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北京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

2018年北京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才i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算渣取液D.灌装保存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C.用蒸储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2C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52。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0H还原学科.网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0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0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①代表滴加H2 S0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0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0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现象a 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c处无明显变化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b 处:2H 2O 2e=H2 2OHB、b 处:2Cl 2e CI2…, 「一、一一_ 2C、c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第II卷25.(17 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 A的分子式是C7 H8,其结构简式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化学含答案(北京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化学含答案(北京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B】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 B.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4NH+OH−C.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教案资料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教案资料

10CaSO4·0.5H2O+6H3 PO4
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 H3PO4__________H2SO4(填 “ >或”“ <)”。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 P和 S电子层数相同, __________ 。 ( 3)酸浸时,磷精矿中 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 HF,并进一步转化为 SiF4除去。写出生 成 H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4)H2O2 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 CO2 脱除, 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 相同投料比、 相同反应时间, 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 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
( 1)按官能团分类, A 的类别是 __________。 ( 2) A→B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C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 ( 4) C→D所需的试剂 a 是 __________。 ( 5) D→E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6) F→G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 。 ( 7)将下列 K→L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FeSO4 溶液中
水中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随后
Na2S 溶 液 滴 入 热铜丝插入稀硝
AgCl 浊液中
酸中
沉淀由白色逐渐 产生无色气体,
随后变为红褐色 迅速褪色
变为黑色
随后变为红棕色
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 ― COOH或 ― 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C17H35COOC2H5+H218O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答案解析

1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解析
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拓展: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生成CH 3COOH 的总反应为CH 4+CO 2CH 3COOH ,原子利用率为100%;B 项,CH 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 键发生断裂;C 项,根据图示,。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

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 2H5+H218O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 3·H2O+OH−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 【答案】A【解析】分析:A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B项,氨水为弱碱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C项,Na易失电子形成Na+,Cl易得电子形成Cl-;D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A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 +H2O,A项错误;B项,常温下0.1mol·L-1氨水的pH=11.1,溶液中c(OH-)=10-2.9mol·L-10.1mol·L-1,氨水为弱碱水溶液,电离方程式为NH 3·H2O NH4++OH-,B项正确;C项,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Na易失电子形成Na+,Cl 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l易得电子形成Cl-,Na将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给Cl,Na+与Cl-间形成离子键,C项正确;D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D项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机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电解精炼铜的原理。

注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2018年高考试题 理科综合 化学(北京卷)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试题 理科综合 化学(北京卷)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试题(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一C 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常温时,0.1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NH +4+OH-C.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BCD实验NaOH 溶液滴入FeSO 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 2S 溶液滴入AgCl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本试卷共16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我国科技成就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所D.开采可燃冰,B“”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氘、氚用作人造太阳天制氢气用于新将其作为能源使核聚变燃料”宫二号的火箭燃料能源汽车用【答案】 B点睛:本题观察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差别,化学变化的特色是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差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 CH 4转变为高附带值产品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表示图以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 4→ CH3COOH 过程中,有 C―H键发生断裂C.① → 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升反应物的均衡转变率【答案】 D【分析】分析:A 项,生成 CH 3COOH 的总反应为CH 4+CO 2CH3 COOH ,原子利用率为 100%; B 项, 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 C 项,依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 ②放出能量并形成 C-C 键; 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均衡,不可以提升均衡转变率。

详解: A 项,依据图示 CH 4与 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 3COOH ,总反应为CH 4+CO 2CH3COOH ,只有 CH3COOH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 A 项正确;B 项, CH 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 B 项正确;C 项,依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 ②放出能量,比较①和②,① → ②形成 C-C 键, C 项正确; 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均衡,不可以提升反应物的均衡转变率,D 项错误;答案选 D 。

2018年度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和标准答案

2018年度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和标准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 RNA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B.常温时,0.1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NH+4+OH-C.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解析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解析

★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生成,是物理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燃烧生成新物质CO2、H2O、N2,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7.D解析:由示意图可知反应原料CH4和CO2完全转化为CH3COOH,故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由甲烷和乙酸的结构可知: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B正确;由示意图可知①的能量高于②的,且②出现C一C键,故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C正确;催化剂在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的移动,即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B.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4NH+OH−C.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8.A解析: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该反应应为: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H2O,A错误;氨水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正确,B正确;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中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得到一个电子行政Cl-,Na+和Cl-的电子式分别为Na+、,C正确;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阴极上Cu2+得到电子生成Cu,D正确。

