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中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选择
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选择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2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国际收支调节目标的调整,联系“两缺口”模型、非缺口型外资理论、汇率理论等理论方法对我国已实施的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思路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政策分析国际收支调节目标新时期政策思路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国财政经济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长期以来被压抑的生产力的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经济交往也日趋增多,对外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搞好国内平衡和国际平衡的综合管理工作是极其必要的。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自198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总的来说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
特别是在19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实现了经常账户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出大额顺差的局面,形成了“双顺差”的结构特征。
1993年以后,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增长很快,特别是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67.89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引进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国际储备呈连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作为国际储备重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使得国际储备数量远超过了适度规模的数量,处于绝对过剩的状态。
而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基本上都是逆差,这表明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额有相当一部分被该账户抵消,形成资本外逃。
二、初期政策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为了应付必要的外汇需求,创造充足的国内就业岗位,吸引资金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我国采取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外汇管制和贬值,以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对外经济战略。
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均衡的政策思考
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均衡的政策思考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呈现双顺差的状况。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一个时段内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成功,而且较高的外汇储备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清偿力。
但是长久而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引发了外汇占款过多而导致的货币供给问题、通胀问题和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及汇率风险加大等问题。
本文从政策角度入手,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国际收支均衡;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努力使国际收支平衡是中国当前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结合中国实际,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我国必须调整贸易发展的方针政策,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善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管理办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内外经济均衡。
一、促进外贸的转型和升级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是双顺差的主要来源,而经常项目往往代表实体经济,经常项目顺差在外汇储备增长中占比越高,国际收支的突发逆转的风险性就越小。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往往表示穷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为富国的消费和投资提供便利,双顺差更是代表了市场的严重扭曲。
因为货物贸易收支是经常项目顺差的重要一项,所以,优化贸易结构,能够促进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其转型升级如何转型和升级中国的加工贸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产业优惠政策和限制政策鼓励、限制、引导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含量高、社会价值高的产品加工,限制附加值低、重污染行业产品的加工。
其次,利用地区优势,合理布局与发展加工贸易区域间的合作,适时的实现加工贸易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到现在的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贸易的转变。
最后,必须积极促进加工贸易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战略思想想的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点是加工贸易,这点也是在基于我国国情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加工贸易对增加国内就业和改善贸易收支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总体效益因主体和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成因及政策
国际金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成因及政策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2012年我国经济将步入回缓新阶段,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模式,稳中求进。
但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较复杂。
1、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加深,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基础难言稳固,美国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又起波澜,全球货币战、贸易战及资本管制一触即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1) 希腊违约风险较高,但引发欧元解体可能性小。
在基本丧失了市场融资能力以后,以债务重组方式进行部分技术性违约的可能性加大。
(2) 德法自保有利于加速救援进程。
继续救助希腊,扩大欧洲稳定基金规模,并通过杠杆机制发挥更大支撑作用等,都是现实的选择,欧债危机存在转机的可能。
(3) 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中长期低迷。
经过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更加黯淡。
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实际上处于紧缩状态。
2、我国总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通货膨胀持续高起,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等难题相互交织,经济大起大落风险积聚,宏观调控难度与日俱增。
(1) 出口增长难以达到去年水平。
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无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而私人部门需求迟迟不能接替公共需求,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2) 消费增长预计稳中有升。
由于农产品价格高起,今年食品类消费明显高于近年平均水平,前4月平均增速达到24.6%,比2001年以来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
今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这两大行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
总体来说,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市场信心动摇,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全球制造业活动收缩,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我国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需要在防范、化解风险中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调节政策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
政
策
调 节
需求管理政策
体
系
供给管理政策
需求变更政策
需求转换政策 产业政策 科技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管制政策
8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 ☻作用机制:逆差时,政府通过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来弥补国际 收支逆差。
9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 ☻优点:简单易行;短期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局限性:动用储备,数量有限;借外债, 有债务压力。
