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和阴囊(一教班中文版)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腹股沟区解剖(一)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下半部的内侧,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男性长约4~5cm,内含精索;女性因骨盆较宽、耻骨联合较高,故稍狭长,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
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加强。
治疗腹股沟疝时常用的Ferguson法即加强此壁。
后壁为腹横筋膜,Bassini、McVay及Shouldice等方法即加强此壁。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内口即腹股沟深环,位手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由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是斜疝内容物的进出口。
外口即腹股沟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二)Hesselbaoh三角组成即直疝三角,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
直疝由此三角突出。
(三)股管结构股管是一漏斗状筋膜间隙,实为股鞘内侧份,是股疝的通道。
长约1~1.5cm,平均长度1.3era.有上、下二口及前、后、内、外四壁。
上口即股环,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膈。
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各一。
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一样,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层次结构虽同,但远为薄弱。
(1)腹外斜肌:此肌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水平以下,已无肌肉,进入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管深(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在腹股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 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
腹内斜肌的最下部发出一些 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
丸,称为提睾肌 cremaster,收
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内斜肌 oblique internus abdominis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胸腰筋膜、 髂棘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l/2或l/3,肌束 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 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以 不同斜度放散而变成腱膜,在腹直肌外 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 成腹直肌鞘的前、后两层,在腹正中线 终于白线。
五、腹股沟区生理性薄弱的因素
1、腹外斜肌在此初移行为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达不到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 3、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园韧 带在此通过,形成潜在的肌筋 膜裂隙; 4、人在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 腹内压力最大。
直疝三角
定义
即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韧带和腹
直肌外缘所围成的三角形(海氏 角)。 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
四、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 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 。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 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管的外口即腹股沟 管浅(皮下)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 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 为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 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 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 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会合形 成腹股沟镰 inguinal falx或 称联合腱 conjoint tendon,
3.腹股沟区
腹股沟区李振中山东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腹部•境界–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连线–下界:腹股沟韧带–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局部解剖学—腹部•特点–该区为腹壁的薄弱区。
–腹外斜肌在此区已移行为腱膜且还有一裂口(浅环)。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均未到达腹股沟韧带内侧,因而该区域缺少肌肉覆盖。
–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穿经腹股沟管,形成解剖结构上的潜在裂隙。
局部解剖学—腹部腹股沟管•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 cm–由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 cm局部解剖学—腹部•境界–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内口: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 cm 处–外口:腹股沟管浅环局部解剖学—腹部•经过腹股沟管的结构–女性•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神经–男性•精索•髂腹股沟神经局部解剖学—腹部 精索有三层被膜:–来自腹横筋膜的精索内筋膜–来自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的提睾肌–来自腹外斜肌腱膜的精索外筋膜局部解剖学—腹部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肠管由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浅环出管入阴囊。
