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城地貌气候
古蔺县_精品文档
古蔺县古蔺县,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东经105°40'45''至106°14'16'',北纬28°53'49''至29°32'54''之间。
总面积2426.9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约48万人。
古蔺县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县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有涪江、平湖河、前滩河等河流贯穿而过。
古蔺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左右,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土壤肥沃,农田面积广阔,是典型的农业县。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此外,古蔺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墨、铁矿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县,古蔺县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县城内有明代古城墙遗址,宽阔的石阶和城楼仍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游客们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古蔺县还有许多寺庙,如南航寺、青禾寺等,这些佛教寺庙是当地居民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们领略当地文化的好去处。
古蔺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旅游特色。
县境内的双龙湖景区是一个以水上娱乐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湖光山色之间,水上乐园、游艇码头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各种娱乐活动的选择。
古蔺县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如平湖景区、大坝山景区等供游客观光游览,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古蔺县的农业和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蔺县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古蔺县政府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景区的改造和建设力度,致力于打造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古蔺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古蔺
生物资源:古蔺县植物资源有烤烟、中药材、茶叶和多种经济林木。古蔺是省内重要的 烤烟生产基地,境内药用植物达247种,且有相当面积的绿茶和中药材基地。同时,古蔺的 马头羊、川南黄牛、生猪等拥有较广阔的市场,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历史沿革 (一)蔺境为唐代羁縻蔺州地。蔺州盛产蔺草(灯心草),唐宋之世地无珍重,每岁土人以草 织花席,故名。 (二)“古蔺”与“永宁”同义。民国余达父《且兰考》:“按蔺即宁之转。” 古蔺,据石屏乡野猫洞考古发现,早在五至二万年前,已有古人类活动。汉代以前为西 南夷城,属夜郎国地。唐元和元年置蔺州,属蔺州地,宋代,东北部为合江县地,南部为罗 氏鬼国地(今贵州大方县域),元属永宁宣抚司。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乐卫,二十三 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户所,卫所 隶贵州都司,天启三年(1630年)置叙用善后厅后改为叙 用军粮厅。雍正九年(1731年)置古蔺巡检司于古蔺州隶叙永厅,置赤水分县于赤水河,隶 永宁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迁永宁县于古蔺场。古蔺巡检司迁至西河口(今丹桂镇 所),废古蔺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该永宁县为古蔺县,隶永宁直隶州,此为古蔺建 县之始。民国19年隶四川省政府,21年裁赤水分县隶四川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 日,古蔺解放,隶川南行政区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改隶泸州专区,1985 年划归泸州市辖至今。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6100万元,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 38:30:32,工农业总产值10681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57万 元,工业总产值5215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8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07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8613万元,财政收入18870万元(其中 县级财政收入7170万元),财政支出27471万元。 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9541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6666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1898万元。全县职工年均工资 9559元。 乡镇企业总产值6592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53004万元,利税总额8882万元。 行政区划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 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 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1949年古蔺 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 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 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 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全 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总人口72万人,居住有 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 多的县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古蔺地处大娄山西段北侧,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 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拔高低相对悬殊,最高西北面新 街坪海拔1843米,最低东北面太平渡两河口海拔300米,相对高 差1543米。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按其特点分为低山 河谷地貌区,低山窄谷地貌区,中山槽谷地貌区和中山峡谷地 貌区
