求共存之道。
译文: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都生活在海边。
鹬喜欢啄食蚌,而蚌为了躲避鹬的啄食,就紧紧地关闭自己的壳。
鹬长时间不能啄食到蚌,愤怒地说:“我想要啄食你,你却紧紧地关闭壳,难道不是把我当作鱼肉吗?”蚌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你想啄食我,所以我才关闭壳来防备你的伤害。
但是,我虽然关闭了壳,你终究也不能啄食到我。
如果你打开壳,我就再关闭,你难道能一直啄食到我吗?”鹬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思考着如何解开蚌壳的计策。
蚌也料定鹬没有其他办法,所以不急于打开壳。
恰巧有一个渔翁经过,看到鹬和蚌在争斗,便上前说:“我听说鹬和蚌争斗,渔翁得到好处。
你们为什么不停止争斗,听我一言?”鹬和蚌相互看了看,都有停止争斗的意愿。
渔翁说:“鹬虽然想啄食蚌,但是蚌的壳坚硬无法破坏。
蚌虽然想关闭壳,但是鹬的嘴也难以啄入。
不如各退一步,鹬可以得到啄食蚌的快乐,蚌可以得到避免被啄食的安全。
渔翁也可以得到他所希望的好处,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鹬和蚌听后,都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鹬放开了蚌,蚌打开了壳,各自得到了满足。
渔翁看到鹬和蚌和解了,就带着它们离开了,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利益。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寓言四则原文

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1、亡羊补牢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寓言四则课文翻译

寓言四则课文翻译
寓言四则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译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准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二、蚊子和狮子
译文: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幺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幺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

《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寓言四则》原文和译文1)社鼠——《晏子春秋》后人摭集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
此亦国之社鼠也。
”【译文】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
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
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
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
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2)九方皋相马——《列子》列禦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今中牟白沙乡西古城村)人。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寓言四则译文

买椟还珠楚国有个到郑国去卖他的宝珠的人,(他)用木兰香木(为宝珠)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等香料)把它熏香,用珠(宝)、玉(石)点缀(它),用紫色的美玉装饰(它),(还)用翠鸟的羽毛装饰(它)。
(结果)郑国人买去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宝珠。
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很会出售盒子,(却)不能说(他)会出售宝珠啊!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双)鞋子的人,事先自己量好了他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去集市(他)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选好了鞋(他)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他只好)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再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就)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它呢?”(那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
”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给他)吹竽,(每次)一定要三百人(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加盟)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就)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
齐宣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不得不)逃跑了。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祀之后),把一壶酒赏赐给他的门客,门客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一壶酒(就)不够,一个人喝它(却)有余。
让(我们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还)能给它画上脚。
”(他)还没有画好,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那人)夺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了这壶酒。
给蛇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那壶酒。
(全)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

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文注释+翻译杞人忧天①《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④耳,亡处亡气。
若⑤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⑥,奈何⑦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⑧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⑨。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⑬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①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②[亡(wú)]无,没有。
③[晓]告知,开导。
④[积气]聚积的气体。
⑤[若]你。
⑥[行止]行动,活动。
⑦[奈何]为何,为什么。
⑧[只使]纵使,即使。
⑨[中(zhòng)伤]伤害。
⑩[积块]累积的土块。
⑪[四虚]四方。
⑫[躇(chù)步跐(c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⑬[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重点字词句翻译(有答案)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句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杞人忧天《列子》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4、晓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5、其人曰:“奈地坏何?”奈.……何.()6、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寓言四则翻译

穿井得一人
课件PPT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 田,经常派一人居住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 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 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 人向丁家人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了一个 人的劳动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呀。”寻到像这样 的消息,还不如不听。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发光的 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课件PPT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 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没有土块。 你 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 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的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 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非常高兴。
译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存身,
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担忧杞人的忧愁的人,因此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 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 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初中语文寓言四则原文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寓言四则原文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7曰:”得一人之使8,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住在国都的人都把这个消息相互讲述着,(最终)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人回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档案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
吕不韦(?一前235),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他对秦王蠃政兼开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缪毒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
不久,秦王嬴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诗文品读这则寓言通过记叙宋国有户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而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原文翻译简答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
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①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下雨他家的墙坏了。
②他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进来。
”
③他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④到了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认为他们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是盗贼。
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①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精通术数的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胡人的境地。
②人们都来安慰他。
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④人们都来祝贺他。
他由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
⑤这个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⑥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⑦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战。
⑧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沙场。
⑨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两得以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