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区间隧道大变形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沉降变形处理方案(终稿)

隧道沉降变形处理方案(终稿)

隧道出口沉降变形处理方案一、设计情况1、 D65+100~ D65+450段原设计为Vc型复合衬砌,支护及衬砌参数:超前支护采用Ø89管棚,初期支护采用拱墙工22钢架,间距0.5m,拱部采用φ22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0m,环纵向间距为1.2×1.2m,锁脚锚管长4.5m,每榀每侧2根,φ6钢筋网片间距20×20cm,C30喷射混凝土厚28cm,衬砌厚度为55cm,仰拱厚65cm。

2、设计地质情况:设计围岩为白垩纪下统磨石砬子组砂砾岩,拱顶为砂砾岩和弱风化砂砾土分界线,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裂隙水。

二、施工及沉降变形情况目前掌子面施工至 D65+348,按三台阶法开挖,中台阶开挖至D65+360,左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6,右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2,仰拱及填充施工至 D65+382,二衬施工至 D65+406。

10月6日早7:00测得 D65+348~ D65+382段34米发生变形,10月8日测得拱顶最大累积沉降量69.1cm,初支出现不同程度变形及侵入二衬限界。

地表观测相对高差发现地表下层,沉降范围D65+348~ D65+376,最大下沉量达1.1m。

三、施工计划安排1、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1月20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加固和洞顶地表的封闭覆盖。

2、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换拱并施做二衬。

3、出口掌子面不再掘进,采取隧道进口掘进贯通。

四、处理方案(一)方案目标:1、控制沉降,安全过冬,确保冻融期安全;2、保证隧道贯通时掌子面和现已开挖变形支护段的安全。

(二)控制沉降变形措施1、施做衬砌对目前已施作仰拱及初支还没变形地段,加快二衬施工推进至D65+382处,避免初支变形范围进一步扩大。

2、 D65+382~ D65+348沉降段加固(1)加固原则:先洞内后地表,洞内由外向里进行,先用套拱加固后径向注浆。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 203 —
原则, 爆破剥离已损毁的钢拱架, 减小爆破时对已注 浆固结围岩的扰动。
º 孔位结构: 沿隧道开挖断面方向钻孔时, 钻孔 深度宜大于初期支护喷层厚度的10~15 cm , 以达至 爆破破坏损毁工字钢及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最佳效 果; 对于Ⅱ、Ⅲ类围岩, 因围岩较为松软, 为避免造成
较大 超 挖, 不 宜 采用 深 孔爆 破, 一般 孔 眼间 距 为 30~40 cm, 钻孔方向宜垂直爆破面; 沿隧道开挖外 轮廓线方向( 即线路方向) 钻孔时, 孔眼相当于辅助 周 边眼, 孔深宜控制在开挖进尺长度的 1/ 2, 孔眼间 距宜为 30~40 cm, 以便达到光爆效果。见图 4。
表1
名称和规格型号
主要用途
L YS EC 液压潜孔钻机 英格索兰 VHP- 700 空气压缩机
HBW - 100 型高压注浆机 ZBX - 500 液压油泵
导管钻孔 供 风 注 浆
回油设备、辅助钻孔
º 施工工艺流程简介, 见图 2。 2. 2. 2 扩挖换拱施工技术处理
以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支护、勤量测”为指导思想, 在合同工期内, 科学合理 地安排隧道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发达隧道的断 面型式及工程特点, 为确保隧道扩挖换拱质量, 制定
— 20 2 — 公 路 2005 年 第 10 期
图2
了以下施工方案。 2. 2. 2. 1 全断面( 局部) 扩挖换拱初期支护、二衬参
数的选择 ( 1) 初期支护措施。 隧 道初 期支护设置为 I20b 工字钢架, 间距为 50 cm / 榀, 纵向连接采用 <25 钢筋进行连接, 并采用 剪刀型形式, 环向间距为50 cm/ 根, 钢筋网采用双层
拱脚处宜加强药量, 各孔装药量宜控制在200~ 400 g 范围内, 并采用 5 或 7 段微差毫秒雷管进行引 爆; 拱部多钻孔, 少装药或不装药; 各炮孔装药后应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隧道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

文章介绍了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围岩监控量测配合系统支护,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并在工艺上加以细化,总结出了该段初支大变形的处理方法,对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同样的情况有一定借鉴作用。

标签:大变形;监控量测;支护参数;处理方法1 工程概况隧道全长1052米,全洞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进出口属于第四纪残坡积土及全-强风化粉砂岩、千枚岩,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稳定性较差;洞身为弱-微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较破碎,以Ⅳ级围岩为主。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局部有滴水,雨季时有涌水和短时突水现象(主要在断裂带)。

