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三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几何公差-3.2几何公差
平行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平行方向的误差。
(2)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垂直方向的误差。
面对面、线对面(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
线对面(给定一个方向)、面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
(3)倾斜度 倾斜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倾斜方向的误差。
位置度公差带
定位公差的特点:一是公差带的位置固定,二是定位公 差可以同时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方向误差和位置误差。
在对同一要素同时给出形状、定向和定位公差时,各公 差值应满足t形状<t定向<t定位。
3. 跳动公差及其公差带 跳动公差是按照特定的检测方式规定的公差项目。它是 指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即 指示表在给定方向上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的允许值。 (1)圆跳动
(2)对称度
对称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对基准 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的共面性或共线性误差。对称度公差 带的形状有两平行平面和两平行直线等。
下图是被测中心面对基准中心面的对称度公差,其公差带 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于基准平面(A)对称分布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3)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 位置的变动量。位置公差带的形状有圆、球、圆柱、两 平行直线和两平行平面等。 下图a为点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 值t,且圆心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80、60和基准A、B确定 的圆内区域。 下图b为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 值t,且轴线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80、60和基准B、A、C 确定的圆柱内区域。
应该注意,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限制实际圆柱表面的圆度 误差和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3.2.2轮廓度公差及其公差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3课教案
对某些特别重要的配合,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相应的因素确定要求的公差等级时,才用计算法进行精确设计,确定孔、轴的公差等级。
学生倾听思考与练习。
学生认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使学生进行温故知新。
正文讲授
一、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70分钟)
根据实际需要规定了优先、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孔、轴公差带,从而有利于生产和减少刀具、量具的规格、数量,便于技术工作。
学生倾听思考与练习。
让学生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标准化相关概念。
正文讲授
二、公差等级的选择(70分钟)
技能
为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标准,必须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极限与配合中涉及的各术语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极限制,掌握孔,轴公差带和配合的标准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后续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并工作实践扩展、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就是如何根据使用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孔、轴的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即在公称尺寸确定之后,选择公差等级、配合制和配合种类(基本偏差)的问题。
及作业设计
(5分钟)
P39,2-5/2-6/2-7/2-8/2-9/2-10。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与实践教学、课堂拓展相结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进入应用的重要环结即:学会找本教材或工具书的“表”;会查资料上的“表”。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经典掌控,抓住重点,熟练应用。
让学生学会公差等级的选择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解释公差带和公差等式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2.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举例说明配合的选用和表示方法。
2.3 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公差配合图示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图示的应用和绘制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应用3.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加工精度、装配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检验标准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解释尺子、卡尺、量规、测微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2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举例说明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案第三章
主要讲解对83块套的量块尺寸的选择
例:
-1.005第一块
-1.43第二块
第三块
30第四块
必须力求使量块数不超过四块,以减少累积误差。选用量块时,应根据所需组合的尺寸,从量后一位数字开始选择,每选一块应使尺寸的位数减少一位,其余依次类推。
2、游标卡尺与千分尺
1)、游标卡尺的结构
师:归纳小结
生:思考回答
布置作业3ˊ
师:讲解做题要点
【复习导入】
1、测量与检验的联系与区别
2、测量的四大要素的内容与特点
3、计量器具的分类
4、测量方法的分类
【讲授新课】
一、测量误差
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计量器具误差
2)方法误差
3)环境误差
4)人员误差
二、常用的长度尺寸测量器具
1、量块
1)量块的形状、用途及尺寸系列
辅助教具
示教模型、挂图、多媒体
作业
P66: 2、3
拟用时间
30分钟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用的几种测量工具的使用
3、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测量工具的正确的使用
教学难点
几种常用测量工具的分度值的计算与使用
教学回顾
说明
授课教师:陈春霞审阅签名:
提交日期:2011年2月22日审阅日期: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与内容
导入 6ˊ
生:请2生上黑板右上角写答案,以待纠正;
师:提问
(答对的学生加平时分2分)
师:讲授
重点、难点
15ˊ
师:实物器具演示
师:举例说明,引起兴趣,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检测形位误差共()课时§3-1 概述课时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四、形位公差带教学目标:热爱机加行业教学工具:教案、课本讲解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和面的几何要素。
1.按存在状态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2.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4.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1.公差框格的标注(1)在矩形方框中给出,方框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框格中的内容按从左到右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填写,框格中内容由公差特征符号、公差值、基准(形状公差不标注基准)及指引线等组成。
(2)公差值用线性值,如公差带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则在公差值前加注Φ;如是球形的则加注“SΦ,当一个以上要素作为被测要素,如6个要素,应在框格上方标明。
(3)如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下表中的特殊符号。
(4)如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为方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面。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标注规定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指引线可从框格的任一端引出,引出段必须垂直于框格;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如下图所示。
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要素确定的点时,则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如下图所示。
对几个表面有同一数值的公差带要求,可按下图方法进行标注。
3.基准的标注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采用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相应的公差框格内。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2 公差配合概述解释公差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和配合制度。
第二章:基本尺寸与公差2.1 基本尺寸解释基本尺寸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和标注方式。
2.2 公差解释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的分类,包括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
第三章:配合与间隙3.1 配合概述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分类,包括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
3.2 间隙的计算与选择介绍间隙的计算方法。
讲解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概念。
