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安全警示标志
液氨MSDS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根据GB16483—2000编写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企业电话号码:国家应急咨询电话:(0532)8388909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10601生效日期:2011年06月0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分类:纯品主要成分:氨CAS号:7664-41-7(无水)分子式:H3N;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国际原子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使用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和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液氨生产企业、液氨使用单位、液氨运输单位等。
第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本规定,加强对液氨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并对液氨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章液氨的特性与危害第五条液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易挥发、易燃、有毒等特性。
第六条液氨的主要危害如下:(一)燃烧和爆炸:液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毒性:液氨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接触后可引起皮肤、黏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三)环境污染:液氨泄漏后,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第三章液氨使用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液氨使用安全。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加强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采取以下措施:(一)储存:液氨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储存安全。
液氨储存区域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二)运输:液氨运输车辆应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资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火灾等事故发生。
(三)使用:液氨使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液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四)处置:液氨处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培训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液氨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_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企业电话号码:国家应急咨询电话:(0532)8388909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10601生效日期:2011年06月0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分类:纯品主要成分:氨CAS号:7664-41-7(无水)分子式:H3N;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国际原子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液氨使用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理方法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方法1.氨气健康危害:自燃温度:燃烧极限:16-25%无水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无色可燃的储存于钢瓶的液化压缩气体。
氨气会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它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或爆炸的危险,因此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必须排空,进入浓度超过暴露极限区域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大规模泄露时需要全身防护服,并随时意识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2.中毒症状:眼接触:暴露在氨气中,会对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刺激。
吸入:氨气强烈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
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接触蒸汽会造成刺激和灼伤。
接触液体会造成组织冻伤并伴有碱性灼伤和脱水,皮肤长期或多次暴露会引起皮炎。
3.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2、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4、使用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5、使用场所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6、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企业应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复检,确保安全有效,报警仪的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因检定合格,检定报告存档备查;7、液氨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通道;8、液氨储罐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9、液氨储罐应设置固定消防水喷淋系统,外部用配置消防栓,并配备移动式喷雾水枪;10、液氨钢瓶实瓶区、空瓶区分别布置并有明显区别标志,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液氨钢瓶立式放置时应采取防止钢瓶倾倒的措施;11、液氨钢瓶储存不应与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贴邻建造;12、液氨储存区应设置事故吸收水池,在堵漏无效的情况下,可将液氨瓶投入吸收水池中;13、压力管道应上使用证;14、气瓶供应商应提供符合要求的资质文件;15、电气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4.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进行医疗处理;吸入:将人员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取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责输氧,并立即进行医疗处理;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脱掉被污染衣物。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液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冷藏的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和毒性。
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使用,保护使用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必须制定严格的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 液氨的基本介绍液氨化学名称为氨气,化学式为NH3,是氮和氢的化合物,无色气体。
在常温和常压下,液氨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
液氨主要用于冷冻、冷藏等各方面的工业生产和农业运输。
2.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液氨的使用必须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规定:2.1 确定使用范围和任务在使用液氨之前,应明确使用范围和任务。
任何人员在使用液氨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或资质。
2.2 安全装备和设施使用液氨时,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靴等。
液氨操作区域应设有紧急淋浴和紧急洗眼设施,并保持畅通。
2.3 液氨储存和运输液氨的储存和运输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
要确保液氨储罐或容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避免碰撞、撞击和剧烈震动。
禁止使用老化、腐蚀或磨损的容器。
2.4 液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用液氨时,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单人操作。
•在操作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员注意液氨使用区域。
•在液氨泄漏或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撤离人员、封锁泄漏源、通风排除气体等。
