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膜除菌过滤技术
膜分离杀菌法
膜分离杀菌法
膜分离杀菌法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方法,它基于膜过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该方法一般步骤如下:
1. 准备过滤介质:选择合适的膜过滤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孔径大小和材料,例如常用的有纤维素膜、聚酯膜、聚四氟乙烯膜等。
2. 过滤前的预处理:将待处理的液体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如去除悬浮物、固体颗粒或浮游生物等。
可以通过采用微孔过滤或离心沉淀的方法。
3. 过滤操作:将预处理后的液体通过膜过滤器进行过滤,使得微生物被截留在膜表面或内部,而澄清的液体通过膜孔径,实现分离和杀菌。
4. 杀菌处理:经过膜分离的液体需要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可采用物理杀菌(如高温灭菌、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杀菌(如加入消毒剂)等方式进行。
5. 收集处理后的液体:经过杀菌处理的液体可以收集使用,常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膜分离杀菌法具有操作简单、杀菌效果好、可连续处理大量液体等优点。
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膜孔径和材料,避免膜阻塞或无法杀灭微生物的情况发生。
此外,对于一些较大的微生物
和病毒,膜分离杀菌法的效果可能不理想,需采用其他杀菌方法。
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代工业、农业、生活中对水逐渐变得越来越依赖。
而水的治理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目前,膜过滤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用户广泛的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在水处理行业中,确保了水资源的安全、供应和保护。
膜过滤技术是一种可选择性和高效的分离技术。
它能够一次性将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胶体粒子从水中分离并去除,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膜过滤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化学分离、纯化、分析等过程。
在水处理过程中,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胶体、有机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膜过滤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水处理领域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行业中有着体现。
现在,包括饮用水、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工业生产用水和再生水利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饮用水制备过程需要彻底清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滤水器、慢滤器、杀菌灯、加氯等多种方法都可以作为初级净水设备。
但是,这些设备只能清除大颗粒的污染物质。
自来水管网输送中的水可能存在致癌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仿或其他有机物。
要过滤这些细小的颗粒物,膜过滤技术是最大的选择。
膜过滤技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孔径分,可以分为纳滤、超滤、微过滤三种;按膜材料分,可以分为聚合物膜、无机膜以及混合膜等。
选用不同孔径和材质的膜进行处理,可以实现不同的净化效果。
形态也多样化,有很多种装置形式如管式、螺旋膜、平板膜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管式膜。
管式膜灵活度、速度快,易于控制,是目前最常用的膜过滤方式。
膜过滤技术可靠性强且灵活。
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水资源,具有解决饮用水上海问题的优点。
从花费的角度来看,它可以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全面提高膜过滤技术的经济性。
污水处理过程包括初次沉淀,然后进行各种生物学和物理化学除污方法,以及再次沉淀和消毒。
在污水处理中,膜过滤是实现污染物质的深度去除的卓越选择。
它可以清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分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
膜过滤技术在水净化中的应用
膜过滤技术在水净化中的应用水是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
因此,水净化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膜过滤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已经在水净化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膜过滤技术在水净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膜过滤技术通过纳米级微孔和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胶体、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微量污染物。
根据膜孔径大小和材料性质的不同,膜过滤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种类型,涵盖了不同尺度的污染物去除。
微滤膜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悬浊物和细菌;超滤膜可以去除细菌、胶体和有机物;纳滤膜则能够去除溶解性盐类和重金属;反渗透膜可以去除除碳酸氢盐以外的所有溶解性盐类和微量有机物。
除去了不同尺度的污染物,膜过滤技术还具有操作稳定、运行成本低、排放污染少等优势。
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膜过滤技术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能够降低废水处理的环境风险。
此外,膜过滤技术还能够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优势使得膜过滤技术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和水循环利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饮用水净化方面,膜过滤技术能够有效地除去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通过超滤膜和纳滤膜的组合运用,可以实现水的灭菌和硝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盐类的去除。
此外,反渗透膜能够进一步净化水质,除去除钠、氯等溶解性盐类。