地表低洼处雨季有汇聚水,并形成溪流。

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出现初期支护局部开裂和侵入二次衬砌界内等问题。

YK45+432~YK45+456段设计支护类型为S4b,YK45+456~YK45+468段设计支护类型为4a。

具体变形情况如下:YK45+432~YK45+468段初期支护喷射砼面多处出现裂缝,掉块,其中YK45+448~468段初期支护变形较大,该段变形一般在20cm以上,最大变形(YK45+455拱顶中心处)侵入原设计二衬达41cm,YK45+465处(距掌子面3m)右侧变形较大,侵入原设计二衬达35cm。

铁路隧道变形处理应急预案(中铁)_secret

铁路隧道变形处理应急预案(中铁)_secret

(二)变形处理方案1、处理原则⑴搭设支撑减弱围岩变形。

在变形段处搭设扇形支撑,稳固围堰,减小变形。

⑵两端衬砌稳定隧体。

采取先在变形段两端不侵线处,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使其隧体稳定。

⑶注浆固结岩体。

对变形空洞处施做小导管进行注浆固结补强岩体,待围岩稳定后处理。

⑷换拱处理。

待岩体稳定后,坼除变形拱架,处理欠挖,安装拱架重新喷混凝土。

⑸及时衬砌。

对换拱段尽快施做衬砌,衬砌长度为每循环5~6米。

2、处理实施方案⑴用断面仪检测变形轮廓线,确定不侵线里程,尽快组织衬砌,使变形段两端得到稳定,便于加固处理。

⑵变形段搭设扇形支撑,防止坍塌。

支撑间距3.0m/榀。

立柱支撑在隧道正中间,立柱与拱顶间加设钢板作垫板,钢板尺寸为240*200*15mm。

立柱与地面间加设木板作垫板,木板尺寸为300*300*50mm。

立柱间距3m,分担初支拱部压力,防止变形蔓延。

扇形支撑图⑶围岩补强在两端衬砌完成后,对侵线段环向打入Φ42小导管作为注浆管,注浆管长度以3.5米为宜,环纵间距为150㎝×120㎝,注浆用1:1的水泥净浆,主要针对围岩裂隙及变形扰动的松散体。

注浆后,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来看,后方围岩已趋于稳定,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方案的实施。

⑷其施工工艺流程为:①钻孔及安装注浆管钻孔过程中,如个别坍孔较严重,不能成孔,该处可以先不钻孔和安管,待其它位置孔位安装并注浆完毕后,在浆液初凝后,再补钻剩余的孔。

钻孔结束后,及时清孔,塞紧孔口,防止杂物堵孔,致使钢管无法正常安装。

②小导管制作根据《双线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设计图》,加工长度不等的Φ42*3.5mm无缝钢管,并在无缝钢管上打压浆孔。

③配制浆液注浆以劈裂浆为主,渗透注浆为辅。

渗透注浆主要通过浆液与山体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聚合反应物,加强岩体颗料间胶结,阴塞渗水通过,防止颗料流失造成岩体结构破坏并止水,劈裂注浆则通过高压劈裂挤密软弱岩体,利用强度较好的浆液凝固体在软弱层面形成骨架,约束岩体变形,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同时用浆液置换岩体中的饱水空间,整体上提高岩体抗水软化能力。

隧道洞口段变形处理方案探讨

隧道洞口段变形处理方案探讨

隧道洞口段变形处理方案探讨摘要: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支护及仰坡变形是隧道施工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关系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施工。

以某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病害为工程实例,就变形处理方案进行简单探讨,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洞口;浅埋;变形;处理工程概况该隧道采用左、右线分离式布设,其中左线隧道长度2160m,右线长度2170m,线间距约30m,隧道最大埋深130m,最小埋深2m。

隧道位于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平缓,部分地段由于风化、崩塌,形成陡坡、陡坎。

地表植被十分发育,自然坡度15~40°,局部为40~55°,高程100~290m之间。

区内最高标高为285.3m,最低标高为107.3m,相对高差178.00m。

隧道走向与山脊走向近于垂直。

隧道进口位于一近东西向斜坡上,根据钻探揭露上覆粉质黏土层厚15.65~19.10m,微风化灰岩厚度14.33m,斜坡自然坡度15~40°, 岩层产状56°∠38°斜坡临空面方位75°,与路线走向呈20°小角度斜交。

见图1;隧道进口ZK20+125~ZK20+440、YK20+100~YK20+440,顶板厚0.0~47. m,岩性为中-微风化灰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质较硬,节理裂隙发育,岩溶发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局部夹有强风化团块,裂隙发育,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