–疝囊在精索的三层被膜内。
•腹股沟直疝–肠管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将腹股沟管的后壁顶出。
–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局部解剖学—腹部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28周:睾丸下降通过腹股沟管新生儿:睾丸降入阴囊7 周:睾丸位于腹后壁谢谢!。
腹股沟局解
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
脐与腹股沟韧带中内1/3的连线
临床意义
术中确诊直疝与斜疝 的关键 腹穿时注意勿伤及此 动脉
下腹前壁内面观
在脐以下腹前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条皱襞: 在脐以下腹前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条皱襞:位于 正中线者(由脐至膀胱尖 为脐正中襞median 由脐至膀胱尖)为脐正中襞 正中线者 由脐至膀胱尖 为脐正中襞 umbilical fold其中有脐正中韧带,是胚胎期脐尿 其中有脐正中韧带, 其中有脐正中韧带 管的遗迹; 管的遗迹;位于脐正中外侧者为脐内侧襞 medial umbilical fold,内有脐动脉索,是胚胎期脐动脉 ,内有脐动脉索, 闭锁后的遗迹; 闭锁后的遗迹;最外侧者为脐外侧襞 lateral umbilical fold (腹壁下动脉襞 ,其中有腹壁下血 腹壁下动脉襞), 腹壁下动脉襞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 管。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分 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 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腹 腔的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 腔的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
四、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 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 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 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 。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 的上方,长约 。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 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管的外口即腹股沟 环 管浅(皮下 皮下)环 管有四个壁, 管浅 皮下 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 腱膜和腹内斜肌; 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 为腹股沟韧带。 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解剖
肌肉
髂腰肌
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连接腰椎和骨盆,主要作 用是使髋关节前屈。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这两块肌肉位于腹部,对维持腹压和腰椎稳定性 起到重要作用。
腹外斜肌
覆盖腹部侧面,形成腹部的外层,并参与使髋关 节屈曲和旋转。
韧带
腹股沟韧带
连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对稳定腹股沟区域的结构起到关键作 用。
髂耻束
连接髂骨和耻骨,强化了髋关节的稳定性。
02
对于男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精索,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03
对于女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卵巢和子宫,对于生殖系统的正 常运作有一定的影响。
04
腹股沟区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殖和泌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维 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构成
01
02
03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的 一个裂隙,由腹股沟韧带 将其分为上壁、下壁和前 壁。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是连接髂前上 棘和耻骨结节的强韧纤维 带,对维持腹股沟区的稳 定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和血管
腹股沟区内有重要的神经 和血管通过,包括生殖股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 神经等。
02 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
神经
髂腹下神经
起源于第10、11胸神经,沿着腹外斜肌的深面下行,支配该肌以及腹内斜肌和 腹横肌。
生殖股神经
起源于第2、3腰神经,沿骨盆侧壁向前下方行进,支配大腿内侧的皮肤和肌肉。
04 腹股沟区的淋巴系统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腹股沟区的淋巴结主要分为浅淋 巴结和深淋巴结两类。
保护功能
腹股沟区位于骨盆和大腿之间, 内部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局部解剖学11-腹股沟及腹膜腔
直 疝 、 斜 疝
斜疝
突出部位:腹股沟外侧窝 突出途径:腹股沟外侧窝→深环→腹股 沟管→浅环→阴囊
囊颈与腹壁下A关系:A外侧 囊颈与腹股沟韧带关系:韧带上方
腹 股 沟 斜 疝
直疝
突出部位:腹股沟内侧窝
突出途径:腹股沟内侧窝→直疝三 角→腹股沟管内侧份→浅环→阴囊
• 向下包绕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 • 腹环内侧加强腹横筋膜的纵行纤维束称凹间韧带; • 随髂血管延续,形成包绕股A、V 上段的股鞘。
精索的被膜
股 鞘 及 股 环 (复习)
股环境界 前 腹股沟Lig 后 耻骨梳Lig 内 腔隙Lig(陷窝Lig) 外 内侧纤维隔 上 腹膜(股环隔)
4.壁腹膜
