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doc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教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校体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2、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懂得如何促进健康。
3、使学生了解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
二、课程时数分配:1、本理论课共计6学时,分别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
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体育的社会科学基础(一)体育的概念与功能(二)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三)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 1、体育与政治 2、体育与经济 3、体育与教育4、体育与军事5、体育与大众传播(四)高校体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1、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 2、高校体育地位与作用3、高校体育目标与任务4、高校体育基本途径本章基本要求:了解体育的概念及功能,理解体育科学化的社会学基础,探索高校体育的目标与基本途径。
本章的重点是:体育科学化的社会学基础。
第二章体质与健康一、课的任务(一)使学生了解体质与健康的内涵,提高对健康的认识。
(二)使学生了解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懂得如何促进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课的内容(一)体质与健康的概念1、体质——体质的概念、体质的范畴2、健康——健康的概念、现代健康观的内涵(二)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1、先天因素的影响2、后天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机体的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因素(三)体质与健康的评价1、健康、体质的评价指标2、体质的评价方法——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第三章体育锻炼的生理科学基础一、课的任务(一)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基础,提高体育锻炼对生理机能的良好影响。
(二)了解疲劳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掌握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二、课的内容(一)体育锻炼与神经、肌肉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2、肌纤维的微细结构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肌肉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二)体育锻炼与氧的供应1、需氧量与吸氧量2、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三)体育锻炼与新陈代谢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四)体育锻炼与疲劳的恢复1、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2、疲劳产生的机制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心理科学基础(一)体育锻炼与感知觉(二)体育锻炼动机(三)体育锻炼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基础1、情感2、意志(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概述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心理影响3、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五)体育锻炼与焦虑的自我控制本章基本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 运动技能综合训练:包括球类、田径、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的技能训练; 3.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规则、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 体育项目学习: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5. 体育游戏与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教学理论知识;2.实践训练: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3.个案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5.游戏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2.实践技能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如动作技巧、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作业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对其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4.期末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5.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参与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大学体育教学教材》(编写:XXX)。
参考书目: - 《体育规则解析》(作者:XXX) - 《运动生理学导论》(作者:XXX)- 《运动心理学引论》(作者:XXX)六、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约为2周。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基础课教材纲要1、理论部分1.1系统理论知识讲授1.1.1大学体育1.1.1.1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1.1.1.2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1.1.1.3学校体育的特点1.1.1.4学校体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1.1.2大学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的培养1.1.2.1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1.1.2.2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特点1.1.2.3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1.2.4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1.1.3大学生的身体锻炼1.1.3.1身体锻炼的意义1.1.3.2身体锻炼的内容与特点1.1.3.3身体锻炼的原则与方法1.1.3.4女大学生的身体锻炼1.1.3.5身体锻炼效果的评定1.1.4运动竞赛1.1.4.1运动竞赛的意义和种类1.1.4.2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1.1.4.3学校运动竞赛1.1.5国内外大型运动竞赛与体育欣赏1.1.5.1国际大型运动会1.1.5.2国内大型运动会1.1.5.3体育欣赏1.1.6我国传统的养生与保健1.1.6.1我国医学的传统养生保健理论1.1.6.2我国传统养生功法1.1.6.3国外养生理论与方法简介1.1.7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与保健按摩1.1.7.1运动损伤概述1.1.7.2运动损伤的处理1.1.7.3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处置1.1.7.4保健按摩1.1.8运动处方1.1.8.1运动处方的意义1.1.8.2制订运动处方的原则,程序及方法1.1.8.3运动处方的内容1.1.8.4运动处方实例介绍1.1.8.4.1一般健康人的运动处方的编制1.1.8.4.2各种慢性病或疾病期间的运动处方1.1.8.4.3病合恢复期运动处方的编制1.1.8.4.4运动处方锻炼的注意事项1.2理论知识小课堂1.2.1养生保健小常识1.2.1.1基础理论篇1.2.1.2科学炼身篇1.2.1.3情志篇1.2.1.4养生保健篇1.2.1.5饮食卫生篇1.2.1.6卫生常识篇1.2.1.7环境与健康篇1.2.2运动知识小常识1.2.2.1篮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2排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3足球运动基础知识与规则裁判法1.2.2.4健美、健美操运动小知识1.2.2.5滑冰、游泳运动小知识1.2.2.6武术运动小知识1.2.2.7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与体育的奇闻轶事2.运动技术教材2.1身体锻炼2.1.1徒手体操:臂的举、摆、振、绕球、屈伸动作。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的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自律精神的有效手段。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增强体力、增加耐力和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2.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团体项目的组织和比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并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应对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通过体育课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律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活动,包括跑步、游泳、爬山等,培养学生的体力和耐力。
2. 体育技能:学习和练习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团体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团体项目,如橄榄球、排球、足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舞蹈和健美操:通过学习舞蹈和健美操,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形态,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健康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践的训练。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活动的规律和原理;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素质。
2. 组织比赛和活动:通过组织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素质。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
具体目的应体现在:.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
