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青春纪事(五)感悟篇
北大荒精神观后感

北大荒精神观后感在观看了关于北大荒的种种事迹和相关介绍后,我内心深受触动,北大荒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深刻理解。
曾经,北大荒是一片荒芜之地,沼泽遍布,荆棘丛生。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无数的开拓者怀揣着梦想和信念,踏上了这片土地。
他们面临着极端的气候条件,冬天的严寒能冻彻骨髓,夏天的蚊虫叮咬让人难以忍受。
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耕耘。
艰苦奋斗,这四个字在北大荒的开拓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住的是简陋的茅草屋,吃的是粗茶淡饭,劳动工具也十分简陋。
但他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垦出了一片片肥沃的农田。
这种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不能丢。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支撑,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又一重要内涵。
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要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
北大荒的开拓者们敢于尝试新的种植技术,敢于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北大荒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敢于开拓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中令人动容的一面。
北大荒的开发,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
那些开拓者们,放弃了个人的舒适和安逸,投身到艰苦的开发建设中,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大局意识让人肃然起敬。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情况,此时,我们应该学习北大荒的开拓者们,以大局为重,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做出牺牲和贡献。
北大荒的知青岁月观后感

北大荒的知青岁月观后感(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引言2.描述北大荒艰苦的生活环境3.讲述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4.探讨知青岁月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北大荒是一个艰苦而美丽的地方,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但是,对于那些来到这里的知青们来说,这里也是他们磨练意志、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在北大荒的知青岁月中,他们经历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收获了难以言喻的情感和经历。
二、描述北大荒艰苦的生活环境北大荒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气候严寒,自然灾害频发。
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塑造了知青们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讲述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
他们与当地农民一起劳动,共同生活。
在这里,他们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四、探讨知青岁月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北大荒的知青岁月中,知青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这些经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知青岁月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为北大荒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五、结论北大荒的知青岁月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这些知青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篇2 目录1.引言2.描述北大荒的艰苦环境3.描述知青们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4.描述知青们对北大荒的贡献5.结论篇2正文一、引言北大荒是一个艰苦的地方,这里的环境恶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使得这里的知青们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北大荒的知青岁月,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和美好。
二、描述北大荒的艰苦环境北大荒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地方,这里的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在这里,知青们每天都要面对着艰苦的环境,他们需要承受着严寒的气候,承受着恶劣的土地条件,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北大荒青春纪事(五)感悟篇

北大荒青春纪事(五)感悟篇黑土地青春记忆——北大荒知青纪事(五)感悟篇视频时长:29分51秒邓小平: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解说:知青们疯狂地奔向城市,此时他们又得知了这样的消息:邓小平对知青运动,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
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到十二月十日,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调整、改进政策,但是知识青年返城的飓风短短几周呢,遍扫黑龙江兵团。
五十万知青返城大军,有如钱塘江潮势不可挡。
知青重返北大荒再相逢感慨万千知青1:姑娘我可想你了。
知青2:我一直忘不了你那么多年对我的照顾。
那时候我太小了,我不懂事,我总记得你给我拿东西,过春节了,把狗杀了。
真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没忘。
知青3:王师傅,真是你。
知青4:司务长。
我怎么不记得,你那时候给我们烙大饼吃。
陈晓楠:都还认得吧?农场老职工1:还认识,有的认识。
有的不提起来想不起来,一提起来问是谁,就知道了,就想起来了。
想起来心里可激动了,(原来)是小孩,现在变成半老太太、半老头子了。
陈晓楠:他们要走的时候,你们心里怎么想啊?农场老职工2:心里有点烦恼,要不你们别来,要不你们来了别走。
来了以后学习学习以后就走了,你说我们能不想你们吗?“四人帮”倒台政策松动知青返乡忽成潮陈晓楠:一九七六年四人帮被粉碎,极左派的失败对积弊丛生的上山下乡运动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一九七八年十月召开的知青会议,还有同年末发生在中国云南的知青绝食、卧轨的返城风暴,都使得这场运动已经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虽然当时地处中国东北角的大多数,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北大荒知青们,并不知道万里之外红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政策的松动对那些对自己命运走向极其迷惑的知青来讲,还是非常的敏感,所以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致大面积的溃堤。
一九七九年春夏之交,北大荒知青返城达到高潮,仅这一年,就有十八万知青离开这里。
北大荒读后感

北大荒读后感当我合上关于北大荒的书籍,心中像是被打翻了的调色盘,五彩斑斓的情绪一股脑地涌了上来。
北大荒,这三个字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几下。
那里曾经是一片荒芜,却在人们的努力下,变成了富饶的土地。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个关于北大荒拓荒者的真实故事。
有一位名叫老李的农民,当年跟着大部队来到了北大荒。
