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晚唐诗歌(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晚唐文学: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
七十年左右的文学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王朝末世、危机四伏、前途暗淡。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与皇帝昏庸、政治
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二、晚唐诗人心态
和绮丽题材较多,这与齐梁诗有渊源关系。但齐
梁诗重声色乏性情,李诗则侧重于感情的表达,
刻骨铭心而又执著忠贞,其品位、境界远处齐梁
诗之上。

3、李商隐诗与阮籍诗歌的比较。李商隐诗与阮 籍皆难解,但在写法上李商隐主情,努力表现情
感的本原状态;阮籍主理,以玄学观照方式入诗,
借带哲理性的、幻设的、虚化的事写景抒情,隐
约地暗示诗旨。

4、李商隐诗与李贺诗的比较。李商隐诗受李贺
诗影响,但却无李贺诗的奇诡,李商隐作诗才思
绵密,既有沉郁之致,又精美妥帖。李商隐诗脱
离了李贺诗的词诡调激,归于温润纯熟。
第四节
苦吟诗人
——贾岛,姚合
苦吟成癖的原因 1.史料相对贫乏 2.倾心于近体诗 3.追求清新奇僻
贾岛诗歌赏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 小结: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
众体兼备,内容丰富。 立意新奇,构思巧妙 诗艺高妙,灵活多变 绚丽多姿,清新自然 豪放爽朗,清新俊逸。
总批:杜樊川诗雄姿英发
第三节
李商隐与艳丽诗风
一、李商隐生平遭际
1.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 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因诗文与 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 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 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 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诗歌总体成就及对 后世影响,温、段不能和李比。
2.李商隐生平遭际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可说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
极为落寞凄凉的诗人。
10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在家随堂 叔学习。 17岁进令狐楚幕府。 25岁时中进士,此后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 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 46岁时郁郁而死。
二、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
在古代诗人中,李商隐的名声一直不太好。 封建社会的评论家,因为他“背牛就李”,因而 视他为无行文人,骂他是“诡薄无行”、“背恩” 等等。 解放后,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度也不高, 把他看作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 代表。 实际上,李商隐是一个有正义感、政治热情很高,对国家 大事的看法很敏锐、对政治现实的批评很大胆、尖锐的诗人。 都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正直。他反对藩镇割据,关注社会现实。 他还用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等等。都表明李商 隐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在人格上有操守、有见解 的诗人。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其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 “无题诗”。因为无题,所以有些诗的主旨 不易明白,而产生了不同理解。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 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 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近体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诗歌多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材。 存诗400多首,著有诗文合集《樊川文集》二十卷, 其外甥裴延翰编辑。 又有《樊川诗集注》,清人冯 集梧注,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牧的诗歌,从表现内容看,大致有以下 几类:
四、李商隐诗歌风格
1.重主观,重心灵 世界表现。 2.擅长于用典故 3.结构迂回曲折 4.意境朦胧多义 感伤迷惘 5.风格凄艳浑融 总批: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五、凄艳浑融的风格

1、李商隐诗将盛唐诗的壮丽转为凄艳,又将凄
艳通于浑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完整的气象。

2、李商隐诗与齐、梁诗歌的比较。李诗中爱情
咏史怀古诗
写景纪行诗 政治咏怀诗
妇女题材诗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构思新奇,诗味含蓄:首句写 骊山;次句写骊山顶上的华清宫, 镜头缩小,并向前推进。第三句是 两个特写镜头:一骑飞奔;妃子笑。 最后句委婉揭示了事件原委。 通过典型事件,以小见大的手 法 ,鞭挞玄宗与贵妃骄奢淫逸的生 活,讽刺晚唐帝王的腐朽。
前者:萧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 后者: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
韩滉《文苑图》(晚唐)
三、晚唐诗歌成就