进口需求减少
国内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
4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2.纸币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
(以赤字为例)
赤字
减少 外汇储备
国民收入自动调节机制
本国货币 供应量减少
利息率上升 减少国内支出
资本流入增加 进口需求减少
国内价格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
5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2.纸币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
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调整国内生产的供给结构 通过科技政策,加快知识对产出的推动
19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6.供给管理政策 ☻使用范围:结构性失衡 ☻缺点:时间较长
20
15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4.汇率政策 ☻局限性: 政策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 ▲进出口商品弹性大小 ▲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及资源转移机制健全程度 ▲J曲线效应 ▲贸易对手的报复行为
0 T1
T2
T3
A
C
B
时间
16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5.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的形式 ▲贸易管制 ▲金融管制
金融专业《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有其局限性,在国际收支失衡严重的时候需要政府对国际收支失衡采取一定的调控。
可以利用缓冲来调控,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藏来抵消市场超额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举个例子,冰岛海区有一种特殊沙丁鱼,秋季会大量捕捞,就像大大闸蟹一样是季节性的,所以在秋季冰岛就会出现季节性供给急剧增加,而冰岛的渔民需要的是国内货币用于消费而非国外货币,冰岛政府就可以将央行的国内货币支付给冰岛渔民,同时冰岛央行持有国外货币或者购置国际债券用于储藏,用于抵消这种供给突然性增加。
但是缓冲只能用于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该的运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所需要的充足,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
对于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仅用缓冲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储藏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
第二个调控是财政,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财政,即消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
都会引起物价下降,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从而缩小逆差。
第三个调控是货币,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包括紧缩性货币和扩张性货币。
其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调节时,国际收支逆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第四个调控是汇率,即通过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来消除逆差和顺差,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变化政策调节和调节理论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服务
十亿美元
100 80 60 40 20 0
-20 1995
-40 -60 -80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2003
国际收支不平衡旳原因
货币性不平衡(人民币升值) 周期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分析旳意义与措施
逐项分析各个项目和内容
(尤其是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
分析各项局部差额和它们与总差额旳关系 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步期旳BOP表 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国家旳BOP表
国际收支旳调整手段
影响国际收支旳原因: e i P
-18 480 276 170 -294 650
49 840 188 270 -138 430
4.经常转移 4.1经常转移:债权 4.1经常转移:债务
4 944 5 368 -424
-48 020 9 410 -57 430
-12 140 6 210 -18 350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1.资本账户净额
利率高或低 → 国内投资规模旳大小 → 产 业旳兴衰,国内消费旳增减,物价旳涨跌 → 进出口旳规模 → 国际收支旳调整
金融领域:
利率旳变动 → 增进资本在国际间旳流动
(短期资本?长久资本?)
P 实物经济领域:
物价↓ → 出口↑,进口↓ → 逆差减小, 国际收支逐渐平衡
金融领域:
↑→ 汇率?→?
资金流入与流出?→国际收支?
0
-349.984
-15199.5 0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格局。
具体来说,我国贸易项目顺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撑,但投资项目逆差逐渐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压力。
其他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提高对外投资效益;国际收支平衡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贸易持续顺差;二是我国实施积极的外汇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三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资本流动性减弱。
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外汇储备规模,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方面,应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伙伴范围,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既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政策调控息息相关。
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既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加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
只有内外兼修,多管齐下,才能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
随之而来的是宠物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宠物医疗保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就我国宠物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宠物医疗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涉足宠物医疗保险领域,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在保险种类方面,主要包括宠物疾病险、意外伤害险、全寿险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在理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赔程序繁琐、理赔金额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宠物医疗保险的信心和满意度。
论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论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我国近年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现状及效果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多年来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并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顺差量。
2008年上半年延续2007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快速增长,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
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地震等一系列经济自然环境的打击,经济从增长期转入衰退期。
2005-2008年上半年,由于局部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采取稳中有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由于经济形势的要求,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也走向扩张。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现了重大变革,放弃盯住美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放开了人民币的管理程度。
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于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的态势,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动,人民币汇率呈现一定的波动,未来贬值预期较大。
我首先想说一句,我国经济发展回暖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是还寒的形势还比较严峻。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正视目前这种形势,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更要有信心。
对于国际收支状况,我们判断总体上是良好的,刚才我在开场白中也讲到了这一点。
