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 复习题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中国的思想史,有着丰富且典型的和谐理论,而在建设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时,也发挥着“古为今用”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选择题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A.舜B.周公C.孔子D.朱熹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A.“三国五鄙”制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C.礼义廉耻D.殷商的神权法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子产C.邓析D.韩非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A.商鞅B.管仲C.子产D.邓析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A荀子 B.孟子C.孔子D.周公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A.天命所归B.社会契约C.天下大同D.明分使群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A.炎帝B.韩非C.李斯D.老子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A.公正性B.公开性C.透明性D.自然性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A.董仲舒B.贾谊C.晁错D.陆贾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A.杜预B.张斐C.刘颂D.阮籍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A.元代B.唐代C.北魏D.宋代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A.轻徭薄赋B.安人宁国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A.《北齐律》B.《北魏律》C.《曹魏律》D.《晋律》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白居易D.丘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B.三纲五常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D.恤民17.丘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A.以刑去刑B.明刑弼教C.定分止争D.兴功禁暴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A.开言路,采群议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A.周敦颐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A.司法分立B.司法统一C.万民共主D.以儒治国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A.龚自珍B.魏源C.洪秀全D.曾国藩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A.新闻馆B.新闻局C.登闻鼓D.机器局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A.治道在宽B.以德治国C.以礼服人D.严刑以致义安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A.法制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君主专制制度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A.洋务派与改良派B.革命派与礼教派C.法理派与礼教派D.洋务派与礼教派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A.谭嗣同B.梁启超C.沈家本D.章太炎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A.康有为、梁启超B.伍廷芳、沈家本C.孙中山、章太炎D.谭嗣同、严复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A.反帝国主义B.反满C.反帝制D.反垄断资本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A.立法权B.司法权C.监察权D.复决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多选题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A.亲亲B.尊尊C.忠孝D.长长E.男女有别2.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E.仁者,所以爱人也3.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D.恢复肉刑E.否定君权神授4.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B.抨击君主专制C.具有一定民主性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E.维护“一家之法”5.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A.魏律B.明律C.唐律D.晋律E.汉律殷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名词解释1. 神权法思想:2. “暴君放伐”:3. “以礼率律”:4. 《海国图志》:5. 《法学盛衰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尚同”理论。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题库
单选题1、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正确选项1.大理院2、“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
正确选项1.前朝皇帝的后代3、“八议”最早规定在()。
正确选项1.魏律4、“贿选宪法”的正式名称是()正确选项1.《中华民国宪法》5、“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
正确选项1.西周6、“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时间在()。
正确选项1.西周7、《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正确选项1.具律8、《永徽律疏》的篇目共()。
正确选项1.十二篇【D.、十八篇9、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正确选项1.秋官大司寇10、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
正确选项1.晋律11、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正确选项1.宋朝【D】元朝1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
正确选项1.魏律13、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
正确选项1.见知故纵14、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
正确选项1.决事比15、汉代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叫()。
正确选项1.断狱16、汉代致仕的年龄是()。
正确选项1.七十17、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正确选项1.儒家思想18、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法正确选项1.习惯法19、旧贵族的代表叔对成文法公布向表示正确选项1.反对20、哪派学说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正确选项1.道家21、哪位将成文法条文私自刻在竹简上,编制成“竹刑”正确选项1.邓析22、哪一位认为人性本恶导致了社会对礼义和法制的需要正确选项1.荀子23、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审判制度实行()正确选项1.三级三审制24、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正确选项1.廷行事25、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
正确选项1.三年26、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任务 1 任务 3(已评阅)课程:中国法律思想史总共 30 题,客观题 88.0 分,主观题 0.0分这是第 1 次答题,你共有 3 次机会。
客观题共 30 题(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 3 分)第 1 题(已答). 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大德而小刑]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 D. [以公理而灭私情]【答案解析】第 2 题(已答). 对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孙中山首先注重的是()。
A.参政权B.创制权C.民权D.政权【答案解析】第 3 题(已答).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提出的。
【答案解析】第 4 题(已答). 明清启蒙思想家中,第一次提出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法治主张的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安石D.王夫之【答案解析】第 5 题(已答).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
A.黄帝B.周公C.管仲D.尧【答案解析】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 5 分)第 6 题(已答). 明末清初出现的带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思想家是()。
A.张之洞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参考答案】BCD【答案解析】第 7 题(已答). 急进民主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孙中山【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第 8 题(已答). 理学之所以在宋代成为官方思想,主要基于()等多方面的原因。
A.政治B.经济C.民族关系D.思想文化【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第 9 题(已答). 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