•禁止使用与液氨不相容的物质或设备。
•定期维护和检查液氨的设备和管道,确保其完好。
2.5 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液氨泄漏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在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呼叫紧急救援电话,报告液氨泄漏事故。
•封锁泄漏源,避免泄漏的进一步扩散。
•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保持距离泄漏源。
•关闭液氨供应设备,切断泄漏源。
•通风区域,排除泄漏的液氨气体。
•提供急救措施给受伤人员。
2.6 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液氨使用产生的废物必须正确处理,遵守相关废物管理法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
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氨化学品英文名:Liguid ammonia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氮肥、铵盐、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化学气相沉积、标准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分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O 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源或在N2中可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液化气体,皮肤腐蚀/刺激-1B,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急性毒性-吸入-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分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O中可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源或在N2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一、标识:中文名:氨;氨气;液氨英文名:Ammonia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 结构式:CAS号:7664-41-7 RTECS号:B06750000 HS编码:UN编号:1005(无水)危险货物编号:23003 IMDG规则页码:2104二、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密度:0.7710CAS:1336—21—6 (25%水溶液) UN:1005 (无水:大于50%氨溶液);UN:2672 (10%~35%氨溶液);UN :2073 (大于35%但小于50%氨溶液) 熔点:-77.7沸点:-33.5 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597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
易溶于水,并生成碱性腐蚀性的氢氧化铵溶液。
氨浮在水上并发生“沸腾”。
能产生可见的有毒蒸气团。
气体比空气轻,遇冷附着在地面上。
也易被固化成雪状的固体。
临界温度(℃):132.4 临界压力(MPa):11.20 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三、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气体。
低于0℃下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自燃温度(℃):651℃爆炸下限(V%):15.7 爆炸上限(V%):27.4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
液氨安全警示标志
编号:SY-AQ-0825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液氨安全警示标志Safety warning signs of liquid ammonia液氨安全警示标志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理化性质】无色具恶臭气味的气体。
沸点-33.5℃。
蒸气密度比空气轻。
闪点-54℃。
爆炸极限15%~28%。
极易液化。
【预防措施】严加密闭。
提供充分的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载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的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事故响应】泄漏处理和灭火: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影响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应急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隔离式防护服。
禁止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截液体泄漏物。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泄漏物,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用雾状水、CO2、砂土等灭火。
【安全贮存】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内。
【废弃处置】用水稀释后,用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处理。
【个体防护】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1、液氨_安全告知标签
公司分管领导安全生产部编制刘志刚液氨NH3◈危险特性:①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②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④对环境有害,避免进入环境;◈灭火方法:①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②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适用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马上就医。
◈储存要求:①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远,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②应与卤素、酸类等禁忌物分开储存;③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泄露处理:①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人员出入;②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或自吸过滤式面罩,穿防毒服,戴低温防冻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③合理通风,加速扩散;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⑤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废水;⑥现场严禁烟火;◈个人防护措施。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阐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公司标记化学品中文名称:液氨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ammonia公司名称:生产公司地址:邮编:传真:公司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阐明书编号:SDS1111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重要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和其她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旳原料;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旳氨化原料,还可用作冷冻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状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旳气体。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导致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浮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边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浮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阐明规范系列原则,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低压液化气体;金属腐蚀物,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对水环境旳危害(急性),类别1;对水环境旳危害(慢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可腐蚀金属;吸入有害;可引起严重旳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致靶器官损害;长期反复接触也许致靶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备阐明:避免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合严禁吸烟。
液氨区安全防护措施
液氨区安全防护措施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在多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如制冷、化工等。