泸州水文地貌
泸州气候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
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
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
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
ﻫ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最冷月(一月) 年平均气温7℃左右,最热月(七月) 平均温度27.5℃,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约为20.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左右。
全市7、8月份气温变化最小,冬季(12─2月) 气温变化也不大,春季气温上升急剧,秋季气温下降迅速。
ﻫﻫ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全年气温日较差为6℃左右, 最大月是8月,平均日较差达8℃以上,最小月12月平均日较差4℃左右。
ﻫﻫ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ﻫ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瞬间风速≥17米/秒,称为灾害大风,1、10─12月出现大风的概率小,春秋季多为寒潮大风,风向偏北,风力大,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广,夏季多为雷雨大风,这种雷雨引起的局部大风,常伴有冰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和晚上,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风力大。
根据(61─96)年气象资料分析,对泸州市农业生产威协最大的是(7、8月)高温伏旱和(5、6月)连晴夏旱,其次是3、5、9月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洪涝、冰雹、大风。
它们发生的次数多,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近年发生的强度变化大,是泸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也是制约泸州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5月是季节交替,也是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泸州市的时期,多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出现频率为42%,此时正值小春作物灌浆、成熟、收割,因此,大风冰雹对小春作物危害最大。
古蔺天气预报一周 古蔺天气预报一周七天
古蔺天气预报一周古蔺天气预报一周七天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蔺天气预报一周,以及古蔺天气预报一周七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蔺大寨苗族乡天气预报古蔺大寨苗族乡天气预报四川泸州古蔺一周天气:28日(今天)多云35/21℃29日(明天)多云转阴35/23℃30日(后天)多云转阴34/23℃31日(周日)多云转阴33/24℃1日(周一)多云转阴34/24℃2日(周二)阵雨35/24℃3日(周三)小雨转大雨32/23℃天气预报15天查询古蔺天气预报15天查询古蔺你好,古蔺9日周四白天阴13℃夜间小雨9℃10日周五白天阴14℃夜间小雨10℃11日周六白天阴17℃ 夜间阴10℃12日周日白天阴14℃ 夜间阴11℃13日周一白天多云17℃ 夜间小雨11℃14日周二白天小雨17℃ 夜间小雨9℃15日周三白天阴17℃ 夜间阴10℃16日周四白天多云17℃ 夜间小雨11℃17日周五白天阴14℃ 夜间小雨10℃18日周六白天小雨17℃夜间小雨9℃19日周日白天阴14℃夜间小雨10℃20日周一白天阴14℃夜间阴11℃21日周二白天阴17℃夜间阴10℃22日周三白天多云17℃夜间小雨11℃23日周四白天阴14℃夜间小雨10℃古蔺l0月2日天气预报古蔺l0月2日天气预报四川泸州古蔺天气预报10月02日(周日)晴18~32℃10月03日(周一)晴19~35℃10月04日(周二)多云转阴18~32℃古蔺县石宝镇明天的天气预报古蔺县石宝镇明天的天气预报四川古蔺天气预报(未来7天)05月06日(今天)小雨13~17℃西风 2级空气优05月07日(周日)阴14~20℃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05月08日(周一) 晴15~28℃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05月09日(周二) 晴18~31℃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05月10日(周三) 小雨18~33℃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05月11日(周四)中雨转小雨19~31℃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05月12日(周五)中雨转多云18~29℃无持续风向微风空气优关于古蔺天气预报一周和古蔺天气预报一周七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继续搜索关键字。
四川古蔺县简介
四川古蔺县简介
古蔺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为“蔺州”、“落洪”,是奢香故里,被誉为郎酒之乡、春兰之都。
是全国性酱香酒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13
个大型煤炭开发基地之一。
全县下辖22个镇和4个乡,面积3184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87万余人,GDP达152.7亿元,城镇化率突破30%;县城建城区面积达9.5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1.6万人。
泸州市政府明确将古蔺建设为川南黔北交通节点城市、乌蒙山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形成辐射市域南部的副中心。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郎酒”、“潭酒”两大名酒;拥有3个国家AAAA级景区,5个国家AA级景区;有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花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
古蔺秦汉时为西南夷城,属夜郎国,中心即在古蔺一带;唐元和元年设置羁縻蔺州;元末明初,奢崇明发动奢安之乱,在古蔺设奢王府建国号“大梁”;光绪三十四年,永宁县从叙永迁治古蔺场;宣统元年,永宁县改名为古蔺,取“古蔺州”之意。