他回忆说,刚到的时候,眼前的景象那叫一个荒凉。
一眼望去,杂草丛生,沼泽遍地,蚊虫多得能把人抬起来。
可他们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吓倒。
老李说,他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那风一吹,感觉屋子都要散架了。
晚上睡觉,经常能听到外面野狼的嚎叫声,心里直发毛。
但第二天起来,照样精神抖擞地去开荒种地。
刚开始种地可不容易,土地硬得像石头,一锄头下去,只能砸出一个小白点。
老李他们的手上,没几天就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水泡。
可他们咬着牙,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把荒地一点点开垦了出来。
播种的季节到了,他们满怀希望地把种子撒下。
可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雨说来就来,把刚播下的种子都冲走了不少。
老李他们看着被冲毁的田地,心疼得直掉眼泪。
但哭完了,他们又重新补种,就不信这土地不给出点粮食。
好不容易,庄稼长出来了,可病虫害又成了大问题。
老李他们白天黑夜地守在地里,仔细观察每一株庄稼的情况,发现害虫就赶紧处理。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高级的农药,全靠他们的一双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
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了,看着金黄的麦浪,老李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
那是他们一年的心血啊,终于有了回报。
他们把粮食一车车地拉回营地,那满足的神情,就好像他们拉回来的不是粮食,而是满满的幸福。
说到这儿,老李的眼睛里闪着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岁月。
他说:“北大荒能有今天,那是我们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一滴汗一滴汗换来的。
”想想现在我们饭桌上香喷喷的米饭,再想想老李他们当年的艰辛,真的是感慨万千。
北大荒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什么叫做不屈不挠。
如今的北大荒,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青春北大荒读后感

青春北大荒读后感引言在当代社会,青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阶段之一。
而《青春北大荒》这本书就是以青春为主题,讲述了主人公在北大荒这个贫瘠的边疆地区的奋斗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透过自己的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主题一:北大荒的艰苦环境1.1 北大荒的地理与气候•北大荒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北大荒的气候十分严酷,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
1.2 北大荒的经济状况•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北大荒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农田不育、农作物减产严重,农民长期处于生活困境之中。
主题二:青春的挥洒与奋斗2.1 主人公的热血青春•主人公充满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以青春的朝气勃发,投身到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中。
•主人公的热血青春在困难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2.2 青春与梦想的碰撞•主人公在北大荒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畏艰辛,努力奋斗。
•这种青春与梦想的碰撞使得主人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2.3 青春的友情和爱情•在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中,主人公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互助、并肩作战,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主人公也经历了一段与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他们相互鼓励、支持,共同面对困境,最终走到了一起。
主题三:北大荒的融入与变革3.1 主人公的奉献精神•主人公在北大荒经历了艰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北大荒的发展牺牲了很多。
•这种奉献精神积极影响了周围的人,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北大荒的建设中。
3.2 北大荒的经济发展•靠着主人公等一批年轻人的奋斗,北大荒逐渐走出了贫困困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田的开垦、农作物的增产等措施使得北大荒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3 北大荒的社会进步•随着北大荒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得到了建设和完善。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及感受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及感受北大荒,是指中国农科院所属的一个农垦总局。
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农耕与农业科研基地之一。
北大荒以其严谨务实、勇于担当的工作精神而闻名。
作为一名在北大荒实习的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北大荒精神的重要性。
北大荒以其独特的创业精神,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北大荒教会了我勇于担当。
在这座庞大的农耕基地里,每一片田地都需要精心耕种和管理,每一个作物都需要我们的呵护。
北大荒的员工们白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田里工作,晚上则会举行不同形式的会议,以讨论如何提高效率和农作物的质量。
这种不辞劳苦、扎根基层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在北大荒的每一天,我都学到了专业知识,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勇于担当的精神。
其次,北大荒教会了我追求卓越。
北大荒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在我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新品种试验。
整个过程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测试和改进。
北大荒的科研团队和工作人员不断地寻求创新,追求卓越。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了解到追求卓越是一种艰辛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在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我们才能追求卓越。
最后,北大荒教会了我坚持不懈。
北大荒所在的黑龙江省气候严寒,极端的条件使得农作物生长困难,但北大荒的员工们始终保持着坚持不懈的态度。
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天,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付出努力。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
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困难重重时,我会想起北大荒员工们的奋斗精神,坚定我的信念,努力追求我的目标。
回想起在北大荒的实习经历,我收获颇多。
北大荒精神教会了我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不仅影响了我的个人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气质。
它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荒这个地方,更存在于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的心中。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北大荒,当我睁开眼睛,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已经是你怀抱里的一个人。