膜过滤技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还能够改善水质,提高生活质量。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膜过滤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和色度物质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通过膜过滤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
同时,膜过滤技术还能够实现水的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在染料、制药、化工等行业中,膜过滤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废水处理方法之一。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高效、可靠、节能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包括直接饮用水处理、水源污染处理、反渗透技术、海水淡化等。
膜技术在直接饮用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膜过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供安全、卫生的直饮水。
膜过滤膜的孔径非常小,可以过滤掉微小的污染物质,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膜技术还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工成本。
膜技术在水源污染处理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有效地处理水源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膜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使污染水源得到有效治理,恢复水体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反渗透技术是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将水中的溶解固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去除,实现水的浓缩和纯化。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水淡化、高盐水处理等场景,使海水等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膜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厂和家庭用水净化设备中。
在饮用水处理厂中,膜技术可以与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相结合,形成高效的综合处理系统。
在家庭用水净化设备中,膜技术可以应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过滤,提供安全、卫生的家庭饮用水。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对不同水质和不同污染源的处理需求。
它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卫生的直饮水,还能够有效处理水源污染和海水淡化等问题,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有效运用膜除菌过滤技术
cl twir pc。t wc. hⅣ..c P ccn 埘 pn o
融 鳃 ◇ 黍
E -ma l i c i c c r . n i c p @c p . o c : n
令令
. 令令 ◇ -
随着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愈来愈多的生物 均匀分布 ,对过滤液 的表面阻力极小,过滤速度 制品进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 一种在制药行业 , 特 快 。最小 的制成品流失量,不 结合其 中的主要成
f06 聊J 20. 2
— o
维普资讯
cl pc t wc. h ..c t ccn p im . p / o  ̄
移 ~
E -ma l i c i c c m . n i c p @c p . o c :
长 的 使 用寿 命 。聚偏 二氟 乙 烯 膜 及 聚 醚 砜 膜 适 用 样不但能使除菌效果满足 G MP的要求, 更可保护
过滤 , 带正 电荷尼龙 6 强化膜可用于无热原药品 的滤膜以去除支原体等杂质 。过滤系统在投入使 6 的生产 。规范膜除菌 过滤操作为使除菌过滤操作 用前必须预先经过蒸馏水冲洗和灭菌 。为使除菌 满足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M 的有关要 效 果保 持稳定, G P) 还应 设有在线清洗 ( l 和 在线 CP)
由此可见,除菌过滤技术主要利用了微孔过 5 0年来, 除菌过滤用膜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不易折叠 、 滤膜大小筛分的机理,因此除菌过滤用膜实际上 由于最初的乙酸乙酯膜存在脆弱易裂 、
疏水 、 结合蛋白质、 释出物高等缺点, 各制 是一种微孔过滤膜 。并且, 还可将滤膜制成带正电 不耐热 、 美国 G la e n公司随后研制 m 荷的过滤膜 , 利用正、 负电荷相互作用的机理进一 造厂商纷纷加以改进。 其 耐热 , 可以折叠, 从而加 步去除一些更为微小、 带负电荷的杂质微粒 ( 如内 出聚砜膜, 优点是坚韧 、 毒素 ) 。 等 膜的绝对截留性是首要因素除菌过滤技 大了过滤 面积 ,但却仍未克服疏水性 、结合蛋 白 释 i r l i p 术最早使用 的滤材是石棉纤维 。由于其悬尘对人 质、 出物高等缺点。Ml o e公司开发 出聚偏 二 它 耐 而 的呼吸系统构成威胁, 同时由于在滤过过程 中, 石 氟 乙 烯 膜 , 不 但 坚 韧 、 热 , 且 低 蛋 白 质 结 合 棉纤维易脱落进入药液造成药 品污染,因此 F A 及低释出, D 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C n u o公司开发 在 17 96年就已全面禁止了石棉材质在药 品制造除 上市 的带正电荷尼龙 6 强化膜则除 了具有坚韧 、 6 耐热、 亲水本 性 、 出物低等 优点外 , 释 还具备去 除 菌过滤中的使用 。 作为具有除菌过滤作用的微孔过滤膜,应 该 热原的能力, 其缺点是结合蛋白质 。 英 国 D r i H n e 公 司 的非 对称 结构 乙 on c u t r nk 具备如下特, : 确定, , 1 可 5 1 对杂质颗粒和细菌具有 5 低压力 、 用寿命 使 10 0 %的绝对截留, 1 5。化学稳定- ,能耐受 灭菌温 酸乙酯膜 的主要特点是高流量 、 I 生 较长; 聚醚砜膜 的特点则是坚韧、 耐热、 出物低、 释 度, 释出物愈低愈好 , 且必须是无毒的。具有紧密 结合的内部结构, 绝对无纤维成分脱落 。 滤膜孔径 非常低的蛋 白质结合率及 比聚偏二氟乙烯滤膜较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概述一、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除菌过滤技术是通过过滤介质来除去空气、水或其他流体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和预防细菌传播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微孔隔离和捕获微生物。
除菌过滤技术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二、除菌过滤技术的分类1.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除菌过滤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
