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数的概念。
3. 计数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人计数的方法,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掌握计数工具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新课内容: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介绍计数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计数工具。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计数工具进行计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人计数的方法,交流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古人计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的方法。
2. 数的概念。
3. 计数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有关古人计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清晰,突出重点知识。
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上面的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因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古人计数》|北师大版(2023秋)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算盘和计数棒时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熟悉和掌握这些计数工具的使用。
举例: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5比3大”。
(4)将计数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情境,如分水果、排列队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举例: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学会从1数到10,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学会使用简单的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棒等,进行基本的计数操作。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算盘进行计数,理解算盘中每个珠子所代表的数值,并能运用算盘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举例:通过拼搭、分组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3可以由1和2组成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的顺序和计数工具的使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逆向数数和数的组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代计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算盘、计数棒等工具进行实际的计数操作,演示古代计数的基本原理。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古人计数(第1课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古人计数。
我们将通过学习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了解和掌握数数的基本技巧。
教材的章节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并能够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头、小木棍等,以及一些画有物品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孩子们带来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头、小木棍等,让他们自己数一数,看看有多少个。
2. 讲解数数的方法: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如用手指、用小石子等,并演示如何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数。
4. 示例讲解:我会用一些示例题目,如“我有3个小石头,你给我几个小石头,我们就可以一起数数了?”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数的顺序和运用。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数数,并用数来表示出物品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数数的方法用手指用小石子2. 数的顺序从1开始,一直数到要求的数3. 用数表示物品的数量物品 + 物品 = 总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手指或小石子,自己数一数,看看有多少个,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孩子的数数结果,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你数了5个小石头,那么答案就是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用所学的方法去数一数身边的物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让孩子们带来小物品进行数数的实践操作,这对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和运用数来表示物品的数量至关重要。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通过古人计数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包括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
2. 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古人计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维。
难点:理解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算筹、算盘等古人计数工具的模型或实物。
2. 古人计数的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单、练习册等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数学教材,让学生发现古人计数在教材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古人计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1. 教师介绍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原理。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三、应用与实践1.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深入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1. 教师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详细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与应用1. 学生通过练习册或学习单,完成古人计数的练习题目。
2. 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古人计数》。
我们将通过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来学习数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会学习古人如何用石子、算盘等工具来进行计数,以及如何从手指计数到使用数字表示数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数的起源和发展。
2. 能够用石子、算盘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计数。
3. 能够用手指进行计数,并能够用数字表示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能够用石子、算盘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计数。
难点:理解数的起源和发展,能够用手指进行计数,并能够用数字表示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石子、算盘等计数工具。
2. 手指。
3. 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在用数字,但是你们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古人是怎么计数的。
2. 讲解: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用石子进行计数的。
我会给大家发一些石子,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学习。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么用算盘进行计数的。
3. 实践:现在,请大家用手指来进行计数。
我会给大家一些数字卡片,请大家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字。
4. 练习:我们来进行一些随堂练习。
我会给大家一些题目,请大家用石子、算盘或者手指来进行计数。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的方法:石子、算盘、手指。
2. 数的起源和发展:手指计数到数字表示。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石子、算盘或者手指来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石子、算盘和手指,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计数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古人计数的方法,也能够用石子、算盘或者手指来进行计数。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字来记录和表达事物。
同时,也欢迎大家发挥创造力,探索更多的计数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人计数的方法1. 石子计数:在古代,人们常用小石子来表示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背后的智慧。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古代计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2.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计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看、做中,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事例,用于讲解古代计数的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古代计数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古代计数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事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3.操练(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代计数方法,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古代计数的方法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古代计数的方法和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算筹计数法和结绳计数法。
2. 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借助工具(算盘)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及算盘的使用。
2. 学会简单的算盘加减法运算。
难点:1. 算盘的使用方法。
2. 借助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算盘若干个。
2. 结绳、算筹等古人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数工具。
2.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2. 学生分享课前了解的古人计数方法。
3. 教师出示结绳、算筹等古人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环节二:探究算盘的发明及使用方法1. 教师介绍算盘的发明背景及使用方法。
2. 学生动手操作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功能。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算盘使用方法的竞赛,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
