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防范工作
2024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一、前言2024年,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对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2024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回顾2024年工作成果1. 规范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2024年,银行进一步完善了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了风险管理框架和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2. 加强信贷风险评估和审查银行在2024年加强了对客户的信贷风险评估和审查工作。
通过改进信用评估模型,提高了贷款审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降低了信贷风险。
3. 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银行在2024年建立了更加灵敏和准确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风险的扩大。
4. 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监管银行在2024年加强了内部控制和合规监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合规管理体系。
通过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5.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和能力银行在2024年加强了对员工风险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了员工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信贷风险防控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风险管理体系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在2024年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风险管理流程还不够规范,未能充分覆盖所有环节;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还需要继续优化,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风险情况。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信贷风险评估和审查仍需提高尽管在2024年银行加强了对客户的信贷风险评估和审查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信用评估模型的准确度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审查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信贷风险防范的未来发展
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对信 贷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预测 ,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准确性
。
大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 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 趋势,为信贷风险防范提供有力支 持。
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追 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提高信贷交 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风险。
风险对冲策略
总结词
通过金融衍生品或其他工具对冲或规避信贷风险。
详细描述
银行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如远期合约、期权、掉期等,来对冲信贷风险。例如,对于一项高风险的 长期贷款,银行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来规避违约风险。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 利率、汇率等衍生品来对冲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风险转移策略
信贷风险评估指标
财务指标
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经营指标
包括收入增长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反映 借款人的经营表现和市场竞争力。
信用指标
包括逾期还款率、违约率、催收成功率等, 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意愿。
信贷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识别
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潜在的 信贷风险点和风险因素。
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 险控制措施,如调整授信额度 、加强贷后管理等。
信息收集
收集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财务 报表、经营数据和市场环境等 相关信息。
风险评估
运用评估方法和指标,对识别 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 。
风险监测
定期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监测, 及时发现和应对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险,确 保信贷资产安全。
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及预防措施
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及预防措施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借款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针对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及预防措施: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
金融机构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方法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二、加强客户信用评级客户信用评级是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客户进行分类和评级,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客户的信用风险。
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对客户进行差别化的定价和风险管理。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信贷风险。
比如,设置贷款额度上限、要求客户提供抵押品或担保等措施,限制不良客户的借款额度和期限,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分散,避免过度集中信贷风险。
四、建立有效的监控和预警系统金融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识别信贷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早发现问题并做出应对措施。
监控和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贷款逾期率、不良贷款率、资产质量等指标来识别信贷风险,并及时向管理层报告风险情况。
