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作者介绍 生字生词 合作探究 课堂小测 课外拓展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 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 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 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 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 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 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 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 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
1980年6月
一代人
源自文库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英)济慈
作者简介
约翰·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 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 《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 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 大的影响。
星星变奏曲
江河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 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朦胧诗 的代表诗人之一。
朦胧诗: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诗人是文革后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 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反思现实和追求诗歌独 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 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 的眼前。
问题探究
诗人把夏天蝈蝈的“ 乐音”和冬天蛐蛐的“ 歌儿”称为“大地的诗 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 怎样的主题思想?
昏晕 yùn 草茸茸 róng 树篱 lí 撒下 sǎ 栖息 qī 喧响 xuān
自读,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 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诗中是怎样体现
从内容上来说这,夏天一,主鸟儿旨不叫的了?,就出
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 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 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 了诗歌的主旨。
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 的希望就有了” 句中的“旗子” “春天”象征什么?这 两句诗应该如何理解?
红旗象征国家。春天象征青少年。 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要求自由、幸 福的愿望,祖国就有希望了。
结构探究
*请按雨的行踪:“雨前----雨中----雨教----雨息”
配乐朗读欣赏
听读要求:(1)听准音。(2)注意 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朗读语调 是轻快的。
给生字词注音
田圃( pǔ ) 禁锢( jìn gù ) 枯黄( kū ) 喑哑( yīn ) 留滞( zhì) 襁褓( qiǎng bǎo ) 蓑衣( suō ) 喧嚷( rǎng )
写作背景
• 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 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因此对 “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
抗。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 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
星 星 变 江奏 河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星 星 变 江奏 河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把诗分成四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雨前)—(1) 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才来探访大地。
(雨中)二(2345) 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
欢乐。
(雨教)三(678) 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
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雨息)四(9) 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情感: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情感: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 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 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 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 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文题探究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
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吸引儿童读者。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 歌”? 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
解诗的主旨,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此诗的写作目的。
内容探究
*在这首诗中,“雨”象征什么?“大地”具体指什么?
诗中的“雨”是爱的化身,象征自由和幸福。 大地具体指中国。
*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主要表达
了什么意思? 这些殷切的话语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儿
童的热爱,期望他们快乐自由地生活,永远笑对人 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内容探究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作者介绍 生字生词 合作探究 课堂小测 课外拓展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 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 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 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 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 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 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 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 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
1980年6月
一代人
源自文库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英)济慈
作者简介
约翰·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 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 《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 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 大的影响。
星星变奏曲
江河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 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朦胧诗 的代表诗人之一。
朦胧诗: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诗人是文革后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 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反思现实和追求诗歌独 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 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 的眼前。
问题探究
诗人把夏天蝈蝈的“ 乐音”和冬天蛐蛐的“ 歌儿”称为“大地的诗 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 怎样的主题思想?
昏晕 yùn 草茸茸 róng 树篱 lí 撒下 sǎ 栖息 qī 喧响 xuān
自读,思考: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 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请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诗中是怎样体现
从内容上来说这,夏天一,主鸟儿旨不叫的了?,就出
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 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 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 了诗歌的主旨。
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 的希望就有了” 句中的“旗子” “春天”象征什么?这 两句诗应该如何理解?
红旗象征国家。春天象征青少年。 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要求自由、幸 福的愿望,祖国就有希望了。
结构探究
*请按雨的行踪:“雨前----雨中----雨教----雨息”
配乐朗读欣赏
听读要求:(1)听准音。(2)注意 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朗读语调 是轻快的。
给生字词注音
田圃( pǔ ) 禁锢( jìn gù ) 枯黄( kū ) 喑哑( yīn ) 留滞( zhì) 襁褓( qiǎng bǎo ) 蓑衣( suō ) 喧嚷( rǎng )
写作背景
• 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 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因此对 “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
抗。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 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
星 星 变 江奏 河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星 星 变 江奏 河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把诗分成四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雨前)—(1) 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才来探访大地。
(雨中)二(2345) 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
欢乐。
(雨教)三(678) 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童要勇敢
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雨息)四(9) 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情感: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情感: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 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 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 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 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文题探究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
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吸引儿童读者。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 歌”? 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
解诗的主旨,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此诗的写作目的。
内容探究
*在这首诗中,“雨”象征什么?“大地”具体指什么?
诗中的“雨”是爱的化身,象征自由和幸福。 大地具体指中国。
*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主要表达
了什么意思? 这些殷切的话语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儿
童的热爱,期望他们快乐自由地生活,永远笑对人 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内容探究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