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市一中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玉门市一中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人
教版高二上册
玉门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徐斌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和机读卡上。

3.作答时,将多选题和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选题按照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

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

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

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②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

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

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

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

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

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

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
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

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

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

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

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

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

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

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

小说能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脉络、生活细节,从而使历史变得更丰满、真实。

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③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事件补上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内心,为“人事”补上“人生”。

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

事实上,那些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的手法来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历史基础是人的生命及生活,小说以此为基础,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

B.以历史中的人物生活为旨归的小说,可以较好地补上历史著作缺乏的日常生活。

C.中国人重史、写史比西方早很多年,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

D.文学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真实的“人事”相互补充,使历史著作更具历史叙事魅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史著和小说,较深入地阐述了小说对历史的保存和影响。

B.文章以小说对历史著作补充作用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对小说写史的探讨。

C.第三段以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意在论述小说对历史著作的
有效补充作用。

D.文章在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关系中,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家能够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这是写出富有生活肌理的历史的前提。

B.小说具备细腻、传神、创造的想象真实的特点,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能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更丰满、更真实。

C.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所以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

D.小说能有效地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手法来叙述历史,从而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4分)
王保长章月珍
下午,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务必在深夜带人秘密逮捕一个叫陈隰的村民,然后就地正法!王保长怀里揣着那张密令,心事重重地回到家。

他抽着闷烟,吩咐老婆赶紧杀鸡,煮熟。

然后,敞开大门,啃着鸡腿,喝起了闷酒。

王保长的家就在村路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路过的村民都闻到了酒肉香。

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王保长喝得醉醺醺的。

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传来了王保长夫妻俩的吵闹声,夹杂着摔碗筷和扔桌凳的啪啪声。

不一会儿,看见王保长把一个包裹扔出屋外,扯着嗓子嚷:“你就是嫌弃我现在穷了!你过不惯,那你赶紧给我滚!最好永远甭回来!”
“滚就滚!这几年要不是我娘家接济,日子早就穷得过不下去了!自从你当上了这个破保长,我们是越过越穷,赚不到钱不说,还天天跟着你提心吊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老婆哭哭啼啼抱怨道。

邻居来劝架,可王保长却趁着酒性,指着老婆鼻子,叫她滚。

老婆终于忍受不了,哭着跑了。

王保长继续喝酒,村民见他不可理喻,也都摇摇头散去了。

夜深了,王保长估摸着到晚上九点了,焦急地不停向屋外张望。

他在等阿毛。

阿毛是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在县城读书,从小父亲就死了。

这几天,因为母亲病重,他请假回家给母亲煎药,每晚九点他总是拿着一个药罐子,到王保长屋前的马路倒药渣。

九点,终于等来了阿毛,王保长赶紧拉他进屋,拿出那张密令给阿毛看。

“阿毛,村里就数你识字最多,你叔我识字不多,只能向你请教!你看看这纸上的陈字后面念啥?他是何许人也?人命关天,你跟叔说说!”
阿毛拿着那张纸,手有点发抖,脸红一阵白一阵,说话也疙里疙瘩的。

“叔,这个……这个好像是生僻字,我也不认识。

要不我回家去查查,然后回来再告诉你!你看行不?”
“好!好!你快去快回!我等你!这密令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不然你我小命都不保!”王保长嘱咐道。

阿毛答应着,急急地走了,连药罐子都忘了拿。

五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不见阿毛回来。

王保长酒劲儿上来,犯困,昏昏欲睡。

第二天,王保长是被林专员几个巴掌打醒的。

睁开眼,看到林专员气得扭曲的胖脸,两手正抓着自己的前胸。

他吓得浑身发抖。

“林……林专员,您怎么大驾光临鄙人寒舍了?真是蓬荜生……”
“生什么生!我问你,你的密令呢?”
“密令?在呀!我保管得妥妥的!丢不了!”王保长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林专员。

“保管个屁啊!谁叫你保管了!是要你办事!你说你办完事了吗?”林专员怒视着王保长。

“啥事啊?我不记得了!昨晚我老婆跟我吵架,跑了,我心情不好,喝闷酒,乡亲们都可作证!”王保长委屈地说。

林专员气得又抽了王保长一个巴掌,把密令扔到他脸上。

“我……我这就带人去抓他!可是,林专员,这个陈字后面念啥?他是谁呀?”王保长颤抖着手,指着密令上陈隰的名字,战战兢兢地问。

林专员气得又给了他一巴掌:“你作为一个保长,怎么连自己村
的人都不了解!陈隰就是陈九根的儿子!小名叫阿毛!”
“啊!我们村里人只知道他叫阿毛,哪里知道他叫陈隰啊!不信的话你问问他们!”王保长指着站在堂屋里的十几个人。

