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颗粒级配测量

合集下载

砂的颗粒级配实验实习报告

砂的颗粒级配实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砂的颗粒级配实验一、实验目的砂的颗粒级配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筛分析来检验细骨料(砂)的级配及其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在拌制混凝土时,细骨料的级配和粗细程度对节约水泥和获得均匀的混凝土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熟悉颗粒级配试验的方法和流程,掌握筛分法的操作技巧,并评估所取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是通过筛分法来确定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实验中使用的筛网是标准筛网,其孔径大小按照GB/T6003.1-1997标准进行选择。

将砂样料放入筛网中,通过振动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砂颗粒,并通过计算各粒径范围内砂颗粒的含量,来确定砂的级配曲线。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电子秤、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的筛各一个)、直径为300mm的振动筛、砂样、漏斗、天平、容器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砂样:从现场取一定量的砂样,尽量去除杂质和粉尘。

(2)试样筛分:将砂样放入振动筛中,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孔径按照GB/T6003.1-1997标准选择。

开启振动筛,使砂样通过筛网,分离出不同粒径范围的砂颗粒。

(3)称量各粒径范围砂颗粒:将分离出的砂颗粒分别放入容器中,并用电子秤称量各容器中的砂颗粒质量。

(4)计算级配曲线:根据各粒径范围砂颗粒的质量,计算出各粒径范围内的砂颗粒含量,绘制级配曲线。

(5)判断砂的粗细程度:根据级配曲线,判断砂的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砂样的级配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所取砂样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级配。

根据级配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砂的粗细程度指标,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等。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振动筛分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振动频率和筛网角度,以确保砂颗粒能够顺利通过筛网。

此外,在称量砂颗粒时要尽量减小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方法
砂分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筛分法。

筛分法是一种测定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筛分法的具体步骤:
1、使用一套孔径为10、5、2.5、1.25、0.63、0.315及0.16mm 的标准筛。

2、将500g重的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

3、称出余留在各个筛上的砂子重量。

4、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以及细度模数。

筛分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

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而湿法筛分则可以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如果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因此,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颗粒级配测定方法

颗粒级配测定方法

颗粒级配测定方法砂子的筛分析试验1、方法概要本方法使用于测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引用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3、主要仪器及设备1)方孔筛:公称直径分别为0.15mm、0.30mm、0.60mm、1.18mm 、2.36mm、4.75mm、9.50m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底和筛盖各一个;筛筐直径为300mm其产品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g-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3)摇筛机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5)浅盘,硬,软刷等4、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5、试验步骤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

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备用。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25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下,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紧,筛分10分钟;然后取下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一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子。

并和下一只筛子中的试样一起进行手筛。

按这样的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子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到恒重,再进行试验2)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均不超过按式(6.1.4)计算得出的剩留量,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量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水浴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6.1.4)Mr=Ad/300式中 mr----------某筛上剩余量(g)d-----------筛孔边长(mm)A----------筛的面积分(mm2)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到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个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钱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6、结果计算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到1%计算累计筛余(该筛上的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余之和)精确带1%根据各筛两次实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到1%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01式中μf ------------砂的细度模数β1 、β2、β3、β4 、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0.63mm,0.315mm,0.16m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细集料检测细则