五、加强内部培训和人员管理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培训和人员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培训员工了解信贷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识别和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积极管理风险,保障公司的整体利益。
六、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开发风险管理系统、实施数据挖掘和风险预警等措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那么信贷风险有什么防范措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推荐的一些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希望你能有所感触!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1、加强准入管理。
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
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
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
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
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
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
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
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
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
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2、加强预警监控。
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
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
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
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
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
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
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
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
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
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
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信贷工作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信贷工作风险点及防范方法首先很荣幸参与这次风险和合规联席会议,我是一名用户经理,我就结合我目前岗位讲三点我在实际工作中对信贷风险部分认识和提议。
一、摆正心态,从信贷主体准入开始,严把风险关口作为用户经理,前台销售人员,我们应该一直遵照“贷款不仅要放得出去,还得收回来”这一基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首先我们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单凭个人喜好,盲目标去放贷,尤其是熟人贷、关系贷,这么就无形中放开了信贷准入闸口,记得去年时候,我经手过一笔贷款,是经过老用户也就是所谓熟人介绍,由县担保企业提供担保,经过实地调查后,了解到这位借款人在八波乡街道经营一家小型农具加工厂,当初经营情况正常,介绍这笔贷款所谓“熟人”也在旁边再三强调借款人好一面,我认为这笔贷款十拿九稳了,也放款了,但结果是1年没到,这个人就联络不上了,还好最终由担保企业全额代偿,不然就成了我阴影。
所以,我们作为用户经理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心态,切勿用客观认识去审阅贷款风险,尤其在面对自认为熟悉人面前,因为风险往往全部是潜在,突发性,对信贷人员来讲,没有十拿九稳,也不存在万无一失,当然也不能有惜贷,有为难情绪而影响业务发展。
二、加强和资深信贷员沟通交流,多借鉴、多交流现在企业部大多全部是年轻用户经理,从事信贷工作时间不长,风险识别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但往往我们又自持过高,不愿向老领导、老前辈们请教,今年年初,吕贤春行长调到我们企业部,在和吕行长一起参与调查和营销这段时间里,我发觉她们经验、阅历和资源是我们望尘莫及,这是一个资本,也是一个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多和这些老前辈、先行者交流借鉴经验,这其实也是风险识别一个渠道。
三、加强票据风险防范,把常见问题对号入座其实票据风险也能够看成是人风险,记得,影响较大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39亿元票据事件,就是因为内部工作人员挪用交易款项投入股市造成,损失很大,所以我们应该逐步加强对票据业务风险审查和防范。
我们行从整年11月开始已经能够承接电子、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即使说票据业务是一项存贷双赢业务,但现在毕竟实践经验少,在票据领域仍算一片空白,对于我们前台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借鉴其它商业银行操作模式,从伪造、变造票和克隆票、虚假交易、增值税发票真伪识别等部分常见问题对号入座,审查操作可行性,对每一笔业务全部要谨慎,从思想上重视,把票当成人民币一样,多学、多做,一点一点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介绍信贷风险是指信贷业务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借款人违约、不良贷款增加以及信用风险等。
为了预防和化解信贷风险,金融机构需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信用评级和审查一种常见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是进行信用评级和审查。
在放款之前,金融机构会对借款人进行评估,根据其信用状况进行评级。
评级标准可以包括借款人的收入、工作稳定性、信用历史等因素。
金融机构还会进行详细的审查,包括核对借款人的身份信息、收入证明以及资产状况等。
通过信用评级和审查,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放款决策。
贷前调查和尽职调查另一个重要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是进行贷前调查和尽职调查。
贷前调查是指在放款之前对借款人进行综合的调查,以了解其真实情况和还款能力。
尽职调查是指全面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以及还款能力。
在贷前调查和尽职调查中,金融机构通常会进行以下工作:•收集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件、户口簿等;•获取借款人的就业和收入证明,如工资单、劳动合同等;•审查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如房产、车辆等;•查阅信用报告,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历史。
通过贷前调查和尽职调查,金融机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借款人的背景和还款能力,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风险梳理和控制风险梳理和控制是另一种常见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在放款之前,金融机构会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进行梳理和控制。
首先,金融机构会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
通过评估各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金融机构可以确定风险的控制措施。