环节三:学习算盘加减法运算1. 教师出示算盘加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教师演示算盘加减法运算,学生跟随操作。
环节四:实践练习1. 教师布置适量的算盘加减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的互评和讲解。
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生活中使用算盘的场景,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古人计数算筹计数法结绳计数法算盘的使用算盘的结构与功能算盘加减法运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及算盘的使用。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理解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古代计数的方法:结绳计数、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
2. 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3. 计数单位的认识:个、十、百、千等。
4. 计数符号的认识:阿拉伯数字0-9。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数的概念的形成。
2.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的认识和计数符号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计数器、算盘等。
2. 学具:绳子、算筹、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计数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计数方法,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和计数符号。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计数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计数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计数方法,理解数的概念。
3. 教学内容:古代计数方法、数的概念、计数单位、计数符号。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数的概念的形成。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古代计数方法,设计一个自己的计数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2. 让学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自己的年龄,并用古代计数方法表示出来。
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是否主动实践操作。
7.1《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1《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古人计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起源,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人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计数。
在7.1《古人计数》这一课中,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人是如何计数的,以及这种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古人计数》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以及这些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关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人是如何计数的,理解各种计数方式的原理,以及能够将这些原理应用到现代数学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石子、结绳、算盘等,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手指进行计数,体会计数的过程和方法。
2. 讲解古人计数方法:我通过展示石子、结绳、算盘等教具,讲解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计数的。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它们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它们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请学生思考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并写一段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古人计数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特点。
2.掌握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与技巧。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和技巧。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特点古人计数的方法主要有竖杠计数法、九章算术和筹算法等。
其中,竖杠计数法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法,具有古老、简便、易于记忆的特点。
2. 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和技巧古人计数读法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读法: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读法不同。
–个位数:读出个位上的数字即可,如“七”、“八”。
–十位数:十位数为1时,读做“十”,如“十五”;十位数不为1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字,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如“二十三”、“三十七”。
–百位数:读做百位上的数字加上“百”,如“一百二十三”、“六百四十五”。
2.同样的数字,不同的位置读法不同,数位高的在前面,数位低的在后面。
3.读法遇到零时,可读做“零”。
古人计数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先确定数字的位数,然后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2.在读法中注意数字的读法规律,特别是十位和百位数的读法。
3.在计算中可以适当使用估算的方法,先估算再验证,可以使计算更加准确。
3. 古人计数的应用古人计数方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运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2.进行货币和长度的计算。
3.在说唱古诗文时,可以用古人计数法来体现韵味。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示范、操练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述古人计数方法和规律,然后通过示范演示读数的方法和技巧,最后通过操练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人计数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读数规律和技巧等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掌握。
3. 示范演示老师利用数字卡片来演示古人计数的读数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3)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代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并认识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数位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计数和数位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认识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数位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认识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素材:搜集有关古代计数的方法的故事,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
2.准备图片素材:与古代计数方法相关的图片,如石子、结绳等。
3.准备数位顺序表:用于引导学生认识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计数的故事,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古代计数方法相关的图片,如石子、结绳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给你们什么样的启示?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老的计数方法,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但是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老的计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进行实际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算筹、算盘、教学PPT等。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套算筹和算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的原理,并通过PPT展示算筹和算盘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计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算筹和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算筹和算盘计数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评。
5.拓展(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除了算筹和算盘,还有哪些古代的计数方法?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七单元加与减(二)1、古人计数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古人计数教学目标: m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三、活动二:快速拨数.(一)师生互练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二)生生互练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四、活动三:对口令.(一)师生互对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二)生生互对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一)出示图片:写一写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二)教师提问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七、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古人计数10+1=11 10+9=19 10+10=20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古人计数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7.1节——古人计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古人计数。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了解到古代人们是如何计数的,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我们将学习古代的算盘和筹码,以及它们是如何用来进行计算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计数工具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古代算盘和筹码的图片,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古代的算盘和筹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古代的算盘和筹码的用法,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我会将古代算盘和筹码的用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写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其中包括一些填空题和应用题,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去了解更多的古代计数工具和方法。