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三进古蔺,在境内转战54天,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先后获得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旅游强县等荣誉。
被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试点县。
古蔺县观文水库情况简介 (2)
关于建设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的社会调查报告一、县域基本情况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地域呈半岛形伸入黔北,南东北三面与贵州五县(市)毗邻,西与四川省叙永县接壤。
全县幅员面积3184km2,辖26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269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
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十二个兄弟民族,总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
有耕地面积62.38万亩,(其中,田28.9万亩,土33.3万亩)。
属典型山区农业县和‚穷、灾、老、少、差‛地区。
古蔺既是昔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气象特征古蔺县虽属山区,亚热带气侯仍极显著。
由于古蔺县地形地貌自西北-东南-东北逐渐降低,西北面的笋子山、箭竹坪一线的大山构成了天然屏障,加上古蔺河、赤水河河谷切割很深,形成了古蔺县从北、南两个方向向中部河谷地带降雨逐渐减少的趋势。
古蔺气象站位于县城南门外石头厂,具有1957年至今比较完整的气象资料。
据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0.7℃(1961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3.0℃(1968年2月4日)。
冬季长三个半月左右,夏季长五个月以上。
多年平均降水量774.5mm,四至十月为雨季。
冬少霜雪,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多连晴高温伏旱。
有‚打不湿的古蔺‛之称。
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5~9月雨多,强度大,平均雨量为586 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历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18 m/s,相应风向SSW;多年平均雾日2.2天;无霜期358天;多年平均日照1313.7小时。
三、全县水利设施现状受赤水河深切,县境内山峦纵横,沟壑交错,地理条件恶劣。
加之灾害频繁、干旱、冰冻、冰雹、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
特别是旱灾频繁,年均旱象发生达2.6次,是四川省有名的多灾常旱县,素有‚打不湿的古蔺‛之称。
县境内河流较少,水利设施严重不足,目前为止,仍没有一座中型水库工程,仅有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48座,加上山平塘、引水渠、人口饮水工程等,总蓄、引、提水量仅1.4555亿m3,占全县水资源总量13.89亿m3的10.47%,田土总有效灌面28.31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5.5%。
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目录1 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1.3勘查目的及任务 (1)1.4勘查工作评述 (1)1.4.1勘查技术依据 (1)1.4.2勘查等级、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2)1.4.3勘查质量评述 (2)2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2地质环境条件 (4)2.2.1工作区地形地貌 (4)2.2.2地质构造 (4)2.2.3新构造活动特征 (5)2.2.4地震 (5)2.3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5)2.4 水文地质条件 (6)2.5 人类工程活动 (6)3.灾害体基本特征 (6)3.1滑坡基本特征 (6)3.1.1滑坡基本特征 (6)3.1.1.1 H1-1滑坡基本特征 (7)3.1.1.2 H1-2滑坡基本特征 (9)3.1.1.3 H2滑坡基本特征 (10)3.1.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0)3.1.3滑坡区水文地质特征 (12)3.1.4滑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2)3.2潜在不稳定斜坡(X1、X2)基本特征 (14)3.2.1 X1斜坡基本特征 (14)3.2.2 X2斜坡基本特征 (14)3.3冲沟基本特征 (14)4 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15)4.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15)4.2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15)4.2.1计算方法及计算工况的选取 (15)4.2.2 计算参数的确定 (16)4.2.3 计算模型的确定 (18)4.2.4 计算结果 (19)4.2.5 稳定性评价 (19)4.3敏感性因素分析 (19)5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0)5.1发展趋势 (20)5.2危害性预测 (21)6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议 (21)6.1防治目标原则 (21)6.2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21)6.3防治工程设计岩土体参数建议 (22)7 结论及建议 (22)7.1结论 (22)7.2建议 (22)附件一稳定性计算书1、各剖面条块计算参数及稳定性计算表附件二勘查图册1、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勘查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2、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勘查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3、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冲沟纵段面图(1:500)4、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勘查钻孔柱状图(1:200)附件三试验报告册1、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水质分析试验报告2、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1 前言1.1任务由来根据2007年1月25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2006年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勘查项目任务书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07]87号)》,xxxxxxx承担了泸州市古蔺县城城北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工作。