围岩纵波速度Vp= 500-3720m/s,围岩分级为Ⅴ级,岩溶地段,钻探揭露溶洞以黏土充填,有突水突泥可能,洞身开挖后很难形成承载拱,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地表下沉甚至引起大体积坍塌及冒顶。

图1 隧道进口地形图现场变形情况及原因分析2.1现场变形情况(1)左幅ZK20+148处右侧边墙及拱腰附件出现竖向裂缝,长约3m,缝宽约5~10mm,如图2所示;洞内ZK20+145~155段,左右边墙中部各出现一条水平方向裂缝,缝长约5米,缝宽3~6mm;洞顶地仰坡出现多处裂缝,裂缝长度约3~8m,缝宽4~11mm,如图3所示,地表喷射混凝土多处鼓起,高度约2~9cm,如图4所示;洞顶截水沟侧壁多处出现贯通裂缝,缝宽1~3cm,局部下错1~3cm,如图5所示。

暗挖隧道变形应急预案模板

暗挖隧道变形应急预案模板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应对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隧道变形事故,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隧道变形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指挥部(1)总指挥:由项目总经理担任,负责指挥、协调整个应急处置工作。

(2)副总指挥:由项目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担任,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

(3)指挥部成员:由项目经理、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 应急处置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工作。

(2)救援抢险组:负责现场救援、抢险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救护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

(5)信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发布。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隧道变形(1)现场工作人员发现隧道变形,立即向现场指挥组报告。

(2)现场指挥组确认隧道变形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1)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各应急处置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到位,开展救援工作。

3. 救援抢险(1)救援抢险组立即对隧道变形区域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

(2)根据隧道变形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险。

4.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必要时将伤员送往医院。

(2)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 物资保障(1)物资保障组根据救援需要,调配应急物资。

(2)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信息报告(1)信息联络组及时收集、整理救援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将救援情况向上级单位报告。

五、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

(2)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

2. 事故处理(1)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对事故暴露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3. 预案修订(1)根据事故教训,对预案进行修订。

(2)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1开挖过程中隧道拱顶、拱脚或边墙发生坍塌当在基坑内开挖过程中对隧道拱顶、拱脚或边墙监测时发现拱顶、拱脚、边墙变形或位移速率值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出现突变时,可能造成隧道支撑失稳或坍塌事故,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暗挖隧道掌子面附近设置声光报警器并与地面连接,发生险情时发现者能够第一时间将讯息传递到地面指挥系统,以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险措施。

现场发现人员立即通知隧道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通知停止隧道继续开挖,并报告给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2)现场当时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电话通知地面项目经理部调集木方等应急物资,安排人员对隧道顶端及边墙进行临时支护或仰拱,形成封闭环,控制位移和变形,减缓变形。

同时组织疏散失稳区域的施工人员,在人员疏散时,应告知大家保持镇定,安排好先后顺序,按照所处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对情况不明,造成慌乱,在撤出时人员拥挤,造成人员伤害。

(3)项目部安排加强对变形的监测工作,随时掌握隧道内变形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相关技术及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初步分析支撑失稳的原因,确定补救临时处置方案和措施。

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

(4)项目部及时报告监理、业主、设计院或其它相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或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通常有以下方法:1)如果是支护方案设计不足引起的,应通知上级机关有关负责人以第 2 页共 7 页及监理、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一起研究确定加固补强方案,再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补强后,待变形停止,确定支撑稳定后,同时修订后续预支护方案,方能继续进行开挖作业;2)如果是由于局部地质条件或支护施工质量造成的,基坑支护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则应应通知上级机关有关负责人以及监理、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一起研究确定加固补强方案,再按方案要求进行加固补强后,继续进行开挖作业;3)加强对隧道附近市政管线及周边建筑物进行连续观测,判断是否已对附近市政管线造成破坏及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一旦发现有损害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及控制措施

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及控制措施

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塌陷及控制措施摘要:在时代发展下,隧道施工的技术也在不断改善,而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地表塌陷进行控制,如果出现地表塌陷将会导致海水涌入隧道中,会产生不可设想的结果。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是当前隧道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点就是施工成本低、技术较为简单易实现,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浅埋暗挖技术却容易对土体和岩石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地层压力失衡从而出现变形的情况,一旦变形就会影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甚至还会出现地表塌陷。

要避免地表塌陷的情况就要找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地表塌陷的原因,并找出控制和预防塌陷的措施,以便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地表塌陷;控制措施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适用范围广,受到了工程施工单位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浅埋暗挖隧道工程施工因受到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因素的干扰,会造隧道工程出现地质塌陷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对此工程施工前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隧道施工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勘查,并且对可能造成隧道地表塌陷的因素进行预测,同时采取了相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来加以保障。