这些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微生物,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健康。
2.水处理水处理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微滤器、超滤器和纳滤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根据孔径大小选择,去除不同大小的微生物,提供水质的安全保障。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防止食品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膜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医疗领域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手术室、洁净室和病房等空间的空气净化。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指南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根据应用环境和需要去除的微生物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对于空气净化,可以选择合适的HEPA或ULPA过滤器,根据过滤级别和空气处理量进行选择。
对于水处理,可以选择适当的微滤、超滤或纳滤器,根据水质和所需的除菌效果进行选择。
2.定期更换过滤器除菌过滤器的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定期更换过滤器是保证除菌效果的重要措施。
根据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设定合理的更换周期,定期检查过滤器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更换。
3.检测和监控除菌效果除菌过滤技术的效果可以通过微生物采样和培养等方法进行检测和监控。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除菌过滤器的工作效果符合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目的2. 定义3. 范围4. 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4.2过滤系统的设计5. 除菌过滤验证5.1 除菌过滤验证概述5.2 细菌截留试验5.3 可提取物和浸出物5.4 化学兼容性5.5 吸附5.6 基于产品完整性试验5.7 再验证5.8 气体过滤器验证5.9 一次性过滤系统验证6. 除菌过滤器、系统的使用6.1 使用6.2 灭菌6.3 完整性测试6.4 重复使用6.5 气体过滤器特殊考虑因素6.6 一次性过滤系统7. 减菌过滤工艺8. 术语解释9. 参考文献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它通过半透膜的筛选分离作用,实现对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从而提供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下面将对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膜技术在饮用水预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水源水中,常常存在着悬浮物、混浊物、悬浮细菌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
膜技术可以通过微孔或超滤膜直接截留这些悬浮物,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工艺,从而提高后续处理效果,确保水质安全。
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微生物和细菌是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源,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传统的消毒方法,如加氯、臭氧等,虽然能杀灭细菌,但也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而采用膜技术进行过滤,可以将细菌和微生物直接截留在膜表面,实现有效去除,既保证了水质安全,又减少了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膜技术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进行去除。
膜技术可以通过一定的筛选作用,将较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截留在膜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膜技术还可以用于水中微量物质的浓缩和分离。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有害物质,例如药物残留、农药、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等。
这些物质浓度低,很难通过传统的处理方法进行去除。
膜技术可以通过浓缩和分离,将这些微量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不仅能保护水资源,还能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设计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设计随着人们对卫生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除菌过滤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讨论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设计一份应用指南,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
1.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物理过滤:通过微孔或纤维等物理隔离手段,使微生物无法通过过滤器而被拦截。
-化学处理:通过添加消毒剂或氧化剂等化学物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机制,达到除菌的效果。
-紫外线辐射: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核酸结构,从而使其失去生存和繁殖能力。
2.除菌过滤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方法,除菌过滤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处理:包括家用净水器、工业用水处理设备等,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活性炭过滤、超滤膜等。
-空气净化:包括家用空气净化器、医院手术室空气净化等,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HEPA过滤器、紫外线灯等。
-食品加工:常用于食品生产线中,确保食品不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臭氧消毒、高温灭菌等。