是谁赋予了你这么一个荒芜的名字,暴露了你滚滚的寂寞与荒凉。
你的名字充满大气象。
你广袤的土地,辽阔得像头顶的天空。
你荒凉了那么久,渺无人烟,遍地长满野蒿草,小叶樟和红毛柳。
多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人。
你如此宽容,先以你的荒凉,生养了那么许多的野鸡野鸭,和仨半斤,它们在湿地里栖居,在野山杏的林子里隐匿。
狍子随处可见,满地跑,野猪群霸了一块大地盘。
至今,山凹里有一个村子,还在叫着野猪窝呢。
应该想到,毛头竖尾,眼神冷酷的草原狼也来了,它们结队在野地里大量出没,在所经的地面上洒下几泡狼尿,踩下一行行交错的狼踪。
我只觉得你的荒芜好。
有十足的野性。
你是一块未开垦,富得流油的处女地。
可荒芜又怎该是你与生俱来的宿命。
当我端着只粗瓷的碗,坐在草屋门槛上吃着粗茶淡饭,当我跟着干农活的父亲下到山那边的田里面去,你早不是昨天的旧模样。
你的白山黑水,你的漫山遍野,早被纵横弯曲的田垄缠绕和覆盖。
你厚实的油油的黑土,已生满五谷,迎来一个又一个丰年。
你有一扇门,是常年打开的,你以宽广的胸襟迎接着八方的客。
你的土地众多,你是很收农民的,有那么多关内的汉子,携家带口,闯进关东,投奔了你。
你统统都收下了,并把他们变成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子民。
你随便施舍他们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就养活了他们一大家子十来口的人。
他们被你驯化了,北大荒,他们的性子开始充满了粗野,话语也变得朴实和土性,就像你的黑土。
他们都成了地道的东北人了。
北大荒,当我成为潇洒少年郎,当我在你的黑土地上风一样跑动和缓步徜徉,你已经土地肥沃,炊烟如织,收得了万担粮,你变成了富饶的代名词了,改名号为北大仓。
这名字多好,大气霸气仍在,但一字就抹掉了地老天荒。
黑色的土壤是你的面庞,仓丰廪实是你的新气象,你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你的体内正沸腾着滚烫的血,你散发出无限诱人的生机。
北大荒

1、说起我跟北大荒的缘分,还要从我的爷爷说起。
我的爷爷是老五八转业官兵,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跟随王震司令员,与十万复转官兵一起来到了北大荒,来到了这个让他献出青春献终身,献出终身献子孙的地方。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听爷爷给我讲关于开垦北大荒的经历,讲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多么的艰苦,开垦初期是多么的艰难,刚来这里没有房子住,这些人就用木头,塑料布,柴草搭起帐篷,好多人挤在一起。
从爷爷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描述的就是北大荒,也知道了北大荒的土地一把可以攥出油来,知道了“马架”这个北大荒特有的建筑,更知道了可贵的北大荒精神,也正是勤劳的北大荒人凭借着这种精神,把最初荒凉的北大荒建设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华大粮仓。
记得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真事:那是他们刚来的时候,那个时候“马架”里点着煤油灯,白天繁重的任务使得这些知青们筋疲力尽,到了晚上,大家都沉沉的睡去,可是灾难就在这时发生了,煤油灯倒了,将柴草点燃了,火势越着越大,“马架”里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都慌乱的带着自己的行李往外跑,那个时候最值钱的可能就是被褥了,但是“马架”的门很小,这么多人都挤到了门口,谁也出不来,就这样,“马架”里的20多名知青,全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神悠长,我知道,这里面有他对于战友深深的怀念。
后来,爸爸听从了爷爷的意愿,留在了北大荒工作,成为了北大荒的第二代建设者。
这个时候的北大荒在爷爷那一辈人的努力下,已经改变了往日的荒凉,呈现出勃勃生机。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
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正如这首歌唱的,北大荒三代人已经与北大荒的命运融为一体,接过爷爷、爸爸传给我的接力棒,更好的建设我的家乡,富饶美丽的北大荒。
2\奶奶给我讲北大荒的故事小时候,我每周都去奶奶家看望奶奶和爷爷。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奶奶把我叫到跟前,温和地对我说:“孙子,你可知道北大荒吗?”我听后一愣,摇了摇头。
北大荒,我的青春岁月(下)

北大荒,我的青春岁月(下)编者按:又一篇知青热文,如今他们大多数都过了70岁。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如今回味起来,百感交集,五味俱有。
”这是作者的原话,后面还有一句:“是褒,是贬,都难以一言蔽之。
”我们只想说:“3000万知青”,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北大荒的粮仓,西双版纳的橡胶园,大西北浩瀚沙漠的防风林……你们的肉体和灵魂,是它们永恒的精髓。
北大荒,我的青春岁月(下)那天救火,我们连续奋战了十七、八个小时,没吃没喝。
这场火,整整烧了八天九夜才扑灭。
火被扑灭了,战友们在救火时激发出的拼命精神,一下子崩溃没有了,饥渴疲惫的身躯顿时瘫软在地上。
夜深,周围一片漆黑。
没有路,不知道方向。
团里派车来接我们回“家”,汽车打着闪跳灯,号手不停吹着小号,给我们指示回家的方向。
但是,他们是在很远的公路上,我们是在荒野的深处,到处是高高低低的草墩,还有纵横交错的水泡子,真的没有信心能跑回去!但是明白的人都知道不能歇太久,歇下去也许真的再也爬不起来了。
大家互相鼓励着,把瘫软在地上的人一个个拉起来,互相搀扶着、拖着,慢慢朝着车灯、号声方向挪。
中途还不断地有人倒下,甚至哀求着,叫大家先走,让他再歇歇。
可是谁也不愿把战友留下,大家都知道,留下谁,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回去了。
好多本来自己就很疲惫、也快走不动的人,不顾自己的疲劳,去架起瘫在地上走不动的人。
谁也没有丢下战友自己走,此情,此爱,是平日我们所感受不到的。
平常我们在连队,也有感温暖的战友情。
有一次吃狗肉,不知是不干净,还是我自身不适应,又吐又泻,病了好多天。
连里的上海知青,拿出了探親时从家带来珍藏在箱子里自己也舍不得吃的“炒麦粉”,用开水冲了给我吃。
老职工拿出了家养鸡生的省着留给自家小孩吃的鸡蛋,送来打给我吃,给我补身体。
他们嘘寒问暖,如亲人般的关爱,使我减少了思乡之情。
北大荒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很多趣事。
例如,狍子有点像梅花鹿,跑得也很快,肉可食,我们用棒打、或挖坑捉活的。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作为一名热爱学习和探索的年轻人,我有幸了解到北大荒精神,这是一种充满活力、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学习北大荒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宝贵品质,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以下是我对北大荒精神的几点心得体会。
北大荒精神教会了我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北大荒精神源于我国东北荒凉的土地,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北大荒人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拼搏,将一片荒凉之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成功总是伴随着拼搏和努力,只有敢于挑战、勇往直前,才能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成长。
这种精神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敢面对困难,敢于追求卓越。
北大荒精神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无数拓荒者携手并肩,共同为企业发展、国家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邓小平所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愈发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将秉承北大荒精神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与同事、同学和朋友沟通交流,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
北大荒精神强调创新求变、勇攀高峰。
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北大荒人始终坚持创新求变,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