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体育实践课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体育实践课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全体学生课程学时:32学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 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体育基础知识1. 体育的基本概念、功能与价值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3. 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4. 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第二部分:体育技能教学1. 基本运动技能:跑、跳、投、攀登、爬越等2. 球类运动技能:篮球、足球、排球等3. 球拍类运动技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4. 武术与健身技能:太极拳、健身操、瑜伽等5. 水上运动技能:游泳、跳水、赛艇等第三部分: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1. 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2. 各类体育竞赛的裁判方法3. 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体育实践活动1. 校园运动会2. 体育节3. 课外体育活动4. 社会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概念、功能与价值等。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技能。
3.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运动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5.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体育基础知识教学第5-8周: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第9-12周:球类运动技能教学第13-16周:球拍类运动技能教学第17-20周:武术与健身技能教学第21-24周:水上运动技能教学第25-28周: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教学第29-32周:体育实践活动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20%2. 期末考试:30%3. 体育技能测试:30%4. 体育实践活动:20%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体育教程》2. 教学参考书:《体育学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3. 教学课件4. 体育设施: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高校体育教学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2.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
三、教材:1. 《大学体育》(第三版);2. 《大学生健康教育》(第二版)。
四、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功训练:包括跑步、跳跃、投掷、接力等基本动作训练;2. 球类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重点训练技术和战术应用;3.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等项目,重点训练技术和比赛策略;4. 游泳:包括自由泳、蛙泳等泳姿,重点训练游泳技巧和水上安全知识;5. 武术:包括太极拳、武术基本功训练等,重点训练身体协调性和心理素质;6. 健身操:包括有氧健身操、无氧健身操等,重点训练身体柔韧性和耐力。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介绍运动知识和技巧;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动作演示、模拟比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六、考核方式:1. 日常表现:包括出勤率、积极参与度、课堂表现等;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3. 期末总评:根据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七、参考书目:1. 《大学体育》(第三版);2. 《大学生健康教育》(第二版);3. 《全民健身条例》。
八、备注:1.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2.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锻炼的服装和鞋子;3. 每节课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避免运动伤害;4. 课程中应注意安全,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大学体育大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技术要领和战术运用。
2. 技能目标: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提高篮球技能水平。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三、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规则2.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3. 篮球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四、教学时间:16课时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篮球基本规则介绍1. 教学内容: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手势、犯规与处罚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二课时:篮球基本技术——运球1. 教学内容: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低手运球、高手运球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三课时:篮球基本技术——传球1. 教学内容:胸前传球、肩上传球、背后传球、地面传球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四课时:篮球基本技术——投篮1. 教学内容: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投、扣篮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五课时:篮球基本战术——进攻战术1. 教学内容:快攻、阵地进攻、中锋突破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六课时:篮球基本战术——防守战术1. 教学内容:人盯人防守、区域防守、联防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第七课时:篮球比赛实践(1)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八课时:篮球比赛实践(2)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九课时:篮球比赛实践(3)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十课时:篮球比赛实践(4)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第十一课时:篮球比赛实践(5)1. 教学内容:模拟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
2. 教学方法:实践法、指导法。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保健、运动生理、运动营养等。
- 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及技巧。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健康目标:-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 增强学生的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保健知识-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2. 运动项目实践:-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健身运动:健美操、瑜伽、武术、跆拳道等- 水上运动:游泳、跳水、皮划艇等- 体能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3. 运动技能与技巧:-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战术- 健身运动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 体育竞赛与组织:- 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体育社团的管理与运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示范法:- 教师或专业运动员示范运动技巧,使学生直观学习。
3.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4. 游戏法:-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5. 竞赛法:- 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讨论法:- 鼓励学生讨论体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 组织学生进行体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 准备教学器材和场地。
2. 实施阶段:- 讲解理论知识,示范运动技巧。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总结阶段:-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 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大纲(本科)
体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健康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教育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思想教育意识,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自我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了解体育教学模式。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时体育基础理论1.我校体育教学综述2.体育养生与终身体育3.体质健康与测量评价2合计2三、实践课教学(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保障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懂得如何利用体育锻炼进行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
3.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积极手段,调控及改善心理状态。
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体质健康标准,以指导自我进行科学锻炼身体,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