-医疗卫生:用于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环境中,确保空气和表面的无菌状态,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空气过滤器、消毒蒸汽等。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以下是一份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指南设计:-需求分析:确定需要除菌过滤的对象(水、空气、食品等)以及具体的除菌要求(消除哪些微生物),从而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的除菌要求,选择合适的除菌过滤技术,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选取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安装与使用:根据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员指导,正确安装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除菌效果。
-维护和保养:根据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员指导,定期清洗或更换过滤器等关键部件,确保产品的持续除菌效果。
-注意事项:使用除菌过滤产品时,应注意遵循产品使用规范,不可滥用或使用不当,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对除菌过滤产品的除菌效果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产品的性能和效果符合预期。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处理海水、地下水、污水等多种水源,提高水的质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膜过滤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成为了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热点。
一、新型膜过滤技术的定义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制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建立在纯物理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进行上下引流,去除其中的不纯物质,进而得到更加清洁的水。
目前比较常见的新型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纳滤技术、超滤技术和气浮沉淀膜(MBR)技术。
其中,纳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10-100纳米之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病毒等物质;超滤技术的孔径大致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去除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胶体等物质。
MBR技术则是将膜分离和生物发酵的技术进行融合,能够同时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
二、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新型膜过滤技术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和挑战在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膜材料。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在纳滤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提高纳滤材料的抗污染性、加强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膜的通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采用生物方法对纳滤膜进行表面修饰,增加其抗污染能力,从而提高其使用效果。
还有学者采用纳米硅粉制备出纳滤膜,从而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超滤技术方面,则主要从发展高性能膜材料、优化膜材料厚度、增强膜材料的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将纳米黄金嵌入超滤膜中,可以大大提高该膜的抗污染能力和通量。
另外,目前也有学者正在研究开发一种超薄膜,以期提高超滤膜的通量和抗污染性。
MBR技术方面,学者们主要探索了优化生物处理工艺、制备高效膜材料、开发新型膜组件等方向。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生物球和纤维团复合材料制作出的膜组件,效果相对优越。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主要研究了如何调整MBR碳氮磷比以及提高膜材料的抗堵塞性等问题。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引言2.除菌过滤技术2.1微孔滤膜过滤微孔滤膜过滤是一种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
它使用具有微小孔径的滤膜将微生物滞留在滤膜表面,从而实现系统的除菌目的。
滤膜孔径通常为0.2微米或更小,能够有效地滞留大部分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2.2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一种通过照射紫外线来破坏微生物DNA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空气和产水的处理中。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对于一些类型的菌和孢子可能效果有限。
2.3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一种通过加热液体或固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热灭菌。
高温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实现除菌的目的。
3.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是确保除菌过滤技术有效的关键。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过滤器的滤材、孔径、流速和使用寿命。
滤材的选择应符合所需的除菌要求,并确保滤材的化学性质与被过滤材料相容。
孔径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过滤的微生物大小来确定。
流速应适中,过高的流速可能导致微生物穿过滤器,而过低的流速可能增加过滤时间和成本。
使用寿命应根据滤器损耗曲线来确定。
3.2合理运行和维护除菌过滤技术的运行和维护也是确保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应建立相应的运行和维护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污染和故障。
定期更换滤材和滤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除菌效果。
3.3监测和验证监测和验证是判断除菌过滤技术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进出滤器的微生物数和水质参数,可以评估除菌效果。