正如习仲勋所说:“北大荒是个宝,关键在人。
”人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北大荒人心得体会

北大荒人心得体会北大荒人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北大荒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大荒人心得体会 1北大荒,一片曾经荒芜却被赋予了生命与希望的土地。
而北大荒人,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汗水与坚韧,在那片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传奇。
北大荒人的故事,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他们那无与伦比的坚韧。
想象一下,在那茫茫的荒野之上,寒风凛冽如刀割,冰雪覆盖着大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然而,北大荒人没有被吓倒,他们顶着风雪,挥舞着锄头和镰刀,一锹一镐地开垦着坚硬的土地。
他们的手被磨出了血泡,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钢铁一般,在困境中锤炼,在苦难中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与北大荒人所面临的艰难相比,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教会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都要有咬着牙坚持下去的勇气。
北大荒人还展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
他们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心中装着的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温饱。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北大荒,只为了让那片土地长出金黄的庄稼,让粮仓充实起来。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我们常常过于关注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了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北大荒人的事迹提醒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为了更有意义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令人钦佩。
开垦北大荒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北大荒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他们一起搭建房屋,一起修建水利,一起播种收割。
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相互推诿,而是齐心协力地去克服。
这种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弘扬北大荒精神小学作文

弘扬北大荒精神小学作文说起北大荒,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那是一片充满希望和奇迹的地方。
我的叔叔曾在北大荒待过一段时间,他给我讲述了许多在那里的经历,让我对北大荒精神有了深深的感触。
叔叔说,刚到北大荒的时候,那里的条件简直艰苦得超乎想象。
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荒地,杂草丛生,荆棘遍地。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一切都要靠双手去开垦。
住的地方也只是简陋的茅草屋,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但是,那些勇敢的拓荒者们没有被困难吓倒。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背着干粮,走向那片一望无际的荒地。
叔叔说,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想着一定要把这片荒地变成肥沃的农田。
开垦荒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土地硬得像石头,一锄头下去,只能砸出一个小白点儿。
一天下来,双手磨得全是水泡,肩膀也被扁担压得红肿。
可大家谁也不喊苦,谁也不叫累。
水泡破了,就用布包一包,继续干。
肩膀疼得受不了,就咬咬牙,挺过去。
有一次,叔叔他们遇到了一块特别难开垦的地,土里面全是石头。
大家只能先用撬棍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撬出来,再用锄头把土翻松。
那几天,每个人的手上都布满了伤痕,可没有一个人退缩。
叔叔回忆说,当时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还互相打趣,说这地是在考验咱们的决心呢,咱们可不能输!除了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也是个大难题。
北大荒的气候寒冷,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应。
为了找到适合的品种,大家不断地试验、摸索。
从播种到施肥,从浇水到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有时候,为了观察庄稼的生长情况,叔叔他们要在田地里守上一整天,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凉水。
经过几年的努力,曾经的荒地终于变成了良田。
麦浪滚滚,稻花飘香,那丰收的景象让人看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叔叔说,当看到自己亲手种出的粮食堆满粮仓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北大荒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那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这种精神,在叔叔他们那一代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正文:这片曾经遥远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典范。
说起北大荒,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里的荒凉和艰苦。
在这片土地上,却孕育出了被称为“北大荒精神”的坚韧与不屈。
自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复员军人、转业干部以及各族人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于这片原始的荒野之中,他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我的心得体会中,北大荒精神不仅是一种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
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学习北大荒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勇于挑战,敢于担当。
北大荒的开垦者们面对的是一片未知的荒原,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这片土地的建设中。
这种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逃避,而是要勇于面对,想办法克服,这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无私奉献,服务人民。
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将个人的利益放在了身后,无私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深入骨髓的,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应该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多做贡献,这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和贡献。
艰苦奋斗,不断创新。
北大荒的开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出了无数个敢于挑战、善于创新的北大荒建设者。