“别啰唆了,赶紧去抓!不然让他跑了就完了!”
可惜早已经人去屋空,连他生病的老母亲也不在了。

王保长一气之下,命人一把火烧了草屋,回去复命了。

林专员气得连抽了王保长十几个耳光。

骂道:“你是猪啊!你有没有脑子,怎么就烧了他房子呢?他是共党分子,里面万一有什么重要情报呢?你竟然一把火烧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我当时气糊涂了!”王保长摸着火辣辣的脸,委屈地说。

“陈隰逃了,你这条命也保不了!我只能如实向上面汇报!”林专员边说边要走。

“等等,林……林专员,借……借一步说话!”王保长把林专员引进内屋,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从箱子底下双手捧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小的菩萨雕塑。

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凑近林专员耳朵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贝……”
就这样,王保长终于躲过一劫。

没过几天,老婆也被他接了回来。

阿毛母子投靠了他们的一个远房亲戚。

安顿下来后,阿毛对母亲说:“幸亏保长他识字不多,不然我真是死定了!好险啊!”母亲笑笑,说:“傻啊!孩子,王保长和你爹是结拜兄弟,你的名字还是你王叔起的呢!”(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王保长的活动为线索,以阿毛回乡照顾母亲并逃走、林专员督查为辅线,三线交织于王保长家,情节跌宕,摇曳多姿。

B.小说中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抓人杀人,而他却在家敞开大门,啃起鸡腿,喝起了酒,说明王保长心大,没拿上边的命令当回事。

C.小说中两个女人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保长计谋的实施离不开老婆的配合,交代阿毛获救原因要通过其母之口,颇具匠心。

D.小说中林专员怒斥王保长延误了抓捕时机,扇他耳光,并指
出他烧房的糊涂,说明林专员精明强干,办案有头脑,有力度。

5.小说中的王保长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安排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

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1月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

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

据统计,
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

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月15日《人民日报》)(资料来源:“阳光高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备受世界推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C.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D.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E.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

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

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会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

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

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

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罢免他们的官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5分)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姜夔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

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

B.“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
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C.“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D.“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E.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15.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新旧相映、生机勃勃的景象,透露出作者刘禹锡豁达的襟怀。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玉门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整合旅游资源,巧立名目,以重大旅游项目为载体、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展项目合作,打造生态旅游圈。

②将《红楼梦》翻译成英语,不仅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对其中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也要十分熟悉。

③由于争相比拼“性价比”,手机市场的竞争就像一场巷战,不乏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的缠斗,也不缺少犬牙交错的混战。

④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

⑥孔子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到过生命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遑遑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A.③④⑤B.①②⑥C.②③⑥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见字如面》中“见字”重文,“如面”重人,两者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形象,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B.《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词谱曲成歌,唱出来给我们听。

经典的广泛流传,主要是旋律的简单好听决定的。

C.年末,央视金牌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国家宝藏》,将文化综艺拓展到更为深邃和广袤的领域,将文化综艺的国民热潮再度掀至新的高度,并开启了2018古典文化元年。

D.《演员的诞生》以演技为唯一视角,邀请当今中国三位一线影帝影后坐镇,为有演技实力的平凡人搭建了一个与顶级影帝影后面对面切磋演技的真实场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您寄来的书,我已经收到了。

过几天,我也将惠赠您一件礼物,请您查收。

B.校团委将于近期在阶梯教室举办诗词听写大会。

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C.昨天晚上,本人不幸在教学楼附近丢失钱包,望拾到者转交给我,必有重谢。

D.同学聚会,张三接了个电话后说:“不好意思,我有事要先告辞了。

失陪,失陪!”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就现有技术而言,移民火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确保旅途安全,而是能否确保①________________。

他们会因失重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易因更多宇宙射线的辐射而引发癌症,可能因长时间居于狭窄空间而产生心理疾病等。

此外,②_____________,如何建立永续基地也是巨大的挑战。

由于移民人数有限,大部分劳动要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