其次,金融机构会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建立适当的风险控制限额、严格执行风险管理规则以及积极应对风险变化。
最后,金融机构会建立一套风险报告和监控系统,以及定期进行风险审查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反欺诈措施反欺诈措施也是信贷风险防范的重要一环。
信贷员工风险防控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信贷员工在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然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银行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作为一名信贷员工,我们肩负着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任。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信贷员工风险防控的心得体会。
一、信贷员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1. 维护银行声誉。
信贷业务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重要纽带,一旦出现信贷风险,将严重影响银行的声誉,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2. 保障银行资产安全。
信贷业务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贷风险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到银行资产的安全。
3. 促进银行业务发展。
信贷业务是银行业务的核心,只有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才能确保银行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4. 遵守法律法规。
信贷业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信贷员工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确保信贷业务合规、稳健。
二、信贷员工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1. 市场调查与客户分析(1)深入了解市场环境,掌握行业动态,为信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全面分析客户信息,包括客户背景、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准确。
2. 信贷审批与放款(1)严格执行信贷审批流程,确保信贷决策的科学、合理。
(2)加强对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合理确定信贷额度,避免过度授信。
(3)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监管,确保信贷资金用于合法、合规项目。
3. 信贷管理(1)定期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及时识别和化解潜在风险。
(2)加强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降低不良贷款率。
(3)完善信贷档案管理,确保信贷信息的完整、准确。
4. 信贷风险预警与应对(1)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信贷风险。
(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风险应对措施,确保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信贷员工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1. 加强信贷员工队伍建设(1)提高信贷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意识等。
信贷业务风险点与防范措施
信贷业务风险点与防范措施
一、信贷业务风险点
1、客户信息不完整:客户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信息不完整,会导致对客户的评估不准确,从而可能造成不良贷款的发放。
2、客户失信:客户行为失信,比如违反合同约定,未能按期偿还贷款,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3、额度授信失谨慎:银行授信政策过于宽松,授信额度过大,会影响客户的还款能力,使贷款不良率升高。
4、不良贷款增多:银行发放的不良贷款数量增加,可能导致银行资金不足,银行的发展受影响。
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1、严格审批流程:银行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审核,完善客户审核流程,加强对贷款资料的审核,以确保发放的贷款合法、合规。
2、加强风险管理:银行要对授信客户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定期审查,加强客户的评分,以便及时发现客户的风险,采取措施防控风险。
3、完善内部审查制度:银行要完善审查制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查机构,定期审查账户,及时发现异常交易,防范金融风险。
4、构建完善的催收机制:银行要及时跟踪收回贷款,积极采取合理合法的催收手段,加强对坏账的管理,防止损失扩大。
- 1 -。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本次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我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识别、风险防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及完善。
本次总结是在职工作的实践中,结合自身经历及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而总结出来的。
一、我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识别(一)逐级风险控制在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首先按照风险等级和资产规模逐级控制。
通过制定信贷风险分类、风险降级措施、信贷投放计划和操作流程等制度,对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风险进行快速定位,有效避免出现大范围的信贷风险失控状况。
(二)客户风险识别在我行信贷业务中,客户风险的识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客户征信、企业资产负债表、凭证贷款、现场踏勘等方式,对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针对风险高、难以还款的客户,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防止风险扩大和加剧。
(三)贷款风险排查在我行信贷业务中,贷款风险排查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环节。
我们对贷款业务的风险排查主要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核实、审查贷款文件、审核贷款申请材料等。
通过对贷款风险的精准排查,确保信贷风险控制及时有效。
二、风险防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制定信贷风险管控政策制定信贷风险管控政策是控制风险的首要任务。
我行在制定信贷风险管控政策时,将传统手段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
比如,我们在客户风险评估中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上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提高了客户评估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落实管理制度高效的管理制度是风险防控的基石。
我行制定了一整套贷款管理流程、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要求等,以保证贷款业务更加规范、科学和高效。
同时我们还规定了工作责任制,从高层到底层贯彻落实各种工作流程的要求,确保风险控制及时有效。
(三)工作流程的优化工作流程的优化是保障风险防控工作实施的重要环节。
我行梳理了信贷投放流程,制定了专门的信贷流程管理和优化规范。