6细集料检测细则
适用于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 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砂当量用 SE 表示。 1.4 细集料表观密度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 23℃时对水的表观相 对密度和表观密度。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 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2. 检验项目 颗粒级配 含泥量 砂当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 3. 检验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主要仪器设备: 4.1 试验筛:标准筛 4.2 天平:称量 1000 g,感量不大于 0.5 g。 4.3 摇筛机。 4.4 烘箱:能控温在 105℃±5℃。 4.5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器。 4.6 容量瓶:500mL。 4.7 钢板尺:长 50cm,刻度 1mm。 4.8 化学试剂:无水氯化钙、丙三醇、甲醛,均为分析纯。 4.9 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烧杯、干燥器、温度计、秒表等。 5.测前准备 5.1 细集料筛分试验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 常为 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 4.75mm 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
由于试样是加水湿润过的,对试样含水率应按现行含水率测定方法进 行,含水率以两次测定的平均值计,准确至 0.1%。经过含水率测定的试样不 得用于试验。 5.3.3 称取试样的湿重。
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相当于 120g 干燥试样的样品湿重,准确 至 0.1g。
120×(100+w)
m1=
100
式中:w—集料试样的含水率(%);
注:不可直接倒至 0.075mm 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6.1.2.5 重复 6.1.2.2~6.1.2.4 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 0.075mm 的 颗粒全部倒出。 6.1.2.6 将容器中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 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 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6.1.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 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 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 0.1%。m1与 m2之差即为通过 0.075mm 筛部 分。 6.1.2.8 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 0.075mm 筛),将已经洗去小于 0.075mm 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 4.75mm 筛),将套筛装入摇筛 机,摇筛约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 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 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建筑材料课件(砂的颗粒级配)

建筑材料课件(砂的颗粒级配)
加强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以确保混凝土的 质量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激光粒度法
总结词
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
详细描述
激光粒度法是一种新型的颗粒级配检测方法,通过测量砂对激光的散射特性来确定其粒度分布。该方 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对砂的种类和状态有一定要求。
04 不同砂的颗粒级配对混凝 土性能的影响
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01
总结词
砂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具有显著影响。
筛分法
总结词
简单易行,但精度不高
详细描述
筛分法是一种传统的颗粒级配检测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砂进行筛选, 然后统计各级别砂的重量百分比。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人为因素和筛子质量 影响较大,精度相对较低。
比重法
总结词
精度较高,但操作复杂
详细描述
比重法是根据不同粒度的砂具有不同的比重这一原理,通过测量砂的比重来确定 其颗粒级配。该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精密的设备和繁琐的操作步骤,因此在实 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优化目标与原则
优化目标
提高砂的颗粒级配的均匀性和稳 定性,以满足建筑材料的性能要 求。
优化原则
在保证材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 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实现 可持续发展。
优化方法与技术
优化方法
通过调整砂的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和 表面粗糙度等参数,改善砂的颗粒级 配。
技术手段
采用先进的筛分设备、混合技术和表 面处理技术等,提高砂的质量和稳定 性。
02 砂的颗粒级配基本概念
颗粒级配定义
颗粒级配是指砂粒粒径的分布情况,即不同粒径砂粒的相对 含量。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一、概述砂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砂进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二、检测项目及标准1. 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粒大小的分布情况,是衡量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筑砂一般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颗粒级配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2. 含泥量:砂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质颗粒的含量,对砂的强度、抗冻性、收缩等均有影响。

建筑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3. 泥块含量:泥块是指粒径大于0.25mm、含泥量大于3%的泥质颗粒,建筑用砂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

4. 云母含量:云母是一种具有高韧性的矿物,砂中云母含量的增加会使砂的强度降低。

建筑用砂的云母含量应不大于1%。

5. 轻物质含量:轻物质是指比重大于1g/cm³、小于2g/cm³的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物、炭质页岩等。

建筑用砂的轻物质含量应不大于0.5%。

6.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对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会使砂的强度降低,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建筑用砂的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均应不大于0.5%。

7. 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在自然环境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建筑用砂的坚固性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8. 压碎指标:压碎指标是衡量砂在承受压力作用下的破裂程度,是反映砂的硬度和强度的指标。

建筑用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9. 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集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破坏的现象。

因此,应检测砂中是否含有活性成分,以避免碱集料反应的发生。

三、检测方法1. 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将砂按粒径分成若干级别,分别称重,计算各级砂的重量占比。

砂的颗粒级配测量讲解

砂的颗粒级配测量讲解

获取信息
• 国标手册 • 教材 • 建筑单位实验室 • 网络
初步计划
• 每个小组1人试样准备 •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取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
分为1100g,放入鼓风烘箱内于(105±5)℃ 烘 干至恒重,待冷却,筛除大于9.5mm的颗粒,分大 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初步计划
• 每个小组2人筛试样 • 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筛底后
回顾复习
• 材料级配的概念 • 材料级配在混凝土中的重要性
任务导入
• 级配不良常会引起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混凝土离析。 • 当级配良好时,则使空隙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
的集料比较理想,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和强度!