液氨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液氨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液氨区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1. 液氨区域安全规划区域划分:液氨区域应被划分为明确的区域,标明液氨存放的位置和工作区域。
通风系统:确保液氨区域通风良好,可通过安装排气设备和加强通风来减少液氨浓度。
消防设备:液氨区域应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泡沫灭火系统等,以应对潜在的火灾风险。
紧急包装:在液氨区域内设置紧急包装区域,用于储存和处理泄漏或事故引起的液氨。
2. 人员培训和警示标志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应对液氨风险的能力,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采取相应的警示标志措施: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液氨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等,并确保所有涉及液氨的人员定期接受培训。
警示标志:在液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液氨的危险性,并采用易理解的图标和文字。
3. 个人防护装备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液氨区域操作时的个人安全,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呼吸防护:液氨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因此,工作人员应配备适合液氨环境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面具和过滤器。
防护手套和工作服:液氨有腐蚀性,并且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
因此,工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手套和工作服,以避免皮肤接触。
眼部防护:液氨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害。
工作人员应佩戴化学防护眼镜或面具,以确保眼部安全。
4. 泄漏和事故应急处理即使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液氨泄漏和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计划:泄漏检测系统:安装液氨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发现泄漏,并触发警报装置。
应急救援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计划,包括事故报警程序、紧急撤离路线和急救措施,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这些计划。
5.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确保液氨区域和相关安全设备的可靠性,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液氨储存和使用设备,确保其完整性和工作状况。
液氨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区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液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液氨区的储存、运输、使用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液氨区包括液氨储罐区、液氨装卸区、液氨使用区等。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企业是液氨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安全职责,共同做好液氨区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液氨区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六条液氨区操作人员应熟悉液氨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措施。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液氨区的安全管理负责,确保液氨区安全。
第三章安全设施与防护第八条液氨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液氨的储存、使用、运输等注意事项。
第九条液氨储罐、装卸设施、管道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其安全运行。
第十条液氨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
第十一条液氨区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氨气排放达标,防止氨气积聚。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程第十二条液氨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液氨区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
第十四条液氨区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第十五条液氨区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符合岗位要求。
第五章应急处置第十六条液氨区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发生液氨泄漏、火灾等事故时,操作人员应迅速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疏散人员。
第十八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第十九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液氨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条各部门应定期对液氨区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
氨;氨气(液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中文名 7664-41-7
英文名:Ammonia 分子量:17.03 RTECS 号:B06750000
UN 编号:
1005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IMDG 规则页码:210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理 主要用途: 化 性 熔点: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规火险分级:乙
燃 闪点(℃):
无资料
烧
爆
爆炸下限(V%):
15.7
自燃温度(℃):651 爆炸上限(V%):27.4
炸
危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 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险 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储
运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
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驶。
接触限值:
毒 侵入途径: 性 危 毒性: 害
中国 MAC:30mg/m3;苏联 MAC:20mg/m3 美国 TWA:OSHA 50ppm,34mg/m3;ACGIH 25ppm,17mg/m3; 美国 STEL:ACGIH 35ppm,24mg/m3 吸入
稳定性:稳定
液氨储存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液氨储存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0.1.1液氨储存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液氨储罐区的设置1、液氨储罐的基础、防⽕堤及有关的码头、管架、管墩等,均应采⽤⾮燃烧材料,其耐⽕极限不应低于3h。
2、液氨储存场所应设氨⽓体检测报警仪或可燃⽓体监测报警仪。
液氨储存场所构成重⼤危险源的,应按重⼤危险源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
3、液氨罐区内,不应布置⽆关的管道。
常温储存应选⽤球罐或卧罐。
4、液氨储罐应设置防晒、冷却⽔喷淋降温设施或有良好的绝热保温措施。
罐组内宜布置同类⽕灾危险性的罐,液氨储罐区应与氯、溴、碘、酸类及氧化剂等严格隔离。
5、在储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管理措施1、液氨存储、装卸单位应当建⽴健全本单位的安全⽣产责任制、安全⽣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员的职责。
确保企业安全⽣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2、建设项⽬试⽣产(使⽤)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试⽣产(使⽤)⽅案,办理相关⼿续。
操作⼈员经岗前培训合格,⽅可参加操作。
⼯程项⽬验收时,应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3、涉及液氨存储、装卸的危险化学品⽣产、经营、储存企业应依法申请安全⽣产⾏政许可,在取得⾏政许可后不得降低法定的安全⽣产条件。
4、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的储罐、压⼒管道、电⽓设施和防雷、防静电装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及监测。
5、在液氨存储和装卸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警⽰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主要品种的特性、危害防治、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