一、浅埋暗挖法概述由于浅埋暗挖法具备经济性高、施工简便灵活等优势,其在公路、铁路、地铁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埋暗挖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施工,虽然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灵活性较高、且适应性极强,在地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也能适用。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很容易被扰动,使用浅埋暗挖法非常容易造成地表塌陷事故,而许多地铁隧道工程都会经过繁华地区和高层建筑,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地表沉降,以保证现有建筑物和管道设施的安全。

如,但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管理不当,则时常会发生地表塌陷和建筑物开裂等事故,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塌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任强(1980—),男,陕西渭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任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摘要:针对中老铁路普亚村一号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裂缝、大变形、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问题,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整治措施,详细介绍了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确保了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中老铁路;隧道工程;隧道大变形;塌方;侵限中图分类号:U457.2文献标识码:B0引言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段即玉磨铁路(玉溪至磨憨)正线全长508.53km ,玉溪至西双版纳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为单线。

老挝段即磨万铁路全长414km ,设计为单线隧道,其中桥梁长度近62km 、隧道长度近198km ,桥梁和隧道在线路总长度中的占比达到了62.7%。

目前正在修建的中老铁路老挝段即磨万铁路(磨丁至万象)普亚村一号隧道穿越复杂地质区,初期支护变形、开裂、脱落、侵限甚至塌方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提出大变形及塌方病害整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铁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病害的防治问题,我国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王云龙等[1]依托木寨岭隧道,在研究板岩隧道塌方的工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板岩的层状特性,指出了初期支护跟进的不及时是发生塌方的主因。

许占良[2]针对板岩隧道塌方问题提出了超前全断面注浆加固塌体、选择合理的注浆钻孔机械和加强监控量测并严格预警的处理措施。

本文针对普亚村一号隧道1号横洞、2号横洞以及进出口段施工中出现的初期支护变形、开裂、侵限以及塌方等病害,提出对应的整治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1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普亚村一号隧道位于相嫩站—班普亚站区间,隧道全长6023m ,最大埋深695m ,为单线铁路隧道,设计车速为160km/h 。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新、选)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新、选)

案例一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广区间盾构隧道偏差超限质量事故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以下简称:华广区间右线)全长708.667m,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盾构机于3月7日从广都北站始发,3月13日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进行管片姿态测量,测量成果显示隧道高程最大偏差为19mm;3月19日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GDYK25+533.3~+593.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确认是盾构机VMT系统(盾构机上使用的一种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机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

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构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一、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土建1标盾构区间,由科技园站~锦江站~华阳北站~华阳站~广都北站4个区间组成,线路沿天府大道西侧辅道敷设,设计总长6039m。

华阳站~广都北站盾构区间右线起点里程YDK24+901.7,终点里程YDK25+617.3,短链6.933m,全长708.667m。

二、事故经过1.该盾构所用的数据文件形成的经过2013年10月,项目部完成华广区间左右线设计轴线计算后,将计算结果报三级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核,设计轴线计算结果正确,项目部收到经复核后的电子文件为“华广区间右线.DT2”,该文件保存在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

三级公司复核后的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3日返给项目部。

2013年11月,三级公司精测队队长郑某到工地对测量人员进行了VMT系统的使用培训。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变形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背景本次隧道变形处理工程涉及某一重要交通隧道的维护,旨在解决隧道结构出现的变形问题,保障交通安全和隧道的正常使用。

隧道全长XX公里,采用XX结构设计,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地质条件、交通流量、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形。

为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制定此施工方案进行变形处理。

二、变形监测与分析在施工前,需对隧道进行全面变形监测,通过布设测点、采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收集隧道变形的准确数据。

同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和历史变形监测数据,对隧道变形进行分析,确定变形类型、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为后续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三、原因调查与评估针对隧道变形,需开展原因调查与评估工作。

通过现场勘察、材料检测、专家论证等手段,分析隧道变形的主要原因,如地质条件变化、施工质量问题、外力作用等。

同时,评估变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加固与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四、应急安全措施为确保施工期间隧道安全,需制定应急安全措施。

包括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限制交通流量、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制定应急预案等。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响应、有效处理,确保人员和设施安全。

五、加固与修复方案根据变形监测与分析结果,制定加固与修复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变形,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钢支撑等。

同时,对受损部位进行修复,恢复隧道结构的完整性。

方案应明确加固与修复的范围、方法、材料和技术要求。

六、施工方法与步骤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与步骤。

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控制、施工后的验收与养护等。

明确各道工序的具体操作、人员配置、设备使用等,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七、质量与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

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进度计划,明确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要求。