教学情境
• 学校建筑材料实验室
任务分配
•学生5人一个小组,共分9个小组 •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各个组员合作协调 •每个小组测量一份砂试样,并得出数据 •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表现,给每人打分
砂的颗粒级配测量
环境工程系 蔡鹏华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1
2
3
4
5
6
回顾复习 布置任务 任务分析
初步任务 实施任务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知识拓展
班级情况
• GG126201班共有学生45名,高中生42名, 职业学校毕业生3名。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 动手能力比较好。
• 测量分组时,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合理搭配。
知识拓展 • 砂子的级配 • 级配不理想的时候,如何调整?
谢谢您的指导!
将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4mm筛内,加盖后至于摇 筛机上,振动10min。 • 将套筛至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 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顺序过筛,直至各号 筛全部筛完。

砂石料检验标准

砂石料检验标准

砂石料检验标准
一、颗粒级配
1.砂石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曲线应连续,不得有太多的突变。

2.各档砂石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相关规定,如最大粒径不得超过设计值的2/3,最小粒径不得小于设计值的1/4。

二、含泥量
1.砂石料中的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

2.含泥量测定方法可采用淘洗法或实验法。

三、泥块含量
1.砂石料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

2.泥块含量测定方法可采用实验法。

四、针片状颗粒含量
1.砂石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

2.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可采用规准仪法。

五、压碎指标
1.砂石料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同等级的砂石料有不同的压碎指标限值。

2.压碎指标测定方法可采用压碎试验法。

六、坚固性
1.砂石料的坚固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下限。

2.坚固性测定方法可采用硫酸钠结晶法或快速冻融法。

七、密度
1.砂石料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密度大于
2.5g/cm³。

2.密度测定方法可采用比重瓶法或灌砂法。

八、含水率
1.砂石料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

2.含水率测定方法可采用烘干法或炒干法。

九、碱集料反应
1.砂石料不应具有碱集料反应特性,即砂石料中不应含有活性氧化硅、活性氧化铝等成分。

2.如砂石料具有碱集料反应特性,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引言砂是建筑材料中重要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路基等工程建设领域。

而砂的颗粒级配则是描述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的一种称谓。

本文将通过对砂的颗粒级配名词的解释,来全面介绍关于砂的颗粒级配的知识。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的解释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中各种颗粒大小的分布比例关系。

通常采用粒径的累积百分数来表示,即某一粒径以下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的颗粒级配通常通过经过一系列粒径筛孔的筛分实验获得。

筛分实验以一组标准筛网为工具,将砂样倒入筛网堆成圆锥形,然后通过机械振动筛分,使不同粒径的颗粒经过不同筛孔。

在筛分结束后,每个筛网上的颗粒重量都会被测量,并计算出对应的颗粒级配。

常见的砂的颗粒级配名词包括:1.粗砂(CCS):主要颗粒为粗砂粒,其粒径较大,常用于地基填料或河岸防护;2.中砂(CMS):主要颗粒为中等粒径的砂粒,通常用于建筑材料中的砂浆制备;3.细砂(FMS):主要颗粒为细砂粒,粒径较小,常用于混凝土制备;4.粉砂(SFS):主要颗粒为粉砂粒,粒径非常细小,通常用于特殊工程或需要高度细化的建筑材料中。