探究古蔺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
探究古蔺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古蔺河是古蔺人民的母亲河,是长江流域的一条二级支流。
作为长江干流上游右岸一级支流——赤水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主河道自西向东从古蔺县城穿越而过,沿途接纳了椒坪河、小水河和水落河等若干小支流,最终在太平镇汇入赤水河,千百年来默默滋养着古蔺县城和沿途若干个乡镇的人们。
古蔺河干流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北部,是赤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处在东经105°35′~106°02′、北纬27°55′~28°08′之间。
干流发源于古蔺县箭竹苗族乡磨槽口,干流由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北部,在太平镇太平渡口处注入赤水河,流域面积达965平方千米。
流域内最高海拔1820米,最低320米,相对高差1520米,主河道全长70.7千米,河床平均比降18.4‰。
大致可以彰德保安桥和污水处理厂为界,将古蔺河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彰德保安桥以上为上游,沿途山峦耸立,沟壑纵横;中游流经县城区域,长度大约10多公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以下为下游,流程较长,差不多占到古蔺河总长度的一半,但地势起伏和缓,在汇入了几大支流后,流量逐渐增大。
(二)干热的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古蔺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云贵高原气候特征,垂直变化明显。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日照较充足。
古蔺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750mm~1100mm,相对于同类气候区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夏秋季节较为集中,冬春季节少雨;流域内不同地域热量分布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流域下游河谷地区显示出一定的干热河谷特点。
该流域由于山高谷深,河谷被大山体所夹峙,形成闭塞地形,处于东南暖湿气流西进北伸的背风面,气流下沉增温减湿,形成焚风效应,典型的干旱气候成为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我的故乡 古蔺
自然风景展
1 2 3 4 、古蔺黄荆风景区 、双沙的菜花节 、彰德的桃花节 、火星山
桃花节
链接 /v_show/id_XMzcyNTc5NzU2.html
火星山
美食、美酒
麻 辣鸡
郎酒
手工 面
古蔺麻辣鸡是四川省古蔺县地区的 汉族传统名小吃。每当逢年过节古 蔺的家家户户就准备一只大鸡公以 自家自制卤水卤制,然后再加以自 己所制作出的特制蘸水,邀请自家 的亲戚一起品尝。后来有发展出了 味道怪异的古蔺椒麻鸡与古蔺麻辣 鸡被后人称之为:正中不过麻辣, 怪异不过椒麻
古蔺郎酒的正宗产地是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 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 泉”。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当地百姓发现郎泉水适宜酿酒,开始以小曲酿制 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应当地居民饮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曲酿酒,取名 “四沙郎酒”,酒质尤佳。从此,郎酒的名声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高。特 点:其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入口舒适,甜香满口,回味悠长。
我的故乡
古蔺
制作者:罗魏元 学院:数学学院 班级:12级创新班 学号:120202024
目录
地理位置 风俗习惯
自然风景
美味佳肴
地理位置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理位置介于 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南 东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等五市 (县)相连,西与叙永接壤。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 拔高低相对悬殊,最高西北面新街坪海拔1843米,最低东北 面太平渡两河口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整个地势西高 东低,南陡北缓,按其特点分为低山河谷地貌区,低山窄谷 地貌区,中山槽谷地貌区和中山峡谷地貌区。
泸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特征
泸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特征泸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特征泸州,自公元前161年西汉设江阳侯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泸州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泸州的气候特点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泸州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
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接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
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
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公里。
处于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直线连接中心位置,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
地形地貌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
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
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海拔高度240米~520米。
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市境最低点。
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泸州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