4.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实践课教学1.特色课教学(1)太极拳教学:(含长学制)学生的必修课程。
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体育课程,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课程目标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课程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并且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运动技能等。
二、课程内容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比赛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和原理。
通过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表现。
通过参与体育比赛,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中,应该明确规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理论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体育课堂上的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四、评估方式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践表现评估和课堂参与评估等。
通过合理的评估方式,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资源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还应该明确规定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设备和场地等。
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还应该规定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安排应该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
通过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可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估和改进大学体育一教学大纲应该规定课程评估和改进的机制。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1. 引言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质和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指导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
2. 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
2.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敏捷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加强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4.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身体疾病。
3. 教学内容本大纲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3.1 羽毛球•基本技术:拍法、接发球、截击等。
•战术技术:攻防转换、配合技术等。
•比赛规则:羽毛球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羽毛球对肢体灵活性和耐力的要求。
3.2 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战术技术: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等。
•比赛规则:篮球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篮球对协调性、敏捷性和反应能力的要求。
3.3 游泳•基本技术: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
•战术技术:游泳姿势、节奏掌握等。
•比赛规则:游泳比赛规则的介绍。
•身体状况:游泳对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要求。
3.4 健身操•健身操基本动作:伸展、弯曲、挺身等。
•健身操动作组合:不同动作的组合。
•健身操节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身体状况:健身操对肌肉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的要求。
4. 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学将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2.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学时:50
适用专业:统招大专各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开课部门:体育教研室
先修课程:中学体育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 - 副本
《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一、课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英文名称:university sprots课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大学体育部课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课类型:必修课学分: 4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性质与目的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因此我们把课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
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
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 大学体育1》(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节 1、健康教育的概述 2、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重点】健康以及健康促进 【教学难点】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实验内容
教学方式
老师讲授→学生讨论、汇报→师生互动讨论: 1.教师讲授 2.围绕本章节的主题,学生自由讨论,相互启发; 3.分组汇报、相互提问、自由表达; 4.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用基础理论知识辨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体 育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等。
中文
先修课程
无
二、课程简介
课程的学科背景:《大学体育》是一门高等学校非体育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基
础性和实践性;它不仅阐述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相关运动的规则与裁判法等
方面的知识体系,而且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大学体育》的学习和练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和技巧,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适应社
会与自然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能够运用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
作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积极进取精神。
课程主要内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共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即:理论部分:主要介
教学能力
沟通合作
目标
LO1
H
LO2
H
LO3
L
五、教学内容、要求及进度安排
单元一:体育基础理论部分 学时:2
支撑课程目标: L01、L03
思政融入点: 通过学习学校体育与健康体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树
立“为祖国健康工作一辈子”的理想信念;课中采用主题内容讨论,培养学 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能力以及用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辨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 能力。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大学体育》二零一四年七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0×4理论学时:4×4实践学时:36×4一、教学指导思想1、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
2、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理念。
3、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以多样形式的课外活动为手段,形成运动技能、健康观念、体育文化并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4、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标。
二、课程性质:《大学体育》是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具备临场比赛的组织和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兴趣,终身受益的目的。
三、课程目标: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四、《大学体育》课程介绍《大学体育必修》:实践:第三套初级长拳理论:运动与人体健康《大学体育必修》:实践:24式简化太极拳理论:体质健康测试与指导《大学体育选修》:实践:篮球.足球.排球理论:篮球,足球,排球竞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法以及赛事欣赏等。
其中紧急避险与生存自救为《大学体育三》必修理论课程。
《大学体育选修》:实践:乒乓球,毽球,羽毛球理论:乒乓球,毽球,羽毛球竞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法以及赛事欣赏等。
选修:由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项目选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项运动进行具体教学。
1、课程设置(1)实践类课程传统体育民族体育趣味体育(2)理论类课程体育竞赛体育文化健身指导2、教学内容(1)公共必修课五、课程特色(1)实践课程特色专项技术传授与体育文化并重。
根据技能水平设置课程内容,实施分层教学。
加强素质练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改善体能与锻炼态度。
(2)理论课程特色培养学生探寻自我健康状况,开具个性健康锻炼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
(一)基本信息
中文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英文课程名称:College P.E.