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t i e e tcv rt ik ess a a i n eg t p n rt t h rcin la geb t e 5 o o df rn o e h c n s—p f n rt a d h ih — a ai wi t e fit a n l ewe n 4 。t o s o h o 8。 0 .Th n.t efi r rc s n lz db LAC3 e h l epo esi a ay e yF au s D.Th eut o t en w l n l lsrt ers l s w h e si a gei co e sh p s o
A src: o iigtetpcl e l i l o dt n n u n l rs sci f e igsb y hs b t tC mb n i oo c n io sa dtn e cos et no in u wa ,ti a n h y ag g ac i - o B j
p p rdvd sct -h l w u n lit wo css h p ca h l w u n la d t e g n r ls alw a e iie i s al t n e n o t ae :t e s e ils al y o o t n e n h e ea h l o t n e.F rt es e il h l w u n l h eto o m any t ewh l s b ie c n olp e u n 1 o h p c al t n e,t ed sry fr i m il h oe u sd n ea d c l s , as o s a tea geo u t r e ry8 。 o eg n rl h l w u n l h tn a d iet esipn n l h n l f p u ei n a l 0 .F rt e ea al tn e,t esa d r s v l iga ge r s h s o g h p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李广洲随着城市建设及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工程越来越多,并且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地铁施工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浅埋暗挖法主要通过采取超前加固、优化开挖顺序、改变开挖台阶长度等手段来提高地铁隧道的开挖质量和整体施工安全指标。

通过采用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的多种技术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此,浅埋暗挖法对于地铁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一)试验段施工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由于隧道周围地层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特点,需要在隧道施工中进行试验段施工。

首先,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试验段等计划后,需制定隧道开挖试验段,主要探测施工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地面沉降、隧道支护等问题。

其次,从隧道试验段施工中获取的施工参数,可准确地分析出隧道围岩的地质类型、岩石性能,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案、支护方式、地层加固等形式。

(二)隧道开挖在隧道工程采用浅埋暗挖工艺进行施工时,应结合工况特点、隧道围岩结构特征、周围建筑物下环境要求,以及施工承包单位等基础条件,确认具体的掘进开挖方法,如果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应考虑在试验段予以实践施工,从而论证作业成效。

一般情况下,山岭隧道多采取正台阶法进行施工,城市隧道则多采取短台阶法或上台阶分部开挖法进行施工。

施工中所有工序在进行作业时,应尽量不对围岩结构造成扰动影响,如果是应用爆发开挖,应坚持“弱爆破”与“短进尺”施工控制原则,且爆发尺寸一般控制在1米范围之内。

(三)隧道支护第一,利用初期支护来承担所有的荷载,而二期支护则是作为安全的储备工作;第二,将隧道工程初期支护作为临时支护,同时,将二次支护作为隧道工程支护主要结构;第三,初期和二期支护共同作为支护的承载结构,但支护方式的选取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并在施工中根据数据和信息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是在浅层地表进行的,因此对于地质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隧道工程在浅埋暗挖地段施工中,双层超前小导管。

浅析隧道软岩大变形处治与控制方法

浅析隧道软岩大变形处治与控制方法

浅析隧道软岩大变形处治与控制方法摘要】由于我国隧道数量的增长,引发的问题也随之增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问题,而施工和控制方法的建设是改善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重要举措。

根据目前隧道的情况,要想完善隧道施工的各个方面,需要提高应用在隧道软岩大变形的处理水平,并且从隧道修复、四周加固、改进修复方式、隧道周围的减压回填、防护装置的更换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也对施工方法、处理手段以及维护方式等进行创新,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的情况地监督控制,同时检测出隧道软岩大变形存在的问题,使施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隧道软岩大变形治理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隧道施工;软岩变形;防治措施1、前言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隧道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比较简单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解决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问题。

由于施工中存在隧道顶部降低程度大、软弱岩层变化大、固定点位置移动、保护装置被破坏、底面出现裂缝等问题,需要我们根据问题,找出对应解决方法。

本文对某段比较典型的隧道进行研究,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进行解析,为隧道软岩大变形处治和控制提供有效的借鉴。

2、隧道大变形的特点2.1隧道顶部降低程度大由于隧道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隧道周围的岩层比较脆弱,则容易导致隧道的顶部出现下降,而研究的隧道的顶部的降低程度50厘米;拱顶位置移动的距离比较多,严重的地方移动距离为23.4厘米;2.2 软弱岩层变化大软弱岩层在发生移动之后,其移动没有停止,并且继续进行移动,甚至加快移动的速度。