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1.2.1气象水文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属中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
年平均气温15.6℃,最冷月份1月平均4.8℃,最热月份7月平均25.8℃,极端最高37.4℃的月份,极端最低-5.5℃,年平均气温最高≥30.0℃的日数为61.0天,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10.5天。
平均无霜期314.7天。
年平均降水量1034.7mm,集中于下半年。
年平均降雨日数(降水量≥0.1mm)180.5天,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52.4天,暴雨日(日降水量≥50.0mm)2.4天,最大一日降水量曾达113.7mm。
年平均日照时数1293.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以夏季为多,秋季为少。
年平均风速1.5m/秒,全年以NW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W风。
全年静风频率为39%,一月静风频率为50%,7月静风频率为27%。
年平均雨淞日数1.1天,最长持续时数52小时52分,雨淞最多出现在1月和2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最大在冬季,达81%左右,最小在夏季,在76%上下。
全年平均雾日数4.2天。
拟建场地最近处距离赤水河约190m,赤水河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全长523kM,经贵州仁怀,习水,再流经四川古蔺等县,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流域面积20440kM2,落差1588m,平均比降3.57‰,多年平均流量309m3/秒,为川、黔、滇3省界河。
相对拟建场区而言,赤水河流向为南西→北东。
根据茅台水文站提供的资料:赤水河枯水季节水质清澈见底,丰水季节水质混浊泛红,百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419.52m,3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413.50m。
自1953年茅台水文站建站以来,实测该河段的最大流速为4.9m/s(1983年9月14日),最小流速为0.18m/s(1960年5月14日);最大流量2680.0m3/s(1979年),最小流量16.2m3/s (1960年)。
河水最大含砂量为:83.1Kg/m3(1973年4月22日)。
古蔺县区域地质资料
(三)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特征该区为基岩裸露的褶皱山区,构造作用强烈,褶皱、断裂和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河谷多为狭谷型。
本区降雨不甚丰沛,但很集中,因此,降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剥蚀和侵蚀作用亦较显著。
该区地下水类型以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分别赋存运移于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层间裂隙和溶洞裂隙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多以泉、地下暗河和滴水的形式出露于斜坡下部和沟谷。
受地形地貌及地层条件的控制,碎屑岩分布区地下水一般较贫乏,泉流量0.1升/秒~1升/秒,仅在构造破碎带、补给条件和汇水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向斜谷地,地下水比较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100立方米~500立方米/日。
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比较丰富,大泉暗河流量一般10升/秒~500升/秒,单井出水量100立方米~1000立方米/日。
本区水质好,矿化度低,一般无污染。
县境北部的浅~中切割台状低中山区,褶曲平缓,岩石以坚硬~半坚硬碎屑岩类为主,力学强度高,岩层倾角3°~10°。
台地中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明显,仅在台缘周边及深谷陡坡的悬崖一带,卸荷作用显著,压性及压扭性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产生小型滑坡、崩塌和掉块。
中部的浅~中切割丘陵~低区,地势向西及向南由深丘向低山过渡,岩石以坚硬~半坚硬碎屑岩、泥岩为主,力学强度较高,岩层倾角8°~40°。
向斜宽阔舒缓,岩石挤压不甚强烈,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亦不显著,常在江河岸边和陡坡地带形成小型崩塌和滑坡。
县境南部构造作用强烈,褶皱和压性及压扭性断裂发育,主要为溶蚀、溶蚀~侵蚀的浅~中切割低、中山地貌,多呈“V”型谷。
碎屑岩分布区的山体多为长垣状、猪背脊状或为岩溶槽谷之垄岗。
碳酸盐岩分布区为石丘~洼地、峰丛~谷地或槽谷。
岩石以坚硬~半坚硬碳酸岩和碎屑岩类为主,力学强度高,岩层倾角10°~49°。
碎屑岩分布区的陡坡、河流陡岸地带和坡脚及路堑两侧易产生小型崩塌和滑坡。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局古蔺县观文水库一标项目部年2月2016批准:审核:校核编制: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概述 (1)2、水文气象 (2)3、大坝主要工程量 (3)三、施工平面布置 (3)1、施工布置 (3)四、施工程序及作业区划分 (4)1、总体施工程序 (4)2、坝体分层填筑程序 (4)3、作业区划分 (5)五、施工方法 (5)1、基础面处理及验收 (5)2、填筑工艺流程 (6)3、坝料填筑 (6)4、垫层料施工 (7)5、大坝上下游护坡砌筑 (7)6、沥青混凝土和过渡料填筑 (7)六、质量检查 (10)七、资源配置 (10)1、机械设备配置 (10)2、劳动力配置 (11)八、大坝填筑进度计划 (12)九、质量控制措施 (12)1、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 (12)2、坝体填筑质量控制 (13)十、安全保证措施 (13)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131、依据《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枢纽及干渠项目》招标文件。
2、依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2.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施工图(第一批)枢纽部分》YBY-SS-183S.1-20125169-20133.根据碾压试验成果参数。
4.根据现场条件。
二、工程概况1、概述观文水库位于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菜板河的右岸支流白泥河上游,坝址地处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五桂村和复兴村交界处,距古蔺县城50km,控制集水面积26.lkm 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02万m3。