讲解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6.1 线性尺寸公差计算介绍线性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线性尺寸公差计算的实例。
6.2 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解释角度和形状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的实例。
第七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7.1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介绍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
7.2 机械装配的公差配合控制解释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
讲解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控制的实例。
第八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8.1 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应用的实例。
8.2 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解释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等基本术语。
讨论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量、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等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2.2 尺寸公差的计算介绍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
2.3 位置公差的计算介绍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位置公差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
第三章:测量技术3.1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误差。
3.2 测量方法的选用介绍测量方法的选用原则和步骤。
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讨论测量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报告。
第四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
4.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测量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中的应用。
4.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对装配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问题。
讨论解决实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综合应用6.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优化公差配合,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介绍公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2 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熟悉基本术语和原理。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本术语和原理介绍。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术语和原理。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公差配合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2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基本公差配合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定义和原理。
互动法: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公差配合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原理。
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实践,加深对测量误差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1.3 技术测量的概念解释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介绍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常用测量方法。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基本公差表示法解释基本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基本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2 配合表示法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3 公差带表示法解释公差带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1 公差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公差配合选用的步骤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的计算和决策过程。
3.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差配合选用的方法。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的概念和目的。
介绍测量的方法和常用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和区别。
介绍测量误差和精度的表示方法。
4.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解释测量数据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常用测量工具与方法5.1 卡尺的使用介绍卡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卡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2 千分尺的使用介绍千分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3 量棒的使用介绍量棒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量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测量平面度6.1 平面度概念解释平面度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平面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工具。
6.2 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解释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6.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面度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测量直线度7.1 直线度概念解释直线度的定义和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讨论公差和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作用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基本公差配合类型讨论基本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举例说明公差配合的计算过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尺寸公差的标准和规定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形位公差的重要性和应用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尺寸链4.1 表面粗糙度讨论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解释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寿命的影响4.2 尺寸链介绍尺寸链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尺寸链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和作用第五章:技术测量工具与方法5.1 机械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测量工具及其特点讨论机械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电子测量工具解释电子测量工具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用的电子测量工具及其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6.1 测量误差的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6.2 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6.3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解释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技术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几何公差与角度公差7.1 几何公差解释几何公差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几何公差的标准和规定7.2 角度公差介绍角度公差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角度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第八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8.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解释如何合理选择公差配合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8.2 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现代测量技术与自动化9.1 概述现代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释现代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中的应用9.2 自动化测量系统解释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讨论自动化测量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综合练习提供综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区别。