虽然我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探索创新,是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法宝。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在北大荒的建设过程中,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考验了开拓者的意志。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具备的品质。
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像北大荒的建设者一样,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的梦想。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北大荒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一座丰碑,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曾有幸参观北大荒,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精神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通过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分享北大荒的精神。
北大荒的精神,首先表现在勤劳。
北大荒是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象征,它是一片由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出来的良田。
在那里,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辛勤耕作的身影,他们日夜不停地工作,以保证每一片土地的丰收。
他们的辛劳和努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拼搏。
北大荒的勤劳精神,让我对农民的劳动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北大荒的精神,还表现在创新。
在北大荒,我看到了许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比如智能化农机具、遥感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
同时,北大荒也鼓励农民进行试验和创新,他们不断尝试新的种植技术,探索适应当地土地和气候的农业模式。
这种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
北大荒的精神,还表现在团结和合作。
在北大荒,我看到了农民之间的合作和帮助。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结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同时,北大荒也鼓励农民和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
这种合作的精神,让我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大荒的精神,还表现在坚持和执着。
北大荒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不肥沃的土地、恶劣的气候等。
然而,农民们从不放弃,他们持续努力,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北大荒的精神,告诉我只要肯努力,就能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和执着,北大荒才能成为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典范。
最后,北大荒的精神,还表现在对自然的敬畏。
在北大荒,我看到了农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他们从不过度开发土地,不滥用化肥农药,坚持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
他们知道只有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明白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农业发展。
北大荒,我们的青春

青 , 他 一 人 背包 里还 剩 个馒 头 , 了 再 去查 看 各 种 动 静 了。 于 是 我 迅 速 出 就 饿
醒 来 时 , 只 见 全 连 队一 百 多 人 里 三
两 天两 夜 也 不 肯 动 一 口 ,到 了 关 键 时 击 , 扑雁 群 , 直 伸手 捉 住一 只大 雁 , 往 层外 三层 围在我 身边 ,一些老 职工 大声 就 刻 , 毫 不 犹 豫 地 拿 出来 , 大 家 每 人 麻 袋 里装 。那 大雁 一 阵 扑腾 , 他 让 还是 惊 跑 呼 叫着 ,还 有几 个素 不相识 的女 知青在 吃 一 口。 0个人 , 2 他让 了三 圈 , 竟然 没有 了 群 雁 。 但 我 已 十 分 满 意 , 以 满 足 小 可 把这 个馒 头让 出去 。这 时大家 异 口同声 女 孩 的心愿 了 。 地 喊 : 给小兵 , “ 他最 小 如果你 想去 哪里 , 公路 上 在
我 们 翻过 无 数座 山 , 丛林 间连 续 穿行 守 : 提 铜 锣 , 东 敲 到 西 , 西 敲 到 拦 车就行 了 , 在 手 从 从 不管 大 车 、 车 , 熟或 不 小 人 了 1 . 里 山路 。还 没等 领 导发话 , 75公 外 东 , 准大雁 落地 。 不 号 叫猩 猩 的上 海知 青 已步履 蹒 跚 , 一屁 熟 ,只要你 站到路 旁一 招手 ,就会 有车
以说 是铺 天 盖 地 。一 到 夏秋 交 接 季 节 , 也没 有捉 过鸟 。
飞 车 手 , 下 来 摔
山里树林 茂密 , 杂草 丛生 , 地面 高低 几 天 之 内 几 十 亩 玉 米 就 被 大 雁 吃 得 精
不 平 , 边 山崖 陡峭 , 旁 根本 就 无人 走 过 。 光 。为 了对付 这些 雁 ,连 队要 派专人看
青春北大荒读后感

青春北大荒的介绍及深刻感受《青春北大荒》是一部关于北大荒历史的小说,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北大荒的开发和发展历程。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从背景介绍、对比与参照、深入分析、个人观点和结论等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详细的评论和阐述。
小说以北大荒为背景,通过讲述垦荒队员李笑天的故事,展现了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成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艰辛历程。
作者在小说中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将那段荒凉而艰苦的岁月呈现在读者眼前。
与《创业时代》相比,两部小说同样以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但《青春北大荒》更注重描绘垦荒队员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与《平凡的世界》相比,《青春北大荒》则更加注重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小说展现了艰苦环境下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
其次,作者通过李笑天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对青春、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我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首先,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李笑天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奋斗,展现出青春的活力和勇气,这给读者带来了积极的启示和鼓励。
此外,小说还传递了对劳动、奉献和团结精神的崇高价值观。
总的来说,《青春北大荒》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以北大荒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一片荒芜土地上的艰辛岁月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繁荣的艰辛历程同时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特别是对青春、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和团结的精神风貌。
北大荒给我带来的帮助作文

北大荒给我带来的帮助作文哎呀呀,说起北大荒呀,那可真是给我带来了超级多的帮助呢!
以前我只知道北大荒是个很遥远很神秘的地方,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它的厉害之处。
就好像我有个超级大的宝藏盒子,打开之后里面全是惊喜!