6、液氨储存、装卸单位的从业⼈员应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加强⽇常安全教育。
7、为防⽌液氨在储存、使⽤过程中发⽣泄漏,造成污染事故,液氨储存罐区处地⾯全部进⾏防渗、防漏、防腐处理,并修建⼩型围堰、泄漏液收集沟,保证事故发⽣后,能有效将事故泄露液收集⾄事故应急池中。
事故收集池拟紧邻污⽔处理设施设置0.1.1氨泄漏应急处理(1)液氨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理要注意以下⼏⽅⾯:1)根据现场情况划分警戒区,处置车辆和⼈员⼀般停靠在较⾼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向。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制冷等领域。
然而,液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一旦操作不当,将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维护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定液氨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液氨储存1. 液氨储存应选择专用的集装箱或储罐,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2. 液氨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远离明火及其他易燃物。
3. 液氨储存区域禁止吸烟,严禁使用明火及产生火花的设备。
二、液氨运输1. 液氨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驾驶员应具备相应驾驶技能和液氨安全操作知识。
2. 液氨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摩擦等造成容器破损的行为。
3. 液氨运输车辆装卸液氨时应确保操作人员配戴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三、液氨使用1. 液氨使用前需进行工作许可和风险评估,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2. 液氨使用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3. 液氨使用过程中应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四、液氨泄漏应急处理1. 发现液氨泄漏应立即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迅速撤离现场。
2. 闪电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按照现场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 在处理液氨泄漏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进行正确有效的泄漏处置。
五、液氨管理1. 液氨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保证身体健康,避免因疾病导致操作不当造成意外。
2. 液氨存储区域应进行定期巡检和检修,确保设备完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3. 建立液氨操作记录,记录液氨的使用情况、泄露情况等,便于事故发生后的追溯。
六、液氨废弃物处理1. 液氨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置。
2. 液氨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破损和泄露,使用专用容器进行运输。
七、液氨事故预防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
3. 制定液氨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类事故。
液氨安全标签
(2019)液氨安全标签(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液氨 Ammonia成分:氨含量:≧ %易燃气体,压力下气体受热可爆炸;引起严重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有长期持续影响;吸入会中毒。
【预防措施】1、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2、避免吸入气体或烟雾。
3、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戴橡乳胶手套。
4、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1、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2、食入:漱口。
不要催吐。
3、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
用水冲洗皮肤、沐浴。
污染的衣服须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4、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5、接触眼睛:用水细心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6、泄漏时,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口。
处理泄漏物必须穿防化服,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切断泄漏源,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或用大量水稀释,收集泄漏物回收处理。
【安全储存】1、避免日照,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2、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设备须接地线。
【废弃处理】1、本品须用水稀释或用盐酸中和。
用水稀释后,再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请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生产商: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电话:XXXX-XXX6501地址:湖南省XXXXXXXXXX 邮编:XXXXXXX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XXX-XXXXXXXXX。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风险等 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事故原因 安全防范措施、要求 危险因素 名称:气瓶(液氨) 管理责任人: 风险等级: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1、火灾爆炸 2、中毒窒息 3、强刺激性 1.气瓶未定位放置,且无防倾倒装置; 2.气瓶安全符件缺少; 3.介质为具有可燃性、中毒与窒息刺激性气体; 4.气瓶未进行定期检验或检查时间超出规定期限; 5.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液氨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6.连接管道老化,破损导致氨气泄漏。
1、工业气瓶用支架或铁链固定, 2、操作人员局熟悉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 3、定期检验维修保养工业气瓶 4、现场消防设施到位,并检查到位确保亮好 5、设置应急吸收池,仓库安装检漏探头。
重要提示 向上风侧疏散人员!。
液氨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液氨(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中文名称:氨气(液氨)分子式:NH 3分子量:17.0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氨 7661-41-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液氨危险特性(液氨理化性)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
,就医。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 15分钟。如有
不适感,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
精品文档
泄漏 应急 处理 包装
防护 措施
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1、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2、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3、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 和洗眼设备。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精品文档
标识
理化 特性
燃爆 特性
毒性 及健 康危 害
急救 措施
中文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点 (℃ ) 燃烧热 (kJ/mol) 主要成分 相对密度 外观性状 溶解性 稳定性 禁忌物 主要用途 燃烧性 闪点 (℃ ) 爆炸下限 (V%)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车间卫生标准 侵入途径 急性毒性
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
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 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 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 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 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 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