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 (1)
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史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历史,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 提问:请问同学们,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哪个朝代?3. 学生回答:唐朝。
4. 教师总结: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然而,在清朝末期,我国却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历史转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页,阅读“鸦片战争的起因”部分,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讨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 请同学们继续讨论,探讨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土和关税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4页的“思考题”,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一、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2.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3. 文明的扩散和交流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
2.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贡献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3.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四、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孔雀王朝的兴起和印度教的发展
3. 印度古代文学和科学的成就
五、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
1.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2. 西非的古代国家和贸易网络
3. 斯瓦希里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六、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1. 奥尔梅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2. 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3. 美洲古代文明的科技和农业成就
七、历史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 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八年级学生设计一套系统完善的历史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下册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水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下册历史课本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历史文化知识等。
2. 方法与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探究历史背后的道理,提高历史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珍惜历史遗产,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 发展中国家- 中华文化- 秦朝的统一2. 第二单元:古代西方史- 古希腊罗马文明- 民主政治- 希腊与罗马的建筑艺术3. 第三单元:中世纪史- 欧洲封建社会- 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运动(以下面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内容)4. 第四单元:现代世界史- 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革命- 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适当增删内容)三、教学方式1. 课堂讲授:老师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
2. 小组讨论:设立小组,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历史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3.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历史相关书籍,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成绩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教学效果评价: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感受,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固定历史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历史知识。
2. 考虑学生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历史。
六、总结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旨在通过严密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提高历史学科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初二历史下册教学方案初二历史下册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能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进展,并能够运用历史学问解释现实问题。
2.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从历史大事中引申出有关人性、文明、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辩。
3.培育同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提高同学的历史认知和历史分析力量。
4.激发同学对历史的爱好,提高同学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盛世的中国—唐宋时期其次节:转折的十三世纪第三节:海洋使者的壮举—郑和下西洋第四节:火器之崛起—明末军事革新第五节:交融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融合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叙述的方式,将历史学问点系统地传授给同学。
第1页/共4页2.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争辩、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同学的思考和参与,培育同学的主动学习力量。
3.情景再现法:通过视频观看、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同学亲身体验历史大事,加深对历史的生疏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与措施:第一节:盛世的中国—唐宋时期1.课堂导入:介绍唐宋时期的风景名胜和豪侠故事,让同学对唐宋时期建立起初步的了解。
2.学习重点:同学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材料,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富强和文化成就。
3.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同学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唐宋时期为什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盛世。
4.学习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同学呈现自己对唐宋时期的理解,相互评价,并评比出一些优秀的呈现作品。
其次节:转折的十三世纪1.课堂导入:介绍十三世纪的历史大事和人物,激发同学对十三世纪历史转折的爱好。
2.学习重点:同学通过课堂讲解和研读资料,了解十三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并能够分析其缘由和影响。
3.学习方法:通过小组争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十三世纪的历史大事进行解读,并争辩历史大事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第《8、9》课则重在让学生明确:在这近2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向前迈进:了解两弹一星、人民海军、空军建立的史实和“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的组成。与此同时,通过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外交事务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认识: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五单元
1,通过分析暴力冲撞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
2、帮助学生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及其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是历史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从未而培养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2、知道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
3、实践活动:利用探究课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
习
主
题
活
动
安
排
一、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
实施内容
课
程
目
标
第一单元主题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八下历史提纲

八下历史提纲八下历史提纲是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各位同学备战期末考试和中考的必修内容。
本文将围绕八下历史提纲进行分步骤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步骤一:认识八下历史提纲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什么是八下历史提纲。
它是指中学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大纲,包括了五个模块,分别为:第一单元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第二单元秦朝的河山和政治制度、第三单元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第四单元汉武帝及其时代、第五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些内容将与历史的时间线进行安排,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
步骤二:扎实基础学习八下历史提纲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例如六国、秦始皇、中央集权、郡县制、丞相等。
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把握这些基本概念,便不能深入了解历史内容。
同学们应当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料,尤其是历史典籍等资源,对重要人物、事件进行广泛了解,了解他们的背景、成就、错误等方方面面。
步骤三:注意比较分析在学习八下历史提纲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来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
例如,诸如秦朝和汉朝之间的差异,以及汉武帝在改革时期推动的新政与秦始皇的法家思想的区别等等。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更为准确地阐述和总结各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步骤四:整理复习,做好作业学习八下历史提纲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思考等方法。
同学们可采用制作思维导图、笔记、纸质卡片等方法,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形成自己的系统性思维框架。