(完整版)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版含答案,推荐文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6 页,共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 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C 17H 35COOC 2H 5+H 218O NH+ B.常温时,0.1 mol·L -1 氨水的 pH=11.1:NH 3·H 2O 4+OH −C. 由 Na 和 C1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 − 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10.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 ―NH 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AB CD实验NaOH 溶液滴入FeSO 4 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 2S 溶液滴入 AgCl 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3D. 结构简式为:11. 测定 0.1 mol·L -1 Na 2SO 3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 pH ,数据如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 化学(北京卷)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 化学(北京卷)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一C 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 .常温时,0.1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NH +4+OH-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一COOH 或一NH 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 .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mol·L -1Na 2SO 3₃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含答案)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化学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 .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 .常温时,0.1 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 +4NH +OH − 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 −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BCD实验NaOH 溶液滴入石蕊溶液滴入氯Na 2S 溶液滴入热铜丝插入稀硝FeSO 4溶液中水中AgCl 浊液中 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 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 .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 mol·L -1 Na 2SO 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考试逐题解析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考试逐题解析

(4)通过 C 和 D 的分子式确定是 C 中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即水解 反应,需要的条件是 NaOH 水溶液; (5)根据 D 的分子式,D 为丙三醇,D 到 E 是浓硫酸加热条件下, 醇的消去反应,得到碳碳双键,又根据 K 和 J 的结构简式,可逆推出 E 中有醛基,故方程式为:
(6)通过 F 和 G 的分子式,确定 F 到 G 发生的是苯酚邻位被硝基取 代的反应,故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7)根据已知 i,K 到 L 先发生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根据最终产物 8-羟基喹啉的结构简式,确定第一步产物为: ,在浓硫酸加热
A. 甲醇低温所 B. 氘、氚用作
C. 偏二甲肼用
D. 开采可燃
制氢气用于新能 “人造太阳”核 作发射“天宫二 冰,将其作为能 源汽车 【答案】B 【解析】 B 选项核聚变属于核转变(是发生核反应或核衰变形成新核素的过程, 原子核种类发生变化) ,不属于化学变化。 7.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 和 CH4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聚变燃料 号”的火箭燃料 源使用
① 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 H3PO4____H2SO4 (填“>”或“<”) 。 ② 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 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 ______。 (3)酸浸时,磷精矿中 Ca5(PO4)3F 所含氟转化为 HF,并进一步转化 为 SiF4 除去。写出生成 H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产物 L 为:
9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优能 1 对 1&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联合出品
(8)根据题目信息,G 到 J 为还原反应,故 L 到 8-羟基喹啉为氧化反 应;从 L 到 8-羟基喹啉少 2 个 H 原子,故失去 2e-,从 G 到 J 少 2 个 O 原子,多 2 个 H 原子,得到 6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故 L 与 G 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26.(13 分)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B.常温时,0。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解析

2018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题6分,共1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以下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6.B解析:甲醇制氢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氘、氚发生核裂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燃烧生成新物质CO2、H2O、N2,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7.D解析:由示意图可知反应原料CH4和CO2完全转化为CH3COOH,故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由甲烷和乙酸的结构可知: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B 正确;由示意图可知①的能量高于②的,且②出现C一C键,故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C正确;催化剂在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的移动,即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错误。

8.以下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B.常温时,mol·L-1:NH3·H2O+4NH+OH−C.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8.A解析: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该反应应为: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H2O,A错误;氨水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正确,B正确;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中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得到一个电子行政Cl-,Na+和Cl-的电子式分别为Na+、,C正确;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阴极上Cu2+得到电子生成Cu,D正确。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本试卷共16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我国科技成就所波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所D.开采可燃冰,B“”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氘、氚用作人造太阳天制氢气用于新将其作为能源使核聚变燃料”宫二号的火箭燃料能源汽车用A.AB.BC.CD.D【答案】 B点睛:此题考察化学变化、核反响的差别,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响的差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响不属于化学反响。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 CH 4转变为高附带值产品CH3COOH 的催化反响历程。