在砂的颗粒级配中,通常使用颗粒级配曲线来描述各个级配组分的比例关系。

颗粒级配曲线以粒径为横轴,粒径累积百分数为纵轴,绘制出的曲线能清晰地展示砂的级配特征。

砂的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砂原料的来源: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砂原料的颗粒级配差异较大。

砂原料经过长时间的流水冲积、风化、破碎等作用后,其颗粒级配特征会发生变化。

2.砂的生产工艺:砂的生产工艺也会对颗粒级配产生影响。

例如,采用不同的破碎设备、筛分设备,或采用不同的破碎、筛分工艺,都会对砂的颗粒级配产生影响。

3.使用要求:不同的工程建设对砂的颗粒级配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要求相对均匀的颗粒级配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或要求特定粒径范围的颗粒以满足某些特殊工程的需求等。

砂的颗粒级配的应用砂的颗粒级配在建筑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制备:砂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砂子检测标准

砂子检测标准

砂子检测标准砂子检测标准一、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是指砂子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良好的颗粒级配应该是粒径分布均匀,粗细颗粒比例适当。

砂子的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以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二、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子中含有的天然土壤的含量。

含泥量过高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差。

因此,含泥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一般要求不大于5%。

三、泥块含量泥块含量是指砂子中含有的大于1.25mm的泥块的数量。

泥块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泥块含量。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泥块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泥块含量。

四、云母含量云母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矿物,在砂子中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云母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云母含量。

五、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是指砂子中形状不规则的颗粒。

这些颗粒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含量。

六、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子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坚固性差的砂子容易破碎,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坚固性,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七、密度密度是指砂子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过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砂子的密度。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密度,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八、含水率含水率是指砂子中含有的水分的质量与砂子总质量之比。

含水率过高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强度下降。

因此,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含水率,并采取措施降低含水率。

九、吸水性吸水性是指砂子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性强的砂子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砂子的吸水性。

在进行砂子检测时,应通过试验检测吸水性,以确保砂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一定量的砂颗粒按照其粒径大小分成不同的级别,并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的颗粒级配是砂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对于砂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砂的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筛分实验来确定。

筛分实验是将一定量的砂样品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的筛孔大小,将筛分后的砂样分成不同的级别,并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根据筛分实验得到的颗粒级配曲线可以反映砂的颗粒组成和分布情况。

砂的颗粒级配对于砂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颗粒级配可以影响砂的密实度和孔隙度。

一般来说,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密实度越高,孔隙度越小。

其次,颗粒级配还可以影响砂的流动性。

砂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流动性越好。

最后,颗粒级配还可以影响砂的强度和稳定性。

砂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好。

砂的颗粒级配通常用来描述砂的粒径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国际标准ISO 14688-1,砂的颗粒级配可以分成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类型。

粗砂的颗粒级配为2.0mm~0.25mm,中砂的颗粒级配为0.25mm~0.063mm,细砂的颗粒级配为0.063mm~0.002mm。

在实际工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级配进一步细分。

在砂的颗粒级配曲线中,常用的参数包括D10、D30、D50、D60和D90等。

D1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1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3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3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5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5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6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6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9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9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

砂的颗粒级配也可以用来计算砂的均匀系数和偏度系数。

均匀系数是指D60与D10之比,偏度系数是指D30与D50之比。

均匀系数越小,砂的颗粒级配越均匀;偏度系数为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对称分布,偏度系数大于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右偏分布,偏度系数小于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左偏分布。

砂的颗粒级配检测试验方法

砂的颗粒级配检测试验方法

德庆中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砂的颗粒级配检测试验方法文件编号CL20110101-05版本号页码生效日期编制人邱长春第1版第1页共2页2011.01.01审核人罗兴群批准人熊先华一、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c. 方孔筛:孔径为150mm,300mm,60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3、振筛机;4、搪瓷盘,毛刷等。

二、试验步骤1、按上面的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A----筛面面积,mm2;D----筛孔尺寸,mm。