这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7.1节——古人计数。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古代计数工具和方法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古代人们是如何使用算盘和筹码进行计数的,以及这些工具和方法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古人计数(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
教材的第2课时,我们将学习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数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2. 讲解古人计数方法(10分钟)讲解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包括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古人计数方法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人计数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七、作业设计(1)5颗星星,每颗星星有3个角,一共有几个角?答案:15个角。
(2)8只小鸟,每只小鸟有2只翅膀,一共有几只翅膀?答案:16只翅膀。
2. 思考题:古人计数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古人计数方法。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古人计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古人计数的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一计数、二计数、三计数等。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位的含义。
本节课以具体的情境引入,通过数一数、拔一拔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和意义,学会用两位数的读和写。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培养数感。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十位”的含义。
课前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引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出示情境图)活动要求: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古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
(数到10,电脑演示10只,第11只打问号)用代表,摆一摆,数一数。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接着数下去。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心理,从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出发,来创设“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真实自然。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探索“11”的组成,认识数位。
(1)摆小棒活动师:今天,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2)操作演示选择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投影仪下摆一摆,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
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小结: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体会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
2. 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
3. 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理解数的概念和组成。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数的大小和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盘、古代计数工具模型。
2. 学具:小石子、小木棍、小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数活动,体验古人计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组成,掌握数的大小和顺序。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古人计数》2. 主体内容:数的产生、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数的概念和组成、数的大小和顺序。
3. 配图:古人计数工具模型、算盘、计数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小石子、小木棍等物品进行计数活动,体验古人计数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理解数的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古人计数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读写10以内各数。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计数方法:结绳计数、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
2. 1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数序、数的组成。
3.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用古代计数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盘、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结绳、算筹、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10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计数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结绳计数、算筹计数等。
4. 练习巩固:设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计数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2. 1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数序、数的组成3. 古代计数方法:结绳计数、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4.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用古代计数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10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练习。
2. 提高题:运用古代计数方法解决10以内数的加减法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古代计数方法,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是如何进行计数的,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数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古人计数的章节,具体包括古代的计数方法,数位的概念,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人民是如何进行计数的,掌握数位的概念,理解数字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理解数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代的计数方法,数位的概念,数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字的演变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计数场景,如购物时商品的价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人计数。
2. 讲解古代计数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的计数方法,如算盘、石子计数等,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3. 讲解数位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4. 讲解数字的演变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字是如何从古代的计数方法演变成现在的数字形式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如如何从数字中找出个位、十位、百位等。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人计数1. 古代的计数方法a. 算盘b. 石子计数2. 数位的概念a. 个位b. 十位c. 百位3. 数字的演变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和算筹的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以及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的理解还处于基础阶段。
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学习。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知道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算盘、算筹、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个算盘,一组算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商贩买卖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算盘和算筹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同时,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尝试用算盘和算筹进行计数,感受不同的计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择一种计数方法,用算盘或算筹表示给定的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1、古人计数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m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 2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口算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打下基础。
3、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十加几及相应减法。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2、易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
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 10+1 2+6 7-3 8+10 11-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实物出示实物出示一捆小棒和三根小棒。
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四个算式吗?动笔写一写。
汇报:10+3=13 3+10=13
13-10=3 13-3=10
观察思考:这些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
小结: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2、拨数。
学生齐声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拨几颗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课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10+5=18-10=6+10=17-7=11+3=14-2=
3、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3 + 10=13 13 - 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
三、巩固练习。
1、听写算式。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
2、在○里填>、<或=。
10+3○12 13-10○3
5+10○18 11+2○14
四、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1、师生对口令。
2、数学游戏P90.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2 14 2<4 12<14 10+3=13 6+10=16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