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意义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学习尺寸公差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系列和选用原则2.2 配合理解配合的概念及分类学习配合的选用方法及实例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掌握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与标注学习形状公差的应用实例3.2 位置公差解释位置公差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位置公差的标注与计算方法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学习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与标注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概述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2 测量工具与方法掌握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第六章:尺寸测量6.1 长度测量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6.2 角度测量理解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学习角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第七章: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7.1 形状误差测量掌握形状误差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形状误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7.2 位置误差测量理解位置误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位置误差测量的工具和操作技巧第八章:表面粗糙度测量8.1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工具和设备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8.2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例通过实例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9.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9.2 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掌握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章: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了解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测量技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理解测量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测量技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难点解析: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 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 理解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公称尺寸、基本偏差、标准公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标注技巧和注意事项。
2.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1. 学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偏差、上偏差、下偏差等。
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3.1 尺寸公差的选择1. 学习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尺寸公差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3.2 配合的选择1. 学习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2. 掌握配合的应用实例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1 形状公差1. 学习形状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4.2 位置公差1. 学习位置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表示1. 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和参数。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1. 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评定指标。
2.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巧和应用实例。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1. 理解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过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测量的分类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6.2 测量器具与测量误差1. 学习各种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应用。
2. 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基本误差分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七章:长度测量7.1 尺子和卡尺的使用1. 学习尺子和卡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尺子和卡尺的读数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7.2 量块和量规的使用1. 了解量块和量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内容、范围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1.2 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的定义。
讨论公差和配合的关系以及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作用。
1.3 测量技术的发展回顾测量技术的历史和演变。
讨论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测量原理2.1 长度测量介绍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2 角度测量解释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各种角度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2.3 表面粗糙度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公差配合原理3.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极限偏差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的分类和应用。
3.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公差配合图的表示方法和解读。
3.3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测量技术应用4.1 机械零件测量介绍机械零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机械零件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校准。
4.2 装配精度测量解释装配精度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介绍装配精度测量的方法和工具。
4.3 自动化测量技术介绍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自动化测量技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
讨论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减小方法。
5.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数据处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解释数据处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
5.3 测量结果的表示和评价讨论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评价指标。
举例说明测量结果的评价和应用。
第六章:线性尺寸测量与控制6.1 线性尺寸测量技术探讨各种线性尺寸测量方法,如卡尺、千分尺、测微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检测形位误差共()课时§3-1 概述课时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四、形位公差带教学目标:热爱机加行业教学工具:教案、课本讲解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和面的几何要素。
1.按存在状态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2.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4.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1.公差框格的标注(1)在矩形方框中给出,方框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框格中的内容按从左到右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填写,框格中内容由公差特征符号、公差值、基准(形状公差不标注基准)及指引线等组成。
(2)公差值用线性值,如公差带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则在公差值前加注Φ;如是球形的则加注“SΦ",当一个以上要素作为被测要素,如6个要素,应在框格上方标明。
(3)如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下表中的特殊符号。
(4)如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为方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面。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标注规定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指引线可从框格的任一端引出,引出段必须垂直于框格;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如下图所示。
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要素确定的点时,则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如下图所示。
对几个表面有同一数值的公差带要求,可按下图方法进行标注。
3.基准的标注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采用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相应的公差框格内。
基准的几种标注方法见下图: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用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如多基准组合,表示基准的大写字母应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至右分别置于各格中。
