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简史》填空
(1920)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
(1948)年《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要求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干部。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的两条原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标准和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中国官方中吃的留学活动开始于(1872 )年,派往国是(美国)。
(隋文帝)时设立的(国子寺),是古代建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开端。长官称为(祭酒)。“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出于(《孟子》)一书,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一书。“明人伦”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千字文》是(魏晋南北朝或梁朝)时期(周兴嗣)所撰。
《劝学篇》是(张之洞)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正人心”),外篇宗旨是(“开风气”)。《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25年8月,(黄炎培)提出的(《山西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是第一部开展农村改进实验的方案。
1926年,广东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实际上成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教育的具体纲领。
1926年10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选择(河北定县翟城村)为试验区,1929年梁漱溟选择(河南辉县)为试验区。
1932年国民党政府废除综合中学制,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三类学校。
北宋崇宁三年(1103年)设立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叫(国子监)。
北宋初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论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的影响。
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方针。
董仲舒关于义利之辩的观点是(正其谊不某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革命根据地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
革命根据地扫盲的组织形式有(识守班、扫盲班、夜校),教学的特有方式是(以民教民)。国民党政府推崇的“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韩愈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汉代的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初级程度的门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两种类型。
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弟子、诸生、太学生)。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使世界和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
教会学校的课程可分为(宗教课、传统的中国经学课、近代科学文化课)三类。
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1877)年成立的(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北魏)时期。古代医学专科教育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法律分科设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往云南的(昆明),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程学院、河北女师迁往陕西的(固城),称为(西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制度,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两个部分。
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梁启超论自强救国的基本途径是(兴办教育)。
孟子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概括为(求“放心”),意思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心)。
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荫监生、贡监生、举监生、例监生)。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一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通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私塾),蒙学的教师一般称为(蒙师)。明清私塾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背诵)和(反复练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等几个方面。
清末教育宗旨颁布于(1906)年,其内容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宋代科举考试的头三名进士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宋代于1008年加封孔子的爵号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元代于1808年加封孔子的爵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宋代专为考官亲属子弟设立的科举考试叫(别头试)。
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称为(教育人民委员部),行政首长是(徐特立)。
苏区最高学府是(苏维埃大学)。建立于(1933)年。
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履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不外是(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
唐太宗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并确定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古庙敲钟录》)。
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晓庄学校)和(山海工学团)。
王安石兴学期间设立经义局,修纂的经学教材叫(《三经新义》)。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9)建立的(马礼逊学堂)。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以体现(贵族士庶皆需教)的原则。
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泮宫)。
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现存的汉代最著名的蒙学识字课本是(《急救篇》)。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颁布的学制有(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教育),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教育)。
严复所译(《天演论》)表达了(进化论思想)。
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
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