其理由:第一,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
另外,我国居民有较多的储蓄,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有充裕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有稳健的金融体系,有良好的财政状况,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具有很强的支付能力。
这些基本面基本上没有改变。
作为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经济体,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对我们肯定会带来一定影响,对跨境资金流动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的流向、流速、规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的确有些跨国公司由于母公司在境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和资金短缺的情况,将一些属于外方分配的利润汇出,也有外商撤资的现象。
我要说明的是:第一,与我国国际收支的总规模相比,这种情况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存在外资大量逃出的现象。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见下页)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财政政策:收入、支出、公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
本国商品相对 价格上升
国际收 支赤字
国际收 支盈余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价格上升
货币供给 量上升
图1.1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机制
黄金内流
黄金输出
本币下跌 逆差
银行准备金下跌
出口增加 顺差
本币上升
进口增加 银行准备金增加
黄金输入
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 流程图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外流 通货紧缩 物价下跌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
2.蒙代尔的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蒙代尔(R.Mundell)认为,每一个工具应合理地被指派给一个目标。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
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货币政策 ——外部均衡目标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目标 四、内外均衡政策搭配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1.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模型 见下图:
结果:贸易收支改善
例3: Em + Ex = 0.4 + 0.5 = 0.9
相对价格 数量变动 差额
进口 +10% 出口 0 合计
-4% 5%
支出6% 收入5% -1%
结果:贸易收支恶化
4. 货币贬值对贬值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物价指数与进口商品物价指数之比。比值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同样数 量的出口商品所能买到的进口商品较少。贬值的贸易条件与供给需求弹性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
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和和其他管制措施:2008年: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环境下,采取了如下措施,运用税收手段强化对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出入的真实性审核。
外汇管制方面,强化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入境个人境内外币提钞管理。
统一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
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增强了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外汇管理政策。
继续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为重点,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
实行了加强跨境资金均衡管理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2010年: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扩大内需,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纵观这3年来的相关政策,针对中国的双顺差政府扩大了政府开支、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增加进口及非贸易支出,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因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基本上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前就应着力结构调整、产业转换及其技术革新,由被动的需求结构变化到主动的需求结构调整、由需求结构转变到供给结构的调整,把国际收支平衡放在首位,使国际收支差率控制在中、低顺差率区,财政除了对十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先扶持的主导产业投入外,应主要用于民生、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促进内部循环。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
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在汇率方面,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中国采取包括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3、利率调节机制
(1)定义 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利率水平会发生变 动,利率水平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起 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本国货币供应减少 利率上升 资本流入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国际收支 逆差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为何会导致本币供给量减少?
3、前提
金本位制和自由贸易
4、调节规律
价格— 现金流动机制
5、调节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供不应求
外汇汇率上升 出口增加、进口
黄金外流 物价下跌 减少 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 外汇汇率下降 黄金内流 货币流通量增加 物价上升 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 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以英国为例说明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机制 •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机制:在不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体内 的经济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即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
(一)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 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 的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 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
2、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的高低 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 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 例下降,反之则相反。
C、财政管制 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如财政部、海关和官 方金融机构等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 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常用管制手段:进口关税政策、出口补贴政策、 出口信贷政策 我国曾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多次对出口退税进行 调节。在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情 况下,取消部分商品尤其是“两高一资”(高 消耗、高污染、资源型)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企业陷入困境 时,又部分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在很大程度上 保证出口增长。
我国国际收支表的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我国国际收支表的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一、国际收支表概述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间货物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移民和政府对外经济援助等方面的经济交换和投资,通常用国际收支表(balance of payments,BOP)来记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表包括三个部分: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账户。
其中,经常账户主要记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入和转移支付等部分的收支情况;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涉及跨国投资、国际借款、直接投资和其他金融活动的收支情况;储备资产账户是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和黄金储备的记录。