4.1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德庆中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砂的颗粒级配检测试验方法文件编号CL20110101-05 版本号页码生效日期编制人邱长春第1版第2页共2页2011.01.01审核人罗兴群批准人熊先华4.2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建筑用砂颗粒级配试验

建筑用砂颗粒级配试验

建筑用砂颗粒级配试验建筑用砂颗粒级配试验是一项常用的土工试验,通过对特定数量的砂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颗粒级配、孔隙率等指标,为工程设计和土方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以下是对建筑用砂颗粒级配试验的详细介绍和步骤。

一、试验目的和意义砂颗粒级配试验主要用于评估砂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大小分布、颗粒形态等因素,同时得出砂的孔隙率、紧密度等参数,为工程设计、土方工程等提供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的了解砂的性质和特点,为选用合适的砂及进行有效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二、装备、材料以及试验程序1. 装备a. 筛分机常用的筛分机包括旋转筛、振动筛以及光学筛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振动筛。

其原理是通过机械震动的方式将砂样沿筛面分层,从而分离出不同颗粒级别的砂。

b. 分析称分析称主要用于测量不同颗粒级别砂的质量。

c. 试验筛试验筛通常采用标准筛网,其筛孔尺寸在0.075mm以上,不同级别的筛孔尺寸需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2. 材料砂样本是砂颗粒级配试验的核心材料,试验中应遵循标准要求,对砂样本尽可能保持一致性。

3. 试验程序a. 准备砂样本并进行干燥首先需要准备1000克的砂样本,并在110℃的恒温烘箱中干燥约2小时,以保证样本完全干燥。

干燥后称重。

b. 筛分将砂样倒入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中,通过振动筛将砂样分离成不同颗粒级别的组分,称重并确定每一级别组分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以质量百分比计)。

c. 统计分析通过颗粒级别的比例及质量,进一步计算出孔隙率,紧密度等重要性质参数。

三、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1. 确定砂样来源:由于砂样本的来源可能会影响其物理性质,因此应尽可能从工程现场或同一砂场中取得样本。

2. 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在进行砂颗粒级配试验时,应尽可能控制试验条件,例如对砂样的干燥时间、筛分方式和条件等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注意筛压力:在进行振动筛分时,应适当控制筛网压力,避免颗粒在筛面撞击、打滑等情况,以影响到分析结果。

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

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

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哎呀,今天咱们聊聊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方法,听起来很专业吧?其实没那么复杂。

想象一下,你在沙滩上玩沙子,捡到的沙粒大小不一,有的像黄豆,有的像小石子,甚至还有些细得像粉末。

可想而知,这些不同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到我们在建房子、做水泥等方面的效果。

试验就是为了搞清楚这些颗粒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别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栽了跟头。

你可能会问,试验要怎么做呢?咱们得准备好几种大小不同的筛子,这些筛子就像妈妈用来筛面粉的工具,只不过这次是为了筛沙子。

得先把砂样品准备好,随便从某个地方挖一点,别担心,沙子这东西哪儿都有。

然后,像玩拼图一样,把这些沙子一层层放到筛子上,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你知道的,这样可以让咱们清晰地看出不同颗粒的比例。

筛子的盖子一盖,摇一摇,嘿,别小看这个动作。

摇的时间可得掌握好,太短了可不行,砂子没筛透,太长了又会造成颗粒混淆。

就像咱们煮饭,火候掌握得当,才能吃到松软的米饭。

摇完后,打开筛子,哦哟,下面就一层层的沙子,细的在上面,粗的在下面,像极了阶梯。

然后,得开始统计了,看看每层筛子上剩下了多少沙子,得把这些数据记下来。

像做数学题一样,算算每种颗粒占了多大比例。

用公式一算,嘿,这下就知道了颗粒的级配情况。

这一看,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知道哪些沙粒混在一起最合适。

说实话,这就像调配饮料,材料不对,口味可就大打折扣。

这个试验还有个好处,能帮助咱们更好地选材。

想象一下,如果你准备做个沙雕,沙子的颗粒如果搭配得当,雕刻起来那是相当容易。

如果颗粒大小差异太大,雕刻起来可就难如登天。

每一粒沙子都有它的使命,像是在执行任务一样,所以颗粒级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在沙滩上,颗粒级配还涉及到很多工程应用。