形成脐正中襞,左右脐内侧襞,左右脐外侧襞; 腹股沟内(对皮下环)、外侧窝(对腹环);易形成疝;
出现一间隙 3.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潜在性裂隙 4. 人体站立时承受的腹内压力,较平卧时高出三倍
(三)腹股沟管
• 是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由腹膜外间隙斜穿 腹前外侧壁至皮下形成的一个潜在性裂隙,是腹
前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和薄弱部位。
1. 位 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长约4cm;
腹外斜肌腱膜及表面的深筋膜自皮下环向下延续,覆 盖于精索表面形成精索外筋膜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及腱膜
脚间纤维
上脚
陷窝韧带
反转韧带
Cooper韧带
下脚
2.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 于腹直肌外侧缘处融合成腹股沟镰,止于耻骨梳 • 向下包裹精索和睾丸形成提睾肌③
①
②
④
③
精索
腹股沟区的解剖
旋髂深动脉
旋髂深动脉是髂外动脉的 分支之一,它在腹股沟管 深环处进入腹股沟区,为 该区域提供血液。
神经
腰丛神经
腰丛神经是腹股沟区最重要的神经之一,它由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组成,支配着腹股 沟区的肌肉和皮肤。
生殖股神经
生殖股神经起源于第2至第4腰神经前支,它支配着大腿上部的肌肉和皮肤,同时也支 配着阴囊或子宫。
起自腹白线和胸腰筋膜, 止于髂嵴前部,功能是
使躯干旋转和侧屈。
腹横肌
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 胸腰筋膜和髂嵴前部, 止于腹白线,功能是维
持腹压。
韧带
01
02
03
04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横 筋膜卵圆孔的两侧,能够固定
腹股沟韧带管内的结构。
髂耻束
位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能够固定腹股沟韧带管内的
控制着腹股沟管的开闭。
03
精索的移动
精索是连接睾丸和腹腔的重要结构,其移动使得睾丸能够进行升降和旋
转。腹股沟区的肌肉、韧带等结构协同作用,控制着精索的移动。
稳定性
髋关节的稳定性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至关重要。腹股沟区的肌 肉、韧带和关节囊等结构协同作用,保证了髋关节的稳定性。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部 分组成,它们在前方通过耻骨 联合相互连接,形成髋关节。
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能够 使下肢进行屈曲、伸展、外展、 内收和旋转等运动,是人体最 重要的关节之一。
骶骨和尾骨
01
02
03
04
骶骨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骨骼 结构,位于脊柱的最下方,与
腰椎相连。
骶骨呈倒三角形,上缘分为一 个中央部分和两个外侧部分,
腹股沟区的解剖
LOGO
Femoral Canal 股管
股管上口(右图)
股管下口称卵圆窝,大隐静 脉于此处穿过进入股静脉
LOGO
Hesselbach Triangle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 •内侧壁:腹直肌外侧缘;
•外侧壁:腹壁下动脉;
•底 边:腹股沟韧带
LOGO
myopectineal orifice 肌耻骨孔(Fruchaud 孔)
LOGO
External Oblique & It’s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和腱膜
LOGO
External Oblique & It’s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内方行走,在耻骨 结节的外上方分为内侧脚和外侧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 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皮下环)。正常人 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
Scarpa’s 筋膜: 位于皮下组织深层,为富有弹性 的膜样组织,与肌层密切粘着。 Scarpa’s 筋膜与会阴部的会阴浅 筋膜(colles筋膜)相连。
LOGO
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
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壁 浅层,起于下8肋骨外面, 肌纤维斜向前下(顺手插 兜)。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 水平以下移行为腹外斜肌腱 膜。 腹外斜肌腱膜经腹直肌前 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LOGO
目录
1
概述 解剖层次 解剖结构 解剖名字
2
3 4
LOGO
Nerve 神经
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 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 经和骼腹股沟神经于腹内 斜肌表面行走,二者纤维 可相互交叉相连,有时成 为一条神经,行腹股沟疝 修补术时,谨防误伤。
腹股沟区的解剖医学
2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居中,股静脉位于股 动脉内侧,而股深动脉则位于股动脉的后方。
3
闭孔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等神经结构则沿着 血管走行,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支配相应的肌肉、 皮肤和器官。
04
腹股沟区的淋巴系统
腹股沟区的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01
主要收集腹前外侧壁下部、臀部、下肢的浅在组织的淋巴液。
腹股沟区的解剖医学
目 录
• 腹股沟区的概述 • 腹股沟区的肌肉与韧带 • 腹股沟区的血管与神经 • 腹股沟区的淋巴系统 • 腹股沟区的疾病与治疗
01腹股沟区Βιβλιοθήκη 概述定义与位置定义
腹股沟区是指位于下腹壁和大腿交接 处的三角形区域。
位置
腹股沟区位于腹部和大腿之间,上起 自肚脐,下至耻骨结节,两侧与腹直 肌的外侧缘相平行。
形成的包块。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 股沟直疝两种类型,其中斜疝 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多见于儿
童及青壮年男性。
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是腹股沟 区出现可复性包块,通常在站 立或行走时出现,平卧时可消 失。
腹股沟疝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解 剖异常、后天性腹内压增高等 因素,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 疗。
腹股沟淋巴结炎
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腹内斜肌