A.人的良知B.契约C.天意D. 命令【参考答案】AB【答案解析】第 10 题(已答). 朱熹用区分()的方法来裁判历史。
A.[天理]B.[人欲]C.[德礼]D.[政刑]【参考答案】AB【答案解析】三、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第 11 题(已答). 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严复。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全
复习资料《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爱中》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唐高祖)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为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学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王安石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雍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宗教祭奠仪式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是( 齐国法家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文治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民报》)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章太炎)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鲍敬言)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韩愈)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夷氛纪闻》)9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天朝田亩制度》)9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立法机构)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梁启超)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援引比附)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唐甄9、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10、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D.纠察权•E.教育权1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A.叔向•B.子产• C.孔子•D.赵鞅•E.邓析1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 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 •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 •B.限制赎刑 •C.推行社仓 •D.以口数占田 •E.严惩奸凶14、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原道醒世训》 •D.《劝世良言》•E.《太平天国起义记》1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 •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C.取消了六律总目• D.采用缓刑制度 •E.分总则、分则两编16、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A.子张 •B.子思 •C.孟子 •D.荀子 •E.漆雕氏17、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18、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 •B.范仲淹 •C.张居正 • D.丘濬 •E.朱熹19、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 A.“严刑以致又安”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 D.“一秉于礼” •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20、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 • 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以德配天——(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廉洁,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二OO二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二OO二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兼相爱,交相利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B贾谊C管仲D孟轲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B.性恶论C.性无善无恶论D.好利恶害论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B.来源C.公正和平等D.基础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C.不得息D.民死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B.齐国法家C.韩非D.商鞅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A.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法B.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法天造地设的神物D.法权神授11、董仲舒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包括()。
电大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核册试题及答案和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 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 。
A.德治思想B .人治思想C .礼治思想D .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 。
A.男女有别B .亲亲、尊尊C .嫡长继承D .兄友、弟恭3. 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 。
A.兼相爱、交相利B .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 .远交、近攻4. 在老子看来, 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 。
A.严刑峻罚B .无为而治C .小国寡民D .君尊臣忠5. 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 。
A.孟子B.庄子C.苟子D .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 。
A.子产B .商鞅C .贾谊D .孟子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 ) 。
A.祖宗不足法B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 .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8. 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 。
A.重农主义B .重商主义C .重工主义D .工商并重9. 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 。
A.孟子B .李斯C .陆贾D.吕不韦10.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 。
A.战国B.汉代C .隋唐D.宋元11. 《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但其主要思想是( ) 。
A.道家B .墨家C .农家D .兵家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 。
A.恢复肉刑B 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 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 .”刑九赏一”13.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 。
A.嵇康B .王弼C .郭象D .杜预14. 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 。
A.天道B .礼C .经义D.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 。