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关于北大荒的知识,老师给我们讲了那里肥沃的土地,能种出好多好多的粮食。
我当时就在想,哇塞,那得能养活多少人呀!这不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粮仓,源源不断地给大家提供食物嘛。
我还跟小伙伴们讨论呢,“要是没有北大荒,我们会不会就没那么多好吃的啦?”他们也都纷纷点头。
还有啊,北大荒的风景也特别美。
我从书上看到那些大片大片的田野,还有蓝天白云,就好像一幅超级美丽的画。
我就跟妈妈说:“妈妈,北大荒好像童话里的世界呀!”妈妈笑着说:“是呀,那里真的很特别。
”我就想,要是有一天我能去北大荒看看就好了,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和神奇。
而且哦,北大荒的人们也都好勤劳呀。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把荒地变成了良田,这得付出多少努力呀!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只有努力才能有好成绩。
我就对自己说,我也要像北大荒的人们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北大荒呀北大荒,你真的给我带来了好多好多的启发和帮助。
你让我知道了土地的珍贵,让我看到了努力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真的好喜欢你呀,北大荒!我也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去为像北大荒一样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随着我关“北大荒精神品牌创建”为活动的不断深入,按关党支部安排,我关开展了北大荒精神专题学习,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关、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召开全关大会,聘请北大荒见证者讲述垦荒经历等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个人深受启发。
从北大荒的变迁可以看出,“北大荒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精神实质没有改变。
艰苦奋斗依然是北大荒精神的坚实基础。
六十多年前,北大荒杳无人烟、一片荒凉。
野兽成群、蚊虫糊脸、寂寞难挡。
吃雪水、住窝棚;天当被、地当床。
正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英雄的转业官兵、院校学生、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纷纷奔赴这块神奇的土地,默默地、深深地扎下了根。
艰苦,并没有吓倒勇敢的北大荒人;奋斗,则让他们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从那个时候起,艰苦奋斗,便成为北大荒人攻坚克难的法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北大荒精神的基础源泉;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发展。
当地属寒带,以往没有种植水稻的先例。
从六十年代间试种,到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经历了几十年的追求和探索,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可是创新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终于帮助北大荒人完成了历史的超越,今日的北大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勇于开拓也同样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种植技术迅速推广、单产总产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翻番倍增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顾全大关是北大荒精神的升华。
垦区自建立之初,每一项战略部署都是在顾全大关,顾全大关已经成为北大荒人自觉的行为准则。
北大荒人从开发建设那一天起,就时刻牢记着共和国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北大荒为前线提供粮食保障。
全国解放后,为了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一手拿枪为国家站岗,一手抓生产为国家送粮。
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

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第一篇: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看完“北大荒青春纪事——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黑土地篇”,我忍不住想,要是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那种情境之下,我恐怕也会和他们一样,尽管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但怀着对毛主席宗教般的虔诚,义无反顾地跟随社会潮流,踏上那北上的列车,如同奔赴抗战的最前线。
而当那些豪情万丈的知青们到达那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看到那“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的房子,他们都后悔了。
但他们是自愿接受,甚至不惜写下血书表示自己的忠诚而争取到的这个机会。
这就是命运,他们无力抗争的命运。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那段日子对于正处于青春妙龄的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刻骨铭心。
当理想中的十天半个月的度假生活变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农作,那些感受、那些经历已然成为他们那代人共同的标签,一段特殊历史的特殊纪念,永远的铭刻在他们心中无法抹去。
我们这一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再去看他们当时的举动,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狂热,这所有的举动绝对是荒唐的。