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
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晚唐诗人主要有:
格律诗人:杜牧,许浑等;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等; 绮艳诗人:温庭筠,韩渥等;
隐逸闲适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
乱离讽喻诗人:聂夷中,杜荀鹤,郑谷,韦庄,罗隐等; 朦胧象征诗人:李商隐。
杜牧:诗人、文赋和古文大 家。诗歌上,以七言绝句著 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古文上,多为针砭时事的作 品。在“唐宋古文运动”中 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 赋,形成区别于“汉赋”、 “骈赋”和 “律赋”的独 特文体“文赋”。《阿房宫 赋》被视为“文赋”的开先 河之作,典范之作。

——题李凝幽居
第五节 绮艳诗人:温庭筠 韩渥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三、李商隐的诗歌内容
①政治诗 ③咏怀诗 ⑤爱情诗。 ②咏史诗 ④咏物诗
①政治诗
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②咏史诗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借一件古物兴起慨叹,借史事以吐抑郁不平之气。 反用其事的笔调。 以小见大的手法。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首句是写景,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两个“笼”字把“烟”、 “水”、“月”、“沙”等意象融合一起,表现薄雾笼罩寒水、清 辉直泻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冷寂凄清的气氛。 第二句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夜泊秦淮” 紧扣题目,“近酒家”引起下文。 三、四句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出的议论和感慨。用曲 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全诗构思精巧别致,即景生情,自然成章,语言“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③咏怀诗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 使晚唐诗人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 的色调,情怀压抑,悲凉空漠。 中唐韩愈的《盆池》其二云:“莫 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 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晚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 衮》云:“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 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 雨声。
杜牧诗歌 ●政治咏怀诗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前四句从情景和气氛两个方面,烘托出失群孤雁的孤寂 从情景和气氛两个方面,烘托出失群孤雁的孤寂 和悲凉。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 和悲凉。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 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把逃避回鹘侵扰的边民比作哀鸿。 抒发了对人民同情,隐含着对朝廷未能御侮安民的不满。
二、杜牧的诗歌创作

(一)创作主张:
1. 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

2.“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
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追求情致高远,
笔力劲拔的诗风。
(二)杜牧的诗歌创作


各体皆工,尤善七绝。
杜牧咏史诗特点:
• 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
伤悼情绪
• 通过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情达意
• 多用绝句或议论警拔或含蓄隽永
杜牧诗歌 ●写景题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 诗,画面鲜明优美。诗人通过这一 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 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 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 哀秋,而是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 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 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作用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江南景物的特征。前两句,有红 绿色彩、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动静、声色的映衬,描绘出 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后两句让佛寺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增 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前后相互映衬,使得“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彩。 表现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人提出“讽刺说”。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前一首感叹盛大煊赫的西汉王朝,只剩下荒陵残冢。 后一首写唐玄宗时代作为盛世标志的勤政楼,被遗亡冷落, 独任苔藓滋蔓。 两首诗虽一慨叹汉代,一咏年朝,但抒发的都是对于现实衰 颓已经无可挽回的感触。杜牧的这种感触,经常有盛衰兴亡不可 抗拒的哲理意味。
遗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
杜牧诗歌 ●妇女题材诗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赞美对方的美丽,以豆蔻花比喻花季少女,别出心裁。 后两句用对比手法,言满城美女皆不及此人。空灵清妙。 第二首言惜别之意。首二句写多情人因惜别而感伤,默然相对, 无言无笑,以无情写多情,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二诗语言清爽俊逸,情思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④咏物诗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⑤爱情诗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杜牧生平思想
(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京兆万年人,晚年居樊川别 墅,故称 “杜樊川。
生平思想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自小博览经史,26岁中 进士。才气纵横,抱负远大,受家学传统影响,继承祖父经世 致用之学,关心国家盛衰和时政得失,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 作为。对“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 古人之长短得失”皆有见解。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 据,巩固边防,任用贤能,以期唐朝中兴。但现实并不能让他 施展自己的才干。一生颇不得志,在政治上没有多少大作为, 但在诗歌创作上却颇有建树。 《郡斋独酌》 “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