比如说,做水泥的时候,沙子的级配如果不合适,水泥强度就会大打折扣,别到时候房子竖起来,哎呦一声就倒了,那可真是哭都来不及。

工程师们可得把这个试验当成一项重要任务,确保每一粒沙子都能派上用场。

说到这里,真是让人感慨,砂子的颗粒级配就像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得好好把握。

中铁砂与项目砂颗粒级配试验分析报告

中铁砂与项目砂颗粒级配试验分析报告

中铁砂与项目砂颗粒级配试验分析报告一、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岩石、矿石、砂砾材料颗粒级配试验方法》(JGJ/T28-2024)中的饱水状态筛分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二、试验结果1.中铁砂的颗粒级配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级配参数,筛孔(mm) ,筛余量(g) ,累计筛余量(g) ,筛上量(g)累计累计,5,0,0,03,2,150,150,1501.18,1.18,350,500,2000.6,0.6,400,900,2000.3,0.3,550,1450,1500.15,0.15,250,1700,50<0.15,<0.15,100,1800,502.项目砂的颗粒级配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级配参数,筛孔(mm) ,筛余量(g) ,累计筛余量(g) ,筛上量(g)累计累计,5,0,0,03,2,100,100,1001.18,1.18,200,300,1000.6,0.6,300,600,1500.3,0.3,350,950,1500.15,0.15,200,1150,50<0.15,<0.15,150,1300,50三、分析报告通过对中铁砂和项目砂的颗粒级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1.中铁砂的筛上量相对较高,说明其含有较多的粗颗粒物质,颗粒级配较为集中。

项目砂的筛上量较低,颗粒级配相对分散。

2.中铁砂的累计筛余量逐级增加,颗粒级配较为均匀;而项目砂的累计筛余量的递增幅度较大,颗粒级配较不均匀。

3.通过比较两种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铁砂的颗粒级配较为稳定且均匀,适用于工程中对颗粒级配要求较高的场合;而项目砂的颗粒级配相对分散,适用范围较有限。

综上所述,通过颗粒级配试验分析可以了解中铁砂和项目砂的物理性质及适用范围。

中铁砂适用于对颗粒级配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而项目砂适用范围较有限。

在具体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砂石筛分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分析其粗细程度,评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

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其颗粒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混凝土配制、路面铺设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砂石筛分试验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对试样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质量分数。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绘制出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并计算出相关参数,如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烘箱- 摇筛机- 托盘天平- 标准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20mm、4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 筛分底盘- 筛分试样2. 材料:- 砂石试样- 烘干剂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按照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规定的数量。

-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 冷却至室温后,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规定的数量。

2. 筛分试验:- 将烘干后的试样置于标准筛的最上层筛子上。

-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中,摇筛约10分钟。

- 取下套筛,按照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1%。

- 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3.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 根据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

- 绘制筛分曲线,分析颗粒级配。

- 计算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曲线:- 通过绘制筛分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情况。

2. 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判断砂石材料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

3. 参数计算:- 有效粒径:D10 = 2.5mm- 不均匀系数:Cu = 2.3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砂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其颗粒级配情况,得出了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等参数。

砂石检测标准

砂石检测标准

砂石检测标准砂: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粗~;中:~;细:~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Ⅱ类(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Ⅲ类(<C30的砼及建筑砂浆)。

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分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一、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最少取样数量)1、按规定取样后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度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套筛上,通过摇筛机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为止()为止。

3、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处理。

(在每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如下量::770g; :543g; :384g;600um:274g; 300um:193g; 150um:137g)。

如果超过则应将刻粒级试样分成少于这级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刻号筛的筛余量。

(其余条款查阅GB/0016.3.2;)。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和600u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25g)。