该历程表示图以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响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 4→ CH3COOH 过程中,有 C―H键发生断裂C.① → 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升反响物的均衡转变率【答案】 D【分析】剖析:A 项,生成 CH 3COOH 的总反响为CH 4+CO 2CH3 COOH ,原子利用率为 100%; B 项, 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 C 项,依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 ②放出能量并形成 C-C 键; 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响速率,不影响化学均衡,不可以提升均衡转变率。

详解: A 项,依据图示 CH 4与 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 3COOH ,总反响为CH 4+CO 2CH3COOH ,只有 CH3COOH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 A 项正确;B 项, CH 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 B 项正确;C 项,依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 ②放出能量,对照①和②,① → ②形成 C-C 键, C 项正确; 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响速率,不影响化学均衡,不可以提升反响物的均衡转变率,D 项错误;答案选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 化学(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 .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 .常温时,0.1 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 NH + 4+OH −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 −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温度/℃25 30 40 25pH 9.66 9.52 9.37 9.25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 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 +H2O NH+4+OH−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①与④的K w值相等12.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5.(17分)8−羟基喹啉被广泛用作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和萃取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下图是8−羟基喹啉的合成路线。

已知:i.ii.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1)按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是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4)C→D所需的试剂a是__________。

(5)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7)将下列K→L的流程图补充完整:(8)合成8−羟基喹啉时,L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反应时还生成了水,则L 与G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6.(13分)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5(PO4)3(OH),还含有Ca5(PO4)3F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CaSO4·0.5H2O(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

(2)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2Ca5(PO4)3(OH)+3H2O+10H2SO4△10CaSO4·0.5H2O+6H3PO4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H3PO4__________H2SO4(填“>”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和S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___。

(3)酸浸时,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并进一步转化为SiF4除去。

写出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H2O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

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

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42−残留,原因是__________;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a g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b 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c mL,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已知:H3PO4摩尔质量为98 g·mol−1)27.(1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

过程如下:(1)反应Ⅰ:2H 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反应Ⅲ:S(s)+O 2(g)SO2(g) ΔH3=-297 kJ·mol-1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

将ii补充完整。

i.SO 2+4I-+4H+S↓+2I2+2H2Oii.I 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I-(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序号 A B C D试剂组成0.4 mol·L-1 KI a mol·L-1 KI0.2 mol·L-1 H2SO40.2 mol·L-1 H2SO40.2 mol·L-1 KI0.0002 mol I2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28.(16分)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

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

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3Cl 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

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

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Ⅰ.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

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 FeO42−(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FeO42−>MnO4−,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FeO42−>MnO4−。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

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北京卷)6.B7.D8.A9.C10.B11.C12.D25.(17分) (1)烯烃(2)CH 2=CHCH 3+Cl 2CH 2=CHCH 2Cl+HCl(3)HOCH 2CHClCH 2ClClCH 2CH(OH)CH 2Cl(4)NaOH ,H 2O(5)HOCH 2CH(OH)CH 2OH CH 2=CHCHO+2H 2O(6)取代反应(7)(8)氧化 3∶126.(13分)(1)研磨、加热 (2)①<②核电荷数P <S ,原子半径P >S ,得电子能力P <S ,非金属性P <S (3)2Ca 5(PO 4)3F+10H 2SO 4+5H 2O△10CaSO 4·0.5H 2O+6H 3PO 4+2HF ↑(4)80 ℃后,H 2O 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5)CaSO 4微溶 BaCO 3+24SO+2H 3PO 4BaSO 4+CO 2↑+H 2O+2-24H PO(6)0.049bca27.(12分)(1)3SO 2(g)+2H 2O (g)2H 2SO 4 (l)+S(s) ΔH 2=−254 kJ·mol −1(2)>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 2SO 4 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 2SO 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SO 2 SO 42− 4H + (4)①0.4②I −是SO 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 +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 +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③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28.(16分)(1)①2KMnO 4+16HCl2MnCl2+2KCl +5Cl2↑+8H2O②③Cl 2+2OH−Cl−+ClO−+H2O(2)①i. Fe3+ 4FeO 42−+20H+4Fe3++3O2↑+10H2Oii.排除ClO−的干扰②>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③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Fe3+和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MnO4−的颜色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