通过工作流程的优化将事务处理周期缩短、提高贷款处理效率,对于防止风险带来直接的收益。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2篇)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我是支行的信贷员,调查贷款客户达____位,成功放款30笔,发放贷款达7____万元,而且所有贷款均属于正常类贷款。
自在信贷路上从零开始的艰辛跋涉。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面对信贷员这个岗位,开始我还真有些胆怯。
从____年参加工作以来,需要三天两头跑到客户家中,实地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信息,调查掌握客户的贷款用途、还款意愿,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
这些对于不善与人交流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起初的一个月里,我总在心里想,把钱放出去还不上怎么办?有时打起了退堂鼓,觉得还是继续干老本行比较好。
支行领导了解到信贷员们的普遍心态后,及时和大家座谈,让大家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说:“还没干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们一定会慢慢地喜欢上信贷这个岗位的。
”领导的耐心开导和对发展前景的描绘,使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渐渐鼓起了勇气。
思想顾虑消除了,整个队伍开始有了活力。
我和大家一样,也受到了很大鼓舞,下定决心从零开始学起。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自学,渐渐地掌握了小额贷款业务和操作流程。
通过支行前期的大力宣传,陆续有一些有需求的客户开始上门咨询,我也迎来了第一位贷款客户。
那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与另一名同事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车来到了____村。
这位客户是个农户,有十多年的养殖历史,对市场非常了解。
在客户家,我作了自我介绍后,便开始按培训时要求的调查顺序逐项询问。
由于是第一次与客户进行“营销”交流,加上对____行业了解不够,心里很紧张,问了不到____分钟,客户突然说:“我不贷了,你们走吧,不就是从你们银行贷点款嘛,跟审犯人似的。
”我见状,赶忙解释,可这位农户就是不再配合了。
无奈,我与同事扫兴而归,第一次营销就此“流产”。
回去的路上,我翻来覆去地回忆刚才的场景,又问同事的感受是什么。
经过分析,我找到了答案:问题不在客户,完全是自己根本不会跟客户交流,不懂对方的需求和困难所在才造成了尴尬局面。
扪心自问,如果总是这样不善于与客户交流沟通,以后谁还敢来找我贷款?不行,必须改,从头练!从此,每天上班后就和同事们一起上街作宣传,与小商户们聊天,练习介绍贷款业务;下班后还走亲访友,介绍银行小额信贷,把他们当成练习对象。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银行信贷业务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
银行作为经济的血脉,信贷业务作为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一旦出现风险,将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第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客户选择、贷后管理以及持续评估方面,银行需要依据不同类型客户及实际贷款情况,建立一套综合考虑客户属性、行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风险评估体系。
需要对客户的资信、还款能力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有效降低借款人风险。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银行应设立合理的审批流程和管理制度,对风险较高的业务,应设置更为严格的审批标准,防止贷款流向虚假公司或烂尾项目等高风险领域。
同时,还应加强管控,规范员工行为,加强对员工内部操作的监督,防范人为操作所造成的风险。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管理。
银行应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系统。
同时,也应加强对定期检查、更新系统漏洞及升级设备等工作的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优化信贷业务产品设计第一,创新信贷业务产品。
银行可以通过信托、租赁、财务顾问等多种方式,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贷款方式,降低相应的风险。
例如,企业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让等方式都是优化信贷产品的有效手段。
第二,分析市场动态。
银行需要随时关注宏观、行业、企业等多方面的市场信息,了解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信贷产品,力求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降低风险。
三、规范风险应对机制第一,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银行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体系,设立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及时处理风险事件,减少损失。
第二,加强信贷项目监测和跟踪。
银行应该对贷款项目开展跟踪和监测,建立识别风险的机制,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的贷款项目,防止其对银行造成损失。
四、提高风险意识第一,加强风险意识。
银行应该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加强员工防范意识,使员工在工作中时时刻刻注意风险。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信贷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活动时,由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担保能力、还款能力等因素而导致的贷款违约或逾期还款的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严格的风险管理流程: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授信决策、贷后管理等环节。
在风险评估阶段,需要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收入状况、资产负债状况、还款记录等,以确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在授信决策阶段,需要严格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和授信政策进行决策,确保风险可控;在贷后管理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风险。
2.合理的利率定价: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借款人的风险状况和市场情况,合理定价贷款利率。
高风险借款人应该面临更高的利率,以反映其较高的违约风险。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3.严格的担保要求:金融机构在对借款人进行授信时,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或第三方担保。
这样可以减少借款风险,当借款人违约时,金融机构可以依靠抵押品或第三方来追回损失。
4.多元化的贷款组合:金融机构应该尽可能通过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类型的借款人和行业中,降低单一借款人或行业对整体组合的影响。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一些特定借款人或行业的违约而导致的风险。
5.强化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操作风险。
这可以包括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对风险的有效监控和报告。