观文水库为中型水库工程,开发任务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
观文水库工程供水范围为观文、白泥、椒园、金星4 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5.43 万亩(其中新增灌面4.20 万亩、改善灌面1.23 万亩),乡村供水人口4.43 万人,灌溉设计保证率70%,供水设计保证率95%。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毕节,贵州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毕节年平均气温:13.0℃ ; 年平均最高气温:17℃ ;年平均最低气温:9℃历史最高气温:36℃ 出现在1988年 ;历史最高气温:-11℃ 出现在1977年年平均降量:917毫米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
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
古蔺基本情况
古蔺县,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
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
1985 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
全县幅员面积 318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84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2006年末,全县总面积3182.3平方千米。
辖12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古蔺镇、龙山镇、永乐镇、太平镇、二郎镇、大村镇、石宝镇、丹桂镇、水口镇、观文镇、双沙镇、德跃镇、护家乡、鱼化乡、石屏乡、东兴乡、土城乡、金星乡、白泥乡、椒园乡、马嘶苗族乡、马蹄乡、箭竹苗族乡、大寨苗族乡、桂花乡、黄荆乡,共有269个行政村、16个社区。
古蔺县县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最高海拔1843米,最低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平均海拔772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出露广泛,有大小山体486座。
矿产资源古蔺矿产资源丰富,有无烟煤、硫铁矿、铁矿、铜、大理石、高岭土等,尤以无烟煤储藏量大。
古(蔺)叙(永)煤矿开发的重点在古蔺矿段。
该矿区是四川省目前唯一尚未规模开发的低硫、特低磷、中高热量的大型优质无烟煤矿区,已探明的无烟煤储量达34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29;煤层气1001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8;硫铁矿储量32亿吨,占全省的41%。
另外,优质石灰石分布面占幅员面积60%,石膏储藏量估计为4.89万吨,大理石等分布较广。
生物资源古蔺县植物资源有烤烟、中药材、茶叶和多种经济林木。
古蔺是省内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境内药用植物达247种,且有相当面积的绿茶和中药材基地。
同时,古蔺的马头羊、川南黄牛、生猪等拥有较广阔的市场,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四川省古蔺县简介
四川省古蔺县简介古蔺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东与西藏州的邻接,与重庆市接壤。
古蔺县自古以来就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一片神奇的汉藏文化复合地带,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然风光迷人,是四川省文化历史名城,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蔺县气候宜人,总体上属副热带湿润气候,有“天府湿润,小陇干燥”之说,全县年均气温在16℃,年平均降水量在1250.mm以上,植被茂盛,水灵秀,是西南植物地理分布的中心。
古蔺县主要民族有汉族、壮族、藏族,少数民族有彝族、瑶族、佤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在古蔺县,不仅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蔺县的蜀文化、汉文化、藏文化的复合,构成了县的独特文化面貌。
古蔺县拥有著名的蜀文化景点,有地安陵、紫洞古刹、古蔺县病号、庙宇群、千佛洞、藏传佛教寺庙等数十处古迹名胜。
古蔺县历史文化名胜中最著名的是地安陵。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六国秦国地安氏家族祭祖的建筑,是蜀地的灿烂文化的凝练体现。
古蔺县的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拥有五大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即峨眉山,叠彩山,黄龙洞,芦芽山,金佛山。
峨眉山是此地最著名的景点。
叠彩山是著名的温泉景点,温泉有一百多处,有“天下第八奇”之称。
黄龙洞是中国著名的洞穴景点,有“洞穴圣境”之称。
芦芽山以“芦芽之国”著称,金佛山以“爱普生景点”著称,它们都是古蔺县的旅游胜地。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古蔺县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前来发展商机。
古蔺县既有著名的文化景点,也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也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
未来,古蔺县将成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中心。
综上所述,古蔺县是四川省有着悠久历史和神奇文化的发源地,它有著自然风景迷人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有发展旅游经济的良好条件,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中心。
介绍古蔺的火星山演讲稿
介绍古蔺的火星山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火星山——一个美丽的地方》。
古人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想这是人们对于一片草原的最大感觉了。
因为那里常年都是一望无际的白雪覆盖着大地,冬天寒风凛冽时,在零下十几度的地方都是一片白茫茫的。
太阳就像一个穿着红衣裳的大姐姐温暖地晒着这片土地,给人带来生机;雪花就像一个调皮蛋从天空落下来时,雪花在地上飘舞着。
“满天红似火”这种说法就很形象地描绘了冬天寒冷的景象。
这里有一种冰雪美叫火星山,因为山上终年积雪未化雪,雪纷飞而至!那红彤彤一片白色。
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诞生的天然美景啊!在我眼中它不仅美,还神秘有趣和美妙!火星山就在我们古蔺的东北方向——四川省蔺县太阳乡火星山景区内有著名的“一颗明珠”——大雪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以奇险著称于世;更有享誉川西三省甚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熟知在古蔺也就是赤水市的“香格里拉”的地方还有美丽秀丽无比、景色宜人等众多景点位于火星山东北麓——古蔺县境内有着“中国第一大峡谷”之称的太阳山!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火星山吧!下面我讲一下从它这里看风景。
