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佛冈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佛冈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摘要:佛冈县地处广东省中部,地质环境条件差,是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

易发地区之一。有资历记录来,区内共497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162处,崩

塌330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2处,地面沉降1处,工程治理或自然消亡的

地质灾害点440处,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主要分布在石角镇。研究认为,多雨年份和每年的4~6月份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其中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

诱发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周期性、突发性、复发性、

链生性、滞后性等特征。区内以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威胁人口多,治理费用高,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以“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辅。

关键词:佛冈县;地质灾害特征;致灾特征;

0 引言

广东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佛冈县位于广东省中部,清远市东南角,北江支流潖江河的中上游。境内群山环抱,山岭广布,地质构造复杂,断裂

发育,岩土体破碎,地质环境较差,雨水丰富,地质灾害发育,尤其是强降雨季节、汛期,严重威胁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依托广东省佛冈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数据,对广东省清远市

佛冈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致灾特征,从而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佛冈县是清远市东南部的山区县,区内东、西部和中南部三面环山,群山环抱,山岭广布,山脉走向呈东西向和北东向,海拔900m以上山峰有10余座,崇

山峻岭,巍峨壮观,属中低山~丘陵地貌。以潖江、烟岭河水系形成了东西向和

北北东向的平原区及洼地,属河谷平原。

1.2地层条件

区内地层发育不齐全,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出露于区内中部及北西缘,由老至新发育有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和第四纪,地层区面积达

270.56km2,约占区内总面积的20.90%。其中以第四纪分布最为广泛,达地层区总面积的47.85%,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洼地、现代河床及城镇区等;次为震旦纪及三叠纪,约占地层区总面积的44.13%;石炭纪和泥盆纪分布较少。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1024.4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9.10%。侵入岩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以侏罗纪侵入岩最为发育,岩性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

1.3地质构造

佛冈县北部及南部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体,中部总体上由西自东由一系列北东向-北东东向褶皱连接组成,涉及地层主要为晚泥盆世至晚三叠世,局部被晚三叠世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佛冈县共存3条主要褶皱带,分别是:

羊角山向斜:位于佛冈县城南侧,西端起于低村,向北东经羊角山至马鞍山一带被花岗岩切断,再向北东东断续零星出露。

下莲塘背斜:位于佛冈县城北侧下莲塘至铜场一带,轴向东西。轴部岩层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砂页岩,两翼岩层为下石炭统石灰岩。

柑子洞背斜:位于石角镇西缘柑子洞一带,呈东西方向延伸。轴部岩层为中下泥盆统桂头下亚群砂岩、片岩夹砂砾岩组成,两翼岩层为桂头上亚群砂岩、片岩组成。

1.4气象水文条件

1.4.1气象

据佛冈县气象局资料,佛冈县平均降水量2152.3mm(1989-2020年),日最大降雨量达294.9mm,时最大降雨量达124mm,丰水年最多达3011.1mm(2016年),枯水年最少为1183.8mm(1991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对比相差近3

倍。据统计:一年中,雨量多集中于4~8月,降雨量达1539.0mm,占全年的

71.5%。根据汛期(4~9月)统计,暴雨平均每年6.6次,5月份出现暴雨的几

率最大。特大暴雨平均每年2.1次。出现大暴雨的几率6月最大,为36%。

1.4.2水文

佛冈县内河流众多,河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地处北江中下游,境内由于“观音山体系”的屹立,形成一个自然的分水岭,使两大江河南、北分流,潖江

向南流入北江河,烟岭河向北流入翁江。由于境内河流都属山区型,集雨区山地

陡峭,河床坡降大,汛期暴雨后,洪峰大,历时短,河道渲泄不畅,易造成洪涝

灾害。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2.1地质灾害类型

有资料记载佛冈县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497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其中滑坡162处,崩塌330处,泥石流2处,采空地面塌陷2处,地面沉降1处。本次核查了497处地质灾害点,核查结果为

工程治理或自然消亡的地质灾害点440处,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

2.2基本特征

2.2.1滑坡

佛冈县有162处滑坡地质灾害点,其中包括6处现状在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点及156处历史滑坡地质灾害点。按成因类型划分,土质滑坡有147处,岩质滑

坡有15处。依据滑坡规模分,大型12处,中型22处,小型128处。从地质灾

害产生的诱发因素分析,自然因素诱发的滑坡有37处;人为因素诱发的滑坡有125处。

滑坡多发生于人工边坡,多位于坡度30~60°之间的陡坡地带,按滑坡物质

组成结构分析,滑坡以土质为主,一般厚度较薄,多小于5m,一般上部厚下部薄。

滑移结构面一般较为单一,多为组合接触面,如松散覆盖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

强风化与弱风化接触带、强透水层与相对弱透水层接触带等。

2.2.2崩塌

区内共330处崩塌地质灾害点,其中包括50处现状在册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点及280处历史崩塌地质灾害点。按岩土成因类型划分,土质崩塌有293处,岩

质崩塌有26处,岩土复合崩塌有11处。依据崩塌规模分,大型7处,中型42

处,小型281处。从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发因素分析,自然因素诱发的崩塌有35

处;人为因素诱发的崩塌有295处。

a土质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50°,坡高大于5m的人工边坡临空面,为

降雨等自然因素诱发产生,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较大的特点b岩质崩塌:多发

生于坡度大于70°,坡高大于10m的人工边坡临空面,为降雨等自然因素诱发产生。一种常见于区内露天开采的建筑用花岗岩矿山采坑边坡;另一种常见于区内

岩体差异性风化较严重的花岗岩区斜坡。c岩土复合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60°的人工边坡,为降雨等自然因素诱发产生。此类崩塌主要发育于砂岩、泥岩区。

2.2.3泥石流

佛冈县有2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规模等级为小型,属花岗岩残坡积砾(砂)质粘性土夹微风化花岗岩块石、孤石构成的沟谷型泥石流。从其发生的地质环境

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属降雨型泥石流,持续降雨导致“V”型沟道两侧

及沟内土体吸水饱和、软化崩解形成群发性的崩滑地质灾害;②物源区沟道两侧

斜坡较陡,上覆松散土层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冲刷而发生水土流失或崩滑。

2.2.4 地面沉降

佛冈县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共1处,规模等级为中型。诱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因

素是采矿过量抽排地下水,在采空区周围一带的早石炭世长垑组隐伏可溶岩含水

层赋存有大量的地下水,由于长期的抽排水形成了采空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

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土层内的地下水压力降低,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