6.定期风险检测和评估:金融机构应该定期对信贷风险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这可以包括进行压力测试、模拟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以识别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的情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8.加强外部监管和合规性要求:除了金融机构自身的内部控制措施外,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风险管理措施合规有效。
监管机构可以要求金融机构报告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率等信息,并对其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
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秉持着严谨、审慎的原则,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信贷风险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1、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我们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和监管要求,对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贷审批流程、贷后管理制度、风险预警机制等。
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贷业务的操作有章可循,风险可控。
2、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在信贷业务开展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收集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运用多种信用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同时,注重对客户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如行业前景、市场竞争状况、管理层素质等,以更准确地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3、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为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同时确保审批质量,我们对信贷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
建立了分级审批制度,根据贷款金额和风险程度,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
引入了专家评审机制,对于重大信贷项目,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加强了审批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减少了审批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和信息不对称。
4、强化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们建立了定期贷后检查制度,对贷款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还款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发现客户可能出现的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
加强了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确保贷款资金按照合同约定使用,防止挪用和违规使用。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信贷风险的防范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信贷风险的防范贷前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的核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普遍偏高,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接下来请欣赏WTT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的防范。
信贷风险的防范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
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
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
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信贷业务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银行必须审慎评估和有效管理信贷业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首先,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应该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信贷业务的风险可控。
同时,银行还应建立定期审查和追踪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其次,银行应该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员工行为。
通过加强内部培训和监管,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信贷业务风险的发生。
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审批流程和内部审查机制,避免因内部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信贷业务风险。
另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多元化风险分散的方式来减少信贷业务风险。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分散信贷风险,降低整体风险水平。
同时,银行可以选择加强对抵押品和担保措施的审核和管理,提高抵押品的价值和流动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信贷业务风险。
总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存在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风险的防范工作迫在眉睫。
银行应该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散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和防控,确保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银行信贷总结严守合规防范信贷风险
银行信贷总结严守合规防范信贷风险银行信贷总结——严守合规防范信贷风险背景介绍:银行信贷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务的核心。
然而,信贷风险一直是银行业的难题之一。
为了严守合规并有效预防信贷风险,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合规合法经营为了严守合规,我们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和流程规范。
在信贷业务中,我们特别注重合规合法经营的原则,始终坚持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信贷风险识别和评估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客户的信息搜集、财务分析、行业研究等手段,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通过严格遵循评估流程,并灵活运用风险模型,提高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度和效率。
三、信贷审批流程优化为了提高审批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信贷审批流程的优化。
通过规范和简化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理效率。