太阳山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处,海拔936米,是一个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且地形复杂处,山体呈东西走向。
东起太阳山中峰顶大山包小山顶小山包高100米左右为主峰海拔3249米(约合1774米)火星山顶海拔541.60米。
1、太阳山主峰——火星山下中峰顶火星山主峰海拔3249米,东西走向,西北起于火星顶,东南止于山包小山顶小山包高100米左右为主峰海拔3249米。
峰顶多冰雪覆盖,终年积雪未化。
山顶有一奇石,似观音坐莲,也被当地人称为“观音石”、“观音笑”、“莲花顶”等。
主峰东面是中峰顶至大山包一线峡谷处,谷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全长50公里;谷顶平坦开阔、沟谷纵横其间。
谷中溪流淙淙、森林葱郁、山花烂漫、野果飘香!山谷两岸奇峰突起、云雾缭绕、林海茫茫!大山包北面是石龙峡和黄龙峡两大峡谷群之奇观、也是著名景区——黄龙峡!峡谷长约40公里、深约30余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蔺县城地貌气候1、古蔺县气候属于几类地区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
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
古蔺县垂直气候明显。
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9]全县平均气温12.4—18.6摄氏度之间;不同季节日照变化差异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日照56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43%,冬季日照1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9.6%;全县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60天以上,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2、古蔺县泸州市土城镇海拔多少米: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土城镇的海拔为1069米。
另:土城镇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2015年通过“撤乡设镇”而设立的一个镇。
回以原土城乡行政区域答为土城镇行政区域,土城镇人民政府驻土城街社区。
全镇面积69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坡陡,最低海拔425M,最高海拔1200M,立体气候明显。
全镇辖18个行政村,147个村民小组。
3、古蔺永乐镇以什么地形为主?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版侧,古蔺县呈半岛状权伸入黔北。
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
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出露广泛,有大小山体486座4、四川省古蔺县有那些风景区?古蔺建县于1909年,原属四川叙州府,永宁县。
1949年古蔺县解放,隶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行政区划多次变更。
1985年,古蔺划归省辖泸州市领属。
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
全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总人口72万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万人。
古蔺地处大娄山西段北侧,属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
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海拨高低相对悬殊,最高西北面新街坪海拨1843米,最低东北面太平渡两河口海拨300米,相对高差1543米。
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按其特点分为低山河谷地貌区,低山窄谷地貌区,中山槽谷地貌区和中山峡谷地貌区。
地层发育丰富.古蔺气候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
年平均气温17.8℃~13.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扬5、四川泸州古蔺的气候适合种什么好啊香蕉树,菠萝树,芒果树油菜,卷心菜,甘蔗,水稻等那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般怕冷。
怕旱的植物都可以种植。
/u53/v_NDQ4MjM4MTA.html 这是猕猴桃的种植技术西洋参和天麻不知道可不可以在那里种植要是找西洋参和天麻的养殖技术可去百度查网络就有了听说四川可以中冬虫夏草。
6、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古蔺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zd为“蔺州”,别称“郎酒之乡”。
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
古蔺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
2015年,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回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
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答。
古蔺县垂直气候明显。
7、请问一下四川省古蔺县是四川哪个市四川省古蔺县是四川省泸州市的。
古蔺(lìn)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为“蔺州”、“落洪”,是奢香故里,被誉为郎酒之乡、知春兰之都。
是全国性酱香酒生产基地、中国白酒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13个大型道煤炭开发基地之一。
;全县下辖22个镇和4个乡,面积3184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87万余人,GDP达152.7亿元,城镇化率突破30%;县城建城区面积达9.5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1.6万人。
泸州市的行政区划截至2017年底,泸州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12个乡、110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
在12个乡中,少数民族乡8个,其中苗版族乡6个、彝族乡2个。
全市有282个社区(居民委权员会)、134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市政府驻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
