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一、说儒
(一)司马谈:“夫儒者以‘六艺’为法” (《论六家之要指》) (二)班固《艺文志》关于“儒”之起源。“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三)章太炎《国故论衡》分儒为三 (四)胡适:《说儒》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四)中庸之道
1、中庸是一种至高的德性,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之一 “子曰;‘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时中。小人之反 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中庸是处世做事的最佳标准和尺度
“过犹不及”,“攻其异端,斯害也已。”“执其两端” 3、中庸要求遵守一定的标准,但又反对不顾一切地拘守某一固定标准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二、孔子
(一)生平和影响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生于公元前551年,卒 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 国人。年幼丧父。少好礼,有 志于学。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孔子历史地位和影响: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 已有二千五百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 文化又复有二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 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二)孔子对周礼的态度
1、公开维护周礼: (1)批评僭礼行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不可忍也?’” (2)反对铸刑鼎 (3)不患贫而患不安 2、对周礼的补充: (1)正名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用德化加强礼制:“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3)以贤贤补充亲亲:“近不失亲,远不失举” (4)以“仁”为“礼”的核心:“人而不仁,如礼何?”
3、“五十而知天命” ,“不怨天,不尤人” ——人在天命面前并非无所作为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三)孔子仁的思想
1、仁的内容 (1)“仁者爱人” (2)“仁”的根基则是“孝弟” (3)“克己复礼为仁” (4)落实到行动上的以“恭、宽、信、敏、慧”等来律己 (5)强调“仁”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益处 2、仁的内在性、自觉性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为仁由己。”
导论
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2.宗教化的儒学占有极大优势,是中国哲学的 主流。
3.中国哲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
4.中国古代哲学有光辉的唯物论无神论和辩 证思维传统。
导论
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1.封建社会的哲学历史最长,内容特别丰富。
2.宗教化的儒学占有极大优势,是中国哲学的 主流。
3.中国哲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
4.中国古代哲学有光辉的唯物论无神论和辩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萌芽、兴起和奠定其基本格局的时期。中国 哲学首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这主要是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派学者而 言。所谓“诸子”、“百家”,概举其成数,司马谈、刘歆、班固都对 其有详细说明。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 以老子、庄子道家,以墨子为代表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惠施、 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等。而在诸子百家兴起之前,中国哲学已走过了一 个相当长的酝酿和萌芽时期。正是有这样一个深厚的思想渊源,先秦诸 子才掀起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第一个高潮。诸子之学以秦王朝“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的天下一统为标志而宣告终结。秦汉以后,儒、道两 家成为中国哲学的两大主流和基本价值导向。
(三)、伯阳父“天地之气,不失其序”的气化有序性的思想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1、《周易》介绍
2、《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易经》基于对人事吉凶、祸福、悔吝、休咎的占问,直观地、 不自觉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对待矛盾现象。由于自然社会普 遍存在着对待矛盾现象,从而促使事物的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202 0

导论
三、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中国哲学史 的七个阶段
先秦诸子百家时期 两汉经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 隋唐佛学时期 宋、元、明理学时期 清代考据学时期 近现代文化反思、中西碰撞时期
导论
四、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1.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习中 国哲学史,有助于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并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易经》对待事物相互转化的观念,来自人们在农业牧畜业生产 劳动中对于“日月递照”、“暑往寒来”的观察,也是对殷周之际 “人事代谢”,“殷亡周兴”的社会转化的理解。同时,人在认知自 然社会过程中,也逐渐认识了人类自我。提出了人与社会、与他人关 系,以及自身行为的道德原则。
《易经》倡导待人处事应该恭敬。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一、殷周时期的天命思想 二、变易和合的思想
(一)人们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和解释中,逐步 萌发了变易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周易》中
(二)、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以及五行相互交杂以生成百物的以五行为本原的宇宙生成论
“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强调中庸的灵活原则,完全服从于他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君子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儒 家
(五)天命鬼神观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客观必然性的天
2、“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获罪于 天,无所祷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肯定天(命)至高无上的价值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