同时,不要忘记认真完成作业、阅读相关文献、多练习历史题目,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培养自己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总之,学习八下历史提纲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和内化,才能掌握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为中考和未来的历史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历史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使用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课时:32课时设计者:背景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学生们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历史意识: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具有初步的理解;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要的条约及其产生的影响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对民主革命、改革、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等重要概念基掌握;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完整地体现的是: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因此,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而且,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平时耳濡目染,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正确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再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5、在学完本册书时使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一教学方式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二学习方式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三实施对策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2、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3、利用导学案教学,对导学案要及时批改反馈;4、通过精选习题检测训练,精讲精评提高学生做题、审题能力;5、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展示;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6、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学生听课效果,培育学生创新意识;7、课前提问上节课重点内容;评价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注意力是否集中,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鼓励学生;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学案预习导学案预习情况基础知识必须全部做对;拓展性问题不空白,有自己的见解;、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点评;3、课前默写是否达标最低标准基础知识默写必须全对;在此基础上实验班重点知识必须会背;4、布置临时性或者课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5、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二组长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1、课堂笔记是否记录准确清晰,小组长定期收课本检查;2、基础知识读背,组长检查背诵情况并记录;三学习结果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和期末测试,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
程
目
标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教案教材解析:本节课是初中历史八下第一课,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及其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的建立过程,了解罗马在意大利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其帝国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掌握罗马在意大利半岛的地理位置及其帝国的发展历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了解罗马城邦的影响和意义。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科,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讲述罗马城邦的兴起和其影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罗马帝国的复杂性和庞大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内容复印件、课件笔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马城市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生对罗马城邦的兴起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罗马城邦的兴起和其影响,并引导学生学习罗马城邦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
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罗马在意大利半岛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罗马城邦的理解和看法,尝试分析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马帝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罗马城邦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总结罗马城邦的重要性,并谈谈对罗马帝国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城邦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性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发展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校的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县内平均水平。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标题:探索八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在深入研究和理解任何一门学科之前,了解其基本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历史学习者来说,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的指引。
它帮助我们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和分析信息的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要探讨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
这部分内容覆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知识框架分为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
一、原始社会这是中国历史的最早期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以及初步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学会使用火,制作工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进入了奴隶社会。
这一阶段以夏商周三个朝代为代表,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青铜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三、封建社会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唐朝的开放包容,宋朝的文化繁荣,元朝的疆域广阔,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同面貌。
五、封建社会的解体与近代化的起步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解体。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社会矛盾激化,但同时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上就是八下历史第一课的基本知识框架。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理解历史,需要我们去阅读历史文献,去观察历史遗迹,去思考历史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真正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时间线和重要事件;2.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南北朝与隋唐时期2. 宋辽金夏时期3. 秦汉时期4. 两宋元明清时期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本学期共计40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单元:南北朝与隋唐时期(10节课)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授课:介绍南北朝的分裂和统一,隋朝和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3. 练习:分析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总结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第二单元:宋辽金夏时期(10节课)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宋辽金夏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授课:介绍宋朝的治理和社会状况,辽金夏的兴起与发展。
3. 练习:分析宋辽金夏时期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总结宋辽金夏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10节课)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秦汉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授课:介绍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与发展。
3. 练习: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总结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第四单元:两宋元明清时期(10节课)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两宋元明清时期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授课:介绍两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的兴起与发展。
3. 练习:分析两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4. 总结:总结两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监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提出意见等。
2.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包括课后习题、项目报告等。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学习计划纲要.doc

第四册历史学习纲要(基础知识部分)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本册教材在这一历史时期共安排五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革命”、“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
这五课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个单元中。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梳理】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1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1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与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课程纲要八下历史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1课时左右设计教师:许红伟赵培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具有初步的理解;3.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要的条约及其产生的影响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4.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港澳回归等重要概念基本掌握。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共3课时)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课时)2.最可爱的人(1课时)3.土地改革(1课时)第二单元:(共4课时)4.工业化的起步(1课时)5.三大改造(1课时)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课时)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课时)第三单元:(共3课时)8.伟大的历史转折(1课时)9.改革开放(1课时)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课时)第四单元:(共3课时)11.民族团结(1课时)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课时)13.海峡两岸的交往(1课时)第五单元:(共3课时)14.钢铁长城(1课时)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课时)16.外交事业的发展(1课时)第六单元:(共4课时)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课时)18.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课时)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课时)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课时)第七单元:(共1课时)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课时)课程实施: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验3、注重与现实世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信心4、创造性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要学会用教材“教”5、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渗透。