在那段岁月里,他们每天以群体的身份生活,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人情感,没有爱,没有自由。
要知道他们可是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青葱岁月,正处于叛逆的年纪,正处于爱情萌芽的年纪,正处于自信心膨胀的年纪,此时的他们正是追求自由解脱,追求爱情的最鼎盛时期。
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对于一般成年人尚不能忍受,更何况于这些叛逆的青少年?当青春的躁动遭遇政治的狂热且为之所利用,一切躁动都必然平息。
在这里自由被扼杀,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劳动;爱情被扼杀,只能偷偷摸摸还要担心被抓;美丽被扼杀,甚至于一点点打扮都不可接受,每天只能邋里邋遢地过活。
在那个环境里当“我”湮没在“我们”中时,当个体的意识消亡于群体中时,这是对人性的完全的扼杀,他们成为了丧失对美对人性追求的动物,成为了只知道劳作的工具。
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
他们以毛主席的指示作为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忍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青春纪事(五)感悟篇黑土地青春记忆——北大荒知青纪事(五)感悟篇视频时长:29分51秒邓小平: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解说:知青们疯狂地奔向城市,此时他们又得知了这样的消息:邓小平对知青运动,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
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到十二月十日,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调整、改进政策,但是知识青年返城的飓风短短几周呢,遍扫黑龙江兵团。
五十万知青返城大军,有如钱塘江潮势不可挡。
知青重返北大荒再相逢感慨万千知青1:姑娘我可想你了。
知青2:我一直忘不了你那么多年对我的照顾。
那时候我太小了,我不懂事,我总记得你给我拿东西,过春节了,把狗杀了。
真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没忘。
知青3:王师傅,真是你。
知青4:司务长。
我怎么不记得,你那时候给我们烙大饼吃。
陈晓楠:都还认得吧?农场老职工1:还认识,有的认识。
有的不提起来想不起来,一提起来问是谁,就知道了,就想起来了。
想起来心里可激动了,(原来)是小孩,现在变成半老太太、半老头子了。
陈晓楠:他们要走的时候,你们心里怎么想啊?农场老职工2:心里有点烦恼,要不你们别来,要不你们来了别走。
来了以后学习学习以后就走了,你说我们能不想你们吗?“四人帮”倒台政策松动知青返乡忽成潮陈晓楠:一九七六年四人帮被粉碎,极左派的失败对积弊丛生的上山下乡运动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一九七八年十月召开的知青会议,还有同年末发生在中国云南的知青绝食、卧轨的返城风暴,都使得这场运动已经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虽然当时地处中国东北角的大多数,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北大荒知青们,并不知道万里之外红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政策的松动对那些对自己命运走向极其迷惑的知青来讲,还是非常的敏感,所以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致大面积的溃堤。
一九七九年春夏之交,北大荒知青返城达到高潮,仅这一年,就有十八万知青离开这里。
朱波(北京知青):一九七八年的冬天,呆在营里的任务是排水,非常苦的一个活,四十天没回过家。
拿下这个任务以后,我回到自己的家,往年大量的朋友、战友都来,突然间一个都没有了。
一问才知道,全回来了,全返城了。
我觉得就那一年,冬天不太好过。
忙乎了十一年,全走了,并且是顺应潮流。
那我为什么不顺应呢?赶紧回家吧。
赵明(北京知青):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这个过程当中正是这个人生要经历这个恋爱的过程。
那么我觉得我虽然没有谈恋爱,但是因为我对这份工作的投入也好,对这段经历的尊重也好,实际上我觉得,我跟这个土地也产生了一种恋爱似的。
我觉得是那么一种感情,所以等一旦要和恋人离去的(时候),喝水的井,我熟悉的老乡的家,我赶的牛车,我在那个实验田里的我的小窝棚等等等等。
那个时候就像闪电一样,就在自己脑子里闪。
我自己坐在小窝棚里,坐了很长时间。
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
赵文杰:很留恋地看一下那边,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
因为我五年前去的时候,团部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要离开那边了,可能永远离开那边了,我可以回过去深深地看一眼,看一眼印象我特别深,很美。
返乡潮来农场一片凄清留守知青泪满面解说:知青们风卷残云般离去,为农场留下一片死寂。
到一九七九年底,黑龙江垦区知青数字从初来时的五十万骤降到七万人,而这个数字到一九八三年已经缩小到只有不到一万九千人。
这一片萧条的农场对习惯火热生活的当地人来说,已是全然陌生。
严林(农场职工):知青是八个,全是上海知青,就我一个当地人。
最后那一批走了之后,就剩我一个人了。
那屋里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冷清清的。
当时就是给我冻到啥程度呢?睡到半夜,一摸,啥呢?大鼻涕冻出来了。
冷啊,就是冷。
记者:没人气了?严林:嗯,没有人气了。
我就是一个人在那屋里住。
记者:心里什么感觉?严林:感觉特别凄凉,他们走了,特别怀念,不说了,不说了。
知青:认识吗?还认不认识?认不认识?傅巧英(上海留农场知青):不认识知青:北京的,我呢?傅巧英:真变了,真变了。
看她脸她最像,看她脸还能认出来,看你也认出来。
知青:看我认没认出来?记者:您当初怎么没回去?傅巧英:成家了,有两个孩子了。
你要走了,你说扔下他,孩子怎么也得给你一个吧?也不忍心,对不对?记者:可是那会儿都冷清清的了,是吧?大家都走了以后。
傅巧英:对,人家走了以后,我有好长时间吃不下饭。
知青:心里可伤心了。
傅巧英:嗯,吃不下饭是真的。
干啥也没意思了,都走了,大概有半年以后吧,慢慢慢慢就缓过来了。
别的也都无所谓,他对我还行吧,不忍心扔下他们。
他们要对我不好,我也就走了。
知青:小齐对你还是蛮好的。
傅巧英:嗯。