监测结果应与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定期进行系统验证,验证结果应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结论除菌过滤技术在水、空气和液体处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合理运行和维护、以及监测和验证,可以确保除菌过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除菌过滤技术时,应参考上述指导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需求。
除菌膜过滤技术在天然矿泉水无臭氧灌装中的应用
天然 矿 泉水 。根 据 日本厚 生省 的 规定 ,其 中天 然矿 泉水 不 能添加 任何 臭氧 等物 质 。
欧洲 的瓶 装 水分 为处 理水 、泉 水 、天然 矿 泉水 ,分 类 有严 格 的基准 ,与 日本 是 完全 不 同的分 类 ,如下 表所
示:
相对 膜 一 般 用 于预 过 滤 ,只能 是 名 义上 的 相 对孔
四、天然矿泉水膜过滤除菌工艺 二、矿泉水 中的微生物
矿 泉水 中有 非 常多 的微 生物 ,包 括一 些 真菌 、球 菌 除菌 工艺 主要 有几 种 :臭 氧 、紫外 、加 热 ,射 线 以 及纯 物理 的过 滤 方法一 膜 过滤 ,其 中臭 氧是 现 在最 普及 的 ,也是 除 菌效果 较好 的一种 方式 。但 因为溴 酸盐 的副
品名
主要 基准 不 进行 杀 菌处 理 ,不 进行 影 响矿 物 质成 分 改 变 的人 为 加
工:
比,现在 目前使用聚丙烯 的滤芯 ,在 O . 2 2 4 z m截 留效率
往往 小 于 9 0 %。
天然
通 过饮用 对健 康有 效 、 有科 学 的 、 医学 等的证 明 ;
绝对 膜一 般用 于 除菌 过滤 ,孔 径分 布 比较 均匀 ,截
矿泉 水
从 地下 水源 直接真 空状 态下 采水 , 无 添加 物 , 水源 地灌 装 ;
含 有成 分及水 温等 性质 是恒 常稳 定的 ;
留效率高,膜非常薄 ,纳污量小,膜对颗粒 的捕获是以
机 械截 留为 主 ,效 果 可 以保证 ,可 以通 过 完 整性 测 试 。
从 电镜 图上可 以看 出膜 的结构 图 ,孔 的表 面分 布非 常均
三、除菌工艺分类和定义
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与设计
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与设计膜过滤技术是指通过膜结构对水进行精细过滤和分离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设计原则。
一、膜过滤技术的基本原理膜过滤技术利用微孔膜对水中的杂质、颗粒物、悬浮物等进行截留,使得水通过膜时,这些杂质被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的净化与过滤。
膜结构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等不同类型,其截留不同颗粒物的能力也不同。
二、膜过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1. 微滤膜在预处理中的应用微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常被应用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预处理过程中。
通过微滤膜的过滤,可以减少后续工艺中的颗粒物负荷,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 超滤膜在脱盐和除菌中的应用超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广泛应用于脱盐和除菌领域。
通过超滤膜的膜分离过程,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解性固体和微生物截留,获得较为干净的水质。
3. 纳滤膜在浓缩和分离中的应用纳滤膜的孔径更小,可以截留比超滤膜更小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因此,在水处理中的膜过滤工艺中,纳滤膜常被应用于浓缩和分离等需要较高截留效果的场合。
通过纳滤膜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三、膜过滤技术的设计原则1. 选择合适的膜类型根据不同的水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膜类型非常重要。
根据水源的水质情况、水体中所含有的悬浮物质等,选择相应的微滤膜、超滤膜或纳滤膜,以达到最佳的过滤效果。
2. 设计适当的通量和截留率通量和截留率是膜过滤技术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通量是指单位面积膜的水处理量,截留率则是指膜对特定颗粒物的截留能力。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水处理需求和膜的性能,确定合适的通量和截留率。
3. 控制操作参数膜过滤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操作参数的控制对膜的寿命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排膜的压力和流量、清洗周期和方式等都需要在设计中予以合理考虑,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序号:1主题: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在当今社会,卫生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卫生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2018年85号则是一项重要的指南,旨在提供有关除菌过滤技术的详细信息和应用指南。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该技术,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序号:2什么是nmpa 除菌过滤技术?nmpa 除菌过滤技术是一种通过滤除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除菌的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采用不同的过滤材料和机制,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以及液体中的病菌和其他病原体。
通过对滤材的筛选和处理,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除菌效果。
序号:3nmpa 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领域nmpa 除菌过滤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包括药品生产、食品和饮料加工、医疗保健、纺织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在药品生产中,除菌过滤技术被用于药水、注射液和液体制剂等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在食品和饮料加工中,除菌过滤技术被用于处理饮用水和各种液体食品,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在医疗保健领域,除菌过滤技术用于医疗器械和空气净化,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对于纺织品和化妆品行业来说,该技术可用于纤维和原料的处理,以及保护产品不受微生物的污染。