A.《法经》B .《九章律》C .《唐律疏议》D .《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 。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爱中》 )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唐高祖)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为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学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王安石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雍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宗教祭奠仪式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是( 齐国法家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文治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民报》)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章太炎)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鲍敬言)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韩愈)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夷氛纪闻》)9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天朝田亩制度》)9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立法机构)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梁启超)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援引比附)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唐甄9、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10、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D.纠察权∙E.教育权1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A.叔向∙B.子产∙ C.孔子∙D.赵鞅∙E.邓析1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 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 ∙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 ∙B.限制赎刑 ∙C.推行社仓 ∙D.以口数占田 ∙E.严惩奸凶14、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 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原道醒世训》 ∙D.《劝世良言》∙E.《太平天国起义记》1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 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 ∙C.取消了六律总目∙D.采用缓刑制度 ∙E.分总则、分则两编16、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子张 ∙B.子思 ∙C.孟子 ∙D.荀子 ∙E.漆雕氏17、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A.王充 ∙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18、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B.范仲淹 ∙C.张居正 ∙D.丘濬 ∙E.朱熹19、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 A.“严刑以致又安”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 D.“一秉于礼” ∙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20、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 ∙ 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以德配天——(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廉洁,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一、单选题(每道题3分,共20题)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C.宗法儒家法律思想是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
A.农耕()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依法治国”的学派。
A.法家“刑无等级”是()提出的。
A.XXXA.法家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A.XXX《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以()为核心。
B.道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A.义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C.法家“春秋决狱”是()提出的。
A.XXX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C.XXX中国早期法律观无论是“礼”观念,还是“刑”观念,都体现着同一价值取向——()B.义务本位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C.XXX中国现代是宗法制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C.家族“以德配天”是()的立法指导思想。
B.西周西周的分封制基本上是按照()进行的。
D.宗法关系主张“礼法并用”的是()B.XXX()的创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认识史上由神本位过渡到了人本位,从神道发展到了人道。
C.XXX仁学下列思想家,主张人性善的是()D.XXX()的法律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法律观的基础。
C.先秦儒家2、多项挑选题(每道题4分,共5题)XXX的原则包括()A.亲亲B.长长C.男女有别D.尊尊礼治的基本特性是()礼不下庶人A.刑不上大夫C.礼不下庶人下列属于《吕刑》中划定的准绳的是()A.疑罪惟轻B.刑法世轻世重C.明启刑书D.重视证据在先秦儒家看来,宗法伦理道德的核心是()A.孝悌D.仁义儒家伦理法具有的特性是()A.世俗性C.广泛强制性D.宗法性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玄学家从()的政治思想动身,反对繁法酷刑,主张法贵简贵无。
A.无为而治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XXX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泰始律》做注的是()D.XXX、XXX()认为法律是局势开展的一定产品,既不是神授,也不是贤人之意。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复习题一、判断题1.从古代“刑”字的演变,反映了一谈起法律,就先想到刑罚。
( )2.“有夏服天命”的神权法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替天行道。
()3. “丕显文武,皇天弘其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是对神权的动摇。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5. 法家主张执法必信“赏莫如厚而信”,“法莫如刑而必”。
()6. 墨家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非反对宗法特权。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止,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为庄子所说。
8.“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礼刑相悖。
(9.丘濬主张刑罚无弃恶从善之功:“设为国刑,以专纠夫不恭之人,使之愿为上焉”。
()10. 所谓“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是指法律成为了束缚官员能动性的枷锁。
()11. 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接受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五权宪法思想。
()12. 资产阶级民主派别主张的创制权应当是创制、废止法律的权利。
()13.商代统治阶级敬鬼神的神权思想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
()14.西周时“德”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预防犯罪的防线。
()15.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意为礼制处于首要地位。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1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反映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墨子·天志上》“禹之所以征有苗,…汤之所以诛桀,…武王之所以诛纣,…非谓攻也,所谓诛也。
”主张反对所有的战争。
()19.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把天下混乱归于各种法令。
()20.朱熹主张:“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
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此话否定了刑罚的作用。
()2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B.申不害C.慎到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B.教会法C.成文法D.习惯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10、单选题(4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2、多选题(4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A.男女有别B.亲亲C.长长D.尊尊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B.礼不下庶人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4、多选题(4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法运动。
2023年电大《中国法律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3年电大《中国法律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试题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有:以封建王朝的法律为主体,注重礼法思想的影响,重视德行教化与治理,主要包括宗法制度、士人法律、刑法制度等。
2. 请列举中国古代法典及其特点。
答:中国古代法典主要包括《周禮》、《秦律》、《汉律》、《唐律》等。
这些法典中,周禮确定了礼法制度,秦律体现了宗法制度,汉律注重刑法制度,唐律则对律令进行了系统化。
试题二:近代中国法律发展1. 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受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开始了传统法律向现代法律的转型。
主要表现为法学理论的引入,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变革,以及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吸收。
2. 请列举近代中国法律的重要里程碑。