二、含泥量:(最少取样数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烘干,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至相等的两分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及75um 的套筛上,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

砂中氯离子含量测定表、

砂中氯离子含量测定表、

砂中氯离子含量测定表、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记录说明:1、筛分试验:①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公称直径为5.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②称取烘干样500g,放入套筛中筛分。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集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③结果计算:a.分计筛余(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b.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c.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d.砂的细度模数计算:μ=(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e.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试验。

2、含泥量及泥块含量:①含泥量称取400g的试样两份,浸泡2h后清洗烘干称量。

含泥量=(洗前烘干质量-洗后烘干质量)÷洗前烘干质量×100%含泥量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②泥块含量筛取1.25mm以上筛的烘干试样200g两份,浸泡24h 后把试样放在630μm的方孔筛上搓洗烘干称量。

泥块含量=(试验前烘干质量-试验后烘干质量)÷试验前烘干质量×100%泥块含量以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3、氯离子含量:称取烘干样品200g,置于1000ml磨口瓶中,加入250ml蒸馏水,加盖摇晃1min,静置30min,并按此顺序重复一次;将上部清液移至500ml烧杯中测量其氯离子含量。

河砂中的氯离子含量以每克被测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100%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控制
• 组长按照小组每人特长,分配任务 • 小组成员团结合作 • 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成果展示
• 各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砂测量
砂的颗粒级配 测量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 各小组自我评价 • 小组相互评价 • 实验老师根据实验过程表现和实验数据给综合评价
10% 一、自我评价
50% 三、教师评价
40% 二、小组互评
知识拓展 • 砂子的级配 • 级配不理想的时候,如何调整?
谢谢您的指导!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砂的颗粒级配测量
环境工程系 蔡鹏华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1
2
3
4
5
6
回顾复习 布置任务 任务分析
初步任务
实施任务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知识拓展
班级情况
• GG126201班共有学生45名,高中生42名, 职业学校毕业生3名。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 动手能力比较好。
• 测量分组时,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合理搭配。
将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4mm筛内,加盖后至于摇 筛机上,振动10min。 • 将套筛至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 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顺序过筛,直至各号 筛全部筛完。
初步计划
• 每个小组1Βιβλιοθήκη 称试样 • 每个小组1人计算砂的细度模数,填写表格
回顾复习
• 材料级配的概念 • 材料级配在混凝土中的重要性
任务导入
• 级配不良常会引起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混凝土离析。 • 当级配良好时,则使空隙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
的集料比较理想,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和强度!

教学情境
• 学校建筑材料实验室
任务分配
•学生5人一个小组,共分9个小组 •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各个组员合作协调 •每个小组测量一份砂试样,并得出数据 •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表现,给每人打分
知识储备
• 测量使用仪器: • 鼓风烘箱 • 电子称; • 摇筛机; • 标准筛:孔径为9.5mm、4.75mm、
2.36mm、1.18mm、0.6mm、0.3mm、 0.15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 和筛盖。 • 软毛刷、搪瓷盘等。
知识储备
鼓风烘箱
电子称
知识储备
摇筛机
方孔标准筛
知识储备
•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 本 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砂的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 等。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 建筑砂浆用砂。
任务目标
•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砂级配测量 •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 • 通过实践操作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细度模数,
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 团队合作,认真负责
任务分析
•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砂的粗细程度和砂的颗 粒级配的实际操作过程(重点)
• 掌握砂的粗细程度和砂的颗粒级配的数据分析与 实际应用(难点)
获取信息
• 国标手册 • 教材 • 建筑单位实验室 • 网络
初步计划
• 每个小组1人试样准备 •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取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
分为1100g,放入鼓风烘箱内于(105±5)℃ 烘 干至恒重,待冷却,筛除大于9.5mm的颗粒,分大 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初步计划
• 每个小组2人筛试样 • 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筛底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