课程编号:
学分:4
学时:112+32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开课系(教研部):公共体育教研部
执笔:张明波
审核:熊锦平
课程简介:
《大学体育》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程面向全校所有本科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熟练掌握两项及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运动健身能力、体育锻炼能力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课程强调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体育》属于通识教育平台课。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该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大学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得重要途径。
(三)教学目标
1、身体与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体魄。
2、运动参与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及以上的健身运动基本技能,基本理论,能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3、终身体育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4、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他人与他人良好沟通,并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教学内容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1)体育发展史及奥林匹克知识(2)学校体育相关文件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3)科学运动方法及运动损伤的防治(4)相关运动项目竞赛规则及裁判法重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以及运动损伤的防治
难点:科学运动方法的运用及运动损伤的防治
2.24式太极拳
(1)24式太极拳基本动作(2)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重点:24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方法、口令、手法、步法
难点:练习过程中做到: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3.定向越野运动
(1)识图用图教学(2)野外定向教学(3)耐力跑、越野跑教学(4)定向越野比赛重点:识图用图、野外定向、耐力跑、越野跑教学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及识图能力
4.体能训练
(1)身体素质游戏练习(2)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专项练习(3)《大学生健康标准》相关项目的技术教学及训练
重点:提高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
难点:提高学生耐力跑、引体向上等项目能力
5.游泳
(1)游泳蛙泳教学(2)游泳救护能力教学(3)游泳考核
重点:掌握基本游泳技术,具备救护能力
难点:学习并能运用基本的溺水抢救技能
6.自选运动项目
(1)运动项目基本技能技术(2)运动项目发展史(3)运动项目竞赛规则及裁判法重点:运动项目基本技能技术
难点:掌握技术并能运用作为健身手段
7.课外健康长跑
(1)下载跑步软件(2)在指定范围和路线进行锻炼
重点:提高学生以耐力为主的身体素质
难点:培养学生的毅力、吃苦耐劳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规律
(五)实践教学安排
根据教务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课外锻炼和校园竞赛。
(六)教学方法与习题要求
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学生根据课程的目标、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参考教学资源,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教学网站、电子教案等,掌握技能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其目的和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和合作探究。
通过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生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使兴趣志向相近的学生,在提高学生之间互相交往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成效。
3.探究学习法:利用课堂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探讨,要求本科学生撰写相关论文,提高科研能力是我们进行的有益尝试。
再如不同身体条件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演的套路创编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享受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
习题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知识,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路教学平台复习所学知识。
大学第二学期结束前,必须登录考试题库,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考试,通过考核者方能获得体育2成绩和学分。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大学体育》课程为考试课程,按学期分别对应为《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
2.考核项目包括:身体素质和健康长跑为每学期必考内容,其中没有达到健康长跑最低考核目标的不能获得该学期体育课学分;体育基本理论要求第一学年结束前通过考试,否则不能获得《体育2》学分,游泳必须在第二学年结束前达标,否则不能获得《体育4》学分;根据每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对24式太极拳、定向越野、自选项目进行技术考试。
每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评分如下:
《体育4》考核项目及成绩评定
(八)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
1.马宏霞.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九)学时分配
编写人:
审核人:
系部主任(签字):
学院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