序号:4nmpa 除菌过滤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在选择适合的nmpa 除菌过滤技术时,有几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适合的过滤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过滤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如聚酯膜、膜纸和陶瓷等。
其次是过滤器的尺寸和形状。
需要考虑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例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nmpa 除菌过滤技术的效果和性能。
序号:5个人观点和理解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的发布对于促进卫生保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1 —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一、简介
菌过滤技术是指利用孔径小到一定大小以上的过滤材料,通过去除水
中菌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的技术手段。
它能限制或完全滤除水中的细菌、病
毒和酵母等细菌类的有害物质。
它具有防止细菌中毒、节约水资源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水处理、精细化学品等领域。
二、原理
菌过滤技术原理是细菌悬浮于水中,当通过过滤器,将悬浮的细菌拦
截在过滤器微孔中,从而实现细菌的有效移除。
过滤材料的结构一般由外
层筛网、滤芯和过滤层组成,滤芯的结构使用不同孔径、等离子体和活性
碳等过滤材料。
三、应用
1.食品加工
菌过滤技术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于灭菌、去除水中污染物、消毒以及
对饮用水的净化处理等,以达到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要求。
2.医疗卫生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主要用于去除及灭菌,以及对一些
疾病相关的有害物质的去除,为病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医疗卫生环境。
3.水处理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消毒以及
净化水质,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卫生健康水平。
4.精细化学品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精细化学品领域。
纳米膜过滤技术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
纳米膜过滤技术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纳米膜过滤技术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通过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膜材料来实现分离和过滤的技术。
由于纳米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尺寸,可以有效地过滤微观尺度的微生物颗粒,因此在水处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米膜过滤技术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物理隔离和电化学效应。
首先是物理隔离效应。
纳米膜具有非常小的孔径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微生物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一般在0.2-10微米之间,因此依靠纳米膜的孔径尺寸可以有效地阻隔微生物颗粒的通过。
当水或其他液体通过纳米膜时,微生物颗粒会被滞留在膜表面,而纯净的液体则可以通过孔隙继续流动。
这种物理隔离效应可以有效地去除微生物,实现杀菌的目的。
其次是电化学效应。
纳米膜一般采用陶瓷、聚合物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电荷特性。
当水或其他液体通过纳米膜时,微生物颗粒在与膜表面接触时会发生电荷相互作用。
由于微生物颗粒通常带有负电荷,而纳米膜表面带有正电荷,因此微生物颗粒与膜表面发生电荷吸引,从而被吸附在膜表面。
随着液体继续流动,微生物颗粒会被带走并排出系统,实现了杀菌的效果。
纳米膜过滤技术对微生物的杀菌机制除了物理隔离和电化学效应外,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因素。
例如,由于纳米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比例的表面活性位点,其表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氧化或光催化活性,从而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此外,纳米膜还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可以防止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积和堵塞孔隙,从而保证过滤效果和长期稳定的使用。
纳米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是其最为典型和重要的应用之一。
目前,全球仍有许多地区缺乏优质的饮用水资源,而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造成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纳米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去除率可达到99.99%以上。
与传统的过滤方法相比,纳米膜过滤技术具有过滤效果好、操作简便、占用空间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和供水系统的建设。
过滤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过滤灭菌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培养物进行过滤和灭菌处理,得到纯净的微生物菌种。
在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中,过滤灭菌法被广泛应用。
一、过滤灭菌法的原理过滤灭菌法的原理是利用过滤膜将微生物过滤掉,然后利用高温或化学物质将过滤膜上的微生物杀灭。
过滤膜有不同的孔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过滤膜。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过滤膜孔径大小为0.22微米,这种孔径大小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
二、过滤灭菌法的步骤1. 准备培养物将需要进行过滤灭菌处理的培养物制备好,可以是液体培养物或固体培养物。
2. 过滤处理将培养物通过过滤膜过滤,过滤时需要注意过滤器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污染。
过滤完成后,将过滤膜放在灭菌器中进行高温灭菌或化学消毒。
3. 菌种分离将过滤膜上的微生物分离出来,可以通过将过滤膜放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离。
4. 菌种鉴定对分离出来的菌种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特性。