那时候也就考虑到这里有孩子,就是自己走呢,两个孩子给我一个,我也不舍得扔下这一个。
反正心里好像不好受,哪儿的黄土都埋人。
知青:慢慢就好了。
傅巧英:不好受是真的。
自己已经到这个地步也就那么的吧,自己心放宽一点,慢慢也就熬到退休了。
老了看看吧,能回去就回去,回不去了,也就那么的了。
十年恍如一梦返乡知青心茫然陈晓楠:当年知青们坐着一辆辆的卡车,像潮水般涌到这里的时候,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资本。
但是十年之后,当他们再次像潮水般退去,已是青春不再,恍如一梦。
那时候他们当中已经有很多人是拖家带口,带着瓶瓶罐罐、带着整车的家具,带着一脸疲惫的表情。
其实,说实话,但是他们来不及,也不敢想象。
那个他们心目当中千呼万唤的城市、那个家究竟离他们是近还是远。
而他们回去之后,一切的生存内容是可以继续,还是要一切归零?王大闻(北京知青):命嘛,我回来是十年以后。
七八年的还是六月二十二号,特别巧,我七八年拿着户口、工资关系、粮食关系,我一出那个检票口一看六月二十二号。
后来我觉得今天是六月二十二号吗?我说师傅,今天是六月二十二号吗?那检票的说先拿票,我就把票拿来,“啪”一检,是啊,是六月二十二号。
怎么了?错了?我说我问您呢,我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六月二十二号,他说是,没错。
我就在那儿站着,想得东西特别多,这十年好像第一天到那儿的情景,就跟昨天一样。
就这十年就跟画面一样、电影一样就放,我就站在那儿迟迟没走。
就在那儿足足站了估计有一个多小时。
陈晓楠:你当时站在那儿想到那十年,是什么感觉?王大闻:甜酸苦辣,真的有十年吗?总觉得是六八年走的?是六八年。
六六年毕业,六八年走,有点不相信。
十年怎么也糊里糊涂就过来了,你说得着什么了?好像什么都没得着。
你说没得着吧,也有事,也没有一个答案。
说走得对或者走得不对,错了。
你再想也没用,都回来了。
你说受苦了吗?也受了。
受什么苦?说不清,就觉得反正滋味不太好受。
知青返乡难就业五块钱刺激男儿汉解说:知青们回到朝思暮想的城市,但迎接他们的并不全是满面的笑容。
上千万知青突然涌入,给城市就业造成极大的压力。
尽管当时国家已竭尽全力,为安排知青就业提供最大的可能,还是有大批青年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回到城市的知青体会着重新出发的艰辛,回城的兴奋,很快被现实的忧虑所淹没。
朱波(北京知青):各个街道,各个住宅区,都是一些失业的孩子。
尤其从农场一返城,二十多万呢,都没有工作。
兵团干了十一年,我回到北京的时候失业,失业了。
在街道办事处,人家看着我还不错,说你管管档案吧。
一天一块钱,那我还是选择了去。
回来以后呢,兵团的战友们要聚会。
但是你知道,聚会是要花钱的。
其实每个人才出五块钱,当时我一个月三十二块钱,我孩子的托儿费是三十四块钱,其实我这个钱,我自己吃饭还要养孩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都是家庭帮助,因此我不好再伸手去要这个钱。
我妈说,儿子你怎么好像有什么事似的,我说没什么事,人家要聚会,她说你去吧,我说我也不爱见,也无所谓啦。
我妈说开开心吧,去吧。
我说要钱,我妈说多少钱?五块钱,就五块钱去吧。
我拿这个钱,我心里不痛快。
独立了十一年,这时候就这么小的一个事,给难住了。
回来了,更苦。
知青:拿出兵团一半劲就成单位模范陈晓楠:疲惫地站在城市人生的起跑线上,知青们体会着人生的失重,城市并不敬重眼泪,而这一群突然出现在这里的陌生人,在城市里寻找着任何一个夹缝来生存。
此时,在那片黑土地上,他们曾经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就成为支撑他们自己的全部经验,甚至是全部的信念。
用他们当时的话来讲说,北大荒那片天地相接的土地,培养出的是一大帮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的汉子。
锻炼出来的是一大批不知道什么叫做难的男人和女人。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那个时候苦难是他们唯一的人生资本。
蒋巍(哈尔滨知青):在经历了那样一场困苦,目睹了一些死亡,走过了那样的曲折之后,在他们的字典里,不再会有害怕这样的字眼,不再会有苦难这样的字眼,当他们走回城市的时候,他们认为面前的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
朱波(北京知青):我在街道办事处帮忙,他们组织了一个会议,说把那些长条椅,也很长也很大,说从这个房间要抬到那个院子去。
我觉得看了这个东西,“咣咣”我就撂两个三个,“咣”一拿就走了。
当地的干部非常震惊,说这怎么这么能干。
我心想,干这点事,没拿出那十分之一的劲儿,后来很多人分到各个单位说:“我拿出兵团的劲儿一半我就是这儿的模范”。
拖家带口去上学知青苦学搏文凭解说:回到城市的知青们,都打回人生的原点。
重新出发时,他们已不再年轻,当他们怀揣着满身的力气,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时代的列车,正以他们难以追赶的加速度向前奔跑。
而此时囊中羞涩的知识,让他们的步伐格外沉重。
带着在北大荒艰难困苦中得来的韧劲,知青中的很多人开始了比常人更多几分的努力。
追求着心中的一份成功,知青中,拖家带口去上学,人到中年还在为一纸文凭努力的不乏其人。
王大闻(北京知青):我女儿在那个写字台上写,我趴在双人床上写,我爱人在单人床上写,天天下了班学,你得照常上班去,你五点下班哪儿都不去,回家就马上温(书)。
而且晚上有课,那会儿不是双休日,就是礼拜日一天,一天从早到晚的课,补习。
解说:王大闻,三十九岁开始复习考试,在他四十岁的年纪,终于获得了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王大闻:去报到的时候,得交钱拿那个学校的证,完了给一个校徽,我当时就给别上了。
走在街上挺着胸,让人看我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自豪。
我当时开车,我当时都忘了那车搁学校里了,我除了校门就往家走,当时住在双榆树,我走在街上,我老是挺着左胸这儿---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天上课吧,端端正正的,上第一排,绝对不再坐后面。
我们都坐第一排,就在讲台,正对着老师。
后来老师说:“你们叫什么名字,给我介绍一下”。
我们那老师才三十二,也不知是三十六,挨个说一下,你是几届的毕业生。
一介绍,我站起来,我说我是六六届的初中毕业生。
“哗”整个教室五十四个同学哄堂大笑。
我说你们笑,我觉得我心里在流泪,后来老师说静一静,说你继续说。
当时我就哽咽了,我说不出来了。
“怀旧之旅”满是情拥抱眼泪忆青春陈晓楠:如今知识青年们已经不再年轻,但即便如此,我发现当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或者是他们返回乡村的时候,他们对人对己还是会以知青相称,他们互相介绍的时候,会说你是北京青年,我是上海青年,他是哈尔滨青年,似乎“青年”是他们对自己永恒的一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