同时,我们注重提高内外部沟通的效果,加强团队协作,减少审批延误和误解,提高审批质量。
四、信贷风险监控和管理在信贷业务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指标和风险预警机制,我们能够及时发现信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和风险分析模型,对信贷风险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五、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监管环境,我们深知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员工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同时,定期进行业务技能评估和培训需求调研,确保员工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提升。
结论:通过我们的努力,银行信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严守合规,秉承合法经营原则,提高了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挑战。
我们将持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持合规经营的态势,以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措施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措施
一、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从事信贷业务时,由于借款人信用不良、拖欠不良拖欠贷款、抵质押物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抵押物无效等原因,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满足利息收入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向具有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发放信贷,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满足利息收入的风险。
因此,银行信贷风险是由银行与借方双方都存在的一种风险。
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根据银行业有关规定,完善信贷审查制度。
1、严格执行贷款审查标准:银行在认定借款人信用前,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贷款类型。
2、细化贷款审批流程:银行从贷款审批到贷款放款都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来进行,严谨审批材料,确保贷款审批有效,可靠。
(二)建立完善的贷款保证制度。
1、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如抵押、质押等,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2、建立完善的贷款后管理制度。
贷款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银行要及时定期对借款人的贷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抵押物情况等,以确保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做好贷款外部环境的预警及风险评估。
1、预警:银行要从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和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定量化的风险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2、风险评估:银行要对贷款和担保关系,以及担保企业的财务、市场和偿付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
三、结语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类型之一,也是引起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银行要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监督力度,加强风险管理,有效的控制风险,以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信贷是银行业务中重要的一环,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开展信贷业务前,银行应对客户进行客户资信评估,包括对客户个人与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经济实力、信用记录与信用历史,防止潜在客户因资金紧张而逾期还款。
同时,银行应基于经济形势制定科学的信贷政策,如果经济形势不适宜开展信贷业务,可减少贷款额度,确保银行的风险可控。
2.合规经营与标准化管理银行应做好信贷业务的合规经营,确保业务符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反洗钱、反赌博等规定,为信贷业务的合规经营奠定基础。
同时,银行应加强信贷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风控政策,并根据客户风险情况和借款资产情况对每笔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严格管理信贷业务的每个环节,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3.加强内部控制在信贷业务运营过程中,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制定明确的业务规范和标准流程,降低业务风险。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对不符合银行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戒。
4.加强对客户核查银行业务的客户核查是一项重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应对所有借款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和核查,确认借款人的身份和信用信息真实可靠,避免出现资料造假、代偿、重卡等欺诈行为。
每笔借款的核查信息应被保留在档案室内备查,以备审计部门查验。
5.风险情况分析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银行应及时对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在借款人出现违约等情况时,要对还款能力、担保物品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缩小贷款利率、设定提前还款罚款等措施,从而减轻借款人的还款压力,防止不良贷款的增加。
综上所述,以上措施是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要达到真正的风险控制预防,不是简单的思考,而是需要银行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业务经验,以及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使银行更好地保证财务稳定和业务发展。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一、引言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信贷风险成为银行业务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信贷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也是银行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核心。
本文主要总结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的相关经验和措施,以期为银行业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二、信贷风险的特点1. 高风险:信贷业务的本质就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
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承担着资金转移的风险,而信贷业务则是最主要的资金转移方式之一。