附着于腰椎和骨盆,与腹 外斜肌共同作用,维持骨 盆稳定。
腹股沟区的韧带
腹股沟韧带
由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连 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 对维持骨盆稳定起到重要 作用。
腔隙韧带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连 接髂耻结节和耻骨梳,对 限制腹腔内容物向腹股沟 区域突出起到一定作用。
陷窝韧带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连 接髂前下棘和耻骨梳,对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具有一 定作用。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
第1章腹股沟区域的解剖腹股沟疝的手术并不是简单的小手术。
它需要精细的解剖与分离,需要术者对这一区域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补。
因此,为了学好腹股沟疝手术必须首先掌握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这是做好疝外科的基础。
第1节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腹股沟区是连接腹部和下肢的过度区域,它的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分相同,由浅入深可分为7层:①皮肤、②浅筋膜(camper's筋膜)、③深筋膜(Scarpa筋膜)、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腹横筋膜、⑥腹膜外脂肪和⑦腹膜(壁层)。
作为术者,首先要清楚手术操作在哪个层面进行。
TEP手术主要是在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和腹膜之间进行。
一、腹外斜肌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在腹股沟区域,已无肌肉,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external oblique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之间,反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或称股浅弓femoral arch)。
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有一小部分纤维,继续向后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窝韧带(lacunar ligament,又称为Gimbernat氏韧带),附着于耻骨梳上,边缘呈弧形。
陷窝韧带的游离内缘组成了股环的内界。
陷窝韧带继续向外延续,附于耻骨疏韧带(pectineal ligament,又称为Cooper韧带)。
上述各韧带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图3-1)。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方行走,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分为上、下二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exterior ring)。
正常人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
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于腹内斜肌表面行走,两条神经纤维可相互交叉相连,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谨防误伤。
图3-1:腹股沟区主要韧带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在腹股沟管中,两者的肌纤维都向内下行走,下缘构成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止于耻骨结节。
腹股沟解剖
直疝三角
Posterior View / Pre-Peritoneal Space 腹膜前间隙(腹腔镜下)
7. 危险三角:又称Doom三角,专指腹腔镜下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 间的三角间隙,其中包含有髂外血管及股神经。此处严禁过度分离 和钉合补片,否则会引起致命出血。
Posterior View / Pre-Peritoneal Space 腹膜前间隙(腹腔镜下)
8. 死亡冠:至腹壁下动脉的耻骨吻合支与闭孔动脉形成的吻合环, 跨过耻骨梳。手术损伤此血管环常造成严重出血,切止血困难。常 于耻骨梳韧带位置缝合或打钉时损伤,或股疝嵌顿时,腔隙韧带内 侧非直视下切开时损伤。
皮下组织有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 ,在下腹部为二层,浅层即为 Camper’s 筋膜,即在皮下组织中。
Scarpa’s Fascia 思卡帕筋膜
Described by Scarpa (Italy). Also refered to as “subcutaneous muscle”.
最初由Scarpa发现并描述,故又 称Scarpa’s 筋膜。
腹横筋膜至腹股沟韧带向后游离增厚形成髂 耻束。
腹横筋膜于腹环内侧与腹壁下动脉之间增厚 称凹间韧带。
Transversalis Fascia 腹横筋膜
在腹股沟区,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cm处,腹横筋膜有一卵圆 状裂隙,即为腹股沟内环。精索由此通过,腹横筋膜向下将其包绕,成 为精索内筋膜;而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则覆盖股动静脉,并随伴至股 部,形成股鞘前层。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 上方向下内方行走,在耻骨结 节的外上方分为内侧脚和外侧 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 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 皮下环)。正常人的外环口可 容一食指尖。
腹股沟区和阴囊
腹膜外筋膜
腹股沟三角 (Hesselbach三角) 是由 三角) 腹壁下动脉、 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 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 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 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腹壁下动脉 是腹。 是腹。股沟管深环与腹股沟三角的分 界标志, 界标志,也是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在手 术中的鉴别标志之一。 术中的鉴别标志之一。