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带有基准字母的短横线应置放在要素的外轮廓上或在它的延长线上(但细实线应与尺寸线明显的错开),基准符号还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表面的参考线上。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则基准符号中的细实线与尺寸线对齐。
如尺寸线处安排不下两个箭头,则另一箭头可用短横线代替。
4.理论正确尺寸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或角度),在图样上用带方框的尺寸(或角度)数字表示。
表示被测要素或基准的一种没有误差理想状态,因此理论正确尺寸(或角度)不带公差,如下图所示。
5.对零件局部限制的规定练习:改错改错四、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四个要素:1.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公差带的形状是指限制被测要素变动的包容区域的理想形状,它是由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和给定的公差特征项目所确定的,常见的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如图:2.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指理想包容区域的宽度或者直径。
3.形位公差带的方向指形位误差的检测方向。
对于定向、定位公差带而言公差带的方向就是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形状公差的公差带方向还与被测要素的实际状态有关。
在右图中直线度公差带和平行度公差带,指引线的方向都是一样的,但是公差带的方向却不一定相同。
4.形位公差带的位置形位公差带的位置是指形位公差带相对于被测要素的位置,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
当公差带会随着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反之如果公差带不会随着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公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3-2 形位公差课时知识点:一、形状公差二、轮廓度公差三、位置公差四、形位公差带教学目标:热爱机加行业教学工具:教案、课本导入知识点:形位公差是用来限制零件本身的形位误差,是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在形状、方向或位置上允许的变动量。
分为形状公差、形状或位置公差、位置公差三类。
讲解知识点:一、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4个项目。
1.直线度直线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可以分为给定平面内、给定方向和任意方向三种直线度公差。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2)给定方向的直线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3)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公差应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平面度平面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同时可以限制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圆度限制实际被测零件截面圆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圆度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圆柱度限制实际被测圆柱面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可以综合控制圆柱体正截面和纵截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小结:形状公差4个项目都是对单一要素的形状提出的,不涉及基准,因此公差带没有方向和位置的约束;而且这些项目对应的理想要素都不涉及尺寸问题,因此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将跟随零件的实际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二、轮廓度公差轮廓度公差属于形状或位置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两项,当无基准要求时属于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时属于位置公差。
1.线轮廓度限制平面曲线或者曲面的截面轮廓的形状变动。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
2.面轮廓度限制曲面轮廓的形状变动,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及理想位置)的面上。
三、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和(或)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分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跳动公差三类。
1.定向公差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三项;每个定向公差又分为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面对线四种形式。
(1)平行度①线对线的平行度给定一个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给定两个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其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四棱柱)。
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②线对面的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③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④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且平行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垂直度垂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其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面,相互垂直的两组平行面(四棱柱)、圆柱面等几种情况。
①线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②线对面的垂直度:给定一个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给定两个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是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③面对线垂直度:面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④面对面的垂直度:面对面的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倾斜度倾斜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基准在给定的倾斜方向上的变动,其公差带的形状同样有两平行面,相互垂直的两组平行面(四棱柱)、圆柱面等几种情况。
面对面的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面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面对线的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小结: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但公差带的位置仍然是浮动的。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与其有关的形状误差的功能,如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除了可以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外还可以限制被测面的平面度误差。
2.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的变动区域,因而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位置。
定向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三项。
(1)同轴度同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的位置误差,即要求被测轴线的理想位置应与基准同轴,其公差带是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
(2)对称度对称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对基准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是否共面的误差,即被测中心要素的理想位置应与基准中心要素共面。
最常见的面对线对称度和面对面对称度。
下图是面对面的对称度,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要求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A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下图是面对线的对称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于基准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此时键槽的中心平面应位于距离为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该两平行平面对称配置在通过基准轴线的辅助平面两侧。
(3)位置度位置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理想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共同确定。
位置度的被测要素可以是点、线、面,公差带的形状有圆、球、圆柱、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两组相互垂直的平行平面(四棱柱)等区域下图是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轴线位于理想位置的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轴线的位置由三基面体系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此时轴线应位于直径为0.08,且相对于C、B、A基准表面的理论正确位置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下图是面的位置度公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面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面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此时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由以相对于基准线B<基准轴线)和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
定位公差小结:定位公差带相对于基准用理论正确尺寸定位,有确定的位置,所以定位公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