二、我国国际收支表结构分析1.经常账户我国经常账户从2006年进入持续逆差状态,持续至今。
2018年,我国经常账户逆差为-14,142亿美元,同比缩小4.3%。
其中,货物贸易逆差为-351了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为251亿美元。
而旅游、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服务出口瓶颈明显,未来需加强服务贸易改革与协调,以增加服务出口和提高竞争力。
2.资本和金融账户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受投资的吸引、国际借款和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等影响。
2018年,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为435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为1398亿美元。
与之相比,中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对境外实施的投资对外规模却相对较小,直接投资总额为1310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房地产业、科技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等。
3.储备资产账户我国储备资产账户主要记录中国央行官方外汇储备变化,即外汇和黄金储备的收支情况。
201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7万亿美元,较2017年末增加119亿美元。
未来应继续增强储备资产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并加强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三、政策建议1.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应积极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与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增强我国经济的弹性和竞争力。
国际收支的政策与自动调节机制概论
国际收支的政策与自动调节机制概论国际收支指的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因经济交往而发生的支付与收入的总和。
国际收支的政策与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国家在处理国际收支问题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
国际收支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调控国际收支的平衡,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收支政策通常包括贸易政策、外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
贸易政策是国际收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可以采取关税措施或非关税措施来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
关税措施包括提高或降低关税税率,设立配额限制进口数量等;非关税措施包括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特定商品等。
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节贸易顺差或逆差,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外汇政策是指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控制外汇供求关系。
国家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外汇市场的开放和限制等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国家可以采取提高汇率或限制外汇供应等措施,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减少外汇逆差。
资本流动政策是指国家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和调控。
国家可以采取限制资本流动的措施,例如设立外汇管制,限制资本的进出等。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可以控制外资的流入和流出,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除了国际收支政策外,国际收支还受到一系列的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
自动调节机制指的是市场机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
首先,汇率的浮动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汇率的变动可以调节进出口的贸易平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贬值会提高出口的竞争力,促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减少逆差;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货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的竞争力,促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减少顺差。
其次,利率的变动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时,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流入,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减少;相反,当利率较低时,资本外流加剧,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增加。
因此,利率的变动也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
中国收支失衡原因及调节方法
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而我国的国际收支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顺差的额度一直处在不断上升过程中。
造成我国国际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一)内部原因1、出口型导向型的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面貌,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以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制订和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发展战略。
那一时期,我国的比较优势仅在于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样,劳动成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就通过外包等形式转入我国。
外资企业最初进入中国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于是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进行外向型生产,进一步导致经常账户顺差的扩大.2、金融体制相对落后,经济调节的政策和目标往往不协调。
我国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当市场波动过大时,央行仍会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以避免投机行为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弱了汇率机制调节外部均衡的作用。
要通过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
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风险并存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就会左右为难。
因为一旦我国为了实现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紧缩政策,那么之后面临的将是内需进一步减少,更多的产品在目前的开放经济中到境外找寻出路,自然就会造成经常账户顺差进一步拉高,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
而如果继续实行扩张型政策,加大目前的国内消费和投资,则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危险。
3、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较差。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住房、医疗及教育成本的现状一直没有大的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
FINANCE & ECONOMY 金融经济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政策调节手段分析花磊(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〇3〇001)摘要:2014年6月,我国外储余额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后,出现明显下降、快速滑落趋势,资本流出压力加大。
如何完善、丰富、合理利用国际收支政策调节工具,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际资本有序流动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选题。
关键词:国际收支;资本流动;汇率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面临双顺差格局,外汇 储备不断增加,货币资金被动投放。
2014年6月,外汇储备 余额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是2001年的18.8倍。
但自 2014年2季度开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并成 逐步扩大趋势,资本流出压力明显。
国际收支形成了经常项 目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局面(见图1。
尤其是 2015年“811汇改”以后,人民币贬值预期与资本流出相互交 织,离、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
至 2016年7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伴随着银行结售汇逆差已回落 至3.2万亿(见图2)。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汇改前2015 年8月10日的6. 1162跌至1年后的6.6530(2016年8月10 日),贬值5358个基点,幅度超过8.77%。
为了稳定汇率预 期,央行和外汇局采取了一系列窗口指导和政策调控措施来 降逆差、稳预期。