Lijianbin,Department of Anatomy,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五条皱襞。脐正中襞位于中线上 在脐以下形成五条皱襞。脐正中襞位于中线上, 位于中线上, 由脐至膀胱尖,内有脐尿管索, 由脐至膀胱尖,内有脐尿管索,是胚胎期脐尿管 闭锁所成的遗迹。如出生后脐尿管仍末闭, 闭锁所成的遗迹。如出生后脐尿管仍末闭,常在 脐部有蚯蚓状皮管突出,并与膀胱连通。 脐部有蚯蚓状皮管突出,并与膀胱连通。位于脐 正中襞外侧的为脐内侧襞 内有脐动脉索, 脐内侧襞, 正中襞外侧的为脐内侧襞,内有脐动脉索,是脐 动脉闭锁的遗迹。最外侧的皱襞为脐外侧壁 脐外侧壁( 动脉闭锁的遗迹 。 最外侧的皱襞为 脐外侧壁 ( 腹 壁下血管襞) 内有腹壁下血管。 壁下血管襞),内有腹壁下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脐外侧襞外侧的陷凹称腹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脐外侧襞外侧的陷凹称腹 股沟外侧窝,该窝正对腹股沟管深环, 股沟外侧窝,该窝正对腹股沟管深环,其内侧的 陷凹称腹股沟内侧窝 腹股沟内侧窝, 陷凹称腹股沟内侧窝,正对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 管浅环。脐正中壁与脐内侧襞之间的陷凹, 管浅环。脐正中壁与脐内侧襞之间的陷凹,称为 膀胱上窝。 膀胱上窝。
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8374903
图7 止血钳挑起肌束为右侧提睾肌耻骨束(活体上)
图8 直流电刺激左侧的提睾肌耻骨束(活体上)
图9 “ 提睾肌耻骨束”的生物力学(示意图)
但当刺激“提睾肌耻骨束”时,见 提睾肌(在“提睾肌耻骨束”分出处以上 的部分)紧缩及弓状缘明显向腹股沟 韧带靠拢,特别是当刺激生殖股神经 的生殖支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此 外,当刺激“提睾肌耻骨束”时,尚可 见相当于腹环处的腹内斜肌有局部抽 动现象。
五、腹股沟区生理性薄弱的因素
1、腹外斜肌在此初移行为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达不到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 3、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园韧 带在此通过,形成潜在的肌筋 膜裂隙; 4、人在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 腹内压力最大。
直疝三角
定义
即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韧带和腹 直肌外缘所围成的三角形(海氏 角)。 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为宽 阔 扁肌 , 位于 腹 前外 侧 部的 浅 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 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 束向下止于髂棘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 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 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 棘与 耻 骨 结 节 之间 , 称 为 腹 股 沟 韧 带 ing uin al lig. 。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 提睾肌耻骨束” 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1.70~3.00) (1.80~3.00) 宽度 0.81士0.17(0.18) 0.83士0.17(0.18) (0.50~1.00) (0.50~1.00) 厚度 0.37士0.08(0.08) 0.38士0.08(0.08) (0.20~0.50) (0.20~0.6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区和阴囊
• 腹股沟区层次结构 • 腹股沟管 • 阴囊 • 精索、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腹股沟区的境界和特点
• 腹外斜肌已移行为腱膜。 •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达不到腹股沟 韧带内侧部。 •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和 腹横肌筋膜形成了一个肌筋膜间隙, 称为腹股沟管。管内男性有精索,女 性 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人体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腹内压 力比平卧位时高三倍。
精索、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睾丸下降与隐睾、交通性鞘膜积液或先天 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的关系:
1.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脊 柱腰部的两侧,在腹后 壁的腹内筋膜和壁腹膜 之间。 2.胚胎3个月时,睾丸 下降至髂窝内。 3.胚胎7个月时,接近 腹股沟管深环,同时壁 腹膜形成鞘突。 4.待出生前,进入阴囊 内。
阴囊、睾丸和精索被膜与腹前外侧壁层次的延续关系
与腹膜陷凹的关系 从腹股沟外侧窝脱出 从腹股沟内侧 窝脱出
疝脱出的方向 出
自外上方向内下方脱出
向前脱
谢谢!
腹前外侧壁
阴囊、睾丸和精索
1.皮肤
1.皮肤
2.浅筋膜
2.肉膜
3.腹外斜肌腱膜及其筋膜 3.精索外筋膜
4.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筋膜4.提睾肌及其筋膜
5.腹横筋膜
5.精索内筋膜
6.腹膜外筋膜
6.脂肪组织
7.壁腹膜
7.睾丸鞘膜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
疝
脱出部位
腹股沟深环
腹股沟三角
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位于动脉的外侧 位于动脉的 内侧
因此,该区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 易发生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血管和神经
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
1.浅环2.内侧脚3. 外侧脚4.脚间纤 维5.反转韧带6. 腹股沟韧带7.腔 隙韧带8.耻骨梳 韧带9.腹直肌鞘 前层11.腹白线12. 腹股沟管前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结构
1.弓状下缘2.腹股沟镰(联合腱) 3.睾提肌4.腹直肌鞘5.腹白线6.腹 股沟管前壁、上壁和后壁
腹横筋膜形成的结构
1.深环2.精索内筋膜3.凹间韧带 4.腹股沟管后壁
腹膜外筋膜内的结构和脐以下壁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管
腹股沟区的
神经和血管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腹壁下动脉 •旋髂深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