信贷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质押物的价值等因素。
2. 复杂性:信贷业务业务多样、产品繁多、客户类型众多,复杂性是信贷风险的一个特点。
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3. 难以度量:信贷风险是难以精确度量的。
尽管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模型和方法来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和测算,但由于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风险的发生和变化是难以预测和量化的。
三、信贷风险防控的关键措施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控、控制和应对等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的评估,以及抵质押物价值的评估。
监控则是通过监测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实现的。
控制则是通过设置额度、限制和政策来实现的。
应对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追索债权、抵押品处置等。
2.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操作标准等。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银行发现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风险控制操作标准则是根据风险的特点和防控的需要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确保员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和操作风险。
3. 加强风险分散和投资组合管理:银行应通过将风险投散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上来减少风险。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风险和收益特点的资产来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和收益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以来,泰安工行坚持市场拓展与风险防控并举、防范风险与积极化解并重的策略,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掌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取得较好效果。
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通过进一步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确保贷款资产质量,促进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
认真落实贷款风险监测分析制度,建立了风险预警分析例会制度,通过信贷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及时有效地防控大额风险,增强大户风险动态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为安全经营和效益提高打好基础。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对每一笔贷款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一经发现企业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立即要求有关支行必须强制收回。
随时掌握和分析借款人资金走向,及时改进风险防控措施。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定主责任人和责任人,对不及时准确采集风险预警信号的,或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以及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追究相关主责任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纳入行长绩效考核。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打造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
广泛依托业务培训、定期考试、课题调研等各种方式,切实提高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适应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
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概率性危险与损失,《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银行业经营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作为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目前仍主导着整个业务经营格局,因此,值此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信社信贷工作如何转变长期积聚的重经营轻管理思想,逐步摆脱不良资产困扰,进一步防化各类风险,降低信贷危险与损失的概率,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信社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1、行业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匮乏。
一是农信社缺乏专业的行业风险评估人才和研究机构,贷款行业统计缺乏专业性,整体信贷工作风险指导和早期预警滞后,风险防范不及时,行业综合性贷款风险危险性比较突出。
二是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
缺少行业风险防化制度与统一方案,风险防化措施实施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以致商业银行信贷限制或禁止的行业贷款项目较多流入农信社,这些贷款潜在风险较大,严重威胁着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弱化。
主要体现在:一是贷前调查意识差,只片面强调贷款抵押担保,有抵必贷,对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环境“5c”系统缺乏科学的调查,还款来源重视度主次颠倒。
且不少信用社在办理抵押(房产)过程中缺少风险意识,未充分考虑最近司法解释关于借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贷款到期利息、诉讼、财产处置费用实现等因素,对抵押物未实行保险,贷款按评估价足额发放,加大了贷款风险概率。
二是贷时审查把关不严。
下列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在强调审贷分离制度时,重程序轻实质,片面认为程序“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的贷款,忽视贷款“三性”原则。
第二,贷款审批表决人情化,贷审会成员通常碍于情面,随大流签字表决。
第三,会计人员缺少独立监督权,对信贷手续合法合规性监督、制约不力。
三是贷后检查讲形式,只对借款人名义资产变动等表象作粗略检查,而忽视借款人生产经营、资金动向、贷后担保、诉讼等情况跟踪调查,检查方式单一,不深入,未能实质性发现问题。
3、贷款变相垒大户。
金融界有句格言“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是一切投资必需遵循的风险原则。
然而当前在基层各信用社贷款发放过程中,借款人利用各社间信息不对称,通过各种关系在社社之间“交叉贷款”、“借户冒名贷款”,违规垒大户,出现了贷款风险社社连锁、变相集中。
4、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三查”记录不详细,导致信贷员调动时借款户经营信息在前后信贷员间衔接不充分,给后续信贷员信贷风险评估、预警及贷款管理带来障碍。
二是档案信息利用不充分,未建立借款人借款史档案库,目前,农信社尚未实行贷款网络管理,电子化程度低,信贷档案年度装订成册并归档后基本不用,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5、资产质量反映不实。