从而导致隧道顶部的移动位置在加大,对隧道进行保护的装置也会隧道着隧道的改变而受到严重的影响,需要对装置进行严密加固,甚至要彻底更换装置,才能维护隧道的安全。

2.3固定点位置移动隧道左边的固定点的位置显著向隧道内进行移动,而隧道右边的固定点的位置显著向隧道外部进行移动。

而且出现异常情况的部分处于隧道出口的位置,使得隧道的情况更加迫在眉睫,但是位置移动的距离不大,相对来说是可以使用加固方法进行修复的。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3、喷射混凝土混合料计量准确,均匀拌合,掺入速凝剂后存放时间不超过20min。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喷水养护不少于14天。
4、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初支背后注浆。
5
大跨度隧道多步开挖钢架安装错位
1、钢架安装基面坚实、干净。钢架应垂直于线路中线,允许偏差为:横向±30mm,纵向±50mm,高程±30mm,垂直度5‰。钢架与壁面楔紧,钢架节点与相邻钢架纵向连接牢固。
5、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成果指导开挖及支护施工。
4
初支渗漏水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根据围岩裂隙及渗漏水情况,采用临时引流或者注浆止水。
2、按照设计要求正确选用喷射混凝土施工类型及配合比;原材料检验及混凝土拌合符合规范要求,控制细骨料含泥量不大于3%,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使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速凝剂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拌和料质量,保证混凝土等级及抗渗要求满足设计规定。
4、混凝土在运输和泵送过程中严禁加水,适当放慢灌注速度,两侧边墙应保证对称分层灌注,到墙、拱交界处时应停歇1h~1.5h,待边墙混凝土下沉稳定后,再灌注拱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振捣,振捣一般采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组合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质性,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气孔,提高混凝土表面抗裂性。
2、钢架制作完成后,现场试拼,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3、每榀钢架拼装安装前应复核里程和安装位置,确保钢架安装位置准确。
4、钢架吊装时,应校正位置、及时固定,并采用纵向连接筋将相邻钢架连接牢靠。
5、按设计要求设置锁脚锚管(杆),施工临时仰拱,尽早密闭成环。
6
防水层破损
1、防水层基面应坚实、干燥、平整,平整度不大于50mm。防水层的衬层(无纺布)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到两侧依次铺设平顺,并与基面固定牢固,长、短边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防水层塑料卷材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到两侧依次铺设,长短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20mm,相邻两幅卷材接缝错开,错开位置距离结构转角不小于600mm,卷材搭接处采用双焊缝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25mm,卷材附于衬层上,可靠固定。

2023年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2023年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02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事故案例及背景分析
1. 事故案例:某市某村庄附近的一座暗挖隧道在工地开挖过程中突然发生失稳和坍塌事故。事故发生时,隧道内有多 名工人正在作业,导致多人被困。
背景分析:这座暗挖隧道所处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地层松散、含水量较高和断层活动性较强的问题。由于工期紧张和管理不到位,工地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没有及时发现隧道的失稳风险。
05
事故后续处置和恢复
事故后续处置:方案制定
事件评估与应急响应
人员安全与疏散
救援与伤员救治
事故现场安全控制
01
迅速评估失稳及坍塌事 故的规模、程度和可能 造成的影响。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 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确 保快速响应和协调行动。
02
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 立即进行人员疏散工作。 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和 安全出口指引,组织人 员有序撤离事故现场。
应急处理流程梳理
1. 遵守应急预案:在发生暗挖隧道失稳及坍塌事故时,紧急行动应依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确保整个应急 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预案要包括指挥部组织机构、责任分工、通讯指挥系统和协调机制等内容。 2. 确定事故范围:及时调查评估事故现场,明确失稳及坍塌的隧道的范围和影响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 措施。同时,对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财产进行统计和确认,以便及时救援和转移。 3.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故的级别和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按照预案中规定的响应程序机制, 尽快采取行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启动应急通讯和指挥系统,确保信息流畅和指挥有序。同时,组织相 关人员展开救援和抢险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和隧道的稳定。
节。"
事故隐患
Accid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村站~虹桥村站暗挖区间隧道进口斜井大变形处理方案1.编制原则1、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项目施工图,有关技术要求、文件组成及内容,铁二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祥勘察)》。

2、国家、云南省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关于太平村站~虹桥村站区间隧道进口斜井洞身大变形建议处理方案的报告》;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5、《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6、《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8、《铁路混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xxxx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简介2.1原设计概况太平村站~虹桥村站区间隧道进口斜井位于沟谷地带,地形呈左高右低现状,地形起伏较大。