8、泸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特征泸州的气候特点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泸州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
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接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
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
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公里。
处于成都-贵阳-重庆-昆明直线连接中心位置,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是四川东南出川出海和重庆西南出海东南亚必经通道。
地形地貌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
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
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海拔高度240米~520米。
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市境最低点。
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泸州地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
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
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
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
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合江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川东平行褶皱地带的延伸部分,属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南缘,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8.6%。
海拔多在250~400米,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米。
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
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属四川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38.6%。
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为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
山地为林地、旱地和园地(茶园);槽坝地势平坦,以耕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也是泸州主要农业区之一。
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合江县、纳溪区大部和叙永、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1.5%,山地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最高为古蔺县斧头山,海拔1895米,丘陵海拔350~500米。
山地以林地为主,全市现存的两大片原始森林——福宝林区和黄荆林区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这一区,丘陵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果园和茶园)。
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3%。
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阔,宽达500~1000米,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30米,厚15~20米,以耕地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市蔬菜、甘蔗、龙眼的集中分布区。
三、四级阶地为第四系近代冰水沉积物,由于流水的侵蚀,只零星残留于河谷两岸的基座台面上,海拔250~330米,多为耕地和园地,土层深厚,是全市甘蔗、荔枝的集中产区。
泸州的景点朱德旧居朱德旧居陈列馆于今年1月1日朱德旧居已经正式对外开放。
朱德旧居陈展是以朱德在泸事迹为主线,分为《朱德在泸事迹陈列馆》、《朱德旧居(陈家花园)》和《文学馆(朱家山东华诗社遗址)》3个部分,从不同层面反映朱德在泸州的革命活动史实。
地址:泸州市况场街道护国战争纪念馆陶家大院,即护国战争纪念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简约而秀雅的自然风光,让纳溪在川南独具魅力。
大院建设三个展馆馆,包括护国战争纪念馆,集中展现蔡锷将军、朱德元帅在棉花坡战斗的传奇历史。
川南民俗文化存列馆,涵盖纳溪区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
人文馆,反映纳溪区优秀历史人物和传统风土人情。
地址:泸州市纳溪区紫阳大道与蓝安大道交叉口屈氏庄园整个庄园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对于川南地区的古建筑来说,都独具特色。
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前花园、内花园、后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花山族墓等。
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饱含着民族文化蓬勃生命力的鲜活。
地址: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德馨馆德馨馆,是一栋灰瓦白墙、古香古色的川南民居。
高大的木门正上方,挂有“德馨馆”匾额,金色大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德馨馆,设有1个序厅、一个影音展示区,以及“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大主题展区。
每一个展区都有泸县人的故事,还有泸县人的家训家规佐证。
地址:泸县九曲河公园内城乡规划展览馆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详尽地介绍了泸州这座山水之城的悠久历史,展示了当代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展望了泸州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不仅为泸州城市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供了平台,也为市民了解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空间,充分展现了“中国酒城·醉美泸州”的独特魅力。
地址:江阳区百子图文化广场门票五折洞窝景区洞窝峡谷风景区其自然风光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