随着农信社不良贷款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贷款“双降”取得了较大进展,整体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仔细分析,部份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管理未实质性收效。
一是抵贷资产价值抵而不实。
目前,许多信用社抵债资产市场价值低于待抵偿贷款本息,抵债贷款实际质量要远低于帐面质量。
二是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
贷款在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时具有随意性,不良贷款未真正按五级分类认定,为完成各类考核目标,一些信用社在贷款尚有欠息情况下为借款人办理贷款转期,造成资产质量与收息率提高不同步,掩盖贷款管理实情。
6、信贷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责、权、利不对等。
部分农信社只强化对信贷员贷款管理考核,未实行或完全实行对联社贷审机构、业务部门及信用社主任信贷管理责任考核。
按照目前农信社信贷管理权限,信贷员作为贷款的具体经办者,只具备调查权,真正的信贷决策、审批权微不足道,主要集中在上述部门和人员手中,这种考核机制造成实际信贷工作上的责、权、利不对等,农信社一级法人改革后,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仍在理事会、联社贷审机构、基层社主任、信贷员之间延续,严重影响贷款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7、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在信贷管理上未有效利用。
一是在工商企业贷款管理上,未很好地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企业征信系统有机结合,在对企业评估缺少完整、独立的评估依据情况下,一些企业提供如虚假的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骗取农信社资信;二是信贷登记系统覆盖不全,信息来源有局限。
第一,现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只涵盖借款人的直接负债和对外担保,对借款人的家庭负债及成员债务履约情况未征信登记。
第二,广大农户及其他自然人借款信息尚未纳入信贷登记系统征信范围。
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不广或信息不全面,引发信贷决策失误。
8、信贷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低。
由于农信社信贷工作长期受粗放经营思想的错误指导和干扰,且人事改革滞后,信贷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在经营意识上,一味追求规模,重投放轻管理,贷款放后不管、缺管、少管,信贷规模扩大和资产质量提高不同步,管理效益低;在信贷工作中,不少信贷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面对困难,止步不前,特别是对历史遗留的各类不良贷款,清收乏术;信贷制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松懈,从业人员多数已远远不能适应信贷业务电子化管理和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专业知识和业务的不精通,导致经常性的信贷违规违章操作。
二、防范信贷工作风险的方法与途径1、规范风险指导与控制流程,健全贷款进退机制。
一是按照评估、分解、执行三大控制流程,由省市一级农信社管理机构建立风险研究评估部门,出台信贷投向指导意见;县(市)农信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意见,分解部门责任,根据自身区域经济特点,落实产业信贷政策;各信用社按照县(市)联社制定的产业信贷政策,把握好客户取向、品种取向,实施信贷营销。
二是做好行业信贷投量的统计工作,落实专业统计人员,提高统计质量,为信贷风险调控提供完整、准确的参考资料。
三是健全信贷进退出机制,在信贷工作中,要一手抓开拓,一手抓风险防范,放得开、管得住、进得去、退得出,按照“重点支持、适度支持、限制和退出”的原则,抓住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逐步健全阶梯式、程序化的贷款进退出机制。
2、实行贷款二级审查制度,提高贷款质量。
一是有效发挥法律事务部门在贷款审查中的支持保障作用。
要保证法律事务部门对信贷业务审查的全面性、前置性和相对独立性,做到全过程的法律把关。
实行法律审查“一票否决制”,对经审查存在法律方面问题的信贷业务,一律不能办理。
并积极落实对客户、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担保的合法性及信贷合同、法律文本的完备性、有效性的法律审查,同时强化贷后管理的法律审查。
二是赋予会计人员独立监督职能,强化其对信贷手续合规性的独立监督、制约作用,全面落实对贷款资料及合同要素完整性的审查。
3、培育信贷文化,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信贷执业观上,强化教育,培养信贷从业人员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敬业意识,民主决策,同时加强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与调查,强化对抵押物的保险作用,切实转变贷款工作对抵(质)押物的过度依赖思想,积极营造“敢贷不滥贷、慎贷不惜贷”的信贷氛围;在信贷人员任用、选拔上,要加强全方位考核,把好“三关”,营造从业人员“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一是把好道德关,端正从业人员工作作风,要任用一批年富力强,有进取心,能吃苦耐劳的员工充实信贷队伍。
二是把好能力关,在信贷人员选拔上要重业绩、重能力,注重个人的管理与营销能力。
三是把好专业素质关,完善信贷员年度资格审查制度,加大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信贷政策法规、法律等知识考核,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对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务和管理创新的适应能力。
4、加强档案管理,实现信贷管理电子化与网络化。
一是要完善对信贷档案的管理,建立信贷员档案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并加强对档案真实性的审查与监督,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
二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信贷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在实现信贷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信贷操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借款人在系统内“交叉贷款”、“借户冒名贷款”等垒大户行为,制止贷款在社社间发生连锁风险。
5、搞好信贷登记系统征信工作,扩大征信覆盖面。
一是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为主导,建立起更加完整、准确的客户信息档案,在客户资料中,要增加其家庭成员的负债履约情况和或有负债记录等信息,进一步充实登记系统内容,防止借款人利用公司财产责任的有限性在家庭成员间转移财产套取银行信用。
二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扩大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征信范围,逐步建立以自然人为主体的征信体系,结合企业、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
三是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在多个行发生信贷关系的贷款大户,加强监管,定期召开各行长(信用社主任)或各单位主管信贷员联席会议,相互交流信息,商讨对策,共同加强对借款人的信贷管理。
6、健全贷款形态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绩效实质。
一是按照《贷款通则》、《贷款分类指导思想》等有关制度规定对贷款严格实行五级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特别是对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
二是建立和规范贷款质量信息披露制度。
按照农信社改革的实质,规范信贷经营行为,实行贷款质量信息披露,把贷款的实际经营情况置于广大社员、公众的监督,切实改变当前农信社贷款质量只有农信社信贷部门及少数决策人员知情和操控的状况,增加信贷管理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