答:近代中国法律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904年颁布的《清宪法大纲》,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4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这些法律标志着中国法律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试题三:现代中国法律体系1. 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有:以宪法为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注重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建立。
2. 请简单介绍中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答: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民族政权的性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政策等基本内容。
试题四:中国法律史的意义与启示1. 请谈谈中国法律史的意义。
答:中国法律史的意义在于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法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法律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渊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深入理解中国法律的特点和精神。
2. 中国法律史对今后的法治建设有何启示?答:中国法律史告诉我们,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加强法律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法制现代化。
中国法律思想史 电大答案真题课稿
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B.申不害C.慎到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B.教会法C.成文法D.习惯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10、单选题(4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2、多选题(4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A.男女有别B.亲亲C.长长D.尊尊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B.礼不下庶人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4、多选题(4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5、多选题(4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A、“定纷”以“止争”B、“兴功”而“惧暴”C、“存天理,灭人欲”D、“一民而使下”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6、多选题(4分)《老子》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三绝”的原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答案模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答案模板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答案模板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 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10.单选题(4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2.多选题(4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A男女有别 B 亲亲 C长长 D尊尊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 标准答案AC得分14.多选题(4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得分15.多选题(4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A.“定纷”以“止争”B.“兴功”而“惧暴”C.“存天理,灭人欲”D.“一民而使下”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6.多选题(4分)老子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三绝”的原则。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亲亲尊尊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2 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 )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正确答案:A恭喜您答对了!3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管子4东汉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A仲长统B刘秀王充D董仲舒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5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6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援引比附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7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 )A以宽为本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8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B禁止复仇有限制的复仇D无限制的复仇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9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 ) 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10 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叔向B子产C孔子D邓析正确答案:A,C恭喜您答对了!2 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正确答案:A,B,C,D恭喜您答对了!3 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C,D恭喜您答对了!4 《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正确答案:A,C,D恭喜您答对了!5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单选题:A-按朱熹的逻辑,可以把常人分成“气禀”最厚、厚、薄、最薄四类,对气禀薄者要导之以(A)。
A政B礼C德D刑B-“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A)的思想。
A邓析B老子C子产D孔子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立法“的祖师爷的人是(D)。
A张之洞B梁启超C 黄宗羲D康有为C-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B)。
A鲍叔牙B管仲C子产D邓析D-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C)论。
C三纲五常“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C)的主张。
A朱熹B阮籍C董仲舒D丘睿《大清律例》集中体现了纲常名教,而例数《大清律例》十大“仁政“的是(A)。
A张之洞B李鸿章C曾国藩D左宗棠第一个提出系统的礼治理论的思想家是(D)。
A孔子B孟子C管仲D荀子道家最早提出了(C)法律观念。
A实证主义B现实主义C自然主义D行为主义F-法家提出的口号是(B),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A依法治国B法治C礼法合一D变法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改革,历史上首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B)。
A周公B汉文帝C汉景帝D刘邦G-“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B)提出的。
A阮籍B范仲淹C丘睿D 王安石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D)。
A贫富不均B天C地D农龚自珍提出(C)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
A历史发展B三不足C事无不变D趋时更新H-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C)的法律思想。
A儒法合一B道家C黄老学派D法家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C)。
A势B无为C公利D统一思想黄宗羲指出,立法必须体现(C)。
A天意B民意C“以天下为主”D神意洪秀全提出“斩邪留正”,“除妖安良”,其中“正”、“良”指的是(C)。
A清朝封建统治者B地主阶级C农民D农民领袖J-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D)。
A申不害B慎到C商鞅D韩非“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作者是(A)。
A龚自珍旧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A)。
A《大清律例》B 《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律例》D《暂行新刑律》K-孔丘的法律思想以(C)为核心。
A“仁”、“义”B“人治”C“仁”、“礼”D“法治”L-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D)。
A礼B权C术D势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后壮烈牺牲的是(D)。
A康有为B严复C 梁启超D谭嗣同理学的集大成者是(D)。
A陆九渊B程颢、程颐C王守仁D朱熹理学产生于(D)。
A秦B汉C唐D宋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C)。
A规范化B平民化C哲理化D合理化M-墨翟认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B天志C上帝D人性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