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2. 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2)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3.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看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6.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史学技能。
9.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历史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10.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是指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以下简称“旧大纲”),以及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的下册部分。
旧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新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此外,新大纲还增加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以来世界重大改革回眸”两个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七年级生物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授课时间:43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获得有关生命活动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4.获得有关绿色植物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等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3课时)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2课时)第四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第五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第五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第三节绿化,我们的共同行动(2课时)回顾与评价(2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10.1)(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联系和管辖(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世纪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前期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背景:①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三亿多的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开始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时,地主也分得一份,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尖山风景区初中慎慧娜二○一二年二月目录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 (1)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0)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12)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的成就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4)尖山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尖山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慎慧娜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30-36 设计日期2012. 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七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通过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了解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第二单元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通过三大改造的完成,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了解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和挫折。
使学生加深对“探索”的理解。
第三单元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知道农村、城市改革的内容;知道开放的过程及有关的地理位置;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第四单元学习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第五单元我国国防建设和外交领域的辉煌成就第六单元新中国在科技、教育、体育方面的巨大成就第七单元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掌握历史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中国现代史主要体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主题。
因此,中国现代史七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而且,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平时耳濡目染,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正确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课程目标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内容导入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课时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2课时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2课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2课时第一、二单元复习、测试、讲评2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单元复习、测试2课时民族团结、香港澳门的回归2课时海峡两岸的交往2课时期中复习、测试2课时钢铁长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课时外交事业的发展、单元复习、测试2课时科学技术的成就2课时改革开放中的教育2课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六单元复习、测试2课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课时期末复习2课时期末复习2课时1、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培养兴趣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课程实施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7、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8、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程评价(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3)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4)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5)学习效果状况(6)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学校名称尖山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慎慧娜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 3 设计日期2012. 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单元概述: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这一时期共七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952年,主要是西藏和平解放促进祖国大陆的统一,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继续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巩固新生政权。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革命”。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课程目标1、通过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通过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学习认知巩固政权的措施课程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课时最可爱的人1课时土地改革1课时课程实1、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培养兴趣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势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①针对学生喜欢历史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像资源,增强直观性,同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②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己讲述收集的历史小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积极组织多种形势的课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历史知识抢答赛、编历史剧目等。
2、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和感染力。
3、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和时事的联系。
4、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思考能力的训练。
课堂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怎么样”,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循序施渐进。
5、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求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口诀、图表等帮助记忆。
6、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平时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形式。
7、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8、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程评价(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
(1)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2)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3)是否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4)解答课堂问题的表现(5)学习效果状况(6)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历史作业的展评,在评比中明确作业要求,答题规范。
(2)历史图表制作。
通过编绘历史图表等活动,考查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历史专题归类。
通过多样的历史专题归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卷面测试。
测试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
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注意获取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校名称尖山初级中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慎慧娜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 4 设计日期2012. 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单元概述:单元概述: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围绕这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之一知识点有“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两课书。
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十年探索,教材中安排一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讲叙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
第一、有探索。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有曲折。
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这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
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第三、有发展。
(十年探索成果)“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用了一节课,虽然时间长但是内容并不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