这些调节手段逐步缓解了资金净流出压 力,平抑了境内外市场汇率波动,有效防范了大规模资金流 出和境外投机资金做空人民币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但与 此同时,是也引起了市场对于金融开放脚步停滞、窗口指导 政策缺乏依据和政策摇摆不定的担心和质疑。
图11982 -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差额情况(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注:从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国际 标准《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平 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
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
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总需求调节政策的内容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总需求调节政策的内容国际收支调节的总需求调节政策是指采取合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市场导向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货币秩序,控制支出和收入,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1、财政政策: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调节,以达到控制国内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2、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利率,加大或减少向市场注入的资金,以控制货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供需,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3、市场导向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市场公平性、补贴、金融投资和利率等市场活动,来调节国内收入和支出,以达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作者:————————————————————————————————日期:
2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过去两年我国涉外经济运行发生了较大波动,而连续近十年的贸易、金融“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给我国经济增添了危机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我国政府在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两难选择下,采用哪些调节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力保国家经济稳定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主题词:国际收支财政货币手段人民币汇率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一)基本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体现了流量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一般统计的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项:经常账户概括了“一国与其外国贸易伙伴之间由当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销售所带来的交易”,体现了已过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果某国存在经常账户盈余(顺差),则与向外国人购买的进口商品相比,此国居民向外国人销售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拥有了可向外国人贷出的资金。
金融账户度量了现有的金融或实物资产在国家间的交易。
当某国投资者向外国投资者出售了一项资产(例如,地产、债券或
股票份额)时,该交易被作为一项资本流出记入该国国际收支账户,而对另一国则显示为资本流入。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影响
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以外贸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低的人民币汇率,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中国廉价的商品在全球畅销导致了经常项目下的顺差;同时,外资本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导致货币流入,国内企业又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另一方面我国对资本流出实行了管制措施,因此显现出巨大的金融账户盈余。
自2003年以来的8年时间内,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惯例,尽管连年巨大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但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
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2、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3、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
二、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
它能够使本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长期使用储备资金补充收支失衡。
将遭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外债的大量累积。
因此这一政策一般作为辅助手段,为调整创造宽松稳定的环境。
(2)财政和货币政策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而需要进行调整时,当局可以实行紧缩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采用的措施主要是控制财政支出和税率,在货币政策方面,当局可以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等。
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一是调整国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变化,从而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改变,从而进出口支出量;二是通过本国利息率的改变,控制国外资金流入量。
(3)汇率政策
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平衡国际收支。
一国通过汇率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大于②本国现有生产能力是否获得充分的利用③贬值所带来的本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包括劳动)的较高相对价格之差是否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
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汇率贬值政策必须结合紧缩性政策来实施,否则将遭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且不易收效。
反之亦然。
(4)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
从实施的性质来看,数量性管制措施主要针对进口来实施,价格性管制措施既可用于减少进口支出,也可用来增加出口收入之分。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数量性管制措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削减进口支出,立竿见影,而
价格性管制措施的作用渠道则基本上同于汇率政策。
但是,直接管制往往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容易造成本国产品生产的效率低下,引起官僚作风和贿赂风气的兴起,同时这种调整政策一旦予以取消,除非经济结构相应得到改善,否则国际收支赤字仍然会重新出现。
因此,许多国家采用直接管制措施,主要是用以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
三、我国现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影响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着力控制人民币汇率在较低水平,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2009年以来,为了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我国开始改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降低因顺差持续增加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
通过对国内公共产品的投资扩大内需,从而降低出口量,扩大进口量,减少贸易顺差;调节投资流向,鼓励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
升级,提高出口质量;通过加大对资本项目的调节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减少金融资本账户的顺差。
二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流动性管理,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通过利率等货币杠杆调节货币流动性,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国际收支水平符合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同时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过多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逐渐遏制通胀压力的内不循环,实现内部均衡。
三是,进行有管理的人民币升值汇率政策。
适当放松人民币汇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利用汇率变化带来的好处,进行有管理的人民币升值。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生产成本,拉动内需,控制贸易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减少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可以刺激我国对外投资,增加资本对外输出量,吸引外资以证券形式的间接投资,从而减少金融资本顺差;同时,能够推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