三、过滤灭菌法的应用1. 食品工业过滤灭菌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以用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
例如,对食品中的细菌、酵母菌、霉菌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过滤灭菌法可以用来对药品、医疗器械、注射液等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其无菌性。
同时,过滤灭菌法也可以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3. 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过滤灭菌法可以用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遗传等方面的特性。
同时,过滤灭菌法也可以用来对生物制剂进行灭菌处理。
四、过滤灭菌法的优缺点过滤灭菌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好、不会破坏培养物中的成分,可以得到纯净的微生物菌种。
缺点是过滤膜的价格较高,而且过滤器需要定期更换,使用成本较高。
五、总结过滤灭菌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医学领域、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过滤灭菌法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好,可以得到纯净的微生物菌种。
有效运用膜除菌过滤技术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有效运用膜除菌过滤技术随着国家对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监测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越来越高。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改变了过去单以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方式,转向以组织公益活动或义诊为名进行集会,实施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宣传,进而采用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方式到处销售。
事实上,举办公益活动和义诊是假,高价推销所谓的“药品”才是真。
种推销方式不仅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耽误接受正规治疗,加重病情,而且,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这种新的动向应引起我们药监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销售者打出的“新牌”从监管工作中总结出了保健食品销售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小恩小惠巧宣传。
不法分子在较小的人群范围内以赠送食品、保健食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和急于治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功效宣传。
打着“合法”旗号。
不法分子利用医托或勾结药店定点拉客,诱骗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将他们推销的保健食品当作药品买下。
据了解,他们骗的往往是有病乱投医的患者或老年人。
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躲避监管部门的打击,打“擦边球”,钻政策不完善的空子。
他们事先以宣传保健食品的名义到工商部门备案,交上所谓的手续费,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前往查处时,他们则拿出交费清单以示行为“合法”,并强调宣传的就是保健食品而非药品。
由于他们多以口头宣传为主,不易现场取证,使监管部门常感无可奈何。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行动隐蔽。
活动地点由室外的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改变为小街小巷、小房间小会议室等便于隐蔽的地方。
活动时间短。
不法分子从落脚到离开的时间仅个把小时,甚至只有几十分钟,而且多在清晨六七点钟,骗几个人就走。
低成本售出天价。
例如将几十元的保健品当作治疗癌症药品卖到两千多元。
■监督者的杀手锏常言道: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只要监管人员多动脑筋,不怕辛苦,打击不法行为的办法总会有的。
笔者认为,监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巧妙伪装,分散入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有效运用膜除菌过滤技术
随着国家对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监测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越来越高。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改变了过去单以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方式,转向以组织公益活动或义诊为名进行集会,实施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宣传,进而采用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方式到处销售。
事实上,举办公益活动和义诊是假,高价推销所谓的“药品”才是真。
种推销方式不仅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耽误接受正规治疗,加重病情,而且,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这种新的动向应引起我们药监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销售者打出的“新牌”
从监管工作中总结出了保健食品销售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
小恩小惠巧宣传。
不法分子在较小的人群范围内以赠送食品、保健食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和急于治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功效宣传。
打着“合法”旗号。
不法分子利用医托或勾结药店定点拉客,诱骗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将他们推销的保健食品当作药品买下。
据了解,他们骗的往往是有病乱投医的患者或老年人。
有的不法分子为了躲避监管部门的打击,打“擦边球”,钻政策不完善的空子。
他们事先以宣传保健食品的名义到工商部门备案,交上所谓的手续费,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前往查处时,他们则拿出交费清单以示行为“合法”,并强调宣传的就是保健食品而非药品。
由于他们多以口头宣传为主,不易现场取证,使监管部门常感无可奈何。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行动隐蔽。