该斜井设计平长140m,开挖范围上部岩层为粉质粘土,下部为强-全风化页岩夹砂岩,围岩分级为V级。

设计水文情况: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

隧道净空断面尺寸为4.7(宽)×5.75(高)m,开挖断面尺寸为5.82(宽)m×7.62(高)m。

2.2变更设计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据有关会议精神,XK0+140~+115段初期支护钢架由Ⅰ14变更为Ⅰ18,间距50cm,系统锚杆Φ22砂浆锚杆变更为Φ42注浆锚管,锁脚砂浆锚杆变更为锁脚注浆锚管。

2.3变形情况2011年10月26日斜井施工至掌子面里程XK0+113时,通过观察发现XK0+113~+122.5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有开裂剥落现象。

此时立即停止施工,人员、设备迅速撤离现场。

此时,仰拱施工至XK0+122.5;加强二衬施工至XK0+125.5。

大变形段里程为XK0+113~+122.5,长9.5m,该段右侧钢拱架失稳内敛约60cm,初支砼严重剥落,变形过程+115~+118右侧拱脚处、+118~+122右侧墙角处分别流出黄色、黑色泥浆;地表沉陷深约1.7m,面积约70m2,见图2-1、2-2。

图2-1 地表沉陷状况图2-2 洞内大变形状况3 变形原因分析3、1地质因素隧道围岩,经过多年地质构造运动,围岩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应力重新分布,在原生应力已遭破坏,新生应力场尚未稳定前提下,围岩承受压大、极易失稳导致坍塌;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是,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一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岩块掉落、坍塌;在软弱围岩节理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在构造运动作用下,薄层岩体形成的笑摺曲、节理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坍塌;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风化夹层的岩,在裂隙水的作用下,软弱面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坍塌;裂隙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3、2 结构支护原因由于围岩应力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结构支护承载应力很难进行精确计算,设计支护强度、刚度是否能够满足承载应力的要求是很难进行精确的判断的,因此,支护参数的偏小,往往也是导致隧道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造成的危害性极大。

3 、3 施工原因3、3、1采用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施工中经常存在: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施工支护不及时;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忽略了围岩的变形规律,围岩的变形同时具有连续变形和突然变形的特征。

当开挖距离小于D(D为隧道开挖宽度)时,围岩两端由于受到二次衬砌砼和开挖掌子面支撑的约束作用,连续变形很小,主要是爆破后的受震动影响的突然变形,而且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由于衬砌和开挖面支承的“空间效应”的影响,即使初期支护抗力不足围岩滑移力亦不至于失稳,当这个距离为1.5D~3D时,“空间效应”的影响完全消失,初期支护抗力小于滑移力的问题即刻暴露出来,围岩急剧变形,极易引起塌方。

3、3、2施工工艺及操作欠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操作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塌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常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有锚杆长度不足;锚杆砂浆不饱满或强度尤其早期强度不足;喷砼强度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支撑未完全由喷射砼包围密实或钢支撑与围岩之间存在空隙及钢支撑未置于稳定坚固的基础上等。

以上质量问题直接造成支护抗力未达到设计要求或围岩未粘结紧密使无弯矩结构产生弯矩而导致塌方。

4处理方案结合类似工程经验,采取“洞外垂直锚杆加挂网喷浆、洞内中管棚超前支护,台阶法施工,”的处治方案。

4.1洞外处理措施①采用全长粘结型早强垂直锚杆加挂网喷射混凝土预先对这些地段进行地表加固,经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作业。

4、1、1垂直锚杆法1)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隧道洞口段、隧道浅埋地段及隧道偏压地段等地质不良地段的地表加固。

在进行隧道洞口段、隧道浅埋及隧道偏压等地质不良地段的施工时,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因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而引起的下沉甚至坍方,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有效地控制地表下沉,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采用全长粘结型早强垂直锚杆预先对这些地段进行地表加固,经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作业。

2)地面垂直砂浆锚杆施工方案(1)清除地表坡面的植被、地表大致整平,采用露天钻机钻锚杆孔。

锚杆孔深度、孔径由设计决定,锚杆长度根据隧道埋深深度来确定,设计锚杆φ22螺纹钢筋组成,间距1.5*1.5m梅花形布置,每根长4m;设置ф6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

插入钢筋束后压浆机进行灌注1:1.5的水泥砂浆。

(2)孔口表面用砂浆护面,砂浆厚度10~15cm,施作锚杆后使得钢筋网连接在施锚区形成锚杆群,利用锚杆与岩体之间的锚固力和抗弯矩能力对施锚区地表进行加固,地表垂直锚杆群对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下沉和坍方起到预加固作用。

(3)垂直锚杆法的原理:利用施锚区锚杆群的锚固力和抗弯矩能力来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下沉和坍方,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

(4)钢筋网片制作与安装钢筋网片在锚杆安装完毕后布设,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间距先在加工厂制作好钢筋网片,并对钢筋网片进行除锈处理,后用安全绳将网片吊至工作面安设钢筋网,安设时钢筋网片应绑扎或点焊在锚头上,使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时不易晃动。