A礼B义C仁D利Q-清末礼法之争的导火线是修订(C)。
A《大清律例》B《暂行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 《大清现行刑律》前期法家提倡(C)。
A定法B制定法律C变法D适用法律S-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C)。
A邓析B孔子C子产D荀子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C)。
A秦始皇B刘邦C李世民D杨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C)提出的。
A魏源B林则徐C龚自珍D张之洞T-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C)。
A朱熹B韩愈C董仲舒D柳宗元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C)。
A曾国藩B左宗棠C张之洞D李鸿章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B)。
A章太炎B孙中山C沈家本D潭嗣同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论断的是(B)。
A孔子B管仲C章太炎D 沈家本提出“法义”、“法数”、“类”三个概念的是(A)。
A荀况B孔子C老子D墨子太平天国时期,具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因素的著作是(B)。
A《天朝田亩制》B《资政新篇》C《十款天条》D《太平刑律》W-为《泰始律》做注的是(B)。
A丁仪、刘邵B张斐、杜预C刘颂、傅干D王充、仲长统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A)的神学目的论。
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B春秋大一统C三纲五常D原心论罪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放在律首。
对这一重大改革作出理论说明的是(A)。
A张斐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A)。
A杜预B王充C张斐D仲长统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D)。
A“革故鼎新”B“大德而小刑”C“存天理,灭人欲”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五权宪法“的核心是(C)。
A设议会B三权分立C权能分治D制定宪法“五权宪法”的精华是(B)。
A政权和治权分立B直接民权C天赋人权D议会制X-夏、商的法律思想是(A)。
A“天命”、“天罚”B“以德配天”C“明德慎罚”D“仁、义、礼、智、信”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是(C)。
A韩非B商鞅C李斯D申不害新儒学的缔造者是(D)。
A李斯B陆贾C贾谊D董仲舒“信赏罚,一号令”是(C)的法律思想。
A阮籍B王安石C张居正D韩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王安石建议“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察司法官吏。
B张居正主张严格考核官吏之法以整饬吏治C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以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D范仲淹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专制Y-“有扈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出于(B)之口。
A禹B启C商纣王D子产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A)。
A董仲舒B萧何C贾谊D刘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A)。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范仲淹“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A)提出的。
A墨翟B黄宗羲C老子D柳宗元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B)。
A张居正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Z-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C)。
A男尊女卑B氏族同婚C嫡长继承制D分封制“竹刑”的作者是(C)。
A子产B墨翟C邓析D庄子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B)。
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则以宽为主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是(C)。
A《大清新刑律》B《天朝田亩制》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国婚姻史上第一次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是在(B)。
A唐朝B太平天国C宋朝D清末中国思想史上,(A)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
A《老子》B《论语》C《春秋》D《庄子》“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B)。
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C)。
A李俚B王安石C商鞅D龚自珍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A)。
A商鞅B王安石C 洪仁轩D康有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C)。
A严复B孙中山C沈家本D康有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是(B)。
A申不害B商鞅C管仲D沈家本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D)。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主张“道统论’的是(D)。
A王弼B鲍敬言C嵇康D韩愈主张废除肉刑的是(D)。
A朱熹B刘颂C仲长统D白居易主张“冲破一切封建网罗“的人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
A“存天理,灭人欲”B“大德而小刑”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D“以公理而灭私情”多选题:C-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CD)。
A子产B赵鞅C孔子D叔向D-邓析和子产都是春秋时期的革新派,他们的思想主张(BCD)。
A完全一致B 并不完全一致C邓析否定周礼D子产改良周礼道家法律思想是以(AC)为中心的。
A道法自然B兼爱C无为而治D爱人F-法家把法解释为(ABCD)。
A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B法是由国家制定..命令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BCD)。
A强制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法家认为法具有(ABCD)的作用。
A“禁恶..国安”B“定赏..止争”C以法..使下”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法家把法比作(ABCD),揭示法的客观公正。
A尺寸B绳墨C斗斛D规矩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礼治”的关系是(ABCD)。
A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礼治”代表封建贵族利益C“法治”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礼治”维护家族宗法制度D“法治”与“礼治”是两种制度的对立法家提出的“壹法”指的是(ABCD)。
A统一立法权B统一法令的内容C统一人们的思想D 执法的主张法家提出的执法主张是(ABCD)。
A明法B任法C壹法D从法法家针对“礼治”中的“人治”,提出(ABCD)。
A任法而不任贤B治国的关键是法C贤君无好法就治理不好国家D庸君有好法就能治理好国家法家“法治”思想的不足之处在于(ABCD)。
A公开否认罪刑相适应B忽视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C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独裁D弱化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BCD)。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应经合义,礼法融合G-管仲把(ABC)视为“国之四维”。
A礼B义C廉D耻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
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C“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D德主刑辅,先教后刑H-黄宗羲的“以天下为主”的思想指(ABCD)。
A以此作为立法的最高原则B以“万民忧乐”为立法目的C人民在政治上与官吏平等D以“学校议政”来保证民主与平等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ABC)。
A西方宗教迷信B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C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意识韩非将法定义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这个定义包含的含义有(ABCD)。
A法为百姓而制定B法具有国家强制力C法必须公开颁布D法是成文的K-孔子“仁”论的实质内容是(ABCD)。
A以“爱人”为中心B以孝悌为根本C以“克己”、“忠恕”为手段D以恢复和完善礼治为目的孔子的爱人(BCD)。
A平等地爱一切人B具有宗法性C具有等级性D具有强制性L-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AB)。
A人的良知B契约C天意D命令M-“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BCD)。
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刑罚适中孟子的“仁义”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是(ABC)。
A正经界B薄税敛C省刑罚D法先王Q-秦始皇的“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思想的具体表现是(ABCD)。
A在全国范围内确立郡县制度B废除世卿世袭的官吏制度C制定统一法令,颁布全国D统一度、量、衡和语言文字R-儒家的法律观包含(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