活动地点由室外的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改变为小街小巷、小房间小会议室等便于隐蔽的地方。
活动时间短。
不法分子从落脚到离开的时间仅个把小时,甚至只有几十分钟,而且多在清晨六七点钟,骗几个人就走。
低成本售出天价。
例如将几十元的保健品当作治疗癌症药品卖到两千多元。
■监督者的杀手锏
常言道: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只要监管人员多动脑筋,不怕
辛苦,打击不法行为的办法总会有的。
笔者认为,监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巧妙伪装,分散入局。
违法推销行为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骗局工程”,宣传及赠送样品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然后才开始现场销售。
监管人员有时间做好充分的行动准备。
监管人员可以患者的身份前往咨询,通过巧妙伪装,分散进入推销场所,在推销者搬来货物时突然亮证稽查,扣押物品,来个出其不意。
主动汇报,寻求支持。
由于查处保健食品冒充药品销售的行为,牵涉的面比较广,单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家出击,打击力度远远不够,还应主动汇报,争取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打击效果。
深入宣传,强化监管。
由于监管部门经常通过宣传手段提醒消费者不要上不法分子的当,使不法分子在城市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他们有向农村扩展之势。
对此,监管部门还应改变工作思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监管,除要充分利用农村监管网中协管员和信息员开展工作外,监管人员还要有奉献和吃苦精神,必要时还应放弃一定的休息时间去查案子。
找准依据,把好尺度。
食品药品监督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管理部门应注意法律法规的准确应用,在查处时主要看两方面:一是保健食品标示的成分是否含有药品;二是产品说明书是否有对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等内容。
除此之外的违法行为,应当移交工商部门处理。
加快立法,明确职责。
由于保健食品的监管涉及面很广,参与监管的部门较多,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不够明确,使监管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国家应尽快立法,进一步明确职责,既让不法分子无法钻政策法规的空子,也让监管部门便于开展工作,保证消费者的利
益。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生物制品进入工业化生产。
在制药行业,特别是在生物制品生产及一些无菌原料药的精制过程中重要的除菌方法――膜除菌过滤技术运用日趋广泛。
对膜除菌过滤技术的充分理解与有效使用,将成为制药企业在技术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膜除菌过滤是微孔过滤过程
1923年,德国研究人员Seitz开发了用于滤除药品中的细菌和热原的EK级滤板(石棉+纤维素),开始了膜分离技术在药品工业化生产中的运用。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
除菌过滤操作所使用的过滤膜,从表面上看只是极薄、表面十分平滑的膜片,但其内部实际上是一组由多层次网状小孔紧密连接而成的坚硬构造。
在这种网状的绞联结构中,每个网状小孔均有一定大小的孔径,可准确地分离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或细菌,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由此可见,除菌过滤技术主要利用了微孔过滤膜大小筛分的机理,因此除菌过滤用膜实际上是一种微孔过滤膜。
并且,还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可将滤膜制成带正电荷的过滤膜,利用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机理进一步去除一些为微小、带负电荷的杂质微粒(如内毒素)等。
■膜的绝对截留性是首要因素
除菌过滤技术最早使用的滤材是石棉纤维。
由于其悬尘对人的呼吸系统构成威胁,同时由于在滤过过程中,石棉纤维易脱落进入药液造成药品污染,因此FDA在XXXX年就已全面禁止了石棉材质在药品制造除菌过滤中的使用。
作为具有除菌过滤作用的微孔过滤膜,应该具备如下特性:可确定性,对杂质颗粒和细菌具有100%的绝对截留性。
化学稳定性,能耐受灭
菌温度,释出物愈低愈好,且必须是无毒的。
具有紧密结合的内部结构,绝对无纤维成分脱落。
滤膜孔径均匀分布,对过滤液的表面阻力极小,过滤速度快。
最小的制成品流失量,不结合其中的主要成分,不改变其原有的品质。
可进行完整性测试。
可提供各种孔径范围。
由于除菌过滤的微孔过滤本质上属于绝对过滤,因此除菌过滤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滤膜的可确定性即对杂质颗粒和细菌的绝对截留性,是选择除菌过滤用膜的首要因素。
■除菌过滤用膜产品不断发展
目前具备上述特性的除菌过滤用膜主要有以下几种:聚偏二氟乙烯膜,带正电荷尼龙66强化膜,不带电荷尼龙66双层膜,非对称结构乙酸乙酯膜,聚醚砜膜。
而过去曾被应用的聚砜膜,现在在除菌过滤中已很少使用。
目前,在滤膜制造业比较有名的企业主要有美国的Millipore、Cuno、Pall、Gelman公司,英国的Do-mnickHunter公司,及德国的Satorius公司等。
自从德国Satorius公司制成第一张0.45微米绝对过滤精度的乙酸乙酯微孔过滤膜以来,近50年来,除菌过滤用膜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由于最初的乙酸乙酯膜存在脆弱易裂、不易折叠、不耐热、疏水、结合蛋白质、释出物高等缺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点,各制造厂商纷纷加以改进。
美国Gelman公司随后研制出聚砜膜,其优点是坚韧、耐热,可以折叠,从而加大了过滤面积,但却仍未克服疏水性、结合蛋白质、释出物高等缺点。
Millipore公司开发出聚偏二氟乙烯膜,它不但坚韧、耐热,而且低蛋白质结合及低释出,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
Cuno公司开发上市的带正电荷尼龙66强化膜则除了具有坚韧、耐热、亲水本性、释出物低等优点外,还具备去除热原的能力,其缺点是结合蛋白质。
英国DomnickHunter公司的非对称结
构乙酸乙酯膜的主要特点是高流量、低压力、使用寿命较长;聚醚砜膜的特点则是坚韧、耐热、释出物低、非常低的蛋白质结合率及比聚偏二氟乙烯滤膜较长的使用寿命。
聚偏二氟乙烯膜及聚醚砜膜适用于含蛋白质药品及生物制品的除菌,非对称结构乙酸乙酯膜则适用于不含蛋白质药品的除菌过滤,不带电荷尼龙66双层膜适合化学药品的除菌过滤,带正电荷尼龙66强化膜可用于无热原药品的生产。
■规范膜除菌过滤操作
为使除菌过滤操作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有关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终端除菌过滤器前一般应加装预过滤器,以去除过滤液中的粗大杂质。
这样不但能使除菌效果满足GMP的要求,更可保护后续的微孔过滤膜,延长其使用寿命。
终端除菌滤膜应能耐受灭菌温度,且其孔径一般不宜大于0.22微米。
对于含血清的培养基则应选用0.1微米的滤膜以去除支原体等杂质。
过滤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预先经过蒸馏水冲洗和灭菌。
为使除菌效果保持稳定,还应设有在线清洗(CIP)和在线灭菌(SIP)设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