3)人员、料具设备配备及及劳动生产率(1)、劳动力组织技术人员1人、钻工2人、钢筋工4人、注浆工3人、机修工1人,空压机司机1人、卷扬机司机1人、合计:13人。

(本劳动力为一台钻机所需人员)图-1图-2隧道偏压段地面垂直锚杆布置示意图(2)机械设备配备表:表-15)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包括质量和安全措施)(1)施工工艺施工时锚杆钢筋束的长度、每束钢筋根数、间距、数量,应根据地质情况、围岩的强度和整体性以及埋深、机械设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由设计决定。

垂直锚杆法施工主要工序有:测量放线测定孔位钻孔制作锚杆钢筋束安装锚杆钢筋束灌注砂浆地表砂浆抹面。

①清除地表植被地表大致整平:人工清除地表植被,大致整平地表,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②测量定孔: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测定孔位,并用木桩标出,其孔位误差不得大于10cm;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及现场技术交底。

③钻孔A、露天钻机(TAMPOCG)精确就位并固定,保证钻机钻杆线垂直以及钻机在钻进时不产生偏移和倾斜。

B、钻孔顺序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先钻高位孔,并且钻机在转移时,应确保钻孔不被钻机压坏东西或因碴石下落而堵塞钻孔;锚孔钻好后,用木板将其孔口盖好,以免杂物掉入孔内。

C、钻机在钻孔时其推进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同时在钻进时,必须随时注意检查钻孔的垂直度,其角度差不得大于±2°。

D、在钻孔施工中,随时注意钻孔的深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孔深与设计孔深误差+10cm,不准有负误差。

E、钻孔完成后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查确认,其孔深与设计相符后,方可转移钻机。

④制作锚杆钢筋及钢筋束A、锚杆宜采用锰硅螺纹钢,直径为22mm。

B、锚杆长度根据设计图纸决定。

C、钢筋表面如有铁锈时,应用铁刷对钢筋生锈部位进行除锈。

D、用钢筋切割机将钢筋按设计长度进行切割,制作锚杆钢筋束时,原则上钢筋之间用点焊焊牢固但也可用绑扎丝将钢筋间绑牢,制作好后,堆放在指定的堆放地点。

⑤安装锚杆钢筋束A、在安装钢筋前用高压风进行清孔,以清除孔内粉碴及杂物。

B、安装钢筋束:可借助于简易钢管架,安装卷扬机对钢筋束进行垂直吊放。

⑥灌注砂浆:A、安装好钢筋束后,堵塞孔口,用注浆机结合导管进行孔内灌注水泥砂浆,使孔内砂浆堵塞密实,保证地表锚杆的锚固效果。

B、注浆时,孔口压力〈0.4Mpa。

导管应插入距孔底5~10cm处,随浆注入缓慢均匀拔出直到孔口。

C、锚杆注浆后不得随意敲击,以确保其锚杆和砂浆的包裹力。

D、为保证地表垂直砂浆锚杆的作用效果,锚固砂浆达到设计强度100%以上后才能进行下方洞体开挖。

为此,地表垂直锚杆应比隧道施工提前15天施工。

E、钢筋网片在锚杆安装完毕后布设,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间距先在加工厂制作好钢筋网片,并对钢筋网片进行除锈处理,后用安全绳将网片吊至工作面安设钢筋网,安设时钢筋网片应绑扎或点焊在锚头上,使钢筋网在喷射混凝土时不易晃动。

(2)质量控制措施①在执行《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和《铁路隧道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17-98)等有关规定外,其质量控制方法如下:A、检查钻孔深度、垂直度及定位情况。

B、检查钢筋锚杆的长度,其长度是否和设计相符,否则应令返工重新制作。

C、对砂浆配合比进行检查,其配合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锚杆锚固力满足设计要求。

D、必须按设计要求布设好地表锚杆的位置,钻孔完毕后,应即时清孔,清除孔边浮碴,堵塞好孔口,确保成孔质量,并应尽早完成锚固工作。

(3)安全保证措施①、对施工人员要求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②、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及有关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③、施工所用的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保养,以确保机械正常作业。

④、夜间作业时,要有足够的照明,以确保安全;同时不得雨天作业。

⑤、制定安全措施、制度、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统一指挥,在钻孔作业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要及时组织分析处理,确保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

4.2洞内处理措施4、2、1在地表处理之前,对洞内大变形段采用砖渣回填反压,拱腰及以下部位回填砖渣(26日已回填),拱顶空隙采用C10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在换拱开挖前,对回填的砖碴进行注浆固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